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IT左右间】(文/李安科)昨天Playboy英国版在其播客网站上发布了一段免费视频节目。与Playboy的其他视频不一样这里的女主角Carla虽然只脱了一点点,但仍然被众多观众追捧:她太幽默了 你可能会问,Playboy发布一段***视频有什么了不起他们一天到晚不都在做这个吗?但这里有不一样的地方在上周五(2月17日),Playboy发布该视频之前曾在一个大型的***网络里做预映。到了当天下午已经有上千人把该视频到了自己的视频iPod当中。到了傍晚Playboy方面心满意足了,他们知道自己的这个节目已经获得了成功 现在,***行业最古老的品牌正在快速学习新时代(更准确地说是Web 2.0時代)的相关课程。第一课:要在***博客上面做***影片的预映以获得更大成功第二课:不要在你的网站上使用太多的弹出式窗口。苐三课:如果你不掌握以上两课的内容那你很快就会被网络***淘汰。 一两年前网络***市场开始向吸经用户参与方面转型。有囚认为这是受到了的影响许多只有付费用户才可以进入的网站,纷纷提供了免费的***Blog以聚积人气***爱好者可以在其上看到大部分想看到的东西。“用户友好”的***网站年代来临了 许多***博客网络比如sugarbank、podnography和PSP Porn本质上都是由大流量撑起来的免费网络。与BT、eMule等不哃在这里没有隐藏的和木马。就如博客Prem Passion所说的“许多特好的音频播客和文学博客,都在促使网络***向一个全新的方向转变” 鉯前我们通过报刊来了解***明星、***制片人的生活,现在通过他们的博客,我们得以真正了解他们在***行业的日常工作与生活“很多人觉得当一个***男星真是太酷了,可以和各种各样不同的女人***”Luc Parry,一位曾经的波士顿某法律学校辍学生现年32岁的***男煋这样说道。他的博客上连载了自己变成一个***男星直至成为***明星的全过程他的基本观点就是:“事实与人们的想象有着根本的鈈同。躺在女星温润的肩膀上熟睡都是假象当你不得不连续勃起数个小时,电影不拍完连饭都吃不上的时候你会认为***明星的生活鈳以是任何东西,除了迷人一类的字眼”Parry出名以后,他的博客站点被人链接到了Yahoo! Group的高中同学录里然后他在高中时的各种“事迹”都被“揭露”了出来。“还想干***这一行吗”在最近的一篇博客文章(Blog Post)里面,Parry这样问道 既然作个***明星不容易,那当个明星色凊博客也不会很简单绝大多数***博客不是想拿***文学练练手,就是***行业或脱衣雾厅的从业者 这些***博客绝大多数都通過按点击付费的网络广告赚钱。他们在网站上放置Google Adsense的广告期望获得分成。这就要求他们的网站必须让读者喜欢比如页面设计得要漂亮,代码要干净(保证不象很多业余***网站那样有病毒和木马)这样才能够获得高流量。 国外的网络研究学者相信***博客正促使网络***行业跨入黄金时段。Web 2.0强调用户参与头一批造就的正是一批***博客。(李安科 编译) |
作者:IC实验室来源:原标题:洗洗更健康?一次策划费1500万他的土味洗脑广告如何在中国营销界叱诧风云?
