抗日重生之红色战将下载有多少人西生

弘扬优秀文化 振奋民族精神 介绍民族瑰宝 宣传中华精英
突出海西特色 报道台港澳侨 坚持古为今用 力求雅俗共赏
抗日战将的摇篮——国共两党合作创建黄埔军校始末
余& 玮 来源:
为什么有那么多扬威中外、影响深远的大人物曾经踏过这片土地?为什么从这里走出那么多战功显赫、声名远播的名将良才?轰轰烈烈的大革命失败后,黄埔同学为什么反目成仇,兵戎相见?在抵御外侮的抗战中,是什么力量让这些同出一门的国共黄埔将帅站在了同一堑壕,同仇敌忾,共赴国难?
沿着黄埔军校旧址院落正中的红砖小路缓步前行,寻找着黄埔军校的史迹,回眸黄埔群英的传奇,笔者试图解开一个个掩藏在历史风云背后的真相。
逆境中的选择
十月革命一声炮响,不仅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也使孙中山对如何将革命进行下去的想法一下子清晰起来,那就是手上要有兵,要有军队。俄国革命所以很快成功,是因为“有了革命军队做革命党的后援。中国革命因只有革命党的奋斗,没有革命军的奋斗,所以便不能完全成功”。
孙中山明白了这个道理之后,仍然走了一段弯路。先是天真地想依赖江湖气十足的帮派势力,接着又想拉拢、依靠一派军阀去攻打另一派军阀。当时的广东各派军阀云集,有粤军、滇军、桂军、湘军。这些“山大王”都在观察风向,谁的势力大就倒向谁,进而向北方的各系军阀讨伐,争得自己的一份利益。这使孙中山深感必须有自己的军队才有出路,但在建军问题上一直没有寻找到合适的道路。
最早提出国民党要建立军事学校的人不是孙中山,而是共产国际来华进行联络工作的代表马林。1921年初,马林接替共产国际特使维经斯基到了中国。他在中国工作生活两年。这期间他奔走国共两党领导层之间,广泛地宣传共产国际关于在中国建立民主联合战线的主张。这年12月10日,他应上海国民党总部张继邀请,由上海启程经武汉、长沙到桂林会见孙中山。经陈独秀同意,中国共产党党员张太雷以马林的翻译身份随行。23日,马林到达桂林同孙中山会谈。
3天内,两人进行了两次长谈。马林的建议以中国国民党和苏联合作为前提,内容有三:改组国民党,与社会各阶层,尤其与农民、劳工大众联合;创办军官学校,建立革命军的基础;谋求中国国民党和中国共产党的合作。
日,由孙中山一手培植起来的广东革命政府陆军部长陈炯明突然发动武装叛乱,炮轰总统府。孙中山措手不及,连夜上了靠泊在珠江白鹅潭的“永丰”号军舰。这是孙中山一生中遭受到的最为惨痛的一次挫折。他未想到“祸患生于肘腋,干戈起于肺腑”。这时,孙中山下定了建立军校和革命军队的决心。
黄埔校军在东征途中
8月中旬,马林在上海与孙中山就国共合作、苏俄支持孙中山统一中国,以及军事合作等问题作了认真的会谈。
中国共产党十分关注孙中山和他领导的国民党,敬重孙中山的革命精神及其伟大业绩,并站在国家和民族利益的高度,把孙中山作为盟友,把国民党视为民主革命势力,尽力帮助孙中山开展国民革命。8月17日,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在杭州西湖举行特别会议,进一步讨论时局以及与中国国民党建立统一战线等问题。会上,共产国际代表马林传达了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指令,要求国共两党合作,共同进行民族和民主革命,坚决主张中共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建立国共联合统一战线。
这一段时间,到杭州出席西湖特别会议的中央委员李大钊在上海会见孙中山,这是国共两党领导人第一次会面。两人一见如故,“畅谈不倦,几乎忘食”,会谈达成了李大钊第一个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的政治协议,为建立国共联合统一战线奠定基础。此后,共产党其他领导人也相继加入国民党。
此时的孙中山,终从陈炯明的叛变中醒悟:单纯利用旧军人、旧军阀去打倒另一军阀的道路行不通,必须依靠工农大众,联合共产党,改造国民党,走新的道路,否则国民党将会在堕落中死亡。
日,蒋介石奉孙中山之命,在上海会见马林,商议组织“孙逸仙博士访问团”,任务是有关开办军事学校、争取军事援助的细节榷商,同时考察军事、政治和党务,请求经济援助,邀请政治、军事顾问速来广州,帮助改组国民党。
访问团于9月2日到达莫斯科,由苏联革命军事委员会接待,进行了多次会谈和协商。10月15日,国民党党务会通过了“设陆军讲武堂于广州”的议案。11月26日,孙中山主持召开的临时中央第十次会议,决定设立国民党军官学校,推廖仲恺和苏联顾问鲍罗廷筹划开办事宜。
“到黄埔去”成为热血青年的心声
1924年1月,孙中山在广州主持召开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确定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政策,把旧三民主义发展成为新三民主义,对民族、民权、民生等概念又作了新的解释。国民党一大的召开,标志国民党改组的完成和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正式建立。
1月24日,孙中山正式下令筹建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孙中山亲自任校总理,委任蒋介石为筹备委员会委员长,廖仲恺任党代表,苏联人鲍罗廷、加伦先后被任命为政治顾问、军事顾问。校址经孙中山多次勘察,最后指定黄埔长洲岛原广东陆军学校与黄埔水师学堂为黄埔军校校址。
一时间,华夏男儿无论东西南北,不分贫贱富贵,都喊出了相同的口号、一致的心声:“到黄埔去!”这个口号,不但震惊了全国青年,而且震惊了全世界。
因为各地军阀并不支持甚至反对这样一个新生的军事学校,招考第一期学生时大多采用秘密方式。为了保证学生的政治质量,每一名学生录取时要有两名担保人。当时除在广州可以公开进行招生外,其余各省因在军阀统治下均不能公开招生。这时许多地方国民党还没有建立组织,因此共产党在黄埔军校招生工作中起了突出的作用。参加国民党一大的共产党代表带着为黄埔军校招生的任务回到各地,进行紧张的招生工作。
国民党一大闭幕后,何叔衡回到长沙。他按照毛泽东的革命军队是实现革命理论的先锋,多选派党团员和进步青年到军校学习,培养党的武装骨干的主张,通知本省党的基层组织,将推荐出来的党、团员或进步青年秘密送到长沙清水塘考选。当时的湖南在赵恒惕统治下,国民党和共产党的组织都处于“地下”状态。黄埔军校第一期在湖南的招生工作,也是秘密进行的。说是报考,其实只写一篇文章,题目是《试述投考黄埔军校的志愿》,数、理、化等科都没有考试。初试合格的,何叔衡给他们办了手续,发了路费,安排分散搭火车、轮船先去汉口,然后再坐轮船去上海毛泽东处复试。到了上海,毛泽东告知还要考数理化。湖南的学生国文成绩不错,但其他成绩一般。毛泽东组织了上海点的复试,被录取的考生在毛泽东为他们办完相关事宜后,统一送往广州参加全国总复试。多年后,这些热血青年还记得,在送别的时刻,毛泽东都会说一句“让我们相约在广州”,都记得毛泽东在码头上那清瘦的身影和真诚的祝愿。
日,宋庆龄(右一)、孙中山、蒋介石、
廖仲恺在黄埔军校开学典礼上
时年31岁的毛泽东,精力过人,胆大心细,他倾全力帮助黄埔军校招收各地英才。今天查阅《陆军军官学校第一期第一至第四队详细调查表》,可以看见在学员亲笔填写的“入校介绍人”一栏中,有5名湖南学员的入校介绍人中都有毛泽东的名字。
