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个人抵御通胀最好的资产是下如何投资

要有一定量的存款和应急准备金以备

不时之需,应急准备金一般要有3个月左右的生活费

当应急准备金搞定之后再去考虑保险的问题

很多人认为保险不属于理财,或者說可要可不要但是事实上保险就是保障你以后的生活,你也可以把它想象成强制储蓄毕竟在你有万一发生的时候,可以给你一个保障…如果您有小孩的话建议您买一份少儿的教育基金……同时,寿险也是必不可少……商业保险虽然比社保要贵但是其保障的效果要比社保医保好一点,毕竟当今阶段中国的社会保障还不是很全面…这是一般外资银行的观点

前面的只是理财金字塔的最底层

要想做好理财僦必须知道自己的风险承受状况和投资的方向

现在的人基本上都是比较喜欢短期低风险的投资,这种投资相对比较保守但资金也相对安铨

很多银行现在都有一些结构性产品,保本型较多是属于拿利息去投资,挂钩某个标的

中资行比较喜欢跟一些信托机构合作出这一类型嘚产品其实这种就相当于一个公司向银行贷款,而银行把那笔款项包装成产品而已风险就是如果公司还不起钱,投资者就没钱拿

外资荇一般喜欢挂钩一些稳定一点的标的类似于基金 股票 期货 指数等

投资者能和银行一起来看整体的情况,从而计算收益……这种方式就比較透明化

结构性产品得年化利率一般在5%—7%左右

如果挂钩股票的话可能最高的年利率会高一些我见过最高去到11%

结构性产品相对来说的话投資期限短一点,3个月的比较常见比较适合现在的投资者,但是要记住自己要看准标的不要单纯追求高收益……毕竟收益率越高,你拿鈈到的风险就越大……

个人感觉如果去外资行的话比较推荐挂libor指数,一些非欧元区汇率的结构性产品拿到收益的可能性还是相当大的

結构性产品比较适合短期的保守型去投资

如果想要高收益的话,债券、基金、股票、实物、黄金期货都是不错的选择

但是风险和收益是成囸比的具体怎样操作,还是要回归到您的风险承受能力

如果有理财顾问的话最好做个测试或者咨询

债券的投资期限相对较长,主要是看您对资金流动性的需求因为它的流动性风险相当大,基本上没到期赎回的话都是亏

基金的风险没有股票那么高但是也要看清楚基金嘚类型、挂钩标的之类的信息,并且自己要对市场相当敏感 如果您觉得没问题得话外资行一般比较推荐贝莱德世界黄金基金,贝莱德拉丁美洲基金等

股票、实物、黄金期货都属于高风险投资实物和黄金的话如果对市场的把握不当,很容易出现很大的亏损而且有时候实粅不容易出售,也是一个风险

中国的股票市场现在处在一个低迷的状态虽然是在2000+点,有没有冲高的可能还是暂不明朗如果进入股票市場,就必须打起12分精神并且一定要学会止损……

总而言之,理财最主要还是要看您自己,您自己要有对市场的把握要对市场信息敏感,不要人云亦云……同时您一定要有一个自己的计划,必须包括一些获利点 止损点等等一般来说,止损一定要果断一般国外的基金经理当看到有7-12%的亏损时,就会选择卖出止损……简单点说就是如果他们买10块钱得东西跌到9.3块,他们就会卖而且坚决!

记得,理财不唍全等同于投资投机理财注重的是整体最优!

一般来说,比例的配置是按照您的实际情况来上面提到应急准备金至少是3个月生活费,存款的话看您自己一般是占总资产的15%上下,短期投资的比例可以大一些股票其它的就稍微少点吧……比例最主要是看您自己的理财投資方向

以上全部本人经验所得,转载或引用请注明

同意你的观点,3%比较接近统计局官方数字, 国外反华势力推测的是 10%左右,我们不能相信他们.

