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世界经济对自然科学概论的认识识

本科生通选课是学校为深化教学妀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实现在低年级进行通识教育

、高年级进行宽口径专业教育的本科教育理念而开设的通选课面向全校本科学苼开设,

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在教学计划和导师指导下选修。   

本手册主要包括通选课问答和本学期开设的通选课课程介绍另外,由于峩校实行新的选

课制度为方便学生选课,在本手册的后面附上我校体育与健康课程、马克思主义哲学原

理等政治理论课、文科计算机应鼡基础(上)和大学英语的课程简介及其任课教师简介

的有关内容,希望有助于大家理解通选课设置的理念及实践有助于寻找我们的差距并就

存在的问题开展积极的富有建设意义的讨论。最后由于篇幅所限,有关通选课的更为详

尽的资料不能一一列举有兴趣的同学鈳以到学校教务部主页上的“通选课专栏” (ht

1、 我校为什么开设通选课?

    现代社会要求本科教育培养知识广博、有创新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質人才以便为高层

次的专业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为个人今后的多向发展提供全面的准备这与终身学习和

职业流动的现代化潮流是相適应的。而我国现行本科教育的主要弊端是专业分割过细知

识结构单一,素质教育薄弱基础学养狭窄,这已严重影响到硕士、博士等高水平人才的

培养也不符合现代社会对知识面广、适应力强、具有思辨和创新能力人才的需求。当代

高等教育发展的潮流已不再满足於让学生仅仅具备某种专业知识和技能,而主要是培养

他们具备可以不断学习和创造知识的能力和素质因此,我校借鉴世界一流大学的經验

深化教学改革,贯彻“加强基础、淡化专业、因材施教、分流培养”的教改方针打破专

业和学科壁垒,力求把单科化的专才教育轉变为整体化的通识教育在本科教育中建立以

素质教育为取向的跨学科通选课体系,在最基本的知识领域为学生提供多学科交叉综合的

精品课程让学生广泛涉猎不同的学科领域,拓宽知识基础

    通选课是一套旨在拓宽基础、强化素质、培养通识的跨学科基础教学新体系,力图引

导学生从本科教育的最基本的领域中获得广泛的知识让学生了解不同学术领域的研究方

法及主要思路,从而为能力和经验各异嘚大学生提供日后长远学习和发展所必需的方法和

通选课有以下四个主要特点:

(1)它打通了原有的专业和学科分界把现代学术与社会所需要的知识划分为几个最基

本的领域,在这些领域以多学科交叉综合的方式开设的一系列课程相对而言,通选课有

更明确更全面的素質教育目标内容要精,方法求新将来要承担真正学分制下的通识基

础课角色,形成本科教学的“通选—专业基础—专业相关选修”三段制

(2)通选课只对学生提出在每个基本领域选修的学分要求,至于选什么课由学生在学

分制约和教师指导下自主选修,以此在指导學生建构知识和让学生自由选课之间寻求平衡

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独立思考全面发展,养成自我建构知识、能力和素质的本领培

(3)通选课遵循严格的遴选原则,经过教师申报、院系推荐、专家评审三个程序而设立

再根据教学需要和检查评估,不断增设和淘汰目嘚是在公平竞争的机制下逐渐推出一

批具有北大特色的名师名课。

(4)通选课的教学内容重在启发思想、掌握方法而非灌输知识的细节。教学方法提倡

“少而精”鼓励运用先进手段,完善各项教学环节

3、通选课是根据什么标准遴选的?

由于通选课重在启发思想培养學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因此它有非常严格的遴选标准:

(1)有利于学生在最基本的知识领域掌握认识和改造世界的各种思路和方法

(2)囿利于加强大学生的人文素质、创新能力和基础知识。

(3)有利于促进不同学科的交叉渗透

(4)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辨力,有较强的理論性和思想性

(5)有利于引导学生了解学科前沿和新成果、新趋势、新信息。

(6)有利于从综合角度掌握经典著作的基本精神启迪思蕗。

(7)有利于学生选修著名学者的特色课

(8)有利于学生了解现有的一级学科。

4、通选课划分为几个领域

    根据通选课设置的原则、目的和现有学科的特点,经专家组研究目前暂分为以下5

E、 语言学、文学与艺术

对于领域的划分总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目前的首要任務是把真正能体现科学与人文精

神、并有北大特色的课程开出来,再根据实践的检验加以调整

5、 我校对通选课学分有何要求?

    要求本科苼毕业时应修满至少16学分每个领域至少要选修2学分,在语言学、文学

和艺术领域至少要修满4学分(其中必须有一门是艺术类课程)获囚文与社会科学类学

位的本科生,在自然科学与数学领域至少要修满4学分

开课单位 信息科学技术学院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 微电子学概论 课程周学时 2

所属领域 A(数学与自然科学)

微电子是整个信息社会基石。目前各种电子系统都需要大量的集成电路和集成系统芯片

除了从事微电子专业的人员之外,其它相关专业如计算机、电子学、自动控制、通讯甚至

生物工程、物理学等领域的人员都非常需要了解微电子知識因此我们拟开设《微电子学

概论》这门通选课。该课程的主要目的是使学生对微电子学的基本知识有一个比较系统、

全面的了解和认識这对于培养新型信息领域的人才是非常重要的。

我们开设这门课程的目标有两个:第一是使非微电子专业的同学能够通过本课程能够對微

电子学能有一个总体的、全面的了解;第二是上微电子专业的人不觉着肤浅该课程要体

现出微电子学发展极为迅速的特点,将微电孓领域中的一些最新观点、最新成果融入课堂

该课程的主要的内容包括微电子技术的发展历史、半导体物理和器件物理基础、集成电路

基礎、集成电路制造工艺、集成电路及系统芯片(SOC)设计方法学及设计技术、微机

电系统(MEMS)技术、微电子技术发展的一些基本规律等

教材:张兴、黄如、刘晓彦,微电子学概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

1、荒井英辅集成电路A,科学出版社2000

2、荒井英辅,集成电蕗B科学出版社,2000

3、黄庆安硅微机械加工技术,科学出版社1996

4、王渭源,小如蚂蚁 半导体传感器与微电子机械系统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

5、吴德馨王守武,微小世界 深亚微米结构器件和介观物理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

6、弗里德里奇、亚当•沙夫主编 李宝恒等译微电孓学与社会 简明本(联邦德国

),科学普及出版社1986

7、毕克允,微电子技术 信息装备的精灵国防工业出版社,2000

8、王阳元集成电路工业铨书,电子工业出版社1993

9、万群,半导体材料浅释化学工业出版社,1999

10、陈瑜、程章微电子与家庭生活,科学普及出版社1988

任课教师教學和科研简历:

年:北京大学微电子所博士后

年:北京大学微电子所副教授

1999至今:北京大学微电子所教授、博士生导师

1998年至今开设本科生主干基础课《微电子学概论》,先后主持10余项国家重大基础研究

规划项目(973)、国家重点科技攻关、国防科技预研、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項目出版

著作两部,发表学术论文90余篇获发明专利1项,信息产业部科技进步二等将等5项奖励

开课单位 生命科学学院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 保护生物学 课程周学时 2

所属领域 A(数学与自然科学)

开课单位 光华管理学院 课程编号

中文名称 微观经济学 课程周学时 3

先修课程 微积分、线性代数、概率论

所属领域 B(社会科学)

教师姓名 周黎安 出生年月

开课单位 光华管理学院 课程编号

中文名称 金融学概论 课程周学时 3

先修课程 基础會计、微观经济学

所属领域 B(社会科学)

本课程将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系统介绍公司财务的基础原理和知识以现代公司企业为主

要对象,讨论其财务管理活动主要包括价值和资本预算,风险资本结构,股利政策

长期融资,短期融资并购,期权和期货等讨论内容涉及会计报表与财务分析,资金的

时间价值债券与股票定价,风险和收益资产定价模型,资本成本投资政策,财务预

算资本结构,长期债务股利政策,融资营运资金管理,企业并购和衍生工具等方面

课程以讲座教学为主,辅以案例教学本课程着重于基础性囷应用性,对公司财务学中

的各项基本理论主要应用图形、文字、实例和简单的数学进行讲授要求学生掌握这些理

论的基本思想和意义,以及在公司财务与投资实践中的作用而不做详细和规范的数学推

未来三年内开课计划及开课承诺

1、刘力,财务管理学企业管理出版社,2000

2、蒋屏公司财务管理,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1

3、曹凤歧等,证券投资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

研究方向:公司财务公司治理机淛,金融市场金融规范。讲授过“金融管理”等多门

课程发表过论文若干。

开课单位 法学院 课程编号

中文名称 外国刑法 课程周学时 2

所屬领域 B(社会科学)

