愿力众生度尽方证菩提不进不方证菩提什么意思

柴少华 地狱不空,誓不成佛.众生度尽,方证菩提什么意思_百度知道“众生度尽,方证菩提,地狱未空,誓不成佛”何意呢?_百度知道地藏菩萨简介-2
地藏菩萨简介-2
时间:日&&
作者:大海 &&
来源:网络文章
地藏菩萨有誓愿:&众生度尽方证菩提,地狱未空誓不成佛。&可知道地藏菩萨度众生的愿力,不但在我们这个世界无极限,就是在十方其它佛国土都没有极限。所以称为大愿地藏王菩萨。
  释迦佛在忉利天讲地藏经的时候,大智文殊尸利菩萨、大行普贤菩萨、大悲观世音菩萨都来随喜。因为地藏菩萨是大愿王,大愿必含大智、大行、大悲。有大智、大行、大悲才可以发大愿,三者缺一不可。如果没有智慧的人,他的烦恼一定很重,自己每天都烦烦恼恼的过日子,又怎么会发大愿度众生呢?如果单有度众生的愿而不修菩萨行,愿望亦不会实现,所以发大愿之后就要修广大的菩萨行。还有,如果没有大慈悲心,他根本就不会发大愿度众生。
  地藏菩萨的大愿内具足大智、大行、大悲,而且勇猛精进,超过一切菩萨,所以地藏菩萨度众生的精进勇猛力及与众生之间的感应力,是其它大菩萨所不及。地藏十轮经说:&若果有人在一百劫中那么长的时间,礼拜供养文殊菩萨、弥勒菩萨或其它大菩萨来求愿,不及有人在一饭食间那么短的时间,称念南无地藏王菩萨名号,虔诚敬礼地藏菩萨而求愿,地藏菩萨的功德威神力很快就满他的愿。&
  &众生度尽方证菩提,地狱未空誓不成佛。&有甚么因缘令地藏菩萨发那么大的愿呢?
  地藏菩萨曾先后多次发大誓愿&度众生,空地狱&,其因缘在地藏经里有很详细的描述,希望大家能够抽时间看一遍。
  地藏菩萨不止一生、两生发大誓愿度众生、空地狱,而且还生生世世,甚至现在还在发大誓愿:&众生度尽方证菩提,地狱未空誓不成佛。&
  因为地藏菩萨见到造罪的众生,今生造罪,下一生受苦,在受苦之中又造罪,再下一生,又要继续受苦。众生的罪和苦,永无了期。
  例如一个瞋恨心重的人,他下一生的果报是面貌丑陋,当他受丑陋果报的同时,他瞋恨心的习气仍然存在,若他见到漂亮的人,他的瞋恨心更厉害,所以在第三生,他仍然是丑陋,甚至可能因为瞋心重而造罪堕地狱。地藏菩萨见到众生的罪及苦,永无了期,所以不断发愿度众生出离罪苦,不再在苦海里面浮沉。
  根据杂阿含经,人有四种生死不同:
  1. 从暗入暗&&暗,不一定指地狱,人间阴暗的一面就是贫穷、多灾多难。如果生在暗处,又再造恶业,死后必定堕三恶道,称为从暗入暗。第二个暗字,是指三恶道。
  2. 从暗入明&&众生虽然生在贫苦之家,或是多灾多难之处,但仍然能够尽自己的能力帮助别人,命终之后,生在人天享福,是谓从暗入明。
  3. 从明入暗&&众生生在富贵之家,受身端正而聪明,叫做明。但是恃着自己的财势及聪明造罪,命终之后,生在三恶道受苦,谓之从明入暗。
  4. 从明入明&&运用自己的钱财及聪明修福德,命终之后,生在天上或在人间享福,是为从明入明。
  无论众生是从暗入暗、从暗入明、从明入暗或是从明入明,只要众生一天未认识佛法,未了解因果的道理,就容易造罪堕地狱。若果没有地藏菩萨在地狱度众生,恐怕我们现在还在地狱里面受苦。
  地藏菩萨有宏愿空地狱,所以一日三时:早、午、晚,在地狱说法,地狱的众生听闻到佛法就种善根,善根萌芽,则知道自己有罪,知道要忏悔,一忏悔, 地藏菩萨就送他们出地狱,我们都是仗地藏菩萨的神力而能够早离地狱,生在人天路上。地藏菩萨对我们都是有恩德,我们应该要感激地藏菩萨,要认识地藏菩萨。
  佛经之中,对地藏菩萨介绍最详细而又最多人读诵的有:《大乘大集地藏十轮经》、《占察善恶业报经》及《地藏菩萨本愿经》,简称《地藏三经》。其中以地藏经最通行,地藏经又称为佛门的孝经。第一孝,释迦佛上升忉利天宫为母亲说法。第二孝, 地藏菩萨多生多世为救母亲出地狱而发大愿。