3月27日至30日,黄埔军校第一期招生考试在广东高等师范学校举行,约有1300名经过当地初试合格的考生参加。张申府和几位苏联顾问负责口试题,张申府还负责笔试监考和阅卷工作。
5月5日至7日,经过考试选拔的400多名(后有增加)第一期学生正式入校上课,编为4个队接受新兵训练。
出身书香门第的杜聿明和他的要好同学阎揆要、关麟徵等,从《新青年》杂志上得知黄埔军校招生,便从陕西匆匆赶往。然而,考期已过,多亏了陕西同乡、同盟会元老于右任的举荐,他们才获准补考。陈赓、宋希濂等报考黄埔军校,则是属于“跳槽”行为。他们原先报考的是湘军讲武学校,被录取后于1924年1月到广州入校学习。3月,黄埔军校招生的布告贴出后,陈赓、宋希濂等在珠江长堤散步时看到了招生简章,喜出望外。他们一面研读,一面琢磨:“革命青年不应分散力量,甚或为私欲者所利用,而应集中黄埔训练。”当即议定退出讲武学校报考黄埔,并被顺利录取。
八方英杰汇黄埔。军校要求学生“亲爱精诚”,以三民主义作为革命先声,要做到“主义须贯彻,纪律莫放松,预备做奋斗的先锋”。
5月12日,张申府被孙中山任命为黄埔军校政治部副主任。在蒋介石提名的17人中,只有张申府是共产党员。时年32岁、从未接受过军事训练的张申府成为“中共黄埔第一人”。
张申府回忆说:“黄埔军校开办后,特别需要政治工作干部,党代表廖仲恺和政治部主任戴季陶多次叫我为军校推荐人才,希望能够介绍几个在国外学习有能力的人。于是我开了一份15人的名单给廖仲恺,名单上的第一名就是周恩来。名单上还有周佛海、赵世炎等人。周恩来当时还在法国留学,我立即写信邀请他速来黄埔军校工作。”
“革命者来”横批的写照
日,孙中山在苏联和中国共产党帮助下创办的黄埔军校举行隆重的开学典礼。
在典礼上,大元帅兼军校总理孙中山明确地宣布了创办黄埔军校的宗旨,并对全校师生提出更高的期望。孙中山致词完毕后,即将军校校印交给蒋介石。
当年,孙中山亲自批准将这样一副对联挂在军校内门的墙上:升官发财,请往他处;贪生怕死,勿入斯门。横批:革命者来。孙中山还亲自制订了“亲爱精诚”的校训,批准了军校校歌。军校学生来自全国各地,以广东、湖南、湖北、浙江、四川等省为多,还有来自越南、朝鲜、马来亚和泰国的革命青年。旧址上的学生集体寝室里,床铺排成队列,被子叠得整整齐齐。
黄埔军校开办初期,其政治部机构基本无所作为。周恩来到任后仅两个月,就由政治教官升任政治部副主任,再由副主任升任代主任、主任。他按照苏联创建红军的经验有条不紊地开展工作:首先建立起政治部的正常工作秩序和工作制度,设立指导、编纂、秘书三股,出版《士兵之友》每日派发给学生和士兵;其次是加强对军校学生的政治教育,主要围绕革命的目的和军民关系进行,每周组织一到两次对学生的政治演讲,举行政治讨论和政治问答活动;第三是指导新成立的校军教导团的政治工作,制订士兵政治训练计划……经过一番整顿之后,黄埔军校政治部的工作逐渐走上正轨,政治工作蓬蓬勃勃地开展起来。
黄埔军校校门
26岁的周恩来到黄埔时,比大多数同级领导都年轻,比学生们也大不了几岁。但他超凡的思维和工作能力,尤其是他杰出的人格魅力,几乎倾倒所有的师生。直到几十年后,一些对立阵营中的学生见了他还是毕恭毕敬地给他敬礼,尊称他老师。
黄埔军校学生毕业时,校方除颁发毕业证书、证章外,还特别赠与每位学生一把礼仪装饰佩剑,作为毕业纪念。颁发佩剑时,军校常举行专门的隆重仪式,并作为对全体师生进行军人精神教育的重要课程。黄埔一期于日入学编队,同年11月8日毕业。
出了广州黄埔军校本部旧址往西走,就到了孙总理纪念室。这是一座混凝土结构的两层小楼,尚保留着西式的韵味。孙中山携夫人宋庆龄到军校视察,数次在这里议事和休息。
孙中山最后一次到黄埔军校,是日。此时,他应冯玉祥邀请,为谋求国家和平统一,即将北上商讨国事。当天,孙中山偕宋庆龄乘“永丰”舰抵黄埔时,全校师生持枪肃立于码头至军校大门口的通道两旁,向孙中山致持枪礼。
孙中山登岸入黄埔军校视察一周,后由蒋介石等陪同前往鱼珠炮台检阅第一期毕业生演习战术实施。演习毕,孙中山长长地叹了一口气说:“余此次赴京,明知其异常危险,将来能否归来,尚不一定;然余之北上,是为革命,是为救国救民而奋斗,又何危险之可言耶?况余已59岁,虽死亦可安心矣!”
蒋介石惊愕,便问:“总理何故说出这样的话来?”孙中山道:“若二三年前,余即不能死;今有学生诸君,可完成余未竟之志,则余可以死矣!”
随后,蒋介石、廖仲恺设宴为孙中山饯行。黄埔师生千余人列队欢送孙中山启航……
走出中山故居,便可以看到对面的孙中山纪念碑。碑座上树立的铜像孙中山身穿西服,左手前伸,右手叉腰,面向前方,神态安详,仿佛在宣传自己的革命主张。碑后林木环绕,木棉花开时节,满山嫣红烂漫,更加显得壮伟。
将星璀璨的师生群体
日,广州国民政府中央军事委员会通过改组黄埔军校提案,决定将陆军军官学校改为“中央军事政治学校”。3月1日,中央军事政治学校举行成立典礼。次年1月,设立武汉分校。
黄埔军校武汉分校成立后,曾经开办女生队,它是黄埔军校史上唯一的一期女学员队。从这里涌现出了赵一曼、胡兰畦、曾宪植、胡筠等巾帼英雄。
1927年,蒋介石悍然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4月18日,黄埔军校实行“清党”,400多名共产党人被逮捕,有关三大政策和马列主义课程科目一律禁止,军校出版的革命刊物被停刊或改版进行反共宣传。
国共两党的公开分裂,导致黄埔同学被迫分为两大阵营。从此,黄埔同学之间彼此对垒为敌,兵戎相见,以革命著称的黄埔军校从此改变颜色。
宁汉合流后,黄埔军校本校迁往南京。日,蒋介石在南京以国民政府名义改学校名为“国民革命军黄埔军官学校”,并陆续成立潮州、洛阳、湖南、湖北、江西、广州、成都、昆明、南宁、西安、新疆等多所分校。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16个月间学校四易其地,学生长途跋涉,栉风沐雨,艰苦备尝。迁校期间,毕业生都一律开赴抗日前线参战。
黄埔军校政治部编辑出版的《黄埔日刊》
到1949年底,黄埔军校在大陆共办23期,毕业生包括各分校、训练班在内计有23万多人。
在风云激荡的时代中,黄埔军校的学生分道扬镳,其中不少人投奔中共阵营,也有一些人追随国民党。从东征北伐到十年内战,从抗日战争到解放战争,黄埔军校的师生都是双方历史的主角。抗日战争期间,黄埔军校出身的国共两党师生为保家卫国并肩作战,共赴国难。淞沪会战、平型关战斗、台儿庄战役、百团大战,一场场重大战役尽显黄埔军魂,血染疆场。历史一再证明,只有团结,国家才能强大,民族尊严才能得到维护,也才能抵御外敌的入侵。
黄埔军校的第一至第六期,建立了共产党的组织,有近500位中共党员在军校工作和学习过。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工农红军、八路军、新四军以及人民解放军的军事将领中,担任正军职以上领导职务的黄埔师生就超过40人,建国后担任中央政府部长、副部长以及地方党政要职的则达数百人。国民党方面,国民党军队的最高指挥机关,基本上是以黄埔军校前6期出身的将领为核心组成的。
黄埔军校虽然是一所速成军校,但不论教师还是学生质量之高,堪称一个奇迹,在日后国共双方高级将领中均占据显赫位置。黄埔军校能培养如此多的优秀将领是一个耐人寻味的现象。
今天,黄埔军校旧址被辟为纪念馆,成为保护、展示、宣传黄埔军校历史最重要的场所。这里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都向人们诉说着那段不平凡的岁月。
责任编辑:炎黄纵横中国历史上十大最强战将排行:第一竟然是他!