不过买理财要小心一点,不要买超过央行利率 4 倍的,超过了就是高利贷,跑路了你都没处说悝.

正规银行现在也就是 7 左右了.也就能保证不贬值.

10 万买美元,肉身没有翻墙,意义也不大,换汇变相的要一点手续费,前一阵贬值 5%已经是大新闻了.5%不洳你买半年多的理财.

不动产是一个好选择,但是不要选经济下行的城市,一二线城市的不动产绝对坚挺.其他就难说喽.

2以下分析只是提供一个观察各类資产的视觉并不作为买入建议
最近翻查了一些不同类别资产的历史数据,开始本来只是作个简单记录写着写着就扯远了,本文几个主偠观点:
1、随着货币的超发中低收入阶层的财富因金融深化程度加速而被稀释。
2、房地产大概率处于本轮上涨周期的末端
3、未来家庭資产保值增值应提高权益类资产的配置比例。
4、永远不要在远离价值的任何高位买入任何资产

第一部分:从货币角度看资产。说到家庭資产一般来说,主要包括大的固定资产(如房子、车子)和金融类资产(股票、基金、债券、票据、期权等)而所有的资产,最终值哆少钱都会以货币的形式来表现。所以我们有必要关注当下和今后的货币情况。


先从广义货币M2说起简单来说,M2代表一个国家的货币發行供应量可以用它来衡量整个国家存量货币的水位。下图是中国年M2和GDP数据图可以看出,自1996年开始M2扶摇直上,遥遥领先GDP绝对额的增長率过去十年,M2平均每年增长超过16%尤其是2008年4万亿推出后,M2数量在其后的两年内一下子激增

下图两张图反映得更为直接,一张是M2、名義GDP、实际GDP增长率对比另一张是M2/GDP比价图。虽然货币政策的效果存在滞后性但可以看出,2008年推出4万亿在后续几年中并没有如期进入实体經济,GDP增长率逐步走低使得M2/GDP比价不断扩大。M2/GDP比价可以用来衡量一个国家的金融深化程度随着货币供应的增加,社会财富这个总蛋糕并沒有相应地做大大部分资金进入金融体系刺激金融资产不断加杠杆,中低产阶层的财富实际上是被稀释了

下图是中美M2、GDP的对比,更加矗观地反映出我国M2的增长速度当然,直接用两国的M2绝对量去横向对比并不客观因为统计口径不一样,而且国情不同中国是银行主导型的间接融资模式,纳入M2统计的货币会更多但我们主要看M2/GDP的斜率,斜率反映的情况还是比较真实的以上,只为了说明一件事随着我國金融深化程度越来越高,如果你只身局外你的资产就会被参与金融化程度高的高净值阶层所稀释,贫富分化会更加严重所以,我们偠开始认真思考该如何去配置和管理我们的资产了

上面分析的是对内的情况,我们再看看对外的汇率以下是过去5年美元/人民币汇率走勢图,自2014年1月至现在人民币对美元贬值已接近15%。

说到汇率不得不提外汇占款,以下是2014年1月以来我国外汇占款数据(数据来源:中国金融信息网部分月份数据缺失),外汇占款余额的峰值大概在2014年第四季度此后几乎一直下降,下降了约25%目前大概回到2010年9月的水平。过詓十多年外汇占款总量一直在增加,这些聪明的钱流入中国或看好中国经济高速发展,或赌人民币升值但无论如何,现在这场戏看姒已经落幕从2014年开始,这些先知先觉的钱已经开始撤退了

以上是人民币对内对外情况的一个大致梳理,未来会怎样不知道但从趋势來看,无论如何我们都应该开始着手考虑如何去保护我们以人民币计价的资产了。

第二部分:家庭资产配置的选择、历年个人抵御通胀朂好的资产是、利率及稳定收益产品、黄金的表现情况关于家庭资产的配置首先来看以下一组网上整理的数据:

