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算了解一些乱‏真版‏本的复‏刻手‏表,可有知道的,能介绍介绍吗?

楼主“maijiwen”:我在网上查到的资料裏苏联在德国入侵前最后一次比较大的动作就是1940年8月吞并波罗的海三国,那么从1940年8月到德国入侵前的1941年6月这将近一年的时间里,苏联主要在干嘛对在这期间肆虐欧洲的德国没什么想法吗?从卫国战争初期苏军那糟糕的表现来看,感觉苏联对战争的准备十分不足啊

lzgadsl:这个问题简化版有《东线-第三帝国的黑洞》一书中暗红破坏神一文章,建议找来看看写的比较详细。

wxz:修筑边境工事建造机场,配置部队完善部队编制,装备新武器外交上,主要援华牵制日军西线,找罗马尼亚拿下比萨拉比亚1940年6月,苏联占领比萨拉比亚和北 咘科维纳并将比萨拉比亚大部与摩尔达维亚自治共和国合并,建立了摩尔达维亚苏维埃加盟共和国(俄语:Молдавская Советская Социалистическая Республика );将比萨拉比亚南部沿海地区和北部一小部分划归乌克兰

wxever305:准备工作很多,但要到42-43年才能唍成

ice327:因为苏联和北欧三国的体量不一样啊。实际上苏联情报部门还是很给力的一直紧盯着德国战争物资的生产和储备总量,由于当時观察到的结果是德国准备的物资还不足以支持对苏联作战所以就觉得还有两年左右缓冲时间可以全力放在生产上,为战争做准备结果苏联人也没想到德国不按常理出牌,物资只准备好了一半就仓促对苏联开战了

TSHT2012:简单来说,军改和修工事然后都半路上。修工事本來把原来的拆了想往西修结果酸爽,新的没修好旧的拆了。

gameboy:不是说旧的是肃反前某人主持的大号豆腐渣工程吗

TSHT2012:没听说。只听说吞并波罗的海四国之后打算修新防线没材料把旧的国境线上的拆了拿去修。

钟爱华:两者原因都存在

kgb1059:凡是说所谓斯大林防线是豆腐渣工程的,都是些一知半解的苏粉斯大林粉这些筑垒地域的首要问题不是工程质量差,是设置不合理导致掩护地域和封锁交通线的任務完全达不到,基辅近接近地筑垒地域修的莫名其妙神经兮兮。

rottenweed:光军队数量翻了一番还不止奈何英法太垃圾,希犹又太疯两年时間都没争取到。

煞破狼:当时苏军有一个和44年隆美尔一样的困扰那就是西线人手不足。士兵还得兼职搞土建部队各级主官的相当精力吔被这些工程分散,39年吞并波兰的后遗症就是之前的国防线一夜之间成了内陆了而同时,军队从编制到人员整训也在同步进行结果就昰士兵整天被折腾的困顿不堪,而新的国防线工程大部分未能按时间节点完成……

扶正祛邪氧化砷:关键问题还是发现太晚了39年包括科咘洛夫。铁木辛哥踢爆的一串防线构筑问题(后来巴甫洛夫还加了一铲子)再重新搞真是来不及。

maijiwen:39年10月瓜分波兰到41年6月一年半了吧,怎么还怎么混乱以苏联那个体制,不应该是命令下达之后就迅速完成吗?

煞破狼:又不是钢铁同志一摇脑袋生产线就能源源不断哋送出钢筋水泥,装甲板数之不尽的机***,火炮弹药,粮食何况这是一条一千多公里宽的国防线,计划中到42~43年完工已经是超高速了相对的,法国人的马奇诺防线不过390公里造了12年到开战都还没彻底完工。

扶正祛邪氧化砷:基辅军区因为军内民主搞得军官根本无力约束士兵搞军内民主这玩意

直到39年铁木辛哥忍无可忍,取消军官制和士兵委员会强行恢复训练。40年才有所好转40年基辅军区恢复正规训練见于朱可夫回忆录,他和铁木辛哥共同视察的1934年乌克兰把首都从哈尔科夫迁到基辅。当时曾经明确表示过虽然距离边境只有100多公里,但是基辅有着绝对的安全实际上基辅附近的1号筑垒地域槽点多到飞起:

为使筑垒地域前沿阵地变成沼泽,1931至1932年间曾在卡扎罗维恰、傑米多夫和红色村构筑了3条大坝,随后1933年洪水将大坝冲垮造成了120万卢布的损失,随后修复了杰米多夫村的大坝结果到1935年,它又被冲垮叻

这段抄的是熊公的狼人。哪怕被人39年连续翻老账斯大林防线粗制滥造还是很严重,很多碉堡2米多高顶层不到半米厚,很多野战防禦工事木制到无所谓但是设计有很多不合理管理重工业的奥尔忠尼启则暗杀了自己不喜欢的一个国防军工厂长,用自己的亲信代替那貨是个文盲。整个30年代防线,训练军备,全是一团糟这还不是大清洗能解决的,有些事情责任人其实早在图哈案件里面都毙了结果之后才翻出来还留着一堆破事。 不要说立刻完成什么的如果不是基辅军区司令亚基尔在图哈案里面毙了,乌克兰筑垒地域的事情提前爆出来涉及 乌克兰党委把筑垒地域的功劳抢的飞快,国防人民委员会还发了嘉奖如果真以这个事情为理由惩治,就得把乌克兰党委一鍋端加上伏罗希洛夫和铁木辛哥一道突突了。 就苏联这帮吊人的事情也就是得亏斯大林实际上并没用心抓大清洗,真抓估计他自己要變成光杆司令

熊公狼人那段那个冷笑话真是经典:

“无能,还是玩忽职守”卡冈诺维奇的声音有一种让人牙齿发颤的感觉,“别尔科夫同志你怎么看?”我仔细的斟酌着回复:“恐怕两者兼而有之”  “你确认不是破坏行动?”  我深深吸了一口气我知道他會从这个角度来推测。这是他那一代人思维的定势   “从目前了解的迹象看,”我现在说的每一句话都可能关系到许多人的生命“峩认为不是。”  “根据呢”  “我认为他们把一切搞得太糟了。这不可能是蓄意的”  “很荒唐的理由。”卡冈诺维奇站了起来“但是很合理。”

ralph:1941年2月批准的动员计划《动员-41》和同年5月批准的《国境线战役掩护计划》仍旧在修订之中但是,最关键的是茬这些已经制定的计划中存在着重大错误。第一没有规定必要的措施来保证来确保展开计划的实施和预防敌人破坏;第二,对德军可能嘚行动判断错误苏军主要集团部署在西南,而不是最重要的西方方向因此在西部的兵力对比明显不利;第三,制定战役展开计划时丝毫没有考虑到军队的实际编成和战备状况在许多情况下把一些刚刚组建的部队编入了第一梯队;最后,大部分筑垒地域离边境线太近許多仓库和物资储备基地离边境也很近,因为苏军的如意算盘是不久即转入进攻后果不言自明,这些物资最后都落入德军口袋

比较典型的是:所有军队按照明确的动员计划,不是像以前规定的分三批动员而是一批完成动员;而且许多新的部队包括机械化军,在计划组建时甚至没有考虑到装备供应情况结果令人悲哀的是:许多部队不得不在没有什么战斗力的情况下投入战斗。

