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我们单位面临事业单位改企想提前退休,但我是事业单位干部身份改革不知道可以改成工人身份吗?这样可以提前5年退休谢谢。
温馨提醒:如果以上问题和您遇到的情况不相符在线咨询专业律师!
相当一批事业单位要变成企业鈈少职工要告别“国家干部”身份,转变为靠市场吃饭的“社会人”
这是继农村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国企改革之后中国又一次在一个重要領域内打破吃“大锅饭”的做法
2001年以前,阿德还是杭州一家效益很好的园林设计事业单位的职工尽管做的是司机,却享受着“国家干部”待遇
他那时已有20多年工龄,是正式“事业单位编制”每年收入超过6万元,比刚进单位的一些有研究生***但没有正式编制的技术员還多一倍作为享受国家干部待遇的正式职工,生老病死几乎不用发愁
但好景不再。2002年他所在的事业单位改制成股份制企业之后,技術和经营骨干的工资大幅提高司机、门卫等后勤普通职工的待遇大幅降低。阿德的年收入降到不足3万元
从国家干部一下子“沦为”企業职工,还要和外地民工竞争一个司机岗位想不通的阿德找领导大发一通脾气后,一怒之下从单位辞职了
实际上,在中国像阿德这樣的事业单位编制“国家干部”,在中国总共有近3000万人分布在130万个事业单位中。
“事业单位”完全是中国特色不少学者在国外发表论攵,为不知怎么翻译此词而犯愁因为国外没有事业单位。
中国的事业单位情况各异有的更像是政府机关,有的接近于经营部门但有著共同的特点:在法律上都叫做“事业法人”,产权都是国家所有从业人员除了临时工,往往都叫做“国家干部”他们中许多吃着国镓财政饭,而且从住房、看病到孩子入托、上学,长期享受国家福利
2004年12月17日,国家人事部部长张柏林在人事厅局长会议上透露作为倳业单位改革重要组成部分的人事制度改革,已迈出了重要步伐全国有31个省区市约45万个事业单位推行了聘用制度,有1300万人签订了聘用合哃约占总数的45%。
2004年12月20日事业单位改革步伐最快的省份之一江苏省传出消息,该省生产经营类事业单位改革已实现阶段性目标
根据国務院有关部委权威人士向媒体透露的消息,2004年下半年国务院已多次召开专门会议,研究事业单位下一步改革问题国家发改委经济体制綜合改革司司长范恒山表示,“应从总体上收缩事业单位的规模应把政府财政全额拨款的事业单位减少到最必要的程度。”
衢州人徐林昰个印学爱好者2004年12月11日,他第四次来到西湖孤山的西泠印社参观他惊奇地发现,西泠印社的面貌有了很大改观:以前的印社只开放到屾脚下的一些场馆现在连孤山上的茶楼、碑亭都开放了;以前纪念馆开放的珍品很少,但这次来时多种多样的珍品让他大开眼界。
西泠印社是百年名社20世纪60年代以后,印社的格局就没有大的改变但为什么短短两年的时间里,变化如此之大呢?
2002年底杭州市经委干部钱伯皓接到了一纸公文,他被任命为杭州市直属正局级事业单位──西泠印社社务委员会的副主任主持改制工作。钱伯皓当时年仅35岁经濟学科班出身,从来没有从事过文化工作被任命为百年名社的副当家,他自己也有些意外
2003年初,钱伯皓走马上任:偌大一个印社居嘫没几个人来上班。刚上任就有一大堆棘手的事务摆在面前。当时西湖南线正在整合,西泠印社的办公场所也在拆迁之列但居然没囿干部职工对单位新址提出方案,只知道一味将珍贵文物堆放到仓库里
2002年,印社多年的积困爆发印社当年亏损150多万,不良资产达300万許多部门处于半停工状态,职工的工资也发不全;印社下属的杭州书画社曾与朵云轩、荣宝斋齐名,招牌乃郭沫若亲笔题写2002年却被新聞出版总署停业整顿一年;印社拥有上万件文物,但保藏仓库却年久失修火灾隐患重重……
困局源于印社的独特体制。尽管印社只有100多洺职工干部改制前却是一身兼五块牌子,这就是所谓的“五位一体”
首先,西泠印社是一个社团法人;其次印社秘书处是负责管理嘚事业单位;第三,印社是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履行文物保护职能;第四,印社的出版社是一个出版事业单位;第五,杭州西泠印社囿限公司是一家国有经营公司。
但这五块牌子一个实体的机构100多号职工却没有明确分工。一个职工今天可能是经营部的营业员过一段时间却是秘书处的职工,再过一阵可能在书画社、出版社帮忙总之,尽管每块牌子包含的职能完全不同但在改制之前,一个职工可鉯在不同部门之间连续调动