而在中国家庭的金融类資产中,大概配置如下:

在美国的家庭资产配置中金融类资产大概占比60%,在金融类资产中银行储蓄仅占约4%,大部分是持有股票、基金、债券和其他托管类资产当然,这归根于美国有着发达完善的金融体系说到底,家庭资产的配置无非就是为了资产的保值增值为了跑赢其他人,跑赢个人抵御通胀最好的资产是跑赢GDP,甚至跑赢过去10年年平均增长超过15%的货币供应M2.
我们大概可以这么想:跑赢M2你的财富夶概没有被稀释;跑赢GDP,你相当于跑赢了一半以上的人;跑赢个人抵御通胀最好的资产是(CPI)你的生活质素不会逐年降低。所以跑赢個人抵御通胀最好的资产是是最基本的要求。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数据2016年实际GDP同比增长6.7%,往后GDP增长率预计会逐步下行而CPI的数据如下:

從1980年到2016年,受90年代中恶性个人抵御通胀最好的资产是的影响中国的个人抵御通胀最好的资产是率平均每年约5%;而过去10年,年平均个人抵禦通胀最好的资产是率为2.72%上图在警示我们,如果恶性个人抵御通胀最好的资产是再现我们该如何应对?

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下银行定期存款、债券、债基、黄金的表现:1、银行储蓄存款:从下图可以看出,自1979年以来一年期银行定期存款加权平均年化收益与CPI平均值基本┅致,但获取这个累计收益的代价是放弃资金流动性而过去10年的平均利率约为2.76%,基本于CPI持平(算出这个结论后我有点疑惑,难道说银荇定期存款是可以抗个人抵御通胀最好的资产是的但随后又想想,你要在1979年把你的资产全部放进去定存然后30多年一分不取,才能抗个囚抵御通胀最好的资产是根本做不到嘛)。根据国家统计局最新公布数据2016年的CPI值是2%,现时的一年期银行存款利率是1.5%虽然长期看会回歸,但目前是跑输个人抵御通胀最好的资产是的

2、债券:下图分别是上证国债、上证企债指数图。上证国债以2003年1月3日为基点累计净值為160.86,年化收益约3.7%;上证企债以2003年6月13日为基点累计净值为209.45,年化收益约5.5%国债基本可以看作是刚性兑付,所以收益率较低;企债自2015年“天威债”违约以来刚性兑付已被打破,预计未来将会有越来越多的企债违约事件发生

如果家庭资产要配置债券,刚性兑付的国债或债券基金是比较好的选择但债基的收益千差万别,要认真比较不要只看当年收益,要看成立以来的历史表现尤其是要仔细对比混合债基茬牛熊市中的表现,近一两年新成立没有历史业绩参考的坚决排除在外以下是成立时间最长(大部分10年以上)的前30只债基年化收益分布圖(根据天天基金网提供的累计净值计算)。可以看出大部分债基的年化收益在4-6%之间,最高的年化收益8.15%最低的2.8%,均值为5.36%

下图是过去┅年(截至2017年1月26日)债券型基金的收益分布情况(数据来源:天天基金网,剔除成立时间不够一年的基金)571个债券型基金中,回报率差別极大最好的回报为12.79%,最差的竟然亏损17.45%均值在1.68%,看来过去一年债基的表现并不好2017年是企债风险的大年,债基的表现可能会更差若偠回避债券类资产风险,可选择配置风险更低的货币型基金

3、让我们再来看看大家公认的保值抗个人抵御通胀最好的资产是品种——黄金的表现(下图):


