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作成天国的子民圣经中的天国节

查經資料大全
返回首页 |
努力进天国(三)天国子民生活原则(二)
经文——马太六章一至十八节
  我们的灵要十分儆醒,灵敏,自守,帖前五章六节说:“所以我们不要睡觉,像别人一样,总要儆醒,谨守。”有苏醒的灵与基督再来时有很大的关系,彼前一章十三节说:“所以要约束你们的心,谨慎自守,专心盼望耶稣基督显现的时候所带来给你们的恩。”有苏醒的灵则能谨慎自守,能谨慎自守,与万物的结局,也有密切的关系。彼前四章七节说:“万物的结局近了,所以你们要谨慎自守,儆醒祷告。”谨慎与自守,时连在一起,意即要我们在灵性上不打盹,灵能敏捷有力,才可抵抗魔鬼而有余。彼前五章八节:“务要谨守儆醒,因为们的仇敌魔鬼,如同吼叫的狮子,遍地流行,寻找可吞噬的人。”由此可知耶稣讲天国子民的原则,为甚么要注意苏醒的灵了。
  耶稣在马太五章十七,十八节说:“莫想我来要废掉律法和先知,我来不是要废掉,乃是要成全。我实在告诉你们,就是到天地都废去了,律法的一点一画也不能废去,都要成全。”律法都包括在耶稣的生命里,我们让耶稣在我们生命里,掌权为王,便可以守律法了。
  我们读经不要专拘泥在字面上圣经给我们原则,若以为圣经有说则作,没有说则不作,未免太固执了失去真意义。好像有一姊妹说,圣经没有说耶稣在世住洋房,穿绸衣,故我们不可住洋房,穿绸衣,若然圣经没说戴眼镜信徒。也不可戴眼镜。我们若能谨守耶稣给人的生活原则,则其它生活细则,都包在内随圣灵引导而行上次已讲苏醒灵的原则今天想从马太六章一至十八节里另找出一个生活的原则来,明天将讲走天路的原则。如果我们能照这些原则生活就能进天国今生有天国子民的生活将来才能,在天国里与主同做王。
  马太六章一至四节讲施舍,五至十五节讲祈祷,十六至十八节讲禁食在这几件事情上,可以找到一个原则。就是一个天国的子民,其生活无论大小事要行在主的光明中。别的宗教只重外表,惟基督教注重由内而达于外。别的宗教只叫人改变外表,不给人内在的能力,惟基督教则否,它要我们先有诸内而后形诸于外。
  有些自命是基督徒的人,可以在外表上行善事,祈祷,禁食,似乎很可观,很热心,但其实是很可怜,天国是没有他们的份的。座上有这样的人否?当自己省察自己,我外表可观,内在也充实吗?或是“金玉其外,败絮其中”呢?
  世人很注重在人前显为君子,暗地里却作小人。基督徒的生活,万不要如此,当生活在主的光中。主耶稣教训我们信徒的义,当胜于法利赛人的义。盖法利赛人的义是在人前显出的,比方捐款乃要得名誉,荣耀,地位,左手捐款,右手都要想得教会的权柄。在公共聚会里,善为长祷,暗地里绝不祷告。在机关里办事,似很认真,但生活在家庭的时候,倒常失败,胡涂。一个真正天国的子民,决不如此,捐钱不是为己,乃是暗地里奉献于主,虽作在暗地里,实行在光明中,因为甚么事都经过主的眼光鉴察的。看本章主几次说:行在暗中你父在暗中察看,必然报答你。
  有一位姊妹常喜资助人,但他不愿意给人知道,故把她要帮助人的钱托付我为她用在主的事工上。一次,我和她出街,见了心喜的东西,但不肯买,我问她为甚么不买?她说:我的钱是 神的,当用在光明中,若是我们所需要的东西,买了没有问题,但那东西并不是我所需要的,不过我喜欢牠罢了。她常如此,我的心常为她感动。我和她同在的时候,叫我了解甚么叫暗里生活。凡想进天国的人,不可不留意暗里生活。
  从前有一姊妹问我:“请你将母校的产业赐我。”我不明白她的意思,——神校的产业是指甚么,她说,神校里每天有联祷团,暗地里为这人那人,这事那事祈祷,那些代祷条件就是我们的产业,这些宝贝的产业,我们都想得着。有人以金钱为他的产业,也有人以儿女为他的产业,……少有人以祈祷为他的产业的。可见这位姊妹何等重看暗中代祷的工作。代祷须费许多工夫,没人知道,乃在暗中事主。
  积财于天,不止是指金钱,但凡暗地里的服务,暗地里的得胜,代祷告都是属积财于天。知这原则,余可类推。
  一般伪善的人,日日在人前祈祷,施舍,禁食,但主耶稣说,他们已经得了他们的赏赐。基督徒在暗地里异常小心,因为他们的生活,曾经过主的光照亮着的。古人说:“君子慎独。”常见有些人在人前言行非常小心,而在独坐的时候,则非常随便。多人知道的事情,则非常小心,没有知道的事情,则非常随便。这些人是在暗中生活未能得胜的。若要在暗地里能够得胜,必须得到 神的亮光照耀。约翰一书一章五节:“ 神就是光,在他毫无黑暗。”信徒生活上当完全经过主的光照,行事为人,都在主的光明中,如约翰一书一章六至七节说:“我们若说是与 神相交,却仍在黑暗里行,就是说谎话,不行真理了。我们若在光明中行,如同 神在光明中,就彼此相交,他儿子耶稣的血洗凈我们一切的罪。”主是光,就是在光明中行。在光明中行,便不能作黑暗的事。比方在公共的机关里做事,不滥用公物,毁坏公物是。一个完全在光明中行走的人,即一张信笺,一个信封的小物,也不肯随便拿来私用。
  常见有些人用公家的财帑,则不稍惜,随意浪费;用自己的钱财,则异常樽节。在公开的地方,说话做事,都非常庄重,没有人见的时候,则荡检踰闲了。一个得胜的人,无论有人见或没有人见,都行走在光明中,断不肯做一件黑暗的事,说一句黑暗的话。
  这样看来,马太六章给我们一个生活的原则,即生活在主光明中。
  哥林多前三章十一至十五节说:“因为那已经立好的根基,就是耶稣基督,此外没有人能立别的根基。若有人用金,银,宝石,草木,禾稓,在这根基上建造。各人的工程必然显露,因为那日子要将他表明出来,有火发现,这火要试验各人的工程怎样。人在那根基上所建造的工程,若存得住,他就要得赏赐,人的工程,若被烧了,他就要受亏损。……”主再来时,要审判信徒的行为,和工作。那时候,主将用其光焰显露我们暗中的行为工作。或好或坏。都得显露,无稍隐藏。 神的光显明以后,能在其光中站立得稳的便得进入天国。启示录十六章十五节:“看哪,我来像贼一样,那儆醒,看守衣服,免得赤身而行,叫人见他羞耻的,有福了。”这节圣经成牧师说是他最惧怕的一节。他说,我们得救,如有身体,生活如有衣服。没有衣服固羞耻,穿了破烂衣服,亦是羞耻。下地狱,对于信徒是没有问题的,最大的问题,是将来在主面前,没有美丽的衣服穿在身上,生活不好,羞颜见主而已。
  生活的原则无他,无论做何事,当让主台前的光照耀,每日一言一语,一举一动,都当问将来在主的光中能否站立得稳。我们生活上每件事情都能如此经过主的光照,暗中生活在主的光明中,则可进入天国了。
  圣经载以诺与 神同行,意思是言他行走在 神的光明中。此外还载他曾预言再来时带着他的千万圣者降临。要在众人身上行审判,证实那一切不敬虔的人,所妄行一切不敬虔的事,又证实不敬虔的罪人所说顶撞他的刚愎强。(犹十四,五节)以诺平日既与主同行,故卒被神提去,不须经过死亡,其被提的原因,就是因他能照耶稣在马太六章所讲的原则而生活。
  我常说,亚伯的献祭,是预表耶稣基督,我们日常生活不能完全圣洁,故当每日献上亚伯的祭,同时亦当走以诺的道路,以诺的道路,是行在主的光明中得主喜悦。──& 何守瑛《努力进天国》欢迎你访问欢然奔路网站,耶稣爱你!请为我们的事工代祷,愿全能的上帝赐福你与你的亲人!
您现在的位置: >
我们是天国子民――认定身份
来源:&& 作者:欢然奔路 责任编辑:hgyuer 发表时间: 18:34 点击:次
&&& 1、认定身份;2、等候救主;3、经历改变;4、常存盼望
&&& 【腓3:20.21】我们却是天上的国民。并且等候救主,就是主耶稣基督,从天上降临。他要按着那能叫万有归服自己的大能,将我们这卑贱的身体改变形状,和他自己荣耀的身体相似。Who shall change our vile body, that it may be fashioned like unto his glorious body, according to the working whereby he is able even to subdue all things unto himself.For our conve from whence also we look for the Saviour, the Lord Jesus Christ:&&&
&&& 生命的主,你应许我们说:&惟有你们是被拣选的族类,是有君尊的祭司,是圣洁的国度,是属神的子民,要叫你们宣扬那召你们出黑暗入奇妙光明者的美德。&
&&& 主啊,来到你施恩的宝座前,让我们仰望你荣耀的怜恤,帮助我们在你的里面看重我们自己的身份,你藉着你的话语告诉&我们却是天国的子民&,主,我们今天所领受的这一切是因着你奇妙的恩才成的,我们求你帮助我们,让我们在你爱子的国里有份与爱子国里的实际,尊重自己的身份,并能够在主的保守里为主而活。
&&& 愿主恩待我们,奉主耶稣基督的名,阿们。
&(责任编辑:hgyuer)
&&&& 上一篇: &&&下一篇:
评论列表(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感谢主赐给我们如此尊贵的身份,求主保守我们,让我们能将主的生命活出来,阿门!