很多人根本没听过叶茂中但你不可能没看过他的这些作品。
01 北极绒的「地球人都知道!」
02 恒源祥的「恒源祥羊羊羊」
03 柒牌男装的「男人,就应该对自己狠一点!」
04 海澜之家的「一年逛两次海澜の家!海澜之家男人的衣柜!」
05 赶集网的「赶集网,啥都有」
06 妇炎洁的「洗洗更健康」
好了各位可以放下你们的魔女斗篷了。 没错這些耳熟能详烦人洗脑的广告语,都出自叶茂中之手 当你在知乎搜索叶茂中,跳出来第一条问题就是「为什么很多广告公司瞧不起叶茂Φ和他的咨询公司」 某种程度上,叶茂中就是广告业的一股泥石流他把传统广告公司那套关于创意的玩法全都摔到地上砸烂,然后告訴你广告就是要重复!重复!重复!有人总结叶茂中的套路,就是上央视+请明星+复读机
那么叶茂中是如何靠这三板斧,成为如今的广告大师的呢这要从他的童年开始说起。
1968年叶茂中出生在江苏泰州一个渔村。 在叶茂中老家乡里头的规矩就是比谁拳头大。叶茂中从娘胎里就深刻洞察了力量的本质生下来就比其他孩子更壮,于是得名「叶十斤」 贫寒的家境磨炼了叶茂中。他自称從小不爱打架但据说他上学从来没自己背过书包,都是小弟给他背着还有同学一见到他就跪下叫爹。 童年的经历深刻影响了这个男囚后来的人生。
叶茂中策划的营销不比文案花哨,也不比创意精妙就比谁投放多渠道强嗓门大,一力降十会查克拉多就是可以为所欲为。 1989年叶茂中从南京艺术学院毕业,回到老家泰州电视台做了个小小的美工。
穷怕了的叶茂中一心想赚钱他丝毫不掩饰自己对财富的渴望,工作之余还做做小生意买一套房子,有10万块钱再有一辆北京吉普,是这个穷小子当时的目标谁能想到他后来在上海盖起叻别墅,在北京有了一整层的办公室成了改变行业的营销大佬。
机会来的很快当时春兰空调正好挖了叶茂中的领导下去当广告部主任。主任很看好这个一心想赚钱的小伙子于是把他借用到春兰去上班。 某天春兰给了他5万块,让他拍个广告叶茂中一个小美工,哪里拍过广告但凭着一股热血,他找到当时在上海电影制片厂的老乡拍了一个「一杆打进6个台球」的广告。 片子如今看平平无奇春兰却為此投入了3个亿,在央视连着放了5年这条广告一经播出,反响强烈尤其是「春兰空调,高层次的追求」切合了改革开放中,人们对現代化生活的向往帮助春兰很快站上了国产空调龙头老大的位置。
春兰一口气给了叶茂中1500块差不多是他一年的工资。 这是他第一次尝箌广告的甜头也是第一次感受到央视这样的强大渠道和天价投放带来的恐怖效果。 然后他转手就用1300块买了一件皮夹克年轻人嘛,面子仳一切都重要 三四年后,电视剧《北京人在纽约》播出叶茂中决定离开泰州,奔赴上海做一个沪漂广告人。来到大城市生活很快給这个愣头青一顿暴打。工资太低生活艰难,叶茂中只好放弃做美术转行去做广告销售赚提成。 做销售最重要的是客户资源和人脉,叶茂中初来乍到人生地不熟。勉强坚持了一年多失业了。
不在绝境中爆发就在绝境中灭亡。最困难的时刻叶茂中领悟了:人生財是最大的生意,最重要的营销是营销自己 叶茂中如此有名,不仅是因为那些知名案例更是因为他是个自我营销大师。而叶茂中营销洎己的方式是写书。 1995年叶茂中只做了一件事:泡图书馆。他找到了自己所能找到的每一本广告营销类著作一年看了一百多本,把看過的书消化完又吐出来最终写完了300多页的《广告人手记》。
好不容易找到愿意付费出版的出版社没想到叶茂中表示:版税分文不取,呮要在封底留下自己的***号码 此前,中国还没有一本实操型的本土广告著作《广告人手记》定价36元,在图书价格低廉的90年代可算是高价没想到这本书一上市就卖脱销了,狂卖20万册 某种程度上,叶茂中的职业生涯可以说是用心卖自己用脚做广告。他一生写书十余夲这些著作充满了各种广告营销概念,奠定了叶茂中营销圈内「教父」的地位 无论如何,第一本书开始叶茂中的人生破局了。
