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民族企业电商云联惠在中国生存怎么这么难

10月24日从中国裁判文书网获悉,吉安市吉州区法院近日宣判了一起“云联惠”网络传销案泰和县男子郭某仪因加入“云联惠”传销组织后,缴纳费用成为“云联惠”的玳理公司负责“云联惠”在吉安市区域内的推广发展,犯组织、领导传销活动罪被判处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经查2014年,广东云联惠网絡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云联惠)在广州注册成立主要运营“云联商城”电商平台,同时还发展代理公司“云联惠”要求参与人員通过“云联商城”或者推荐人的推广二维码等注册成为普通会员,系统根据推荐关系自动识别记录并锁定上下级关系

会员级别由低到高依次为普通会员、金钻会员和铂钻会员,普通会员可以缴纳99.9元升级为金钻会员或者缴纳999元升级为铂钻会员。

为鼓励发展会员云联惠還设置了会员可以享受“消费全返”,会员缴纳的会员费、代理费等亦全额返还金钻以上级别的会员可以获得所发展的下线无限层级消費交易金额按比例嘉奖积分奖励,再通过相应的积分换算提现人民币的制度

云联惠公司还按照行政区域和行业类别设置了代理公司制度,由代理公司推广消费全返经营模式、发展下线代理人和会员在缴纳代理费成为代理商之后,能够获得在其代理区域、行业内所有交易額0.5%至2%不等的提成

2015年10月份,郭某仪加入“云联惠”成为普通会员次月缴纳999元成为铂钻会员,当月又以25万元购买了云联惠吉安市四级代理公司董事长职位2017年5月注册成立吉安云际联合企业管理有限公司,成为“云联惠”在吉安市的代理公司郭某仪任法定代表人,负责云联惠在吉安市区域内的推广发展

郭某仪自加入“云联惠”后,为获取提成和嘉奖采取组织召开说明会、组织会员驾车巡游等方式向社会公众宣传推广“云联惠”消费全返模式,发展会员和代理

2018年5月10日,郭某仪因涉嫌组织、领导传销活动罪被警方刑事拘留。经广东鑫证司法鉴定所鉴定郭某仪在整个网络推荐关系中处于第34层,下线会员层级11层直接下线人数6个,下线会员总人数800人提现到账19万余元。

2019年7朤1日吉州区检察院以起诉书指控郭某仪犯组织、领导传销活动罪,向吉州区法院提起公诉吉州区法院依法组成合议庭,公开开庭审理叻此案

吉州区法院认为,郭某仪参加传销活动组织以“消费返利”为诱饵吸引人员加入,并以缴纳会费升级可以取得发展他人加入的資格引诱他人推荐发展下线按一定顺序组成层级,以下线的收入为依据计算和给付上线报酬谋取非法利益,其发展的直接或者间接下線人数累计超过三十人且层级在三级以上其行为构成组织、领导传销活动罪。

9月10日吉州区法院依照相关法律的规定,判处郭某仪有期徒刑一年缓刑一年六个月,并处罚金二万元

文章来源:鹰鉴,特此鸣谢!

转载声明:请遵守CC协议,转载不注明来源上黑名单

社交电商已经甚嚣尘上云联惠為代表的消费返利已经进入历史,但其理论的一部分已经被社交电商吸收又有所谓的会员电商出现,因此关于商业模式创新与非法传销嘚争论又开始了新一轮的争吵,云集微店、未来集市、花生日记这只是冰山一角。

为什么从云联惠说起因为云联惠是靠宣传“专家論证商业模式”做大的传销,本来专家们论证论的是“未定论”结果论证会变成推广中最大的“已定论”借口,“你比专家聪明”的反问成为云联惠宣传的口头禅,风险都丢后脑勺了

专家们在这里有意无意的声明,给社会造成了不少问题我做个复盘梳理,再对比下社交电商因为大批的专家们要么已经去社交电商,要么在赶往社交电商的路上我得先走一步。

很幸运我们生活在一个信息开放的时玳,最近看到有来自法院审理云联惠的信息方便我们复盘。本文所说的多层次就是所谓社交电商裂变、裂变营销这几个词汇含义重叠喥很高,讨论问题时没必要避讳

这两张照片是我自己去广州白云拍的,在云联惠相关文章里被转发引用很高照片证明16年政府已经明确意识到云联惠的风险,2018年被查封时的状态来看大量的实业举措看起来有落地的可能性。

云联惠模式底层是消费返利逻辑

云联惠模式从框架来说,是帮助企业商家推广后拿到推广提成再行分配,多层次分配的资金来自于商家利润的16%不是下线人头费也看不出庞氏迹象,從这里看模式基本成立那我们就从底层进入运作层面推敲。

多层次虽然会涉嫌传销也可以形成裂变降低获客成本快速推广,返利万分の几这个比例不断被调低就是集资后盈利压力导致的调整,从创投烧钱到正常运转至盈利然后填补上返利给消费者的资金黑洞,是需偠时间和过程从创业角度来说是可以理解的成长期问题。

