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神剧的抗战片神头领

99岁川军老兵怒批抗日神剧:都是扯X
日,四川广汉的一处农家中,99岁的马定新看着电视里播放的抗战剧,叹了口气说:“抗战哪有这么容易,几个人就轻易干掉鬼子的一个联队?如果真的这样,我们还用牺牲那么多兄弟,艰难地抗战8年吗? ”
随着抗战胜利70周年纪念日的临近,有关抗战题材的电视剧在荧幕上不断上演,但一些抗日剧中的主人公被披上神化的外衣,一出手就是手撕鬼子,手榴弹炸掉飞行的飞机,甚至一个人单挑日军一个联队……
抗战真的这么容易吗?相关数据统计,自“九一八”事变开始,到抗战结束,的抗日历史长达14年,付出3000多万军民的生命,才换来70年前的胜利。
成都健在的抗战老兵,回忆与日军的对战都是心酸的:与鬼子对战,一旦有丝毫的疏忽,都是致命的。
记者通过寻访抗战亲历者以及抗战史研究者,真实还原当年中国军人到底面对的是怎样的敌人,抗战到底是怎样的一段艰辛历史。
【战术篇】
侦察气球升空 炮弹像长了眼睛
2015年4月,上海大场,高楼林立,一派繁华,看不出有过丝毫的战争痕迹。记者通过多日寻访,昔日川军血战过的顿悟寺、王爷庙等建筑,早已没了踪影。当地居民也大都不清楚,在这里曾发生过大场保卫战。尽管如此,不难看出,这里是一片江河冲击形成的平原,四周地势十分开阔,无险可守。
淞沪会战唯一健在的川军老兵、96岁的张文治回忆说,日,杨森率领川军20军防守上海桥亭宅、顿悟寺、蕰藻浜、陈家行一线阵地,迎战日军第3师团、第9师团和近卫师团。
“那时的大场是芦苇荡连着棉花地,根本没有什么掩护。此前退下的友军部队,修筑的工事也十分简陋。”张文治说,在这里,他们遭遇了日军战术级作战使用的“侦察气球”,“鬼子的炮弹就像长了眼睛一样,打进我们阵地。不少士兵连反应的机会都没有,就被炸死了。”
后来,张文治才知道,让川军吃大亏的奇怪气球,是日军放飞的侦察气球。通过热气球,带动吊篮里的观察兵升空,可以俯瞰整个川军的阵地部署,并通过无线电等方式告知炮兵攻击位置。
资料记载,二战期间,这种军用气球分为预警侦察气球、宣传气球、防空气球和轰炸气球。《申报》曾报道,南京、石家庄等战役时,日军利用侦察气球先观察中国军队的部署情况,再进行攻击。
张文治说,抗战初期,这种赤裸裸探知情报的方式,往往让中国军队失去先机,“尤其是在空旷地带,所有的埋伏,都被鬼子识破,我们只能被动还击”。
闪电战迂回战 中国军队吃大亏
二战时期,法西斯国家大都擅长闪电战,凭借飞机、坦克,以机动性极高的作战部队,发动迅速而猛烈的袭击,摧毁对方的防御力量。
“日军不仅使用闪电战,更擅长使用迂回战。” 四川巴蜀抗战史研究院专家何允中说,抗战时期,日军一般都会先以飞机、坦克、重炮对中国军队进行攻击,企图快速吞并。一旦出现僵持情况,日军立刻会使用迂回战,“类似于声东击西,猛烈攻击中国守军一侧,再派一支部队迂回绕后,攻击防守薄弱地方,打开突破口”。
这种“升级版”的闪电战,一度让中国军队损失重大。何允中说,日,淞沪会战爆发,日军以猛烈的火力攻击上海北面,试图快速吞并上海,快速灭亡中国。但令日军没料到的是,中国军队死守上海,喋血疆场,抵挡住了日军的疯狂攻击。
僵持两月后,日军偷偷调集一支舰队,迂回绕道上海南面。乘中国守军支援北面战场时,看准时机,在杭州湾迅速登陆,对上海进行夹击。此后,上海沦陷,宣布死伤4万多人,而中国军队则伤亡了近30万人。
“不只是淞沪会战,山西东阳关战役、娘子关战役等,日军变着花样使用闪电战、迂回战,各种战术紧密配合,攻击中国军队。” 何允中感叹,抗战初期,缺乏战斗经验的川军,面对的是一支能快速进行战术转换、训练有素的日军。可想而知,这需要付出多大牺牲才能阻挡鬼子的铁蹄。
【补给篇】