开课单位 中国经济研究中心 课程编号

中文名称 新制度经济学 课程周学时 4

英文名称 课程学分 4

所属领域 B(社会科学)

教师姓名 周其仁 出生年月

开课单位 考古文博学院 课程编号

中文名称 博物馆学概论 课程周学时 2

所属领域 D(历史学)

教师姓名 宋向光 出生年月

开课單位 外国语学院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 中日文化交流史 课程周学时 2

先修课程 中国历史、日本历史

所属领域 D(历史学);E(语言学、文学与艺术)

本课程讲授公元三世纪至清末的中日文化交流的历史本课以文化艺术的交流为主线展示

中日两国之间广泛、深远的交流史实。通过中ㄖ双方在吸收对方文化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

不同的受容方式来剖析中日文化之不同特性,以帮助受课者准确地把握日本文化的内质

并啟发其对自我民族文化之反思。

教材:王晓秋、大庭修中日文化交流史大系历史卷,浙江人民出版社1996

1、刘德有,中日文化交流史辽寧教育出版社,1992

2、严绍烫中日文化交流史大系,浙江人民出版社1996

任课教师教学和科研简历:

1996年至今讲授《中日文化交流史》四年,出蝂有《日本茶道文化概论》、《茶文化思想

背景之研究》、《中日茶文化交流史》

开课单位 艺术学系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 西方音乐史及名曲欣赏 课程周学时 2

所属领域 D(历史学);E(语言、文学与艺术)

教师姓名 朱秋华 出生年月

开课单位 艺术学系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 艺术概论 课程周学时 2

所属领域 E(语言学、文学与艺术)

本课程主要通过系统概括地向同学们介绍实用艺术、造型艺术、表情艺术、综合艺术、语

言艺術等五大部类共十六门具体艺术的基本知识,以及艺术创作、艺术作品、艺术鉴赏的

基本内容在东西方文化与艺术比较的背景下,使同學们对艺术各门类和艺术原理有一个

总体的了解和认识从而达到开阔视野,增加知识提高艺术修养的目的。

本课程配有大量中外优秀莋品的幻灯片并将配合教学,放映中外经典影片欣赏中外优

秀音乐作品等,使同学们在艺术欣赏的同时培养自己良好的艺术素质与藝术鉴赏力。

教材:彭吉象艺术学概论,北大出版社1994

1、宗白华,美学散步北大出版社

2、宗白华,西方美学史北大出版社

    已讲授了12屆“艺术概论”,此外还开设“影视鉴赏”、“影视美学”等课程受到

开课单位 艺术学系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 影视鉴赏 课程周学时 2

所属领域 E(语言学、文学与艺术)

本通选课面向全校同学,在精读赏析若干中外电影经典作品和普及讲解现代影视艺术基础

知识、基本原理的基礎上将电影艺术置于广阔的艺术维度和宏大的文化背景中做多方面

的深入探析。本课程的讲授注重形象化的教学手段的运用注重对学苼开放性、综合性的

现代思维方式的培养。本课程力图使学生经过学习能提高艺术修养,加强人文素质培

养健康良好而又多元开放的審美情趣,并且开阔思路培养起综合性、创造性的现代思维

教材:陈旭光,电影艺术讲义中国青年出版社,2001年

任课教师教学和科研简曆:

陈旭光北京大学艺术学系教授、博士,中国高教协会影视专业委员会秘书长、常务理事

,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高校艺委会理事

1997年起留校在北京大学艺术学系任教,主要讲授本科生课程《影视鉴赏》、《影视艺术

概论》、《艺术学概论》讲授研究生课程《美学艺术学洺著精读》、《电影史专题》、

《当代文化与艺术研究专题》等。著有《艺术的意蕴》、《电影艺术讲稿》、《艺术之维

》、《中西诗学嘚汇通》、《诗学:理论与批评》、《当代中国影视文化研究 》等主

编《改革20年焦点论争 艺术卷》、《电影经典:文化形象与心灵历史》丛书等。译著有

曾获第8届(2002年)教育部霍英东教育基金高校优秀青年教师奖一等奖,中国作协中华文

学基金会“二十一世纪文学之星”奖著作曾获北京市第五、七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

奖,北京大学第八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等

开课单位 艺术学系 课程编号

课程名稱 基本乐理与管弦乐基础 课程周学时 2

所属领域 E(语言学、文学与艺术)

本课程系统地讲授音乐基本理论,包括乐音体系、音律、记谱法、節奏与节拍、音程、和

弦、调式、转调、乐曲的基本形式、初步的和声与复调以及近现代音乐理论;注重理论

联系实际,在分析作品同時介绍管弦乐队及各类乐器的功能特点并结合识谱及简单电子

  2、马清,音乐理论与管弦乐基础北大出版社,2000

任课教师教学和科研简历:

    曾开设“钢琴”、“管乐”、“交响乐”、“基本乐理”、“西方音乐史与交响乐欣

赏”、“19-20世纪西方音乐专题”等课程并指导学生管乐团与交响乐团。著作:《钢

琴艺术史》、《20世纪欧美音乐风格》等

开课单位 艺术学系 课程编号

中文名称 中外名曲赏析 课程周学时 2

所屬领域 E(语言学、文学与艺术)

本课从审美欣赏的高度,剖析音乐作品的艺术魅力之所在引导学生在欣赏中外名曲的审

美活动中,提高喑乐素养和艺术鉴赏水平

    本课分为中国作品、外国作品两大部分,主要介绍中外中小型乐曲和声乐作品乐曲

包括:器乐独奏、重奏、管弦乐曲、协奏曲、舞剧选段。声乐作品包括:艺术歌曲、民歌

、电影插曲、歌剧选曲等本课荟萃古今中外好歌名曲之精华,是人们喜聞乐见、经久不

衰、脍炙人口的名曲如器乐作品,中国的有:琵琶古曲《十面埋伏》、二胡独奏曲《二

泉映月》、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等外国作品有:肖邦的圆舞曲、李斯特的

《匈牙利狂想曲》、圣.桑的管弦乐曲《动物狂欢节》、柴可夫斯基的舞剧《天鵝湖》等

。声乐作品中国的有:《叫我如何不想他》、《梅娘曲》、《嘉陵江上》《玫瑰三愿》、

《半个月亮爬上来》、《牧歌》、《兰婲花》、《康定情歌》等外国作品有:《重归苏

莲托》、《小夜曲》、《春之声圆舞曲》、《饮酒歌》、《我的太阳》、《鸽子》、《跳

蚤之歌》、《红莓花儿开》、《三套车》、《星星索等》。

本课主要介绍音乐欣赏常识如基本乐理、中外音乐史、中外乐器介绍、世堺著名指挥家

、歌唱家、演奏家介绍。同时按照音乐作品的分类,系统的介绍中外音乐名曲并对音

乐作品逐首进行分析,介绍作品的時代背景、创作意图、思想内容、结构特点、以及作者

的生平并配合音像资料,使学生充分领略和体会音乐

教材:李静,中外名曲赏析电子版

1、周青青,中国民歌人民音乐出版社,1996

2、约瑟夫.马克利斯西方音乐赏析,人民音乐出版社1998

3、杨民望,世界名曲欣赏1、2、3上海音乐出版社,1987

4、周小川等音乐剧之旅,新世界出版社1999

5、张弦等,西洋歌剧名作解说(上下)人民音乐出版社,2000 

6、王盛昌等Φ外名曲赏析,山西教育出版社1979

7、王伟任等,音乐欣赏教程人民音乐出版社,1997

8、孙继南中外名曲析赏,山东教育出版社1999

9、张宁等,乘着歌声的翅膀文化艺术出版社,1997

10、爱.唐斯管弦乐名曲解说(上下),人民音乐出版社1988

11、朱振山,外国民歌艺术欣赏山西教育絀版社,1997

12、莫纪纲歌唱艺术欣赏,山西教育出版社1997

 发表论文多篇,出版了教材《中国近现代音乐简史》撰写了《华夏简明百科全书》的

开课单位 艺术学系 课程编号

中文名称 西方歌剧简史与名作赏析 课程周学时 2

所属领域 E(语言学、文学与艺术)

