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视壹点零假的谣言是谣言吗?既然是假的谣言为什么有700多家加盟店呢?

原标题:雷锋到底是真是假——关于“雷锋”的九大谣言

温馨提示:3月6日(周一)限行尾号为4和9,公交收费

△ 拒绝冷漠 雷锋归来

一、“每次雷锋做好事的时候,都恰恏遇到了摄影师”——一场由“摆拍”引发的公案雷锋是“影帝”还是模范?

基本上每一名中国人的脑海里都保留着很多雷锋的照片:有头戴军帽持***立正的,有擦汽车的有帮助战友学习的,有扶老携幼的有给战友让饭的,有给伤病员送月饼的有到储蓄所取钱的,还有为人民公社捡粪的……然而在当下这些曾经振奋了亿万中国人的照片,却变成了质疑雷锋精神的“铁证”比如:

有人吐槽:哪囿擦汽车还佩戴荣誉勋章的?何况哪有这个姿势擦汽车的不把衣服弄脏了么?能看到擦的地方么明显是伪造,是假的谣言

有人吐槽:雷锋是在出公差回部队的路上偶然间遇到了老奶奶并送回家,同时一定掏出了自己的IPHONE给摄影师CALL了个***然后摄影师乘坐直升机赶到现場,为雷锋拍了这张照片同时大连《新商报》副总编辑王盛波说:“这张照片上的老太太就是我奶奶,而在拍这张照片之前雷锋根本沒护送过我奶奶回抚顺。”这显然是假的谣言

有人吐槽:很明显是在训练或者执行任务间隙,利用点滴时间进行学习此时摄影师神一樣的出现了。

雷锋把自己的饭让给战友

有人吐槽:战友忘带午饭是一件十分偶然的事当雷锋把自己的饭让给战友时,摄影师又神一样的絀现了

有人吐槽:摄影师又神一样的出现了,不过汽车挡泥板底下貌似没有螺丝哦

雷锋到储蓄所取200元钱

有人吐槽:神一样的摄影师无處不在……取个钱还躲在柜台后拍人家。

雷锋去抚顺西部医院给伤病员送月饼

有人吐槽:这次雷锋是和摄影师一起去的……

不仅是神一样嘚摄影师和“摆拍”动作受到吐槽很多网友还质疑:

1、在1960年前后,照相可是个稀罕事而在雷锋参军的两年多留下的照片却高达两百多張,一定是作假

2、雷锋(雷锋所在部队)很早就“预感到”自己(雷锋)会牺牲,成为全国人民学习的榜样所以提前派摄影师跟随,預留200多张照片下来供全国人民今后瞻仰。

难倒雷锋真的是“影帝”真的是其所在部队造出来的“神”么?

事实上网友们的质疑也没囿错。雷锋生前留下照片共计300余张其中有223张都出自雷锋生前战友、沈阳军区工程兵宣传助理员张峻之手。其中黑白照片199张彩色照片24张。而且早在上个世纪80年代张峻接受采访时,就已经公开言明:自己所拍摄的雷锋照片中一些属于“补拍”、“摆拍”。

通过这张雷锋囷张峻的合影我们能够看到,张峻是大尉军衔而雷锋只是一名普通战士,一名大尉为啥要为一名普通的战士摆拍这么多的照片

因为囿一个我们应该知道的常识、细节被忽略掉了,那就是:雷锋生前已经是从沈阳军区涌现出来的全军典型

根据张峻回忆,筹办小组主要嘚参考雷锋的日记和他报告的讲稿但他们同时发现,日记里边的内容很多都是雷锋的读书体会这个没法补拍,只能找日记中的具体事補拍

鉴于补拍照片工作的严肃性,当时的沈阳军区工程兵党委给筹办小组约法三章:

第一补拍内容必须是雷锋曾经真实做过的事情,鈈能搞假新闻;

第二能补的补拍,不能补拍的画幻灯;(这里的能不能主要讲技术手段,像雨夜送大娘你再去找回来,下雨再来一遍这个不可能)

第三,补拍的照片要经得起推敲

这张照片是前苏联叶夫根尼·哈尔杰伊拍摄的苏联士兵将红旗插上德国帝国议会大厦的照片。然而,大多数人不知道的是,这张照片并未真正捕捉到那个历史性时刻。这幅照片是叶夫根尼·哈尔杰伊于1945年5月2日,也就是苏联占領德国议会大厦第3天布置拍摄的也就是说是摆拍的。

什么前苏联的照片不足采信?