热门关键字
欢然奔路 版权所有 浙ICP备号(一二五)想念天国_灵丘基督教会_新浪博客
(一二五)想念天国
(一二五)
王经文​
读经:太4:17;5:3、10;西3:2;
天国是基督教信仰的核心内容。“天国近了,你们应当悔改”,是耶稣传道的第一句话;“愿你的国降临”,是耶稣教我们主祷文首先祈求的;“虚心的人有福了,因为天国是他们的”,“为义受逼迫的人有福了,因为天国是他们的”,这是耶稣在讲天国八福中,两次提到天国是属于哪些人的。基督的福音称为“天国的福音”。
耶稣是天国的君王,信耶稣的人是天国的子民。圣经是神的话,就是天国的君王向天国的子民讲说天国的事。
在《创世记》,神对祂拣选并呼召出来的亚伯拉罕应许说:“我必叫你成为大国,我必赐福给你……叫地上万族都要因你得福”(创12:2),“国度从你而立,君王从你而出”(创17:6),又说:“我必使你的后裔极其繁多”,“你向天观看,数算众星,能数得过来吗?你的后裔将要如此”(创15:5)。
神说的大国,就是天国;君王就是耶稣基督;天上的众星就是天国的子民;神赐的大福就是耶稣讲的“八福”;天国子民的记号,就是割礼(洗礼);天国的预表就是今世的教会。
建立天国,是神永恒的旨意。
神的旨意,就是神预定要作成的事实。神的旨意如果不成为事实,那就是虚空,就不是神的旨意。
主耶稣教导我们的主祷文,就是天国的祷告文,是天国的宣言,是天国的国歌。就是表达神关于天国的旨意。
“我们在天上的父”:神是我们天国的父,是从永远到永远的父。我们肉身的父,是今生地上的父。神借肉身的父把我们生在世上,这是神的手段,目的是叫我们因信耶稣成为天父的儿女,承受天国永远的产业。
“愿人都遵你的名为圣”:这“人”是指将来进天国的人,天父的儿女。凡天父的儿女,都以天父的名为最尊贵、最圣洁、最荣耀。“圣”是天父所有神性的集中表达。大写“聖”字,由王、耳、口三字组成。“王”指父神永远是天国的王,我们是天国的子民。父神爱我们,永远统治我们,保护我们,使我们尽享天国的万福;“口”指天父向我们说话,传达祂的旨意,成就祂的旨意;“耳”指天父随时听我们祷告,悦纳我们的赞美。天父与祂的儿女保持亲密的关系。
“愿你的国降临”:既说降临,说明神的国早已在天上,然后降在地上。就是启11:15节说的:“世上的国成了我主和主基督的国”。先有天上的国,后有地上的国;先有天上的乐园,后有地上的伊甸园;先有天上的耶路撒冷,后有地上的耶路撒冷;先有天上撒但的背叛,后有地上魔鬼的捣乱;先有天上神的预定拣选,后有地上人的被造和救赎;先有天上永在的道基督,后有地上道成肉身的基督。总之,天父借着基督和圣灵从创造到救赎,所作的一切,都是为实现天国永恒的旨意。
设立天国、成就天国的,是三位一体之神;但天国的主体是人。因为人是照神的形像造的。除人以外,无论是天上的天使,地上的万物,再没有照神的形像造的。人不仅是神特殊的创造,而且神创造一切都是为人而创造。神造万物的目的是为人服务,为人效力,并交附人去管理。人不但有神的生命,有神的荣耀形像,而且有神儿子的名分、身份、地位、权柄、智慧、能力、品格、美德,人要承受神的产业,享受天国所有的福乐。神的荣耀要在人身上彰显,人要在天国里永远与神同在。
耶稣基督降世为人。祂传道,是传扬天国的奥秘;祂行各样神迹奇事,是表明天国的福乐(没有魔鬼,没有疾病苦难,没有灾祸,没有死亡);祂被钉十字架和从坟墓中复活,是成就天国;祂赐下圣灵,是为传扬福音扩展天国;祂再来,是实现天国。
耶稣基督的救恩,就是天国的救恩;耶稣基督的福音,就是天国的福音;救恩浩大,就浩大在天国里;救恩奇妙真实,就奇妙真实在天国里;救恩的完全实现,就完全实现在天国里。
我们是照神的形像造的人,本应顺服神的话,享受神赐给的万福。但因始祖顺从了魔鬼,背叛了神,惹动神极大忿怒。神的忿怒,只有用地狱火湖永远刑罚,才能平息。但人的罪不能阻挡神天国旨意的实现。人的堕落,反而是神实现天国计划的组成部分。神为了使祂预定的人脱离地狱,获得进天国的资格,差遣祂独生子来救赎我们。
为保证我们成为天国人,耶稣基督为我们付出了怎样的代价?
祂为我们离开高天的荣耀,降卑为人,取了奴仆的形状,来到这充满罪恶和苦难的世界;
祂为我们生在马棚,被世人仇恨,遭希律王寻索其命;祂一生下就随母亲和义父逃难埃及;
祂为我们一生劳苦贫困。狐狸有洞,飞鸟有窝,他却无枕头之处,颠簸流漓;
祂为我们传天国福音,行各样神迹奇事,却到处遭人嗤笑、辱骂、毁谤、逼迫和陷害;
祂为我们被控告、捆绑、鞭打、戴荆棘冠、审判、定罪,最后死在十字架上。祂受尽了人间极大的痛苦和羞辱;
祂为我们身体被埋葬,灵魂下到阴间,忍受本该我们在地狱里忍受的极大痛苦。第三天,祂为我们复活。
耶稣基督本是至高神的儿子,是神本体的真像,是天国的大君王;为了我们这本是尘土的罪人获得进天国的资格(或说门票),祂为什么竟然付出这样大的代价?这只能说天国极大的荣耀尊贵,无限的幸福、快乐和美好。耶稣说“人若赚得全世界,赔上自己的生命,有什么益处呢?人还能拿什么换生命呢?”这就是说,一个人的属灵生命比整个世界更重要,更有价值;至高神的独生子耶稣基督为你得到一张进入天国的门票,竟甘愿付出祂自己的生命和一切,你想想这天国是何等的尊贵荣耀?用人间的语言能说清吗?主为你进天国付出这样的代价,说明祂对你的爱又是何等的大!天国的幸福快乐有多大多长,主对你的爱就有多大多长。这就是保罗用“长阔高深不可测透”来形容主爱的原由。
这就使我们想到保罗,为什么把世界看作粪土,不以自己的性命为念,一心追求天国。来11章是古代圣徒对天国信心的赞歌。神赐给他们的信心,使他们看清了天国的实底,抓住了天国的确据。从亚伯为天国流血,从远处望见天国,欢喜迎接,到亚伯拉罕为了那更美的家乡,甘心把自己独生的儿子以撒献祭与神;从摩西为了天国宁可和神的百姓同受苦害,也不暂时享受罪中之乐,到众先知为天国堵狮子的口,战胜烈火的猛势,忍受被石头打死,被锯锯死等等酷刑。为了享受天国永福,他们认为在世上受多大的苦也值。这就是真基督徒的人生观。
主耶稣为使我们爱天国、盼天国、思念天国,还多方向我们说出天国的真实美好。第一,祂直接说出天国的无限幸福和快乐。在启21章说:“我又看见一个新天新地,因为先前的天地已经过去了,海也不再有了。”现在的天地因被罪污染,“如同一件旧衣被卷起来。天地都改变了”(来1:12)。又说:“看哪,我将一切都更新了”(启21:5)。在新天新地里,“圣城新耶路撒冷由神那里从天而降,预备好了,就如新妇妆饰整齐,等候丈夫”(启21:2)。这“新天新地”,就是基督为迎娶祂的新妇教会(又称“新耶路撒冷”)所预备的新居。就如神创造美好的伊甸园,是为祂创造的人类第一对夫妇亚当夏娃预备的居所一样。地上的伊甸园是预表天国实体的影儿。因罪恶的腐败,魔鬼成了世界的王,整个世界变成了“巴比伦大城”。它成了“魔鬼的住处,各样污秽之灵的巢穴,并各样污秽可憎之雀鸟的巢穴,列国都被假宗教大淫妇邪淫大怒的酒倾倒了”(启18:2—3)。耶稣基督把神的选民从这巴比伦大城救出来,成为天上新耶路撒冷城,成为天国里神的子民。“神要亲自与他们同在,作他们的神。神要擦去他们一切的眼泪,不再有死亡,也不再有悲哀、哭号、疼痛,因为以前的事都过去了”(启21:4)。魔鬼在世上是专营造死亡和痛苦的。世人在魔鬼的权下,一生所有的就是痛苦、悲哀直至死亡。死后在地狱忍受的,更是永远的惨烈的痛苦和哀哭。在天国里没有魔鬼,没有罪,只有神与同在。地上的一切苦难在天国里绝不会有;天国里的幸福和快乐,是人在地上无法感受的。
