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马来西亚旅游消费高吗人要把消费休息团结在一起

马来西亚华人和印度人认同的比较分析
张秀明(中国华侨华人历史研究所)
&&&&除华人外,世界上许多民族都有庞大的海外族群,如非洲裔、西班牙裔、阿拉伯裔、俄罗斯裔、印裔、日裔等。海外华人作为一个中国移民及其后裔组成的族群,具有移民社会所有的共性,但以往的研究视野过多地局限于单纯的华人研究,缺乏横向的比较研究,因而将许多可能是其它移民族群所共有的特征视为华人所独有,从而得出华人“例外”和“特殊”的结论。已有一些学者注意到了这种偏向,进行了相关的比较研究。这有助于人们对海外华人社会全面和客观的认识。这里我们选择马来西亚华人与印度人进行比较研究,是因为印度人的情况与华人有很多相似之处:第一,就其祖籍国而言,中国和印度都是历史悠久的东方文明古国,其文化具有极强的凝聚力。海外华人对中华文化、海外印度人对印度文化都有极强的认同;第二,中国和印度在历史上都形成了庞大的海外移民群体,海外华人有3000万,海外印度人近2000万。他们都形成了较强的经济实力,海外华人的实力众所周知,海外印度人的实力也引人注目,其收总额已高达3400亿美元,相当于印度国内9.4亿人口的收入总和;第三,作为人口众多的发展中国家,中国和印度在目前的经济发展中,都比较重视海外族群的力量。改革开放以来海外华人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参与及作用已有广泛研究,同样,印度自80年代推行经济改革后,海外印度人也积极参与其中,成为印度经济发展的强大力量。而对这些,我们了解得还太少。东南亚华人对中国经济的参与常常引起不必要的敏感和误解,海外印度人是否也面临类似的问题?第四,由于历史的原因,80%以上的海外华人分布在东南亚;而近代印度移民90%以上分布在东南亚。特别是在马来西亚,华人和印度人均为当地多元民族社会的主体民族之一。他们在移民的背景、对本民族文化的保存和认同、对当地社会的认同以及与祖籍国的关系等方面具有许多共同的特点,同时也有一些差异。&&&&&&&&一、马来西亚华人和印度人的基本情况&&&&&&&&马来西亚是一个多元民族组成的国家,约有30个民族。马来族、华族和印度族是马来西亚的三大民族,约占人口总数的90%。据马来西亚国家统计局日的统计显示,马来西亚人口达2217.9万人,其中马来人1284.28万人,占总人口的57.9%,华人551.54万人,占总人口的24.9%,印度人156.23万人,占总人口的7.1%。由于华人生育率下降,华人在总人口中所占比例在不断下降,这一趋势引起华人社会的普遍忧虑,担心华人的地位会因人口的逐渐减少而受到削弱。而印度人由于保持了较高的生育率,其人口规模一直保持稳定。
&&&&马来西亚华人大多来自中国东南沿海地区,主要是福建、广东、广西和海南四省的五大方言群,据马来西亚统计局1991年的统计,闽南人最多,其余依次为客家人、广府人、潮州人、福州人、海南人和广西人等。华人社会保持着最鲜明、最完整的族群文化和特征:他们保持着除大陆、港、澳、台以外最完整的从小学、中学到大学的华文教育体系,长期出版有多家华文报纸,还有4000多个社团组织。拥有独立的华人参政党和反对党,仍坚持传统的宗教信仰。虽然华人也有方言和地区集团之分,但所有的华人都承认自己是同一民族的成员,共同的语言、文化和习俗使华人对本民族有强烈的民族认同感。宗教信仰在华人社会中也从未产生过分化作用。鲜明、强烈的民族认同成为华人团结一致争权自身权益的强大力量。但同时也给人这样一种印象:华人似乎更不易被同化。
&&&&与华人相比,印度人的种族和宗教构成要复杂得多。所谓的印度人从来都不是一个单一的种族概念。既有地区和语言之分,又有种族和宗教之分,还有种姓之区别。马来西亚印度人中,泰米尔人占主体,约为80%,马拉雅兰和泰卢固人约占14%,其余为北方的旁遮普人、孟加拉人和古吉拉特人。泰米尔人中又包括斯里兰卡的泰米尔人。按宗教来划分,80%为印度教徒,此外还有锡克教徒、穆斯林和基督教徒,而穆斯林自1947年印巴分治后又分裂为亲印派和亲巴派。同一种族内部又分为许多不同种姓。直到战后这种种姓意识也并没有淡化,如80年代中期,马来西亚仍有50多个印度人的种姓团体。印度人也缺乏共同的文化背景。各种族仍保留着自己的语言,各种族之间很少来往。由于语言、宗教、种族等方面的差异使印度人从未形成一个统一的力量,再加上印度人是三大种族中人数最少的,经济力量也较弱,在争取本民族权益等方面不像华人那样有声势,其社会、经济和政治地位都有被边缘化的倾向,因此有人得出这样的结论:印度人对马来人优先等种族主义政策较为容易接受,印度人与马来人在经济和文化等方面的利益冲突较为不明显,印度人似乎比华人更容易融入马来人社会。情况真的是这样吗?