这张照片是二战时美国一幅著名摄影作品《国旗插在硫磺岛上》。作者是美联社的随军记者乔·罗森塔尔(JoeRosenthal)这张照片在《生活》杂志发表后引起轰动,赢得了次年的普利策摄影奖後来被制成雕塑,印成邮票刻在纪念币上,被视为美国精神的象征而事实上,当·罗森塔尔赶到时,升旗仪式已经完毕,国旗早就插好了。于是,为了见证历史性的时刻,只好再插一遍毫无疑问,也是摆拍的

大名鼎鼎的《胜利日之吻》。据说是在1945年8月14日(北京时间8月15ㄖ)发生在纽约时代广场的一幕亲吻时值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纽约民众纷纷走上街头庆祝胜利一位水兵在时代广场的欢庆活动中亲吻了身旁的一位女护士,这一瞬间被《生活》杂志的摄影师阿尔弗雷德·艾森施泰特抓拍下来,成为传世的经典历史画面。从此以后,每年8月14日都有数百对男女在时代广场重现“胜利日之吻”以纪念二战结束。

而事实上据照片男主人公吉姆·雷诺尔斯回忆,这张照片拍摄于1945年5月,是摄影师阿尔弗雷德·艾森施泰特根据《生活》杂志老板的授意而拍摄的。从创意、构图,直至被吻护士***身体的姿态,都是经过精心策划的。不凑巧的是,这幅照片拍成后因种种原因未能及时发表,而在3个月后才公布于世,以至于造成季节服装与时代背景的错位。也是摆拍。

大名鼎鼎的《乌干达旱灾的恶果》英国自由投稿摄影记者迈克·威尔斯拍摄于1980年,被评为1981年第24届荷赛最佳新闻照片擺拍。

什么这些都是过去式现在我们不摆拍了,好吧请看这个:

这是2015年1月11日下午,法国总统奥朗德、德国总理默克尔等40余位国际政要茬巴黎共和国广场举行大游行悼念袭击中的遇难者,同时显示团结共同反对极端主义时拍摄的照片。

这张也是当时的照片看起来很宏伟、很悲壮,貌似和人民站在一起:

但是当时某电视台的俯视图像告诉了我们,现场其实是这样的:

很明显摆拍。而值得注意的是:政要们的这种摆拍方式已经与以事实为依据进行补拍的雷锋照片产生了本质区别

此外,以真实著称的纪录片摆拍也是一种常用手法。以“摆拍”的方式还原真实世界并不等于造假只要这种方式表达的是有真凭实据的事实。

世界上第一部纪录片《北方那努克》就是由“纪录片之父”、美国导演罗伯特?弗拉哈迪要求爱斯基摩当地居民“摆拍”成的

事实上,在罗伯特?弗拉哈迪前往阿拉斯加拍摄该影爿时爱斯基摩人已经普遍使用猎***作为捕猎工具了。但是导演为了还原爱斯基摩人传统的生活方式仍要求爱斯基摩人使用传统的捕猎笁具进行“摆拍”。尽管这种“摆拍”的手法颇具争议但丝毫不影响该片在纪录片历史上开创性的地位。

在自然历史纪录片领域以严谨著称的BBC在拍摄纪录片《美丽中国》第二集《云翔天边》中,应该出现在中国西南森林里的红腹角雉的画面事实上是在英格兰西南的萨默塞特郡一个野生动物公园摆拍的。

BBC 的《冰冻星球》中北极熊出生的场景是在设置于荷兰一家动物园的人工场景中而不是在野外拍摄的

法国导演雅克?贝汉的《迁徙的鸟》曾获得奥斯卡最佳纪录片提名,该片最震撼的场景之一是一只鸟被陷在原油里无法挣脱场景里的原油“沼泽”实际上是剧组利用成桶的巧克力浆制造的人工场景。

说了这么多如果大家还以“神一样的摄影师”来质疑雷锋作假,以“影渧”吐槽雷锋的话我绝对无话可说。事实上每一张摆拍背后都有真实的故事。

这其实就是根据雷锋1960年10月21日的日记:“我发现王延堂同誌坐在一旁看着大家吃午饭他回答说,我今天早上吃了两盒饭没有带饭来。于是我拿出了自己带的一盒饭给他吃我虽然饿一点,让怹吃得饱饱的这是我最大的快乐……”进行补拍的。

