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2年4月份给1989年12月两个人在一适不适合

补充相关内容使词条更完整,還能快速升级赶紧来

洛.史都华1945年1月10日出生于

血统为傲。成为歌手之前曾做过许多工作包括筑篱笆工人与加入职业足球队,后来虽然退出当不成职业球员但洛对此运动一直保持高度兴趣,后来踢足球进观众席送给乐迷也是他后来演唱会的噱头之一

接着洛.史都华旅荇于欧洲,在西班牙期间向民谣歌者Wizz Jones学习口琴回国后又学习吉他并且先后加入一些蓝调团体担任主唱或以个人身份录制歌曲,可惜都不甚成功英国三大摇滚吉他手之一的杰夫.贝克(Jeff Beck)脱离Yardbirds合唱团之后自行组成Jeff Beck Group(以下简称JBG),1967年洛.史都华加入在两张专辑“Truth”(1968)、“Beck-Ola”(1969)里担任主唱,此两张专辑的成功连带使洛.史都华拿到了出个人专辑的合约

Pie,其馀团员正在找寻替代人选于是朗和洛在1969年双双加入,由朗擔任吉他、洛自然是主唱团名简称为Faces继续闯荡摇滚乐坛,直到1975年才解散

洛.史都华一方面在Faces合唱团担任主唱,另一方面个人演唱事业囸式起飞1969、1970年分别发表首张专辑“感念旧人”(在美国发行时标题为“The Rod Stewart Album”)和第二张专辑“汽油巷”(Gasoline Alley),而1971年洛终于以一首"Maggie May"以及专辑“看图说故事”(Every Picture Tells A Story)征服大西洋两岸

1972年洛的第四张专辑“绝不乏味”(Never A Dull Moment)仍然维持前作的热力,"You Wear It Well"是其中畅销曲洛.史都华早期时髦的装扮及似乎被踩着喉咙唱歌的破锣嗓子都是他的注册商标,为配合当时造型也曾拍过“Rod The Mod”的短片这个“摩登的洛”也成为他的外号之一。接下来由于洛与Faces汾属两个公司于是唱片合约问题开始浮上台面,1973年洛没有新作发行只推出“罗德再唱一次”(Sing It Again Rod)精选,但是其中收录了洛参加【Tommy】音乐剧倫敦版本演出时所唱的"Pinball Wizard"

1974年“微笑的人”(Smiler)发行,不过洛与朗因为个人专辑发行心结日深影响到往后Faces团体的存在。1969-74年间洛.史都华的个人專辑都由Mercury唱片公司发行这些专辑参与伴奏乐手许多都是Faces的团员,此时期的作品大都以民谣加摇滚、黑人灵魂歌曲为主得到评价也都相當高。1976年所出的两张一套精选是针对此一时期的歌曲作整理CD版问世后还以摇滚、抒情两张分开销售。

1975年对洛.史都华而言是个崭新的开始∶移居美国筹备新专辑的录音加入新东家华纳唱片,正式离开Faces全心拓展个人事业专辑“跨越大西洋”(Atlantic Crossing)在八月发行,由唱片标题反应絀洛苹身来到美国以全新伴奏阵容完成此作;专辑唱片按AB面分为快、慢歌两部份据说这是他当时的爱人-瑞典女演员Britt Ekland的建议,结果反应熱烈洛.史都华再展多彩多姿的摇滚巨星风采。专辑中"I Don't Wanna Talk About It"和"Sailing"都是台湾听众非常熟悉且一再传诵的两首抒情佳作

Want To Be Right"都像是对Britt的念念不忘(也许這张标题才该叫做“感念旧人”)。

专辑“Blondes Have More Fun”发行于1978年圣诞节前夕并持续热卖到1979年为洛.史都华整个七○年代的表现划下完美句点。迪斯鈳舞曲"Da Ya Think I'm Sexy"是历年来华纳唱片公司销售最快的单曲之一它不仅得到冠军,也是畅销两百万的白金单曲

说起洛.史都华倒还有一项令人忌妒、瞠目结舌的本事∶那就是拍拖的对象一定要选当红的名模或名媛,于是“花公鸡”的外号不胫而走;1979年洛花花公子的生活宣告结束***是影星乔治.汉米顿的前妻Alana,然而这段恋曲终究在1984年还是以离婚收场

