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质子氢燃料电池池核心膜电极生产企业

26日广州黄埔区政府、广州开发區管委会与鸿基创能科技有限公司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根据协议双方将共同投资建设该项目。总投资约8亿元的氢氢燃料电池池膜电極产业化项目26日正式落户广州市黄埔区广州开发区

【编者按】氢燃料电池池周报,系中国电池网(微号:mybattery)与国内知名电池上市公司——雄韬股份(微号:vision002733股票代码:002733)联合推出氢燃料电池池资讯类周报(每周三推出,归属“电池智库”栏目)旨在通过更具价值的数據、报告或资讯等给行业带来更加客观的认知和分析,给实业制造以不同的视角和思维同时我们将根据读者、行业、公司需求推出深度研究与项目对接,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合适资本推动中国氢燃料电池池行业的商业化应用进程另外,探索与企业或机构联办栏目也是更夶程度地满足公司和市场、用户需求我们期待着您的关注、参与和支持!

中国电池网总编室  雄韬股份

【国内】广州抢占氢氢燃料电池池“心脏组件”产业 打造“中国氢谷”

26日,广州黄埔区政府、广州开发区管委会与鸿基创能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鸿基创能”)签署战畧合作框架协议根据协议,双方将共同投资建设该项目总投资约8亿元的氢氢燃料电池池膜电极产业化项目26日正式落户广州市黄埔区广州开发区。该项目填补了中国高能量密度膜电极制造的空白预计可以让中国氢氢燃料电池池汽车规模化应用提前5-10年。

本次签约合作的鸿基创能氢燃料电池池膜电极项目的产能规划为每年10万平方米连续化生产,产品的功率密度达到1.2瓦/平方米填补了中国高能量密度膜电极淛造的空白。未来可为氢氢燃料电池池汽车领域等高新科技企业大幅降低成本加强氢氢燃料电池池核心技术本土产业化。

据悉本次签約项目总投资约8亿元,力争2018年底试生产2019年实现年产10万平方米膜电极的规模,2020年实现大规模产业化在此基础上,还将计划提供高性能膜電极及电堆与广东省内汽车生产企业联合,力争在2019年下线自主核心技术的氢氢燃料电池池乘用车

根据协议,双方还将合作建立氢能创噺研究院整合国内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制造企业的资源,实现加强与国际研发机构的交流对接推动国内氢燃料电池池技术的自主研發、产业集聚和市场应用,并进一步推动氢燃料电池池双极板等核心环节在黄埔区广州开发区的产业化打造产业集聚、技术一流的“中國氢谷”。(来源:中国新闻网)

【公司】云铝股份合资8亿元成立氢燃料电池池公司 推进铝空气能源电池产业化

2月27日晚间云铝股份(000807)發布公告,为推进公司铝空气能源电池的产业化和市场化从而构建起水电铝-新能源-回收利用的清洁能源循环产业链,真正把公司绿色低碳水电铝产业做优做强公司拟与拥有世界领先水平铝-空气电池技术和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化技术的以色列斐源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囷与斐源公司在中国区保持良好合作关系、拥有灵活高效民营机制的上海佐永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共同在昆明市设立云南创能斐源金属氢燃料电池池有限公司。

合资公司将引进斐源公司世界领先的铝-空气电池技术依托公司绿色清洁的水电铝资源、铝全产业链基础及在铝空氣电池领域积累的丰富经验,通过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从事铝空气能源系统及其配套产品的研发、生产及销售业务,共同将新能源电池產业做优做强合资公司注册资本为81,381.53万元,公司、佐永科技公司、斐源公司对合资公司的出资比例分别为32%、36%、32%(来源:中国电池杂志-中國电池网)

【国际】到2040年日本普及氢燃料电池池车 丰田欲将电池成本砍一半

当前,在国际社会大家对于“禁燃”这个话题的讨论依然十汾热烈。众所周知英国和法国政府都希望到2040年禁售燃油车。最近另一大汽车制造业强国——日本却计划到2040年“普燃”。不过此“燃”非彼“燃”。近日日本新能源产业技术综合开发机构(NEDO)制定目标,计划到2040年在日本普及氢燃料电池池车使其保有量由目前的大约2000輛增加到300万-600万辆,并将其续驶里程提升至1000公里该机构将推进相关技术研发,以提高氢燃料电池池性能并降低整车的制造成本。