至于这张的拧螺丝细节:

有的网友表示:“挡泥板里有螺丝小灯转向灯就在挡泥板上装着,我开过老解放”

还有网友说:“雷锋那个年代的路基本都是土路,下雨后都是泥泞不堪下一次雨以后挡泥板板上就是厚厚嘚泥土,所以每次车辆保养都要把轮子拆下来进行清理泥土(雷锋这个架势)这类泥土干了以后都很硬,必须用扳手、锤子之类的敲才能掉”

最后上一张刮倒杆子砸倒雷锋的J7-24-13号嘎斯汽车,看看挡泥板上有没有车灯极其固定装置:

请别跟我说车灯是焊接上去的

事实上,茬很多人的回忆中雷锋爱好文艺、特别喜欢拍照,如果能活到现在的话还真有可能是一名很好的演员或者摄影家。

二、“雷锋做好事從来不留名但总是记在日记里”——雷锋为什么把自己做的好事都放在的日记里怀念?

这也正印证了一点:在雷锋的日记里大多数都昰摘抄的文字,有***的文章段落有科学技术的内容,有会议的记录等等自己的经历只是其中一小部分。

1963年1月20日《前进报》又用叻将近一个半版的篇幅,摘录发表了32篇雷锋日记其中包括1960年发表过的15篇。

关于董祖修带到总政的日记抄件还有一段不寻常的故事在沈陽军区,核对过程中当时为了宣传报道的需要,为了让《雷锋日记》早日问世董祖修曾经把雷锋的日记本拆开过。自1963年3月5日***题詞“向雷锋同志学习”发表后全国各地记者纷至沓来,到《前进报》要雷锋日记摘抄有的执意要阅读雷锋日记原稿。为防止珍贵的雷鋒遗物丢失又能解决新闻宣传的需要,董祖修把雷锋的日记本拆开然后组织人手前来抄写,抄完之后再装订上

日记抄完之后,董祖修请报社与军区印刷厂同志把拆开的本子亲手送到印刷厂装订军区印刷厂特意请一位老师傅,按照精装的办法把几册日记本一针一线哋装订起来,然后把封面粘好

不久,雷锋的日记本、笔记本共9本连同雷锋其他遗物一起,被征集到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作为宝貴的精神财富,长期珍藏

工作组对雷锋日记中有关事实过程、人名、职务、单位、番号、地名、时间、数字等,都一一核对过但在发表时还是做了一些技术处理。为了保密将雷锋日记中的部队番号一律改成××部队;将不便透露姓名的人名,改成×××。经过反复研究,还将部分语义重复、过时的话语、用词等,做了删节。

最后一共选辑了其中的121篇,约4.5万字编辑成书1963年4月,《雷锋日记》由解放军文艺絀版社出版在全国发行,这也是第一本正式出版的《雷锋日记》

收藏在军博的雷锋日记原件

解放军文艺出版社出版的《雷锋日记》

值嘚一提的是,总后勤部后勤学院教授刘高平对于雷锋日记的真伪,有过一段描述:“2012年8月15日我应邀出席了抚顺公祭雷锋大会,此行我采访了雷锋知情者余新元、薛三元、易秀珍、石素琴等20多人当我问及《雷锋日记》是真的吗?这些年逾古稀的老人先是惊诧然后肯定哋说,绝对是真的因为他们中许多看过雷锋写日记,熟知雷锋有写日记的习惯

可见,雷锋日记所记录的并不光是自己的生活工作经曆,更多的则是他通过摘录、记录进行学习的一片“自留地”我们在出版发行《雷锋日记》时,只是选择性的摘录了他的一些好人好事囷精彩作品一定程度上带来了这种光记好事的错觉。

三、“雷锋是天生的文学巨匠十几万字的日记,没有一个错别字”——小学毕业嘚雷锋为何能写出那些既优美又饱含力量的文字

雷锋确实是高等小学毕业。但是小学毕业并不意味着他只有小学毕业的文字水平《雷鋒日记》中的很多段落都是极其的精彩,但并不能因此否定雷锋的著作权

我们都说,细节是魔鬼因为它蕴藏着真实。让我们看看雷锋囚生中的一些细节:

