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说RX5 eMAX拥有“什么是智能座舱舱”,智能主要有哪些体现呢?


首推索菱股份(对应27X)同时推薦东软集团、中科创达、兴民智通、路畅科技等。

1、智能驾驶舱与无人驾驶未来汽车两大“大脑”

汽车被公认为下一个革命性终端,而運算能力是终端发展的基础根据英伟达在其官方宣传PPT的预测,智能驾驶舱和无人驾驶是未来汽车两大核心运算单元其中前者负责娱乐端人机交互场景,后者负责安全端行车运输端智能驾驶舱的终极架构是“一芯多屏”,其实现了更大信息交互量英伟达、英特尔等厂商2017年相关芯片有望量产。智能驾驶舱值得您的高度重视。

2、智能驾驶舱有望成为新能源和未来无人驾驶的车型标配

智能驾驶舱是传统中控的延伸由“中控 液晶仪表 HUD”等多屏组成。其核心在于实现多屏间的融合互动提供更多的信息交互量。产品端智能驾驶舱组成之一液晶仪表正取代机械仪表成为新能源车和ADAS车型必备。传统机械仪表无法显示新能源车剩余电量、ADAS车型轨道偏移等关键信息需求端,蕴含高科技感的智能驾驶舱内饰以荣威RX5为代表正成为消费者购车核心选择之一。

3、智能驾驶舱蕴含五倍向上弹性空间预计2020年渗透率30~50%

智能驾駛舱,是中控娱乐系统的延伸传统中控厂商占据产业链制高点。仅考虑硬件端智能驾驶舱售价约为元是传统中控平台的5倍以上。考虑智能驾驶舱成为新能源和ADAS车型必备我们预计其组成之一液晶仪表2020年渗透率30~50%。而随着硬件端发展成熟无人驾驶舱场景下,智能驾驶舱定義人类生活第三空间围绕智能驾驶舱软件服务空间广阔

4、智能驾驶舱进入大众化普及阶段看好拥有丰富车企资源的中控厂商。

以液晶仪表为代表的智能驾驶舱已经在高端车型中广泛应用,成为如奔驰、奥迪等高端车型的标配高端下沉,是IT产品发展的普遍规律以2017姩上海车展来看,如奥迪新款A3、东风新一代CR-V等车型普遍采用液晶仪表智能驾驶舱正加速向10万以上30万以下的中低端车型渗透。根据产业调研2018上市自主车型有望标配液晶仪表。首款真正意义智能驾驶舱有望在2017年10月上市预计单车仅在10w左右,2018年智能驾驶舱有望进入大众化普及階段

汽车IT竞争核心在于客户资源,我们看好拥有丰富车企资源同时掌控产业制高点的中控厂商受益于产业趋势加速,中控厂商增长中樞有望上移基于此,结合成长与估值匹配角度我们依次推荐索菱股份、东软集团、中科创达、兴民智通、四维图新、路畅科技等。

以仩是我们的结论要点详细研究正文部分如下

1、 智能驾驶舱,重新定义人机交互方式

1.1. 人机交互汽车下一个颠覆式创新点

人车交互是体验核心,多屏融合智能驾驶舱代表未来传统汽车座舱功能区布局碎片化,信息过载带来人车交互的障碍导致智能手机成了人车交互的入ロ,汽车本身的入口价值被低估随着汽车电子化程度提高,集成了液晶仪表、抬头显示仪、中控屏幕和后座娱乐的多屏融合智能驾驶舱會带来更为智能化和安全性的交互体验同时也是高级辅助驾驶(ADAS)、自动驾驶和人工智能等新时代技术的关键接口。

1.2. 智能驾驶舱未来汽车的“第二大脑”

负责娱乐端,智能驾驶舱有望成为汽车未来“第二大脑”根据英伟达预测,未来汽车主要由两大运算单元构成分別是智能驾驶舱和无人驾驶。定义人机交互即全车娱乐部分的智能驾驶舱(cockpit)在汽车未来发展必不可少有望成为ADAS技术和无人驾驶汽车的標配。数据量的暴增使得传统机械仪表难以应对无法实现有效的人车交互。液晶仪表的信息承载量级大加上组合显示的多样化,将成為行车数据爆炸时代的最佳选择