  另外有一本叫做佛说地藏菩萨发心因缘十王经,根据弘一大师说,这一本是伪经,不适宜流通。
  地藏菩萨在占察善恶业报经里很明确的告诉我们:&如果有人害怕将来堕落三恶道或是害怕生在八难之处,就应该时时刻刻诵念我地藏菩萨摩诃萨之名号。&我们称念南无地藏王菩萨,南无,即是皈依,皈命的意思。
  毁谤、讥笑别人恭敬礼拜供养地藏菩萨,这个罪很大,当堕阿鼻地狱受苦。甚么叫做阿鼻地狱呢?阿鼻是印度文,中文译作无救,即是说一进入这地狱,就很难把他救出来。阿鼻又解作无遮,即是当众生堕阿鼻地狱的时候,任何人都不可以阻止。阿鼻地狱是最苦的地狱。
  因为地藏菩萨已经证到天地间的真理。如果毁谤地藏菩萨,即是毁谤真理,所得的罪很大。罪,亦不是地藏菩萨给你,是你因为毁谤菩萨而造罪。譬如你向天空吐痰,痰会跌回你身上,是你自己的痰,不是天的痰。
  有些人说:&既然地藏菩萨是幽冥教主,当然只管理地狱及鬼类,跟人类的众生全无关系。&甚至有些人以为地藏菩萨是鬼王。这完全是一个误会。又有很多佛教徒对地藏菩萨像及地藏经存有误解,以为在家中拜地藏菩萨或者诵地藏经,会招来很多鬼怪,这也是一个误解。
  地藏十轮经及占察善恶业报经中,释迦佛说:&地藏菩萨已经成就甚深智慧,能够悟入佛的境界,本来可以成佛,但是为了要实现自己的大愿,先令一切众生成佛,然后自己才成佛,所以地藏菩萨仍然以菩萨身,在十方世界广度六道众生。&怎可以说地藏菩萨只管理地狱道及鬼道的众生呢?  
已有条评论
您好:爱无止境
如果你对此网站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到金点子平台反馈。
给逝去的亲友一份爱心,给自己一份爱的事业。
十大排行榜地藏菩萨本愿经浅释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地藏菩萨本愿经浅释
上传于||文档简介
&&地​藏​菩​萨​本​愿​经​浅​释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0下载券
想免费下载更多文档?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还剩84页未读,继续阅读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 杂文当前位置:& > 杂文
《地藏经》的孝道、愿力与因果
作者:达广法师
  黄冈市罗田县 达广法师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法师、以及在座的各位大德:
  阿弥陀佛!
  这次“讲经交流会”在我们湖北省佛教界是第一次举行,在这样一个殊胜的因缘里面,末学适逢盛会并能够有机缘和大家一起来学习、交流,感觉到非常的荣幸。
  我今天演讲的内容来自于《地藏菩萨本愿经》。这部经翻译为中文的时间是在唐朝的武则天时代,是由当时的于阗国著名的三藏法师实叉难陀大师翻译的。
  这部《地藏菩萨本愿经》是大乘佛法里非常重要的经典;它是一部显发“孝道”的经典,一部阐释“因果”的经典,一部弘扬“愿力”的经典。
  一、显发孝道
  我们先来说“显发孝道”。
  在此处“显”是彰显的意思,“发”是启发的意思。结合本经来讲就是:地藏菩萨多生多世,报恩救母的孝行,充分地彰显了孝道的内涵,并以此启发后学的孝行、孝思。
  在《地藏经》中最能彰显孝道的,当属婆罗门女和光目女。在获知母亲身陷地狱之苦后,她们为救母亲出离地狱费尽了心力,最后发下广大誓愿,终于使得母亲获得解脱。
  古来圣贤皆教导世人“知恩图报,感恩戴德”。佛门弟子更是要:感父母养育之恩,感师长训导之恩,感国土护持之恩,感三宝摄受之恩!
