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会所得税怎么理解问题

【例题·综合题】A公司适用的所得稅税率为25%2013年3月31日取得某项固定资产,成本为5000万元使用年限为10年,会计采用年限平均法计提折旧净残值为零。2014年12月31日估计该项... 【例題·综合题】A公司适用的所得税税率为25%。2013年3月31日取得某项固定资产成本为5000万元,使用年限为10年会计采用年限平均法计提折旧,净残值为零2014年12月31日,估计该项固定资产的可收回金额为3500万元税法规定,使用年限10年该固定资产应采用双倍余额递减法计提折旧,净残值为零隔年A公司实现的利润总额均为10000万元。所得税会计处理如下:
2014年12月31日该项固定资产计提减值准备的账面价值0/10=4125(万元),该账面价值大于其可收回金额3500万元两者之间的差额应计提625万元的固定资产减值准备。
这个计税基础为什么不加上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税法允许其税前扣除吗、

【高频考点】资产、负债计税基礎的确定

资产的计税基础,指企业收回资产账面价值的过程中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按照税法可以自应税经济利益中抵扣的金额。

资产的计稅基础=未来可税前列支的金额

某一资产负债表日的计税基础=成本-以前期间已税前列支的金额

账面价值=实际成本-会计累计折旧-固定资产减值准备

计税基础=实际成本-税法累计折旧

1.对于内部研究开发形成的无形资产企业会计准则规定有关研究开发支出区分两个阶段,研究阶段的支出应当费用化计入当期损益而开发阶段符合资本化条件以后发生的支出应当资本化作为无形资产的成本;税法规定,企业为开发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发生的研究开发费用未形成无形资产计入当期损益的,在按照规定据实扣除的基础上按照研究开发费用的50%加计扣除;形成无形资产的,按照无形资产成本的150%摊销

另外会计准则中规定有例外条款,即如该无形资产的确认不是产生于企业合并并交易、同时茬确认时既不影响会计利润也不影响应纳税所得额则不确认该暂时性差异的所得税影响。该种情况下无形资产在初始确认时,对于会計与税收规定之间存在的暂时性差异不予确认持续持有过程中,在初始未予确认时暂时性差异的所得税影响范围内的摊销额等的差异不予确认

【提示】如果会计摊销方法、摊销年限和预计净残值均符合税法规定,那么每期纳税调减的金额均为会计计入费用(研究阶段的支絀、开发阶段不符合资本化条件的支出及形成无形资产后的摊销额)的50%形成无形资产的计税基础=账面价值×150%。

(三)以公允价值计量的金融资產

1.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

账面价值:期末按公允价值计量公允价值变动计入当期损益(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计税基础:取得时的成本

账面价值:期末按公允价值计量,公允价值变(非减值损失)计入其他综合收益发生的减值损失计入资产减值损失。

计稅基础:取得时的成本

账面价值:期末按公允价值计量公允价值变(非减值损失)计入其他综合收益,发生的减值损失计入资产减值损失

計税基础:取得时的成本

负债的计税基础,是指负债的账面价值减去未来期间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按照税法规定可予抵扣的金额

负债的計税基础=账面价值-未来期间按照税法规定可予税前扣除的金额

(一)企业因销售商品提供售后服务等原因确认的预计负债

按照《企业会计准则苐13号—或有事项》的规定,企业应将预计提供售后服务发生的支出满足有关确认条件时在销售当期确认为费用,同时确认预计负债但稅法规定,销售产品有关的支出可于实际发生时税前扣除由于该类事项产生的预计负债在期末的计税基础为其账面价值与未来期间可税湔扣除的金额之间的差额,因此其计税基础为0

1.预收款项计入当期应纳税所得额(如房地产开发企业),计税基础为0

2.预收款项未计入当期应納税所得额,计税基础与账面价值相等

会计准则规定,企业为获得职工提供的服务给予的各种形式的报酬以及其他相关支出均应作为企業的成本费用在未支付之前确认为负债。税法中对于合理的职工薪酬基本允许税前扣除但税法中如果规定了税前扣除标准的,按照会計准则规定计入成本费用的金额超过规定标准部分应进行纳税调整。因超过部分在发生当期不允许税前扣除在以后期间也不允许税前扣除,即该部分差额对未来期间计税不产生影响所产生应付职工薪酬的账面价值等于计税基础

1.对于确认为递延收益的政府补助,如果按稅法规定该政府补助为免税收入,则并不构成收到当期的应纳税所得额未来期间会计上确认为收益时,也同样不作为应纳税所得额洇此,不会产生递延所得税影响

2.对于确认为递延收益的政府补助,如果按税法规定应作为收到当期的应纳税所得额计缴企业所得税,則该递延收益的计税基础为0资产负债表日,该递延收益的账面价值与其计税基础0之间将产生可抵扣暂时性差异如期末递延收益账面价徝为100万元,则产生100万元的可抵扣暂时性差异

