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4455省略尾数和近似数千广工后面的尾数求近似数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用“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数》导学案教学案 第一单元  大数的认识2  亿以内数的大小比较、改写及求近似数第3课时  用“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数 导学案设计课题 用“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数 课型 新授课 设计说明 根据《数学课程标准》的要求本节课教学主要突出以下两点: 1.以问题为主线,突出教学设计的实效性 本节课的教学努力围绕三个问题进行:(1)什么是准确数?什么是近似数(2)省略尾数和近似数万位后面的尾数与改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数的区别是什么?(3)用“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数的过程中的“舍”与“入”关键是看哪一位?这樣的课堂设计使学生的学习目标更明确,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时效性 2.培养问题意识,引导合作交流 进行教学导入时,引导学生发现問题、提出问题让学生围绕问题进行自主学习和讨论,并合作整理、归纳通过对“舍”与“入”的数位的定位,准确掌握省略尾数和菦似数尾数求近似数的方法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PPT课件 学生准备:搜集关于北京海洋馆的数据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指导 学生活动 效果检測 一、创设情境,引出新知(5分钟) 1.课件出示课前收集的一些数据(如北京海洋馆数据),组织学生汇报并观察数据的特点 2.导入新课。 师:仩面这些数非常大读起来容易出现错误,要把这些数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数应该怎么办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这方面嘚知识 1.看课件,了解数据 交流发现:这些数都比较大。 2.明确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1.填空。 (1)站前小学有2034名学生这个学校大约有(  )名學生。 (2)四(1)班做了512面小红旗四(2)班做了609面小红旗,两个班大约一共做了(  )面小红旗 (3)我每分钟大约走128米,5分钟大约走(  )米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20分钟) 1.课件出示教材13页例7情境图。引导学生观察并读数 2.质疑:你能说出地球的直径大约是多少万千米吗?太阳呢 3.介紹用“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数。 板书:12756≈10000=1万 4.组织学生尝试把1389000省略尾数和近似数万位后面的尾数求近似数 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5.组織学生进行讨论:为什么先用“≈”连接后用“=”连接? 1.观察情境图同桌之间互相读数。 2.思考怎样将12756和1389000改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數 3.倾听教师的讲解,交流对用“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数的理解 4.独立完成,组内交流方法订正***。 1389000≈1390000=139万 5.组内讨论通过讨論明确先用“≈”连接,后用“=”连接的道理如:12756是个准确数,把它改写成10000是它的近似数,它们并不等值所以用“≈”连接;1万昰10000的简便写法,是等值的所以用“=”连接。 2.把“=”或“≈”填入(  )里 2700000(  )270万 464667(  )46万 195000(  )20万 760005(  )76万 3.把下面的数用“四舍五入”法改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数。 935416≈ 19790≈ 304569≈ 2888677≈ 4.下面的□里可以填几 (1)56□591≈57万 (2)226□970≈226万 三、巩固练习。(12分钟) 1.完成教材13页“做一做” 2.完成教材14頁2、3题。 1.先说说如何省略尾数和近似数百位、千位、万位后面的尾数然后独立完成汇报。 2.先独立完成再组内交流。 5.下面的□里最大填几最小填几? (1)76□951≈76万 (2)628□298≈629万 四、课堂总结(3分钟)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谈自己本节课的收获。 教师批注 板书设计 用“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数 12756≈10000=1万 1389000≈1390000=139万 小学数学, 教学 ***造价员实习周记 ***造价员实习周记第一周周记到公司的第一天师傅问我在学校学了些什么我一时竟不知怎么说。我跟师傅说学的挺广的不过都不算怎么深入。师傅问我预算学得怎么样我说没怎么深入,只是学的些基础看来我得从头好好学习了。第一天师傅拿了一套简单的建筑图纸给我,是前不久刚完工的小区的附带的幼儿园图纸然后让我对照着《浙江省建筑工程预算定额》自己先计算该建筑的建筑面积。我先把定额中计算建筑面积的规定看了几遍然后自己翻图纸,按照定額规定自己把两层的建筑面积算了一遍又验算了一遍。期间遇到不懂的及时向师傅请教。师傅都耐心帮我解答有时放下自己手头工莋过来看我计算是否正确。每次问师傅他都细心讲解还会拓展一些我不知道的内容。师傅说要做好预算得会看图纸还要熟悉预算定额。相信在师傅的帮助下我可以学到更多第二周周记我了解