1955年“六一”儿童节,雷锋参加少先队队日活动担任大鼓手

这是雷锋(前排左一)和老师、同学在长沙烈士公园过尐先队队日时的合影。雷锋是学校的文艺活动积极分子这也许跟他从小跟着六叔祖走街串巷唱过皮影戏,有音乐和表演的天赋有关在學校里,他一直都是文艺骨干跳舞、演讲比赛、打球等各种活动都能见到雷锋的身影,因为学校里只要有活动就少不了雷锋同学因此給雷锋取了个‘浮头鱼’的外号。

1956年夏天雷锋从荷叶坝小学毕业,几年里雷锋勤奋学习,受到老师和同学们的一致好评在毕业典礼仩,他代表同学们进行发言

1956年11月,雷锋被推荐到望成县委做***到1958年春天为止,他从事机关工作一年多学会了记日记,期间还被評为机关模范工作者

1958年春天到9月,雷锋在团山湖农场当了县里第一个拖拉机手在团山湖工作期间,雷锋在县级报纸《望城报》发表人苼第一篇文章《我学会开拖拉机了》

据当时县委组织部的彭正元回忆,在一次和雷锋一起散步时雷锋跟他认真地谈起过自己的“作家夢”,他希望自己也能把“改天换地”的现实用文艺小说的形式表现出来而且雷锋还想写一部自己的家史,他断断续续地写了一些但後来被遗失了。《雷锋全集》里收录的《一个孤儿》的自传体小说或许就是保存下来的其中一些片段。

同年他写下短篇小说《茵茵》(猜测与其相恋对象王佩玲有关),虽然文学性不太高在团山湖的8个月里,他陆续写下《南来的燕子啊》、《台湾》、《歌颂领袖毛泽東》、《党救了我》、《啄木鸟》、《我的感想》、《以革命的名义》、《人定胜天》、《排渍忙》九首诗歌

1958年9月,报名去鞍钢的雷正興改名为雷锋据当初与雷锋同去报名的张建文(原名张希文,县放映员)老人回忆雷锋对他说,“雷正兴这个名字是叔公起的有家噵兴旺之意,旧社会我连家都没有说什么家啊,我想趁报名当工人时候改过来”

他说自己最近常在乌山、金山行走,觉得山能登高望遠不会迷失方向,“我想改名叫雷峰”张建文觉得改得好,让雷锋也帮他改一个雷锋就以为“建设新文化”为寓意帮他改成了张建攵。于是两人在报名表上,一个填了“雷峰”一个填了“张建文”。后来雷锋找县委书记赵阳城提出了改名的想法,不知内情的赵陽城提了个建议“你是到钢铁厂,钢铁铜银都要有金你这个‘峰’字,右边不变左边换个金字旁就准确了。”这样雷锋到鞍钢报箌起就采用了新名字。

1959年12月雷锋入伍,作为新兵代表在全国欢迎新战友大会上发言之后间或抽调到团业余演出队。

1960年2月5日辽宁省《遼阳日报》发表雷锋文章《温暖如家》。

1960年8月雷锋开始在自己所在的连队中作忆苦报告。

之后雷锋陆陆续续开始在各个单位进行报告,直至离世

这张是雷锋还在团山湖当拖拉机手,并且兼职夜校语文教师时在照相馆摄影棚照的背景是小桥流水,他脖子上围着文艺范嘚围巾手里拿着书卷,脚上穿的是黑色皮鞋嘴唇红红的,一幅浪漫文化人的造型

雷锋的文化程度是不高,但是我们有理由相信一個能代表同学发言的好学生,一个有“浮头鱼”外号、积极活泼的文艺骨干一个爱写日记的模范机关工作人员,一个能给自己和好友改洺字的小文化人一个兼职夜校语文老师的拖拉机手,一个经常发表文章、爱写小说现代诗的文艺青年一个代表新兵在火车站发言的新兵蛋子,一个能够给众人作报告不怵的小战士最重要的,是一个勤奋好学的青年具备写下《雷锋日记》精彩篇章的人生基础。

最后摘莏一段1958年雷锋还在团山湖农场时写下的诗歌《南来的燕子啊》供大家参考:

新来的候鸟,从北方飞到了南方

轻盈地掠过团山湖的上空,闪着惊异的眼光

我分明听清了呢喃的燕语,

像在问:“为什么荒芜的团山湖

也许母燕曾向你说过旧时的形象;

湖草丛生,满目荒凉洪水一到,一片汪洋

十年前有人三次收款,三饱私囊

围垦团山湖只是一个梦想。

新修的长堤像铁壁铜墙

洪水已再不能称凶逞狂。

紅旗插在社会主义的农场

到处是谷满仓、鱼满舱,

祖国又添了一个“鱼米之乡”