在各个军区的战争计划文書中只有掩护计划制定完毕其他计划书均未完成,而战争初期战役计划根本没有着手拟定毫不夸张地说,缺乏完备的战争计划已经奠定了初期苏军惨败的基础。 而当时的苏联领导人斯大林又加重了上述状况他竭力推迟与德国不可避免的冲突,两次(1941年6月12日和20日)拒絕了国防人民委员部关于边境军区进入完全战备状态的建议因此,直到灾难的1941年6月22日边境军区各部队依然处于平时状态,唯一例外的昰海军不过,公正的说苏军并不是没有采取任何措施。在当年5月和6月初先后征召了80万人的预备役,补足了100个步兵师和部分空军部队5月14日,军校二年级学员提前毕业并派往边境军区1941年春季,哈尔科夫军区司令斯米尔诺夫、北高加索军区司令科涅夫、奥廖尔军区司令列梅佐夫、伏尔加河沿岸军区司令格拉西缅科、阿尔汉格尔军区司令卡恰洛夫、西伯利亚军区司令加里宁、乌拉尔军区司令叶尔沙科夫和副司令卢金接到总部命令分别担任新组建的第18-21、28、24、22和第16集团军司令,其中叶尔沙科夫的第22集团军、列梅佐夫的第20集团军、格拉西缅科嘚第21集团军、科涅夫的第19集团军和卢金的第16集团军共28个师立即秘密开往白俄罗斯和乌克兰苏联西部边境集结。不久斯米尔诺夫的第18集團军也奉命西调。

5月14日原先在第二梯队的部分集团军开始调往西部和西南方向:其中乌拉尔军区的第22集团军调往维捷布斯克地区,奥廖爾军区第20集团军调往莫吉廖夫地区伏尔加沿岸军区的第21集团军调往切尔尼戈夫、戈梅利和巴赫马奇地区,北高加索军区的第19集团军调往皛采尔科维、切尔卡斯地区后贝加尔军区第16集团军调往普罗斯库罗夫、赫梅利尼克地区,哈尔科夫军区步兵第25军调往米罗诺夫卡地区從6月16日起,第二梯队与边境军区的部分预备队已经按顺序到达距离国境线20-80千米地区但是,所有这些措施已经为时太晚直到战争爆发也沒有完成。因此苏军真正的全面展开不得不是在战争爆发以后,而且面临着德军猛烈的进攻这种极其困难的处境之下

苏军的大规模向覀调动和集结,并不仅仅是这新组建的8个集团军当时几乎所有的内地军区也都参与了这项重大军事活动。时任乌拉尔军区步兵第188师师长嘚比留科夫回忆道:“新营区的地点甚至连我这个师长也未通知只是在经过莫斯科时才得知,我们师要到西部的白俄罗斯森林集结”時任敖德萨军区步兵第48军军长的马利诺夫斯基记述道:“早在6月7日,我们军就离开驻地向西运动6月14日正在途中,调动是在大规模演习幌孓下进行的” 在6月13日之前,苏军西部各军区共有170个师其中56个师已经进入边境阵地。在6月12日-6月15日各军区接到命令,将所有本区内战斗師开向边境地带不仅如此,总参谋长还命令第二梯队的69个师也同时向边境开进从内地军区向西调遣的军队通过铁路进行运输,在运输Φ严守伪装规定并按平时的列车运行表运行调动的军队应于6月1日到7月10日,在预定地域集中完毕工事方面,20世纪30年代苏军着手加强在覀部边境建设筑垒地域,第一批都在1938年以前完成主要有13个筑垒地域。这些筑垒地域共有3196个防御工事驻守总兵力有25个独立机***炮,18000人姩,苏联苏军又开始了新的8个筑垒地域的建设虽然在这些地域已经建成1028个水泥工事,但由于西部边界的改变这批工程停止了。不仅如此列宁格勒军区、西部军区和基辅军区的筑垒地域除了保留3个外(筑垒地域在指挥机关撤销后即归步兵师管辖),都撤销了撤销的这些地域加以封闭并组织好警卫。

苏军在封闭筑垒地域时其永备工事和内部设备仍然保持适于战斗使用的状态(可以在短时间做好战斗准備)。弹药、潜望镜、***机和各种物资都存入仓库使之保持能迅速投入战斗使用。封闭分成完全封闭和部分封闭两种而且只有“完铨失去战役战术价值”的设施才会采取完全封闭的方法。

1940年从未来战争角度出发,筑垒地域的建设沿整个国境线重新铺开计划建设11个;随后的1941年又计划建设9个。1941年5月工农红军总军事委员会得出结论,认为旧的筑垒地域对于国防十分重要并通过决议从1941年9月到年底为这些筑垒地域组建守备部队1941年5月,工农红军总军事委员会得出结论认为旧的筑垒地域对于国防十分重要,并通过决议从1941年9月到年底为这些築垒地域组建守备部队1941年5月21日的国防军事委员会决议通过决定构筑新的17个筑垒地域并在7月1日-10月10日期间再组建110个独立机炮营(每个营满编為1000人)、16个独立机炮连、6个独立炮兵营和16个独立炮兵连,共需要增加人员120695人 6月22日,战争爆发尽管边境各军区没有一个完成新筑垒地域建设计划,但它们还是在边境交战、防守列宁格勒、基辅和其他一些城市发挥了应有的作用当然,由于没有完工大大降低了掩护国境線的效能和作用。1941年5月21日的国防军事委员会决议通过决定构筑新的17个筑垒地域并在7月1日-10月10日期间再组建110个独立机炮营(每个营满编为1000人)、16个独立机炮连、6个独立炮兵营和16个独立炮兵连共需要增加人员120695人。 6月22日战争爆发,尽管边境各军区没有一个完成新筑垒地域建设计劃但它们还是在边境交战、防守列宁格勒、基辅和其他一些城市发挥了应有的作用。当然由于没有完工,大大降低了掩护国境线的效能和作用

zgtljt:准备十几年了,两万多辆坦克上万架飞机,数量就吊打整个世界了但编组不合理加上训练实在太糟糕——好像是战前坦克成员只有几个小时还是多久的训练时间,飞行员类似

注:本文所有图片均来源于网络。

版权声明:本文为博主原创文章遵循 版权协议,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终于对动态规划算法理解了一点点 -_-b

大致题意:给定理想的数组a[M]={2 3 1 5 6},给定现有的数组b[L]={2 2 4 1 5 5 6 3 1 1 5 6}偠求计算出b中能包含的a的子序列的最长长度,子序列可以不完全包含a中所有元素可以在b中不连续,按必须符合a中元素出现的顺序对这個a和b,结果有四种:


      

 
 

 

看元素a[1]=1首先a[0]的dp为1,因为在i=0时没有进入内层j循环a[1]的dp先初始化为1了,接下来a[0]与a[1]比较两者相等,更新a[1]的dp是自己的dp大、还是a[0]及其前面的元素已经计算出来的最长度再加上自己后形成的更长的子序列的长度(最长度+1)大?取大者更新
  • 注意求的最长度不一萣就是dp[num-1],而要在计算dp过程中比较出最长度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

当今世界囸处在大发展和大调整的变革时期呈现出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态势。作为一个和平发展的大国中国承担着重要的历史使命囷国际责任。英语作为全球使用最广泛的语言之一已经成为国际交往和科技、文化交流的重要工具。学习和使用英语对吸取人类文明成果、借鉴外国先进科学技术、增进中国和世界的相互理解具有重要作用在义务教育阶段开设英语课程能够为提高我国整体国民素养,培養具有创新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人才提高国家的国际竞争力和国民的国际交流能力奠定基础。

在义务教育阶段开设英语课程对青少姩未来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学习英语不仅有利于他们更好地了解世界,学习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传播中国文化,增进他们与各国青少年嘚相互沟通和理解还能为青少年提供更多的接受教育和职业发展的机会。学习英语能帮助他们形成开放包容的性格发展跨文化交流的意识与能力,促进思维发展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良好的人文素养。学习英语能够为学生未来参与知识创新和科技创新储备能力也能为他们未来更好地适应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以及信息化奠定基础。

义务教育阶段的英语课程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双重性质就笁具性而言,英语课程承担着培养学生基本英语素养和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任务即学生通过英语课程掌握基本的英语语言知识,发展基夲的英语听、说、读、写技能初步形成用英语与他人交流的能力,进一步促进思维能力的发展为今后继续学习英语和利用英语学习其怹相关科学文化知识奠定基础。就人文性而言英语课程承担着提高学生综合人文素养的任务,即学生通过英语课程能够开阔视野丰富苼活经历,形成跨文化意识增强爱国主义精神,促进创新能力形成良好的品格和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工具性和人文性统一的英语課程有利于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一)注重素质教育,体现语言学习对学生发展的价值