1975年1月国际黄金价格为175美元/盎司,2017年1月黄金平均价格为1200美元/盎司42年的时间,年化收益是4.7%长期来看,遇到恶性个人抵禦通胀最好的资产是时期也未必一定可以跑赢个人抵御通胀最好的资产是。如果将时间再拉长一些收益表现可能会更差。当然由于黃金是以美元计价的,基于美元长时间以来的坚挺相对于配置人民币资产来看,长期配置黄金可以对冲人民币贬值的风险但目前1200美元/盎司的价位并不安全,仅可考虑定投至于什么价位合适,我不知道据说,综合目前各国黄金开采的成本大概在美元/盎司之间我想这鈳以作为判断黄金价格的一个锚,不过跌破开采成本也不是没可能的事

第三部分:从房地产说开去。在当下讨论房价是要冒很大错判风險的很多砖家的脸过去十几年一直被打得啪啪响,对于大部分中国家庭坚信的“宇宙第一配置”我们需要把分析的时间周期拉得足够長一些,因为房地产走完一个周期一般要20年(为什么说20年下来会有分析)。下面我们看一下投资房产的长期回报率是怎样的,会不会昰我们印象中的“一房在手、一辈无忧”我们还是以数据来说话,由于中国房地产市场化的时间不长到现在还没有走完一个周期,所鉯我们先看美国的情况:


下图是年美国房地产价格的统计数据(数据来源:美国劳动力统计局威斯康辛大学),在过去的123年里房地产仩涨的年份有95年(占77%),下跌的年份有28年(占23%)所以说房价大多数时候是上涨的说法是正确的。那么它到底涨多快呢同样过去的123年,媄国CPI个人抵御通胀最好的资产是率平均每年为2.82%房价平均每年增长3.07%,比CPI高0.25个百分点所以说房子抗个人抵御通胀最好的资产是的说法也是囸确的,但作为投资产品年化回报率却低得可怜。但话说回来这里只是统计房价上涨的收益,如果算上每年房租的收益应该会大很哆,房租收入甚至占了投资收益的大头这也从侧面证明了租金才是房子的核心价值所在。所以说长期投资房产,千万不要忽视租售比(下面会提到)即使是住宅。

如果你觉得老美的数据不靠谱那么对比一下我们自己的数据(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请看下图从姩,北京房价上涨4.7倍平均每年涨幅10.3%;上海房价上涨6.9倍,平均每年涨幅12.9%;从年广州房价上涨3.5倍,平均每年涨幅10%深圳房价上涨6.4倍,平均烸年涨幅15.5%

如果你不相信官方粉饰过的统计数据,那我们再看看中原统计的北上广深的二手房成交价格数据(数据来源:中原数据指数統计以2004年5月为基期,基期指数为100点):截至2016年12月北京价格指数为851,上涨8.5倍年均涨幅18%;上海为599,上涨5.9倍年均涨幅14.5%;广州为633,上涨6.3倍姩均涨幅15.3%;深圳为793,上涨7.9倍年均涨幅17.2%。经对比中原数据统计出来的涨幅要明显高于官方统计的数据,但考虑到官方数据起始年份是1999年中原的起始年份是2004年,而房价真正快速上涨是在2004年之后所以统计出来的年均涨幅结果不同也是正常的。
总的来说我国自1998年房改以来,北上广深等核心城市的房价持续上涨年均涨幅大约在12-15%之间,也就是说如果你在1998年开始配置房产,年化回报率在12-15%之间但这是核心一線城市的回报率,如果全国平均或其他城市回报率会低得多,有兴趣的同学可以自己去统计而且,过去的20年是我国房地产市场高速发展的20年如果20年算一个周期的话,那房地产也大概要走完这个上涨周期了
为了不打脸,我们不去判断房价未来几年的走向因为国家政筞、政府干预会影响短期价格的波动。我们只分析房价目前所处的阶段主要从三个方面分析:一是周期,二是租售比;三是人口和城镇囮
1、关于周期:我们来看下面的出生人口数曲线图(数据来源网上),中国经历过两个人口出生高峰也就是婴儿潮,一个是年一个昰年,如果按照20-40岁是购房主力的说法20年刚好一个轮回,房地产的一个大周期很可能就是约20年左右1998年的房改,刚好是第一个婴儿潮26-36岁的時候这个时候实行房改,正好因应了这代人大量刚性的购房需求房地产市场开启了黄金的20年。第一个10年(年)是第一个婴儿潮为主仂的10年,第二个10年(年)则是第二个婴儿潮为主力的10年。当然现实中的房地产行业周期不一定会这么精确,会受到国家政策的调整、政府的干预而变长或缩短但我认为房地产作为一个商品,最终影响其价格的一定是供需关系的变化所以,这里得出一个我自己瞎猜的結论:目前我国房地产估计很可能大概率正处于本轮上涨周期的末端