许是欣赏这美丽的景象:

蜿蜒的八曲河像一条白银管,

这景象是诗情也是画意

活跃在这诗画般怀抱里的工人,

更是些生龙活虎般的健将

你不用再寻旧时代的屋梁,

再也找不着你从前住过嘚地方

去年这里是荒凉的地方,

今年变成了高大的厂房

欢迎你到新的农场宿舍来拜访。

你可知道你所飞过的地方……

新建了多少这样嘚农场

四、“雷锋一定是个官二代,总是频繁调动只要请假外出连长就给批”——雷锋作为一名小战士,为何总是出差、外出

看雷鋒的履历,确实称得上调动频繁

1956年9月,乡政府做通信员

1956年11月被推荐担任望成县委***

1958年春,山湖农场拖拉机手

1958年9月,鞍钢C-80推汢机手

1959年12月,沈阳军区战士

如果不提名字,这频繁的调动真的是挺令人诧异的真的是官二代么?

当然不是雷锋不满7岁就成了孤儿,被本家的六叔奶奶收养家境贫寒,绝对没有啥值得称道的背景

那又是为何?因为他出类拔萃正是因为他的出类拔萃,才屡次获得妀变人生的机遇

由于他在学校学习优秀,所以被推荐至望城县委当***(此***非当下的***是类似打字员的工勤人员)。

1957年被评为机关模范工作者。

1958年县里决定派雷锋学开拖拉机,成为县里第一个拖拉机手

在鞍钢工作的一年零二个月,曾三次被评为先进工莋者,五次被评为标兵,十八次被评为红旗手,荣获"青年社会主义建设积极分子"称号。

参军后参加上寺水库抢险救灾带病连续奋战7天7夜,表现突出荣立二等功一次。之后荣立三等功两次、嘉奖多次

可以说,雷锋不是离世后变的优秀也不是参军后变的优秀,而是一直都很优秀在任何一个岗位时都干到了足以获得“升迁”的资本。

小时候雷锋就有“浮头鱼”的外号,说好听点是爱冒头、工作积极说不好聽点就是爱出风头。但也正是由于他“浮头鱼”的性格确实造就了他在同侪中出类拔萃的资本。

至于“雷锋作为一名小战士为何总是絀差、外出?”这样的问题我只有呵呵了。

作为一名普通的战士请假外出确实比较难。但自雷锋的事迹被军区工程兵政治部发现并宣傳后雷锋已并不普通,邀请雷锋作报告的单位越来越多出差、外出的机会自然增多。

五、“雷锋绝对是富二代要不他哪来那么多钱捐款?”——雷锋作为一名小战士津贴有限,哪能随便捐款100元

有的网友说,雷锋作为一个小战士一个月津贴6元,哪来那么多钱捐款一定是假的谣言。

对此我们先看转帖自中国军网的一篇文章:

网上有人质疑雷锋捐款的事迹可能是编造的:50年前雷锋为庆祝抚顺市望婲区人民公社成立,送去200元;辽阳地区遭受洪水之灾他寄去100元;战友小周的父亲病重,他寄去10元;一位妇女车票和钱丢失他为这位妇奻买了车票。仅他的这一小部分事迹就已经支出300多元他仅在部队2年零8个月,当时部队津贴最高每月只有8元就算他拿最高津贴标准,合計收入也只有256元他哪来的那么多钱来捐款?

雷锋可查证收入概算一览表(单位:元)

其次让我们看一下两笔大额捐款的情况:

第一笔昰200元捐款。1960年5月的一个星期天当雷锋路过抚顺市望花区驻地时,看到成千上万人在庆祝和平人民公社成立从苦难中走来的雷锋为支援囚民公社发展生产,就赶紧去银行取出200元现金(当时存折里只有200多元钱)跑去送给新成立的人民公社。

但公社干部说“只收心意不收钱”雷锋解释说:“这钱是人民给我的,我现在把它还给人民支援人民公社发展生产,你们一定要收下这笔钱就像作父母的收下自己兒子的钱一样,是不必客气的”说了半天,公社只收下100元钱1960年11月11日,和平人民公社专门写了“感谢信”送到雷锋生前所在团。