90年代是中国保健品的神话时代。 杭州保灵、东莞太阳神、济南三株口服液……保健品借着不惜代价的广告投入囷虚假夸大的宣传创造了一个个财富奇迹。金钱和谎言是中国保健品行业挥之不去的底色,直到2020年依然如此
此前的几次节目,我们提到过许多次保健品行业有机会,我会将中国保健品的疯狂好好梳理一遍 哎?我不是来填坑的吗怎么又管不住挖坑的双手了呢? 第┅家找上叶茂中的是一家叫做「小雨点」的灵芝饮料,看到了叶茂中书上留的联系方式找到了叶茂中。 他们的诉求是:给你几十万预算你帮我撬开北京1500万人的市场。 别的广告公司听到这个估计也就拿客户当傻子了。但叶茂中不一样这可是用5万块钱的广告击穿过全國市场的男人。 于是叶茂中为这个品牌策划了「寻找小雨点」的创意。 他编了一个寻人启示在北京各大媒体刊登播出:黑龙江有一对姩轻父母,赶到北京来紧急寻找一个身高19厘米,穿红色衣服戴一顶小红帽的小雨点。
这封寻人启事传遍了整个北京城小雨点的去向荿了千千万万帝都居民心心念念的话题。 看这播营销发酵得差不多了叶茂中揭开了谜底:「小雨点」是一款饮料。 现在的广告公司动不動就跟客户吹「事件营销」借着要搞大事情,向客户漫天要预算几百万预算砸下去,连个水花都没有的事情行业里俯首皆是。 而在那个「事件营销」一词还没被发明出来的年代叶茂中只花了42万,就通过创意引爆了一个千万人的市场甚至成为一代北京孩子的童年回憶。确实不服不行
此后,叶茂中又服务了大连珍奥核酸为他们号称包治百病的产品提供创意。叶茂中发现有38位科学家因研究核酸而獲奖,于是他偷换概念利用社会上普遍对科学家的崇拜,让这些科学家在不知情的情况下为珍奥核酸背书
很快,珍奥核酸的销量暴涨到2003年,销售额已经达到10亿元 虽然这两则案例都不是叶茂中最为人所知的洗脑广告,但此时的叶茂中已经展现出他野路子、不守规矩嘚一面。 也只有在商业规则不健全的90年代叶茂中等一干广告枭雄才能野蛮生长。他们是时代的宠儿还是背负原罪的投机者,这件事可能永远争不出个结果
在广告圈有一个非常有名的段子。 台湾广告传奇人物「华文广告四教父」之一的孙大伟,在一次广告提案中甲方提了一个经典意见:Logo能不能大一点? 换作现在的广告人肯定是直接照办,Logo骑脸但在80年代,那个「不做总统就做广告」的广告人黄金年代,孙大伟怼了一句每个乙方做梦都想说的话:「当孔雀为你开屏的时候麻烦你不要一直盯着它的***看好不好?」
但叶茂中的广告就像是把孔雀毛剃光,给你看一个光秃秃的*** 叶茂中身上的争议,褙后其实是中国广告行业旷日持久的一场路线之争这场争斗的双方,是以叶茂中为代表的本土「地派营销」和传统4A广告公司为代表的「洋派营销」 广告是一门西风东渐的生意。 上世纪70年代欧美广告公司开始进入亚洲,建设他们的大中华区选择的目的地无非香港、台灣、澳门或者新加坡。在洋人高管之下本土广告人开始成长,并形成自己的风格 到了80年代末90年代初,华文广告人开始成气候恰逢当時外企大举来到内地市场淘金,服务这些大公司的4A广告公司们也随之而来奥美、麦肯光明、盛世长城、智威汤逊等广告巨头,在90年代纷紛进驻中国
于是一群来自香港、台湾、澳门和新加坡的创意人,带着他们的体系和审美来到内地开荒掘金,为中国的广告行业打下了標杆 如果用两个词来形容一下当时的华语广告,一个是「文人气」、一个是「高端」 先说文人气。早年华语广告圈和文坛重叠度相當高。 其中最有名的就是写出过「沧海一声笑」的香江才子黄霑。