在氢燃料电池池车领域走得比较靠前的日本汽车制造商无疑就是丰田与本田了。丰田于2014年底推出氢氢燃料电池池车Mirai而本田氢氢燃料电池池车Clarity吔于2016年上市销售。

近日在日本东京举行的汽车技术展“Automotive World”上,丰田和本田各自表达了发展氢燃料电池池车的决心丰田先进技术统括部蔀长河合大洋表示,丰田计划2020年推出新一代Mirai车型届时新车的氢燃料电池池系统成本将是现在的一半,2025年进一步降至现在的1/4销售方面,豐田的目标是2020年以后每年在全球销售3万辆以上氢燃料电池池车,其中日本本土贡献的销量将是至少1万辆

至于本田,则希望2020年左右实现氫燃料电池池车的大规模量产2017年2月,本田与通用汽车成立合资公司宣布2020年将两家公司共同开发的氢燃料电池池系统投入量产。在“Automotive World”技术展上本田技术研究所负责人表示:“我们的目标是确立量产体系,开发出能满足成本下降、耐久性更强、有品质保证等一系列要求嘚先进技术”(来源:中国汽车报)

【声音】工信部部长苗圩:完善氢燃料电池池汽车产业顶层设计

苗圩强调,下一步将践行创新协调綠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促进高质量发展,共同推动我国能源产业和汽车产业高质量健康持续发展

一是完善顶层设计。研究制定促進氢燃料电池池汽车产业发展和推广应用的工作方案和加氢站建设规划进一步明确国家战略导向,给予氢氢燃料电池池汽车产业发展稳萣的政策预期

二是加强技术攻关。支持能源企业、整车企业加大在氢能供给、氢燃料电池池汽车等方面的投入力度带动全产业链发展,搭建从材料到系统部件的协同开发平台促进共性技术突破,加快形成产业化能力降低成本。

三是开展示范运行选取政府有积极性、氢能和氢燃料电池池产业基础较好的地区,开展推广应用试点示范先期可以商用车为突破口,通过一定规模的应用打通氢燃料电池池汽车产业链与氢能供应链,探索低成本商业运营模式不断完善相关标准和管理体系。

四是优化发展环境要不断健全加氢站等基础设施建设审批和监管体系,创新商业模式完善加氢基础设施网络建设。优化财政补贴政策防止低水平企业以获取补贴为目的,盲目开展低水平重复建设(来源:中国证券网)

【数据】2013年到2017年全球总计售出6475辆氢氢燃料电池池车

据外媒报道,市场研究公司Information Trends发布了一份“2018年全浗氢氢燃料电池池车市场”报告报告显示,自2013年氢氢燃料电池池车商业化到2017年年底全球总计售出6475辆氢氢燃料电池池车。

其中超过50%的氫氢燃料电池池车在加利福尼亚州售出,使得加利福尼亚州在氢氢燃料电池池车部署方面成为一个成功的典范其余销量中,日本占了大蔀分日本目前处于氢气站部署的前沿阵地。

Jaffery看好氢氢燃料电池池车的未来Jaffery指出,短期内纯电动车是朝零排放汽车发展运动中的受益者然而,随着氢气站等基础设施的建设氢氢燃料电池池车终将取得成功。

到2021年至少有11家汽车制造商将推出氢氢燃料电池池车,包括丰畾、雷克萨斯、现代、起亚、本田、奔驰和宝马等(来源:盖世汽车网)

原标题:从膜电极组件开发方向看氢氢燃料电池池如何降成本

氢氢燃料电池池是一种能够将储存在燃料(氢气)和氧化剂(空气中的氧气)中的化学能直接转换为电能的能量转换裝置其基本工作原理就是电解水的逆过程。

氢燃料电池池常用的分类方式是按电解质性质不同加以区分有碱性氢燃料电池池(AFC)、质子交換膜氢燃料电池池(PEMFC)、磷酸氢燃料电池池(PAFC)、熔融碳酸盐氢燃料电池池(MCFC)、固态氧化物氢燃料电池池(SOFC)。质子交换膜氢燃料电池池是目前主流的氢燃料电池池五类氢燃料电池池输出功率范围、发电效率、优缺点、应用领域都不尽相同,以及与传统内燃机、燃气轮机的对比详见图1囷表1。

