弟子规的故事从头到事死者如事生

《弟子规》讲“事死者,如事生”是提醒我们不要忘记圣贤人的教诲 | 弟子规圣贤教诲| 蔡礼旭老师演讲集 - 弟子规公益网
认识弟子规
弟子规教材
当前位置: -
《弟子规》讲“事死者,如事生”是提醒我们不要忘记圣贤人的教诲
蔡礼旭老师主讲&
“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所以从心上时时存爱心、存恭敬心,这个人一定时时处处都在做善事。这分爱心跟恭敬心除了对我们身旁的人之外,还要对谁?还要对古圣先贤,对我们的老祖宗都要存在。所谓“事死者,如事生”,我们要不忘孔夫子教诲,不忘孟夫子的教诲,不忘圣贤人的教诲,所以那个小朋友防空演习第一个想到的是孔子像,这相当难得。对于我们往后的子子孙孙,你也要有爱敬存心,这一点我们现在人做得太差了,因为物欲横流,只想到我要怎么享受,至于我享受的过程破坏了环境,造成了多少后果,我不管。所以现在人这种态度真的是很可悲,我们不能让这种态度继续延续下去,就要从我们自己开始,连对于往后的人都有爱敬之心。
本文来源弟子规公益网/clsfx_130405a.asp,欢迎转载,感恩!
恭摘自蔡礼旭老师演讲集
52-363-0001
感恩老师!&&
深圳弟子规公益网&&丧尽礼 祭尽诚 事死者 如事生& 弟子规公益网
认识弟子规
弟子规教材
当前位置: -
丧尽礼 祭尽诚 事死者 如事生
钟茂森博士主讲&&&
  事亲方面,最后讲到的“祭则致其严”。父母去世以后,常常要祭祀父母,祭祀的时候要尽到庄严。《论语q学而篇》里面就有这样一章经文,“曾子曰: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慎终就是治丧,“丧则致其哀”,就是葬之以礼;追远就是“祭之以礼”。连遥远的祖先我们都要追忆、都要纪念,眼前的父母、亲人岂能够不尽孝?这是能够使人民的心地变得更淳厚,民德归厚,社会就和谐了。祭祖是很好的社会教育活动,应该大力提倡。
  而祭祀最重要的就是诚心。在“八佾第三篇”有这么一章说,“祭如在,祭神如神在。子曰:吾不与祭,如不祭”。就在祭祀的时候,有的是祭祖先,叫祭鬼,鬼是祖先的魂灵,有的是祭神,山神、水神这些神,祭祀他们,就一心想著他们就在眼前。这是尽到自己竭诚的心,这个非常重要。祭祀本身也是让我们生起诚敬心的一个很好的活动。孔子说“吾不与祭,如不祭”,古注上讲,孔子可能有时候因为病了,不能亲自去祭祀,会找人代理。如果找人代理的时候,那个人没有诚敬的心,夫子是不许他祭的。吾不与祭,这个与就是许的意思,不允许他祭祀,这就是使得祭祀不能够很好的进行。为什么?因为没有诚敬心,等於没有祭祀一样。《弟子规》上讲“祭尽诚”,要尽到竭诚的心。“事死者,如事生”,对已经过世的父母、祖先,就好像他们就在眼前一样去祭祀、去纪念。
本文来源弟子规公益网/bk/zbs160403.asp,欢迎转载,感恩!
恭摘自《君子修身之道―由弟子规入论语》57-050-0008 
深圳弟子规公益网&&丧尽礼&&祭尽诚&&&事死者&&如事生
【注释】丧:丧礼,丧事。 尽:尽力做到。祭:祭祀。古人对神灵、祖先或死者表示敬意的一种仪式。事:对待。
【解读】在为父母举办丧事、守丧期间,要尽力做到礼的规定,祭拜时内心要真心诚意。
孔子的一个学生问如何才能对父母尽孝道,孔子回答说,不要违背礼的规定,即:“父母活着的时候,要按照礼的规定侍奉他们;父母去世了,要按照礼的规定埋葬他们,祭祀他们。”
(《论语&为政》子曰: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
人常说,养孩子是为了养老送终。养老是一方面,送终更是另一个重要方面。父母活着的时候,要管好他们;去世的时候,仍然要管好他们。让逝去亲人体面地,有尊严地离开这个世界,是作为他们的后代——子女必须做到的。曾子说:“谨慎地对待父母亲的去世,追念久远的祖先,民风自然就厚道了。(《论语&学而》曾子曰:“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是啊,人能善待死去的人,那么对活着的人也坏不到哪里去。
说句不好听的话,善待故去的亲人,也是为了将来。人不能永远活在这个世界上,终有一天要离开的,不能两眼一闭,没人管没人问了吧?