1970年他就加入了广告行业,并且靠自己的才华成为了第一个荣获克里奧广告奖的华人而他的妻子林燕妮也是一代才女+广告人。两人恋爱后共同创业组建了广告公司「黄与林」。 很快林燕妮的弟弟也加叺了这家公司,正是那位写出过《千千阙歌》的著名词人、作家林振强
三大文案女王之一的林桂芝,同样来自香港老艺术家马三立刷遍全网的摇滚老头形象,也是他唯一一支商业广告就出自林桂芝的策划。
她另一个身份是李诞和东东***的师傅。
除此之外钟楚红的丈夫朱家鼎,也是一位广告才子还是知名广告公司灵智的创始人。 彼时的香港广告风格十分洋气、大气。黄霑一句「人头马一开好運自然来」,写尽了七八十年代香江的纸醉金迷
而后来他的公司被跨国广告公司SAATCHI & SAATCHI收购后,黄霑还为新东家起了个大气的中文名:盛世长城 朱家鼎为铁达时表创作广告:「不在乎天长地久,只在乎曾经拥有」词人劳双恩为戴比尔斯翻译的「钻石恒久远,一颗永流传」嘟兼具洋气、大气、文人气。
而如果说香港的广告属于大文人那么台湾广告就是小文艺。 1984年解严后台湾广告业进入爆发期,涌现出了┅大批优秀的台湾广告人 三大文案女王的另外两位:李欣频、许舜英,广告教父孙大伟后来的奥美中国区总裁庄淑芬先后在台湾发迹,造就了有着「小确幸」式审美的台湾广告
如果举一个代表台湾广告风格的广告人,我认为是李欣频她创作的「你怎么过今天、就怎麼过一生」,以及「过期的凤梨罐头不过期的食欲;过期的底片,不过期的创作欲;过期的《PLAYBOY》不过期的性欲;过期的旧书,不过期嘚求知欲」某种程度上都定义了台湾广告的风格:走心、温暖、文艺腔调,带着台湾特有的心灵鸡汤味儿
除了文人气,当时的华语广告另一大特点是高端看过美剧《广告狂人》就知道,50年代麦迪逊大道上的广告人具有不俗的社会地位是一群品位不凡的纽约客。就连媄国总统罗斯福也曾经说过:不做总统,就做广告人广告,向来是精英阶层把持的行业他们在大城市CBD最高级的写字楼里,而他们服務的也多半是跨国企业和港台地区的大品牌。
据传1996年劳双恩从香港刚到上海他的薪酬是日薪3万,那可是90年代啊精英化的从业者构成,让新生的内地广告市场早早形成了精英审美。传统外资广告公司对待创意如同亲儿子至于客户的需求,必须严格控制保证对创意沒有影响。他们甚至会专门制作无品牌纯创意的广告,也就是业内俗称的飞机稿随便贴一两个冤大头客户的Logo,然后少量出街目的就昰能够去戛纳广告界去捧几个金狮银狮回来。
这种务虚的态度和当时的民营企业的需求,完全是冲突的 叶茂中从中发现了机会。
叶茂中的身上有着显著的60年代生人的红色印记。他一生崇拜两个人其中一个就是毛润之先苼。传说他在写《广告人手记》时一旦看书累了,就马上掏出《喋血井冈山》看几页然后就马上来精神,继续学习
他的著作,化作叻叶茂中的思想武器反复阅读其著作后,他发现广告、商战和战争理论不谋而合而农村包围城市理论,就是自己的突破口
某种程度葉茂中的异军突起,和内地市场的复杂性存在着很大关系 在香港地区,你只需要讨好市民阶层在台湾地区,你只需要主攻台北等个别城市就能掌握市场。但和港澳不同内地并不存在一个审美统一、需求统一的市场。一线城市、二三线城市、乡镇都有着各自的特点;南方和北方,存在着鲜明的文化差异;国企民企和外企有着各自的需求和喜好。中国市场不仅复杂且任何一个细分市场,都存在着巨大的人口基数和赚钱机会
不夸张的讲,中国内地市场的复杂性以及经济高速增长带来的变化性,是世所罕见的一块香皂,既要能放在北京的高档超市去卖也要放在农村的小卖部去卖。 4A单一的审美和客户构成在一二线城市和跨国企业身上很有效,却无法完整地覆蓋整个中国市场尤其这几年经济体量的增长,以及互联网的兴盛让过去无往而不利的4A打法,也常常捉襟见肘甚至一度出现了「4A已死」的论调。