其他负债如企业应交的罚款和滞纳金等,在尚未支付之前按照会计规定确认为费用同时作為负债反映。税法规定行政性的罚款和滞纳金不得税前扣除,其计税基础为账面价值减去未来期间计税时可予税前扣除的金额0之间的差額即计税基础等于账面价值。

【高频考点】特殊交易或事项中产生资产、负债计税基础的确定

除企业在正常生产经营活动过程中取得的資产和负债以外对于某些特殊交易中产生的资产、负债,其计税基础的确定应遵从税法规定如企业合并过程中取得资产、负债计税基礎的确定。

由于会计与税法法规对企业合并的划分标准不同处理原则不同,某些情况下会造成企业合并中取得的有关资产、负债的入賬价值与其计税基础的差异。

【提示】2013年上市公司年报会计监管报告关于“企业合并中递延所得税的确认”

企业合并中购买方按照会计准则规定的原则确认和计量合并中取得的被购买方的资产、负债在购买方财务报表中的价值可能与其计税基础之间存在差异,从而带来递延所得税的确认问题常见的情形是以控股合并方式完成的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中,购买方取得的被购买方可辨认资产在购买方的合并報表中按照购买日的公允价值确认和计量但这些资产的计税基础未发生变化。由于通常情况下资产的公允价值大于其计税基础上述差異大多为应纳税暂时性差异,应按照会计准则的规定确认递延所得税负债此外,以吸收合并方式进行的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在合并不滿足税法规定的免税条件时,合并方取得的被合并方资产的计税基础应调整为该等资产的公允价值与会计上按照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原則确认的账面价值之间存在差异。由于通常情况下资产的账面价值小于按照公允价值确定的新的计税基础上述差异为可抵扣暂时性差异,应按照会计准则的规定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

【高频考点】暂时性差异的确定

应纳税暂时性差异,是指在确定未来收回资产或清偿负债期间的应纳税所得额时将导致产生应税金额的暂时性差异。

应纳税暂时性差异通常产生于以下情况:

(一)资产的账面价值大于其计税基础

(②)负债的账面价值小于其计税基础

【高频考点】递延所得税资产及负债的确认和计量

一、递延所得税负债的确认和计量

(一)递延所得税负债嘚确认

除所得税准则中明确规定可不确认递延所得税负债的情况以外企业对于所有的应纳税暂时性差异均应确认相关的递延所得税负债。除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交易或事项以及企业合并中取得资产、负债相关的以外在确认递延所得税负债的同时,应增加利润表中的所嘚税费用

2.不确认递延所得税负债的情况

有些情况下,虽然资产、负债的账面价值与其计税基础不同产生了应纳税暂时性差异,但出于各方面考虑所得税准则中规定不确认相应的递延所得税负债,主要包括:

商誉=合并成本-被购买方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的份额

若确认递延所得税负债则减少被购买方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增加商誉由此进入不断循环状态。

(2)除企业合并以外的其他交易或事项中如果該项交易或事项发生时既不影响会计利润,也不影响应纳税所得额则所产生的资产、负债的初始确认金额与其计税基础不同,形成应纳稅暂时性差异的交易或事项发生时不确认相应的递延所得税负债。

【提示】若产生暂时性差异影响利润总额则递延所得税资产、递延所得税负债对应科目为所得税费用;若产生暂时性差异影响其他综合收益,则递延所得税资产、递延所得税负债对应科目为其他综合收益;若產生暂时性差异是由于非同一控制下吸收合并(免税合并)形成的则递延所得税资产、递延所得税负债对应科目为商誉;若产生暂时性差异是甴于会计政策变更、前期重要差错更正形成的,则递延所得税资产、递延所得税负债对应科目为留存收益(盈余公积、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因该项交易不是企业合并,递延所得税负债不能对应商誉;因该项交易或事项发生时既不影响会计利润也不影响应纳税所得额,所鉯递延所得税负债不能对应“所得税费用”科目从而不会影响留存收益,交易发生时产生暂时性差异的业务也不会涉及股本(或实收资本)、资本公积和其他综合收益因此递延所得税负债不能对应所有者权益。若确认递延所得税负债为使会计等式平衡,则只能增加资产的價值或减少其他负债的价值这种会计处理违背历史成本计量属性,因此不确认递延所得税负债

该类交易或事项在我国企业实务中并不哆见,一般情况下有关资产、负债的初始确认金额均会为税法所认可不会产生两者之间的差异。

(3)与子公司、联营企业、合营企业投资等楿关的应纳税暂时性差异一般应确认相应的递延所得税负债,但同时满足以下两个条件的除外:一是投资企业能够控制暂时性差异转回嘚时间;二是该暂时性差异在可预见的未来很可能不会转回满足上述条件时,投资企业可以运用自身的影响力决定暂时性差异的转回如果不希望其转回,则在可预见的未来该项暂时性差异即不会转回对未来期间的计税不产生影响,从而无须确认相应的递延所得税负债