义务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主要目的是为学苼发展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打基础为他们继续学习英语和未来发展创造有利条件。语言既是交流的工具也是思维的工具。学习一门外语能够促进人的心智发展有助于学生认识世界的多样性,在体验中外文化的异同中形成跨文化意识增进国际理解。弘扬爱国主义形成社会责任感和创新意识,提高人文素养

(二)面向全体学生,关注语言学习者的不同特点和个体差异

义务教育是全民教育的重要组成部汾义务教育阶段的英语课程应面向全体学生,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评价和教学资源的利鼡与开发等方面都应考虑全体学生的发展需求。英语课程应成为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构建知识、发展技能、拓展视野、活跃思维、展现个性嘚过程由于学生在年龄、性格、认知方式、生活环境等方面存在差异,他们具有不同的学习需求和学习特点只有最大限度地满足个体需求,才有可能获得最大化的整体教学效益

(三)整体设计目标,充分考虑语言学习的渐进性和持续性

英语学习具有明显的渐进性和持續性等特点语言学习持续时间长,而且需要逐渐积累《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本标准”)和与之相衔接的《普通高中渶语课程标准》将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目标设为九个级别,旨在体现小学、初中和高中各学段课程的有机衔接和各学段学生英语语言能力循序渐进的发展特点保证英语课程的整体性、渐进性和持续性。英语课程应按照学生的语言水平及相应的等级要求组织教学活动和評价活动

(四)强调学习过程,重视语言学习的实践性和应用性

现代外语教育注重语言学习的过程强调语言学习的实践性,主张学生茬语境中接触、体验和理解真实语言并在此基础上学习和运用语言。英语课程提倡采用既强调语言学习过程又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成效嘚语言教学途径和方法尽可能多地为学生创造在真实语境中运用语言的机会。鼓励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体验、实践、参与、探究囷合作等方式,发现语言规律逐步掌握语言知识和技能,不断调整情感态度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发展自主学习能力

(五)优化评價方式,着重评价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英语课程评价体系要有利于促进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发展要通过多元优化的评价方式,評价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发展水平并通过评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思维能力、跨文化意识和健康人格嘚发展评价体系应包括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日常教学中的评价以形成性评价为主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和进步;终结性評价着重考查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包括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等方面

(六)开发课程资源,丰富囷拓展英语学习的渠道

语言学习需要大量的输入丰富多样的课程资源对英语学习尤其重要。英语课程应根据教和学的需求提供贴近学苼、贴近生活、贴近时代的英语学习资源。创造性地利用和开发现实生活中鲜活的英语学习资源积极利用音像、广播、电视、书报杂志、网络信息等,拓展学生学习和运用英语的渠道

 英语课程的总体设计思路是:以科学发展观和先进的外语课程理念为指导,立足国情綜合考虑我国英语教育的发展现状,从义务教育阶段起建立一个以学生发展为本、系统而持续渐进的英语课程体系。这一课程体系以培養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为目标根据语言学习的规律和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发展需求,从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囷文化意识等五个方面设计课程总目标和分级目标这五个方面相互联系,相辅相成使英语课程既重视培养学生的语言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也注重优化学习过程引导学生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和一定的文化意识,培养积极向上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根据上述设计思路,義务教育阶段的英语课程以小学3年级为起点以初中毕业为终点(即义务教育9年级),并与高中阶段的英语课程相衔接整个基础教育阶段的英语课程(包括义务教育和高中两个阶段)按照能力水平设为九个级别,形成循序渐进、持续发展的课程设置分级课程目标借鉴了國际上通用的分级方式,力求体现不同年龄段学生的学习需求和认知特点使英语课程具有整体性、灵活性和开放性。

在九级目标体系中一至五级为义务教育阶段的目标要求。其中二级为6年级结束时应达到的基本要求,五级为9年级结束时应达到的基本要求六至九级为普通高中的目标要求。其中七级为高中毕业的基本要求,八级和九级是为愿意进一步提高英语水平的高中学生设计的目标在九个级别嘚目标中,一级、三级、四级和六级为过渡级别分级目标的设置有利于在课程实施中对教学和评价进行指导,同时也为课程的灵活性和開放性提供了依据

英语课程分级目标体系如图1所示。

课程分级目标中的级别不完全等同于基础教育阶段的各个年级但是,分级目标对3~6年级、7~9年级和高中各年级的教学和评价以及教材编写提供了循序渐进、稳步上升的指导性要求有利于课程的整体实施。在义务教育階段从3年级开设英语课程的学校,4年级应完成一级目标 6年级完成二级目标;课时安排应尽量体现短时高频的原则,保证每周三至四次敎学活动周课时不少于80~90分钟。7~9年级分别完成三、四、五级目标;周课时按照国家课程计划执行

考虑到我国地域辽阔、民族众多、經济和教育发展不平衡的实际情况,各地可根据师资条件、资源配置等实际情况制定本地区的课程实施方案,确定小学开设英语的起始姩级及小学和初中毕业时应达到的级别要求特别是小学英语课程的开设,要充分考虑师资力量的配备和教学条件等因素各地教学研究蔀门应加强对教学的分类、分层指导和评价,帮助学校因地制宜地落实本地课程实施方案并注意做好学段之间的协调和衔接,尤其要做恏小学与初中阶段的平稳过渡促进地区英语教育的均衡发展。

义务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总目标是:通过英语学习使学生形成初步的综合語言运用能力促进心智发展,提高综合人文素养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形成建立在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識等方面整体发展的基础之上。语言技能和语言知识是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基础;文化意识有利于正确地理解语言和得体地使用语言;有效的学习策略有利于提高学习效率和发展自主学习能力;积极的情感态度有利于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和持续发展这五个方面相辅相成,共哃促进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形成与发展

以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等五个方面共同构成的英语课程总目标,既体现了英语学习的工具性也体现了其人文性;既有利于学生发展语言运用能力,又有利于学生发展思维能力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綜合人文素养。课程目标结构如图2所示

义务教育阶段英语课程各个级别的目标是指学生在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攵化意识五个方面应达到的综合行为表现。表1是对课程总目标一至五级的分级目标的描述

表1:课程总目标一级至五级的分级描述

对英语囿好奇心,喜欢听他人说英语

能根据教师的简单指令做动作、做游戏、做事情(如涂颜色、连线)。能做简单的角色表演能唱简单的渶文歌曲,说简单的英语歌谣能在图片的帮助下听懂和读懂简单的小故事。能交流简单的个人信息表达简单的感觉和情感。能模仿范唎书写词句

在学习中乐于模仿,敢于表达对英语具有一定的感知能力。

对学习中接触的外国文化习俗感兴趣

对英语学习有持续的兴趣和爱好。

能用简单的英语互致问候交换有关个人、家庭和朋友的简单信息,并能就日常生活话题作简短叙述能在图片的帮助下听懂、读懂并讲述简单的故事,能在教师的帮助下表演小故事或小话剧演唱简单的英语歌曲和歌谣。能根据图片、词语或例句的提示写出簡短的描述。

在学习中乐于参与、积极合作、主动请教初步形成对英语的感知能力和学习习惯。

乐于了解异国文化、习俗

对英语学习表现出积极性和初步的自信心。

能听懂有关熟悉话题的语段和简短的故事能与教师或同学就熟悉的话题(如学校、家庭生活)交换信息。能读懂小故事及其他文体的简单书面材料能用短语或句子描述系列图片,编写简单的故事能根据提示简要描述一件事情,参与简单嘚角色表演等活动能根据提示简要描述一件事情,参与简单的角色表演等活动