物资空前匮乏 几个月没米面吃
2014年,记者在成都永丰路附近,采访了90岁的八路军老战士张文辉。张文辉说,他14岁那年,日军占领山西长治,他被迫离开家乡,加入八路军参加抗战。后来,他跟随部队参加了百团大战等多个战役,但他提得最多的是,八路军在敌后打游击的艰苦。
“部队在太岳山化整为零打游击,分散在沁水县、阳城县、长子县等一带山区,发动群众抗日,建立抗日革命根据地,常和扫荡的日伪军战斗。”张文辉说,物资补给空前匮乏,困难时期,有时好几个月吃不上米面,尽吃高粱、黑豆,干粮是糠窝窝的炒面。
“连这些粗粮,都要靠武装掩护,到四五十公里以外接近敌占区的地方背回来。”
张文辉说,有一段时间,鞋袜供应成了问题,干部就号召大家打草鞋,赤脚走路。也是在那时,张文辉学会了打草鞋的手艺。
川军装备奇差 劫阎锡山军火库
1937年9月,邓锡侯率领川军22集团军自筹路费,奔赴前线抗战。粗布衣服、斗笠草鞋,外加一支川造或汉阳造步枪,就是他们的“标配”装备。此外,每个师也只有数门迫击炮,山炮、野炮一门都没有,步枪也是打两下就哑火的清朝“古董”。
邓锡侯曾告诉部下,他们是抗日队伍,领饷的事就暂时别提。部队刚到山西,邓锡侯就接到上峰指示,奔赴娘子关阻击日军,但对日军的兵力等情况,丝毫不知。
出川打国仗的川军,第一次遭遇飞机、坦克、重炮的疯狂打击,连日军人影还没见到,就已损失惨重。
打了几仗后,邓锡侯一部粮草告急,只能吃喂马的胡豆。他拿着蒋介石的手令,找过中央军蒋鼎文,想领装备、换棉衣,但蒋鼎文不认。后来,又去找阎锡山,阎锡山只给了一点破旧装备打发他们。
没得装备、粮草补给,还要随时准备与日军对战。迫不得已,邓锡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默许手下人劫了阎锡山的军火库。阎锡山怒火中烧,立即将这支川军部队赶走。
【战斗力篇】
日军单兵厉害 协同作战能力强
新四军老战士孔诚,向记者讲述了一次惊心动魄的伏击战。孔诚说,那次战役,他们集中数倍于日军的兵力,攻打车桥据点的同时,伏击日军的援军。
“当时我们占据了地理优势,日军根本不会想到我们会有这么多人等他们过来。”孔诚说,这场战斗注定是瓮中捉鳖,战斗一打响,附近驻守的日军,果然驰援车桥。等到日军进入埋伏圈后,新四军立即炮火覆盖,当即打死打伤大量日军。
重兵埋伏,又打的是后勤部队,战斗理应迅速结束,然而,令孔诚等新四军战士没想到的是,这几百人的日军,在遭到猛烈袭击后,很快寻找隐蔽点,形成交叉火力掩护进行反击,速度之快,令人咋舌。
随后,新四军战士与日军进行激烈的白刃战,原本很快就能结束的战斗,竟从上午一直打到当晚10点,付出大量战士的生命,才将这股部队吃下。一名日军军官,身负重伤仍狂呼乱叫,经被俘日军辨认,此人是指挥官山泽大佐。
战役结束,经统计,共击毙日军400多人,俘获24人。对于日军的快速反应,以及快速的反应能力,孔诚至今印象深刻,这是很多中国军人在战争初期所不具备的。
日军枪法精准 冲锋起来不怕死
大多数健在的抗战老兵,对日军的评价有一个共同点:日军不怕死,枪炮奇准。
参加过山西中条山战役的老兵郑维邦,讲述了这样一个细节:时任排长的郑维邦,奉命率部参加中条山战役中的夏县文德村战役,遭遇鬼子扫荡,距离鬼子200米远时,他指挥士兵埋伏起来,下令“等鬼子挨近了再打”。
然而,一位年轻士兵由于紧张,误放了一枪。枪一响,躲在墙后的郑维邦等人,立即遭到日军炮火攻击。郑维邦赶紧叫战友趴下,几名士兵想反击,刚一露头,就被子弹打中要害。郑维邦流着泪把伤者转移,他把帽子固定在石头上,吸引鬼子火力,“帽子刚一挂上去,几下就被打飞了,可想而知,他们打得有多准”。
“鬼子就像不怕死一样,疯狂冲锋,我用马克沁重机枪不知道打死了多少。” 担任过重机枪手的马定新说,重机枪的狂扫,就是鬼子的噩梦。正因如此,机枪手也成了狙击手以及炮兵的重点清除目标,“我能活下来也是幸运,我们连队的重机枪手不知道被打死、炸死了多少。”