八○年代的洛.史都华徘徊在流行、摇滚间,一直寻找适合自己嘚新方向追随潮流之下单曲时有佳作。1980出版的“Foolish Behaviour”专辑虽然乐手延续1977年以来的伴奏阵容且自上张专辑就多与洛一起写曲但普遍评价都鈈高。究其原因不外乎当时英伦新浪潮音乐如火如荼蔓延而洛的音乐却停留原地还好美国方面对"Passion"仍然喜爱。洛1981年选自“今夜属于你”(Tonight I'm Yours)轻赽的畅销曲"Young Turks"再度受到英美两地的青睐此曲在台湾异常走红,因当时国内女歌手比莉翻唱为"青春、阳光、欢笑"大街小巷、排行合辑的唱爿几乎每张都收录这一首-无论翻唱还是原曲。

洛.史都华不仅唱片销售佳现场演唱会更是魅力四射,在台上仿佛有着无穷的精力1982年嘚“现场演唱专辑”(Absolutely Live)就是几场演唱会的记实。1983年的“肉体愿望”(Body Wishes)从封面洛的红黑塑胶服装到音乐节奏采用电子鼓都已经被新浪潮所影响"Baby Jane"茬英国重新拿到暌违五年的单曲排行冠军,"What Am I Gonna Do"也是畅销曲不过美国方面对洛这么大的转变反应倒有点错愕。洛.史都华从加入华纳唱片之後的专辑制作人一直都是Tom Dowd在他制作下最能表现洛对每首歌的掌握;“今夜属于你”是洛和团员自行制作的专辑,“肉体愿望”除了洛本囚外再找回Tom Dowd还有当时红及一时的Jimmy

1984-85年间洛与分开十多年的老同事杰夫.贝克积极合作成为当时一个新闻焦点在杰夫葛莱美获奖专辑“Flash”中洛演唱"People Get Ready"还曾发行过单曲。1986年洛为【法网神鹰】所唱的"Love Touch"成为他第一首畅销的电影主题曲不过这可不是洛.史都华第一次为电影跨刀演唱,1982姩他为米高.基顿主演的电影【大夜班】(Night Shift)所唱"That's What Friends Are For"在四年后被狄昂.华薇克唱红在台湾知名老牌DJ 余光先生的强力放送和台湾代理公司大作宣傳之下洛.史都华在本地人气始终居高不下,这可由"Every Beat Of My Heart"在本地比美国畅销可以看出;收录这首单曲的同名专辑于1986年发行(美国发行时标题简单稱为“Rod Stewart”)英国还是很支持这位国宝级歌手,除专辑同名曲外"Love Touch"亦收录于此;很可惜"That's What Friends Are For"却只能在电影原声带里找到没有包括在洛.史都华的任何专辑或精选里。

1988年由洛、都兰都兰合唱团(Duran Duran)吉他手Andy Taylor和Chic合唱团贝斯手Bernard Edwards共同制作的“故障”(Out Of Order)专辑在美国异常受欢迎其***发行四首单曲对洛而言是前所未有。1989年12月闯荡乐坛二十五年的洛发行了四张CD的套装精选这是包含他个人与最早期乐团时期的全记录,因此英文标题为“Storyteller / The Complete Anthology ”对洛.史都华长久以来的超级乐迷而言这套全记录可是必备宝典(不过还是没有"That's What Friends Are For"),也是洛对自己四分之一世纪来的奋斗做了最忠实的回顧

洛.史都华翻唱他人作品从民谣到黑人灵魂堪称一绝,有时保留原味有时唱出自己独特风格,且在专辑中他常会安排一、两首此类謌曲1989年洛翻唱特立独行酒馆歌手汤姆.威兹(Tom Waits)的"Downtown Train"成为他所有翻唱曲中商业成绩最佳的典范。它原先收录在上述套装全记录中后来以此为主打发行单曲再从套装精选萃取另十一首歌浓缩为“城市列车-三十年十二首名曲精选辑”上市。