  社会上经常有人批评出家人不孝,说没有奉养父母、不能传宗接代、对社会缺乏贡献,等等……如果他们能放下傲慢与偏见,静下心来仔细的听一听看一看,冷静的思维一下,就能明白这种看法有失偏颇。
  自古以来佛门弟子多能谨遵“知恩报恩”的教导,所谓“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佛陀曾经示现割肉喂鹰,舍身饲虎;目犍连尊者盂兰盆会,地狱救母;虚云老和尚当年为报母恩,曾三步一拜朝礼五台……如此种种数不胜数。
  再看地藏菩萨累世以来,为报亲恩而发愿广度众生,他所作的一切都是为了报恩:报母恩,报佛恩,报四重恩;可以说孝亲报恩已经融入了地藏菩萨的生活之中。
  地藏菩萨,在因地为拯救母亲而发愿,是孝行;随后於菩提道上精进修学终成正觉,是大孝;其后于无量劫中救度一切有缘众生,视众生如父母,更是彰显孝行於十方法界。佛门弟子当如是学!
  二、阐释因果
  再来看“阐释因果”。
  我们所做的每件事情,包括起心动念都会对周围的众生产生影响,这种影响在佛法里称之为“业”;它就像一颗种子,是所有后续事件的“起因”;当满足一定的条件和时机,也就是常说的机缘成熟的时候,它就会以相应的方式回馈到我们自身,这个回馈的过程就是众所周知的“报应”或称其为“果报”。
  因果定律是贯穿了整个佛法的,无论哪个宗派都会告诉你“宇宙间万事万法皆有因亦有果,如是因得如是果”。
  有人说:“因果报应在哪里呢?我根本就看不到也无法被证实”。佛法里面讲“因果通三世”,也就是过去世、现在世、未来世。而普通人无法观察到过去和未来,所以对因果报应之说感觉玄之又玄也就无从生信了。
  而《地藏菩萨本愿经》中的很多内容正是对“因果报应”的具体描述,譬如:婆罗门女的母亲崇信邪说,故而不信因果时常轻慢三宝,命终之后堕在无间地狱;而光目女的母亲喜爱吃海鲜,尤其嗜好鱼子酱一类的食物,还喜欢毁骂他人,命终后堕入大地狱受苦。
  在“观众生业缘品”中,地藏菩萨给摩耶夫人略述了堕无间地狱的缘由;再看“阎浮众生业感品”,佛在与四天王的问答中,略述了二十多种恶业的果报;又在“校量布施功德缘品”及“见闻利益品”中记叙了,在佛法中种善根行善事,所获得的功德利益,如此等等。
  婆罗门女和光目女的母亲,因生前的恶业而堕入地狱受苦,这是恶的果报;后因女儿礼佛斋僧、发宏誓愿的功德而得以超脱,这是善的报应。众生行种种恶、受种种苦,造五逆罪堕无间地狱,是恶的报应;若于佛法中见闻瞻礼、种少善根皆有利益,这是善的果报。
  由此可见,《地藏经》从头至尾就是一部阐释因果关系的教科书。
  三、弘扬愿力
  最后我们来看“弘扬愿力”。
  自古以来的修行者,上至诸大菩萨,下至童蒙初学,发下了无数的大愿;其愿力弘深者多如星海,而其中最为深广无际者,我认为当属地藏菩萨。
  在本经“地神护法品”中,坚牢地神白佛言:“是地藏菩萨摩诃萨,于诸菩萨,誓愿深重。世尊!是地藏菩萨,于阎浮提,有大因缘。如文殊普贤、观音弥勒,亦化百千身形,度于六道,其愿尚有毕竟。是地藏菩萨,教化六道一切众生,所发誓愿劫数,如千百亿恒河沙”。
  由此可知,地藏菩萨的大愿,即便是在同为法身大士的诸位大菩萨当中也是殊胜无比的。
  地藏菩萨於久远劫来,屡发弘愿,按照《地藏经》中的记述,总结起来就是:“地狱不空,誓不成佛;众生度尽,方证菩提!”