  第八,天下极速一一一  装备:战斧  杨大眼,时期北魏名将。他擅长奔跑,勇猛善战,眼睛比较大,被称大眼。他“少有胆气,骁捷异常,跳走如飞”,练就了一身绝世功夫。选将官,杨大眼自荐,拿起一根三丈长的绳子,系在自己发髻上,向前奔跑,竟然“绳直如矢,马驰不及”,旁观者无不欢呼喝彩。选官李冲大喜说:“千百年来,还没有听说讯跑的本事有如此者。”  杨大眼擅长骑乘,“束雄竦,擐甲折旋”为当时所称道。杨大眼每战必身先士卒,冲突坚阵,出入不疑,与其锋者,莫不摧拉。南梁前后所派攻魏的将领,军未渡江,皆已心怀畏惧,当时淮,泗,沔,荆之间的小儿啼哭,只要说一声“杨大眼至”无不声止,可见杨大眼影响之巨。杨大眼曾徒手博杀猛虎,威慑蛮人首领,也曾一回合斩梁之辅国将军王花,一回合斩梁龙骧将军申天化,三回合败当时猛将王茂。世人推其骁勇,虽名将,亦尚不及。  力量:94武艺:96.5体力:93总:283.5  位列 玄字第三号战将  第七,温侯一一一  绰号:飞将,鬼神  外貌特征:身高一丈(约2,23米),面白无须,神采英俊,,英武不凡  装备:矛,赤兔马(演义中描写手握方天画戟,跨下赤兔马,头戴三叉束发紫金冠,体挂西川红锦百花袍,身披兽面吞头连环铠,腰系勒甲玲珑狮蛮带)  吕布,字奉先,末年名将。由于《》等民间小说影响,吕布向来是以三国第一猛将的形象存在人们心目之中。演义中描写,吕布是天下无双的超一流武将,曾在虎牢关大战,关羽,张飞三人联手,曾一人独斗曹军六员大将,武艺可谓公认的演义第一。历史上吕布没演义中那么神,曾诛杀,大破,辕门射戟等。历史记载“绍与布击张燕于常山。燕精兵万余,骑数千匹布常御良马,号曰赤菟,能驰城飞堑,与其将成廉,魏越等数十骑驰突燕阵,一日或至三四,皆斩首而出。连战十余日,遂破燕军。”  “术遣将纪灵等步骑三万攻备,备求救于布。布便严步兵千,骑二百,驰往赴备。灵等闻布至,皆敛兵不敢攻。布令门侯于营中举一只戟,布言:诸君观布射戟小支,一发中者诸君当解去,不中可留决斗。布举弓射戟,正中小支,诸将皆惊,言将军天威也。”  有些人说吕布在历史中只是个不入流的将军而以,如果他是个不入流将军,大将纪灵三万人早吧千余人的吕布杀翻了,又何必“皆敛兵不敢攻”。吕布被绑了,不敢给他松绑,说绑虎不敢不紧也,拍怕虎伤人啊!对曹操说:曹公若得我,由我率骑兵,曹公率步兵,可以一统天下。曹操颇为心动。可见吕布的能量是巨大的。  对于吕布来说,他的武力一直有争议(演义党除外),其实,谁是三国第一,一直悬而未决。是吗?但他却和差不多,而比太史慈厉害的。是兀突骨吗?他只存在于演义中。是吗?却少让人服的证据。有或者是那个一骑杀伤百余人,自身无伤的文鸯?还是东汉末年第一剑客王越?又还是传说中的上将潘凤?所以说吕布是三国第一还是能让大多数人认可的,在三国那个将星璀璨的年代,第一岂能弱哉!  力量:94武艺:96.5体力:94总:284.5  位列 玄字第二号战将
分页:3/8页&&
相关阅读推荐: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尼赫鲁出身显贵,家中长辈在外世居高官,后虽经历家道中落,但他父亲还是通过自己
  甘地是印度著名的民族领袖,被印度人民尊称为圣雄甘地,印度也将甘地誉为国父。对
  在法国的文学史上,有这样一位伟大的女性。她个子瘦小,却才华横溢,她就是乔治&
  乔行简的大半生都在兼任职务中度过的,前半生一直默默无闻。乔行简像很多有才华的
  絮歇,全名路易&加布里埃尔&絮歇,是第一代阿尔布菲拉公爵,同时也是拿破仑手下
  君士坦丁十一世简介中说到,君士坦丁出生在拜占庭的坦丁堡,是一位拜占庭皇子,从
  岳云,字应祥,号会卿,河南汤阴人,民族英雄岳飞的长子,是中国历史上的有名的少
  宋哲宗25岁就去世了,当时他没有子嗣,根据当时父死子承,兄终弟继的皇位继承制
  画家杜尚在历史上是一位占据着重要地位的艺术家,他被人们认为是现代艺术的守护者
  作为一名十分出色而伟大的画家马奈的影响力是很大的,在他的身上人们可以看到他对
  人的一生,兴亡的成与败,在很大程度取决于一个人的性格特点,纵观冯玉祥的前前后
  历史上任何一次起义都有它自己的背景,在朝鲜也不例外。东学党起义背景包含了很多
  雾月政变是法国历史上的一场重大的变革。这场政变发生在18世纪末,雾月政变的领
  会昌灭佛的背景其实很复杂,在当时那个历史条件下会昌灭佛已经成为了唐武宗李炎最
  永贞改革是唐顺宗即位之初发起的一场自上而下的运动革新,永贞改革背景非常复杂,
  巴沙洛缪&罗伯茨简介记载英国是他的母国,威尔士是他出生的地方。他的前半生平庸
  蒋介石无法想象毛泽东何以在如此恶劣的生存环境中保持着旺盛的斗志,有效地指挥着
  保定陆军军官学校  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简称保定军校,创建于1902年,停办于
  历史上著名的胡汉分治,是十六国时期一些少数民族的统治者为了更好的管束各自的臣
  蒲松龄是清朝著名小说家,著有志怪小说集《聊斋志异》。此书以其毕生精力写完,从
  蒲松龄,我国清代著名小说家,著有文言文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醒世姻缘传》
  早几年一部电视剧《聚宝盆》,将沈万三此人带到了大众的眼前。通过这部电视剧,我
  在法绍达这个地方,曾经发生了一场维持了四个月的战争,并且这场战争关乎于国家的
  黄慕松()原名汝海,广东梅县人,日本陆军大学31期毕业,
  我的父亲黄诚在1937年&七七事变&后参加了新四军,1939年任新四军副参谋
  阿尔弗雷德&勃沙特,1897年生于英国曼彻斯特,他的父母都是瑞士人。勃沙特自
  毕士悌,原名金勋,曾用名杨州平、杨宁、杨林,1898年出生在朝鲜平安北道。1
  联合国从第四次会议开始连续通过了由台湾当局提出的三个决议,题目是:苏联违反1
  蒋介石生前一直做着反攻大陆的迷梦,为此,他曾密令组建了&特种作战部队&。  
  1937年9月,十多万川军将士出川向东。这些人在战场上使用的是什么样的武器,
  薛剑强,志愿军第三十九军第一一六师参谋长。1922年出生,江苏涟水人,194
  1946年6月,国民党悍然撕毁停战协定,以10个整编师向中共中原军区发起全面
  在我国抗日战争的漫长道路中,开启这场全面抗战的无疑是十分著名的卢沟桥事变,卢
  辜鸿铭被称为满清时代精通西洋科学、语言兼及东方华学的中国第一人,人称&清末怪
  蒲松龄是清代著名小说家,其所作志怪小说《聊斋志异》,以其精妙的文笔,丰富的想
  吴三桂一怒之下,开启山海关,将清军放入京城,成就&冲冠一怒为红颜&的爱情故事