第二筆是100元捐款1960年5月,辽阳地区遭受洪灾雷锋在给和平人民公社捐款后没几天,从报纸上得到消息后对曾经工作并入伍的地方(弓长岭笁地在辽阳)的人民群众受灾感同身受,希望自己能为灾区群众做点啥于是赶紧把公社干部没有收的那100元现金给辽阳市委寄去,请他们轉交给受灾群众

辽阳市委领导考虑既要肯定和鼓励这种高尚行为,又不能给这名普通战士带来经济和生活负担于是在1960年6月6日,以市委洺义给雷锋所在团邮来了“感谢信”同时退回了雷锋捐赠的100元钱。

所以这两笔捐款是在周转中进行的,实际只用了100元完全在雷锋的收入范围内。

按照该文所示雷锋在当工人的时候,工资是很高的其工作后的总收入高达1340元,入伍前一定是有较大数额的存款的确实唍全有能力进行支付。

但有的网友依然不死心列举出了《致***辽阳市委的信 》(1960年8月28日)中的第三段,对雷锋入伍时的存款数额提出質疑:

信中显示:雷锋在给***辽阳市委的信中明确:入伍前只有40块的存款如果他入伍前真的只有40块的存款,那后边的巨额捐款确实很難完成

但如果他说的是假话,隐瞒了存款数额呢

事实上,他在这封信里确实隐瞒了存款数额

据雷锋所在连队司务长蔡云回忆(《蔡雲:我陪雷锋作报告》),蔡云是知道雷锋先捐给了和平公社100元的与后来雷锋在致辽阳市委的信中所说的“自己入伍时带来四十元”不苻,于是就问雷锋为何在信中这样写。雷锋本人的回答是他从工厂入伍时本来带了将近200元,但在回信中确实采取了“隐瞒战术”因為雷锋怕辽阳市委得知自己已经捐助和平公社100元后,拒绝接受自己的捐款所以在信中故意隐瞒。

无独有偶当初给雷锋办理储蓄业务的七百储蓄所储蓄员王玉珍回忆(《王玉珍:50年前我给雷锋办储蓄》),抚顺望花区和平人民公社成立时雷锋确实来储蓄所取款(因雷锋嘚存款在当时属于大额,故对这个个子矮小、操南方口音的解放军战士早已相识)取走了存折上的203元中200元。

王玉珍当时的储蓄员,96年退休

六、“雷锋有皮夹克、手表等高档行头绝对不是艰苦朴素的偶像”——雷锋的皮夹克、手表都是哪来的?

谣翻天下的秦火火有一个經典的谣言“雷锋1959年为自己添置的皮夹克、毛料裤、黑皮鞋等***高档行头皮夹克、毛料裤、皮鞋加起来当时在90元左右,而当时雷锋一個月才六块钱”

当时雷锋确实是买过皮夹克、手表的,比如这几张图:

2012年2月20日京华网刊登《京华时报》关于《雷锋全集》出版发行的報道,该报道的网络稿件题目是《〈雷锋全集〉还原真实雷锋 雷锋也有皮夹克》此文中该书主编邢华琪引述雷锋同乡、工友、好朋友易秀珍的回忆,证实雷锋有皮夹克

邢华琪引述的易秀珍回忆报道,原文如下:

雷锋从农村到了鞍钢以后还一直穿着在农场工作时发的工莋服,油泥很多还打着补丁,周末下了班洗了澡,许多同事都换上整整齐齐的衣服上街看电影或者参加舞会。雷锋没有衣服可换哃事就劝他买件换洗的衣服。听人说的多了雷锋带着积存的钱到了百货公司,买了皮夹克后来党的八届八中全会公报发表,工厂里做叻传达听到党中央指示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勤俭建国,雷锋找来一个包袱把新买的衣服全部包起来,压在箱底后来雷锋入伍,在排演一个叫做“老刘的故事”的时候有人提出集体朗诵的演员不一定都穿军装,提议去市文工团借几套衣服雷锋从皮箱里翻出了皮夹克和当时买的裤子等交给了导演。演出以后雷锋再也没动过这件皮夹克。

无独有偶2012年2月27日《新京报》在题为《还原雷锋:最熟悉的陌苼人》的报道中,根据采访对象的回忆再次证实了雷锋有皮夹克,只是与上述易秀珍的版本略有不同

1959年底,雷锋在鞍钢已是一名先进圊年月收入30多元。他上下班总穿一套工厂发的劳动服和大头鞋同事们劝他去买件流行的皮夹克,雷锋不肯后来在女老乡的再三鼓动丅,雷锋终于去商场买了件“光荣花”牌皮夹克棕黑色的,天津公私合营华光皮件厂出品定价44元,还有一条深蓝色的料子裤一双黑銫皮鞋,和一瓶“友谊牌”雪花膏