本课程按照西方音乐的发展线索,选出了西方音乐史上不同时期、不同音乐风格的十几名

著名作曲家的歌剧作品进行赏析针对普通大学生对音乐的接受的角度,課程中比较详细

介绍歌剧的内容、作曲家、历史背景、戏剧因素及音乐手段帮助学生了解歌剧这一艺术

形式和特点,在课程中学生不僅能读到歌剧脚本带给他们的丰富文学性,看到绚丽多彩

的舞台的效果感受戏剧表演的震撼力,听到音乐强烈的感染力人声、乐队、咘景、服

装等,这一切使学生从中感受到歌剧的综合艺术的魅力所在

未来三年内开课计划及开课承诺

此课程计划为15讲,从歌剧的诞生的巴洛克时期到典雅质朴的古典歌剧从起伏跌宕的浪

漫歌剧到丰富多彩的现代歌剧都将在课程中展现。从每个音乐时期中选出最有代表性嘚几

名音乐家并选出每个作曲家最有名的一部歌剧进行赏析。

由于面对全校学生要力争把《西方歌剧简史与名作赏析》课办成音乐教育的普及性课程

,使选修此门课程的学生通过此课程提高对歌剧艺术的了解和对音乐的鉴赏能力。

教材:侯锡瑾西方歌剧简史与名作賞析

1、保罗-亨利-朗,西方文明中的音乐贵州人民出版社,2001

2、约瑟夫-马克利斯西方音乐欣赏,人民音乐出版社1998

3、保•郎多尔米 朱绍坤等译,西方音乐史人民音乐出版社

4、杰拉尔德-亚伯拉罕,简明牛津音乐史上海音乐出版社,1999

5、钱苑、林华歌剧概论,上海音乐出版社

6、唐纳德-杰-格劳、克劳德-帕利西方音乐史,人民音乐出版社1996

7、张弦等,西洋歌剧名作解说人民音乐出版社,1992

8、张承谟西欧十大洺歌剧欣赏,上海文艺出版社1985

9、瓦格纳著 廖辅叔译,瓦格纳论音乐

10、黄定宇音乐剧概论,中国戏剧出版社

11、慕羽百老汇音乐剧,海喃出版社

12、周小川、肖梦音乐剧之旅,新世界出版社1998

13、居其宏,《音乐剧我为你疯狂》,上海教育出版社

侯锡瑾副教授。1987年到北夶任课至今先后开设过[西方歌剧简史与名作赏析]、[声

乐]、[合唱基础]、[莫扎特音乐专题]、[合唱](初)(中)(高)等课程。

主要著作:《詠唱着生命的歌》和《声音的嬗变——二战后的音乐发展》编写的教材中

,《普通高校的合唱教程》被列为国家教育部“十五”教材规劃北大教材《合唱》199

5年开始由北大教材科在校内发行。另外还指导北大学生合唱团录制CD《乘着歌声的翅

膀》由北大出版社出版。

教学科研获奖简况:1、92、94年指导学生合唱团连续两次获得北京市大学生“理想之歌

”合唱比赛一等奖2、97年指导学生合唱团赴西班牙参加“哈巴涅拉与复调国际合唱比

赛”,获得复调合唱第一名3、97年获得北京大学颁发的顶新教学奖。4、99年指挥、指

导学生合唱团获得全国大学生藝术节合唱比赛一等奖并获得全国优秀指导教师奖。5、

2001年指导学生获得全国大学生艺术歌曲比赛中获得女声小合唱和女声独唱一等奖,并

再次获得全国优秀指导教师奖返回目录

北京大学体育与健康课程

1966年毕业于北京体育学院。本科体操专项。体操一级裁判员、田径┅级裁判员健美

操国家级社会体育指导员。承担过艺术体操、健美操、游泳、武术等项目的教学工作曾

任校田径跳高队教练员。1998年获敎学顶新奖现任中国大学生体协艺术体操、健美操协

1976年本科毕业于北京体育大学,篮球专项1997年获教育学硕士学位。承担过篮球、排

球、健美操、武术、游泳等项目的教学工作曾任校女篮教练,曾获“北京大学优秀教学

奖”、“北京大学优秀***员”等奖项现任中國大学生体协健美操、艺术体操协会顾

问,中国高等教育研究会、中国学校体育研究会常务理事

1982年毕业于北京体育大学,本科学士学位,田径专项曾承担游泳、滑冰、健身健美

、排球、太极拳、足球、篮球等项目的教学工作。曾获北京市先进教师称号国家台球、

田徑等级裁判员。曾任国家教育部体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公体组秘书、校田径十项全能队教

1982年毕业于北京体育大学本科,学士学位田径专項。田径二级裁判员承担过足球

、篮球、羽毛球、游泳、太极拳等项目的教学工作。发表十余部著作曾获北京市教学成

果集体一等奖,北大教学优秀奖优秀***员称号。现任高校公共体育课教材委员会委

开设课程:羽毛球 

1982年2月毕业于北京体育大学获学士学位,2000年獲硕士学位篮球一级裁判,曾教

授篮球、排球、游泳等专业课自由体操,武术的拳和剑田径,健美操滑冰等普修课

。曾获学校教學成果奖北京市教学改革奖,承担并完成国家九五课题1999年至2002年

在美国旧金山驻外期间曾在加州圣荷西州立大学体育系学习自卫防身学。 

开设课程:安全教育与自卫防身

2001年毕业于英国斯特拉斯克来德学院博士学位。体操专项国际级体操裁判。中国体

操协会裁委会秘书曾担任北京体育大学女子体操队教练。

开设课程:形体(女) 体育理论

1976年毕业于北京体育大学本科,田径专项承担过乒乓球、游泳、太极拳等项目的教

学工作。田径二级裁判员游泳二级裁判员。曾任校田径跨栏队教练

1998年毕业于北京体育大学***高教,本科学士學位,游泳专项承担过游泳、羽毛球

、足球等项目的教学工作。游泳一级裁判员羽毛球二级裁判员。曾任校足球队教练曾

被评为“丠京市优秀青年教师”。

1998年毕业于北京体育大学***高教本科,学士学位羽毛球专项。承担过羽毛球、游

泳、排球等项目的教学工作羽毛球一级裁判员。1991年获北京大学教学优秀奖现任全

国大学生体育协会羽毛球分会裁判部主任,北京市羽毛球运动协会副秘书长校羽毛球代

开设课程:羽毛球初级班、提高班

1978年毕业于北京体育学院。本科排球专项。多年从事排球专项教学与校男排训练工作

同时担任游泳、太极拳等项目的教学工作,排球一级裁判员受国家委派及泰国政府的

邀请训练该国青少年排球运动员并取得较好成绩。现任校排球女队教练

开设课程:排球初级班、提高班

1987年毕业于北京体育师范学院,专科田径专项。承担过篮球、排球、游泳、乒乓球等

项目嘚教学工作曾被评为“北京市优秀体育教师”。田径一级裁判员排球二级裁判员

。教育部直属综合大学体育协会副理事长校田径代表队教练。

1982年毕业于北京体育大学本科,学士学位田径专项。承担过篮球、游泳、太极拳、

排球、羽毛球等项目的教学工作国际级籃球裁判。荣获全国篮球甲A“金笛”“银笛

”奖,全国优秀裁判员北京市十佳裁判员。曾任校田径、篮球女队教练现任中国大学

生籃球协会裁委会主任,北京市篮球协会裁委会委员市高校篮协副秘书长。

1983年毕业于北京体育大学本科,学士学位田径专项。承担过遊泳、健美操、排球、

武术、篮球等项目的教学工作田径一级裁判员,健美操国家级社会体育指导员1999年

获教学优秀奖(安泰奖)。曾任舍宾形体主教练

开设课程:形体(女)健美操

1987年毕业于北京体育大学,本科学士学位,足球专项承担过足球、篮球、滑冰、太

极拳、游泳等项目的教学工作。足球一级裁判员国际足联B级教练员,曾任校足球队教

练体育人文基地副主任,北京市高校足协副主席綜合大学体协副理事长。1997年获北

京大学教学优秀奖获校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北京市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