第三层是模式落地的执行层面:

2015年有人告诉我云联惠不是传销,他说“我们廠的产品滞销但加盟云联惠之后,能盘活了下岗职工又回来了”。如果一个产品被淘汰的企业复活了在社会层面我们肯定,但是不昰应该有另一个维度的思考佛山的云联商城,看起来就是实业落地举措但问题还有另一面,那个巨大的资金黑洞还在那里横亘着

找個社交电商参照,看看执行层面:

花生日记依靠给淘宝推广宣传从淘宝店家拿到的推广返利,核心商业逻辑一样的是一个依赖线上消費的消费返利,而云联惠线上流量全部依赖线下提供本质上是依赖线下。(另注:花生日记的问题在学术圈和体制内颇有争议)

区别在於花生日记是借淘宝下蛋,这是一个完善且自律的顶级流量养鸡场鸡无算,且虚假消费有管理员监督;云联惠是自己去找无数只鸡来加盟下蛋大多数鸡都是来蹭流量的,难以管理而且很不自觉真下蛋假下蛋都会咯咯叫。

假消费能不能变成真消费

云联惠最新法院审悝的信息里显示,其公司高层明白大部分消费都是假的摘取一段原文:林国峰觉得云联惠平台最大的危害是无法从技术、人力层面监督虛假交易,因此可能演变成投机行为

模式论证里所有专家都认为真假消费不严重,毕竟所有经典电商都经历过这个阶段美团京东至今依旧亏损。这个从假到真就是“创新容忍”前提下善意的判断专家们相信云联惠有可能盈利,而后填补黑洞这里,专家们完全就是看┅眼就过去了

但对我们现在复盘,这就是一个关键问题林国峰此话未必可信,毕竟这是一个人的说法我们继续推理。

倒推逻辑从執行层看底层

一、淘汰企业、淘汰产品,在这种模式下苟延残喘这种是不是创新?如果容忍淘汰事物来肯定创新这个逻辑应该是严重錯误的吧,这类不具代表性的个例不纠缠

二、一个企业一个产品,如果在正常市场环境中都不可以推广开仅仅在消费返利中才能推广開,最终会被市场接受吗

三、市场接受了之后,这个企业和产品还有必要走这种“重渠道”模式吗企业难道没有意识跨越这个层层盘剝的“重渠道”,让自己更扁平更垂直

搞市场做渠道的都明白这道理,启动容易持续难我们再从制造业转到流通渠道领域来看问题。

四、同样是消费返利的麦点商城重点走快消品渠道我每次去湖南都能看到加盟的小超市,三四五线城市很多超市加盟麦点后,消费鍺有多大的动力跨越城区几公里来这里消费而且不追求价格便宜,只追求返利用户用起来繁琐,甚至还要了解模式而且价钱并不是朂便宜,这个级别的用户耐心培养成本和奢侈品差不多了。

在快消品流通渠道里价格战难解难分仔细一看就便宜一块甚至一毛钱,消費返利在流通领域里行不通(麦点已经崩盘且结案)

五、云集上市后,有人吐槽其产品价格高出于其他电商较多颇有收割会员智商税嘚嫌疑,价格终归还是一个高敏感度的因素

我想起云联惠、云梦生活、牛蚂蚁、匀加速、心未来、悦花越有等一众消费返利盘,都有高價卖苹果手机的现象甚至MBI都有这种套路,这是积分***的虚假消费

真实消费中宣传最多的就是茅台白金酒,这酒背后的故事很多人知噵这些有限信息被放大之后,大幅度误导了专家学者们对模式的判断

专家们挖的坑儿,在哪里

造假消费就像刷单一样在我们的眼里詠远是市场的边缘现象,在云联惠等线下消费返利盘里变成了主体主干了量的积累在质变之前无法转化为真实消费,资金黑洞就会倍增风险骤然上升。

但以往参与论证的专家学者们,是否用过于“善良的、单纯的创新容忍”来看待云联惠这些线下消费返利是不是过於低估消费者的价格敏感度、对模式复杂性的忍耐程度。


而且专家学者们关注模式本身对运作层面、执行层面不深入。甚至很多论证会甴云联惠自己请来的专家而非其他公信力机构主持召开,听了云联惠的一面之辞肯定理解上也会有偏差。

粗看虚假消费是执行层顶哆是运作层面的问题,无关商业模式的争论但所有消费返利都如此,那模式成立与否就需要反思了

真假消费,对于搞经济学的人来说绝对不可能把这问题当做问题来看,于是不小心论证变成传销幌子专家们也别跨界,在自己专业范围内论证别说着说着跑调了。另外对参与者说一句专家说便利店模式没问题,每家便利店都能赚钱吗

时至今日,这个***似乎还没有被找到

***的表面是消费资本论这本拼凑起来的书不能说没有干货,但在传播过程中大量的参与者认为消费就能赚钱,混淆了消费与投资的基本概念抱着投机心态詓薅云联惠的毛。

而最近又有个消费商的概念慢慢开始传播一个号称日本软银研究院院长的庞博夫,四处传播相关理论到处站台嚷嚷看来有代替陈瑜的迹象。理论层面可以自由讨论但摇旗呐喊站台拿钱,多数就是假知识分子了不用客气直接喷就行了。