第二,圣经用地上最宝贵的精金、宝石、珍珠形容新耶路撒冷城的真实美好。城墙是精金;城的十二根基是十二样宝石;十二门是十二颗珍珠。十二表示天国的完美。十二宝石是:碧玉、蓝宝石、绿玛瑙、绿宝石、红玛瑙、红宝石、黄璧玺、水苍玉、红璧玺、翡翠、紫玛瑙、紫晶。新耶路撒冷就是基督的新妇,就是羔羊的妻。城的十二门上写着以色列十二支派的名子,代表旧约教会得救的选民;十二城墙根基上写着十二使徒的名字,代表新约教会得救的选民(包括今天的你我),印证教会完全建立在先知和使徒的根基上。新城的尺寸是144肘,即12&12,表明天国的幸福快乐永远的无限的完美。城内“不用日月光照,因为有神的荣耀光照,又有羔羊为城的灯”(启21:22)。印证耶稣说“我是世界的光,跟从我的,就不在黑暗里走,必要得着生命的光”(约8:12)。
第三,主耶稣叫门徒今生亲身经历天国的荣美。祂叫保罗魂遊像外,上了三层天(天国),听到天国里隐秘的语言,感受天国里极大的快乐。这种快乐,保罗用人间语言无法表达,只能说“好得无比”。主耶稣又引导彼得、约翰、雅各三人登上一座高山。祂忽然变了形像,“脸面明亮如日头,衣裳洁白如光。忽然,有摩西、以利亚向他们显现,同耶稣说话”(太17:2—3)。此时,耶稣基督隐藏了祂道成肉身的人的形像,显露出祂的本体真像,就是光的形像,也就是永远照耀天国的“羔羊为城的灯”的形像。彼得等三人还看见远在千年之前的摩西及后来被主接去的以利亚。他们分别代表死而复活的与未经死被主接去的所有信徒,在天国里都要见面,与耶稣基督说话。彼得无法形容这天国美景的快乐,只能说“主啊,我们在这里真好!”这“真好”确是真好,是无限的好,永远的好。因这是神的独生爱子在十字架上用自己血肉成就的“真好”;相比之下,世上用金钱名利,荣华富贵、权利暴力,邪情恶欲,战争流血、谎言诡计等罪恶组成的世上的国,非但不是真好,而是真坏!因它把人类引向硫磺火湖的地狱。
第四,因此,主耶稣又用对比的方法,亲口给我们讲了两个人的故事。一个人叫财主,他是以色列人,却不相信以色列人的救主耶稣基督。他除了没有永生、没有天国,世上金银财宝、权力地位,想有的都有。他在世上度过了荣华富贵短暂的一生。还有一个人名叫拉撒路。他穷困潦倒,行乞为生,而且浑身生疮,可谓贫病交加。但他坚信耶稣基督是他的救主。他在世上一无所有,但他有基督,有永生,有天国,有盼望,有喜乐。他在世度过了悲惨悽苦的一生。财主和拉撒路离开世界之后到哪里去了呢?圣经说:“那讨饭的死了,被天使带去,放在亚伯拉罕的怀里”,就是一个极为尊贵、荣耀、享受天上幸福和快乐的地方;财主死后“在阴间受痛苦。他举目远远望见亚伯拉罕,又望见拉撒路在他怀里,就喊着说:“我祖亚伯拉罕哪,可怜我吧!打发拉撒路来,用指头蘸点水,凉凉我的舌头,因为我在这火焰里,极其痛苦。”亚伯拉罕说:“儿啊,你该回想你生前享过福,拉撒路也受过苦,如今他在这里得安慰,你倒受痛苦。不但这样,并且在你我之间,有深渊限定,以致人要从这边过到你那边是不能的;要从那边过到我们这边,也是不能的。”
耶稣讲的这个事实告诉我们:人一但离开这个世界立刻到了那边,不是进天国就是下地狱,绝没有中间地带。在天国和地狱之间有深渊限定,两面的人互相认得,看得清楚。只是不能来往,无法帮忙。只好眼睁睁互相看着,一方在火焰中哀哭切齿受永刑;一方在基督的国里称谢赞美,享受无限的幸福和快乐。
圣经已经清楚地向我们说明了天国的绝对真实和无限美好,同时也说明了地狱的绝对真实和恐惧。耶稣基督特别把天国的确据和门票放在我们手中,这就是圣灵与我们同在。圣灵叫我们信天国、爱天国、盼天国。跟从耶稣直奔天国。在奔向天国的路程中,心中时时要想念天国。
想念天国,就有喜乐;想念的愈深,喜乐愈大;&想念的如痴如狂,喜乐就如江河波涛滚滚;如果像书拉密女想念良人那样“思爱成病”,那我们就是这世上最幸福的人。
想念天国,就把世界看作粪土。就不会再去贪恋世俗之事。因为在神眼中,全世界的所有不及一个基督徒的生命有价值。什么金银财宝,权利地位、荣华富贵,都是过眼烟云,如风如影,似有若无,最终成为审判台上的罪证,成为地狱中的火焰。
想念天国,才会更看清自身的骄傲和肉体的一切邪情恶欲。看清它是拦阻自己进天国的仇敌,才会真正恨恶自身这些仇敌,才会自觉背起十字架战胜这最大的仇敌。因为它是魔鬼及一切污秽邪灵居住的巢穴。看清这个仇敌,我们才愿意学习司提反,身体被众人乱石击打,眼睛却仰望在天国里迎接他的耶稣。
想念天国,我们就愿意早进天国,早与主面对面,早享受天国的快乐。我们就不再为地上吃什么喝什么忧虑,就不再惧怕死亡,因为主说:“在主里死了的人有福了”(启14:13).我们更愿意抓紧悔改,过圣洁的生活。因为不知道主哪一天来接我们。愿意像五个聪明童女那样时刻儆醒预备等候,保持“油满灯亮”。因此我们也更认识到人在世上时间宝贵,除了追求自身圣洁,还要抓紧每天为主作工,为万人的灵魂祷告,传扬天国的福音,为天国的圣工甘心吃苦忍耐。我们趁有今日,像保罗那样守住当守的道,跑尽当跑的路,打完美好的仗,在天国里领受主给我们预备的荣耀冠冕。
想念天国,也必然同时想到地狱,更必然想到自己的父母、儿女及所有亲人。到那时,如果一家血肉之亲,一方在天国享福,一方在地狱受苦,眼睁睁互相看着,那是何等的不堪设想!所以,我们今日愈想天国,愈要抓紧机会尽心尽力地劝导父母儿女信耶稣。真正对父母的孝敬和对儿女的爱是什么?就是使他们的灵魂得救进天国。如果忽视这最重要的事,只在今生肉体上、物质上爱他们,无异于把他们送进地狱,对父母你就是最残酷的儿女;对儿女你就是最残酷的父母。神设立婚姻建立家庭,繁衍后代,不是叫我们下地狱受永刑,乃是为叫我们在天国享永福。所以,把我们的家庭变成基督化的家庭,是基督徒当今首要任务。
想念天国,使我们真正明白神的爱。天国的完全实现,就是神的爱。圣经叫我们尽心、尽性、尽意、尽力爱神,意思是我们要付出自己的一切去爱神,即使为主死一百次,也不配天国之恩的万一。圣经又叫我们“爱人如己”,就是我自己得到了天国,也要使别人得到天国,为此我们付出任何代价也应该。“惟有基督在我们还作罪人的时候为我们(进天国)而死,神的爱就在此向我们显明了”(罗5:8)。保罗以基督为榜样,他说:“为我弟兄、我骨肉之亲,就是自己被咒诅,与基督分离,我也愿意”(罗9:3)。今天有些人讲爱,只讲今生肉本的物质的爱,与永生和天国不沾边,那是对神的爱极大亵渎。所以,想念天国,能使我们更加明白圣经真道。
“我们得救是在乎盼望”(罗8:24)。人生在世如果没有任何盼望,活在绝望虚空之中,那是极大的悲哀。守夜的盼望天亮,病人盼望康复,农民盼望金秋,囚徒盼望释放。这些属地的盼望最终都化为烟云。一声叹息了结终生,走向永远受苦刑的地狱。惟有基督徒的盼望,是真实的可信的,无限幸福快乐的,更是肯定实现的。这盼望使我们时时想念;想念带来无限的喜乐;喜乐变成力量;力量使我们紧跟基督的脚踪,活出基督的形像,在地过在天的生活,叫基督在我们身上显大。
愿我们的心紧系基督,时时想念天国!
(2015年10月7日)
灵丘基督教会
博客等级:
博客积分:0
博客访问:117,240
关注人气:0
荣誉徽章:《圣经·新约》里四福音在细节上有何异同?
为什么同样是对耶稣事迹的记载却有四个版本?这四个福音有何异同?是否还存在其他福音?