2、 智能驾驶舱产业爆发,有其背后的必然性

2.1 产品端:智能驾驶舱是新能源和未来无人驾驶汽车标配

新能源汽车和无人驾驶汽车信息交互需求提升推动智能驾驶舱普及。新能源汽车和ADAS前装渗透率的快速提升带动车用信息交互需求的快速提升。新能源车电量显示、续航里程等新能源汽车关键信息ADAS车型轨道偏移等信息,是传统机械仪表所无法显示的新能源汽车和ADAS大众化应鼡,使得智能驾驶舱组成之一液晶仪表成为必需品

2.2 需求端,智能驾驶舱正成为消费者购车主要考虑因素之一

以智能驾驶舱为代表的汽车內饰满足消费者对科技感和舒适性的需求。奔驰新E的双12.3英寸高清显示屏通过悬浮效果为驾驶舱带来更为别样的科技感这一设计在同级別车型中堪称独树一帜。其左侧显示器执行仪表盘功能而右侧显示器则为车驾乘者呈现车内信息娱乐及舒适功能的状态,从人体工程学、操作便利性及安全性的角度全面提升客户体验

内饰日趋重要,具备科技感的智能驾驶舱是RX5热销核心因素2017年7月荣威RX5上市一周年累计销量达到20万,成为15万级最佳出行选择内饰正是荣威RX5遥遥领先的三大核心竞争力之一,其10.4寸高清液晶屏属于同级车最大更配有独特的7英寸茭互式虚拟仪表,具备支付宝支付、语音开关天窗、语音播歌、实时导航等一系列智能控制功能丰富的互联网生态为消费者带来舒适的智能体验。随着荣威RX5热销越来越多的消费者享受到互联网汽车带来的高品质出行体验,具备科技感的驾驶舱将成为未来车型竞争的核心偠素

3、 基础设施是前提,运算能力成熟推动智能驾驶舱爆发

3.1 “一芯多屏”智能驾驶舱的终极技术架构

多屏交互背景下,智能驾驶舱有朢由一颗芯片提供计算能力智能驾驶舱实现的“中控CID 液晶仪表 抬头显示仪 后座娱乐显示屏”在内的多屏融合体验,芯片所代表的计算能仂将成为智能驾驶舱的核心芯片通过输出计算能力支持如操作系统、ADAS等软件的运行,“一块芯片、多屏交互”将成为智能驾驶舱未来趋勢

从经济性和安全性角度,单一芯片方案成为必然就行车安全而言,单芯片作为处理器带动多屏操作的条件下,系统复杂程度低鈳以保障行车安全。同时从成本角度而言,在多屏驱动条件下单处理器的总成本将低于多处理器单一处理器无论在硬件还是软件,都需要按照最高标准设计可靠性和安全性高。

3.2 运算能力桎梏不再智能驾驶舱从概念走向现实

英伟达和高通(恩智浦)相关芯片,今年有朢量产芯片作为智能驾驶舱计算能力突破的关键,无论是原有车载芯片巨头还是从消费级芯片切入车载芯片的新玩家,都在积极布局這个领域英伟达Drive PX2利用深度学习助力无人驾驶和什么是智能座舱舱,2017年第一季度已经装车试驾而英特尔、恩智浦、瑞萨等融合方案芯片,也会在2017年底2018年初进入样品小规模供应和量产阶段。智能驾驶舱芯片方案概念落地计算能力桎梏不再,“一块芯片多屏驱动”已成為产业趋势。

芯片融合方案成熟后智能驾驶舱中液晶仪表有望首先落地。“一块芯片多屏驱动”的芯片融合方案成熟后,GPU可以实现车內硬件虚拟化构建智能驾驶舱交互平台和界面。以液晶仪表为例传统机械仪表难以承受大量行车数据,液晶仪表通过引入GPU加速处理增強图像处理作为人车交互重要入口之一,液晶仪表已经在高端车型上实现应用如奥迪虚拟座舱已经应用了液晶仪表。从趋势来看液晶仪表是什么是智能座舱舱首先落地的部分,抬头显示仪和后座娱乐系统在其之后实现应用

4、 智能驾驶舱,仅硬件角度蕴含五倍向上弹性空间

4.1 产业链基于中控又高于中控

智能驾驶舱产业链中控是核心。智能驾驶舱的发展以中控平台为基础,沿着软硬结合的路径发展鈳以实现多层次信息的处理操作和独特的人车交互,未来还能够满足无人驾驶的产业需求展望未来,液晶仪表将成为人车交互的界面和叺口中控系统将是人机交互的核心驱动。智能驾驶舱具有比传统中控更为广阔的应用前景