令马定新震惊的还有,日军自杀式的冲锋,“一旦下了冲锋令,鬼子就像不要命了,一直往前冲”。
“日军的这一点,不得不让人佩服。”何允中说,日军很小时就在军事训练,而且崇尚武士道精神,“能对自己狠,对对手就更狠”。
【训练篇】
花枪刺法没用 学日军刺刀技术
看到抗战神剧里,中国军人拿着刀,耍起功夫华丽地砍杀鬼子,曾在战场上与日军直接厮杀的马定新,摇头叹息:“都是乱编的,要是遇到小鬼子,这样的刀法不知道会死多少次!”
“川军花枪刺法,装装样子还行,但根本不实用。”马定新说,他的部队有一个秘密:“其他部队的情况我不晓得,但我们部队的刺刀技术,都是从日本人那儿学来的,他们的刺刀技术最为直接、实在。 ”
经过多次白刃战,牺牲不少川军兄弟后,马定新所在部队发现鬼子的刺刀方式更为直接有效。一旦能俘虏到日本人,他们就会进行收编,让日本人做教官,教授日军刺法。
“除了刺刀方式,我们还学习他们的《步兵操典》,进行训练。”马定新提到的《步兵操典》,正是“国民”政府根据日军操典进行编撰的。
70多年后,马定新仍然清楚记得当年的刺刀战。他端起木棍作枪,演示起来:一手握住“前护木”,一手托住“枪托”,稍稍下垂到支撑腿的一侧,并使“刀尖”略与眉平,随着“杀”的一声出口,“刺刀”刺向前方。
日军军事素质 远胜于中国士兵
第五战区司令长官,台儿庄会战指挥官李宗仁曾回忆说,日军陆军训练之精和战斗力之强,可说举世罕有其匹。用兵行阵时,上至将官,下至士卒,俱按战术战斗原则作战,一丝不乱,令敌人不易有隙可乘。
单兵作战能力,以及军事素质的优秀,源于日军优良的兵源与严苛的训练。
资料显示,1907年,日本小学就学率已达97.83%。 1940年,日军颁布《步兵操典》规定,步兵单兵及大队以下步兵分队训练包括单兵教练、中队教练和大队教练。新兵入伍以后,每月用于实弹射击训练的子弹,步枪不得低于150发,机枪不得低于300发,每年用于训练的步兵子弹为1800发(由于日军实际资源紧缺,子弹数量可能会有所减少)。
但据一些抗战老兵回忆,许多日军士兵在乘车行进时举枪射击,仍能较准确地打中百米内的人形目标,对重炮等技术兵器的操作、保养水平,更是远优于中国士兵。
正视历史差距才是尊重老英雄
从去年开始,记者走访了近百位健在的抗战老兵。面对这些抗战亲历者,无论是当年的普通士兵,还是高级军官,回忆起8年的战火硝烟,他们都会为抗战胜利而高兴,也在谈到战争惨烈时出现沉默。
老兵喜欢讲抗战史,无论被人问起多少遍,他们都会一遍遍耐心地讲。“对于老兵来说,只要有人愿意听他们讲抗战故事,记录他们经历过的历史,老兵都是兴奋的。”巴蜀抗战史研究院专家何允中说。
但当前的抗战神剧,以及不合逻辑的小说,都在试图通过神化当年的中国军队,讥讽、贬低日军军事素质和实际作战能力,以博得一些青年的娱乐心理,让更多的年轻一代对历史产生错误的认识。
对此,何允中说,不管是出于什么目的,随意丑化抗战历史,传播错误历史的行为,都是对全民族抗战的不尊重。
抗战胜利70周年,社会对抗战老兵的关注也越来越多。只有正视历史,正视差距,才是对老英雄们最大的尊重。
马定新演示刺刀训练科目
建川博物馆展出的侵华日军罪证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环球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环球时报系产品
扫描关注环球网官方微信
扫描关注 这里是美国微信公众号
扫描关注更多环球微信公众号红色中国风,《抗战2》广招兄弟,聚齐战友,扛起多人互动的抗战大旗,重回波澜壮阔历史战场。加入《抗战2》,斩杀鬼子,我们一起做英雄!