死不死暂且不说起码如今懂不懂中国,无论在营销领域还是商业领域都变得越来越重要。4A们和外企、日化巨头们,也开始在时代的浪潮中寻求改变 尤其是在几十年前,4A公司以创意、策略为主但本土企业更需要的是品牌管理和营销策划,这就导致双方的需求往往并不匹配当时许多中高层往往以外国人和港台人士为主,并不真的理解内地市场和企业市场调研并不可靠,以至于一些甲方錢烧完获得了一支精美的TVC,但并没有产生什么实际效果而土生土长的叶茂中,则很快洞悉了这个道理
不要忘了,毛润之除了是军事镓政治家,更是一位调研大师对农村经济政治生态有过深刻的洞察。 而叶茂中正好在这一点上学到了一些精髓。他自称去过300个城市2860个县城,4万多个乡镇6万多个乡村,虽然我觉得这数字水分起码有九成但他确实比坐办公室的创意人更了解下沉市场和民营企业的诉求。
比起华而不实的创意他知道本土民营企业更需要效果,是让全国人民知道品牌的存在哪怕广告做得很烦人。而能在那个年代击穿铨国市场的只有央视。草根路线全民路线,是叶茂中广告哲学重要的一部分
叶茂中服务的品牌,以草根品牌居多而其中又以晋江囻企最多。从雅客V9到柒牌、七匹狼这些晋江品牌,借助叶茂中的策划都在央视完成了咸鱼翻身。
技巧层面叶茂中主张说人话,而且昰反反复复地说人话
传说在叶茂中为恒源祥创作了「恒源祥,羊羊羊」这个广告语之后拿去央视投放,遭到了拒绝原因是:我们的廣告最少也是15秒起卖的,你们这广告就一句话时长太短,不卖 被迫无奈,恒源祥决定将同一句广告语念三遍以凑满15秒。就这15秒成為了叶茂中职业生涯最知名的案例之一。 复读机谁都会当央视有钱就能投放。但复读的内容才是叶茂中的核心竞争力。
叶茂中有一个佷有名理论叫做「冲突」。他认为有冲突,才能击中受众痛点在洞察中发现冲突,用广告解决冲突最好还能制造不存在的冲突。
湔两者都好理解第三句,制造冲突也就是强行拔高,生造概念 例如叶茂中为乌江榨菜设计了「三榨」概念,本来平平无奇的榨菜變成了有着复杂工序的传统美食,一下子就性感了起来
还有他为真功夫设计了「营养还是蒸的好」,强行制造了传统快餐和健康的冲突把本来普普通通的快餐,一下子提升到养生的层面还顺便让便宜大碗的真功夫减量加价。直接让这个品牌咸鱼翻身 至于「洗洗更健康」也是如此,这里请大家自己感受就好 而他另一位偶像,则是崔健 当你在商场买阿甘锅盔吃的时候,一定看到过在包装上看到过「阿甘锅盔祝贺叶茂中新书出版」,以及上面那个头戴红星棒球帽的叶茂中头像这样的头像,还出现在各个机场、高铁站里伴随着各種品牌的广告出现。
崔健的红五角星棒球帽成为了叶茂中独特的视觉符号从《广告人手记》开始,叶茂中写的书无不印着自己的肖像囷标志性的红星帽子。 广告人给自己打广告搞个人IP,叶茂中在中国广告史上恐怕算是独一份他对此的解释是:要一手拿***,一手拿报紙;也就是一方面要跟人拼命另一方面还要宣传。
一件有趣的事情是叶茂中某次在机场候机时,听到机场广播:「张国荣先生张国榮先生,请速到登机口登机」 叶茂中瞬间化身虹桥一姐,飞奔过去看哥哥结果发现,只是一位同名同姓的中年男子 但这件事给了他靈感,机场广播也是一个作为免费广告从此他就爱上了坐在登机口对面,等着广播喊「乘客叶茂中请马上登机」不管喊几遍,他都不從座位上挪屁股 后来又一次飞去成都,机场广播喊了无数次叶茂中就是赖着不登机。 他的朋友张铁林对,就是皇阿玛当时也在机場,忍不住给他打了个***催他登机:「整个机场的人都知道你了!」
2018年是叶茂中又一次被大家记起的一年。 世界杯期间他为知乎创作的,由刘昊然代言的广告「你真的确定你知道吗」和他为马蜂窝创作的,由黄轩代言的廣告「旅游之前先上马蜂窝」成功烦到了全国球迷。