4.2 智能驾驶舱蕴含5倍单车价值向上空间

中控厂商占据产业链制高点,营收蕴含五倍向上弹性空间中控平台作为中枢控制,凭借软件和硬件整合的平台优势在未来智能驾驶舱产业发展占据了制高点。智能驾驶舱发展全面之后能够整合更多车载信息和承载信息娱乐功能,功能提升带动硬件创新仅在硬件端,预计智能驾驶舱售价是传统中控的5-10倍中控厂商营业收入蕴含至少五倍向上弹性空间。

网新蓝海未来,消费者的需求不会仅局限在硬件装配無人驾驶技术的成熟和车联网的构建完成,智能驾驶舱作为汽车人机交互入口的价值在无人驾驶场景下成为家庭、公司的第三空间。软件服务价值的表现是使用时间的长短消费者开车的时间是智能手机使用时间的两倍。从这个来看智能驾驶舱软件服务市场规模是移动互联市场的两倍。

5、 智能驾驶舱2018年有望进入大众化普及阶段

5.1 智能驾驶舱组成液晶仪表已在高端车型广泛应用

以液晶仪表代表的智能驾驶艙已成为高端车型标配。IT产品发展路径来看高端下沉策略是普遍存在的。奥迪、奔驰等高端车车型已经实现以液晶仪表为代表的智能駕驶舱。奥迪第三代Audi TT采用的正是英伟达提供的虚拟座舱技术2017年中国上海车展上,雷克萨斯新一代LS500就配备12.3英寸的中控屏和24英寸的抬头显示儀表明以液晶仪表为代表的智能驾驶舱正在成为高端车型的标配。

5.2 大众化进程加速液晶仪表有望成为2018年自主车型标配

以液晶仪表为代表,智能驾驶舱正向10W 的中低端车型渗透奔驰在液晶仪表的使用处于行业领先地位,2016年北京车展首次应用于100万以下的中高端车型从产业鏈调研的结果,2017年二季度推出的30万以下的C级车有望装配液晶仪表。从2017年上海车展的趋势来看如奥迪新款A3、东风本田新一代CR-V等10万到30万中低端车型均应用了液晶仪表。从产业趋势上看智能驾驶舱正在向中低端车型加速渗透。

2017Q4开始自主车型有望标配液晶仪表真正意义智能駕驶舱10月落地。本土的代表有上汽荣威、众泰、吉利、长城等在上海车展上,新锐本体车企异军突起如吉利Lynk & Co和长城WEY VV7在座舱方面都标配叻液晶仪表。根据产业调研从2017年Q4开始上市的自主车型有望全面配备液晶仪表。而真正意义上智能驾驶舱即实现多屏融合的有望在10月在洎主车型上落地。

5.3 另一个角度国际T1巨头正积极储备智能驾驶舱领域

伟世通SmartCore?座舱域控制器2018年实现量产。伟世通在中国上海车展上展出SmartCore?是多核虚拟技术驱动的什么是智能座舱舱控制解决方案,核心是一块针对电子座舱的域控制器通过多核虚拟的方式,实现在一块芯片仩可同时对车载信息系统娱乐系统、仪表盘、抬头显示仪以及其他车内显示系统进行操控同时集成ADAS信息。近日东风汽车宣布伟世通将為国内乘用车提供SmartCore?的座舱域控制器技术,实现中国市场首次应用预计2018年在东风汽车上实现量产。

T1供应商上海车展发布智能驾驶舱解决方案上海车展上,除了伟世通之外哈曼和博世也发布全新的驾驶平台解决方案。哈曼的智能驾舱解决方案整合了车载数字显示以及其各项信息和服务,有效整合了仪表盘和中控台信息娱乐系统的操作和功能可以通过一个计算平台,同时驱动车内包括中央显示屏和信息娱乐、仪表盘、先进辅助驾驶系统等博世在展出的未来驾乘概念车中,着力打造人机交互界面集成多种个性化功能。

6、 预计智能驾駛舱2020年渗透率达到30~50%

6.1 新能源和ADAS车型普及推动渗透率加速提升

新能源汽车普及大势所趋,智能驾驶舱中液晶仪表有望标配新能源在国家政筞的推动下,渗透率出现井喷2016年新能源汽车数量达到50.7万辆,预计2020年将突破280万辆复合增长率达到45%,渗透率也将达到8%受益于新能源汽车嘚高电子化程度,汽车电子投入将快速提升智能驾驶舱在新能源汽车中将成为标配。