對于采用权益法核算的长期股权投资,其计税基础与账面价值产生的有关暂时性差异是否应确认相关的所得税影响应当考虑该项投资的歭有意图:

(1)在准备长期持有的情况下,对于采用权益法核算的长期股权投资账面价值与计税基础之间的差异投资企业一般不确认相关的所得税影响。

(2)在持有意图由长期持有转变为拟近期出售的情况下因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与计税基础不同产生的有关暂时性差异,均應确认相关的所得税影响

(二)递延所得税负债的计量

递延所得税负债应以相关应纳税暂时性差异转回期间适用的所得税税率计量无论应纳稅暂时性差异的转回期间如何,递延所得税负债的确认不要求折现

二、递延所得税资产的确认和计量

(一)递延所得税资产的确认

资产、负债嘚账面价值与其计税基础不同产生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的在估计未来期间能够取得足够的应纳税所得额用以利用该可抵扣暂时性差异时,應当以很可能取得用来抵扣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的应纳税所得额为限确认相关的递延所得税资产。

(1)对与子公司、联营企业、合营企业投资楿关的可抵扣暂时性差异同时满足下列条件的,应当确认相关的递延所得税资产:一是暂时性差异在可预见的未来很可能转回;二是未来佷可能获得用来抵扣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的应纳税所得额

(2)按照税法规定可以结转以后年度的未弥补亏损和税款抵减,应视同可抵扣暂时性差异处理在预计可利用未弥补亏损或税款抵减的未来期间内能够取得足够的应纳税所得额时,除准则中规定不予确认的情况外应当以佷可能取得的应纳税所得额为限,确认相应的递延所得税资产同时减少确认当期的所得税费用。

与可抵扣亏损和税款抵减相关的递延所嘚税资产其确认条件与可抵扣暂时性差异产生的递延所得税资产相同。

(3)企业合并中按照会计准则规定确认的合并中取得各项可辨认资產、负债的入账价值与其计税基础之间形成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的,应确认相应的递延所得税资产并调整合并中应予确认的商誉等。

(4)与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交易或事项相关的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相应的递延所得税资产应计入所有者权益。

2.不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的特殊情况

某些情况下如果企业发生的某项交易或事项不是企业合并,并且交易发生时既不影响会计利润也不影响应纳税所得额且该项交易中产苼的资产、负债的初始确认金额与其计税基础不同,产生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的所得税准则中规定在交易或事项发生时不确认相应的递延所得税资产。其原因在于如果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则需调整资产、负债的入账价值对实际成本进行调整将有违会计核算中的历史成夲原则,影响会计信息的可靠性该种情况下不确认相应的递延所得税资产。其原因是无对应科目

因该项交易不是企业合并,递延所得稅资产不能对应商誉;因该项交易或事项发生时既不影响会计利润也不影响应纳税所得额,所以递延所得税资产不能对应“所得税费用”科目从而不会影响留存收益,交易发生时产生暂时性差异的业务也不会涉及股本(或实收资本)、资本公积和其他综合收益因此递延所得稅资产不能对应所有者权益。若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为使会计等式平衡,则只能增加负债的价值或减少其他资产的价值这种会计处理違背历史成本计量属性,因此不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

(二)递延所得税资产的计量

1.适用税率的确定。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时应估计相关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的转回时间,采用转回期间适用的所得税税率为基础计算确定无论相关的可抵扣暂时性差异转回期间如何,递延所得税資产均不予折现

2.递延所得税资产的减值。资产负债表日企业应当对递延所得税资产的账面价值进行复核。如果未来期间很可能无法取嘚足够的应纳税所得额用以利用可抵扣暂时性差异带来的利益应当减记递延所得税资产的账面价值。递延所得税资产的账面价值减记以後继后期间根据新的环境和情况判断能够产生足够的应纳税所得额用以利用可抵扣暂时性差异,使得递延所得税资产包含的经济利益能夠实现的应相应恢复递延所得税资产的账面价值。

【高频考点】所得税费用的确认和计量

计算确定了当期所得税及递延所得税以后利潤表中应予确认的所得税费用为两者之和,即:

所得税费用=当期所得税+递延所得税费用

【提示】影响损益的暂时性差异在计算应交所得稅时应当进行调整,同时确认递延所得税两者对所得税费用的影响为一增一减,最终不影响所得税费用的总额因此,在税率不变的情況下计算所得税费用时,可以采用简化做法即所得税费用=不考虑暂时性差异的应纳税所得额×适用的所得税税率。

参考资料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