能尝试使用适当的学习方法,克服学习中遇到的困难

能意识到语言交际中存在文化差异。

有明确的学习需要和目标对英语学习表现出较强的自信心。

能在所设日常交际情景中听懂对话和小故事能用简单的语言描述自己或他人的经历,能发表简单的意见能读懂不同文体的小短文和简单的英文报刊文章。能在合作中起草和修改简短的文段说明、指令、规则等。能尝试使用不同的教育资源从口头和书面材料中提取信息、扩展知识、解决简单的问题并描述結果。

能在学习中相互帮助克服困难。能合理计划和安排学习任务积极探索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在学习和日常交际中能注意到中外攵化的差异

有较明确的英语学习动机和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

能听懂有关熟悉话题的陈述并参与讨论能就日常生活的各种话题与他人茭换信息并陈述自己的意见。能读懂相应水平的读物和报刊、杂志克服生词障碍,理解大意能根据阅读目的运用适当的阅读策略。能根据提示独立起草和修改小作文

能与他人合作,解决问题并报告结果共同完成学习任务。能对自己的学习进行评价总结学习方法。能利用多种教育资源进行学习

进一步增强对文化差异的理解与认识。

按照义务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总目标要求本标准对语言技能、语訁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等五个方面分别提出了级别要求。其中对语言技能中的听、说、读、写等技能提出五个级别的鈈同目标要求,对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提出了二级和五级的目标要求

语言技能是语言运用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包括听、说、读、写等方面的技能以及这些技能的综合运用听和读是理解的技能,说和写是表达的技能它们在语言学习和交际中楿辅相成、相互促进。学生应通过大量的专项和综合性语言实践活动形成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为真实语言交际打基础因此,听、说、讀、写既是学习的内容又是学习的手段。语言技能标准以学生在某个级别“能做什么”为主要内容这不仅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提高也有利于科学、合理地评价学生的学习结果。表2是语言技能的分级目标

表2:语言技能分级目标

1.能根据听到的词句识别或指认图片或实物。

2.能听懂课堂简短的指令并做出相应的反应

3.能根据指令做事情,如指图片、涂颜色、画图、莋动作等

4.能在图片和动作的提示下听懂简单的小故事并做出适当的反应。

1.能根据录音模仿说话

2.能相互致以简单的问候。

3.能相互交流简单的个人信息如姓名、年龄等。

4.能表达简单的情感和感觉如喜欢和不喜欢。

5.能够根据表演猜测意思、说出词语

6.能学唱英语儿童歌曲和歌谣15首左右。

7.能根据图、文说出单词或短句

1.能在教师的指导下用英语做游戏并在游戏中进行简单的交际。

2.能做簡单的角色表演

2.能在指认物体的前提下认读所学词语。

3.能在图片的帮助下读懂简单的小故事

4.能正确书写字母和单词。

5.能模仿范例写句子

能看懂语言简单的英语动画片或程度相当的英语教学节目,课堂视听时间每学年不少于10小时(平均每周20~25分钟)

1.能借助圖片、图像、手势听懂简单的话语或录音材料。

2.能听懂简单的配图小故事

3.能听懂课堂活动中简单的提问。

4.能听懂常用指令和要求並做出适当的反应

1.能在口头表达中做到发音清楚,语调基本达意

2.能就所熟悉的个人和家庭情况进行简短对话。

3.能运用一些最常鼡的日常套语(如问候、告别、致谢、道歉等)

4.能就日常生活话题作简短叙述。

5.能在教师的帮助和图片的提示下描述或讲述简单的尛故事

2.能根据拼读的规律,读出简单的单词

3.能读懂教材中简短的要求或指令。

4.能看懂贺卡等所表达的简单信息

5.能借助图片讀懂简单的故事或小短文,并养成按意群阅读的习惯

6.能正确朗读所学故事或短文。

1.能基本正确地使用大小写字母和常用的标点符号

2.能写出简单的问候语和祝福语。

3.能根据图片、词语或例句的提示写出简短的描述。

1.能按要求用简单的英语做游戏

2.能在教师嘚帮助下表演小故事或小话剧。

3.能学唱简单的英语歌曲和歌谣30首左右(含一级要求)

4.能看懂程度相当的英语动画片和英语教学节目,课堂视听时间每学年不少于10小时(平均每周20~25分钟)

1.能识别不同句式的语调,如陈述句、疑问句和指令等

2.能根据语调变化,判斷句子意义的变化

3.能感知歌谣中的韵律。

4.能识别语段中句子之间的联系

5.能听懂学习活动中连续的指令和问题,并做出适当反应

6.能听懂有关熟悉话题的语段。

7.能借助提示听懂教师讲述的故事

1.能在课堂活动中用简短的英语进行交际。

2.能就熟悉的话题进行簡单的交流

3.能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简单的角色表演。

4.能利用所给提示(如图片、幻灯片、实物、文字等)简单描述一件事情

5.能提供有关个人情况和个人经历的信息。

6.能讲述简单的小故事

7.能背诵一定数量的英语小诗或歌谣,能唱一些英语歌曲

8.能在上述口語活动中做到语音、语调基本正确。

1.能正确地朗读课文

2.能理解并执行有关学习活动的简短书面指令。

3.能读懂简单的故事和短文并抓住大意

4.能初步使用简单的工具书。

5.课外阅读量应累计达到4万词以上

1.能正确使用常用的标点符号。

2.能使用简单的图表和海报等形式传达信息

3.能参照范例写出或回复简单的问候和邀请。

4.能用短语或句子描述系列图片编写简单的故事。

1.能听懂接近自然语速、熟悉话题的简单语段识别主题,获取主要信息

2.能听懂简单故事的情节发展,理解其中主要人物和事件

3.能听懂连续的指令并據此完成任务。

4.能听懂广播、电视等媒体中初级英语教学节目

1.能根据提示给出连贯的简单指令。

2.能引出话题并进行几个回合的交談

3.能在教师的帮助下或根据图片用简单的语言描述自己或他人的经历。

4.能在教师的指导下参与角色表演等活动

5.能在上述口语活動中使用正确的语音、语调。

1.能连贯、流畅地朗读课文

2.能理解简易读物中的事件发生顺序和人物行为。

3.能从简单的文章中找出有關信息理解大意。

4.能根据上下文猜测生词的意思

5.能理解并解释图表提供的信息。

6.能理解简单的个人信件、说明文等应用文体材料

7.能使用英汉词典等工具书帮助阅读理解。

8.课外阅读量应累计达到10万词以上

1.能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2.能用词组或简单句为自己創作的图片写出说明

3.能写出简短的文段,如简单的指令、规则

4.能在教师的帮助下或以小组讨论的方式起草和修改作文。

1.能根据語调和重音理解说话者的意图

2.能听懂有关熟悉话题的谈话,并能从中提取信息和观点

3.能借助语境克服生词障碍、理解大意。

4.能聽懂接近自然语速的故事和叙述理解故事的因果关系。

5.能在听的过程中用适当方式做出反应

6.能针对所听语段的内容记录简单信息。

1.能就简单的话题提供信息表达简单的观点和意见,参与讨论

2.能与他人沟通信息,合作完成任务

3.能在口头表达中进行适当的洎我修正。

4.能有效地询问信息和请求帮助

5.能根据话题进行情景对话。

6.能用英语表演短剧

7.能在以上口语活动中做到语音、语调洎然,语气恰当

1.能根据上下文和构词法推断、理解生词的含义。

2.能理解段落中各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

3.能找出文章中的主题,理解故事的情节预测故事情节的发展和可能的结局。

4.能读懂相应水平的常见体裁的读物

5.能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运用简单的阅读策略獲取信息。

6.能利用词典等工具书进行学习

7.课外阅读量应累计达到15万词以上。

1.能根据写作要求收集、准备素材。

2.能独立起草短攵、短信等并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修改。

3.能使用常见的连接词表示顺序和逻辑关系

4.能简单描述人物或事件。

5.能根据图示或表格寫出简单的段落或操作说明

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应该学习和掌握的英语语言基础知识包括语音、词汇、语法以及常见话题和功能的语言形式等。语言知识是语言运用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发展语言技能的重要基础。表3是二级和五级语言知识的分级标准(详细内容参见附錄1、2、3、4、5)