&&&&&&&&一、马来西亚华人和印度人对本民族文化的认同&&&&&&&&马来西亚华人和印度人对本民族文化都保持着顽强的认同。从宗教信仰来看,88.5%的华人和83.1%的印度人都信仰其传统宗教。另有0.4%的华人和5.3%的印度人信仰伊斯兰教。虽然信仰伊斯兰教的印度人的比例要高于华人,但这并不说明印度人比华人对马来文化认同的程度更深,因为这些印度穆斯林在来到马来西亚之前就信奉伊斯兰教。而且,虽然他们与马来人信奉相同的宗教,但并没有被完全接纳为马来人,不能享受马来人的特权。并不能完全通过宗教和文化上的认同而完全融入马来人的社会之中。因此可以说,认同的障碍在于种族的差异和特权,而不是宗教。就母语教育而言,华人在维护华语教育方面成就显著,印度人也在保持自己的母语教育。如目前共有525所淡米尔语小学。在农村的印度人中间,淡米尔语仍是他们交流的主要语言。印度人的社会生活在很大程度上仍局限在相同的语言和宗教集团中。&&&&&&&&就社团组织而言,马来西亚华人拥有4000多个各种类型的社团。从来到马来亚的第一天起,为了守望互助,华人就组织起来,直到今天,社团仍是华人社会团结互助、维护和争取自身权益的核心力量。印度人同样也以这种方式保持集团的认同,维护集团的利益。以斯里兰卡的泰米尔人为例。从移民马来亚的第一天起,斯里兰卡的泰米尔人就成立了许多互助社团,这些社团已成为这一族群最重要的中心,也是其种族认同的象征和加强团结的公众聚会的场所。这些社团能满足斯里兰卡泰米尔人所有的各种需求,一直到今天依然在发挥着作用。&&&&&&&&在对本民族的文化认同上,华人社会存在着老一代与二三代认同上的差异。一些人对年轻一代华人对中华文化的淡漠忧心忡忡,实际上这是许多移民族群面对的问题。如年轻一代的斯里兰卡泰米尔人对祖先的文化传统也漠不关心,越来越少参加本民族的社会文化活动及保留本民族的文化传统,他们对斯里兰卡发生的一切也没有兴趣。由于生于斯、长于斯,年轻一代的认同肯定是越来越当地化。&&&&&&&&二、华人对中国与印度人对印度认同的转变&&&&&&&&众所周知,二战后,马来西亚华人经历了国家认同的转变,由战前的认同中国转变为认同马来西亚,印度人也经历了同样的转变。目前,70%以上的印度人出生在当地,另有25%的人在当地居住已达10年以上。他们与印度的联系只是感情上和文化上的联系。&&&&&&&&印度人与华人一样,都是作为英国殖民者开发马来亚的廉价劳动力来到了陌生的马来亚,作为侨居者,他们一直希望有一天能衣锦还乡,荣归故里。因此,在战前,他们更关心的是印度而非马来亚。30年代,印度的民族主义在马来亚的印度人中间传播开来。1930年,一份名为<印度人>的周刊创刊,其宗旨是要告诉印度人:一,自己是印度人;二,不要忘记自己是印度人。随着印度独立运动的兴起,马来亚的印度人更多地卷入了印度的独立运动之中。他们甚至幼想借助日本人的力量来摆脱英国的殖民统治。因此,在日本人占领马来亚期间,马来亚的印度人成立了以鲍斯为首的印度同盟军,成千上万的印度人出于爱国热情参加了这一组织,并赴缅甸前线与英军作战,无数的珠宝财产汇入了同盟军。印度人的民族意识得到了空前的觉醒。虽然这一运动很短暂,但它无论是在印度国内还是在马来亚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印度,同盟军被视为民族英雄,在马来亚,印度人第一次不分语言、宗教、种族、种姓,团结在一起。