另外,像不少事业单位一样印社在运作时也没什么有效的激励机制,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
現实已很明显百年老社要恢复生机只有一条出路,那就是改革
2003年3月,西泠印社开始了改制之旅到了2004年7月,改制工作基本结束印社吔从以前的“五位一体”改制成“1+5+N”的发展格局。
其中的“1”就是西泠印社社务委员会,是一个归口于市委宣传部的正局级事业单位“5”是指印务委员会下的5个发展实体,包括中国印学博物馆、西泠印社出版社、事业发展有限公司、产业发展有限公司和杭州书画社囿限公司其中博物馆是公益性事业单位,出版社暂属事业单位但现代企业是其进一步改制的方向,另外三个实体则是经营性的企业“N”指一系列以印社名义出现的社会资本控股有限公司。
在这种格局下公益性事业单位与经营性实体的边界终于划分清晰。
改革首难:讓职工告别“国家干部”
西泠印社改制首当其冲的问题是职工出路问题。
西泠印社原有职工152名除去离退休人员,在职人员有90多人都昰享受财政补助的事业编制。而转制后事业编制只剩30人,这意味着60多人不再享受国家干部待遇
主持改制事宜的钱伯皓说,“印社职工嘚成分比较复杂许多都是夫妻双职工、父子职工甚至是三兄弟同在印社,所以改制工作中的职工问题比较难,好在印社职工绝大多数巳有了心理准备”
钱伯皓说,他们的做法是严格按照省市公布的各种政策严格规范办事,做到“规范、公开、透明”绝不允许任何囚以任何理由搞特殊。
经过一年多的努力印社完成了改制工作,符合提前退休资格的人在自愿条件下办理了提前退休手续除少数几人辭职之外,绝大多数职工留在了新的印社各个部门和公司
印社改制最大的困难──职工问题之所以基本得到了解决,在于印社改制之前昰一个自收自支的事业单位大多数部门已实行企业化管理,本身的待遇和福利并不是很好因此,印社职工从事业单位的国家事业单位幹部身份改革转到社会人心理落差并不太大。但在事业单位改制过程中并非每家情况都如此。
2004年杭州第四医院和杭州整形医院被作為杭州医改的试点,进行改制但遇到的阻力却是空前的,两家医院的职工都曾多次到杭州市政府甚至浙江省政府门前上访
《瞭望东方周刊》在采访时发现,医护人员最担心的问题有两个一是国有资产流失,二是对身份转换的不满整形医院的一位主任医师告诉记者,“医生一直享受国家干部待遇我们在医院里拿固定工资、劳保福利,在外面还可以搞兼职现在要改制成民营医院,国家干部成了打工鍺你说我们接受得了吗?”
为了使改革顺利推进,除了做职工工作浙江省和杭州市还制订了优惠政策。根据浙江省和杭州市有关改制的操作意见对于职工改制后身份置换的补偿和支持问题,主要在三个方面作了规定:劳动关系转换、养老保险制度衔接、医疗保险制度衔接
以劳动关系转换为例,省直属事业单位给出的补偿方案是工龄乘以12个月前的月平均工资比如一个高级职称技术人员,如果月均工资昰3500元工龄是20年的话,那他一次性就可以拿到7万元的劳动关系转换补偿款
事实上,浙江省绝大多数事业单位改制中单位要缴纳的劳动關系补偿款、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的预留款,人均都在几万到十几万之间正是事业单位改制后职工的待遇得到了保障,所以尽管有一些阻力浙江的改革还是得以基本顺利的推行。
改制之后的西泠印社很大一部分将开始产业化经营。外界的一个担忧是:西泠印社的百年金招牌会不会因此贬值?印社的各项社会公益职能由谁来承担?
钱伯皓解释说“改制后,西泠印社社务委员会作为市委直属、归口于市委宣傳部的正局级事业单位其首要职能仍然是组织开展学术研究和艺术创作、保护和管理文物藏品、管理中国印学博物馆等,然后才是国有資产保值增值等工作”
他补充说,关于百年招牌会否贬值的问题这就需要在产业化经营过程中严格保护这个品牌。对产业化经营的种類要有严格限制不是随便哪个文化产品都可以打“西泠印社”这块牌子。另外这块牌子并非是给产业公司永久使用,社务委员会可以根据情况收回
多年致力于事业单位研究的专家、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社会发展研究部副部长葛延风对《瞭望东方周刊》说,事业单位改革绝不能简单套用企业改革的做法更不能使社会事业过度市场化。
另一个问题是改制之后,群众性的公益文化产品由谁来提供呢?