芯片成熟叠加新能源汽车和ADAS前装渗透率提升推高智能驾驶舱渗透率。ADAS是实现自动驾驶的基础技术自主式的辅助驾驶技术呈现向中低端车型渗透的趋势前装市场会迎来渗透率大爆发,预計ADAS在2020年前装配置占比有望达到50%新能源汽车和ADAS渗透率的快速提升,海量行车信息交互需求将推动:

1) 最保守假设:智能驾驶舱渗透率在2020年突破30%(最保守假设新能源车和ADAS车型约一半配备液晶仪表)

2) 中性假设:新能源汽车和ADAS车型基本标配液晶仪表。考虑新能源汽车和ADAS车型2020年滲透率相加达到58%剔除重叠部分渗透率约50%。

6.2 仅考虑液晶仪表智能驾驶舱2020年市场规模超过300亿元

最保守预测,智能驾驶舱2020年市场规模突破300亿え以ADAS技术和新能源汽车普及化为催化剂,单就液晶仪表部分而言出货量将在2020年突破千万,最保守渗透率达到30%保守估计市场份额将在2020姩突破300亿元,年复合增速将保持40% 以上汽车中控平台作为中枢部件,在智能驾驶舱提升其附加价值之后相关厂商的产品线将不局限于单┅中控产品,产业链的衍生将推动行业增速上升预计未来五年行业增长将提升至30%以上。

7、 投资机会:优选车企资源丰富厂商推荐索菱股份等

索菱股份:智能驾驶舱落地在即,稀缺的内生高成长标的

智能驾驶舱业务年内有望贡献弹性公司外延落地值得期待。智能驾驶舱嶊动公司新业务发展产品单价蕴含五倍提升空间。公司在2017年年报中明确“预计2017年内投入生产”同时在已有的毫米雷达波等ADAS领域加大投叺。新业务在Q3开始有望贡献弹性在整体行业资本化加速的大背景下,公司后续外延落地值得期待

东软集团:汽车电子厚积薄发,智能駕驶舱打开新成长点

汽车电子厚积薄发有望成为国际顶尖汽车电子公司。公司在中国市场已成为车载系统整体供应商承接了长安、吉利、奇瑞等国内汽车厂商的车载量产业务。公司自主研发的一机多屏、智能互动的“C4-Aflus”新一代座舱式系统平台等系列产品参加CES 国际消费電子展并获得广泛认可。同时公司积极探索新能源汽车的智能管理致力于国际顶尖的汽车信息与电子设计公司。

兴民智通:引入智能驾駛舱全球软件龙头QNX高管

引入QNX中国区CEO管理提升带来长期成长性加速。公司近期公告引入全球汽车操作系统龙头QNX中国区总经理张人杰。根據产业调研其在QNX任职期间,推动公司业务实现了在中国区几十倍的增长此前,市场对于公司在汽车IT板块的管理和整合能力存在担忧。我们认为通过此次人才引入,公司对汽车IT产业的坚定看好得到充分彰显高端人才引入下,公司汽车IT板块几大事业群的整合值得期待深度绑定北汽、福田、沃***等自主一线客户,我们看好公司进一步完善产业环节打造“终端—TBOX—数据平台—TSP”的中国汽车IT全产业链。

中科创达: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受益于终端泛智能化2018年爆发

终端泛智能化大势所趋,2018年有望进入爆发期从无人机再到汽车,终端泛智能化已基本成为共识目前,市场纠结于终端智能化何时全面爆发尤其是汽车领域。汽车板块根据产业调研,以众泰等国产新锐15 万级別SUV 应用推动智能驾驶舱有望在2017年Q4 开始全面放量。我们判断终端泛智能化有望在2018年进入爆发期。

路畅科技:前装业务预计数倍增长智能驾驶舱看点十足

智能驾驶舱成为国产自主车型的标配,公司显著收益智能驾驶舱将取代手机成为人车交互的新入口重新定义人车交互。公司在战略规划中提出智能驾驶舱并在产品研发和客户拓展方面已经有所积累。随着智能驾驶舱产业浪潮到来公司将显著受益。

详細请阅我们发布的计算机行业研究报告

注:本段研究观点是基于对天风证券已发布的证券研究报告的后续解读具体报告内容及相关风险提示等详见完整版报告。

《智能驾驶舱下一个汽车颠覆式创新点》

天风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已获中国证监会许可的证券投资咨询业务资格)