  英雄与美人,是自古以来流传极广的爱情故事的标配,就与书生和女妖一样,被人称道
  柳如是,明清易代之际,著名歌妓才女、诗人,与马湘兰、卞玉京、李香君、董小宛、
  中国五千多年的历史文化,虽然是以男权统治为主,但是仍然有许多优秀的女性,在男
  明清交替之际,是一个极为动乱的时代,许多或凄婉或振奋的故事由此而出。在这样一
  明清之际,扬州温柔乡,让面临朝代更迭,时局动荡的名人士子,有了一个可以慰藉自
  董小宛是明清交替之时的江南名妓,原名董白,小宛是她的艺名,字宛君,一字青莲,
  清朝建立初期,国家未稳,清廷内部争斗也极为严重,因此为后世留下了许多未解之谜
  世界上幸福的家庭都一样,悲伤的故事却有千千万万。在中国古代,贞洁是女子最重要
  第三次工业革命,又称为第三次科技革命,是相对于第一次工业革命的蒸汽技术革命和
  泰陵是属于清朝前期的陵寝,而地宫则属于整座陵寝中最核心、最神秘的地方,对于陵
  白马驿之祸的经过是朱温一步步篡夺朝廷中央政权的写照。朱温在任节度使时,最大的
  后西辽国前后延续八十余年(1224年~1309年)。建立此国的契丹人是中古时
  窝阔台汗国,由窝阔台后王海都所建的蒙古汗国。成吉思汗分封诸子,第三子窝阔台得
  王龙杰赤城,又名乌龙格赤、乌尔坚奇。古代为波斯帝国王龙杰赤省省会。约公元前5
  喀喇汗王朝(Qara Khanid
)喀喇汗王朝是我国古代最西边的一个地
  哲赫忍耶创始人马明心是回族人,他出生在甘肃陇南市,1781年农历3月27日在
  马歇尔计划是欧洲经济复兴计划的民间称呼,因为当时的美国国务卿马歇尔积极的支持
  海什木是著名阿拉伯学者,也是杰出的物理学家和数学家,海什木的一生作了很多贡献
  希帕提娅,希腊化埃及学者,是当时名重一时、广受欢迎的女性数学家、哲学家、天文
  画家安格尔是法国出生的人,在他很小的时候他的爸爸就开始培养他,希望他对艺术可
  开放热情的西班牙歌曲总是让人热血沸腾,古典音乐也永远不会被人忘记,在众多的创
  叔本华的母亲是一位作家,叫做约翰娜&叔本华。她的作品主要描写的是自己生活的城
  弥尔顿,英国著名的诗人、政治家,他是民主的斗士,也是英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六大
  很多人在读过《西风颂》、《致云雀》后深深地爱上雪莱这个诗人,也是因为这些诗词
  法国思想家托克维尔是历史上非常著名的一个人物,他出生在1805年,在法国是非
  司汤达是法国19世纪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他的原名叫马里-亨利&贝尔,司汤达是他
  罗伯特骚塞是英国的湖畔诗人之一,他的作品中富有激情和浪漫,因此被称为是浪漫主
  格列柯是欧洲著名画家,用画笔描写自己眼中的景色。格列柯作品用多种手法描绘了西
  埃尔格列柯是一个税务官的儿子,因此可以看出他或许算得上是一个富二代,接受过正
  佩里安德简介中介绍佩里安德是古希腊著名的政治家和哲学家,是&古希腊七贤&之
历史人物首字母索引:
人物朝代、地区索引:
热门明星索引:请你举出抗日战争的著名战将三人,并简要举出战例成果_百度知道全民抗战之江西战将
1937年到1945年,国军发动大会战22次、战役1117次、普通战斗28931次,3211419名官兵壮烈牺牲,200多名将军殉国.4
321名飞行员血洒长空,2468架战机被击落。国军海军全军覆没,104艘舰艇全部打光,他们再次用鲜血向世人证明,没有任何一支军队可以征服中华民族!
&此次全民抗战中,在江西本土作战的分别有“南昌会战”、“上高会战”,“浙赣会战”大会战,同时有“修水战役”,“血战广丰”、“赣东战役”等中、小型作战。会战期间,江西人民间接或直接有效地配合国军作战,有的负责帮忙后勤和医务工作,有的冒着生命危险直接上前线运送弹药,江西人民为战时提供大量的粮食。八年间,江西本省共出兵约30万,根据网上搜到的抗战将领大约80多名(以后继续增加),他们有的是与日寇面对面肉搏战死,以下是参与了抗战的江西籍将军名单(排名不分先后);
1、杨遇春(),号柳青,江西省瑞金县武阳乡人。黄埔军校第三期毕业。时任第19集团军游击副总指挥、江西省游击总指挥部副总指挥、庐山保卫战中血战日军,赣九区、十区行政督察专员及区保安司令、第1集团军第2挺进纵队司令、第九战区高参等。病逝于台北,年八十。
2、易安华)字福如,号济臣,&江西宜春&第87师259旅旅长1937年12月12日在南京保卫战中率部与日寇血战阵亡,年三十七。
3、朱&赤)号新民,&江西修水人,&第88师262旅旅长&1937年12月12日在南京保卫战中率部与日寇血战阵亡,年三十三。&
4、范&荩(1899-1938年),江西丰城&第198师副师长&,1938年9月牺牲于湖北黄陂。国民政府追赠陆军中将,年三十六。
5、张廷玉(),原名声桥,江西兴国人。黄埔三期,历任连、营、团、旅长,抗战时任国民革命军第3军第7师上校政训处处长,一九三八年二月奉令于山西阻敌。二月十九日于山西沁源遇敌机轰炸殉国。国民政府追赠陆军少将。年三十二。
6、龙树林(1911-1939),江西上饶&新编第4军江南指挥部挺进纵队政治部主任1939年4月江苏江都与日军激战时&阵亡。国民政府追赠陆军少将,年二十八。
7、陈世潘(),&江西都昌人,江西浮梁团管区司令&1939年8月18日江西景德镇阵亡&国民政府追赠陆军少将,年五十。
8、潘&滨()&江西广丰人,南京中央军校上校军械处长,国民政府军政部兵工署少将专员,1939年于江西广丰激战时,中弹殉国,年四十九。
9、杨&生(1906-1941)江西南昌人。黄埔五期。第九战区南浔挺进纵队少将参谋长兼游击第2支队司令。游击于上高等地。七月十三日奉令于南昌外围拒敌。激战时中弹殉国,年三十五。
10、赖传湘(1904年-1941年)字镇之,江西南康&第190师副师长1941年9月24日“长沙保卫战与日军血战阵亡。国民政府追赠陆军中将,年三十七。&
11、&程啸平(1903-1941)江西乐平人。毕业黄埔军校潮州分校二期。金华警备区少将副指挥官。奉令于浙江绍兴阻敌。是年春于激战时,中弹殉国,年三十八。
12、李&挺(),江西德化&第10集团军参议兼桐乡县县长1942年4月14日&浙江桐乡阵亡&。国民政府追赠陆军少将,年三十八。
13、胡义宾()字履冰,江西兴国&第96师副师长率部参与远征作战,1942年6月27日缅甸翻越野人山亲自指挥与敌血战,双方拼死血战,寸步不让。激战中,胡将军身中数弹,壮烈殉国阵亡,年三十六。
&14、周&复()&号旭人,江西、(抚州市)临川、湖南乡人。&苏鲁战区政治部主任兼战地党政委员会书记长,1943年二月二十一日奉令于山东安丘城项山拒敌。数度冲杀几易阵地,肉搏时中弹殉国。葬安丘近郊。年四十二,追赠二级陆军上将。