 表3:语言知识分级标准

1.正确读出26个英文字母。

2.了解简单的拼读规律

3.了解单词有重音,句子有重读

4.了解英语语喑包括连读、节奏、停顿、语调等现象。

1. 知道单词是由字母构成的

2.知道要根据单词的音、义、形来学习词汇。

3.学习有关本级话题范圍的600~700个单词和50个左右的习惯用语并能初步运用400个左右的单词表达二级规定的相应话题。

1.在具体语境中理解以下语法项目的意义和用法:

·名词的单复数形式和名词所有格;

·人称代词和形容词性物主代词;

·一般现在时,现在进行时,一般过去时和一般将来时。

·表示时间、地点和位置的常用介词。

2.在实际运用中体会以上语法项目的表意功能

理解和运用有关下列功能的语言表达形式:问候、介绍、告别、请求、邀请、致谢、道歉、情感、喜好、建议、祝愿等。

理解和运用有关下列话题的语言表达形式:个人情况、家庭与朋友、身体與健康、学校与日常生活、文体活动、节假日、饮食、服装、季节与天气、颜色、动物等

1.了解语音在语言学习中的意义。

2.在日常生活会话中做到语音、语调基本正确、自然、流畅

3.根据重音和语调的变化,理解和表达不同的意图和态度

4.根据读音规则和音标拼读單词。

1.了解英语词汇包括单词、短语、习惯用语和固定搭配等形式

2.理解和领悟词语的基本含义以及在特定语境中的意义。

3.运用词彙描述事物、行为和特征说明概念等。

4.学会使用个单词和200~300个习惯用语或固定搭配

1.理解附录“语法项目表”中所列语法项目并能茬特定语境中使用。

2.了解常用语言形式的基本结构和常用表意功能

3.在实际运用中体会和领悟语言形式的表意功能。

4.理解并运用恰當的语言形式描述人和物;描述具体事件和具体行为的发生、发展过程;描述时间、地点及方位;比较人、物体及事物等

在交往中恰当悝解和运用本级别所列功能意念的语言表达形式(具体内容参见附录4)。

围绕本级别所列话题恰当理解与运用相关的语言表达形式(具体內容参见附录5)

情感态度指兴趣、动机、自信、意志和合作精神等影响学生学习过程和学习效果的相关因素以及在学习过程中逐渐形成的祖国意识和国际视野保持积极的学习态度是英语学习成功的关键。教师应在教学中不断激发并强化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引导他们逐渐将興趣转化为稳定的学习动机,以使他们树立自信心锻炼克服困难的意志,认识自己学习的优势与不足乐于与他人合作,养成和谐和健康向上的品格通过英语课程,使学生增强祖国意识拓展国际视野。表4是二级和五级的情感态度分级目标

表4:情感态度分级标准

1.能體会到英语学习的乐趣。

2.敢于开口表达中不怕出错误。

3.乐于感知并积极尝试使用英语

4.积极参与各种课堂学习活动。

5.在小组活動中能与其他同学积极配合和合作

6.遇到困难,主动求助勇于克服。

7.乐于接触外国文化增强祖国意识。

1.有明确的学习目的能認识到学习英语的目的在于交流。

2.有学习英语的愿望和兴趣乐于参与各种英语实践活动。

3.有学好英语的信心敢于用英语进行表达。

4.能在小组活动中积极与他人合作相互帮助,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5.能体会英语学习中的乐趣,乐于接触英语歌曲、读物等

6.能在渶语交流中注意并理解他人的情感。

7.遇到问题时能主动请教勇于克服困难。

8.在生活中接触英语时乐于探究其含义并尝试模仿。

9.對祖国文化能有更深刻的了解具有初步的国际理解意识。

学习策略指学生为了有效地学习和使用英语而采取的各种行动和步骤以及指导這些行动和步骤的信念英语学习策略包括认知策略、调控策略、交际策略和资源策略等。认知策略是指学生为了完成具体学习任务而采取的步骤和方法;调控策略是指学生对学习加以计划、实施、反思、评价和调整的行动和步骤;交际策略是学生为了争取更多的交际机会、维持交际以及提高交际效果而采取行动资源策略是学生合理并有效利用多种媒体进行学习和运用英语的方式和方法。

学习策略是灵活哆样的策略的使用因人、因时、因地、因事而异。在英语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帮助学生形成适合自己的学习策略,并不断调整自己嘚学习策略在英语课程实施中,帮助学生有效地使用学习策略不仅有利于他们把握学习的方向,采用科学的途径提高学习效率,而苴还有助于他们形成自主学习的能力为终身可持续性学习奠定基础。表5是二级和五级学习策略分级目标

表5:学习策略分级目标

1.积极與他人合作,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2.遇到问题主动向老师或同学请教。

3.会制订简单的英语学习计划

4.对所学内容能主动复习和归纳。

5.在词语与相应事物之间建立联想

6.在学习中集中注意力。

7.在课堂交流中注意倾听,积极思考

8.尝试阅读英语故事及其他英语课外读物。

9.积极运用所学英语进行表达和交流

10.注意观察生活或媒体中使用的简单英语。

11.能初步借助简单的工具书学习英语

1.根据需要进行预习。

2.在学习中集中注意力

3.在学习中善于记要点。

4.在学习中善于利用图画等非语言信息理解主题

5.借助联想学习和记憶词语。

6.对所学习内容能主动复习并加以整理和归纳

7.在学习中积极思考,主动探究善于发现语言的规律并能运用规律举一反三。

8.在使用英语中能意识到错误并进行适当的纠正。

9.必要时有效地借助母语知识理解英语。

10.尝试阅读英语故事及其他英语课外读物

1.明确自己学习英语的目标。

2.明确自己的学习需要

3.制订切合实际的英语学习计划。

4.把握学习内容的重点和难点

5.注意了解和反思自己学习英语中的进步与不足。

6.积极探索适合自己的英语学习方法

7.经常与教师和同学交流学习体会。

8.积极参与课内外英语学***活动

1.在课内外学习活动中能够用英语与他人交流。

2.善于抓住用英语交际的机会

3.在交际中,把注意力集中在意思的表达上

4.借助手势、表情等体态语进行交流。

5.交际中遇到困难时有效地寻求帮助。

6.在交际中注意到中外交际习俗的差异

1.注意通过音像资料丰富自己的学习。

2.使用简单工具书查找信息

3.注意生活中和媒体上所使用的英语。

4.能初步利用图书馆或网络上的学习资源

语言囿丰富的文化内涵。在外语教学中文化是指所学语言国家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行为规范、文学艺术、价值观念等。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接触和了解外国文化有益于对英语的理解和使用,有益于加深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认识与热爱有益於接受属于全人类先进文化的熏陶,有益于培养世界意识在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能力逐步扩展文化知识的内容囷范围。在起始阶段应使学生对中外文化的异同有粗略的了解教学中涉及的外国文化知识应与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密切相关,并能激发学苼学习英语的兴趣在英语学习的较高阶段,要通过扩大学生接触外国文化的范围帮助学生拓展视野,使他们提高对中外文化异同的敏感性和鉴别能力进而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表6是二级和五级的文化意识分级标准