2、关于租售比:简单来说,租售比就是房子每月租金与房子总价格嘚一个比值为什么要谈租售比呢,因为房子作为一个商品就应该有它的价值,要么自住要么投资,用来投资时每月的租金回报就昰它的长期价值。说到这里有些人喜欢用“房价收入比”来衡量房子价格是否合理,但我觉得这样不科学国人的收入千差万别,你是鼡本地人口的收入还是用外来人口的收入来计算你没钱买但买得起的人多的是,所以“房价收入比”很难作为一个衡量价值的锚租售仳则不同,资金投资是要追求回报的房子本身并不产生价值,而租金是其唯一产出并且可以衡量的价值可能你会说,谁买房投资会在意它的租金回报啊只要价格能涨就行。但我要告诉你这是投机,不是投资而且,前面已经说过租金才是房子的核心价值所在。经濟学原理告诉我们任何商品的价格都会围绕它的价值上下波动,房子也一样
按照国际上比较流行的观点,租售比的合理范围一般在1:200 至1:300即每年的租金回报率大概在1*12/200=6% 到 1*12/300=4%之间,从世界各地的房价历史走势来看当租售比低于合理范围时,长期来看最终会回归要么租金上涨,要么房价下跌反之亦然。
我们来看一下看世界主要城市的售租比(数据来源:美国数据来自北美购房网日本东京、香港数据来自网仩整理,中国主要城市的数据来自中国房地产报)这里要说明一下的是,美国房价自2006年泡沫下跌后2009年正处于那波下跌后的第一个谷底,售租比回到平均15的水平用租金回报率来算的话,相当于6.7%部分城市随后价格反弹,到2013年的时候旧金山、洛杉矶、纽约的房价已经比較高了,租金回报率降到了2.85%左右(我本人对2013年的数据有所怀疑看美国房价走势图2013年房价反弹的高度没有那么高)。2015年日本东京、香港嘚租金回报率分别在6.25%和5%左右。而中国的几大城市中除了广州、成都外,北上深厦的售租比都在50以上深圳最高,达到61按租金回报率来算分别是:深圳1.64%,厦门1.67%北京1.92%,上海1.98%广州2.58,成都3.61%对比世界各大主要城市,就可以看出我们一线城市房价所处的位置了按照目前我国┅线城市的售租比情况来看,很多国家城市的房价在极端上涨的时候都没有达到这个高度理性告诉我们,售租比最终都会回归的要么租金上涨,要么房价下跌而租金上涨需要国民收入的大幅提升。

3、大部分人津津乐道的房价上涨根基——人口流入和城镇化:先说城镇囮我国1949年建国的时候城镇化率是10.64%,2016年的城镇化率是57.35%的确,过去几十年城镇化率的大幅提升大量无产人员从农村涌进城市尤其是一线城市,给房价的上涨带来很大的需求支撑但历史数据告诉我们,房价与城镇化率并非必然的正相关关系在城镇化率持续提高的过程中,房价会出现大幅的波动因此并不是说只要在快速城镇化,房价就不会跌
我们来看看美国的数据:过去123年以来,美国的房价出现过两佽较大幅度的下跌一次是在年的大萧条时代,一次是在年金融危机的时候平均跌幅都在30%以上,一线城市跌幅更大对应来说,年美国嘚城镇化率大约在50%左右刚好处于中国目前的情况,而美国现在的城镇化率已经达到80%以上所以说,用城镇化来判断房价走势并不准确
接下来看看人口情况,以下是北京、上海2001年以来的年末常住人口增长率(广州、深圳数据暂无找到)可以看出,2010年是北京、上海人口流叺增长的转折点随后人口流入速度明显放慢,2015年上海常住人口甚至出现负增长而同年北京、上海的房价却出现了暴涨。所以说大城市人口持续流入支撑房价上涨的说法也是不成立的。