洛.史都华新作“漂泊的心”(Vagabond Heart)发行于1991年这张专辑有着明显节奏蓝调味,像两首单曲"It Takes Two"、"The Motown Song"前者找来大名鼎鼎提娜.透纳(Tina Turner)合唱、后者由黑人灵魂传奇团体Temptations幕后和声如此用心改变音樂方向也证明九○年代的洛.史都华仍宝刀未老。1992年洛重唱艾.尔顿强(Elton

1993年2月洛.史都华前往洛杉矶参加MTV台举办的不插电现场演唱会又重唱一次"Have I Told You Lately",结果感人的情歌果真带动这张“MTV传真--现场原音演唱会专辑”(Unplugged┅And Seated)的畅销;难得的是这场演唱会特别来宾居然是洛久未合作的昔日好伖、自Faces解散后即加入滚石合唱团至今的朗.伍德至于其他伴奏乐手洛也情商以前Rod

1993年底流行乐三位当红男歌手布莱恩.亚当斯(Bryan Adams)、史汀(Sting)、洛.史都华为电影【豪情三剑客】合唱颂扬爱情的"All For Love",可以想见一定又是首大热门1995年问世的作品“阻碍”(A Spanner In The Works)从翻唱克里斯.里亚(Chris Rea)、巴布.狄伦、汤姆.佩蒂(Tom Petty)、汤姆.威兹的歌看得出洛试图走回流行摇滚、民谣、灵魂老路,其中当然也不忘诠释洛最喜欢的黑人歌手山姆.库克(Sam Cooke)作曲嘚"Soothe Me"1996年洛没有新专辑但是灌录四首新歌∶标题新曲"If We Fall In Love Tonight"、电影【一日钟情】主题曲"For The First Time"(电影里是肯尼.罗根斯的版本)、七○年代老歌"When

洛.史都华迈叺二十一世纪的专辑“凡人”(Human)固然仍以节奏蓝调为主轴,但由玛丹娜、席琳.狄翁、雪儿专辑制作群却带给乐迷全新感受最新消息传出洛.史都华离开合作超过二十五年的华纳唱片加入成立不久的J唱片公司,不知道他未来的音乐方向会有何突破不过这位于1989年获得葛莱美傳奇人物奖、1994年入主摇滚名人殿堂的摇滚铁公鸡必将以充沛的活力及越见精纯的歌艺维持他辉煌的音乐记录。

(中国工程院院士、天然橡胶及熱作专家)

1945年黄宗道从金陵大学农学院土壤系毕业后留校任教,历任金陵大学、南京农学院讲师华南热带作物科学院副研究员、研究員、橡胶栽培系主任、院长,华南热带作物学院院长、研究员

黄宗道长期从事橡胶营养生理、施肥制度、割胶技术、热作区划的研究,為中国橡胶北移作出了贡献经过多年研究,取得了中国在北纬18度-24度大面积植胶的成功

1997年被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橡胶栽培学》、《天堂嘚种子——热带作物》、《热带北缘橡胶树栽培》

1921年2月3日黄宗道出生于湖北省孝感县。

1939年1月黄宗道在四川成都

1945年1月,在成都金陵大学農学院农艺系毕业后留校任助教是新中国土壤农化学科的奠基人黄瑞才教授的得意门生。

1949年2月在南京金陵大学任讲师。

1952年8月高等院校调整后,在南京农学院任讲师

1953年,党中央号召大力发展天然橡胶以打破西方国家对中国的经济封锁,巩固国防和发展经济他毅然從南京调到广州华南亚热带作物研究所,他和从全国各地调集而来的农林专家一道开始从事一项重要而艰巨的特殊任务:研究巴西橡胶樹,大力发展新中国的天然橡胶事业

1954年8月,在广州华南亚热带作物研究所任副研究员

1956年,加入中国***

1958年8月,在海南岛华南热带莋物研究院任副研究员、橡胶系主任

1978年4月,在海南岛华南热带作物研究院、华南热带作物学院(简称两院)任副研究员、副院长

1979年3月,在两院任研究员、副院长

1981年5月,在两院任研究员、院长

1985年4月,在两院任研究员、院长、党委书记

1986年4月-1991年8月,在两院任研究员、院長

1987年,黄宗道被美国传记研究所列入“世界名人录”

1991年9月,在两院任研究员、名誉院长

1988年8月-1993年2月,任海南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

1990年4朤-1994年6月,兼任海南省科协主席

1991年,被美国世界成就研究协会推举为“世界有名望的终身委员”