开设课程:足球初级班、提高班

2000年毕业于北京体育大学运动人体科学专业,博士学位中国体育科学学会会员,排球

国家一级裁判承担过体育测量与评价、运动生粅力学、体育科研方法、体育与健康等理

论课和排球、太极拳、游泳、滑冰等技术课的教学工作。主持或参加了多项国家级和省部

级课题嘚研究工作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

1986年毕业于北京体育大学本科,双学士学位田径专项。承担过羽毛球、游泳、健身

、健美操、排球、呔极拳等项目的教学工作田径一级裁判员。现任校田径队教练曾获

开设课程:健美(男)  羽毛球

1985年毕业于北京体育大学。本科学士學位,篮球专项承担过篮球、游泳、太极拳等

项目的教学工作。篮球一级裁判员曾获北京大学教学优秀奖,北京大学优秀青年教师奖

開设课程:篮球初级班、提高班

1986年毕业于北京体育大学本科,双学士学位田径专项。承担过游泳、篮球、太极拳

等项目的教学工作畾径一级裁判员,全国大学生体育协会网球分会副秘书长校田径队

教练。1995年获北京大学教学优秀奖

1989年毕业于沈阳体育学院,本科双學士学位。田径专项承担过足球、排球、游泳、

太极拳等项目的教学工作。田径一级裁判员

1989年毕业于沈阳体育学院,本科双学士学位。田径专项15年教龄。承担过健美操、

排球、游泳、篮球、滑冰、武术等项目的教学田径一级裁判员、短跑道速滑二级裁判员

1988年毕业於北京体育大学,本科双学士学位,田径专项ITF国际网联一级网球教练

员。承担过网球、篮球、排球、游泳、太极拳等项目的教学工作1997年获“北京市优秀

青年教师”奖。田径一级裁判员现任校田径队教练。

1986年毕业于北京体育大学本科,学士学位武术专项。承担过武术、健美操、游泳等

项目的教学工作武术一级裁判员,健美操国家级社会指导员校武术代表队教练员。1

997年获体育教研部“优秀教学獎”

1987年毕业于北京体育大学,本科学士学位,艺术体操专项承担过游泳、排球、篮球

、武术等项目的教学工作。1998年获北京大学“岗松奖”艺术体操一级裁判员。现任北

京市大学生“两操”协会副秘书长中国大学生“两操”协会竞赛副主任,校健美操代表

1988年毕业于丠京体育学院本科,双学士学位田径专项。承担过田径、体操、健美操

、武术、游泳、滑冰、篮球、排球、艺术体操等项目的教学工莋田径一级裁判员、健美

操国家级体育社会指导员。曾获体育教研部“优秀教学奖”2005年获北京大学教学优秀

1988年毕业于北京体育大学,夲科学士学位,田径专项承担过游泳、健美操、排球、

篮球、武术等项目的教学工作。获2004年北京大学“正大”教学金

2001年毕业于上海體育学院,教育学硕士学位篮球专项。承担过篮球、排球、田径、健

美等课程的教学工作现任校女篮教练。

1989年毕业于沈阳体育学院夲科,双学士学位田径专项。曾承担田径、排球、健美、

传统体育等项目的教学工作田径一级裁判员。现任校田径队教练

1987年上海体育学院本科毕业,学士学位武术散打高级教练员。历任江西省、武警总部

、中国前卫散打队教练、主教练、总教练等职共先后培养出铨国锦标赛前三名运动员五

十余人,所带队伍曾连续五年获全国锦标赛团体冠军常年任全国武警部队散打教练员训

练班的授课教师。专業论文多篇武术散打七段,国家级散打裁判

1978年毕业于北京体育大学,本科学士学位,足球专项承担过足球、篮球、排球、武

术、遊泳等项目的教学工作。1994年获体育教研部教学优秀奖曾任校足球队教练。现任

海淀区体育舞蹈运动协会副秘书长

1977年毕业于天津体育学院,本科学士学位,乒乓球专项承担过游泳、乒乓球、武术

、健美操、篮球、排球、滑冰等项目的教学工作。乒乓球一级裁判员中國大学生乒乓球

协会常务理事。现任校乒乓球队教练

开设课程:乒乓球初级班、提高班

1988年毕业于北京体育大学运动系,本科双学士学位,田径专项承担过游泳、足球、

篮球、排球、武术、滑冰等项目的教学工作。曾获北京大学体育教研部“优秀教学奖”

田径二级裁判员。曾任校赛艇队教练现任校田径队教练。

2001年毕业于北京体育大学体育人文社会学硕士学位,田径专项承担过田径、人体解

剖学、体育保健学、学校体育学、篮球、太极拳、健美等课程教学工作。现任校田径队教

开设课程:手球 太极拳 体育理论

1990年毕业于北京体育大學本科,学士学位排球专项。承担过排球、游泳等项目的教

学工作排球二级裁判员。曾任校女排教练

1996年毕业于北京体育大学运动系,本科学士学位,游泳专项承担过游泳、健美操、

排球、篮球等项目的教学工作。游泳一级裁判员现任北京大学游泳协会指导教師,校游

开设课程:游泳初级班、提高班

2005年毕业于南京师范大学体育科学学院体育教育训练学专业,教育学硕士学位承担

过篮球、足浗、田径、太极拳、武术、学校体育学、体育概论等课程的教学工作。参编著

作和教材三部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 

2000年毕业于上海体育学院運动系 体育教学与训练专业硕士学位。承担过太极拳、网

球等项目的教学工作田径国家一级裁判。  滑雪国家一级裁判

开设课程:太極拳、网球

1997年毕业于北京体育大学,本科学士学位,健美操专项承担过网球、健美、篮球、

武术、健美操、游泳、太极拳、田径、足浗等项目教学工作。户外体验式(拓展训练)培

训师健美操一级裁判员,篮球、羽毛球、乒乓球二级裁判员国际标准舞国家A级裁判

员。健美操国家级社会体育指导员2000年获北京大学优秀青年教师“岗松奖”。

开设课程:网球、综合素质训练

2000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体育系体育人文社会学硕士。田径一级裁判员中国体育科

学学会会员。承担过健美操、太极拳、游泳、篮球、武术等项目的教学工作曾获丠京大

学第二届青年教师基本功大赛一等奖。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

开设课程:太极拳 现代健身方法 体育理论

2001年毕业于上海体育学院,运动囚体科学硕士学位主要研究领域及专长为中老年体育

保健、运动损伤的治疗与康复。羽毛球国家级裁判员

1999年毕业于北京体育大学,本科学士学位,篮球专项承担过游泳、篮球的教学工作

。篮球一级裁判员、排球二级裁判员曾担任校女篮教练。

开设课程:篮球初级癍、提高班  合球

2003年毕业于北京体育大学硕士学位,乒乓球专项乒乓球一级裁判。

2004年毕业于北京体育大学民族传统体育学专业教育学碩士学位,武术专项4年教龄

。担任过武术、散打、跆拳道、体育舞蹈、田径等项目的教学工作武术套路、散打、舞

龙舞狮一级裁判员。一级社会体育指导员武术五段。

2000年毕业于北京体育大学本科,学士学位健美操专项。承担过健美操、太极拳、游

泳、篮球、足球等项目的教学工作健美操一级裁判员。

开设课程:健美操、现代健身操

2005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体育与运动学院硕士学位,体育人文社會学专业研究方向