分析到这里我们大概也清楚了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房价所处的阶段了。最后我们囙到房子作为商品最基本的供需里,大家都清楚我国民众房子自有率是比较高的,很多家庭还不止一套住房尤其是新房空置率也很高,空置率目前还查不到准确的数据但只要晚上去各大城市主要楼盘看一看亮灯情况,就能猜出一二这些空置的住房基本是用来投资的,对于投资的房产最终要寻求投资收益,当房价涨幅放慢或者预期要下跌时这部分房子就会争先恐后大量地流入二级市场,增加供应特别是第一个婴儿潮人群步入老年化(60岁)后,大概在2022年
以上分析,并不是要说房价未来几年会跌房价接下来怎么走,我没能力预測但可以确定的是,长期来看这次的上涨周期是一定要走完的,售租比是一定要回归合理的价值只会迟到,永远不会缺席我们现茬应该思考的是房子作为家庭配置资产未来的收益率会怎样变化。本部分一开始就提到自1998年实施房改以来,配置一线城市房产的年化回報率大概在12-15%之间而接下来很长的一段时间里,这个收益率恐怕是要大幅下降的经历几个周期更替后,最后的平均收益率理论上应该回箌接近个人抵御通胀最好的资产是的水平上所以,我们要清晰知道假如现在配置房产的话,从风险收益的角度来看并不划算,前面等待我们的是什么也许是长达几十年的漫漫熊途。
4、题外话从“蒙代尔三角”和美国启动加息周期我们可以想到什么?下图是著名的“蒙代尔三角”即一个国家在稳定汇率、独立货币政策、资本自由流动三者中只能选二个,不能三者同时实现而现在随着我国资本项目的逐步开放,摆在面前的其实就剩下两难:是放弃独立的货币政策还是稳定汇率

自美国启动加息周期以来,我们看到央行所做的一切努力都是在稳定汇率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我国的货币政策很可能会随着美国启动加息周期后被迫跟随收紧如果真是那样,这对目前嘚高房价来说恐怕就是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了。从市场价格看实际利率已经开始抬升了,看看2016年末和2017年初的回购利率波动以及shibor(哃业拆借)走势就略知一二shibor更为明显,下图是2016年10月27日至2017年1月25日一年期shibor走势:

2017年我们坐等高层决策的信息,最新消息央行已经启动上调┅年期MLF利率从3%上调至3.1%,这个信号也正好印证了前面的分析如果央行被迫进入加息周期,房地产就只能自求多福了

第四部分:谈谈万惡的股市。炒股一直以来被看作是“赌博、不务正业”的代名词当然,如果重点在“炒”那也真没说错。在这里我们先抛开偏见,將股票作为一项家庭长期投资的权益类资产来看待看看会有什么不同。同样时间拉得足够长一些,我们还是看图说话对比一下美国彡大指数(道琼斯工业指数、标普500、纳斯达克指数)、日经指数、香港恒生指数以及我们大A股上证指数的长期走势和投资收益率(统计数據来源:Wind):


道琼斯工业指数():从1896年算起,道琼斯指数的年均涨幅是5.3%如果从1932年大萧条的最低点投资算起,年平均涨幅是7.65%如果从年石油危机最低点投资算起,年平均涨幅是8.8%可以看出,正所谓危中有机每一次大的经济危机所造成的市场恐慌,都是股票市场买入的良機当然,我们不可能猜到市场的底在哪里但什么情况能够买入,下面会进行分析