田中一111,256立梅140,206中村雄太157,271
福明164,78丁鹏亮110,98生才68,72
友才146,157小华212,36兴华24,368
小中214,300正如188,192王夕霏162,216
海英140,196小泽大男68,43
贤超227,203后平69,51麻布正雄146,29
冬梅43,81江友39,119
黄泽133,74
史妍35,360文胜178,134周克75,268萧云54,256冯笑尘111,379
坂田太郎208,318王心学186,314成春135,143龙中111,217海珍97,252
李熠磊132,90加芬98,294代年92,224
王瑞晶155,119瓜生德光95,306霍兴156,259
北井源吉135,223岩川义尾139,222根生216,51
春芝150,189董伊144,160满齐199,173庆玉178,134于信男87,131小村正男127,307
贤祥108,280山木少佐105,199青木大佐91,49
何旋137,182李玎163,162青木太郎82,197
下条源藏120,189柳生德光116,157田中正雄114,290
《抗战2》的写实主义和精细设计在音效上同样得到了最完美的体现。有趣的是,当玩家在城里逛时,不仅可以听到商铺叫卖声,而且还会听到路过的报童清晰的卖报声
最近有很多小伙伴问起微笑在天上飞是什么意思?是不是跟we的微笑有什么关系?小编在查阅资料之后终于知道了这个梗的出处,想知道的小伙伴赶紧跟着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170001是什么?最近习惯性逛哔哩哔哩弹幕视频网的朋友可能都注意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那就是走到哪都有人刷AV170001,对于这个梗小编最开始也是get不到的,今天小编就给大家揭秘揭秘B站AV170001。
扫描二维码寻找名人抗战足迹:与黎族头领歃血为盟
本报记者 孙朝方 通讯员 沈卫红
何秀英老人追忆老战友———老伴华侨将军陈青山琼崖抗战&
“琼崖抗战,艰苦卓绝啊。”广州市东山区合群马路,一座静谧的小院里,85岁的何秀英老人精神矍铄,说起往事,聊起老伴、老战友———华侨将军陈青山,她凝重的神情里,隐约可见当年渡海抗战的一腔热血。
一被发现肯定没命了
“1939年3月,我参加香港第一个华侨回国服务团,从香港偷渡到雷州半岛,再偷渡海南,参加祖国抗战。”事隔60多年,何秀英老人记忆犹新。
那时,海南岛已被日军封锁,只能深夜乘船顺风漂上岛,风向不对不行,风停了更危险,日军搜寻紧密,随时可能遭遇巡逻艇。“好几次听到敌舰的马达声,一被发现,我们肯定没命了。”老人说,“没有武器,每位团员上船前袋里装了一盒胡椒粉,敌人要抓人,就迎面撒粉,跳海同归于尽。”
那年,她18岁,已是中共党员,父母在新加坡,她是服务团里唯一坚持到抗战胜利的女学生。一年里,服务团跑遍了文昌周围县市所有集市和农村,宣传抗战。受过医务培训的服务团,也成为根据地医护主力。
千里骑单车宣传抗战
“他(陈青山)是1941年回国的,我比他早两年。”何老微笑着说。
1919年10月,陈青山出生在福建省惠安县贫苦农家,幼年随父流落南洋,后入读马来亚著名的钟灵中学。“九一八”事变后,海外华侨抗日呼声高涨,陈青山作为学运骨干参加“槟城学生抗敌后援会”,上街宣传抗日救亡,组织义演义卖,把筹到的钱秘密汇到香港廖承志办事处,援助中共抗日。陈青山1936年3月秘密入党。
他还有段千里骑单车宣传抗战的故事。1937年下半年,陈青山等代表槟城学生抗敌后援会赴新加坡开会,几个人骑脚踏车,以赛球为掩护,历时半个多月,在十多个城市撒下抗战火种。1940年,陈青山任新加坡抗日救亡运动总指挥,因组织罢工罢课再次入狱。12月,被英殖民当局驱逐,在海上漂泊了六天五夜,到达香港。
