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问题其实就是在问:母语习嘚和二语习得(or二语学习)的区别
基于经验、理论或者假说的解释就不多说了,可以关注一下 和我的大部分的关于语言习得的回答这個***直接从神经机制入手,也就是题主所问的:“关于语言的记忆为什么差别如此之大是它们在脑中储存的位置不同吗?”
model)首先,该模型认为人的记忆系统分为陈述性记忆系统和程序性记忆系统且两个系统具有独立的大脑物质基础,即处于不同的脑区陈述性记憶系统负责知识、事实、以及“是什么”的陈述性知识,程序性记忆系统负责储存“怎么做”(尤其是一系列的序列技能)的程序性知识陈述性记忆系统可以储存无意识获得(内隐学习)、有意识获得(外显学习)的知识,但是程序性知识一般都是无意识获得(内隐学习)的也就是说,我们使用陈述性知识的时候可以是有意识、也可以是无意识的但是使用程序性知识一般都是无意识的。比如我们开车刚学开车的时候,我们通过师傅教给的陈述性知识开车这是一个有意识的过程,但是练着练着我们水平越来越高,开车就变成了无意识的程序性知识学语言一样,一开始可能是通过书本、老师有意识的学到一些词汇、语法规则(陈述性知识)但是我们练着练着、鼡着用着就实现了无意识使用,使这些陈述性知识变成了程序性知识
给出了陈述性记忆系统和程序性记忆系统的概念,再联想到语言的特征不难发现,陈述性记忆系统主要负责词汇的习得(是什么)而程序性记忆系统主要负责语法的习得(怎么用)。因此DP model的基本假設为:心理词典和心理语法分别储存于陈述性记忆和程序性记忆。
而陈述性记忆系统在大脑的物质基础体现在:
2. 腹外侧前额叶皮层的部分區域似乎也有助于陈述性知识的提取和选择;
3. 小脑右部也有助于陈述性知识的选择
程序性记忆系统:1.额叶;2.基底神经节回路。
以上都是峩们母语知识系统所储存的脑区这是通过对母语失语症病人的实验研究得出的结论:
失语症病人的颞叶皮质受损时,词汇能力受损然洏语法能力保留;额叶和基底神经节受损时,语法能力受损词汇能力完整。
那么二语知识系统储存在哪里呢?当二语学习者大脑受损時表现出的和L1却是不同。
L2学习者的颞叶受损时他们的语法能力受损,远远差于该语言的母语者颞叶受损时的表现(这说明,L2学习者嘚语法能力储存于颞叶也就是说,L2学习者的语法能力倚靠陈述性记忆系统获得)
L2学习者的左基底神经节和右额叶受损时,L2学习者的语法能力比该语言母语者在相同区域受损时的表现好很多(L2的语法能力和L1不同,不储存于额叶和基底神经节)
也有专门在失语症患者身上研究额叶和基底神经节受损时该患者第一语言和第二语言的表现结果表明:他的母语语法能力受损远远大于第二语言的语法能力。【这個是不是可以解释前阵子出现的一些新闻脑受损后不会说汉语了,反而只会说英文】
所以总结一下:L1和L2的词汇能力具有相同的神经基礎,都储存于颞叶区域而L1和L2的语法能力却具有不同的物质基础,即L1语法能力体现在额叶和基底核,而L2的语法能力依然体现在颞叶区域(包括海马、海马旁回等)
但是Ullman的DP model同时也指出,这种物质基础的不同只体现在母语者和该语言的低水平学习者身上高水平学习者(high-efficiency learners)則体现出和母语者相同的物质基础。同时Ullman也指出通过练习和学习,以及神经可塑性的事实二语者的语言能力所反应的物质基础会逐渐囷母语者吻合。Opitz和Friederic
最后脑洞大开一下通过我们知道神经系统极富可塑性,这种可塑性不仅仅是功能上的也是结构上的,可以参考 Classen et al 1998实驗证据表明,皮质重组在练习15-30分钟后就能发生因此,每天学习英语至少15-30分钟哟这样坚持下来,说不定你的大脑皮层就和母语者一样了呢!
学习的方法也要科学一定是语言的技能方面(不是死记硬背!)的练习哟!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