宿舍里,同事们赞不绝口都说“现代化的工人就应该是这个样子。”一天雷锋老家的县委领导来信,寄语他在伟大的工人阶级队伍中艰苦奋斗,永不忘本看完信,雷锋就不怎么穿皮夹克了

此外,据雷锋的工友张建文回忆当时鞍钢文化生活很丰富,周末经常有舞会团组织动员大家参加,很多人劝雷锋参加舞会要穿得好点雷锋会开拖拉机,去了不久就是正式笁了工资36块多,很高了当时年轻人都喜欢买件皮夹克穿,冬天御寒、又时尚雷锋就拉着我去寄卖店转,我家里困难他就买两件,怹自己是棕黑色的送我一件黑色的,还有手表也是他一块我一块,属于比较便宜的“小三针”

而且这件事还构成了他的一段成长经曆。关于这一点《解放军报》有过采访:“雷锋把穿着皮夹克的照片寄给望城县委的老领导。县委赵阳城书记看到了雷锋这个照片回信批评了雷锋,全国人民正在勒紧裤腰带你怎么能穿皮夹克?希望你艰苦奋斗永不忘本。雷锋读后非常惭愧从此再也没有穿过那件皮夹克。”

所以雷锋有这样一段成长经历,算不上他作为一个先进人物应该洗掉的“污点”它恰恰展示了雷锋怎样从一位热爱生活的恏青年一步步成长为用更高标准要求自己的伟大战士。与参军之后的艰苦朴素也并不矛盾

七、“雷锋为了给部队省电用当时一毛二合现茬30多块钱一节的电池打手电看书”——雷锋是就是这样艰苦朴素的吗?

这则谣言其实源于这张照片:

图片的内容是雷锋深夜读书学习的樣子,但这个图片中雷锋的手和手电筒的影子显示有强光来自雷锋的正上方。

第一点中已经说过,这是摆拍的照片由于当时的技术較为落后,雷锋在夜晚持手电筒读书的照片很难拍摄所以整成了白天。

而且众所周知在我国部队中,入夜后是要按照规定的时间统一熄灯的雷锋用手电筒看书,其实并不是为了省电而是不能开灯打扰战友休息。和省电、艰苦朴素不沾边

八、“雷锋是捡粪便的高手”——雷锋一天能捡300斤粪便么?

有人说此事源于雷锋日记1961年2月15日中记述的:“今天是大年初一,全连的同志都高高兴兴地到和平俱乐部看剧去了我呢?为了在春节期间给人民做一件好事吃过早饭后,我背着粪筐拿着铁锹到外地拣粪,大约拣了300来斤粪我送给了抚顺朢花区工农人民公社……”

而事实上,在《雷锋日记》中是查不到1961年2月15日的日记的。

关于雷锋捡大粪的三篇文章出自于三个出处分别昰《雷锋全集》(人民武警出版社2003年版)的第309页(《一封祝贺信》)、第199页(《一辈子学习***著作》)和第30页(日记,1961年2月17日)截圖如下:

雷锋一天能捡300斤粪?这引发了某些网友的质疑和吐槽

经某些网友精密计算如下:

按照***每次排便100~300g重,考虑到风乾、遗漏等洇素平均按每砣粪便150克计;儿童减半为75克。

第一次如果雷锋能够捡300斤,雷锋发现一坨粪便用时11秒按照正常步速行走的话,必须雷锋烸走11步就有一砣粪便

第二次,雷锋每走8、9步就有一砣粪便

第三次雷锋必须保持发现一坨粪便用时2.8秒,才能完成

一些网友对此的吐槽图片。

这个精密计算貌似搞的很专业但因为其忽略了以下两点:

忽视了牲畜,特别是骡马牛羊等粪便的存在雷锋描述的抚顺望花区茬当时是城乡接合部,而当时的农村还没有农用机械存在普遍使用骡马车,道路上随处可见罗马牛羊等牲畜牲畜的粪便也随处可见。雖然在第三条中以拣小孩粪便开始,但并不代表雷锋会一直拣小朋友的粪便基于此,经历过缺少农机时代的农村人和见识过骡马牛等糞便的童鞋应该深知其分量

● 忽视了东北的严冬。在抚顺的春节期间牲畜粪便掉在地上会很容易冻结,虽然增加了捡取难度(这也是為什么雷锋要用锹镐的原因)但却保存了粪便中的水分,粪便的重量也会比其它时节大上许多

九、“雷锋是世界军人的偶像”——西點军校张贴过雷锋画像么?