人生最最最悲惨的莫过于——活着没人管,死了没人埋——吧?
孔子虽然说,对待父母的去世,要“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但他还说:“在为父母举办丧事时,与其悲哀不足而礼节有余,不如礼节不足而悲哀有余;祭祀父母的时候,与其敬意不足而礼节有余,不如礼节不足而敬意有余。”
(《孔子家语&曲礼子贡问第四十二》故夫丧亡,与其哀不足而礼有余,不若礼不足而哀有余也;祭祀,与其敬不足而礼有余,不若礼不足而敬有余也.)
在为父母办理丧事,祭拜父母的时候,比礼节更重要的是对逝去亲人的真诚,不要只是做做样子给别人看。有的人在父母活的时候不孝顺,父母去世的时候哭的比谁都声高、比谁都痛,真会装啊,真会装样子给人看啊!有的人父母活的时候不管不问他们,死了的时候却铺排浪费,大办丧事,真会装啊,真会花钱装样子给人看啊!这正如孔子说的“哀不足而礼有余”。还有一种孔子说的“敬不足而礼有余”莫过于祭祀也要花钱找人代替的新生事物吧?那种所谓的“代客扫墓”,他到你父母墓前哭什么哭,不过是为钱洒几滴眼泪罢了!真是的,扫墓也成了形式主义,也成了花钱走过场!这种过场还是不走罢!父母要是在天有灵的话别吓着父母了:孩子多日不见变化太大,都认不出来了!
按照古人的观念,祖先既能保佑子孙,也能祸害子孙。所以要贿赂祖先,真心实意地祈求祖先,让祖先多保佑少祸害。祭祀是沟通生者与逝者的方式,既可以表达子女对亲人绵绵不断的思念,同时也可以祈求列祖列宗的保佑。——有一种说法,老人活着时候隔代亲,去世的时候还隔代亲,去世的老人最能保佑孙辈了!呵呵,要想得到去世亲人的保佑,保佑我们的后代,祭祀时心必须诚啊!心诚则灵啊!
【注释】事:对待。
【解读】对待已经去世的父母,要像他们还活着一样。
《中庸》中说:“对待死去的人就像他们还活着一样,对待亡故的人就像他们还活着一样,这就是极尽孝道了。”
(《中庸·第十九章》&
事死如事生,事亡如事存,孝之至也。)
《入则孝》这一章的起始句是“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也就是从孩子会说话懂事的时候,就应该学会孝顺父母了。这一章的终结句是“丧尽礼,祭尽诚;事死者,如事生”,也就是孝顺父母一直到父母去世还没有结束,还要善待他们,善待他们如同活着时一样。另外孝顺父母也应做到“事亡如事存”,不要以为父母不在了,就可以为所欲为,想干什么就干什么了,父母不在,也不能做有悖于父母意愿的事,这才是孝顺父母的最高表现——“孝之至也”。(《中庸&第十九章》&
事死如事生,事亡如事存,孝之至也。)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上传我的文档
 下载
 收藏
该文档贡献者很忙,什么也没留下。
 下载此文档
正在努力加载中...
丧尽礼祭尽诚事死者如事生-入则孝-弟子规-课件(PPT演示)
下载积分:1000
内容提示:丧尽礼祭尽诚事死者如事生-入则孝-弟子规-课件(PPT演示)
文档格式:PPT|
浏览次数:17|
上传日期: 04:59:24|
文档星级: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
 1000 积分
下载此文档
该用户还上传了这些文档
丧尽礼祭尽诚事死者如事生-入则孝-弟子规-课件(PPT演示)
官方公共微信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弟子规对应的经典故事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