推荐研读书籍,奥古斯丁著《论四福音的和谐》。
没有人从受众群体讲么。那从我和小伙伴们 整理的神学笔记摘一点过来,由于上课是英语,我尽量翻译过来&&。------------------------------------------------------------------------------------------------------------四福音的作者在不同时间段、写给不同的读者,所以内容、主题、写法都不同:马可福音: 写于公元68-70,耶路撒冷公元70被毁。马可写给受罗马帝国残害的接受基督的犹太人。马太福音:写于公元80左右,耶路撒冷已毁。受众群主要是已经接受基督的犹太人,读者对旧约有充分的理解。这本福音引用了大量旧约的句子和预言,这也是为什么马太福音写于马可福音之后却作为新约第一本福音。路加福音:写于公元80左右。路加的读者多为受希腊文化影响的异邦人。罗马帝国在镇压犹太人之后,认为犹太种族好战、难以控制,路加的布道因此注重于传扬基督福音的同时却不会对罗马帝国产生政治上的威胁。约翰福音:最晚的福音书,可能写于公元90-100/100。约翰的受众群是接受基督、但也被希腊化的犹太人。他们对旧约有相当的了解,但也受斯多葛哲学(禁欲主义)影响。~~~~~~~~~~~~~~~~~~~~~~~~~~~~~~~~~~~~~~~~~~~~~~~~~~~~~~~~~~~~~~~~~~大致讲一讲哪里不同:耶稣家谱马可:无马太:(1:1亚伯拉罕的后裔、大卫的子孙)耶稣作为正统王的后裔,是生来做犹太人的王。路加:(3:23)耶稣家谱追溯到亚当,亚当是神的儿子,表明耶稣是全人类的救主。路加没有提及犹太的王室,避免与罗马帝国统治产生直接冲突。约翰:无家谱。约翰借用希腊思想,认为灵魂是先存的,约翰福音中的耶稣是先存的逻各斯(logos)、智慧,只在人世间存在短短一段时间。天国马克:(1:15 神的国近了,你们当悔改,信福音)马可的福音针对受压迫的犹太人,马可传扬末日将临,督促犹太人悔改,接受末日神的审判。马太:能进天国的子民是热爱和平的、哀恸的、懂得义的。重新定义了神的国(旧约中神所造的国),天国近了,信神的必能得救。马太福音因写于城毁之后,天国虽要来,但是对犹太人来说末日却不是近在咫尺,因此重点在于基督徒如何规范自己的行为、如何传扬使命等到末日来临。路加:(17:20 神的国来到不是眼所能见的……神的国就在你们中间)神的国不是要到来,而是已经存在,因此对正在统治的罗马帝国没有威胁,只要有信仰,心存和平、爱、怜悯(和罗马式和平概念一致)都可以进入神的国。约翰:(18:36 我的国不属这世界……凡属真理的人听我的话)约翰在福音中多次对物质和精神世界作对比,耶稣为永存的逻各斯,是道成肉身的神的道。登山宝训马可:无马太:(5:7)与旧约摩西在西奈山呼应(申命记),并再次点明以色列是世上的光(以赛亚42:6),与旧约紧密联系,重新解读律法,为接受信仰的犹太人规范言行。路加:(6:17)在平地上(非山上),路加福音中的耶稣并没有作为王的形象俯视众人,与路加的受众群有关。约翰:无基督再临马可:(14:62 你们必看见人子坐在那 全能者的右边,驾着天上的云降临)引用丹尼尔7的人子将临,强调审判日马上到来,马可向传达犹太人信而得救的信息,因为每个人都会被神以行事是否为义评判能否入天国。马太:(28:20 烦我所吩咐你们的,都教训他们遵守,我就常与你们同在,直到世界的末了)关注基督再临之前,犹太基督徒如何行如何做。嘱咐门徒向世界传扬福音为他们施洗(大使命),在末日来临之前基督会庇佑门徒。路加:基督会再临,但末日不如马可所宣扬的”近”。世人会分为信与不信,信者入天国。末日之前,让门徒照经上写的从耶路撒冷开始把福音传往万邦。路加也是写使徒行传的作者。约翰:没有提及基督再临,因耶稣本就是永存的圣灵。世人无需等待再临获得新生,只需施洗被圣灵充满就能在灵性上重生。--------------------------------------------------------------------------------------------------------------------------翻译成中文真的一口血吐出来&&有空让我慢慢整理
从Source Criticism的角度来看对观福音书(《马可》,《马太》,《路加》),现在大多数圣经学者所认同的是“双源假说”(Two-Source Hypothesis)。其中,《马可福音》成书最早,《马太》和《路加》中有明显引用《马可福音》的叙述。但是,后来的学者认为除了《马可福音》外,还参考了另一本未知的资料,即现在所称的的“Q(Quelle)来源”。一般认为“Q”是门徒的口述(oral tradition),现已失传。因此“Q”和《马可福音》一同构成了对观福音书中的两种"Source"。下图为示意:所以对一个事件记叙的不同,甚至矛盾,可能是由于作者各自参考的“来源”不同所导致的(其它Criticism暂不讨论)。宏观上三本书的关系概括如下图:《约翰福音》独立于对观福音书之外,十二使徒的约翰被认为是作者。但Source Criticism认为使徒约翰只是贡献了最原始的口述资料(Johnnine Tradition),而此卷书的成书应该是若干个执笔者根据约翰的资料在一段时间内整理出来的结果。其他福音书有《托马斯福音》,《玛丽亚福音》等。这些福音书大多属于“次经”,并不能算作异端邪说。至于为什么没有进入圣经的“正典”(Biblical Canon),最重要的原因是因为当时的教廷不认为它们完全是“神所默示的”,记叙的有些内容在对观福音书中也无从考证。总之,《圣经》新约正典的成书是个漫长的过程,天主教和新教对《圣经》“正典”的范围也有不同。《圣经》中的其它部分也有对一件事不同版本的记叙,比如旧约中的律法书(Torah)和历史书中的许多记载。当然这样的观点也只是借鉴了了Source Criticism,而Source Criticism又只是Biblical Studies中的一种,类似诸如"Radication Criticism",“Historical Criticism” 等也是在圣经研究中不可忽视的因素。本就如此复杂,要是再加上信仰本身的因素,那么,简单的根据字面上的所谓“矛盾”来判定圣经的真伪就显得草率了许多。所以本人并不能认同方舟子先生的那篇文章,至少那篇文章缺少最基本的学术参考和peer review。最后,我依然记得大三的时候我的一位旧约教授所说的一句话,"The Bible itself is not merely a book, it's also a library." (圣经不仅仅是一本书,更是一个图书馆)。圣经不同于初中的语文课文,可以用一句话概括出主要内容。所以即使不相信基督教,人也很难用一个单一的概念来对《圣经》下完整的定义。比如“爱“,”救赎‘等词,在我看来都不能完全囊括《圣经》的所有。
1. 这问题如果用一本印刷的比较现代的《新约》都可以得到轻松解决,因为你都会看到在“同一个情节”上是有所标注的。譬如,《路加福音》24章13节~35节,标题为“在去以马忤斯的路上(可16:12-13)”。看到了嘛?这里已经注明了《马可福音》16:12~13了。实际上这项工作在1000多年之间已经被人们反反复复做烂了……你即便上网搜搜,都会有的。2. 先声明,这里不是有4个版本,而是有三个版本(同观福音书,synoptic Gospels,《马可》、《马太》和《路加》 )和一个补充说明(《约翰》)。至于《约翰》为什么算是补充说明,翻翻这部福音的开头部分就大概知道了。粗糙地说,我们可以认为早期基督徒并不是铁板一块的团体,这其中至少有“约翰的团体”、“马可和马太的团体”(这两部福音书高度相似)以及“路加的团体”。类似的情况多少可以参考下,孔子死后,儒家也分成了不同的团体(“儒分八家”);佛陀死后,佛教分为上座部和大众部的团体。根据自身的context,这些团体记录下了细节不同但又大致相同的文本。譬如,按照传统的观点,《马太》和《马可》面对的主要是“犹太人的团体”,因为在叙事结构上与“摩西五经”非常相似。《路加》面对的是“希腊人的团体”,看看福音书的开头就明白为什么了。3. 简单地说,就目前看,最早的福音书就是《马可》。有人提出过一个叫做“Q文本假说”,认为《马可》和Q本(感谢