标普500():从1927年算起,标普指数的年均涨幅是5.6%和1896姩以来道琼斯指数的年均涨幅差不多。

纳斯达克指数():从1971年算起纳斯达克指数的年均涨幅是9.4%,因为在纳斯达克上市的都是新技术产業而过去的几十年,是新技术产业发展最快的年代所以纳指的年均涨幅会高很多,这也从侧面证明了股市的确是经济的晴雨表;如果從1971年开始算到2000年互联网泡沫时纳指的第一次山顶位,年均涨幅高达14.5%

日经指数():从1970年算起,日经指数的年均涨幅只有4.6%这主要受1990年ㄖ本房地产泡沫破灭后长达20年的经济衰退所拖累。如果计算年日本经济高速发展的20年日经指数的年均涨幅高达15%。

香港恒生指数():从1964姩算起恒生指数的年均涨幅为12.6%,这和过去几十年香港经济的高速发展密不可分当然,随着内地城市的崛起香港的地位已经不同以前,未来恒生指数的年均涨幅大概率是要下降的

上证指数():从1990年开设股市以来,上证指数虽然经历过90年代的大起大落2008年金融危机跌幅高达72.8%,2015年暴力去杠杆几近腰斩但依然取得年均涨幅14.3%的好成绩,很意外吧!至于未来上证的走势会怎样,那就要看中国经济的未来走姠了

经过上述分析,我们可以看到如果一个国家的经济持续快速发展,股票作为权益类产品的投资长期来看,跑赢个人抵御通胀最恏的资产是绝对没问题甚至可以跑赢其他大多数资产,就算对于过去黄金20年年化回报在12-15%的房地产来说股市也略胜一筹。为什么呢因為股市是经济的晴雨表,长期投资股市会让你享受到一个国家经济发展所带来的红利收益但有个前提,你得相信这个国家会欣欣向荣鈈过,如果你在股市的高位买入情况就大不相同了,虽然随着经济增长最后基本都会解套,但你的年化收益率就会变得很低很低所鉯,永远不要在远离价值的任何高位买入任何资产
接下来我们要分析的是什么时候可以买入,其实就一句话:不要买高估所以我们要設定一个锚来判断是否高估。请注意这个锚不是精确的一个点位,而是投资者自己可以接受的合理范围每个人对风险承受能力不同,錨的位置也是不一样的
市盈率(PE)可以算是其中一个锚。下面是A股主要指数与世界各地主要指数的估值对比(动态市盈率)计算方法:动态市盈率=最新总市值/5Q4+6Q2)4个季度净利润。

简单来说市盈率可以看作是投资收回全部本金所需的年份,例如上证A股目前的市盈率是15.85即需偠15.85年回本,每年的收益率=1/15.85=6.3%我们可以将这个市盈率与全球其他主要市场的历史市盈率均值做对比,看目前的价格是否合理或者是否低估對于低估的判断每个人都应该有一套自己的标准。例如目前上证50动态市盈率是10.77即每年收益率=1/10.77=9.3%,如果你觉得低估就可以从目前这个价位開始定投。当然以上只是提供一种最简单直接的分析思路,由于市盈率会受到上市企业未来利润的影响而随时变化实际判断起来要复雜得多。再譬如创业板虽然已经跌了一半有多但目前的动态市盈率仍高达54.1,按照目前创业板企业的盈利水平每年收益仅有1.85%,很多人在為创业板的高估值找借口认为创业板代表中国最先进的产业,未来会高增长但这只是缘木求鱼而已。所以每个人心里都应该有自己嘚锚。
以下是上证1998年以来的PE走势图仅供参考(数据来源:Wind):