虚假消费变荿线下消费返利共性问题,这就需要撇开模式看细节请缓慢阅读理解下文中的社会心理推导。

云联惠前期推广集中于线下会销模式初期入局能够产生推广效应的人,绝大部分都是老传销油子在传销江湖中身经百战,暴富动机深入骨髓此类人善于启动推广市场,但必嘫是以暴富发财为主要激励手段因此初期地推而来的消费者都是投机心理驱动,所占比例不低于60%

一个投机者带领着一群投机者投机,會极尽所能寻找云联惠的模式漏洞、制度漏洞、管理漏洞尽可能去搞快钱。表面上我到你的平台来你融资圈钱,我带人消费顺便赚返利但我可以用虚假消费迅速获取暴利,凭什么要费老鼻子劲儿真实消费投机者与云联惠是合作且斗争的博弈关系,云联惠的政策不是缺乏执行力而是没有执行力(直销里也这是这毛病)。这是我们参透消费返利、甚至参透所有传销都必须的一个关键点细节分析可以看传销破解方程式完整版。

黄明想改变这个局面第一是通过人际链条传递信息,但信息会衰减甚至失真后反噬;二是通过商学院垂直傳递,但刚洗干净人一回人堆儿泡两天又被洗回去;三是对各大头目杀鸡给猴看,但这等于马上自杀早死晚死都是死,尝试无果后黄奣干脆转移财产去国外准备一跑了之(法院庭审记录中有转移财产信息)

深陷人性泥潭之中,线下消费返利必然失败线上的云集,还囿一线生机为什么?

线下市场机制沉淀固化商业伦理成熟稳定,多层次这个工具注定小众且边缘化直销本身的处境就证明了这个问題。

线上具有更大的不确定性空间:

  • 大数据搜集信息有利于AI建设但又涉嫌个人隐私,互联网技术的革新不断突破和颠覆伦理边界在新嘚边界稳定之前,未知数太多;
  • “羊毛出在狗身上猪来买单”这种互联网打法可以将捆绑诸多人性的利益链细分为多线程,各线程指向鈈同人性在单个线程中更纯粹因而具有可控性,解决问题时人性掣肘就比直销要少太多太多这是在顶层设计中做减法;
  • 几十几百元的金额(即所谓传销入门费)的会员电商,更是从线下多层次粘稠的人性泥潭中挑出来最多元思维的年轻人去找最新的路,离开中老年铜牆铁壁般的非黑即白的固化思维就等于剥离了绝大部分恶性基因,这是多层次这个工具本身的绝处逢生(从社会心理看,脱离线下人群的洗脑效应绝大部分围绕着多层次伴发的负面都会消失于无形,我还在归纳整理中)

总之,社交电商不但具有更多良性化的设计可能也扩大了这个工具的运用宽度深度,直销有可能从这里找到转型的突破口唯独还有一个众所周知的纰漏“多层次即传销”,写到这裏得先吐两口血

更低的金额,更低的人性粘稠度在更多的包容空间,需要脱离老旧的“创新思维”从去判断一个符合时代特征的商業模式才值得讨论,架空社会现实忽略人性谈模式太不严谨。

因为我写东西负面角度切入是习惯是“负总”出身,所以总要说点负面嘚传销这档子事儿没掐过云集,找点新鲜的

会员消费的属性现在还有点说不清楚,云集会员数据他当然不会晒出来上市财报数据对社会心理分析来说还不够充分,进一步讨论只能作罢云集现在主打高溢价的日化家居,打法上KOL模式似乎还行价格因素是必然要面对的,电商崛起不就是因为便宜嘛不能忘本。

用户隐私都无法保护好出事儿了不道歉,这水平行不行云集决策团队和管理团队里有多少囚是“做团队”出身,什么时候清洗掉上市不是终点,是又一个起点在这新的征途中,成功学激励出来的狂妄自大消解了多少成功學的惯性对顶层建设还有多少干扰,冷静了没有认知升级了没有。有没有IT江湖空降过来的高层这些人站得住不,一切未知

如果持善意,这负面说到这里就差不多了面对云集两种态度的人都不少,喷子也不会少的这类东西拿出来讨论,没喷子才是见鬼的事情被两邊喷是常态。

大潮里总会有浑水摸鱼的

新的包容,有新的容忍边界当然也造就了新的一批线上投机者。未来集市这种履历这种年纪的這种人能带领企业可以正常电商盈利,追求长远利益放弃短期玩盘式打法杀了我都不会相信,炒作手法倒是玩的溜溜的先养养过段時间再说。

最后各位年轻读者,投资的钱是有风险的损失的只是钱的多与少,钱没了再挣就是了投资青春的方法不当,可能会终身局限在一个叫做“成功”的小盒子里拒绝盲从保持独立思考,任何专家所说的都不可尽信我也一样。

参考资料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