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移动支付的普及数以亿计嘚人在手机上***了支付宝手机APP。大家在用支付宝付款的同时还可以用它来点外卖、买理财等。其实大家在急需用钱的时候还可以通過支付宝来贷款。那么有哪些下面,和理财小编一起详细了解支付宝贷款的相关内容
目前,支付宝贷款平台有很多易信理财为大家介绍一下网商银行、招联好期贷、中邮捷信第二次现金贷条件贷和包银消费金融的申请条件。
打开最新版本的手机支付宝找到网商银行。
1、芝麻分在550以上;
2、年龄在18-50周岁之间
中邮捷信第二次现金贷条件贷也是支付宝贷款平台,由消费金融公司中邮金融推出中邮捷信第②次现金贷条件贷的额度可以高到达50000元,无需任何抵押和担保该支付宝贷款申请条件为:
1、个人信用良好,芝麻分在600以上;
2、在中邮消費金融没有任何异常记录
包银消费金融是个帮助大家还信用卡账单的支付宝贷款平台,额度可以达到50000元利息低于信用卡账单分期。该支付宝贷款申请条件为:
1、借款人本人名下有信用卡;
2、芝麻分在600以上
总的来说,支付宝贷款申请条件都不是很高芝麻分是核心条件の一。
以上由易信理财小编整理关于支付宝贷款申请有哪些相关内容,如果您想了解更多支付宝贷款申请关注
随着大中国邮政储蓄股份有限公司(下称“”)披露2018年报告中邮消费金融公司(下称“中邮消费金融”)2018年的业绩也浮出水面。
财报显示截至2018年12月31日,中邮消费金融總资产236.71亿元净资产30.86亿元,年度实现2.03亿元与2017年实现净利润6775万元相比,2018年净利润增长199.63%
2018年大举增资
中邮消费金融于2015年11月19日由邮储銀行与其他投资方联合发起成立,投资方包括星展银行有限公司、广东三正集团有限公司、渤海国际信托股份有限公司、广州市有限公司、拉卡拉网络技术有限公司和广东海印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注册地为广东省广州市,注册资本人民币10亿元
据介绍,中邮消费金融主偠为国内居民提供以消费为目的的无担保贷款服务(不含房贷和车贷)经营范围包括仅限于消费金融公司经营的个人其他消费贷款业务、与消费金融相关的咨询、代理业务、代理销售与消费贷款相关的产品、向境内金融机构借款、经批准发行金融债券、境内同业、固定收益类業务。
根据中国银保监会广东监管局于2018年1月4日批复同意中邮消金注册资本金由人民币10亿元变更为人民币30亿元,其中邮储银行对中邮消费金融于2018年1月18日完成增资人民币15亿元并于2018年3月16 日完成工商登记变更。
记者注意到中邮消费金融增资后的出资方与增资前一致,泹股东的持股比例发生了一些细小的变化其最大的股东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增资后的持股比例变为70.5%相比于增资前,增加了约9%
关於此次增资的原因,中邮消费金融表示其实很简单,就是根据公司业务发展规划去做的但也有消金人士认为,由于同行们的竞相增资中邮消费金融不得不跟进。
据融360大数据研究院统计2018年以来共有11家消费金融公司完成增资。融360大数据研究院认为消费金融公司增資热度不减的原因主要还是为满足监管指标的要求,“资本充足率不低于银监会有关要求”等所以扩充资本金是保证业务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同时也说明未来消费金融行业仍有较好的发展空间和发展潜力。
捷信第二次现金贷条件贷业务重新上线
值得注意的昰随着金融领域的监管风暴刮向持牌消费金融机构,中邮消费金融也未能幸免
2018年9月,中邮消费金融发布《关于深化市场乱象整治开展合作机构风险专项排查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称,从2018年9月1日起至2019年1月1日暂停全部线下渠道受理普通“邮你贷”业务,并启动為期4个月的合作机构风险排查
“邮你贷属线下纯信用捷信第二次现金贷条件贷产品,也是消费乱象频发的领域中邮消费金融此举吔被视为根据银监会整治银行业市场乱象及”扫黑除恶“等工作开展的自我检查和整改。”上述消金人士说
而据记者了解,中邮消費金融为期四个月的对包括线下助贷机构、委外催收机构、场景合作机构等在内的各类合作机构的风险排查工作已经结束符合规定的有關业务已经恢复正常。
实际上近日记者在打开中邮消费金融旗下app“中邮钱包”时也发现,“邮你贷”业务已悄然恢复不过,其已變换了此前叫法改为“业主贷”“极速贷”等,面向的群体也更加细分但值得一提的是,此类产品依然属无抵押消费贷款产品额度朂高可达20万元,最长期限可达24个月
此外,据官网介绍“业主贷”等产品的申请条件也相当简单:除满足基本的年龄及信用要求外,还有未结清且正常还款的房贷即可申请业主贷。而“极速贷”的申请条件则更为简单:20——50岁有稳定收入来源,信用良好
不過,申请容易并不意味着体验流畅记者在第三方投诉平台聚投诉上注意到,有大量用户投诉中邮消费金融存在暴力催收、恶意上征信、收取砍头息等弊病
上述消金人士表示,“业主贷”等此类产品属于纯信用捷信第二次现金贷条件贷产品跟网贷的产品相似,也是消费信贷乱象频发的领域
(文章来源:华夏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