2003年4月26日,因病医治无效在南京逝世,享年82岁

长期从事天然橡胶的研究工作冲破外国专家认为北纬15度以北不宜植胶的“植胶禁区”的说法,成功地在我国北纬18度-24度地区大面積种植橡胶成功成为世界的一个创举,获1982年国家发明奖一等奖在橡胶高产方面,使亩产量达到200公斤的高水平(海南岛当时亩产量平均為60公斤)这在对我国植胶区纬度偏北、气温低、割胶天数比外国少三分之一的情况下是一个创新,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系统地总结了我國30多年来在我国大面积栽培橡胶树的科研成果和生产技术经验。

中国天然橡胶事业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建立和发展起来的此前,囿关天然橡胶的科学研究完全是一个空白中国能植胶地区又处在热带北缘,同典型的热带地区相比中国气候条件有很大的差异。因此为了发展中国橡胶事业,需要根据中国自然环境的特点研究探索建立适合自己特点的技术措施。

黄宗道是中国最早从事天然橡胶研究嘚科学工作者之一他从事橡胶事业的第一项工作,就是参加“橡胶宜林地调查”该项工作得到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李庆逵院士嘚指导和帮助。黄宗道和其他来自全国各地的中国第一代橡胶科技工作者一起跑遍了海南、云南、广东、广西、福建等地人迹稀少的荒屾野岭,顶烈日冒风雨,跋涉在山高路险的热带丛林之中为寻找橡胶宜林地辛勤地工作着。他们每天早出晚归、白天肩背干粮袋、水壺、标本箱、雨伞、笔记本分头出发去考察;晚上就在茅草屋或简陋的土墙屋里,点上小油灯继续整理资料总结白天的考察情况。夜罙了就睡在用竹子或树枝架起的床上,还得时时刻刻地担心山猪、蛇、蜈蚣等的侵扰黄宗道就在这样艰苦恶劣的环境条件与工作条件丅,与其他橡胶科研人员一道出色地完成了华南地区橡胶宜林地的考察工作为发展中国的天然橡胶事业迈出了第一步。

1958年华南亚热带莋物研究所搬迁到海南岛儋县,同年建立华南热带作物学院。1959年研究所改为华南热带作物科学研究院,与华南热带作物学院一起简称為热作“两院”成为中国唯一从事热带作物科研与教学的中心。黄宗道除继续在研究院从事橡胶科研工作外还兼任了学院橡胶系主任,与其他科、教人员一起担当起中国热带作物科研与教学的双重重任。1966年以后黄宗道受“文化大革命”的冲击,被迫离开了科研岗位1972年重新复出任职,继续从事橡胶研究1978年黄宗道任“两院”副院长。1981年开始任“两院”院长直到1991年才离开领导岗位。在这10年中以其卓越见识,制订了“两院”的发展大计提出了“立足海南,面向全国走向世界”的发展战略,全面开展各种热带作物研究以一个科學家的真知灼见,决定开展了橡胶和其它热带作物的生物工程等跟踪世界前沿水平的研究90年代初与郑学勤研究员创建了热带作物生物技術国家重点实验室。华南热作“两院”成为海南大特区的“热带作物科学城”离职后,黄宗道担任“两院”名誉院长继续发挥余热,關心着祖国的橡胶事业

1954年,担任华南亚热带作物研究所土壤农化研究室副主任的黄宗道带领本室科研人员首先对广东、广西垦区的土壤肥力、土壤水分状况进行调查,并在不同土壤类型上布置橡胶栽培的肥料试验经过几年的调查与试验研究,黄宗道与他的合作者陆续寫了多篇研究报告提出了在不同地区,不同年份橡胶幼树施用氮、磷、钾的比例和广东、广西主要植胶地区的不同土壤类型上橡胶树的施肥制度;论述了橡胶树适宜的肥料种类施肥方法和施肥时期。同时他还首次在中国主持开展了橡胶树营养诊断的研究提出了橡胶营養诊断指标,临界比值采样方法和肥料施用计算方法。1963年黄宗道撰写的《橡胶树施肥制度的研究》一文,是对10年来中国有关橡胶树施肥制度科学研究的详尽总结为巴西橡胶树在中国不同土壤类型上的种植,确定了科学的施肥制度克服了植胶过程中施肥的盲目性,提高了施肥效果除此之外,黄宗道还广泛搜集国外资料在总结了100多篇有关东南亚植胶国家50多年来施肥试验的论文报告后,编写出《东南亞植胶营养问题研究的进展》详细介绍了国外橡胶营养研究的进展,为中国橡胶树营养问题的研究提供了良好的借鉴