指正,我确实有些内容记错了:)可能是《马太》和《路加》的一部分来源。但是这个文本如今也没有发现,因此最多只是假说。类似的说法,还有认为存在着希伯来语或者亚兰语的“福音”,但是也都因为没有文本发现,而作罢。(另,同观福音的历史学时间排序,而非教会传统中的神学历史中的排序,是个很有意思的事情。Martin Dale教授讲过一个点,这就是看福音书中记叙的“耶路撒冷圣殿被毁”的预言。具体怎么分析,就不多说了。)至于有没有所谓别的“福音”?当然有了。这个问题更应该问成“为什么别的(奇奇怪怪的)福音书没有被选入正典之中,没有被基督教承认”。为什么不被承认?相比“四福音”,这些奇奇怪怪的福音都出现得太晚,明显是基督教团体之外的人编篡的结果。这里唯一一个比较有意思的就是《多玛福音》,Martin Dale的视频里专门有一集讲这个。绝笔不能看“方舟子”这篇劣文!这人在这方面水平太次!本人并非基督徒,只是从事专业研究之人,方舟子这人和在这文真不上档次。别跟我谈学术精神,就那破文连基本的学术规范都没有……还跟我谈学术两个字。紫吴推荐的不能说错,但是我想很多人真没心思读那个……而且略微有些脱离如今的context。我推荐两个大家一听就比较靠谱的资源,北京大学翻译出版的《新约概论》,以及网易上有的公开课——Martin Dale的《新约及其历史背景》,这其实都并不能算是一个神学的课程,而更可以说是一个历史课程。这两个资源绝对应该能解答多数问题。
我们在看四福音时,首先要明确一件事情,那就是福音书不是耶稣写的。是耶稣的门徒或者是门徒的门徒写的。耶稣本身没有问题,可是门徒再写福音书时,增加了自己的观点和看法,使得福音书出现了不一致的情况。我们发现佛教也一样。汉传佛教不准结婚,而东传佛教是可以结婚的。佛只有一个,可是人们对佛法的看法却不一致。关于具体的四福音之间的差异以及调和,请见我的专栏《基督教,佛教和哲学的统一》,刚放进去马可福音,马太福音,路加福音,约翰福音和多玛福音的绪论。你可以找到大部分圣经不一致问题的合理解释,合理解释,合理解释。重要的事情说三遍! 专栏《基督教,佛教和哲学的统一》 马可福音绪论 马太福音绪论 路加福音绪论 约翰福音绪论 多玛福音绪论
噗,方舟子的全文基本摘自和合本,需要毛线“学术参考和peer review“?这个zhuangbility简直突破天际啊。另外,新教认定天主教和东正教圣经中的次经全部出自旧约。圣经本身是未分裂的大公教会在迦太基会议编订的而新教沿袭的,三大系统的新约都是完全一致的27卷。能犯下把伪经称为次经的硬伤,居然还在嘲笑方舟子的基督教知识水准,呵呵。强调一下,次经是圣经的一部分,而伪经即异端,什么犹大福音、抹大拉福音都是如此。本题是福音书细节异同,这点上方舟子已经讲得很好。即使四福音书的文本学分析,严格字义的对照也是工作基础的基础。四福音的文本学科普可参考柏林老怪(经历德国神学系锻炼)的新约的历史批判简介系列:段落结构:
开篇(1-2家谱及童年;3-4:11
施洗约翰、耶稣受洗并受试探)
4:12 - 16:20
第一主要部分——耶稣在加利利的活动
16:21 – 25
第二主要部分——耶稣前往耶路撒冷
结尾:受难,复活,显现作者:
按老教会的传统说法,这第一部福音书的作者是税吏并使徒马太,但这种说法站不住脚:
第一,使徒马太不是税吏,被收为门徒的
税吏按马可的说法是利未(2:14耶稣经过的时候,看见亚勒腓的儿子利未,坐在税关上,就对他说,你跟从我来。他就起来跟从了耶稣),只是在马太福音平行
的文字中,这个名字才改成了马太(马太:耶稣从那里往前走,看见一个人名叫马太,坐在税关上,就对他说,你跟从我来。他就起来跟从了耶稣),显然是因为马
太在这部福音所传播的教会里受到特别的崇拜。
第二,马太福音完全是在其他文献的基础上写成,作者不可能是经历过耶稣的见证人,因此不可能是使徒。
至于 Hierapolis 的主教帕皮亚斯(约70 –
约140)说马太用希伯来语记下了(关于主的)话语(帕皮亚斯说的“话语”就是指福音书),根本就缺乏任何历史依据。不论是马太福音本身还是它所依据的主
要文本来源,都是希腊文的。帕皮亚斯的说法也不可能指 Q,首先,如果有过 Q 这个文献,那么,帕皮亚斯在他那个时候(公元130
年前后)是否还知道这个文献还成问题,其次,帕皮亚斯把马可福音也称为(关于主的)话语,所以,他说“话语”是指福音书,而不是指
Q。充其量可以猜测,帕皮亚斯是把《拿撒勒人福音》、也就是马太福音的亚兰语译本,误认为了原始的福音。帕皮亚斯的说法充其量只能说明,在他那个时代马太
福音已经被认为是使徒马太的作品。
马太福音的真正作者是谁,现在已经不可考。现代新约研究多认为他是犹太基督徒,主要理由是,希腊文的经文有以下几点比较引人注目:
犹太教的习俗没有解释
希伯来语的一些表达方式被保留
律法无条件的有效性得到反复强调
犹太拉比对个案的讨论也得到描述
此外,马太福音喜欢使用犹太人的固定说法,比如,作者更多地说“天国”(hae basileía ton
ouranon;天在这里是复数),而不是“神的国”(hae basileía tou theou)。
从这几点还可以看出,马太福音所面对的读者,是犹太基督徒与外邦基督徒混合的教会,向外邦人传教,对这个
教会来说已经习以为常(12:21、13:38a、24:14、26:13、28:18-20),更有甚者,马太福音的作者甚至让整体的犹太人在耶稣被判
刑的时候作出完全违背历史环境的自我诅咒(27:25 众人都回答说,他的血归到我们,和我们的子孙身上)。马太福音的写作时间是在公元 70 年耶路撒冷被毁之后,这是马太 22:7、21:41、23:38
的前提,但是不晚于公元110年,因为 Ignatius 这时候已经知道这部福音。所以,这部福音被认为写成于公元 90
年左右。福音书所显现的众多的犹太基督教传承、4:24
中提及叙利亚(他的名声就传遍了叙利亚)、可能产生于叙利亚的《十二使徒遗训》以及安提亚主教 Ignatius
(2世纪早期)的提及,是这部福音书可能产生于叙利亚的迹象。素材来源:
马太福音的素材 60% 来自马可福音,20% 来自 Q,另有 20% 来自特种文献;其叙述主线与马可福音相符,Q
的耶稣话语被整理成了几大段。所谓的特种文献来源不太可能是单一的第三种来源,因为其中没有明显的主线。不过,马太的作者有可能参考并采用了一种把耶稣的
生平事迹解释为旧约预表的实现的解经集,但是,这一文献对旧约的引用不怎么准确,比如 2:23
说:“这要应验先知所说,他将为拿撒勒人的话了”,但是,没有任何一个先知做出过这样的预言;拿撒勒更有可能是以赛亚书 11:1 中
nezer (枝桠)的谐音;13:35 把诗篇的话当成了先知的话;而 21:5
更是错误引用撒迦利亚书,把锡安的王骑着驴、也就是骑着驴驹而来,引用成了骑着驴和驴驹,由于错误的引文,马太福音的作者修改了自己所依据的马可福音,让
耶稣(同时?)骑着两头驴进耶路撒冷 ——
其实,尽管是明确说明联系旧约,马可福音中耶稣骑驴进耶路撒冷的故事本身就是根据撒迦利亚书捏造出来的。风格:
马太福音的典型风格之一是叙述性段落与训话段落的交替。作者用三种文献来源提供的素材构造了 6
个大的训话段落:登山训话(5-7)、差遣十二使徒传教的训话(10)、比喻训话(13)、教会规矩(18)、不可效法法利赛人的训话(23)和最终之事
的训话(24-25)。所有这些长篇训话都是马太福音作者的创作,历史的耶稣不可能有这种形式的训话。
为了符合犹太人避免提到神的名字的习惯,马太的作者不说“神的国”,而是用“天国”来代替(比如马可1:15与马太4:17的对比)。他最喜欢的一种表达
是“哀哭切齿”,这一表达来自 Q (比较马太 8:12 和路加
13:28),随后被马太多次加入文本中(13:42、50;22:13:24:51;25:30)。神学思想:
传教令(即
28:16-20,华人基督教称“大使命”,部分是教会传承,部分是马太作者的加工)是诠释、理解这部福音的钥匙:复活了的耶稣授以门徒(这样也就授以马
太的教会)全权,在万民中传教,上帝的拯救计划包括了全世界(拯救的普世性也见
10:18、24:14、26:13);旧约的神的旨意通过耶稣得到了实现,耶稣的说教成了对神意的具有约束性的解释,马太福音中的耶稣在登山训诫中甚至
要说出与托辣文本相违背的话,号称要重新揭示托辣的本意,实现“胜于文士和法利赛人的义”。他禁止起誓的绝对禁令和所谓的对仇敌的爱,在许多基督教神学家
看了超出了旧约的思维框架,但是,这种训诫能否得到实现,在研究界至今争论激烈。按照传统的天主教说法,十诫和山顶训诫的诫条有区别,就是,山顶训诫是针
对所有人的,是对旧约诫条的解释,而不是新的要求。另一方面,史怀哲虽然认为耶稣的道德训诫是可行的,但是这种道德是一个短暂的过渡时期的道德,因为,按
耶稣的设想,世界末日的审判马上就要到来。
马太福音作者很喜欢道德化,比如,在他的笔下,耶稣为精神上的穷人(虚心的人)和渴慕义的人祝福,而与更符合经文来源的路加福音相比则可以看出,耶稣所祝
福的是物质上贫穷和肚子挨饿的人(路加 6:20-21)。说给彼得的关于“岩石”的话(马太
16:17-19)来源于复活事件后(与常常被用来证明彼得特殊地位的约翰 21:15-17
类似),也就是说,这不是耶稣说过的话,而是早期教会放在耶稣口中的话。马太 16:18 所用的 ekklesia
(教会)在其他福音中都没有出现过,而正是这个词显示,当时的信徒们希望有一个持久性的教会组织和拥有全权的教会领导。在马太福音中,永生的许诺先于道德
要求(参见 11:28-30),耶稣先许诺安息,然后才提所负的“轭”,与此相类似的是“传教令”,先洗礼后教训(马太