15、张少舫(),江西瑞金&第113师参谋长1943年2月21日在山东城顶山、张家骝和周复率部与日军激战时阵亡,年三十九。
16、钟祖荫(1903~?),别名厥昌,江西省修水人,黄浦军校第三期步科,中央军官训练团庐山特训班、陆军大学将官训练班毕业。历任国民革命军第一军第二师排、连、营长,参加两次东征和北伐战争。抗日战争爆发后.任第十集团军独立第十旅旅长,第五师副师长、师长,军政部军务司副司长,第八十七军新编第二十三师师长。1945年2月授陆军少将。参加徐州会战、随枣会战、鄂北会战,第一、二次长沙会战和桂柳会战。
17、黄定伍&(),又名黄定五,号才桂,兴国县潋江镇西门口人,黄埔陆军军官学校第三期步科毕业、庐山中央训练团党政班第三期、中央步兵学校高级班毕业。抗日战争爆发后,任第四战区司令长官部特务团长,第三十五集团军预备第六师参谋长、副师长、少将师长。1946年7月退役,1951年春病逝,年五十七。
18、易凤翔()江西宜春,陆军第97军196师588团团长。奉令于广西阻敌。九月于激战时,肉搏殉国。国民政府追赠陆军少将,年四十九。
19、王先臣(;1945)原名顺成,江西吉安&第8路军冀中军区6军分区司令员&45 07
01&河北赵县&与日军激战时阵亡,年三十。
20、毛维寿&(
)&,字祺勋,号考三。江西省峡江县巴邱镇毛家村人。时任19路军第61师师长,1934年毛维寿被委为第七路军总指挥,1936年又委国民党中央军事参议院中将参议。在上海逝于大华医院,年四十五。
21、刘峙(),字经扶,号天岳,江西省吉安县庙背村人。毕业于保定陆军军官学校。时任第一战区副司令长官兼第二集团军司令、1939年任卫戍总司令、第五战区司令,上将,病逝于台中。
22、刘士毅(),&字任夫,江西省都昌县下排门刘家村人。毕业于保定陆军建成学堂第三期。曾留学日本,入东京政法学校、陆军炮工学校、东京帝国大学炮兵科深造,时任第31军军长,在台北病逝。
23、沈发藻(),字思鲁,江西大庾人。黄埔军校第二期工兵科、陆军大学第九期毕业。时任第87师副师长、师长,中央军校第8分校副主任,中央军校成都校本部中将教育处长,第27集团军暂编第2军军长。在台北逝世。
24、张雪中(),原名张达,字通明,江西乐平观峰乡明户张家人。黄埔军校第一期毕业。时任第13军参谋长、军长、第31集团军总司令,盟军中国战区第3方面军副司令官,陆军中将军衔,在台北病逝。
25、陈大庆(),字养浩,江西崇义人。黄埔军校第一期毕业。时任第4师师长、新编第2军军长、29军军长、第31集团军副总司令、19集团军总司令、鲁苏豫皖边区副总司令。病逝于台北。
26、赵渭滨(),&字履冰。江西兴国人。黄埔军校第三期毕业生。时任国民党陆军第5军96师少将副师长。入缅甸作战,在行至埋通,遭日军伏击,于激战中牺牲,年三十五。
27、贺维珍(),字宣廷,江西永新人,保定第三期、陆大第一期毕业。时任第173师师长、第31军军长。陆军中将。逝世于台湾屏东,葬于高雄大寮。
28、桂永清(),江西省贵溪人。黄埔第一期毕业。时任中央陆军军官学校教导总队总队长、27军军长。先后为陆军二级上将,海军一级上将。在台北病逝。
29、顾家齐(1894-1949年),号修之,原籍江西,其祖父迁居凤凰。时任128师师长。在赴长沙,至张排寨渡口时,遭到谭自平部下伏击被杀害,年五十五。
30、万舞(1895—1941),江西(抚州市)临川、孝桥乡人,河北保定陆军军官学校毕业,国民党国防部西北兵部总监,中将,1941年甘肃牺牲。追赠二级陆军上将,年四十六。
31、郭礼伯&(),&号君鸣,江西南康人。黄埔军校第一期步兵科、重庆中央训练团党政班第七期毕业。时任第6预备师师长、第9战区194师师长、79军副军长、第16军官总队中将总队长。病逝于台北荣民总医院。
32、谢承瑞(),江西南康人。法国里昂中法大学陆军专业毕业。任中央军校教导总队第一旅二团上校团长。在南京保卫战中,在挹江门殉国。后国民政府追赠少将,年三十二。
33、谢溥福(),江西(抚州市)崇仁人。保定军校毕业。时任第36军副军长、第5师少将师长兼旅长、第36军副军长兼第5师师长。在湖北岳阳阵亡。国民政府追赠陆军中将,年四十四。
34、赖汝雄(),有记1897年生的,字壮威,江西省赣县湖江乡上站村麻油坑人。黄埔军校第二期辎重科毕业。参加过东征、北伐和抗日战争,身经百战,1938年参加台儿庄战役,打败日军板垣、矶谷两&“王牌”师团,据功升任193中将师长,1943年6月13日任七十八军军长。1945年在豫西(西坪)与日军作战半年之久,反击日军200余次进攻,打败了木村师团,在美国伊利诺州病逝。
35、熊绶春(),别名林森,字霖生,江西南昌县人。黄埔军校三期、日本步兵学校、日本户山军官学校毕业。时任第103师少将副师长、师长兼云南河口警备司令、第14军副军长、中将军长。在安徽省淮北市濉溪县东南部双堆集阵亡,年四十一。
36、廖卓如(1894~1951)少将。别号士翘,江西修水人。清河陆军预备学校、保定陆军速成学校工兵科、日本陆军士官学校第十四期工兵科中国班毕业。抗日战争爆发后。任陆军大学少将战术教官,中央步兵学校第二分校教育长,江西省保安处中将处长,江西省保安副司令。1947年7月授陆军中将,同年底退役返乡。
37、李知白,1892---1955,江西(抚州市)崇仁巴山镇人。早年为同盟会成员,毕业于保定陆军军官学校,国民党陆军少将。
38、赖名汤()&字晓庵,江西石城人,1930年5月南京中央军校第八期,中央航空学校第二期和美国陆军参谋大学毕业。曾任国民党政府空军中队长、空军第三路司令部参谋长、驻英国大使馆武官、空军总司令部情报署署长。
39、刘云翰(1910-1981)国民党陆军中将。江西大庾人。国民党中央陆军军官学校及陆军大学毕业。历任国民党军营长、团长等。抗战时期,任第六十七师第一九九旅副旅长、第十一师参谋长、第十八师副师长、远征军长官部副参谋长、第十一师师长等。
40、钟同礼(1911---199):瑞金人,他早年毕业于黄埔军校,后一直在国民党军队中任要职。抗战期间,钟同礼将军表现了强烈的民族气节和顽强的作战精神,在对日作战中光荣负伤。
41、邓子超(),又名德宗,字其善,江西石城县龙岗珠塘人。民国十一年(1922年)入闽投许崇智部当兵。十三年五月五日入黄埔军校第一期学习至毕业。其间曾秘密参加中国共产党。十六年,蒋介石进行清党,邓脱离共产党,加入国民党。
42、李志鹏()于都贡江镇人。国民党中将。1930年黄埔军校步兵科第五期毕业后,曾任连长、少校营长、中央训练团党政训练班第六中队少校分队长,第三十六师陆军步兵中校,少将旅长、师长。五十四军副军长、二十三军军长。