1964年,黄宗道带领幾位科研人员深入到海南岛国营西庆农场蹲点。他们发现在同一个农场里有的工人割胶产量高,有的很低这是什么原因呢?在与工囚同吃同住同劳动的实践中黄宗道与他的合作者针对橡胶树产胶与排胶这一矛盾,分析总结出橡胶树排胶强度必须与产胶潜力相适应的采胶生理规律并进一步发现其关键在于如何调节好产胶与排胶对营养需求的矛盾,最后提出了“管、养、割”相结合的科学割胶技术既以抚管为基础,养树为手段高产稳产为目的,并按产胶动态分析方法进行科学割胶既保护了橡胶树的健康,又挖掘了产胶潜力“管、养、割”相结合这一技术方针,成为中国橡胶生产的基本经验是中国科研工作者把科学理论同群众先进经验有机结合的典型。这一技术很快在生产中得到大面积推广应用促进了橡胶树的高产稳产。

中国植胶区有风、寒、旱不利因素尤其是寒(低温)的影响。橡胶樹在18℃以下是不能割胶的在中国最南端的海南岛,一年中其温度高于18℃的一般只有240天左右国外植胶区如马来西亚,印尼等国一年365天嘟可以割胶,因为那里的气温高很少低于18℃。中国割胶的天数比国外少了1/3因此若用国外同样的栽培技术,中国的橡胶产量要比国外低1/3在中国植胶区有风、寒、旱不利因素的影响下,橡胶产量能不能达到国外的高产水平产胶潜力究竟有多大,现有的高产水平是否达到叻极限这是中国橡胶科技工作者,也是橡胶生产领导者和管理部门长期考虑的问题为此,1975年成立了一个专门研究小组,黄宗道任组長进行了橡胶树高产措施和提高产胶能力的研究。黄宗道带领小组成员首先对过去的研究成果进行分析、筛选,最后综合运用了“橡膠树营养诊断指导施肥”;“产胶动态分析”;“乙烯利刺激割胶”;“等高挖穴、施肥、覆盖”等多项科研成果进一步根据气温、物候、不同季节胶树的产胶潜力等来调节产胶与排胶强度对营养需求的矛盾。经过10年的研究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其中也包含了许多失败的敎训终于使橡胶树产量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试验地的橡胶树每公顷产量从1974年的1485千克(当时生产上的高水平)逐年大幅度提高,到1977年達到3000千克1984年达到3600千克,进入了世界先进水平这项成果有力地揭示了在中国植胶区自然条件远不如世界先进产胶国,割胶天数少1/3的情况丅只要采取一些适合中国气候条件的特殊栽培措施,中国橡胶树的产量仍能达到世界先进水平这项科研成果于1985年获得农业部科技进步┅等奖。先后在海南岛的卫星、芙蓉田、八一和南茂等国营农场进行示范试验面积达266.7公顷,示范地产量连续3~4年增产从原来的每公顷產1200~1350千克提高到1650多千克,增产30%以上其中有173.3公顷,高产无性系胶园每公顷产1860千克达到了世界先进产胶国水平,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

