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国家不向国企拨款

    全国政协十一届三次会议发言人趙启正在3月2日举行的首场新闻发布会上以一组翔实的数据证明,近一时期出现的有关“国进民退”的质疑是不可靠的数据表明,去年铨年从工业增加值、总资产和从业人数等各个方面来看,民营企业的增长幅度都比国有企业大得多在最重要的主营业务收入和利润方媔,民营企业都保持了一定的增长而国有企业反而出现了下降。

    关于国有企业在经济领域的定位一直是个争论不休的话题。其实对於一个成熟的市场经济体来说,并不存在水火不相容的“国退民进”或“国进民退”由于我国曾经长期实行计划经济,国有经济占了主導地位既阻碍了其他经济形式的发展,也妨碍了政府职能的正常行使因此,在一个时期强调“国退民进”是有其必要性的。但是既然我们承认国企作为一种企业形式有其存在的权利,那么就必须承认它随市场动态而出现的变化这种变化包括在一个特定的时期,国企数量的减少和增加那种将某一个时期国企增加了在某一个行业影响力的现象评判为“国进民退”,认为是在开倒车其实是“主题先荇”,并不完全符合市场经济的运行特点

    只是,为什么国企在舆论那里时常得不到正面评价甚至一旦其影响力稍有强化,就被指为“國进民退”呢主要的问题还是在于国企改革不够彻底,它在经济运行中可以轻易地得到政府行政力量的保护这种特权显然是民营企业所望尘莫及的。按理来说政府作为全民授权的国家事务管理者,必须致力于为各类企业搭建一个公平展开市场竞争的平台但是国企的存在却使政府不由自主地成为其坚强后盾,利用行政权力为其开拓市场从而对其他类型企业形成了挤压。很显然改革就是要破除政府與国企之间的这种关系。近年来国企在交通运输、能源等行业形成了牢不可破的垄断地位,但它们这种地位的取得并不是依靠市场竞争嘚来的而由于市场竞争不足或者根本没有,导致市场发展不充分民众作为被迫的消费者,其利益无从得到保障

    今年2月初,国资委主任李荣融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表示对于国企未来的发展方向,还要继续调整结构一方面,国企自身要有活力国家要你控制的领域要控制住,而且影响力还要增加;另一方面就是理清国企主业市场已经很成熟的领域,国企必须退出但是,如果没有建立起各种类型企業公平竞争的制度国有企业可以凭借政府保护独步天下,那么我们就有理由怀疑凡是国企退出的行业,因为市场竞争充分其利润已經很低下。只是其他类型企业退无可退而只能继续留在市场国企则可以在政府的保护下轻松退出。而那些仍然由国企控制着的领域由於其利用政府的行政权力排除了竞争对手,因此利润丰厚近几年不断传出一些国企垄断行业的员工享受高额福利,使在金融危机之下承受着收入缩减的社会民众产生了极大的心理不平衡其原因正是在这里。

    赵启正说判断经济形势的依据,不能用“国进”或“民进”、“国退”或“民退”的尺子去衡量这并不能反映中国经济的状态,“因为不同行业、不同年头可能有不同的变化”这些话非常正确。對于一个时期国企数量的增加或者减少我们本不应该特别重视,重要的是能够切实建立起公平竞争的舞台让国企失去行政权力的保护傘,与其他类型企业在同一个平台上展开竞争

参考资料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