43、袁九鹏()字肇南,国民党员,江西省瑞金市万田龙溪人,赣州四中毕业,考取陆军军校潮州分校。抗日战争开始后,袁九鹏率十四团赴浙江乌龙山抗击日军,参与浙赣线会战,死守钱塘江北,与日军背水作战。
44、曾启亚,()少将。江西会昌人。日本陆军士官学校第22期步科、陆军大学特别班第4期毕业。抗战爆发后任第11集团军总部参谋处上校副处长,1938年参加徐州会战,1940年任军训部步兵监少将副监。
45、吴德泽(1893~1937)&别号溥仁,江西南康人。武昌陆军预备学校、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第六期步科毕业。历任陆军步兵师连、营、团长,师参谋处长。1937年时为教导总队第一旅二团上校团长。所部与八十七师二六0旅防守工兵学校。9日,防守淳化的五十一师败退回城,13日凌晨始受命撤往下关,在挹江门因身体虚弱被拥挤失控的人群踩倒身亡。国民政府追赠少将,年四十四。
46、郑蕴侠(),江西(抚州)临川、青泥乡人。毕业于黄埔军校,曾在特务组织“中统”中担任高级职务。参加过抗日战争,亲身经历“血战台儿庄”和中国远征军远征缅甸;1938年3月,台儿庄大战打响,郑蕴侠奉令率领一支特工队支援前线,参加了炮火连天的滕县守城战,苦撑到援军赶来,曾目睹抗日名将王铭章壮烈殉国。
47、史宏熹(1905~?)江西南昌人,史宏烈胞弟。黄埔军校第三期炮科毕业。历任国民革命军陆海空军总司令部直属炮兵一团营长、团长,炮兵第四旅少将旅长。1939年7月授陆军少将。抗战爆发后,任第三十九军暂编第五十一师师长,第九战区司令长官部炮兵指挥官。1946年2月退役。
48、毛麟义(1903—1928),字运生,江西兴国均村乡石溪村石背毛屋人。毕业于黄浦军校潮州分校第四期,历任:排、连、营长,中校团副、参谋主任、中央教导总队武汉区队长、上校团长。1938年5月在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率27军46师276团官兵参加兰封会战阻击日军,在河南开封、兰封与日军14师团激战,在惨烈战斗中亲自担任敢死队长与敌正面拼杀捐躯报国,与日军激战中阵亡。追赠陆军少将,年三十五。
49、刘占雄(1891—1940),汉族,字清泉。江西大余人,1932年“一.二八”事变,日军侵犯淞沪,他率旅防守闸北河湾一线,沉着应战,灵活指挥,与部属同仇敌忾,屡败侵犯日军,坚守阵地月余。1939年冬以第九集团军少将参议衔兼第六预备师第十七团团长之职,率领部队开赴广东揭阳阳坑抗日前线,于1940年8月31日病逝,年四十九。
50、黄维(1904年-1989年),字悟我,国军中将,江西贵溪人。&黄埔一期,参加淞沪会战、武汉保卫战、缅甸反攻等,在抗日战争中立下赫赫功勋。内战被俘,病逝于广西柳州。
51、史宏烈(),别字剑峰,别号潜峰江西南昌人。黄埔军校第一期毕业,国民革命军第一兵团中将副司令官。抗日战争爆发后,任中国远征军第一路师长,新编第六军副军长,第一兵团副司令官。
52、王建煌(1907—),黄埔军校第二期炮科毕业。别字浣欧,江西兴国人。中央军官训练团政治研究班毕业。历任国民革命军第十一师排、连、营长,第三十六师团长。抗日战争爆发后.任第二十三师参谋主任、参谋长、副师长、代师长。1949年任国防部办公厅主任,总统府特派华中战地中将视察官。同年10月到台湾,任“国防部”参议,1960年退役。
53、周志道(1900~1984),别名:靖方,江西永新太崦人,黄埔军校第四期步科。中央训练团将官班毕业。抗战爆发后,先后参加“八.一三”淞沪抗战、南京保卫战、徐州会战、武汉会战、南昌会战、血战台儿庄、第一次长沙会战、上高会战、浙赣会战、鄂西会战、常德会战、长衡会战、湘西雪峰山会战,因战功被国民政府授予宝鼎勋章和云麾勋章。
54、胡素1899-1978)原名魁梧,别字白凡&,江西&清江人。国民党陆军中将,黄埔军校第一期及陆军大学毕业。参加了东征与北伐战争,后留学日本早稻田大学。率部在远征,1944年5月至8月的密支那之战是缅北战场上与日寇血战,1944年8月升任新编第1军(军长孙立人)中将副军长。7月7日取代美国人麦根,全权指挥密支那战斗。8月4日,中国远征军将密支那全部占领。
55、方天(1902~1992),名仁高,别号天一、天逸,江西省赣州市赣县五云镇水口村人。生于清光绪二十五年(1902)。早年就读于赣州省立第四中学,后入黄埔军校第二期学习。民国26年(1937)5月授予少将军衔。民国27年6月,参加了著名的保卫武汉会战。
56、王隆玑(1905~?)别号伟弦,江西兴国人。黄埔军校第三期步科、中央军官训练团高级班毕业。历任第五军排、连、营、团长,参加台儿庄战役。1945年后任第九十一军副军长,整编二十七师副师长。后任国防部高参。1949年到台湾。
56、潘峰名()别字目屏,江西(抚州市)乐安人。1923年加入粤军,1925年春考入黄埔军校第三期步科,毕业后参加第一、二次东征和北伐战争。抗日战争爆发后,任第一三五旅团长、旅长。1939年改任第一一三师师长,第五十一军副军长、代军长,第五战区前方指挥部副主任。参加徐州会战、鲁南会战诸役。1946年退役。1948年出任江西省保安司令部高参,1949年参加起义。
57、危宿钟(1888---1951)中将。字爱林。号励藩,江西萍乡人。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第2期步科毕业。抗战爆发后任第3战区司令长官部中将高参兼干训班副教育长,1945年11月退役,1946年任江西省第5区行政督察专员兼保安司令,1949年7月在江西宜春被俘。
58、唐三山(1905—?)一岳,江西吉安青原区东固镇人。毕业于吉安二中,因家贫赴粤从戎,后毕业于黄埔陆军军官学校第三期政治训练班、中央陆军军官学校高等教育班第三期,军事委员会将官班、中央训练团、革命实践研究院。参加过淞沪会战、长城喜峰口、江西万家岭等战役。1949年任第十九军副军长、第十二兵团军政学校副校长。去台湾后,任金门防卫司令部高参。1953年退役。1956年任第三工程总队总队长。1971年当选为“国民大会”代表。
59、万用霖(1903-?)别号雨人,江西新建人。黄埔军校第二期步科毕业。参加了两次东征和北伐战争。抗战爆发后,任航空委员会特务团团长,特务旅少将旅长。1949年到台湾,任空军总司令部第六处处长。1959年退役。
60、彭战存(1902~1971)&江西萍乡人。萍乡中学、庐山军官训练团第二期校官班、陆军大学十三期毕业。抗战爆发后,任第十一师上校参谋主任,第十一师六十六团团长。1938年3月任第十一师少将参谋长,第六十七师一九九旅旅长。1940年3月任第七十九师副师长兼政治部主任。1944年春起任第五十四军参谋长兼第十四师副师长,参加淞沪会战、武汉会战及远征印缅抗战。