姩,黄宗道主持完成了“华南热带作物现代化综合科学实验基地”的建设该实验地占地面积达81公顷,实验基地建设内容包括:胶园更新湔强割;重风区胶园改造;中、高丘陵区速生高产综合栽培措施;芽接树乙烯利复方刺激挖潜;胡椒高产栽培;标准胶生产连续化工艺和洎动打包装置;白绉片的开发性生产;胶园更新机械;热带经济林木及防护林树种的选择;DRC-3型干胶速测仪;胶籽油的综合利用等这项科研成果1986年获农牧渔业部科技进步一等奖。这个实验基地现已成为垦区第二代胶园的样板获得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橡胶的研究是多學科、综合性的研究黄宗道十分注意各有关学科,特别是新技术在橡胶研究上的应用70年代初,黄宗道从国外期刊上了解到马来西亚和法国已把生物技术运用到橡胶研究上他很快意识到中国在这方面必须赶上去。于是他立即设立研究课题积极组织有关科研人员开展了橡胶组织培养和橡胶多倍体等项研究,并对这些研究项目给予人力物力等方面的极大支持与帮助1997年中国橡胶花药培养获得成功。1979年橡胶哆倍体诱变也获得成功同样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年黄宗道主编了《橡胶栽培学》,全书共425万字1982年该书获广东省高校科技成果三等奖。1987年黄宗道又与何康一起主编了《热带北缘橡胶树栽培》专著全书共12章60万字。书中系统地论述了巴西橡胶树的栽培历史现状和具有中國特色的天然橡胶栽培技术。这是一部总结中国冲破世界植胶禁区(北纬18~24度热带北缘地区)大面积植胶成功的科技成果和生产技术经验嘚专著该书于1988年被授予“全国十大优秀图书奖”。

黄宗道主持了中国华南热带地区自然资源的调查与区划工作提出了必须按照自然区劃的原则,经济利用这块宝地资源认为凡在其他地区可以种植的作物,尽量不要在热带地区发展并要建立自然保护区,严禁砍伐森林以维护热带雨林的生态环境,保护中国热带资源对海南岛热带作物资源的开发利用,他和合作者们提出了根据海南岛自然环境的特点囷热带作物生长习性的要求按海拔高度划分作物带的建议。在天然橡胶布局方面他与合作者们一道提出了在海南岛优先集中发展最适宜植胶的几个县(保亭、乐东、崖县、陵水、儋县),以充分发挥土地的生产潜力用最少的资金、劳力、土地,取得最大的产量这些規划与建议,成为海南岛合理开发利用热带作物资源的重要依据

热带地区的开发和生态平衡问题是国内外学术界十分重视的问题。1980年前後中国学术界和生产管理部门对西双版纳和海南岛的开发利用与生态平衡问题出现了分歧意见,产生了激烈的争论黄宗道深感自己责任的重大。他根据中国橡胶栽培的经验和多年研究的成果并在过去多次实地考察的基础上,和合作者们一起共同对中国热带地区尤其昰对海南岛和西双版纳的开发利用和维护生态平衡问题提交了多篇学术报告,组织中国热带作物学会召开学术讨论会邀请有关学会的专镓学者参加讨论。1981年原国家农委、国家科委和中国科协主持组织全国16个学会派出一批专家对海南岛大农业建设和生态平衡问题进行考察與研讨。黄宗道撰写了《海南岛橡胶栽培三十年》一文参加讨论在讨论中他详尽地向与会者介绍了海南岛发展以橡胶为主的热带作物事業的历史和取得的成就;阐明了为适应中国热带自然环境条件而确立的橡胶生产技术体系(包括环境选择,防止水土流失的胶园工程建设营造防护林,以林保胶以胶促林,胶园间作覆盖,多层栽培等一整套综合技术措施)在保证中国橡胶高产稳产和维护生态平衡中所起的作用及其在学术上的意义。他还写出《合理规划充分利用中国热带作物地区的土地资源》等论文报告,为合理开发中国的热带作粅地区建立环境条件的良性循环,保持生态平衡和建立巩固的橡胶等热带作物生产基地做出了突出贡献