  这短短的两句话,画龙点睛般地概括出了地藏菩萨的悲心切愿,如果没有对一切苦难众生,生起纯净纯善、没有丝毫夹杂的慈悲心,就无法深切的体悟,这两句话的真实内涵。
  自古以来的出家法师们,都要荷担如来家业;所谓“弘法是家务,利生为事业”。那么我们当代出家人,若想要弘法利生应该从哪里开始呢?
  《地藏经》给予我们以启迪:婆罗门女和光目女是从发大愿起,走上了自觉觉他的菩提之路,而“四弘誓愿”里面第一条就是“众生无边誓愿度”,所以应当从发“度生大愿”开始。
  发愿是为我们的修学确立目标,并在佛前立下誓言,以此来激励自己,在修行的道路上不断前进。
  因为在修行的道路上,我们有时会遇到顺境,而心生欢喜;有时又会遭遇逆缘,则烦恼重重;有时候被利益牵缠而动摇;时候又被苦难折磨而退心。如此种种……
  在这个时候,若不能及时的看破放下,我们修学的步伐就会因此而放缓,甚至于停顿、倒退。当下须提起正念,此时愿力就是推动我们继续前进的动力。
  愿发了以后还要去落实。愿力、愿力,“愿”就是所发的誓愿,而它之所以有“力”,完全要靠发愿者后续的执行与落实。
  “忉利天宫神通品”中,释迦牟尼佛对文殊师利菩萨说,地藏菩萨久远劫来所度众生无量无边,而与之有缘的更是以佛眼观之犹不能尽数。
  在“阎浮众生业感品”中佛告诉四天王,地藏菩萨从久远劫来直至未来无量劫中,一直都在坚守岗位,更是以百千万亿方便教化阎浮提,也就是我们地球上的众生。
  这些都说明,地藏菩萨言出必行,生生世世救度六道一切苦难众生,从未疲厌、懈怠。所以佛告诉阎罗天子:“是大菩萨,于百千劫,头头救拔如是众生,早令解脱。”
  正是因为地藏菩萨行愿相资、福泽群生,於无量劫中度脱一切有缘众生;所以在“如来赞叹品”和“见闻利益品”中借由普广菩萨和观世音菩萨的发问启请,世尊为与会大众宣说了地藏菩萨利益人天福德之事。
  内容有很多,比如:若有众生“受业病苦”或“临堕恶趣”时,若能“闻名历耳或塑画形像”,则一切罪障,皆悉消灭。
  若有善男子女人,“发愿度生,欲修菩提”时,若能“至心归依,供养瞻礼”地藏菩萨形像,则“所愿速成,永无障碍”。
  如果有人面临着:“缺衣少食、多病多灾、家宅不安、眷属分散”等等困境时,若能“至心恭敬,念满万遍”,是人即得安乐。
  这些“不思议利益之事”,与我们的生活和修学息息相关,当遭遇困境和违缘的时候,若能按照本经所述去如法修学,皆可获得地藏菩萨的慈悲护佑。
  地藏菩萨在阎浮提中,以无量方便帮助一切有缘众生;又更是分身无数,于恒沙世界酬愿度生;正是弘扬大愿于十方法界的真实写照。
  当我们在修学的道路上,面对一切不如意境界的时候,若能暂时放下烦恼,翻开《地藏经》来读一读,用地藏菩萨的孝行、愿力和慈悲来洗涤心灵的尘垢,再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去面对,那么我们修学路上所有的障碍和枷锁都会不再难以逾越,前路虽复崎岖,而脚下一片坦途!
  各位法师,各位大德:
  我的讲演就到此结束,末学才疏学浅,如有不妥之处,欢迎大家批评指正!
  最后,祝愿大家:福慧双修,六时吉祥!阿弥陀佛!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众生度尽方证菩提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