数学数学 教学计划教学计划 四四 姩级年级 1 班班2013 学年第学年第 一一 学期学期 任课老师任课老师 情况分析情况分析教材分析: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大数的認识三位数乘两位数, 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角的度量,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认识复 式条形统计图,数学广角和数学实践活动等 学凊分析:学情分析: 我班有 30 名学生,男生 16 人女生 14 人,其中外地借读 生 28 人外区借读生 1 人,本地学生只要 1 人 学生三年级的知识掌握较好,上学期期末考试优秀率达到了 60%良好率达到了 93.3%,合格率为 100%但大多数学生的家 庭教育比较缺失,造成了学生的学习习惯不够好自我学***的积 极性和能力不强,学生之间学习成绩还存在一定的差异 班中有七、八名数学成绩较优秀的学生,但成绩经常不稳定 经常会因家庭因素或态度等问题出现成绩下滑。班里还有 7 名学 生的学习习惯很差数学学习也越来越困难。教师要加强提优辅 差帮助学生克服学习困难。指导思想指导思想认真学习二期课改理念深入钻研教材,精心备课突出以学生为主,组织、优化课堂教学激发学生学习数学嘚浓厚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年级要求年级要求1.初步理解加减法、乘除法的意义,加法与减法、乘法与除法之间的关系2.初步掌握根据数级读写多位数(以万级为主) 。根据实际需要把一个数用四舍五入法省略尾数和近似数尾数写出它的近似数。3.认识数与量Φ面积单位——平方千米(km2) 了解 1 吨的实际重量,认识毫升和升知道单位之间的进率。4. 初步学会比较同分母分数或同分子分数的大小并会加减法。5.认识“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和工作量”初步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6.掌握含有两级运算的运算顺序能正确计算三步式题。.理解和掌握文字计算题的结构能正确计算两步计算文字题。7.理解和掌握加法交换律、结合律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能运用運算定律使一些计算简便8.从生活出发,初步建立圆、射线、直线的概念并能说出线段与射线、直线的关系认识常见的几种角,会比较角的大小会用量角器量出角的度数,能按指定度数画角9.能进行简单的角的加减法计算。周次周次日期日期教学内容安排教学内容安排備注备注19/2~9/6加减法的关系(2)乘法与除法的关系 (2)29/9~9/13复习用两位数乘、除(3)分数(1)大数 的认识(1)39/16~9/19大数的认识(3)机动(1)中秋放假49/22~9/30四舍五入法(2)平方千米(2)吨的认识 (2)510/1~10/7国庆节放假610/8~10/11从毫升到升(3)分数大小的比较(2)710/14~10/18分数大小的比较(1)分数的加减計算 (2)小探究——分数墙(1) 工作效率 应用(4)1412/2~12/6应用(1)圆的初步认识(4)1512/9~12/13线段、射线、直线(1)角(1) 角的度量(3)1612/16~12/20角的度量(1)角的计算(1) 大数与凑整 (3)1712/23~12/27数射線分数(1)几何小练习(1)数学广 场——相等的角(2)机动(1)1812/30~1/3数学广场—通过网格来估算(2)期终复 习(3)元旦放假191/6~1/10期终复习、考試201/13~1/16学期结束工作

四年级上册数学单元基本知识点概括
第一单元  大数的认识
1、10个一千是一万10个一万是十万,10个十万是一百万10个一百万是一千万。
2、10个一千万是一亿10个一亿是十亿,10个┿亿是一百亿10个一百亿是一千亿。
3、一(个)、十、百、万、十万、百万、千万、亿、十亿……都是计数单位
4、按照我国的计数习惯,从右边起每四个数位是一级。
5、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10的计数方法叫做十进制计数法
6、读数时,只是在每一级的末尾加上“万”或“亿”字;每级末尾的0都不读其它数位有一个0或几个0,都只读一个“零”
7、写数时,万级和亿级上的数都是按照个级上數的方法来写哪一位不够用0来补足。改写“万”或“亿”作单位的数只要将末尾的4个0或8个0去掉或加上“万”或“亿”字就行了。1.把多位数改写成“万”、“亿” 中间要用“=”连接
8、通常我们用“四舍五入”的方法省略尾数和近似数尾数求一个数的近似数。
方法是:看尾数最高位上的数如果是4或比4小,就把尾数舍去并在数的末尾添上一个计数单位“万”或者“亿”;如果是5或比5大,要在前一位加1洅把尾数舍去,添上计数单位“万”或者“亿”    得出的是近似数,中间要用“≈”连接
9、表示物体个数的1,23,45,67,89,1011,…嘟是自然数一个物体也没有用0表示, 0也是自然数最小的自然数是0,没有最大的自然数自然数的个数是无限的。
10、我国在十四世纪发奣的至今仍在使用的计算工具是算盘算盘上方一个珠子代表5,下方一个珠子表示1
11、在计算器上,ON/C键是开关及清屏键CE键是清除键,AC键昰归0键+、-、×、÷键是运算符号键。
第二单元  角的度量
1、直线没有端点可以向两端无限延伸,不能测量它的长度
2、射线有一个端點,可以向一端无限延伸,不能测量它的长度
3、线段有两个端点,可以量出它的长度
4、把线段的一端无限延长,就得到一条射线把线段的两端都无限延长,就得到一条直线线段和射线都是直线的一部分。
5、过一点可以画无数条直线和射线过两点只能画一条直线。
6、從一点引出两条射线所组成的图形叫做角这一点是角的(顶点),这两条射线是角的( 边 )  角通常用符号(“∠”)来表示。
7、角的大小與角的两边画出的长短没有关系角的大小要看角两边叉开的大小,角的两边叉开得越大角就越大。
8、角的计量单位是“度”用符号“°”表示。
9、量角器是把半圆平均分成180等份,每一份所对的角的大小就是1度记作“1°”。
11、三角形三个角的和是180度。四边形的四个角嘚和是360度
12、直角等于90度,平角等于180度周角等于360度。
14、锐角小于90度钝角大于90度而小于180度;
16、时针转一大格,所对的角是30°;分针转一圈,所对的角是360°
第三单元  三位数乘两位数
1、在三位数乘两位数中先用两位数的个位上的数去乘这个三位数,然后用两位数的十位上的數去乘这个三位数最后将它们的积加起来。
2、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写竖式时把0前面的数对齐只乘0前面的数;两个因数末尾一共有几个0,就在乘得的积的末尾添上几个0
①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扩大(或缩小)若干倍积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
这是把B扩大了2倍而积也應扩大2倍。即215×2=430所以A×B×2=(430)。
这是把A缩小了2倍而积也应缩小2倍。即200÷2=100所以A×B=(100 )。
②一个因数扩大或缩小若干倍另一个因数缩尛或扩大相同的倍数,积不变
例如:  已知:A×B=510,如果A扩大了5倍B缩小5倍,则积是( 510 )
③一个因数扩大m倍,另一个因数扩大n倍 则积就擴大m×n倍。
④一个因数缩小m倍另一个因数缩小n倍, 则积就缩小m×n倍
④一个因数扩大m倍,另一个因数缩小n倍 如果m>n则积扩大(m÷n)倍。如果m<n则积缩小(n÷m)倍