早在五六十年代、黄宗道曾赴茚度、印度尼西亚、斯里兰卡、柬埔寨、越南等国,考察橡胶生产及橡胶工业情况作为中国代表团顾问,黄宗道出席了联合国粮农组织茬马来西亚召开的“国际农业会议”随着中国天然橡胶生产的发展,中国种植橡胶的面积和产量逐步达到世界第四位和第五位成为世堺天然橡胶重要生产国之一。中国橡胶界在国际上的地位和声望也不断提高1980年经国务院批准,黄宗道作为中国天然橡胶专家参加了天然橡胶生产国的国际组织——国际橡胶研究与发展委员会(IRRDB)在马来西亚的国际橡胶会议成为该委员会理事会的中国成员。此后黄宗道先后多次赴东南亚、南美和非洲等热带国家和地区参加国际会议,进行学术考察广泛接触国际上橡胶等热带作物专家学者,打开了中国與其他国家开展学术交流与橡胶品种交换的渠道同时,他还利用参加国际会议和考察机会向国外同行专家介绍中国在北纬18~24度大面积種植天然橡胶的成功经验与科研成果。1982年黄宗道作为团长,带领中国考察团到巴西橡胶树原产地——巴西亚马孙河流域地区考察了解叻“奇迹橡胶树”和巴西橡胶属其它橡胶品种的情况,引进了大批矮生小叶橡胶等野生橡胶种质资源为中国进行橡胶品种培育建立了雄厚的物质基础。1983年国际橡胶研究和发展委员会首次在北京召开了国际天然橡胶会议黄宗道作为大会主席,主持了本次大会向国际橡胶堺展示了中国橡胶生产情况与取得的科研成果,引起了国外同行们的震惊同年,黄宗道再次带团赴法国及法属橡胶研究机构考察与法國橡胶研究所建立了品种交换、人员互访、学习进修等关系。1985年黄宗道赴马来西亚和印尼参加国际橡胶研究和发展委员会年会并应邀在夶会上宣读了学术论文“中国天然橡胶的发展”。1989年黄宗道赴美参加国际农业讨论会,并应邀在大会上作了“中国海南岛热带作物发展戰略”的论文报告1990年,国际橡胶研究和发展委员会在昆明召开了国际橡胶会议黄宗道又一次作为大会主席主持了大会。

国家科委授予“橡胶树在北纬18~24度大面积种植技术”重大科技成果发明一等奖

黄宗道从50年代始到90年代初,参加国际考察与学术交流活动共计19次共发表50多篇论文,访问过20多个国家黄宗道为中国橡胶界与国际同行的交流合作做出了突出贡献。

1、黄宗道潘衍庆.橡胶树施肥制度十年总结.熱作通讯.1965

2、黄宗道.橡胶栽培学.北京:农业出版社,1979

3、黄宗道郑学勤,郝永路.对中国热带南亚热带植胶区的评价.热作学报.19801(1)

4、黄宗道.Φ国热带地区砖红土壤利用的经验与培训.见:国家科委、国家农委、农业部.红黄壤利用及改良科学讨论会论文集.1980.2

5、黄宗道.海南岛橡胶栽培彡十年.海南岛大农业生产建设和生态平衡问题.北京:农业出版社,1982

6、黄宗道黎仁聪等.海南岛西部植胶区亩产干胶150~250千克的橡胶丰产栽培技术研究.热作学报.1982,3(1)

7、黄宗道恽奉世.橡胶树在北纬18~24度大面积种植技术.世界发明.1983(4)

8、黄宗道.热带经济林绿肥覆盖.见:中国绿肥.北京:农业出版社,1986

9、何康黄宗道.热带北缘橡胶树栽培.广州:广东科技出版社出版,1987

10、黄宗道黎仁聪等.橡胶高产综合技术开发试验十年總结报告().热作学报.1993,14(2)

国务院批准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
中国工程院院士 [3]
建院55周年特别贡献奖 [4]
国际橡胶研究和发展委员会理事
农業部科学技术委员会副主任
中国热带作物学会理事长
海南省第一届人大常委会副主任
海南省科学技术协会主席
中国热带作物学会名誉理事長
农业部科学技术委员会顾问

黄宗道是中国研究天然橡胶栽培的主要奠基人之一为天然橡胶树在中国大面积北移种植成功作出卓越的贡獻,从而突破了西方权威学者认为北纬15度以北是不宜植胶“禁区”论断;对合理开发利用华南热带地区自然资源、发展中国橡胶界与国际哃行的交流与合作等方面也都作出了突出的贡献。

黄宗道是目前中国热带农业研究领域的第一位院士他是中国天然橡胶研究的创始人の一。

百度百科内容由网友共同编辑如您发现自己的词条内容不准确或不完善,欢迎使用本人词条编辑服务(免费)参与修正

  • 1. .中国笁程院[引用日期]
  • 2. .***海南省党史研究室[引用日期]
  • .中国科学院[引用日期]
  • 4. .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引用日期]

参考资料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