61、王根僧()别名兆熊,又名更生,江西省兴国县城岗乡大获村人。1918年初入广东革命军,后入韶关讲武堂,毕业后,历任赣军排长、营长、团长。抗战爆发后,参加了忻口抗战1939年1月任任第九十六军少将副军长,第七兵团副参谋长,在河南参加抗战,1945年6月凤邠师管区中将司令。
62、王陵畿(1905~?)黄埔军校第三期炮科毕业。江西赣县人。中央训练团军政法规班、陆军大学战术教官研究班毕业。历任国民革命军第一师排长、连长、少校营长,抗战爆发后,任第一军第一六七师少将师长,第九十一军少将副军长。1946年后任长江上游防卫总指挥部副司令,淞沪杭警备总司令部副参谋长。1949年到台湾。
63、王载扬(1904~?)又名锦文,江西安义人。黄埔军校第五期步科、军委会南岳游击干部训练班第二期、陆军大学参谋班毕业。抗战全面爆发后,任第三战区游击纵队少将司令,浙江省国民抗敌自卫总团主任,福州市警备司令部少将参谋处长,国防部高级参谋。1946年退役,任行政院参事兼美援物资委员会运输处长。1949年12月在香港通电起义,后定居上海。
64、万世靖(1892~1941)黄埔军校战术教官。别号士才,江西南昌人。南京陆军预备学校、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第三期步科毕业。抗日战争爆发后,任第三战区浙赣边游击纵队司令。1941年冬病逝。
65、陈克斋&(
189l~? )&黄埔军校战术教官。原名和中,江西(抚州市)东乡人。抗战爆发后,随军校迁移到成都,仍然任步兵科战术主任教官等职。1943年春任第三战区司令长官部补充兵训练处副处长,第三战区教导总队少将副总队长,军政部第三军官总队总教官。
66、刘云瀚(&),&江西大庾(今江西大余)。1927年8月南京中央军校第七期工兵科,后长期担任参谋工作,曾参加过一二八淞沪会战、武汉会战和鄂西会战,历任国军11师参谋长,18师副师长,5师师长,远征军副参谋长,11师师长等职务,1945年2月授予陆军少将军衔。948年11月-1949年1月任新八十六军中将军长&(38岁),1949年2月-5月任南昌指挥所中将副主任兼任南昌警备司令&,1949年7月-1951年9月任国民党第十九军中将军长&,1981年在台北去世&终年71岁。
67、刘士毅(2)&字任夫。江西省都昌县下排门刘家村人,桂系外省籍的重要将领。曾任中央军校筹备主任,国民政府总统府参军长,国民革命军陆军二级上将。“七·七”卢沟桥事变发生后,南宁的军事政治学校改由南京中央军校统一管理。刘士毅被调任第三十一军军长,奉命率部北上,驻守苏北海州,以防敌人登陆。1938年春,刘士毅率第三十一军驻防山东台儿庄,抗击日本关东军的板垣师团。1949他随同李宗仁乘飞机离开南京,先到桂林,再转广州。7月,他飞往台北,曾任国民党中央评议委员。1982年10月,他病故于异乡。
68、周士冕(1903~1953)原名十城,别字民铎,别号功九,江西永新人,黄埔军校第一期毕业。抗日战争爆发后,任第四十六军第四十九师师长,第二十七军副军长。1940年春任第三十四集团军第一军第一六七师师长。1941年6月任第三十六军副军长。1943年6月任第九十一军军长,兼西北军官训练团教育长。L944年1月起任第八战区第二十七军军长,军事委员会西北行营政治部主任,军事委员会西北战时干部训练团(第四团)教育长。1945年任第十战区政治部中将主任,联勤总司令部第七补给区司令。参与了长城抗战,太岳会战,中条山会战。1949年冬随胡宗南转战四川、西昌。1950年4月在西藏与沈策等被人民解放军俘虏,1953年12月25日在永新被共军杀害,年五十三。
69、胡信(1904—1973),黄埔军校第一期毕业。又名克文,别字元忠,江西兴国人。抗日战争爆发后,任第五战区新编第二十三师第二旅代理旅长。1939年2月授陆军少将,任第二十三师师长。1944年春任第二十三军副军长。1946年起任整编第二十三师副师长,第二一三师师长,当选第一届国民大会代表。1949年到台湾,任国防部中将参议。1973年8月7日逝世。
70、幸华铁&(&),别号守义,又名秀凝,江西南康人。&&黄埔军校第二期辎重科毕业,抗日战争爆发后,任冀察战区政治部宣传大队长,第十七军政训处长。第四十军政训处长.中央交通辎重学校少将政训主任,中央机械化装甲学校政治部少将主任,军委会战时干部训练团江西干训班特别党部书记长,江西省党部执行委员,第九战区政治部副主任、中将代主任。&1946年任第四绥靖区政治部主任。&同年秋退役,当选立法院立法委员,兼任立法院交通委员会委员。&1949年到台湾,续任立法委员。&1977年1月16日逝世。&&&
71、潘琦()少将。号行琦,字云轩,江西(抚州市)广昌人。中央军校第7期步科、中央军校高教班第5期毕业。1947年任整编第10师10旅少将副旅长,1948年12月任第14军10师代师长。抗战爆发后参与了淞沪会战、南京保卫战等战役,内战时脱离军界回广昌老家,1951年被共产党政府杀害。
72、方涤瑕(1903—1951),别号秀泉,江西九江人,黄埔军校第五期步科毕业。历任宪兵营长、团长,中央宪兵司令部警务处长,宪兵司令部参谋长。1948年9月授少将军衔,同年11月毕业于陆军大学将官班乙级第四期。任中央宪兵司令部西南区宪兵司令等职。1949年在成都参加起义。1951年被共产党杀害。八十年代获平反。
73、范振亚(1894—1951),字淇珍、号一之。江西(抚州市)临川县人。县立第一中学毕业,黄埔军校第一期毕业,国民革命军少将。抗日战争爆发后,任步兵补充团长、师长、中央训练团少将教官、粤汉铁路警备副司令、交通部警务处长,抗战胜利后回江西省任国民党江西省德兴、玉山、上饶三县边防指挥所指挥官(兼德兴县长),国民党109军少将处长,1949年8月撒往海南岛后到台湾。范振亚于1951年8月12日(农历)在香港九龙基督徒教会医院病逝,安葬于香港九龙城西头村侯王庙基督教会坟场,1990年4月范振亚的遗骨迁回故乡江西省抚州市清风门金钱院揭家山(范氏坟山)与妻子张佩英合葬。
74、李士奇(1902—),号&特夫、江西省(抚州市)宜黄人。黄埔军校一期,国军陆军少将。1923年冬到广州,入大本营军政部陆军讲武学校学习。1924年秋该校并入黄埔军校第一期,编入第六队学习。毕业后参加第一、二次东征和北伐战争。1933年任南京中央军校步兵大队上校大队长,庐山中央军官团第二高级班中队长。抗日战争爆发后,随校迁成都。任军校第三总队少将总队长。1941年秋任第四战区第六十六军新编第二十八师师长。1945年起任第九军官总队副总队长,江西省保安副司令,东南军政长官公署高参。1949年到台湾。