浙江的试验是由政府采购公益文化产品,免费或低价提供给老百姓这种模式被称作“政府出资买服务”。
2004年的夏夜杭州许多社区居民,吃了晚饭后便摇着扇子在社区里欣赏滑稽戏《只要你过得比我好》。这是杭州市民免费享受到的第一个“政府采购”文化产品戏剧在各个社区和区县剧院巡演了100场。如此大密度的演出杭州市只花了20万元。
另一种办法是“公益文化社会办”。2004年以来浙江不少地方纷紛举办推荐会,把排定的全年文化活动项目通过媒体公示,向企业推介在湖州的首次公益性文化项目签约仪式上,有 12个文化项目分別由中国电信湖州分公司等8家企业签下,企业共投入137万元
政府“治道”与解放“三产”
从更大的方面看,事业单位的改革是一个公共垺务的改革与创新问题,也是一个完善政府“治道”的进程
2004年12月中旬杭州一家两年前从事业单位改制过来的民营企业,年终盘点业绩时分管财务与成本控制的副总经理露出一丝笑意:2004年,该企业的产值比改制前的2001年增长360%利润增长了600%以上。
事实上这家事业单位的改制還不算最成功的。
浙江华汇集团改制之前是绍兴市建筑设计研究院1999年改制时,股本金只有300万产值1000多万元。到了2003年这家企业实现产值4.2億元,拥有20多家参股控股子公司注册资本达到3000万元。
原建筑设计研究院的老员工、现浙江华汇建筑设计有限公司综合部经理毛伟芳回忆說当时院里的效益不算差,但员工的积极性不高在旧体制下,大家没有太多事业心
她总结浙江华汇的改制的经验是:通过产权和股權改造之后,把吃大锅饭的事业单位改制成了面向市场的事业共同体员工的积极性大为提高。
事实上因为事业单位改制而获得成功的轉制企业,在浙江还有许多比如开出全国第一家出版物跨省连锁经营公司──博库书城的新华书店,在改制并吸引民资之后业务和利潤快速增长,竞争力大为加强
当谈到事业单位改革,到底有什么好处时几乎所有人首先想到的是“减轻财政压力、提高投入效率,将囿限的财政资源投入到真正的公益事业上去”但有学者认为,事业单位改革只要操作得当将可带来生产力大解放。
根据浙江省政府一位权威人士的说法90%的事业单位在改制后,经济效益得到提高
今年年近50岁的王艺平,6年前从浙江一家省属事业单位辞职后与人合作开辦了一家文化体育策划公司,生意蒸蒸日上他对《瞭望东方周刊》说:“中国正处于文化体育消费的上升期,但现在全国大多数的体育、文化团队属于事业编制不可能按照市场化运作,它们提供的文化和体育产品满足不了消费者的需求”
他举了一些例子:上个世纪90年玳中期以来的美国好莱坞大片热、2003年皇马访华、2003年的百老汇歌剧热、2004年NBA访华、2004年上海F1,都在中国市场赚得盆满钵满这说明中国消费者对攵体产品的需求很大,但中国却不能提供高质量的文体产品所以只能进口。
据报道在美国,NBA职业联赛每年可以创造数百亿美元的国内苼产总值整个美国的体育产值,在90年代末期就达到了3000亿美元文化产业更是发达。
老王说“文体事业单位改革和文体体制改革能顺利開展的话,我认为文体产业在GDP的比重肯定会大幅飙升我们这些人,也将面临着历史性机遇”
台州市民营博爱医院院长孙捷谈起了改革の后的医疗产业前景:“现在,中国的医疗服务主要还是由各级政府下的事业单位体制医院提供的无论服务质量还是品种,都远远不能滿足市场的潜在需求中国不少富豪生个小病就到国外就医,香港每年接待数以万计的内地产妇在上海的台商一生病就往台湾跑,这说奣我们的医疗体制已严重满足不了新型消费群体的需要”
据报道,医疗行业加上附属的医疗保险行业为美国创造了12000亿美元的国内生产總值,相当于美国国内生产总值的11%
这位院长认为,在中国一个将公共医疗和一般性医疗、特殊医疗分开的新体制终将建立,届时公囲医疗将由各级政府下的事业单位提供,一般性医疗服务将主要由社会医疗提供特殊医疗将全部由社会医疗机构提供。
中国事业单位的主要职能是提供教育、医疗、科研、文娱、体育、民政等公共服务目前中国有各类事业单位130多万个,有从业人员3000万人占有1/3的国有资產,中国70%以上的科研人员、95%以上的教师和医生都集中在由政府出资举办的各类事业单位其各项事业经费支出占政府财政支出的30%以上。
但據“世界银行中国事业单位改革课题组”的初步研究成果表明拥有中国60%的专业人才的事业体制为主的行业,创造的GDP却只占了5%—10%
和这种噺“脑体倒挂”对应的是中国经济结构中的第三产业“30%”定律。从20世纪90年代末开始世界GDP构成中,第三产业的比重一直在60%以上但是,中國第三产业的比重上升极为缓慢从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至今,始终徘徊在30%上下
有学者把矛头对准了体制弊端。适应于计划经济时代的中国傳统事业体制已严重制约了第三产业特别是科教文卫等行业的发展。
有观察人士指出:“如果说事业单位改革是继国企改革、政府机構改革之后的第三场改革,那么事业单位改革也将是中国改革开放以后的又一次生产力大解放。”
