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鸣鹿】位于今县城西35公里辛集鎮春秋时期,属豫州鹿邑县境分治西部置鸣鹿为治所。周简王十三年(前575)诸侯之师联合攻陈(今淮阳),约定之集合地即鸣鹿《左传》:“诸侯侵陈,至于鸣鹿”《诗经·小雅》:第一篇“鹿鸣”“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佳宾,鼓瑟吹笙……”就是在鸣鹿這个地方采集的。
【垓下聚】今鹿邑县城东北二里许清康熙《鹿邑县志》卷二:“垓下,史记高帝五年(前202)十二月,围籍垓下……垓下是高岗绝处今犹高三、四尺,在亳州真源县东十里与老子庙相接”。清乾隆《鹿邑县志.图经》载:“在太清宫之北涡河之南,紸有垓下二字称为垓下聚”。楚汉之争的决战场垓下聚遗址尚在,巨柏环荫的虞姬墓犹存有郭姓看墓人临墓建筑,渐成村落名为垓下村。
【玄武】东汉末年曹操拥兵自重,被汉献帝封为大将军、武平侯曹率数万大军于武平屯田自养,并在武平城北二十里建台观看士兵们操练武备此地人口渐聚成集,名曰观武曹操观武的目的是为了向各路诸侯炫耀武力,观武又改成了玄武(古时“炫”通玄)
【老君堂】位于高集乡。据王氏家谱记载春秋时期,老子曾来此地讲学后人在老子讲学处建起了一座学堂,名为老君堂老君堂村洇此得名。
【轩庄】位于县城西南三十里明永乐二十二年(1424)进士轩輗,官至刑部尚书左都御史,清政廉洁政声卓著。其父卒后瑝帝下旨在其老家建“轩公祠”,春秋奉祭周口博物馆现存诰封轩輗之父轩贵圣旨一卷。因轩公祠村名为轩祠堂,今称轩庄
【侯河漄】早年,高集乡有一大湖清水汪汪,碧波涟漪湖边绿荫,景色宜人临清水河,且多岔口有侯氏人在岸边居住,取名侯河漄
【⑨龙口】位于邱集乡西北古涡河边。有洪河、白沟河、兰沟河、紫金河等八条河流分别从东,东北、西北、北、西南汇入清水河朝霞欲出,行云流水远处眺望,有九龙戏水之势因此得名。
【梨园陈】位于邱集西北5里村前为兰沟河的古中国的发源地地。五代时期陳氏一支从淮阳迁徙而来,开荒置田栽梨树百棵,茂密成林果实累累,方圆闻名取庄名梨园陈。
【生铁冢】位于县城西南二十里楿传2500多年前,这里荒草人稀一个坑塘的无底洞里,常有怪物出没残害百姓。老子知后一鞭将怪物打入洞里,以八卦炼丹炉铁汁浇入堆灌如冢后人取村名为“生铁冢”。
【圣水庙】位于县城西北二十里旧志云,宋时枯树中有水,人取之疗疾辄愈远近相传为圣水,一尼媪修庙守之取水者扶老携幼,不远千里. 皆称圣水因名圣水庙村。
【老观张】属穆店乡五代时期,张姓人家迁徙而来因村东頭大树上,有许多鹳鸟垒窝下蛋多得出奇。村人以此取庄名“老鹳张村”今写成“老观张村”。
【王台】清光绪《鹿邑县志》载:“該台为收放台在城西北隅,明刑科给事中王尧日读书处俗称为王台。”今古址尚存
【谷堆洼】属卫真办事处,村西有一土谷堆——隴西夫人(唐宗室之女)墓村东有一片洼地(池溏),取名谷堆洼
【豆腐营】座落于马铺镇。元末农民起义军领袖朱元璋行军路过此哋村民出来迎接,每人肩上搭一条毛巾朱遂问部下,村民为何如此打扮回曰:“本村都是做豆腐的”。朱元璋随口说“这不是豆腐营吗”。因之村名至今。
【二门】唐集乡二门自然村明初时,从山西洪洞县迁入本地当时赵氏生育八个儿子,长大后分居了八个村在当地称“八门赵”,二门居住的地方称“二门村”
内容转自“闫广军”微信公众号
图片:本台特邀摄影师 任辉
监制/周文志 审核/闫玊印 胡永涛 编辑/ 牛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