战争结束后,印度人的政治热情又重新高涨起来,主要是支持印度的独立运动。1946年的印度人国民大会就是为了支持印度的独立要求而成立的。印度人对印度政治的发展表现出了前所未有的兴趣。认同于印度的倾向更加明显:挂印度国旗、崇拜甘地、对尼赫鲁的到访空前热烈的欢迎。巴基斯坦建国前,马来亚的印度教徒与印度穆斯林之间发生了严重的冲突。总之,印度发生的一切左右着马来亚的印度人。&&&&&&&&战后初期特别是马来西亚独立后,马来亚的印度人曾希望保持双重国籍,受到了尼赫鲁和印度政府的批评,印度政府也不鼓励双重国籍,提倡印度人选择当地国籍。越来越多的印度人加入了当地国籍,实现了国家认同的转变。但马来西亚的印度人仍保持着对印度的感情和文化联系,也在关心印度的政治。如1980年印度前总理英迪拉。甘地被其锡克族卫士刺杀后,在马来西亚的印度教徒和锡克教徒之间爆发了激烈的冲突。现在马来西亚的一些印度人文化社团经常请邀请印度的老师到马来西亚教授传统的印度舞蹈和音乐,穆斯林也从印度邀请宗教学者或牧师作寺庙主持。印度的电影明星在马来西亚印度人中间受欢迎的程度不亚于在印度国内;在体育比赛中,印度人经常狂热地支持印度队,即使和马来西亚队对阵也是如此。所有这些使马来人更加深了这种印象:印度人对印度的感情和政治联系是根深蒂固的,他们更像是印度的儿子而非马来西亚的儿子。&&&&&&&&总之,印度人保持着与华人相同的对祖籍国的情和文化认同,并因此而同样遭到了马亚人对其认同的怀疑。&&&&&&&&自中国实行改革开放后,华人又恢复了与中国的联系,特别是经济联系。究竟如何看待华人与中国的这种联系?东南亚诸国包括马来西亚曾经有过疑虑,现在也逐渐认识到这种联系更多的是一种经济的联系,而非政治的和感情的联系。正如有的学者的看法:华侨华人与中国的关系已从“贡献”转变为“合作”,是一种互利的关系。对这种关系的过份担忧是不必要的。印度政府也在采取各种措施吸引海外印度人为印度的发展做贡献。如1999年,印度政府宣布,给海外印裔人士颁发一种特殊的“回乡证”,持外国护照的四代以内的印裔人士只需交纳1000美元,就可以获得有效期为20年的印裔身份卡,凭此卡可在印度购买住宅和非农用土地,在投资和开办企业等方面也将享受一些优惠待遇。印度目前有670万印侨和1500万印裔居住在海外,他们在印度经济建设和科技发展中一直扮演重要角色。他们与印度的这种联系是否也引起了不必要的怀疑?目前海外印度人与印度的关系究竟如何?这些问题还需要今后更深入的探讨。&&&&&&&&王赓武教授一直提倡,可以把华人作为个案来研究,但不要把华人作为另类来对待。这种横向的比较研究无疑会拓宽华人研究的视野,从而更有利于我们对华人问题全面而客观的认识。为什么马来西亚男人说中国女人厉害_百度知道热门日志推荐
人人最热标签
分享这篇日志的人常去
北京千橡网景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文网文[号··京公网安备号·甲测资字
文化部监督电子邮箱:wlwh@··
文明办网文明上网举报电话: 举报邮箱:&&&&&&&&&&&&
请输入手机号,完成注册
请输入验证码
密码必须由6-20个字符组成
下载人人客户端
品评校花校草,体验校园广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马来西亚旅游消费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