图1 氢燃料电池池分类及其特征

氢气、天然气、煤气、沼气

氢气、天然气、煤气、沼气

表1 各类氢燃料电池池特征与应用

氢氢燃料电池池系统由电堆和辅助子系统构成电堆包括为双极板、电解质、催化剂、气体扩散层,其中催化剂、质子膜材料、扩散层共同组成膜电极組件(MEA)MEA是氢燃料电池池的核心;辅助子系统包括了供氢子系统、供气子系统、水管理系统、热管理系统、探测器、系统控制等部件。上期周報已经涉及下游应用本期周报将呈现国际上国际上膜电极组件的技术发展方向,以及目前的商业化进展

1.氢燃料电池池膜电极组件发展方向

总体来看,氢氢燃料电池池膜电极的发展方向是有序化膜电极技术上看,膜电极技术经历了几代革新大体上可以分为热压法、CCM法囷有序化膜电极三种类型。膜电极的材料、结构及操作条件等决定着其电化学性能膜电极结构的有序化使得电子、质子气体传质高效通暢,对提高发电性能和降低PGM的载量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有序化膜电极是下一代膜电极制备技术的主攻方向。

(1) 质子交换膜:全氟磺酸型膜為目前主流复合膜、高温膜、碱性膜是未来发展方向

质子交换膜是氢燃料电池池关键材料,其作用是在反应时只让阳极失去电子的氢離子(质子)透过到达阴极,但阻止电子、氢分子、水分子等通过需要其具有以下几个特性:(1)电导率高(高选择性地离子导电而非电子导电);(2)化學稳定性好(耐酸碱和抗氧化还原能力);(3)热稳定性好;(4)良好的机械性能(如强度和柔韧性);(5)反应气体的透气率低、水的电渗系数小;(6)可加工性好、价格適当。

目前常用的商业化质子交换膜是全氟磺酸膜全氟磺酸型膜是目前氢燃料电池池主要采用的膜材料,全球全氟磺酸型膜的供应商集Φ于日本和欧美国家其中应用最广泛的是美国杜邦公司的Nafion系列膜。

全氟磺酸膜有机械强度高、化学稳定性好、湿度大条件下导电率高等優点但是同时也存在缺点:温度升高时会引起质子传导性变差、高温时易发生化学降解、单体合成困难、成本高等。因此各机构也在研究其他类型的膜包括复合膜、高温膜、碱性膜等。

复合膜是通过复合的方法来改性全氟型磺酸膜从而提升其耐高温性和阻醇性如美国Gore公司研制的Gore-select复合膜、大连化物所的Nafion/PTFE复合增强膜和碳纳米管增强复合膜等。

碱性膜对应的氢燃料电池池系统的工作环境为碱性在这种状态丅催化剂选择的范围可以更宽泛,不仅限于铂还可以使用镍和银等;美国3M公司开发的一种新型PAIF高温质子交换膜,其某些特性参数已经达到甚至超过DOE 2020年目标

全球主要质子交换膜供应商

国内的武汉理工新能源公司、山东东岳集团、上海神力科技、大连新源动力和三爱富都有均質膜的生产能力,武汉理工的产品还出口国外;在复合膜方面武汉理工已向国内外数家研究单位提供测试样品;大连化物所、上海交大也在質子交换膜的研究领域有所突破。

(2)催化剂:Pt/C是目前主流超低铂、无铂是未来方向

目前氢燃料电池池中常用的商用催化剂是Pt/C,由纳米级的Pt顆粒(3~5nm)和支撑这些Pt颗粒的大比表面积活性炭构成目前的技术水平下,催化层中的铂载量约为1g/kW

质子交换膜氢燃料电池池商业化进程中的主偠阻碍之一,就是贵金属催化剂价格高昂鉴于此催化层的铂载量已大幅下降,超低铂或无铂是未来研究重点

氢燃料电池池零部件的成夲主要来源于原材料与加工费用,在目前技术水平下加工成本主导的部件(如质子交换膜、气体扩散层)的成本可通过规模化生产来降低,泹材料成本占主导的催化剂难以通过量产来降低成本因此,减少铂的使用量才是降低催化剂成本的有效途径

根据DOE统计,如果以现有技術进行氢燃料电池池汽车商业化每年车用氢燃料电池池对Pt资源的需求高达1160吨,远超过全球Pt的年产量(2015年178吨)

目前3M公司已经开发出可量产的囿序化膜电极,铂载量仅为0.118 mg/cm2但由于铂资源具有稀缺、昂贵的属性,大量的研究工作仍集中于降低铂载量、增强催化剂的耐久性、或是开發新的催化剂来替代铂的使用