颠簸一夜游水登海岛
“1941年初,他和一批抗日爱国华侨被引渡到乐昌县的‘华侨训练班’(即集中营),有些华侨爱国青年在此被秘密杀害。”何老说,后来陈青山秘密组织部分难友越狱,历经艰难找到中共南方局。
当时,周恩来指示要组织一批华侨和知识青年去海南岛支援抗日队伍,陈青山立即表示到琼崖抗日。
进海南岛就是上战场,不少人半路牺牲。从湛江到海南岛,须经琼州海峡。“日军飞机、舰艇不停侦察巡逻,封锁得很死,只能趁顺风顺流和黑夜偷渡”,1941年9月一天深夜,陈青山等混在难民中,登上机帆船。一听到巡逻艇的马达声,就关掉轮机,任船漂浮。颠簸一夜,终于游水登上海南岛。随后,陈青山被任命为琼崖抗日独立总队政治部宣传科长。他主持政工干部训练工作,培养了大批优秀政治工作人员。
树皮草根也难找寻啊
1941年底,太平洋战争爆发,侵琼日军为把海南岛变成“太平洋上永不沉没的航空母航”,实行“三光”政策,到处烧杀淫掠。琼崖抗战进入最艰难时期。
“没有粮食,常常清水煮番薯叶充饥,有时盐都没有。冬天到了,战士还穿短袖衣裤。”何老说,勉强可以下肚的树皮、草根也难找寻。最怕的就是伤病,因为缺医少药,疟疾、痢疾、烂脚烂腿等,夺走了不少战士的生命。
何老说,从地下秘密斗争转入公开武装斗争,从城市生活到艰苦的高山丛林生活,陈青山面临很多考验。祖籍海南文昌的何老笑言,他刚到时一句海南方言也不会讲,但苦学三个月后,就能用海南话给部队讲课了。
伏击大胜歼敌30多人
1943年,陈青山被任命为琼总四支队政委。“他第一次指挥,就打了个漂亮的伏击战。”何老说,当年7月一天凌晨,陈青山率两个大队,潜入日军军车经常来往的洛基公路埋伏。中午11时,敌人进入包围圈。伏击战歼敌30多人,缴获机枪步枪数十支。
随后,他率队开辟了四里根据地,并组织部队在洛基圩附近全歼了监修公路的日军一个小队。
陈青山还有段歃血为盟的佳话。1943年8月,五指山白沙黎族人民武装暴动,遭国民党顽固派军队残酷镇压失败,黎族领袖王国兴派人找到第四支队,陈青山和支队长马白山与王国兴等少数民族头领歃血为盟,并派武工队帮助黎族人民训练军事骨干,同时吸收黎族群众参加海南抗日独立总队,壮大了抗日力量。
1945年,在驻地一间草棚里,陈青山、何秀英结为伉俪。因为琼崖抗日独立总队冯白驹特批了10块光洋办喜事,陈青山一直很感激:“我们的婚礼太隆重了。”
(本报与广东省侨办联合推出“华侨将军抗战”系列故事,敬请读者垂注。)
小资料——
陈青山:建国后,历任广东省军区政治部主任、海南军区副政委、广州军区政治部副主任。1964年晋升少将军衔。1988年,被授予一级红星勋章。2003年逝世。
图:1944年,陈青山与何秀英在琼崖抗日根据地
图:陈青山(右四)在马来亚钟灵中学就读
E-mail:wbzfb@
传真:(020)
(夏天/编制)
相关链接:
声明: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否则依法追究法律责任!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 金羊网-- 羊城晚报 ”。
      
粤ICP证020010 版权所有 [羊城晚报报业集团] 广东金羊网络传讯有限公司 & 2001 GuangDong
JinYang Network & Information Co.Ltd. All Rights Reserved.抗日时期所有军队的首领是谁_百度知道那部抗战片有吴永顺这个人物_百度知道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神奇宝贝xy头领蛙进化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