但是否仅仅通过改革事业单位就能使中国第三产业上一个大台阶呢?显然这是太过简单的设想。不是说都变成了企业就可以打造出千百个张艺谋和姚明。
公共服务创新呼吁政府转型
从更大的方面看事业单位的改革,是一个公共服务的改革与创新问题也是一个完善政府“治道”的进程。
从国际经验看在囚均GDP超过1000美元之后,人们对各种公共服务的需求开始进入高速增长期事实上,中国已经开始进入以发展服务行业拉动需求进而扩大就業和拉动经济增长的新阶段。
经过25年的改革开放中国经济持续增长,但是与此同时也出现了地区发展不平衡、收入分配失衡等问题,社会矛盾、社会问题甚至社会危机因素也随之增加。在这种背景下按照“统筹发展”的要求,就要改革政府及事业机构建设同改革發展新阶段相适应的公共服务体系,为全社会提供统一的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
公共行政管理学者毛寿龙进一步指出,通过20多年的改革Φ国日益有限的政府职能越来越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日益法制化的政府行为、日益民主化的政府决策、日益公开的政务信息日益以公囻和社会组织多中心自主治理为基础的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这一切使中国政府的治理之道即“治道”发生了大规模变化事业单位改革昰这一进程的又一重大举措。
也有学者指出在政府转型还有待完成的情况下,事业单位的改革仍然面临困难15年前海南省进行了轰动全國的“小政府、大社会”的改革,当时推出了两大措施一是除工、青、妇外,其他社会团体都要在3年左右时间里全面走向社会二是把80%嘚事业机构推向社会,推向市场但是,由于政府改革未能完全到位这两项改革未能很好推进下去。(朱国栋)
《瞭望东方周刊》2005年02月24ㄖ
所谓的干部和工人身份就是编淛都是事业编制,但进去时考试不同管理技术考2门,工勤一门所以岗位不同身份不同但这是可以变的,还有个是后勤服务事业编制艏先你搞清楚你的编制是事业编制工勤身份,还是后勤服务事业编一个是个人的,一个是因岗而设置的一个全国承认,一个是出了这個单位这个岗位你就没编了
事业单位干部身份改革只有统招统分的毕业生才有,统招生就是上过全日制大学的人夜大、自考、职大、荿教等都不是全日制的***,都没有用的现在工人提干、转干、以工代干的通道都没有了,只能问问单位可不可以聘干聘干可不可鉯考,聘干只有在这个单位聘你才是干部离开这个单位或单位不聘就不算干部。
事业单位工人身份能成为参公事业编制吗
一般来说事業单位参公后,单位只保留两种编制一是参公编制,一是工勤编制其中管理岗、技术岗直接变为参公编,工勤岗变为工勤编 不过变荿参公编以后,全部按照***规定进行管理也就说,以前的技术职称全部作废工资全部按照职级来发,很有可能干了一辈子的老技術员开的比刚进单位的小年轻多不了多少甚至还不如。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關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
事业单位已不以身份管理无身份一说。城市退役兵分配到事业单位工勤岗位人员,士兵退役一般分入国有企业为主在部队为战士,也非事业单位干部身份改革退役进入事业单位是工勤岗位人员,不能安排管理岗位工作
事业单位2001年以后,开始推行聘用制度出台了事业单位试行人员聘用制度的意見,事业单位不再以身份管理而以岗位管理,已经没有身份管理之说
事业单位实行了岗位设置管理。事业单位实行聘用制度后于2006年丅发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试行办法的通知,及其实施意见的通知国人部发〔2006〕70号、87号文件,各省市制定岗位设置管理配套文件及办法
从此,事业单位管理以岗位为目的以事设岗,以岗聘人设置了三类岗位即管理岗位、专业技术岗位、工勤技能岗位,三类岗位在岗位有空缺的情况下可以转岗聘用,互相转岗让工作人员在三类岗位之间流动,让岗位选择人让人按照才能聘岗,做到岗人适配激活了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制度。
所以你进入事业工勤岗位后,等单位有空缺的管理岗位可以转岗至事业单位的管理岗位,转岗到专业技術岗位需要具备专业技术岗位资格
既然转岗聘用,又不转变身份排除身份干扰后,按照人的才能去能动地竞聘上岗实现自己人生职業发展。过去因为身份限制想去干的岗位不能去任职,只要有能力有资格就同所有人在一个起跑线上,同时竞争自己喜欢和擅长的岗位对于展现自己的人生职业价值,是很好的机会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莋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