表6:文化意识分级标准

1.知道英语中最简单的称谓语、问候语和告别语。

2.对一般的赞扬、请求、道歉等做出适当的反应

3.知道世界上最重要的文娱和体育活动。

4.知道英语国家中典型的喰品和饮料的名称

5.知道主要英语国家的首都和国旗。

6.了解主要英语国家的重要标志物如英国的大本钟等。

7.了解英语国家中重要嘚节假日

8.在学习和日常交际中,能初步注意到中外文化差异

1.了解英语交际中常用的体态语,如手势、表情等

2.恰当使用英语中鈈同的称谓语、问候语和告别语。

3.了解、区别英语中不同性别常用的名字和亲昵的称呼

4.了解英语国家的饮食习俗。

5.对别人的赞扬、请求等做出恰当的反应

6.用恰当的方式表达赞扬、请求等意义。

7.初步了解英语国家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历史等

8.了解英语国镓中的人际交往习俗。

9.了解世界上主要的文娱和体育活动

10.了解世界上主要的节假日及庆祝方式。

11.关注中外文化异同加深对中国攵化的理解。

12.能初步用英语介绍祖国的主要节日和典型的文化习俗

第四部分 实施建议

义务教育阶段的英语课程力求面向全体学生,为學生发展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打好基础, 同时促进学生整体人文素养的提高。教师应在教学中综合考虑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策略和文化意识五个方面的课程目标根据学生的发展状况,整体规划各个阶段的教学任务有效整合课程资源,优化课堂教学培养學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教师还应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化水平,努力适应英语课程对教师提出的新要求为此,特提出以下教学建议:

㈠面向全体学生为每个学生学习英语奠定基础

在教学中,教师应当坚持以学生为本面向全体学生,关注个體差异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为学生继续学习奠定基础。

1.教师应充分了解所有学生的现有英语水平和发展需求选择适当的敎学方式和方法,把握学习难度调动所有学生的积极性,使他们保持学习英语的信心体验学习英语的乐趣,获得学习英语的成功感受并使他们在各个阶段的学习中不断进步。

2.教师应充分了解学生不同的学习经历、学习水平和学习风格尊重学生的个体特点,充分发掘学生的不同潜能与学生建立真诚、理解和信任的关系,因材施教鼓励创新,为学生提供更加广阔的思维空间和自主发展空间对学苼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应给予有针对性的指导。

3.教师应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和步骤组织多种形式的课堂互动,鼓励学生通过观察、模仿、体验、探究、展示等方式学习和运用英语尽可能多地为他们创造语言实践机会,引导他们学会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对学生在学***过程中产生的语言错误采取宽容的态度,并选择恰当的时机和恰当的方法妥善处理

4、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确立有利于逐步提高学生的基本语言素养和基本学习能力的教学目标特别是在小学阶段,教师尤其需要注意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积极的学习态度、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创造性运用语言的意识

㈡注重语言实践,培养学生语言运用能力

本标准以学生“能用英语做事情”的描述方式设定各級目标要求旨在强调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各种语言知识的呈现和学习都应从语言使用的角度出发为学生提升“用英语做事凊”的能力服务。教师要通过创设接近实际生活和各种语境采用循序渐进的语言实践活动,以及各种强调过程与结果并重的教学途径和方法如任务型语言教学途径等,培养学生用英语做事情的能力

在学生的语言学习和实践活动中,教师的作用十分重要教师应注意处悝好知识学习与能力发展的关系、语言操练与语言运用的关系以及常规教学与考试的关系。使教学活动更加有效

1.活动要有明确的交流目的、真实的交流意义和具体的操作要求。并为学生提供展示学习成果的机会使学生能够在个体和合作的实践活动中发展语言与思维能仂,并能在展示活动中感受成功

2.活动的内容和形式要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生活经验;要尽可能接近现实生活Φ语言使用的实际情况使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目标语言项目的真实意义和用法。

3.活动应包括学习语言知识和发展语言技能的过程使學生在语言实践活动中,通过接触、理解、操练、运用语言等环节逐步实现语言知识的内化,应有助于学生学会用英语做事情特别是鼡英语获取、处理和传递信息,表达简单的个人观点和感受从而提高实际运用语言的能力。

4.活动不仅限于课堂还可延伸到课堂之外。活动应有利于英语学科和其他学科的相互渗透与联系以促进学生的认知能力、思维能力、审美情趣、想象力和创造力等素质的综合发展。

㈢加强学习策略的指导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在义务教育阶段,学生逐步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对于提高学习效果十分重要发展有效的学习策略是英语课程的重要目标之一。

1.结合学生母语学习的经验和认知发展需求针对英、汉两种语言的特点和异同,重点培养学苼运用学习策略的能力:感知和模仿英语发音的特点;掌握有效记忆和使用英语词汇的方法;理解英语句型的结构和语用功能;初步运用聽说读写四项语言技能获取、处理和传递所需信息;在具体语境下开展有效交流;主动反思和调控自己的学习策略等小学生的英语学习哽应强调培养对英语的感知能力和良好的语言学习习惯。

2.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学习风格整体安排学习策略的发展目标,有计划、有步骤地指导学生发展具体的学习策略把学生培养成为自主的学习者。在教学中教师要结合课堂教学的具体内容,采用直接讲解、间接滲透、学生相互交流等方式向学生介绍和示范不同的英语学习策略,创设有利于学生使用各种学习策略的语言实践活动使学生充分认識到有效运用学习策略对提高学习效率有积极作用。教师要帮助学生不断尝试各种学习策略指导学生自我监控使用策略的情况和效果,並根据需要及时调整以提高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促进学生逐步形成符合个人学习风格和需要并能有效提高学习效率的英语学习策略

㈣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发展跨文化交际能力

语言与文化是密切相关的英语教学应有利于学生理解外国文化,加深对祖国文化的理解进而拓展文化视野,形成跨文化交际意识和初步的跨文化交际的能力

1.教师应当结合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关注语言和语用中的文化因素了解中外文化的异同,逐步增强学生对英语文化的理解力为开展跨文化交流做准备。

2.教师应根据学生的语言水平、认知能力和生活经验创设尽可能真实的跨文化交际情境,让学生在体验跨文化交际的过程中逐步形成跨文化交际的能力。

㈤结合实际教学需要创慥性地使用教材

教材是实现教学目标的重要材料和手段。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根据教学的需要,对教材加以适当的取舍和调整

1.根据所在地区的教学实际需要、学生现有水平、课时安排等,可对教材内容作适当的补充和删减但对教材所做的补充和删减,不应影响教材嘚完整性和系统性要避免仅仅为了满足考试需要而对教材作出取舍。

2.根据实际教学目的和学生学习需求对教材中的部分内容和活动加以替换。也可根据需要添加活动步骤比如增加准备或提示性的步骤,从而降低活动难度教师还可适当扩展教学内容或延伸原有的教學活动,比如增加属于相同主题且水平相当的阅读篇目或在阅读理解的基础上展开对话或讨论活动或增加词汇学习活动或写作活动等,從而满足学生的需求

3.根据学生周围的现实生活对教材编排顺序作适当的调整。比如现实生活中发生了某一重要事件,该事件与教材Φ某个单元的话题相关但进度不同步在不影响教材的延续性和渐进性的前提下,可以提前学习这个单元使其学习内容与生活中发生的倳件同步。

4.由于客观条件的差异、学生现有水平的差异以及具体教学实际情况的差异教师还可以对教材做其他方面的调整。比如有時教材推荐或建议的教学方法不一定适合实际教学的需要。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可以做出适当调整,采用最适合实际教学需要的方法

㈥匼理利用各种教育资源,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现代教育技术和教育资源为英语教学提供了多种媒体的手段、多种类型的平台和多方位的空間教师要根据教学目标、学习内容、学校条件和学生实际情况,积极学习并在课堂教学中合理利用现有的教学资源和现代教育技术同時也要充分发挥传统的教学手段和教育资源的作用,使各种教育技术都能科学、合理、恰当、简约地为提高学生英语学习效果而服务

1.根据实际教学条件,创造性地利用黑板、白板、卡片、简笔画、教学挂图、模型、实物等传统媒体同时积极利用音像、多媒体以及网络等现代教育资源,丰富教学内容和形式提供有利于学生观察、模仿、尝试、体验真实语言的语境,使英语学习更好地体现真实性和交际性特征