28:19-20)。马太所代表的道德观中,“爱”的训诫(参见 19:19; 22:34-40)和遵行神意(参见 7:21;
12:50; 21:31)是决定性的,教会不能在“爱”中“冷淡”(
24:12),奖赏和惩罚以及与此相联系的审判幻想扮演着很重要的角色(5:12-19; 19:28;
25:21-30)。在末日审判中,人要按照是否遵行神意而受奖或被抛弃(13:36-43; 47-50;
24:42-51)。作用与接受史:
从传统上看,马太福音是四部福音中最重要的,这甚至导致马可和路加福音的某些读法在历史上被作了与马太谐调的改动,对神学、仪式、艺术和虔信历史发生了特
别大的影响的段落包括山顶训诫(5-7)、祝福(5:3-11)、主祷词(6:9-13)、关于建教会的“岩石”和关于彼得特殊地位的段落
(16:17-19)、关于饶恕的段落(18:15-35)、世界末日审判(25:31-46)以及传教令(28:16-20)。至于这部福音在出于宗教
动机的反犹主义中的作用,初第 23 章外,又见拙作《巴拉巴故事与基督教的反犹主义》。
段落结构:
1 – 8:26:耶稣在加利利的传教,在加利利之外的传教从第6章开始
8:27 – 16:8:耶稣前往耶路撒冷,从第11章开始在耶路撒冷(预言受难、受难、空墓穴)
16:9 – 20:假造的结尾文本传承:
最古老的两个手抄本,梵蒂冈本和西奈本,都结束于
16:8,马太和路加福音的作者也只知道这一句之前的内容。从9到20这一段,如同其他一些手抄本的所谓短结尾一样,都是在2世纪或更晚的时候加上去的,
增加这么一个结尾的原因是,当时的读者认为16:8
的“他们(三位女性)就出来,从坟墓那里逃跑。又发抖,又惊奇,什么也不告诉人。因为他们害怕”作为结尾显得太突兀。马可 16:8
之后是否有结尾段落呢?如果有,那么这个结尾很早就已经失传了。有的学者认为,马可故意选择了这样一个突兀的结尾,避免因为描写复活者的辉煌而遮掩了自己
的“十字架神学”;另有学者觉得 14:28 和 16:7
已经提到了耶稣复活后在加利利显现,所以或许失传的结尾段落应该描写了复活后的辉煌,但也有可能马可作者因为提到了耶稣的复活,所以才让福音书如此突兀地
结尾。不论神学界如何争论,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结尾这一段是后人加上去的。马可福音的作者:
希拉波利城的主教帕皮亚斯(约70年-155年)根据长老约翰(公元70 – 100
年)的叙述说马可福音的作者是彼得在罗马的翻译:“这位长老(使徒约翰)常常这样说:‘马可成为彼得的诠释者,将他所记得的准确地写下来,却非按主所说所
行之事的时序。因为他从未听过主的声音,也未曾追随过祂,但后来,如我所说,他追随了彼得。彼得是按需要而做教导,却没有按主的圣言的原有次序而加以整
理,此马可是按记忆将其逐点记下的做法,是无可厚非的。因他是专注于一件事,无一遗漏的记下他所听到的,且使所记的没有虚谎之言。’”有些学者认为,从彼
得的使徒地位来看,这部福音似乎可以归到彼得的名下,但是原始教会没有这样做,而是从一开始就把马可作为作者,因此,帕皮亚斯的说法有可能比较可靠。
另一方面,彼得是否到过罗马,这在学术界还是一个有争论的问题(新约篇章本身没有任何迹象表明彼得到过罗马,最早提到彼得到罗马并在那里殉难的,是公元
2-4 世纪的一些教会作者,但是,这些说法的可信度有很大争议:比如,新教的教会史大师 Karl Heussi - 1955
年、天主教神学家 Uta Ranke-Heinemann - 1994年、古代语言文字学学者 Otto Zwierlein 教授 -
2009 年,他们认为老教会的这些说法都不具有历史真实性,持相反观点的则有新教文本批判大师 Kurt Aland - 1955 年 -
和天主教教会史神学家 Joachim Gnilka - 2002
年)。老教会的传统说法是,这部福音的作者是使徒行传中提到的使徒保罗的伴侣约翰·马可(参见使徒行传
12:12和25、15:37-39、腓利门书 24、提摩太后书 4:11)——
如果是这样的话,马可福音应该有保罗神学观的显现,但这种神学观在马可福音中没有任何痕迹。另外,约翰·马可是犹太基督徒,而马可福音的作者明显是外邦基
督徒,这一点从马可福音所面对的读者群也可以看出来:希伯来语和亚兰语词汇都得到了翻译(3,17;5:41;7:11
和.34;9:43;14:36;15:22和34),犹太教仪式规定得到解释(7:3-4;14:12;15:42),读者群显然是外邦基督徒。另外能
说明马可是外邦基督徒的一点是,他对巴勒斯坦的地理以及犹太人的习俗不甚了了。写作时间:
马可福音可能写成于耶路撒冷神殿公元70年被毁后不久(参见
12:9;15:38),第13章也表明,写作至少是因公元66年犹太战争爆发而产生弥赛亚构想后开始的(现在的考古发现似乎说明弥赛亚构想在新约耶稣前
就已经出现,所以把弥赛亚构想的出现作为标准的作法至少当得到质疑)。写作地点:
现代学术界基本上有两种看法,一种认为写作于罗马,另一种认为写作于安提阿,前者有帕皮亚斯的和其他老传说的说法(比如亚历山大的克莱门)以及某些福音书
中的拉丁化表达为依据,后者认为福音书中根本没有反映 14
年前写就的罗马书的所涉及的罗马教会所遇到的问题,所以倾向于今土耳其境内的安提阿 ——
不过,即使是真实性最没有争议的罗马书也有可能是不同信件拼凑起来的。风格:
马可福音的风格简单而明了。他拥有把两个不同的故事编织在一起来讲的手法(比如 3:20-35 文士和耶稣家属的故事、11:12-25
无花果树和驱赶圣殿生意人的故事),马太和路加在采用他的描述的时候从风格上做得更通顺,忽略了某些细节和亚兰语词汇(比如 2:3
抬瘫子的四个人、3:17 的“半尼其”、4:38 耶稣在船尾枕着枕头睡,等等)。比较引人注目的还有,作者用了很多拉丁文词汇(比如
4:21 的 modius = 斗,6:27 的 speculator = 护卫兵,等)。
马可福音因为是福音书中最古老的,甚或可能是福音书这种文学体裁的首创,所以对其资料来源只能进行猜测。根据帕皮亚斯的说法,马可在彼得死后按照后者的叙
述写下了福音。可以支持这一说法的是彼得在福音书中的突出地位 (见 1:16、36,14:37
等),而彼得在其中的形象有好(参见8:29; 10:28; 14:26-31))也有不好(参见8:32-33; 9:5;
14:37、66-72)。另一方面,彼得出场的一些段落又显然是复活事件后教会形成过程中形成的传说(比如9:2-4
中对耶稣的神化),所以,对彼得这个消息来源不能看得太重。
此外,马可福音显然还有其他的资料来源:除了口头传承以及一些小篇幅的形成文字的传承,可以认为马可福音写作之前就已经存在一些篇幅较大的语录集(参见
2-3:6 的论战、4:3-32 的比喻、10:1-45 关于婚姻、财产和地位的教义性语录集、13:5-37
关于末世的话语、14-15:37 的受难故事),其中第13章的5-37极为特殊,按 Pesch
和其他一些学者的说法,这应该是公元68年耶路撒冷教会被迫逃离耶路撒冷时的一份传单的内容,原本不属于马可福音,是后人加进去的。至于作者在
4:35 – 6:52
中是否采用了神迹集,现在还有争议。可以肯定的是,作者在写作时已经存在双料故事,比如,两个五饼二\多鱼的故事无疑是在传承过程中变成了不同故事的同一
个故事(6:30 – 44 的五饼二鱼五千人象征着耶稣向犹太人传教的结束,8:1 – 10
的五饼多鱼四千人象征着他向外邦人传教活动的终结)。神学思想:
马可福音神学思想的核心是弥赛亚的秘密。按照马可福音的描写,耶稣在世时禁止邪灵(1:25; 1:34;
3:12)、被治愈的人和神迹见证者(5:43; 7:36)以及门徒(8:30;
9:9)泄露他是谁,直到他死,世界才明白他是弥赛亚和上帝的儿子,其象征就是百夫长的惊叹:“这人真是神的儿子”(15:39)。Wilhelm
Wrede 在 1901
年发表的《福音书中的弥赛亚秘密》一书中认为,耶稣只是通过复活事件才在原始教会中被意识到是弥赛亚,原始教会还清楚地记得,耶稣自己从来没有自称是弥赛
亚。这就是说,弥赛亚秘密是早期教会捏造的,显得耶稣自己虽然知道自己是弥赛亚,但是要故意保密。
的说法在马可福音研究中很重要,但是在现在研究界得到了两点很重要的修正:第一,从来没有过不认为耶稣是弥赛亚的传承,原始教会从一开始就认为耶稣是弥赛
亚,就是说,原始教会就已经认为耶稣是行神迹的弥赛亚,不需要弥赛亚秘密来搭建历史耶稣与信仰耶稣之间的鸿沟;第二,所谓的弥赛亚秘密并非来自马可前的教
会,而是来自马可自己。如果说耶稣在 1:25
命令污鬼不要作声有驱鬼过程中手段运用的意义(或许马可所用的材料中有这样的描述),那么,耶稣在其他地方命令不需暴露他的身份的做法,在现代研究看来是
马可编辑材料来源时自己加进去的。有时,这种编辑性的添加完全违反故事逻辑,这一点在 5:43 体现得尤其明显 ——