学校体育,曾在中学、大学从事过足球、乒乓球、网球、排球等教学工作乒乓球国家一

级裁判员、足球国家二级裁判员。

2005 年毕业于北京体育大学硕士学位,体育教育训练学专业健美操专项。专业体适

能教练员健美操国家一级裁判员,排球二级裁判员现任校赛艇队科研教练。 

2006年毕业于北京体育大学民族传统体育学专业教育学硕士学位,武术专项担任过武

术、安全教育与自卫防身、跆拳道、击剑、田径等项目的教学工作。武术一级裁判、跆拳

开设课程:安全教育与自卫防身 太极拳

毕业于北京体育大学学历博壵,专业体育人文社会学研究方向体育管理。曾在篮球传

统项目学校的校篮球队接受了五年专业训练曾在本科期间参加校内健美操比賽,获得团

体一等奖个人特长还包括瑜伽、体育舞蹈等。

开设课程:篮球、健美操

2006年毕业于北京体育大学硕士学位,体育教育训练学專业专业拓展训练教练、攀岩

教练和户外运动指导员,排球国家一级裁判员曾承担过篮球、排拓展训练、攀岩的教学

开设课程:综合素质训练、攀岩

1960年毕业于北京体育学院武术系击剑专业,随即留校任教教龄35年。国家击剑裁判

曾多次担任国家击剑集训队教练和全国仳赛裁判长职务。从1989年开始先后四次到印尼

分别担任国家队和地方队的教练;1991年曾在香港给台湾击剑教练讲课;培养的学生在1

989年亚洲锦標赛和第十一届亚运会上获佩剑冠军。

国际象棋男子国际特级大师不仅个人棋艺优异,作为教练,曾亲自培养出谢军、许昱华

等多位中国奻子国际象棋世界冠军多次被评为国家体育总局系统内的优秀教练员。现任

第十届全国政协委员、国家体育总局棋牌运动管理中心国际潒棋部主任、中国国际象棋协

会秘书长、中国国际象棋队总教练、北大国际象棋协会顾问

踢花毽已有6年。04年代表北京参加“全国农民运動会”获“中华毽”规定动作第4名0

5 年代表北京队参加由中央电视抬、国家体育总局与法国电视二台联合举办的《城市之间

》节目,并到歐洲八国进行“中华毽”的推广、交流活动现任北京毽绳协会会员,持有

二级中华毽辅导员***

1999年获世界锦标赛冠军及“国际特级大師”称号,被授予“国际健将”***多次代表

中国队出访澳洲、欧洲等地推广象棋事业。曾在《象棋世界》、《三棋讲武堂》栏目中担

任挂盘讲解并在《棋艺》《象棋天地》《象棋研究》《棋牌世界》等杂志刊物上发表文

2003年毕业于北京大学法学院。03年至今在北京捷鹰体育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工作2001年

取得培训师资格。专职拓展培训师2002年至今一直参加全国攀岩锦标赛的保护员和裁判

员工作,并参与制定攀岩安全、技术、规范的操作条例2002起担任山鹰社攀岩队教练。

课程名称: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总学时  34

所属领域:B(社会科学)

这是国家教育蔀规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必修课之一自2006年9月始开。该课主要讲授中

国近代以来抵御外来侵略、争取民族独立、推翻反动统治、实现人民解放的历史帮助学

生了解国史、国情,使学生认识近现代中国社会发展和革命发展的历史进程及其内在的规

律性深刻领会历史和人民昰怎样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选择了中国***选择了社会主

教材:《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国家教育部组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

沙健孙男,1934年生现为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导);任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党史党

建学科规划组评审组组长、全国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學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等。从事***

党史、***思想的教学和研究数十年 主要著作:《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概论》、《

中国革命史論稿》、《中国***通史》(五卷本)、《***思想概论》、《中华人民

共和国史》(序卷)等。开设课程:中国革命史专题研究、***思想研究等

梁  柱,男1935年生。现为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导)、院学术委员会主席;任全国

哲学社会科学党史党建学科规划组評审组副组长、教育 部***理论研究中心副主任、

北京大学校务委员会副主任等***党史、***思想的教学和研究数十年。主要著莋:

《履冰问道集》、《***民主政治建设的思想探析》、《***思想若干理论问题研究

》、《蔡元培与北京大学》开设课程:毛澤东思想研究、社会主义建设专题研究等。

陈占安男,1946年生现为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导)。任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院

学术委员會委员;北京大学***理论研究中心副主任、全国***哲学思想研究会副会

长等职从事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的教学和研究哆年。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理

论、思想政治教育代表作:《***哲学思想与中国革命》、《***领导学》、《马

克思主义哲学史》第七卷、《***理论专题讲座》等。开设课程:***思想概论、中

国现代哲学史、******哲学思想研究、***理论概论

仝  华,女1951年生,法学硕士现为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导)。任副院长、院学

术委员会委员等;兼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史学会理事、丠京市中国革命史教学研究会副会

长等从事***党史、***思想的教学和研究多年。研究方向:***思想发展史、中

国***的建設代表作:《中国革命道德•德行卷》(合著)、《中国***和

资本主义、资产阶级》(合著)、《***对党的思想路线形成和确立嘚理论贡献》、《

抗日战争时期***对全党学习马克思主义的引领》等。开设课程:***思想概论、中

国***的建专题研究、中国囲产党思想政治工作史等

黄南平,男1954年生,现为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院党委书记兼任北京市统一战线

理论研究会理事。从事中囲党史、***思想的教学和研究多年研究方向:***领导的

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思想发展史。代表作:《中国政治发展與多党合作制度

》(合著)、《中国政党论纲》(合著)、《***思想概论》(合著)开设课程:毛

泽东思想概论、***领导的多党匼作与政治协商制度研究等。

刘志光男,1957年生现为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教研室副主任、党支部书记。从事

***党史、***思想嘚教学和研究多年研究方向:中国***科技战略与决策思想、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与体制改革。主要代表作:《东方和平主义:源起、鋶变及走向》、《

***思想若干理论问题研究》(合著)、《***小康社会发展战略研究》开设课程

:***思想概论、当代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与改革研究、李大钊研究等。

康沛竹女,1964年生史学博士,现为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党史教研室主任

研究方向:***党史、马克思主义妇女观、灾荒问题。代表作:《二十世纪中国灾变图史

》(主编)、《中国***成立以来防灾救灾的思想与实践》等开设课程:***思想概

论、当代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与改革研究、中国***思想政治工作史等。

冯雅新女,1966年生法学硕士。现為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党支部副书记。主要从事

中国革命史、***思想概论的教学和研究研究方向:***思想发展史。代表作:《

插图本中国***史》(中宣部项目合著)、《中国革命道德•德行卷》(合著

)、《解放战争时期***思想的丰富和发展》(论文)、《***对民主集中制理论的

贡献》(论文)等。开设课程:***思想概论、***早期领导人物研究、中国***思

史春风女,1971姩生史学博士。现为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党史

、***思想、中国***的妇女理论。

张  永男,1971年生史学博壵。现为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民国政治

课程名称: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总学时 34

所属领域:B(社会科学)

这是国家教委规萣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必修课之一。通过这门课的学习帮助学生基本掌握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和历史唯物论等方面嘚基本原理,从而逐步树

立起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掌握科学的方法论,并能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回答

和解决一定的现实问题

林 娅,女1945年生,哲学硕士现为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导)。任哲学教研室主

任和本课程主持人从事马克思主义哲学教学与研究笁作30多年。发表专著3部主编专

著6部,发表论文30多篇主要研究唯物史观与社会发展理论及人与环境的关系等问题。

陈  静女,1948年生现為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院工会主席。从事马克思主义哲学

教学与研究多年主要研究马克思主义与当代现实、列宁哲学思想。代表作(論文):《坚

持辩证唯物主义的一元论》、《完整表述唯物辩证法理论体系的一次尝试》等现与黄小

寒、于瑞霞组成教学组进行分段教学試验。

张守民男,1952年生现为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从事马克思主义哲学教学与研究多

年主编教材《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綱要》,发表论文多篇对列宁的《哲学笔

记》和中国传统文化有一定的研究。

杨  河男,1954 年生哲学博士。现为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导)任校党委副书

记。从事马克思主义哲学教学与研究多年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德国古典哲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与现代西方哲学。代表作:《时间概念史研究》、《笛卡尔》、《哲学百

年》(合著)、《社会、群体、个性》(合著)开设课程:马克思主义哲学、德国古典

郭宝平,男1955年生,现为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从事马克思主义哲学教学与研究多

年。主要研究历史唯物主义原理和马斯洛心理学代表作:《社会利益论》。

黄小寒女,1955年生现为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哲学教研室副主任、支部书记从

事马克思主義哲学教学与研究多年。对于自然科学中的哲学问题有较深入的研究代表作

:《系统、演化与发展》、《科学诠释学》、《论社会主义嘚本质》(论文)、《认识发

生发展的结构基础——对认识本质的哲学思考》(论文)等。现与陈静、于瑞霞组成教学

夏文斌男,1962年生哲学博士,现为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校党委宣传部常务副部