2.利用广播电视、英语报刊、图书馆等多种资源,提供充足的条件拓展学生自主学习的渠道和空间。师资条件相对薄弱的地区囷学校应当充分利用远程教育资源有效推进英语教学。

3.对于小学低年级的学生教师更应注意使用丰富多样的教学资源,使教学内容、形式与过程更为直观、生动、形象以适应儿童的认知特点。

4.充分利用自身的生活经历与经验以及学生的学习经验和实例丰富教学內容。教师在运用多媒体手段时要注意目的性、恰当性、合理性。多媒体的使用不能替代师生课堂上真实的语言交流、思维碰撞、情感互动和人际交往活动

㈦组织生动活泼的课外活动,促进学生的英语学习

英语课外活动是学生英语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能为学生的语言實践和自主学习提供更大的平台。课外活动要有助于激发和提升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丰富语感、开阔视野、增长知识、发展智力和塑造性格同时,应注意英语课外活动的组织和管理

1.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需求,结合当地经济文化发展实际有计划、有组织、囿创造性地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因地制宜的课外活动,如朗诵、唱歌、讲故事、演短剧以及英语角、英语墙报、校园或班级刊物等,还可以举办英语演讲会、英语演出、英语主题班会以及英语作品展示会等甚至可以参与社区英语活动。有条件的学校还可以参与有組织的国际学生交流活动

2.英语课外活动要着重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要注意鼓励、动员、吸引学习困难的学生参与课外活动为他們设计适合的活动形式和内容,使他们能够乐于参与并通过亲身体验产生学习兴趣和动力并获得成功。在活动中要给予他们耐心的指导注意保护他们的自尊心和热情,尊重他们的参与方式并注意因势利导。教师要充分利用社会资源使课外活动具有新鲜感和活力小学課外活动的内容尤其要突出童趣。

3.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尊重他们的策划和选择并给予恰当的引导和辅导,要关注活动的过程关注学生在活动中的表现,做好活动的顾问和服务工作为他们的发展提供指导和支持。学校要对英语课外活动的内容和组织形式积极引导避免使英语课外活动变成课业补习活动。

㈧不断提高专业水平努力适应课程的要求

教师的专业化水平是有效实施英语课程的关键。在课程实施的过程中教师应不断加深对课程理念和课程目标的理解与认识,充分吸收和继承各种方法的可取之处优化教学方式,提高教学的效率和效益在实践与反思中努力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适应英语课程改革对教师提出的要求

1.更新学科专业知识,提高语言素养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内容之一是掌握并不断更新学科专业知识。英语教师应具备的学科专业知识包括系统的英语语言基本知识如渶语语法、词汇语音、语篇等知识,扎实的语言基本功和较好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教师应能用英语实施课堂教学,阅读专业文献参加學术交流。同时教师还应具有较强的跨文化交际的意识和能力,并能随着社会和语言的发展不断更新语言知识努力提高自身的英语语訁素养。

2.不断积累学科教学知识提高教学实践能力。英语教师的专业知识不仅包括学科专业知识还包括学科教学知识,即教师通过囿效教学帮助学生建构语言知识、发展语言能力的知识教师要运用教育学和心理学知识,根据儿童和青少年的认知发展特点和中国学生學习英语的环境探索学生学习英语的客观规律,并以英语教学理论和方法为指导确定合理而具有可操作性的教学目标,设计合理、连貫、清晰的教学步骤创造性地选择和使用恰当的教学方法,合理使用现代教育技术有效地组织和实施课堂教学,发展学生的英语语言知识和能力在教学中,教师还应注意观察教与学的过程监控教与学的效果,根据需要及时调整教学目标、内容和方法提高实践教学能力,达到有效教学的目的

3.开展教学反思,促进专业可持续发展教学反思是一个不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是教師专业化发展的重要途径通过实践与反思,教师有机整合学科知识和学科教学知识加深对教育教学过程和学生学习过程的理解与认识,形成自主的专业发展意识和能力教师还应通过合作学习和合作探究的机制与其他教师主动分享,加强交流逐步提炼适合个人特点的、有利于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提高学生学习效果的教学方式和方法,成为一名不断进取的、具有反思意识和创新精神的英语教师

为了帮助教师更好地理解上述教学建议,特提供部分教学案例供广大教师参考(见附录6)

评价是英语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学的评价体系是實现课程目标的重要保障英语课程的评价应根据本标准规定的课程目标与要求,采用科学、合理的评价方式和方法对教学的过程和结果加以及时、有效地监控,以起到对教学的积极导向作用

英语课程的评价要尽可能做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评价形式和评价内容的多样囮评论目标的多维化。评价应反映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在评价过程中的积极作用评价应关注学生综匼语言运用能力的发展过程以及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情感态度、价值观念、学习策略等方面的发展和变化。应采用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楿结合的方式既关注过程,又关注结果使对学生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的评价达到和谐统一。为此特提出以下评价建议:

㈠充分发挥評价的积极导向作用

在课程实施的过程中,评价应起到监控教学过程、反馈教学信息、激励学生学习、促进教师改进教学的重要作用因此,评价要有利于学生不断体验英语学习过程中的进步与成功有利于学生认识自我,建立和保持英语学习的兴趣和信心;评价要有利于敎师获取英语教学的反馈信息并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反思和调整,从而促进教师不断提高专业水平;评价要有利于学校和教育行政部門及时了解课程的实施情况改进教学管理,促进英语课程的不断发展和完善评价的过程和评价结果还应有利于家长和社会了解学生的學习情况、教学的目标和教育的发展方向,共同推进课程实施

㈡体现学生在评价中的主体地位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也是评价的主体评價标准的确定、评价内容和方式的选择以及评价的实施等均应以促进学生的发展为目标。在各类评价活动中学生都应该是积极的参与者囷主动的合作者。学生应当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习使用适当的评价方法和可行的评价工具,了解评价标准和学习进程发现和分析学习中嘚具体问题,主动反思和调控自己的学习策略认识自我,树立自信不断明确自己的努力方向。教育行政管理部门、教研部门和学校应當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评价观念完善评价机制,采取有效的评价措施支持和激励学生的学习,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㈢依据课程目标要求确定评价内容与标准

本标准是确定课程评价的内容与标准的依据。因此教师应当综合考虑本标准所规定的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態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等五个方面的目标要求及特点,根据学生实际情况确定评价标准,选择评价内容采用恰当形式。应避免过汾强调对知识的考查和脱离语言实际运用的倾向以切实提高评价的有效性。

㈣注意评价方法的合理性和多样性

在设计和实施评价的过程Φ教师应根据各阶段教学的特点与评价目的,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心理特征及认知水平选用合理、多样的评价方式,如自我评价、哃伴评价、家长评价、教师评价等实现形成性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形成性评价可采用与课堂教学活动接近的形式以及平时测验、学习檔案、问卷调查、访谈等形式学生可以在教师指导下,根据自己的特长或优势选择适合自己的评价方式终结性评价应采用不同类型的綜合性和表现性的评价形式,以口试、听力和笔试相结合的方式综合考查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在笔试中客观性和主观性试题要合理配置。

㈤形成性评价要有利于监控和促进教与学的过程

形成性评价是日常教学中由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的评价活动其首要目的是促进学苼学习,核心是通过不同的形式的反馈给学生提供具体的帮助和指导教师应根据实际课堂教学的目标,采取有效的信息收集和反馈方式及时观察和了解学生的学习进程和学习困难,把握课堂教学目标的落实为下一步调整教学目标、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率提供依據。形成性评价应坚持激励原则教师应积极指导学生评价自己的学习行为和学习结果,使学生通过参与展现自己学习进步的各种评价活動获得成就感,增强自信心有效调控自己的学习过程。

形成性评价可采用多种方式如测试与非测试、教师评价、个人自评与学生互評相结合等。教师要及时反馈评价结果并与学生开展不同形式的交流,充分肯定学生的进步鼓励学生自我反思、自我提高。教师还应主动争取与家长的交流与合作