死而复活的人是要活在人群中的,耶稣起死回生的见证人怎么能保密呢?与此相关的还有马可的寓言“理论”:
4:10 无人的时候,跟随耶稣的人,和十二个门徒,问他这比喻的意思。
4:11 耶稣对他们说,神国的奥秘,只叫你们知道,若是对外人讲,凡事就用比喻。
4:12 叫他们看是看见,却不晓得。听是听见,却不明白。恐怕他们回转过来,就得赦免。
耶稣的这种故弄玄虚,明显与他拯救以色列人甚至世人的自我宣称相悖,所以,这种说法更有可能来自马可自己而不是来自耶稣。
马可用弥赛亚秘密所要强调的是,只有从十字架和复活的角度才能理解耶稣。正是出于这种考虑,马可才让耶稣在活着的时候禁止他人泄露“秘密”。与这种神学观
念相关的因素还有关于耶稣是神子的启示(1:11;9:7;15:39)和三个受难的预言段落结构:
1:1 – 4:引言;
1:5 – 2:前奏;
3 – 4:13:施洗约翰、受洗、家谱、耶稣受诱惑;
4:14 – 9:50:耶稣在加利利和犹大传教;
9:51 – 19:27:耶稣前往耶路撒冷;
19:28 – 24:耶稣在耶路撒冷、受难、复活作者:
这部福音的作者同时也是使徒行传的作者。里昂的爱伦纽(公元 180
年前后)首次提到这位作者是陪同保罗传教的医生路加。这种说法站不住脚,因为使徒行传的作者根本就不可能见过保罗,所以不可能是保罗书信中提到的那位路加。从研究的角度只能说,路加福音和使徒行传的作者是一个接受希腊文化教育的不知名的外邦基督徒,很有可能知道七十士译本,因而有意模仿其风格,但有意回避犹太教的专有问题,因此可以断定,其读者群应该是外邦基督徒。写作时间:
福音作者已然知道耶路撒冷于公元 70 年被摧毁(19:41 – 44;21:20 –
24)。不论是路加福音还是使徒行传都要求基督徒作忠于罗马帝国的公民,这种要求很难出现于基督教陷
入低潮的 90
年代,因为在这种有迫害基督徒活动的低潮中,基督徒们不可能对罗马帝国的宽容抱有希望(基督教文献虽然声称那个时代的罗马皇帝多米田迫害基督徒,什么把教
徒丢入大竞技场中让狮子等野兽啃食之类的,事实上同时代的非基督教文献中根本没有证实这种说法的记载,那年代有迫害基督徒的区域性行为,但是没有由皇帝下
令所行的国家行为),相反,路加福音还在试图把罗马人描绘成亲基督教的,因而让犹太人为耶酥之死完全负责、比马可更多地强调彼拉多自称无辜,甚至丢开了罗马士兵给耶稣戴荆棘冠的细节(马可
15:16 – 20 描述在路加福音没有对应)。从这些情况看,路加福音的写作时间应该是在耶路撒冷被摧毁之后到 90
年代之前。写作地点很难说,可以是保罗建立教会的小亚细亚、希腊或安提亚,也可以是罗马。资料来源:
路加福音所选用的材料,大约有 30% 来自马可福音、20% 来自 Q、50%
来自自己的特殊来源。与把三个来源的材料编排成大段耶稣话语的马太福音不同,路加福音大致上是把不同来源的资料大段地进行排列:
1:5 – 2:儿童时代的故事(特殊来源)
3 – 6:19:马可福音的资料 (1、2:21 – 3:19)
6:20 – 8:3:Q 和特殊来源
8:4 – 9:50:来源于马可福音(4:1-25;3:31-35;4:35 – 6:44;8:27 – 9:40)
9:51 – 18:14:来自 Q 和特殊来源
18:15 – 24:10:来自马可福音(10:13 – 16:8)
24:12 – 53:特殊来源
路加福音只采用加工了马可福音章句的一半(马太福音几乎接受了全部),特别惹眼的是,马可福音 6:45 – 8:26
在路加福音完全没有对应。以前有人认为,路加福音作者看到的可能是马可福音的残本,但更有可能的是,路加的作者有意省略了这段耶稣在以色列之外传教的描述。按照路加福音的神学设想,耶稣的传教集中于以色列,只是在耶稣死后才有了面对外邦人的传教。此外,马可
所涉及的是犹太教的洁净问题,这种问题对于路加福音作者所面对的外邦基督徒教会已经没有什么意义,但是安排到使徒行传描述的外邦教会初建的阶段更合理。
路加特殊来源中有些很著名的段子,比如慈善的撒玛利亚人(10:29 – 37)、浪子比喻(15:11 –
32)和以马忤斯传说(24:13 –
35)。从语言风格上看,这些段子并不是来自同一个特殊来源,而是有可能来自不同的书面资料。开章的童年故事有可能来自希腊文化区的犹太基督徒教会。风格问题
与马太福音一样,路加福音对所用的资料段落编排比马可福音更紧凑,同时修改了许多马可福音中过于粗俗的词语,另外比较引人注目的是,除了“阿门”,他删除
了所有的希伯来语词汇。同时,因为受限于所用的资料,路加福音的风格非常不统一,尽管作者修缮原始材料的努力显而易见。如果不是依靠原始资料自己写作时,
作者的语言还算不错,模仿旧约七十士译本的语言风格比较成功。
在段落安排上,作者尽管大体上继承了马可福音的结构,但是对段落安排有重大调整,以便使段落之间更符合故事的逻辑,比如:
马可福音在
6:1-6讲述的耶稣遭亲人厌弃的段子,被路加的作者提前到了耶稣经受诱惑后开始公开教训人的时候,这样,“弥赛亚”在自己的家乡不被认可就成了贯穿耶稣传教生涯的总纲;
耶稣收门徒的段子在马可福音出现在第一章,是在耶稣开始传教的时候,路加的作者则把收门徒的事安排在耶稣行使了第一次“神迹”之后,这样,门徒的举动就成了对耶稣行为的反应,“弥赛亚”现形而众人跟随,就成了顺理成章的事;
马可福音3:7-12和3:13-19两个耶稣被众人追随并指定12门徒的段子,在路加福音倒换了位置,这样,马可福音3:20-22提到的人群再次聚集就显得更通顺;
马可福音3:31-35耶稣论家人的段子,被路加的作者调整到了第8章对众人作了比喻训话之后,这样,论家人的言论更符合情节发展的逻辑。神学观念与意图
四部福音书中,路加福音的作者是唯一一个在前言中明确声明自己的写作意图的:他要写一部历史,
不是一般的历史,而是“成就”的历史,“拯救”的历史。他所提及的时间从托辣和先知开始到施洗约翰,这是一段,然后以耶稣说教为拯救的核心时间,其中又以耶稣受试探到犹大出卖耶稣为“没有撒但的时代”(参见
4:13、10:18、22:3)。路加福音中的末日近期期待已经不再急迫,但是并没有被完全放弃,而仅仅是拒绝确定耶稣再来的日期,所以强调警醒。对路加福音的作者来说,教会时代也是末日(参见使徒行传
2:17),所以,路加福音里谈不上“去末日论”,也谈不上严格区分耶稣时代和教会时代。换句话说,路加福音的作者也还在等待马上就要到来的世界末日。
路加所在的教会显然存在内部冲突,就是富人与穷人间的紧张关系,所以,在世界末日随时都会来临的情况下如何看待金钱与资产就成了路加道德观的一个核心问
题。出于这个原因,作者把耶稣描述成了一个穷人的朋友、富人的鄙视者,在“使徒行传”中把原始教会描述成了一个互助互爱的“合作社”。他不仅要求教徒放弃财产(12:15),而且甚至把放弃财产看成了追随耶稣的先决条件(5:11、28;14:33、18:22)。即使耶稣生于牲口圈的传说也是要说明,耶稣的显现出现于贫困鄙微之中。
段落结构:
1:1 – 18:独白
1:19 – 12:耶稣自白于世界
13 – 17:耶稣对门徒的启示
19 – 20:受难与复活
21:后记文本传承:
约翰福音手抄本残片 P 52 同时也是可以明确确定属于新约书卷的最古老的残片,应该抄写于公元 125 – 150
年间。现存最早的手抄本中缺 7:53 –
8:11 关于通奸妇女的段子,这一段应该是对观福音范围内的人加进去的。作者:
教会传统说法(爱伦纽)认为,约翰福音的作者就是耶稣的弟子约翰,但是,约翰福音的作者不可能见过耶稣。另外,西比太的儿子约翰在公元
44 年已经作为殉教者死去 (参阅马可 10:35 –
40),而约翰福音在原始教会的时代还不可能存在。在作者问题上,这部福音末尾(21:24)把一个匿名的耶稣所爱的门徒说成是作者,事实上于事无补。把这个未提到名字的人物提出来,无非是为了保证产生这部福音的那个教会的传统和神学的“合法性”,对作者问题一样无能为力。所以,即使是天主教会现在也不再坚持作者就是使徒约翰的传统说法。
作者是谁的问题,现在已经不可能解决。除了福音派和其他原教旨流派,现代新约研究不认可使徒约翰、匿名的耶稣最爱的弟子或者一个名为约翰的长老为作者的说法,而是认为,原始基督教的一个约翰派对自己教派内的传承进行整理编辑而形成了这部福音。现任教皇的老师 Rudolf
Schneckenburg 教授认为,这个耶稣所爱的少年人可能是来自耶路撒冷的真实人物,不属于十二使徒,在原始基督教不是重要人物,但是在所谓的约翰教派是权威,也是这个教派声称自己合法性的依据(出于这个原因,约翰福音甚至让这个门徒的地位高于彼得,参见
13:23-28)。这种说法实际上也是把“约翰派”看作了这部福音的作者。不过,Schneckenburg
教授的说法一样属于维护传统说法中福音的“使徒性”的推测,缺乏可靠的证据。
另外,新约研究界还认为,约翰福音和约翰书信都属于这个教派的作品。值得注意的是,“约翰派”、“保罗派”之类的说法已经成了现代神学很喜欢的说法,但是,几十年前就已经已经有教外的圣经研究学者指出,这样的说法属于“学者的臆想”,因为,没有任何文献证明早期教会存在这样的派别,也没有人知道什么人属于什么派别。写作时间和地点:
公元 90 – 100,地点是小亚细亚或叙利亚。
确定写作时间的标志性事件,除了耶路撒冷在公元 70 年被毁(参见 11:48),还有
9:22(他父母说这话,是怕犹太人,因为犹太人已经商议定了,若有认耶稣是基督的,要把他赶出会堂)、12:42(虽然如此,官长中却有好些信他的。只因法利赛人的缘故,就不承认,恐怕被赶出会堂)
和 16:2(人要把你们赶出会堂。并且时候将到,凡杀你们的,就以为是事奉神) 对犹太基督徒在
年前后被逐出犹太教会堂一事的回顾。作者对犹太习俗作解释、翻译亚兰语词汇、统称“他们犹太人”,说明这部福音在巴勒斯坦之外地区产生。帕皮亚斯所代表的
老教会传统以及约翰福音的反幻影说的倾向(幻影说认为耶稣的肉身并没有真正在世发生,只是一个影子、幻象或幻影形体,因为,幻影说学派相信物质的世界是恶
的,上帝不可能以圣洁的本体取了属物质的肉体)和保罗神学的接近,尤其说明这部福音可能产生于小亚细亚以以弗所为中心的地区。写作与编辑:
1)约翰福音所依据的材料来源可以分为三种:
逻各斯颂歌——1:1-18;
神迹故事集——约翰福音提到的耶稣所行的七个神迹来自于此;
受难故事——如果删去各种编辑所加的因素(18:4 – 9:13b、14、15b、16、19b – 21、23、24、28b、29、32
- 38a; 19:4f、7 – 11、 20 – 22、23a、26 -
28a),那么约翰所描写的受难故事与对观福音的描述相近,原本有可能是独立于马可福音的受难故事。
R. Bultmann
曾经认为,约翰福音所记述的耶稣话语可能依据另外一个基督教之前的诺斯替启示录材料来源,但这种观点在学术研究中未得到证实。
2)约翰派用上述三种材料来源创造了约翰福音,其基督学的描述目标是耶稣逐渐明朗的自我表述,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作者把误解作为一种记述技巧来使用,就是,耶稣的象征性表述被他周围的人按字面理解。福音作者通过这样的描述要说明,只有通过信仰才能认识耶稣究竟是谁。约翰神学
的一个重要特点是末世的现在性:要永生还是死亡,这个决定在现世作出,而不是通过追随还是反对耶稣的决定而定。另外很引人注目的是光明 –
黑暗二元论以及通过耶稣的七个“我是”字句所表达的启示(6:35 我就是生命的粮;8:12 我是世上的光;10:9 我就是门;10:11
我是好牧人;11:25 复活在我,生命也在我;14:6 我就是道路,真理,生命;15:5 我是葡萄树)。
3)现世末世论随后得到了教会的/后使徒时代的编辑修正,
增加了未来末世论(5:24
– 30;6:38 – 40;12:48)。可能是出于教会学的原因,这种编辑把告别词语加入了受难故事(第14 – 17
章;原始版本中的 14:31 直接接着
18:1),章节顺序上第5和第6章发生了对换(原始顺序可能是4-6-5-7)。第21章的编辑可以分两个阶段:在第一个阶段,希腊人的使徒和约翰福音
中最重要的使徒安德烈和菲利的权威(据第一章,彼得是通过安德烈成为耶稣弟子的,这与马可第一章把彼得描述为第一使徒的写法不同)被对观福音中的领头使徒
彼得以及西庇太的儿子们所取代(约翰
21:1 – 17
把第一使徒的位置授予了彼得),在第二阶段,信持约翰福音的教会又做了反方向的编辑,加入了耶稣所爱的门徒,确定这个使徒的权威性(21:18
– 24),以此与彼得所代表的大教会抗衡。与犹太人和诺斯替的关系:1 – 4
章对犹太人的描述是正面的(4:22因为救恩是从犹太人出来的),从第5章开始与犹太人冲突(8:44
你们是出于你们的父魔鬼),冲突的高峰是犹太人决定处死耶稣(11:47 –
53),而这样做的起因竟然是耶稣所行的最大的神迹,就是让拉撒路起死回生。与马太福音一样,约翰福音对犹太人的敌视是欧洲反犹主义的重要根源之一,尽管许多神学家至今不愿意承认这一点。
约翰福音与诺斯替的关系是一个争论比较大的问题。按照诺斯替的基本理念,世界是邪恶的,是一个堕落天使创造的,而神存在于一个彼岸的光明世界;个人的拯救
意味着发现自己灵中的光,使自己与光的世界成为一体。约翰福音也强调光明与黑暗的二元论,但世界是先于任何存在的逻各斯创造的,拯救根基于一次性的历史事件,即耶稣受难。按照教会的说法,诺斯替是后起的,不能因为约翰福音有与诺斯替相似的内容就认为与诺斯替有继承关系。问题是,诺斯替这个概念的出现虽然晚于约翰福音,但是诺斯替思想却远远早于约翰福音。与对观福音的关系:约翰福音几乎没有对观福音中关于神的国马上就要降临的宣告,反过来,对观福音则没有约翰福音中耶稣
“我是……”的自报家门。对观福音中,耶稣只是作为成年人一次到耶路撒冷,在约翰福音中,耶稣至少三次到耶路撒冷(2:13;5:1;7:10)。对观福
音的一个逾越节在约翰福音中被分成了三个(就是说耶稣说教的时间至少是两年),最后一次逾越节奠定的“圣礼”在第3章(洗礼)和第6章(晚餐)就已经被提
出。驱逐圣殿的商贩在对观福音是耶稣将被处死前的事件,而在约翰福音则被提前到了耶稣开始传教的时候。这样看来,对观福音对所谓的历史事件的描述更能说得
对观福音和约翰福音共同的资料相对较少。如果约翰福音的作者知道对观福音的存在,那么他就是有意忽略了对观福音的资料。所以,几十年前大多数人认为,约翰
福音的作者没见过对观福音。但现在神学学术界的观点是,一个神学家在不知道已经存在的福音书的情况下再次独立创造福音书这种体裁,这种可能性微乎其微。所
以,学术界对约翰福音与对观福音在文字上很少关联给以这样的解释:约翰福音的作者知道对观福音的存在(马可和路加福音),但是不反对对观福音,所以没有排
挤对观福音的意图,因此,约翰福音是表达造就了这部福音的教会的信仰的书,是为这个教会而写。在后来的接受理解过程中,通过基督而实现的所谓“道成肉身”
就成了约翰福音最重要的神学表述。
就我所学是这样的:四福音记述的都是耶稣的生平,但四人所着眼的角度不同。马太福音认为耶稣是王(在最初列了耶稣的家谱,大卫的子孙)。马可福音认为耶稣是来服侍的路加福音认为耶稣是人(记述了耶稣作为人的诞生)。约翰福音认为耶稣是神的儿子(即是神)。四个福音说得都对,耶稣既是神也是人,既侍奉又做王。在启示录中也有对四福音的暗示,羔羊宝座前的四活物:鹰,人,公牛(汉语做牛犊),狮子,分别对应四福音中的四种观点。鹰为天空的王,即是神,暗示约翰福音狮子是陆地的王,暗示马太福音人暗示路加福音公牛代表强壮与工作,暗示马可福音因为我不是从中方学圣经,所以不知道在中国基督徒解经时是否也如此,期待主内弟兄姊妹的回答。
前头的答案说的很好,我补充一个我在看福音书时注意到的差异,关于耶稣被钉十字架:①马太福音中,和耶稣同钉十字架的两个强盗和路过的人一样讥笑耶稣:当时,有两个强盗和他同钉十字架,一个在右边,一个在左边。从那里经过的人讥诮他,摇着头,说:“你这拆毁圣殿,三日又建造起来的,可以救自己吧!你如果是 神的儿子,就从十字架上下来吧!” 祭司长和文士并长老也是这样戏弄他,说:“他救了别人,不能救自己。他是以色列的王,现在可以从十字架上下来,我们就信他。 他倚靠 神, 神若喜悦他,现在可以救他,因为他曾说:‘我是 神的儿子。’” 那和他同钉的强盗也是这样地讥诮他。 ——【马太福音27:38—44】②马可福音的记述大体与马太福音大致相同:那和他同钉的人也是讥诮他。——【马可福音15:32】③约翰福音没有提到与耶稣同钉的人对他的讥笑,但却有“耶稣的肋旁被刺”这一情节,并说:“他们将仰望自己所刺的人”。不过有一个士兵用长矛刺入耶稣的肋旁,立刻有血和水流了出来。看见这事的那人做了见证——他的见证是真实的,并且他知道他所说的是真实的——这是为了要你们也信。事实上,这些事发生,是为要应验经上的话:「他的骨头,一根也不被折断。」 另有一段经文也说:「他们将仰望自己所刺的人。」——【约翰福音19:34】④而在路加福音的这段记述中,出现了一个幡然悔悟的犯人:那同钉的两个犯人,有一个讥诮他,说:“你不是基督吗?可以救自己和我们吧!”那一个就应声责备他,说:“你既是一样受刑的,还不怕 神吗?我们是应该的,因我们所受的与我们所做的相称,但这个人没有做过一件不好的事。”就说:“耶稣啊,你得国降临的时候,求你记念我!”耶稣对他说:“我实在告诉你:今日你要同我在乐园里了。”——【路加福音23:39—43】当你得国降临的时候,求你记念我。耶稣感受到了强盗一念间的虔诚忏悔,于是恩准了他同在乐园。这是整部圣经里,我最喜欢的一段故事。
马太 耶稣是君王马可 耶稣是奴仆路加 耶稣是人子约翰 耶稣是神子
已有帐号?
无法登录?
社交帐号登录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天国的子民舞蹈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