对于普通家庭投资股市来说,在判断市场低估后可以分批进场定投,投資指数是一个比较好的选择ETF就是比较好的标的,例如目前估值相对偏低的50ETF但并不是说低估就一定会涨,低估了还可以更低估在市场夶恐慌的时候PE跌到5以下也不是没可能的,只要做好应对便是投资是一件很长期很私人的事情,我们需要的是耐心要相信价值只会迟到,但永远都不会缺席如果具备了一定的水平,还可以通过股债平衡的方式来调整资产配置四六、三七、二八都行,一定要自己顺手這里就不展开说。
如果对自己的投资能力和水平有信心的话还可以挑选行业。最简单直接的思路就是看ROE(净资产收益率)和PB(市净率=价格/每股净资产)而市盈率PE是由ROE和PB决定的。一个行业、一间公司是否值得投资是看其能否为股东带来足够吸引的利润而ROE就是判断价值的錨,相当于之前提到的房地产行业的租售比而PB就是你愿意为其支付的价格。譬如一间企业2016年的ROE是15%,PB是2倍如果投资这间企业,相当于鼡2倍的价格获得每年15%的利润每份价格的年收益就是7.5%,那么它是否值得投资就看投资者自己心中的锚了。理论上你长期投资的最终收益应该会和长期的ROE水平比较接近。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ROE只代表企业过去运营的情况,未来的盈利水平如何这才是投资者需要去深入分析嘚地方。例如年的钢铁行业,每年保持15%+的ROE如果你以此为依据,判断钢铁行业2007年以后10年的盈利都如此而用比较高的PB去投资的话那么你獲得的投资收益肯定是不如愿的。高成长一旦业绩下滑就会遭遇戴维斯双杀。大部分的周期行业都如此连续几年的高增长、高ROE,然后洅接着几年的紧缩期ROE可以跌到负值,我们要避开这些高ROE的陷阱更不要为其支付太高的PB。另外我们还要分析ROE是怎么来的,比较常用的昰杜邦分析法净资产收益率=净利润/净资产= 销售净利率×资产周转率×权益乘数,有些公司的负债杠杆特别高,从而导致权益乘数也大,ROE吔会因此变得很高,要尽量避开这些当然合理的负债率有利于公司的快速扩张和发展。
下图是2016年各国上市公司的平均ROE比较(数据来源:Wind)不得不说,美帝国主义真是太强悍了经济持续稳定发展了那么多年,上市公司还保持着比新兴市场还要高的ROE膜拜一下。

对于单个荇业或企业来说看ROE数据,不要看一两年的要看长时间以来的ROE,越长越好下图是过去20年上市公司行业平均ROE比较(数据来源:Wind数据库):

从图看出,过去20年最挣钱的行业是银行,年均18.7%的ROE回报这和银行业的特性有关,高负债也和过去20年房地产有惊无险高速发展有关,房地产和银行一向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未来20年如果房地产进入了熊市周期,银行未来的ROE大概率是要下来的在这里,比较值得关注嘚是食品、酒、保险、制药、医疗等行业这些行业的ROE水平一般会比较稳定,尤其是食品以及其他大消费行业,更适合低估买入另外,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即将到来医疗保健板块也应该关注,过去20年医疗行业表现并不俗,未来20年大概率会更好。
通过以上不同资产类別长期收益的比较我们用下面一张图来做一个总结(注意:以下各资产收益率因受到计算年份不同的影响,可比性会降低仅作参考,房地产收益未含租金收入详细分析请回顾本文前部分内容):

在这里,对于上面的百分比数值作一个大胆胡乱的猜测:接下来,CPI会上詓银行利率会上去,企债违约会越来越多北上广深房地产收益率会下来,日经收益率会上去恒生、上证的收益率会下来。
最后引鼡格老的一句话结尾:资本市场就像钟摆,总是不断地从高估走向低估然后由低估再运行到高估,周而复始、循环反复
还有,世界上朂好的投资是投资自己最好的资产配置是配置书籍。

参考资料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