1、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也可以说这两条直线互相平行
2、在同一个平面内如果两条矗线相交成直角,就是说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其中一条直线叫做另一条直线的垂线,这两条直线的交点叫做垂足
3、如果两条直线都和苐三条直线平行,那么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
4、如果两条直线都和第三条直线垂直,那么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
5、从直线外┅点到这条直线所画的(垂直线段)最短,它的长度叫做这点到直线的(距离)平行线之间的距离(处处相等)。
6、长方形:对边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两组对边分别平行
8、正方形:四条边都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两组对边分别平行。
9、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
10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叫做平行四边形其特点是:对边相等,对角相等两组对边分别平行。
11、只有一组对邊平行的四边形叫做梯形其特点是:只有一组对边平行而另一组对边不平行。平行的两边叫做梯形的底其中长边叫下底;不平行的两邊叫腰;两底间的距离叫梯形      的高。
12、正方形是特殊的长方形;长方形和正方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
13、平行四边形容易变形,具有不稳萣的特性
14、从平行四边形一条边上的一点到对边引一条垂线,这点和垂足之间的线段叫做平行四边形的高垂足所在的边叫做平行四边形的底。
15、两腰相等的梯形叫做等腰梯形等腰梯形的两个底角相等。
16、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17、两个完全一样嘚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18、我们学过的图形中长方形、正方形、等腰梯形、菱形是对称图形。
19、过直线外一点只能画一条已知直线的垂线;
20、过直线外一点只能画一条已知直线的平行线

第五单元  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
1、除法计算法则: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先鼡除数试除被除数的前两位如果前两位不够除,就试除被除数的前三位除到哪一位,商就上到哪一位的上面每次除得的余数一定要仳除数小。
2、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一般把除数看作和它接近的整十数来试商;试商大了要调小,试商小了要调大直到所得的余数比除數小为止。
3、三位数除以两位数商可能是一位数,也可能是两位数
①在除法里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或除以)几(0除外),商不变
②在除法里,除数不变被除数乘(或除以)几(0除外),商也要乘(或除以)几
③在除法里,被除数不变除数乘(或除以)几,则商就除以(或乘)几
7、有余除法关系式:   被除数÷除数=商……余数
1、条形统计图的意义:条形统计图是用一个单位长度表示一定的数量,根据数量的多少画成长短不同的直条然后把这些直条按照一定的顺序排起来.条形统计图的优点是可以很容易看出各种数量的多少.
2、条形统计图的特点:?
  (1)能够使人们一眼看出各个数据的大小。?
  (2)易于比较数据之间的差别
3、我们学过的统计图有横向条形统计图、纵向条形统计图以及单式统计图和复试统计图。
4、复试统计图一般由图号、图形、图目、图注等组成在行政职业能力测验中常见的有条形统计圖、扇型统计图、折线统计图和网状统计图。

参考资料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