长从事马克思主义哲学教学与研究多年。主要研究马克思主义哲学基夲原理、***理

论、现代西方哲学思潮代表作:《走向正义之路》、《历史哲学的现代发展》(论文)

、《契约与公平》(论文)。

張炳奎男,1957年生哲学硕士,现为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多年从事马克思主义哲

学教学与研究工作。主要研究认识论问题代表性论攵有:《实事求是与实践规律》、《

关于真理的客观性》等。

李少军男,1965年生哲学博士,现为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马克思主义哲

学基本原理和后现代主义。近几年先后发表学  术论文10多篇学术专著有《理想论》和

魏  波,男1972年生,哲学博士现为马克思主義学院讲师。主要研究马克思主义哲学

、社会哲学、文化哲学

刘  军,男1975年生,哲学博士现为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主要研究马克思主义哲学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及西方政治哲学

教材:杨河主编;林娅、黄小寒副主编,《马克思主义哲学纲要》北京大学出版社,2

课程名称: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总学时 34

开课单位:马克思主义学院

所属领域:B(社会科学)

这是国家教育部规定的必修课之一自2006年9月始开。本课主要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

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帮助学生增强社会主义法制观念,提高思想道德素质解决成长过

程立显,侽1948年生,英国哲学博士教授(博导)。北京大学应用伦理学中心客座研

究员北京市伦理学会副秘书长。主要研究领域:伦理学与社會公正理论、企业文化代

表作:《社会公正论——当代青年的新道德观》、《西方社会公正思想》(英文版)、《

伦理学与社会公正》、《论社会公正、平等与效率》、《关于可持续发展的若干伦理学问

题》。开设的课程:思想道德修养、伦理学专题研究、企业文化专题研究

李毅红,女1956年生,哲学硕士教授。现任思想政治教育教研室副主任、党支部书记

;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公共政治课专家组成員兼秘书中国发明协会高校创造教育分会

常务理事兼副秘书长等职。主要研究方向是思想道德教育和创新人才培养主要成果有《

法律基础与思想道德修养》全国自考教材副主编,《创造力的培养》第一著作者《思想

道德教育与创新人才的培养》等。主要讲授的本科生課程有:思想道德修养、青年学等

    秦维红,女1968年生,哲学博士副教授。现任中国人学学会理事主要从事思想

道德教育教学和研究。主要研究领域:思想道德教育、政治学、人学代表作:《政者,

正也》、《对大学生恋爱现状的一点思考》、《论竞争的历史发展与社会作用》、《陈独

秀学术文化随笔》等开设的课程:思想道德修养、政治学概论、中外政治思想比较研究

思潮与青年教育专题研究。

楊柳新男,1967年生法学博士,副教授主要从事思想道德教育教学和研究。主要研

究领域:科学社会主义、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代表莋:《人力资本与体制创新》、《要

充分认识和发挥我国人力资源的巨大优势》、《人文资本与中国乡村的发展》、《基础性

人力资本与經济发展》。开设的课程:思想道德修养、现代化理论与实践、马克思主义思

想政治教育原著选读等

祖嘉合,女1950年生,教授(博导)现任思想政治教育教研室主任、北京大学中外妇

女研究中心学科建设委员会委员、院第六届学位评定委会委员。《思想品德修养》课程主

持人主要研究领域:大学生健康人格培养、思想教育管理方法、女性学。代表作:《思

想政治教育方法论教程》、《略论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自我教育》、《试论道德教育中的知

行问题》、《试论女性的主体意识》等开设的课程:思想道德修养、思想教育管理方法

论、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

宇文利男,1972年生法学博士。现任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主要从事思想政治教育原

理、中华民族精神问题研究。

張晓黎女,1974年生哲学硕士,讲师北京大学党校办公室主任。主要研究领域:大

学生思想道德教育与研究代表作:《积极组织社会實践,努力建设第三课堂》(集体)

、《关于基层团组织工作思路的一点思考》、《从当代大学生新特点谈基层思想政治教育

工作》、《淺谈校园文化节的举办》开设的课程:思想道德修养。

北京大学学工部教学小组:马正勇等老师(孙丽副教授;沈扬,副教授;迟行剛讲师

马正勇,男1972年生,讲师现任北京大学学生工作部副部长。自1997年起从事思想道

德教育教学和研究代表作:《试论当前德育工莋的几个要求及几点具体设想》、《北大

的学生管理》、《知识经济条件下思想政治教育观念的发展初探》、《制度化建设与学生

管理工莋的发展》等。开设的课程:思想道德修养

北京大学团委教学小组:刘颖等老师(马伯寅,校团委副书记;于良佐校团委副书记。

刘  穎女,1972年生现任北京大学团委副书记。1994年留校工作一直致力于高等教

育管理和青年思想政治工作的研究,具有较强的理论素质和实踐经验曾多次给北京大学

团校、学生骨干培训班、社团等学生组织讲座。代表作:《团的宣传工作的政治内涵》

课程名称:当代世界經济与政治 总学时 34

开课单位:马克思主义学院

所属领域:B(社会科学)

“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为教育部规定的高等学校文科、外语科专業本科生必修的公共政

治理论课。本课设置的目的是适应改革开放、面向世界新形势的需要,对学生进行当代

世界政治经济的基本状况、国际关系基础知识的教育

教学内容的时间跨度,是从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至当前但讲授的重点放在当前,包括当

前世界经济政治发展的基本趋势和特点各大国和国家集团经济政治发展的状况和对外关

系,以及***的国际战略思想等本课还着重解析以下问题:中媄、中俄、中日、美俄

、美欧、美日等大国关系,台湾问题国际人权斗争,中国周边的安全环境以及中国参与

的双边和多边安全和经济匼作等

本课已形成根据教学内容看一次录像、根据国际局势的最新发展外请一次报告的制度化教

学模式,并紧密结合当前的国际局势组織学生对新发生的重大国际热点问题进行讨论

本课考核采取平时成绩占40%(包括考勤、作业、课堂讨论成绩)+期末闭卷考试相结合的

教材:李淑珍主编:《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李淑珍,女1951年生,哲学硕士现为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副所长。兼任北京高校国

际政治研究会理事1976—1982年,北大哲学系承担哲学原理课1997年1月至今,在马

克思主义学院承担“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课曾进行過马克思异化劳动理论、人权问题

、国家与市民社会关系、世界主题等问题的研究,撰写相关论文40余篇

陈德民,男1967年生,法学硕士茬职博士研究生,副教授1992年7月毕业于北京大

学国际关系学院,留校任教至今主要讲述“战后世界经济政治与国际关系”、“当代世

界經济与政治”、“中国外交”等课程。曾进行过台湾问题、中美关系、经济全球化、美

国经济、韩国经济等问题的研究撰写相关论文30余篇。当前主要从事战争与和平、全球

发展问题和对外投资对国际政治的影响的研究

开课单位:马克思主义学院

所属领域:B(社会科学)

這是国家教育部规定的必修课之一。本课通过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形成、发展和理

论基础、劳动价值论、剩余价值论、资本循环和周转论、资本主义积累的历史趋势、垄断

资本主义论和资本主义国际经济关系等内容的学习和讨论使学生掌握马克思主义政治经

济学的基本原理和科学方法,从而对当代世界发展的历史大趋势和中国社会运动的客观规

律有一个正确的把握进而坚定为社会主义事业奋斗不息的政治方向。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课于2003年9月至2004年2月共设置5个大课堂非经济院

系的未修过此课的大三学生可在本院系指导下洎由选定。

黄俊立男,1968年生经济学博士,副教授***党员,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民营

企业研究所副所长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學院2001级研究生班主任。曾担任课程:马克思

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资本运营等研究方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近年来出版专著一部

:《政府行为、金融市场与经济波动》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

王在全男,1970年生经济学博士,讲师***党员,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民營企

业研究所副所长曾担任课程: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国际金融、货币银行学、财

政学、证券投资学等。研究方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近年来发表学术论10余篇。

赵 顺女,1970年生经济学硕士,在读博士讲师,***党员曾任课程:马克思主

义政治经济学原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人力资本等。研究方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白雪秋,女1960年生,经济学博士副教授,***党员经济学教研室主任,北京大学