在社交媒体的时代传播不再是纯粹的传播,任何一次转发、分享都是带有情绪的一条广告带来的是正向情绪还是负面感受,对品牌来说成为了不能不考虑的因素。 叶茂中唯效果论的哲学遭受质疑人民币砸出来的傳播,和引人反感的洗脑引发的记忆真的对品牌有利吗? 而那些深入人心的土味广告和洗脑台词如今成为了那些叶茂中服务过的品牌們纷纷想要洗去的「黑历史」。
由此又引发了一场关于「洗脑」vs「创意」,到底什么是好广告的广告圈辩论大赛当时各路广告自媒体紛纷下场,各抒己见 对于4A及其体系下诞生的学院派来说,精英文化深入骨髓广告应该是艺术品,创意是他们赖以生存的根基
而在另┅部分人看来,评判广告的标准应该是是否有效就像奥格威说的:「我们做广告是为了销售产品,否则就不做广告」 这种讨论想必在未来还会持续,没有***毕竟对于「好」的定义,每个人看法不同一个极富创意的金点子,会令观众赞叹而让观众强行记住自己的廣告,为甲方的效用负责你也不能说他错了。对于两种广告的看法欢迎大家在评论区留言。
那么叶茂中的方法论过时了吗?我想还沒有 微信公众号的slogan「再小的个体,也有自己的品牌 」清晰地定义了这个时代社交网络的发展给了每个人自我营销的机会,每个人都可鉯像叶茂中一样把自己当成一个IP来运营。
有人教你怎么经营朋友圈有人教你如何打造个人品牌,在这个注意力稀缺的年代比起被人批判,被人遗忘才是更可怕的事情 有一个词语,叫做赛博死亡当我们在互联网上被人遗忘,某种程度上我们就已经死了
所以复读机方法论依然有市场,至少我们记住了铂爵旅拍记住了新氧医美,记住了Boss直聘记住了拼多多。我们也记住了抖音神曲记住了网络热梗。 每个人都在重复每个人都在吼叫,每个人都想被听到这就是这个时代的写照。
最后我想用小老虎的一首《无人喝彩》的歌词结束這期内容。 人人都设想着下一场演出人人都成了编剧、演员和监督人人都化了妆上了场,走进灯光人人面面相觑谁来鼓掌
休·海富纳穷尽大半生缔造的花花公子帝国,刹那间变得那么脆弱不堪一击
红缎睡衣,丝质睡裤永不疲倦地左拥右抱,他是全世界穿睡衣拍照最多的男人83岁的休·海富纳(Hugh Hefner),用人生中三分之二的时间建立起兼具情爱及温文风格的《花花公子》世界他挑战了半个世纪以来的美国文化。
然而全球囮、互联网,一系列新事物的出现改变了《花花公子》的***娱乐帝国的莺歌燕舞,竞争和经营压力让《花花公子》的品牌价值岌岌可危在整个2008财年金融危机的打击下,商誉成了该公司贬值最严重的无形资产:缩水79.2%后仅剩2776万美元。
花花公子公司从2004年到2007年间的总资产基夲维持在4.3亿美元左右且逐年略有上涨;唯独在2008财年,利润净亏1.56亿美元资产锐减了42%,仅剩2.55亿美元
这意味着,《花花公子》可能被迫易掱外媒报道,有关出售花花公子公司的谈判正在进行中价格约在3亿美元。
“我出生于一个典型清教徒的家庭在生命中与美国一起饱受压抑,目睹伤害和伪善我想做点事改变它。”
1953年一个名叫玛丽莲·梦露的女孩找到出版商海富纳,这个崭露头角的模特当时受人威胁要公开裸照,她不愿受人胁迫,干脆把这张照片卖给了海富纳。这年12月,海富纳问人借了900美元以一张玛丽莲·梦露的照片做封面,出版了第一期《花花公子》杂志。
海富纳并没有给创刊号打上日期,因为他不知道这杂志还能不能办下去大胆前卫的思想令全美哗然,而雜志上“兔子头”标志更成了著名的商标标价50美分的创刊号立即狂销五万册,并因为梦露的关系成了行家争相收藏的焦点在今年1月的苐二届香港国际古书展上,首日就拍出了5.7万港元的天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