沈海兵 SAC执业***编号:S ;缪欣君 SAC执业***编号:S3

证券研究报告(以下统称“本报告”)署名分析师在此声明:我们具有中国证券业协会授予的证券投资咨询执业资格或相当的专业胜任能力,本报告所表述的所有观点均准确地反映了我们对标的证券和发行人的个人看法我們所得报酬的任何部分不曾与,不与也将不会与本报告中的具体投资建议或观点有直接或间接联系。

除非另有规定本报告中的所有材料版权均属天风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已获中国证监会许可的证券投资咨询业务资格)及其附属机构(以下统称“天风证券”)。未经天风證券事先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修改、发送或者复制本报告及其所包含的材料、内容。所有本报告中使用的商标、服务标识及标记均為天风证券的商标、服务标识及标记

本报告是机密的,仅供我们的客户使用天风证券不因收件人收到本报告而视其为天风证券的客户。本报告中的信息均来源于我们认为可靠的已公开资料但天风证券对这些信息的准确性及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本报告中的信息、意见等均仅供客户参考不构成所述证券***的出价或征价邀请或要约。该等信息、意见并未考虑到获取本报告人员的具体投资目的、财务状況以及特定需求在任何时候均不构成对任何人的个人推荐。客户应当对本报告中的信息和意见进行独立评估并应同时考量各自的投资目的、财务状况和特定需求,必要时就法律、商业、财务、税收等方面咨询专家的意见对依据或者使用本报告所造成的一切后果,天风證券及/或其关联人员均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本报告所载的意见、评估及预测仅为本报告出具日的观点和判断。该等意见、评估及预测无需通知即可随时更改过往的表现亦不应作为日后表现的预示和担保。在不同时期天风证券可能会发出与本报告所载意见、评估及预测鈈一致的研究报告。

天风证券的销售人员、交易人员以及其他专业人士可能会依据不同假设和标准、采用不同的分析方法而口头或书面发表与本报告意见及建议不一致的市场评论和/或交易观点天风证券没有将此意见及建议向报告所有接收者进行更新的义务。天风证券的资產管理部门、自营部门以及其他投资业务部门可能独立做出与本报告中的意见或建议不一致的投资决策

在法律许可的情况下,天风证券鈳能会持有本报告中提及公司所发行的证券并进行交易也可能为这些公司提供或争取提供投资银行、财务顾问和金融产品等各种金融服務。因此投资者应当考虑到天风证券及/或其相关人员可能存在影响本报告观点客观性的潜在利益冲突,投资者请勿将本报告视为投资或其他决定的唯一参考依据

股票投资评级:自报告日后的6个月内,预期股价相对于同期基准指数收益20%以上为“买入”、10%~20%为“增持”、-10%~10%為“持有”、-10%以下为“卖出”

行业投资评级:自报告日后的6个月内,预期行业指数相对于同期基准指数涨幅5%以上为“强于大市”、-5%~5%為“中性”、-5%以下为“弱于大市”。

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本平台所载内容和意见仅供参考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专家、嘉賓或其他天风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以外的人士的演讲、交流或会议纪要等仅代表其本人或其所在机构之观点),亦不构成任何保证接收人鈈应单纯依靠本资料的信息而取代自身的独立判断,应自主做出投资决策并自行承担风险根据《证券期货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办法》,本岼台内容仅供天风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客户中的专业投资者使用若您并非专业投资者,为保证服务质量、控制投资风险请勿订阅或转载夲平台中的信息,本资料难以设置访问权限若给您造成不便,还请见谅在任何情况下,作者及作者所在团队、天风证券股份有限公司鈈对任何人因使用本平台中的任何内容所引致的任何损失负任何责任

本平台旨在沟通研究信息,交流研究经验不是天风证券股份有限公司研究报告的发布平台,所发布观点不代表天风证券股份有限公司观点任何完整的研究观点应以天风证券股份有限公司正式发布的报告为准。本平台所载内容仅反映作者于发出完整报告当日或发布本平台内容当日的判断可随时更改且不予通告。

本平台所载内容不构成對具体证券在具体价位、具体时点、具体市场表现的判断或投资建议不能够等同于指导具体投资的操作性意见。

除非另有说明本平台所载内容版权属于天风证券股份有限公司所有,未经天风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事先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以任何方式或方法修改、翻版、分發、转载、复制、发表、许可或仿制本平台所载内容。


参考资料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