75、&&李强(1906—1952),别号健民,江西遂川人。黄埔军校第一期毕业,中央陆军步兵学校高级研究班毕业。1923年冬到广州,入大本营军政部陆军讲武学校学习。1924年秋该校并入黄埔军校第一期,编入第六队学习。毕业后参加第一、二次东征和北伐战争。历任国民革命军排、连、营长,团附,澧州团管区参谋主任。&1929年起任中央军校第八至十四期学生队中队长、大队长、总队长、教导总队总队长等职。抗日战争爆发后,任暂编第十六师第三旅副旅长、旅长、师参谋长1940年任第二十九军暂编第十六师师长。1942年2月任第二十九军副军长,兼河南镇新师管区司令。1943年任第六战区暂编第十五军副军长。&1945年入中央警官学校高级警官班受训。1946年12月授陆军中将,任中央训练团附员。1947年3月退役,返乡闲居。&中共新政权成立后,应邀为遂川县人民代表大会常驻代表。1952年7月病逝。
76、张良莘(—)又名健南,江西遂川人。黄埔军校第一期毕业,中央军官训练团军官大队肄业。陆军大学特别班第二期毕业。年冬到广州,入大本营军政部陆军讲武学校学习。年秋该校并入黄埔军校第一期,编入第六队学习。抗日战争爆发后,任第二战区预备第十三师师长。年月陆大特别班毕业,任中央军校第七分校第一军代理副军长。年月授陆军少将,后任甘肃省保安处处长,第三十四集团军总部高参兼军法执行部执行官,中央军校第七分校(西安分校)入伍生总队总队长。年月陆大特别班毕业,任中央军校第七分校教育处长,第八战区司令长官部军法执行副监兼特别党部书记长。抗日战争胜利后,任第八战区日俘管理处中将处长。年月退役。&&&&&&
&&77、吴垂昆,{},江西(抚州市)临川人。是中华民国国民革命军的将军,吴垂昆从黄埔军校毕业后,任职于国民革命军的示范部队教导第1师,也就是后来的陆军第87师。1933年,以第87师、第88师一部新成立第36师,吴垂昆调任第36师师部的少校参谋。抗日战争爆发后,他升任团长,参加了淞沪、南京会战,多次负伤。1941年,他再度进入军队,担任第114师副师长、第180师副师长。1949年,任江西省保安部队前线指挥官了,并随这支部队参加了金门古宁头战役,而后去了台湾。
78、陈纲(),字觉民,江西(抚州市)临川罗针人,政工干部,少将秘书长,集团军汤恩伯总司令部秘书长。陈纲早年毕业于南京高等师范文科,历任国民革命军第14军秘书、江西省立工专教授、江西第三师范教务主任,抗日战争爆发后,投笔从戎,1938年任第31集团军汤恩伯总司令部秘书长,参加武汉保卫战,在花园口战斗中,遭遇日机轰炸,壮烈殉国。
79、周兆麟91885—1968),字玉书、江西(抚州市)临川小岭乡平湖周村人。1909年加入了同盟会,当武昌革命风起云涌时,与汉口革命负责人孙武、张汉杰密切联系,传递革命信息。1911年武昌起义后,与革命党人秘密联系,鼓动起义,声援武昌。1937年卢沟桥事变爆发后,周兆麟随司令长官程潜奋战在抗战第一战区,先后任第一战区司令长官部参议、天水行营参议、军委会战地党政委员会中将设计委员。八年抗战中,周兆麟奋勇抗日、不怕牺牲,一直战斗在抗日的前沿。文革中受到迫害,1968年农历十月十四日凌晨逝世。
80、邓骥(1910—?)又名&邓知康,江西省(抚州市)临川上镇渡河东乡石鼓营村人。1928年),邓骥大学毕业后,经朝阳大学老师推荐出任河北省政府秘书处秘书,邓骥先后为商震、宋哲元、冯志安当过秘书。抗战爆发后1938年任国民党军事委员会战时工作干部训练团中校教官。周复邀请邓骥到苏鲁战区来协助他工作,邓骥携周复之弟周协力同赴苏鲁战区前线参加抗日(邓骥与周复是亲戚关系),被任命为政治部党务科上校科长,期间多次协助周复与日军作战。1943年)2月20日,日军开始对苏鲁战区进行大扫荡,周复阵亡。邓骥因离开了苏鲁战区,所以才幸免于难。邓骥由陆军大学结业后,其通过老首长孔祥熙的关系进入中央银行信托局工作。
81、涂遂(1920—?),江西省(抚州市)临川上顿渡镇河东人。从小随父客居福建建瓯。在建瓯中学读书期间,值抗日战争爆发,遂投笔请缨,到长汀参加为期六个月的入伍生训练。接着被编入湖南武岗军校第期学习。毕业后,随军参加浙赣、湘西等多次战役,升任营长。去台湾后,任国民党国防部中将军团司令。退休后,担任欣欣通运公司董事长,兼任台湾临川同乡会名誉理事长。
82、&张定藩()国民党陆军中将。江西南昌人。江西陆军测绘学校毕业。1911年参加武昌起义。后毕业于保定军官学校。历任江西陆军团长、师长,广州黄埔学校办公室主任,国民革命军总司令部参谋长,1936年任淞沪卫戍司令部参谋长兼第十三军军长,上海特别市市长等职,参与指挥了八一三淞沪抗战。国民政府成立后,历任国民党候补中央委员等。1944年12月赴美就医,中途病逝于北非卡萨布兰卡港。
83、姚纯()江西萍乡人,少年姚纯受革命思想影响,决心投笔从戎,报效国家,1912年毅然离乡,考入南京入伍生总队,随后转入武昌第二预备军官学校。1914年姚纯又升入保定陆年军官学校第三期步科,1916年秋季以优秀的成绩毕业,分配到江苏陆军巡辑队任见习排长。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国难当头,全民奋起,军人更是守土有责,姚纯将军时任36军副军长,他再也无法安心养病了,遂中断休养,率部从九江出发入川待命。1938年姚纯升任36军中将军长兼渝南警备司令,36军除担任川江三峡防务及拱卫陪都重庆的重任外,还先后抽调167师赵锡光部队及新23师盛逢尧部队奔赴前线,参加武汉会战和湘北会战,与日军浴血奋战,歼敌甚众。1940年5月,姚纯将军病情急剧恶化,并发肺炎,高烧不退,昏迷中将军连呼数声“抗日救国”之后,呕血而亡,饮恨长逝,终年46岁。当时重庆各报载曰:“36军中将军长姚纯抗战积劳成疾不幸殉职。
84、欧阳格()国民党海军将领,欧阳竟无之子,江西(抚州)宜黄人。烟台海军学校毕业。1921年任广东海军“豫章”舰舰长、1922年陈炯明叛变时护卫孙中山有功,升为舰队司令。1926年中受蒋介石指使命令海军的代理局长、共产党员李之龙调派中山舰到黄埔候用,挑起中山舰事件,亦称“三二0事件”。后历任广东国民政府海军局代局长、电雷学校教育长、国民党第五届中央监察委员等。抗战爆发时任江阴江防司令;1938年因马当失守而被扣押;
1940年8月被枪决。
&他们无愧于那个血与火的年代,他们以对民族对国家队同胞绝对的真诚,他们以成仁的决心用血肉之躯对抗强大的日军,他们是民族英雄,他们的英灵与日月同辉!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重生之铁血战将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