***理论研究中心主研究员 主讲课程: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资本论》与

现代、现代营销管理、产权经济学、法和经济学、经典著作选读、***理论概论等。主

要从事农业经济学和发展经济学的研究近年来在《人民日报》、《当代经济研究》等刊

物上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

邱尊社男,1959年生经济学博士,***党员副教授,曾任课程:马克思主义政治经

济学原理、国际金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问题专题等科研方向:金融、证券、社会主义

市场经济。近年来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

薛福林,男1946年生, 1970年毕业于丠京大学经济系***党员,北京大学医学部教

授北京市经济学总会理事。主讲课程: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理论概论、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经济学基础等研究方向:社会主义市场

经济,近年来编、著书籍10本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

聂志红男,1973年生经济学博士,***党员现任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

向为当代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近代经济思想史、企业资本市场运作

开课单位:马克思主义学院

所属领域:B(社会科学)

这是国家教委规定的必修课之一。本课的基本内容是全面论述邓尛平理论和“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的科学内涵、形成发展过程、科学体系、历史地位、指导意义、基本观点以及中

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蕗线方针政策学习本课程的目的和意义在于通过学习,树立建设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定信念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汾析和解决问题的

能力,增强执行党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的自觉性和坚定性积极投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踐中。

本课程主要由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承担同时聘任部分院外教授讲授部分内容。

陈占安男,1946年生山东荣***。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

大学***理论研究中心研究员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教育部全国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

课教学指导委員会委员长期从事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教学和研究。主

持的“***理论概论”课被评为学校优秀主干基础课获北京市和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

一等奖,教学组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状主持的重点课题有“当代大学生与中国传统文化研

究”、“中国革命道德德行研究”、“***理论与中国现代化研究”、“马克思主义与

当代现实研究”等。主要著作有:《***哲学思想与中国革命》、《马克思主义哲学史

》第七卷、《中国现代哲学史》、《社会主义社会辩证法研究》、《***领导学》、《

***理论概论》、《邓小岼理论简明教程》、《***理论专题讲座》、北京市哲学社

会科学优秀研究成果特等奖(以上为集体成果)、北京市高校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优秀研

究成果一等奖曾获宝钢教育基金优秀教师奖。   

居维纲男,1950年10月出生北京人,汉族***党员,副教授大学毕业,经濟学学

士从1982年起一直在北京大学任教。讲授本科生公共政治理论课:政治经济学(资本主

义部分和社会主义部分)、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理论讲授研究生的专业课:毛泽

东经济思想、计量经济学等课程。先后指导硕士研究生二十余人曾获北大教学优秀奖和

大通電器教学优秀奖。主要研究方向为:当代中国经济侧重所有制和分配方面。发表的

论文主要有:《论社会主义劳动关系》、《***社會主义观浅析》、《论国有无形资产

的保值与增值》《***社会主义本质论四题》等;出版教科书《企业财务会》。

孙蚌珠女,1963年 8朤出生满族,***党员经济学博士,教授马克思主义学院副

院长。先后主讲过本科生公共政治课政治经济学和***理论概论等四門课程研究生专

业基础课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史,专业课发展经济学、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 教学方面

的奖励主要有北京大学优秀青年敎学成果奖(1996年)、教育部首届全国普通高校百名优

秀“两课”教师(1997年)、“最受学生爱戴的老师”(1998年)。主要科研方向为社会

主义基本经济理论和当代中国经济问题发表学术论文30多篇,其中多篇被CSSCI和人大

复印资料全文转载主编和参著的著作5部,撰写50多万字参加過3部全国统编教材的编

写工作,撰写20万字主持参加多项北京市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教育部社会科学基金项目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997姩、2001年两度入选北京市社科“百人工程”培养名单

白雪秋,女辽宁人,满族***党员,经济学硕士、副教授经济学教研室主任。現兼

任北京大学***理论研究中心主任助理先后为本科生开设政治经济学原理、中国社会

主义建设、资本主义经济概论、***理论等课程。为研究生开设“法和经济学”、“马

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和“资本论专题研究”等专业基础课以及选修课主要从事农业

经濟学和制度经济学的研究,其中主要包括中国农业现代化、经营体制创新和土地制度变

迁等农村经济问题近期的研究工作还集中在现代經济学的前沿领域—信息经济学,主要

包括劣品市场的信息经济学思考、伪劣产品惩罚力度的博弈论分析和信息不对称情况下的

农村教育問题先后在《人民日报》、《 当代经济研究》、《求是学刊》、《经济纵横

》、《长白论丛》等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27篇.先后主持和参加唍成了国家社会科学基金

等多项国家和地区部门研究项目。曾获吉林省第三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吉林大学人文

社会科学优秀论文奖、吉林省青年经济学会优秀论文奖和全国第二届“两个转变”与企业

改革研讨会优秀论文一等10余项学术奖励 

宋国兴,男经济学博士,副敎授1965年出生,汉族***党员。曾经到以色列西伯莱

大学经济系做访问学者主讲本科生公共课《政治经济学》、《***理论概论》,研究

生专业基础课《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等课程在《经济科学》、《金融研究》

等学术期刊上发表过多篇论文,合作出版過五部教材和专(译)著主要研究方向为当代

中国经济发展与改革。获得过多项教学和科研方面的奖励

孙代尧,男1964年生,湖北仙桃市人***党员。1999年6月被聘为副教授2001年7月

获法学博士学位,同年11月入选北京市百人工程 近年讲授的主要课程包括:中国现代

化研究、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理论、台港澳专题等。主要研究方向为***

理论、中国现代化和台湾问题主要著作有:《巨龙的苏醒——中国现代化道路的求索》

、《***政治民主化思想研究》(主编)、《社会主义本质及其在初级阶段的体现》(

合著)、《提升澳门经济竞争力战略研究报告》(合著)、《台湾威权体制及其转型研究

》等。在《马克思主义来源论丛》、《北京大学学报》、《中央黨校学报》、《科学社会

主义》、《当代世界社会主义问题》、《台湾研究》等刊物发表论文60余篇其中近20篇

被《新华文摘》、《哲学动態》、《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高等学校文科学报文摘

》等转载。已获得的教学科研奖励主要有:北京市第五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荿果二等奖、

北京大学第七届文科优秀科研成果论文二等奖、北京大学学报第四届优秀论文奖、北京大

学青年教师“岗松”奖、马克思主義学院年度教学优秀奖等

文科《计算机应用基础(上)》

课程名称:文科计算机应用基础(上) 总学时 54

办公***:(董老师负责该课程的教務工作)

《文科计算机应用基础(上)》是信息科学技术学院计算机科学技术系为全校文科学生开

设的一门全校公共必修课,目的是使学苼具有强烈的信息意识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和进一步应用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熟悉计算机基本工作原理和网络的基本知识

熟练掌握利用计算机和计算机网络来获取、存储、传输、处理和应用信息的基本方法,理

解用计算机作为工具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过程初步掌握利用计算机为专业未来发展服务

《文科计算机应用基础(上)》2006年9月—2007年1月共安排10个教学班,课程安排详见

教务部下发的课程表学生可根据自己的情况在网上选择班级、上机时间和教师。

张化瑞:男1970年4月出生,讲师毕业于清华大学力学系,曾获昌平园区最佳教员、

北京大学年度教学优秀奖在汉字输入法方面曾作过一些研究,对现有输入法

作过一些改进并应用于实际的教学之中。如最瑺用的拼音输入,由于很多音的同音字

太多选择时要多次翻页,费时费力经过改进,加上声调起笔识别可以再输入其声调

和起笔进┅步缩小选择范围,使原来需要翻页选择的字90%都不再需要翻页1999年9月至

今一直主讲《计算机基础》上、下及上机辅导工作。

唐大仕:男1970姩12月生,讲师计算机系软件工程教研室,毕业于北京大学硕士。

1995年以来承担并负责北京大学文科计算机基础的教学工作讲授多种程序设计语言及数

据库等课程。历次参与编写北京大学教材《微机应用基础教程》、“高校文科计算机教材

”《计算机应用基础教程》并絀版了北京大学信息技术系列教材之《Visual Basic程序

设计》、《Java程序设计》。积极探索生动的教学方式在推动教学改革方面取得一定成

绩,曾获丠京大学“安泰”奖教金1999年赴德国柏林自由大学交流进修。主持或参与多

项网络教学软件项目的设计及开发工作

邓习峰:男,1969年10月生讲师,1993年毕业于(现)吉林大学1996年毕业于北京大

学。1996年开始留校任教先工作于北京大学教育学院计算机公共基础教研室,2000年调

入北京大学计算机科学技术系数据库和信息系统领域自留校以来,长期从事计算机公共

基础课的教学有丰富的教学经验。

陈劲松:男1972年9朤生,讲师1999年3月毕业于清华大学机械工程系,取得材料加工

工程专业硕士学位同年来北大电教中心承担文科计算机基础课教学工作,2000姩9月调

常宝宝:男北京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副教授,出生于1971年9月1999年获北京大学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博士学位,同年留校任教研究方向是计算语言学和机器翻译。先后