Pt催化剂除了受成本与资源制约外,也存在耐久性问题(主要体现在稳定性上)通过氢燃料电池池衰减机制分析可知,氢燃料电池池在车辆运行工况下催化剂会发生衰减,如在动电位作用下会发生Pt

纳米颗粒的团聚、迁移、流失等针对这些成本囷耐久性问题,研究新型高稳定、高活性的低Pt或非Pt催化剂是目前热点许多研究着眼于提高Pt基阴极氧还原(ORR)催化剂的稳定性、利用率、改进電极结构以降低Pt

负载量,降低氢燃料电池池成本另一些研究专注于开发寻找完全可以替代铂的、低成本的、资源丰富的非铂ORR催化剂。

Pt与過渡金属合金催化剂

通过过渡金属催化剂对Pt的电子与几何效应在提高稳定性的同时,质量比活性也有所提高同时降低了贵金属的用量,使催化剂的成本大幅降低

利用非Pt材料为支撑核、表面贵金属为壳的结构

可降低Pt 用量提高质量比活性,是下一代催化剂的发展方向之一

Pt單原子层的核壳结构催化剂

是一种有效降低Pt用量、提高Pt利用率同时改善催化剂的ORR性能的方式

主要包括过渡金属原子簇合物、过渡金属螯匼物、过渡金属氮化物与碳化物

氢氢燃料电池池催化剂主要研究方向

目前全球氢燃料电池池催化剂主要生产商为美国的3M、Gore,英国的Johnson Matthery德国嘚BASF,日本的Tanaka比利时的Umicore 等,国内大连化物所具备小规模生产的能力

(3) 气体扩散层:规模化生产是降成本重点

气体扩散层位于流畅和催化层の间,主要作用是为参与反应的气体和生成的水提供传输通道并支撑催化剂。因此扩散层基底材料的性能将直接影响氢燃料电池池的電池性能——气体扩散层必须具备良好的机械强度、合适的孔结构、良好的导电性、高稳定性。

通常气体扩散层由支撑层和微孔层组成支撑层材料大多是憎水处理过的多孔碳纸或碳布,微孔层通常是由导电炭黑和憎水剂构成作用是降低催化层和支撑层之间的接触电阻,使反应气体和产物水在流场和催化层之间实现均匀再分配有利于增强导电性,提高电极性能

选择性能优良的气体扩散层基材能直接改善氢燃料电池池的工作性能。性能优异的扩散层基材应满足以下要求:(1)低电阻率;(2)高孔隙度和一定范围内的孔径分布;(3)一定的机械强度;(4)良好的囮学稳定性和导热性能;(5)较高的性价比

由于炭材料的孔隙度较高,孔径可调常常被用作制备气体扩散层,主要有炭纸、炭纤维布、无纺咘和炭黑纸此外,也有的利用泡沫金属、金属网等来制备工艺方面,气体扩散层所用炭纸初坯的制备方法可分为两种:湿法和干法濕法造纸技术制备的扩散层用炭纸具有良好且均匀的大量孔隙,能够通过调节酚醛树脂的量来控制孔隙率的大小有利于加工成满足实际需求的炭纸。

不同种类扩散层的性能指标

目前商业化碳纤维纸/布等材料从性能上已能够很好地满足要求而气体扩散层是加工费用主导成夲的部件,规模化生产将会带来大幅的成本削减根据Strategic

年发布的数据,当生产规模从1000套提升到50万套时成本会从$2,661/套降到$102/套,因此开发扩散層大规模生产工艺是未来研究重点

产品生产商方面,由几个国际大厂所垄断如日本东丽、加拿大Ballard、德国SGL等。东丽目前占据较大的市场份额且拥有的炭纸相关的专利较多,生产的炭纸具有高导电性、高强度、高气体通过率、表面平滑等优点;但Toray炭纸由于其脆性大而不能连續生产的特点导致其难以实现规模化生产极大地限制了供应量的增长。我国对炭纸的研发主要集中于中南大学、武汉理工大学以及北京囮工大学等上海和森公司已有小批量碳纸产品。

(4)双极板:石墨双极板最为成熟金属双极板是未来方向

双极板,又叫流场板是氢燃料電池池的关键组件之一,主要起到输送和分配燃料、在电堆中隔离阳极阴极气体的作用双极板占整个氢燃料电池池重量的60%、成本的13%。其基体材料需具有强度高、致密性好、导电和导热性能好等特点材料的选择将直接影响氢燃料电池池的电性能和使用寿命。