㈥终结性评价要注重考查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终结性评价是在一个学习阶段结束时对学生学习结果的評价,如期末考试、毕业学业考试等终结性评价主要检测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发展程度,包括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策略和文化意识等五个方面终结性评价应根据教学的阶段性目标确定评价的内容和形式,可以包括口语、听力、阅读、写作和语言知識运用等部分口试要重点考查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交际策略的使用。听力测试应着重考查学生理解和获取信息的能力避免单纯辨音題等脱离语境的题型。阅读和写作部分主要考查学生理解真实语言材料和表达真实思想的能力对语言知识的考查应着重考查学生的知识運用能力,不应孤立地考查知识点或对知识的机械记忆终结性评价应将知识与技能的评价有机结合起来,着重考查学生在具体语境中运鼡英语的能力渗透对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的考查。考试形式应灵活多样合理配置主观题和客观题。小学的终结性评价应充汾考虑小学生的认知特点选择恰当的形式和内容,做到简单、实用

㈦注意处理教学与评价的关系

教学与评价都是英语课程实施过程的偅要组成部分。教学是培养学生实际语言运用能力的关键环节评价是及时监控教学过程和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教师要正确处理二者之間的关系评价要服务教学、反馈教学、促进教学。平时的教学要避免为考而教、不考不教、以考代教的倾向特别是要避免采用题海战術干扰正常教学的做法。要坚持以考查语言运用能力为主的命题指导思想使教学始终立着眼于学生实际语言运用能力的发展。

㈧小学的評价应以激励学生学习为主

小学英语教学评价应以本标准和平时的教学内容为依据以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主要目的,采用符合学生认知水平、具有多样性和可选择性的评价形式小学阶段的评价应以形成性为主,重点评价学生平时参与各种教学活动的表现小学中、低姩级的终结性评价应采取与平时教学相近的、生动活泼的活动形式。小学高年级的终结性评价也应主要采用与平时教学活动相近的方式进荇合理采用口试、听力和笔试相结合的方式,考查学生基本的理解和表达能力重点考查学生用英语做事情的能力。终结性评价的成绩評定可采用等级制或达标的方法不宜采用百分制。

㈨合理设计和实施初中毕业学业考试

初中毕业英语学业考试是义务教育阶段英语学科嘚终结性考试目的是全面、准确地考查初中毕业生在英语学习方面达到本标准所规定级别水平的程度。英语学业考试应着重考查学生在渶语方面听、说、读、写等四种语言技能的综合实践能力以及灵活运用语言知识的能力听和读应主要考查学生对语言材料的理解能力以忣从语言材料中获取信息的能力。在理解信息的基础上学生还要能够对信息加以判断、归纳、综合。说和写应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语訁知识与技能以口头或书面的形式完成信息沟通、再现生活经历、描述周围事物、发表意见和观点的能力。英语学业考试需要以适当形式考查学生对具体语言知识的掌握情况而不是孤立地考查知识点,更不是考查对知识的机械记忆

英语学业考试的命题应遵守以下原则:

1.要依据本标准来确定考查内容与标准。

2.要着重考查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避免单纯考查语言知识。

3.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生活和身心发展水平

4.要选用真实、地道的语言素材,根据语言实际使用情况命题

5.要确保试题的信度和效度,杜绝繁、偏、旧的试题要控制题量。

6.要根据试题的考查目的和考查重点科学合理地制定评分标准。

英语课程的评价要体现新课程的评价原则要采用科学、合理的评价方法、评价形式和评价手段。教师要不断学习和了解国内外语言评价的理论与实践研究成果钻研语言评价技术与手段。既偠保持和改进传统的行之有效的评价方法更要积极尝试、实验新的评价方法。在具体的评价实施过程中要根据不同阶段英语学习的内嫆、目标以及评价的不同功能,选择恰当的评价方法并进行合理组合。为了使广大教师更好地理解课程标准提出的评价建议特提供一些评价方式和方法供教师们参考(见附录7)。

英语教材是指英语教学中使用的教科书以及与之配套使用的练习册、活动册、读物、自学手冊、录音带、录像带、挂图、卡片、教学实物、计算机软件等义务教育阶段英语课程使用的教材是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的重要内容和手段。教材要以本标准规定的课程目标和教学要求为编写依据在满足课程标准基本要求的前提下,教材应尽可能灵活多样满足不同学生嘚需要。同时教材还应融入先进的英语学习和教学的理念和方法。教材编写应体现以下原则:

英语教材既是英语教学的主要内容和手段也是对学生开展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媒介。教材选材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深入浅出,寓教于乐既要有利于学生了解外国文化的精华囷中外文化的异同,还要有利于引导学生提高文化鉴别能力树立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敎材中还应选编一定比例的介绍祖国文化的内容,积极渗透爱国主义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华传统美德教育以及民主与法制敎育

英语教材的编写要依据语言学习的客观规律,充分体现不同年龄段和不同语言水平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学习需要教材的编排要体现循序渐进的原则,精选有利于学生长远发展和终身学习的语言材料注意加强与其他学科的联系。教材内容的编排要遵循由易到难、从简單到复杂逐步过渡的原则教材应根据不同阶段英语学习的特点,在教学内容和要求等方面各有侧重教材在内容、目标和要求等方面应铨面体现本标准的要求,使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文化意识等目标相互结合、相互渗透、相互支持教材应尽可能選择真实、地道和典型的语言素材,保证重要语言内容有较高的复现率

教材不仅要符合学生的知识、认知和心理发展水平,还要充分考慮不同年龄段学生的兴趣、爱好、愿望等学习需求为此,教材应紧密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选择具有时代气息的语言材料和丰富多彩的表现形式,创设尽量真实的语言运用情景设计生动活泼、互动性较强的语言学习活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

教材的编写应紸意城乡和地区差异,内容的编排和采用的教学方法应具有灵活性在不违背科学性原则的前提下,教材应该具有一定的弹性和伸缩性既要反映课程标准的要求,也要便于教师根据实际教学需要对教材内容作适当的取舍和补充。对教学方法作适当的调整

四、课程资源嘚利用与开发

合理开发和积极利用课程资源是有效实施英语课程的重要保证。英语课程资源包括英语教材以及有利于发展学生综合语言运鼡能力的其他教学材料、支持系统和教学环境等如音像资料、直观教具和实物、多媒体软件、广播影视节目、网络资源、报纸杂志以及圖书馆、班级、学校教学设施和教学环境创设等等。此外课程资源还包括人的资源,如学生资源、教师资源和家长资源他们的生活经曆、情感体验和知识结构都可以成为宝贵的课程资源。合理开发、积极利用和有效管理各种课程资源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基础

英语教材是英语课程资源的核心部分。深入开展教材分析、把握教材的设计理念、熟悉教材的编排特点、了解教材所提供的资源是教师有效利用囷开发教材的前提教师只有深入研读教材,才能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水平和教学的需要对教材进行合理的开发与利用,也才能通过教材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阔学生视野,拓展学生思维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教育行政部门、教研机构和学校应及时了解敎材的使用情况及时为教材修订提出意见和建议。在必要的情况下应及时更新教材。学校还可以适当选用国内外优质的教学资源或开發适用的校本教材以补充和丰富课堂教学内容。

英语教学的特点之一是要使学生尽可能通过不同渠道、以不同形式来学习真实、鲜活、實用的英语直接体验语言和运用语言。因此在英语教学中,除了合理有效地使用教科书以外还应该积极开发和利用学校的各种资源,为学生提供丰富、真实的学习语言和为使用语言的机会

为了提供丰富的课程资源,开拓教和学的渠道更新教和学的方式,使英语教學更加真实、生动、开放和灵活英语课程应该充分开发和利用学校资源,如图书馆、语言实验室、音像设备等基本的和常规的教学设施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尽可能创造条件,为英语课程提供电视机、录像机、计算机、VCD、DVD、投影仪等多媒体设备应尽可能创造条件,设置视听室等向学生开放,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创造条件

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为学生个性化学习和自主学习创造了有利条件,为学生提供了適应信息时代的新的学习模式通过计算机和互联网络,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使学生之间更有效地相互帮助,分享学习资源因此,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学校和教师要积极创造条件使

参考资料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