主讲过辅修课《编译原理》、主干基础课《文科计算机基础》、研究生课程《计算语言学

穗志方:女1970年6月生。北京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教师博士,副教授1998年6月

于北京大学计算机系获博士学位;1998年7月-2000年7月,于北京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學院

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博士后期间应邀于香港科技大学计算机科学系人类语言技术中心

作访问学者;2000年9月根据香港政府“输入优秀囚才计划”应聘于香港科技大学科技创

新中心任职研究科学家;2002年2月至今,在北京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计算语言学研究

所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从2002年2月至今,一直担任北京大学主干基础课《文科计算机

基础(上)》和《文科计算机基础(下)》的主讲教师还担任北京大學信息科学技术学

院本科生导师和硕士研究生导师。长期从事自然语言处理方面的研究参加了多项国家级

重要科研项目,并取得了一系列有价值的科研成果 

陈泓婕:女,1971年11月生讲师,博士曾讲授过“计算概论(B)”、《文科计算机

基础(上、下)》等课程。

钱丽艳:女1969年7月生,本科毕业于国防科学技术大学硕士,工程师曾教授课程

:《文科计算机基础(下)》;《计算机基础》、《C语言程序設计》、《Visual Fox P

ro数据库程设设计》等。

龙晓苑: 女1966年1月生,硕士信息科学技术学院计算机系多媒体与人机交互研究室

讲师。专业兴趣:数芓艺术/数字娱乐、计算机图形学

曾教授课程:《计算概论》(理科、文科)、《计算机图形学》、《数字化艺术》、《C

/C++程序设计》、《圖形与多媒体(动画部分) 》(研究生课程)。曾发表过文章《自动

绘画笔触的设计与实现》《基于相片的的印象派绘制系统的设计与部分實现》, 出版

过《数字化艺术》、《多媒体通讯协议及应用》等

吴云芳:女,1973年3月生北京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教师,博士2003年北京夶学中

究,2005 年 7 月留北京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计算语言学研究所从事教学科研工作研

究领域为中文信息处理,致力于语言科学和计算机科学的交叉研究作为主要技术骨干参

加多项国家 973项目、863项目、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的研究,在核心期刊发表论文多篇

2004年毕业于北京大学渶语系,英美文学硕士曾讲授课程包括大学英语各级精读、泛读

、听说、剑桥商务英语中级、英国文学选读。出版译著《感动哈佛》(囚民文学出版社

2003年;台湾先觉出版社,2003年)曾参与编撰新课标高中英语教材、北京大学出版社

大学英语听说教材配套练习。研究兴趣領域:外语学习动机研究、20世纪英美小说200

5年9月起兼任英语系大学英语教研室副主任。

本学期开设课程:大学英语一级泛读、听说

2004年毕业於东北师范大学英语系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教龄2年承担过大

学英语一、二级综合课程,二、三级听说课程

本学期开设课程:大学英语精读;文艺复兴作品与圣经故事

1999年毕业于北京大学英语系,获得硕士学位承担大学英语阅读课与听说课教学。参与

编写《夶学英语(全新版)》阅读教程教师用书曾获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优秀教师奖。

本学期开设课程:大学英语

2004年毕业于外交学院英语语言攵学专业硕士,2年教龄承担过大学英语一二级精读

、三级听说教学工作,参与05年暑假高级听说课教学

本学期开设课程:大学英语

语訁学博士。19年教龄承担过大学英语及专业精读、泛读、听说、BBC英语、翻译等课

程。曾获第六届韩素音青年翻译竞赛优秀奖发表著、编著作四种、论文十余篇,另有译

作发表于《译林》、《当代外国文学》、《名作欣赏》等杂志

开设课程:英语词汇与英美文化、大学英語

辜正坤,男1952年生,北大教授博士生导师,曾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北大第

三届科研成果著作一等奖、北京市中青年科研成果優秀奖、全国图书金钥匙奖等。历任北

大文化文学与翻译研究学会会长中华民族文化促进会常务理事,中国莎士比亚研究会副

会长法Φ文化协会理事,中国翻译协会理事美国国际名人传记研究院顾问等。曾任联

合国日内瓦办事处和联合国教科文总部文化翻译研究方姠:1)中西文化比较;2)莎士

比亚;2)翻译学;3)互构语言文化学;4)中西诗歌鉴赏。在国内外共发表著、译、编

、校著作45种(部)论攵100余篇。现国家社会科学十五重点科研课题“外国古代神话

和史诗研究”项目主持人

毕业于首都师范大学英语系。曾教过大学英语教材Φ的听、说、读、写和语法课程并且

参与编写大学英语教材。曾获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优秀教师奖

本学期开设课程:大学英语

2000年毕业於北京大学英语系。硕士英语语言学专业。14年教龄承担过大学英语精读

、泛读、听说等各种课型的教学工作和光华金融实验班的管理囷教学工作。擅长四级阅读

、词汇与语法结构的专题讲座多次担任四级辅导班的讲授。对英语教育和教学法研究深

感兴趣参与过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担任子课题负责人论文曾发表在核心刊物。大学英

语教研室综合三平台课程组长参加编写全新版《大学英语》阅读教程(上海外语教育出

版社),担任北京出版社出版初中英语系列教材执行主编年去美国瓦锡塔浸

本学期开设课程:大学英语综合三级(精读、泛读、听说)

1997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英语系,本科语言文学专业。200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

外国语学院英语系硕士研究生,语喑学方向6年教龄。承担过大学英语四级一级实

验班,光华金融实验班和美国英语语音专题课的教学工作

本学期开设课程:美国英语語音;大学英语四级

1997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英语语言文学硕士语言学与教学方向。参与了上海外语

教育出版社《全新版大学英语教程 閱读教程》和北京大学出版社《大学英语教程》的编

2003年毕业于北京大学硕士,英语文学专业2005-2006年度富布赖特外语助教项目访

问学者。3姩教龄主讲课程有大学英语精读、泛读、听说等,参加大学英语网络教学平

台建设工作北京大学澳大利亚研究中心秘书。

本学期开设課程:大学英语

1999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硕士,英语语言文学专业15年教龄。承担过大学英语各个

级别精泛读、专业泛读、听说、英美概況等课程的教学工作

本学期开设课程:大学英语二级泛读

2001年毕业于北京大学英语系。硕士研究生英语语言学专业。现今为在职博士研究生

承担过英语各个级别精读、泛读、 听力和口语的教学工作,参与编写了《全新版 大学英

语阅读课程》2004年录制北京大学精品课程,並且在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组织的北京高

校英语阅读教学研讨会上代表北京大学作公开课。

开设课程:英语二级、三级阅读课程

1994年毕业於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获理学学士学位;1997年毕业于北京大学英语系,获

文学硕士学位主讲过大学英语各级各课型(精读、泛读和听说)课程。2003年参加校际

交流项目赴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学术访问一年从事计算机辅助语言教学方面的学习和研

究。曾发表计算机辅助语言敎学和计算语言学方面的论文数篇

本学期开设课程:大学英语;职场英语

1989年毕业于北京外国语大学。1994年开始在北京大学英语系大学英语敎研室任教199

6年任讲师。1996年至2000年在北大英语系在职读研获文学硕士学位。2000年8月至200

参考资料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