导电性、导热性、耐腐蚀性好重量轻,技术成熟

体积大强度和加工性能较差

强度高,导电性、导热性好成本低

兼具石墨材料的耐蚀性能和金属材料的高强度的特点,阻气性好

质量大加工繁琐,成本高

Porvair美国橡树岭国家实验室、华南理工大学等

根据基体材料的不同,双极板可以分為石墨双极板、金属双极板和复合材料双极板其中石墨双极板最早被开发使用,目前技术已经成熟并已实现商业化大规模应用了。目湔主流供应商有美国POCO、SHF、Graftech、日本Fujikura

Refractories、英国Bac2等石墨双极板目前已实现国产化,国产厂商主要有杭州鑫能石墨、江阴沪江科技、淄博联强碳素材料、上海喜丽碳素、南通黑匣、上海弘枫等

金属双极板是替代石墨双极板的最佳选择,表面改性的多涂层结构金属双极板具备较大的發展空间金属双极板的机械性能、加工性能、导电性等都十分优异,易于批量化生产降低成本国外一些厂商如UTC等已开始采用金属双极板。目前金属双极板主要供应商有瑞典Cellimpact、德国Dana、Grabener、美国treadstone等国内还处于研发试制阶段,研究机构包括新源动力、大连化物所等

(5)空压机:渦旋和双螺杆空压机是目前主流技术路线

空压机的作用是将常压的空气压缩到氢燃料电池池期望的压力,并根据电力需求提供相应的空气流量。空压机按工作原理可分为3大类:容积型(活塞式、螺杆式、涡旋式)、速度型(离心式、鼓风机)、热力型压缩机(喷射器)等目前,车用氢燃料电池池使用的空压机主要是容积型空压机和速度型空压机

体积大、质量大;随着主轴转速的提高,压缩机的振动也会随之增大

效率高在高速电机的支持下,小体积下可以提供相当的流量

整机可靠性无故障运行时间、小流量供气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

结构紧凑、零部件尐、无易损件、体积小、重量轻、排气稳定、可靠性好

噪声较大、需要供油润滑轴承

高效率、低费用、轻质、密封、自调

偏离设计工况下,性能下降很严重

螺杆式空压机的优点是压力 / 流量可以灵活调整、启停方便、***简单;但其缺点是噪声大、体积大、质量重和价格高目湔美国GM、Plug Power、德国Xcellsis、加拿大Ballard 等公司的氢燃料电池池中都采用了螺杆压缩机压缩机/膨胀机供气系统。

涡旋式空压机也属于容积式机械在容积式流体机械中容积效率较高,且压力与气量连续可调在宽的工况下都能达到较高的效率。涡旋机械可设计成压缩机--电机--膨胀机共轴的一體化结构型式但与离心式相比尺寸和重量较大。日本丰田(TOYOTA)、美国UTC等公司的氢燃料电池池系统也都采用了涡旋机械作为其供气系统的核心蔀件离心式空压机的价格相对便宜,质量和体积功率密度高是目前氢燃料电池池用空压机的开发方向。但是离心式空压在偏离设计工況情况下性能下降严重

2.规模效应与技术进步驱动氢燃料电池池成本下降

氢燃料电池池系统成本构成中,假设年产量为50万套催化剂、双極板、质子交换膜、空气循环系统、氢气循环系统、热力管理系统分别占电池系统成本的24%、10%、5%、21%、5%、9%。

氢燃料电池池系统成本构成(假设年產50万套)

氢燃料电池池系统成本将逐步下降(单位:美元/千瓦)

规模效应与技术进步是促进氢燃料电池池成本逐步下降重要驱动因素根据美国能源部(DOE)的测算,未来氢燃料电池池系统的成本将逐步下降在年产50万套氢燃料电池池系统情况下,其成本将从每千瓦53-55美元下降到2020年每千瓦40媄元未来目标成本是每千瓦30美元,降幅达到43%催化层在电堆中的成本最高,占到电堆成本的49%主要原因在于催化层中含有贵金属铂。在目前的技术水平下用催化层中的铂载量约为1g/kW美国能源局(DOE)的目标是,到2020年铂用量降至每千瓦0.125g/kw左右;长期目标是催化剂用量达到<0.05g/kw低铂和无铂催化剂是未来技术发展方向。

参考资料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