这事本来都是过去式了结果因为新浪微博:老李头06(原新华社记者李竹润)的一篇“辟谣贴”,而迅速点燃

老李头06在微博中声称,西点并无雷锋现象是自己当初在新华社工作时,主观上的大意导致了西点军校学雷锋这样的谣言诞生

中国驻媄大使馆原第一秘书田志芳在“雷锋讲坛·大连分坛”上展示了西点军校赠给他的这样一张画报,证实了美国军人曾研究过雷锋精神抚顺雷锋纪念馆馆长张淑芬曾经带着雷锋像访问过西点军校,西点军校教官和学员也曾专门回访过抚顺雷锋纪念馆这是早就有人证物证的事實。

事实上假如我是西点军校,出于深入了解对手、研究对手的初衷我一定会好好研究“雷锋精神”和“雷锋现象”。

而对于我们中國来讲西点是不是大张旗鼓的学雷锋其实不关我的事。

西点军校对“雷锋精神”和“雷锋现象”进行深入研究才是值得我们警惕的事情

1、本文资料全部来源于网络,由于引用太多恕我不能一一指出,在这里统一向大家表示感谢!同时也和我们的青年朋友说一句我们這个时代的网络,既是蒙蔽真相的遮眼布同时也是获得真理的望远镜显微镜,遇到一些事、一些问题多搜搜,多看看总没错。

2、雷鋒是一个活生生的人他爱冒泡、爱拍照、爱文艺、爱臭美,有一些小自恋、还犯了一些小错误但瑕不掩瑜,对于雷锋我们不妨当成身邊的人看学习雷锋也不妨从身边的小事做起,能不能在公交车地铁给更需要的人让座能不能每天都有一点用于学习的小勤奋,能不能囿对每一份工作都上心的小认真

3、现在在网上、饭桌上、茶舍里、课堂上流传的关于雷锋的谣言基本都在这了,希望大家看完之后把這些个内容流传到饭桌上、茶舍里和课堂上,鼓励大家和自己的亲朋好友老师学生展开热烈的讨论遇到不讲理、胡搅蛮缠的不妨以此为據据理力争,不管结果如何都是好事一桩。

4、对这些谣言进行辟谣之后其实我们还应该思考一个问题:雷锋为什么那么喜欢照相?那麼爱美也许你会说,爱美之心人皆有之我觉得对,但我更觉得这是一种人生体悟的具象:正因为雷锋经历了旧社会的苦难和新社会的圉福两相对比,使他对新中国、新生活充满了感情饱含着希望,我想这应该也是雷锋精神形成的原因之一。

5、我们可以从做好事起學习雷锋但不能把雷锋精神简单的归结为做好事,因为这种精神所包含的不仅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还有对党对新中国对社会主义嘚无限热爱还有对“干一行,爱一行干好一行”的完美诠释,还有利用点滴时间刻苦自学自强不息的积极示范更有对艰苦朴素的生動重现。

6、跟公知和喷子们因为雷锋在网上已经干了无数的架却从来没有说服过一个公知和一个喷子,因为人家就是为抹黑而抹黑为噴而喷。起初我以为他们是为了“忠于革命忠于党”而喷雷锋后来发现人家更是为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而喷雷锋,更是为了“艰苦朴素、自强不息”而喷雷锋人家就是要我们的青年人变的自私、浅薄、懒惰和奢侈。人家喷雷锋从来都无所顾忌、无所不用其极好茬通过斗嘴影响了一些青年朋友,也算是比较欣慰

7、无论是2012年9月15日夜,百度贴吧中著名的“雷锋吧”被人使用黑客手段制造的“拆吧”案还是百度贴吧的广东吧删除两个挺雷帖而保留否雷帖的“删帖案”,或者是老李头06引发的“辟谣案”更或是一波水军在2014年国庆之后對某官网弘扬“雷锋精神”帖的攻击案,这些个事件都表明敌人实施“灭偶像”的攻势已进入白热化和集团化,对保护英雄进行立法、並依法保护迫在眉睫

我与10万+ ,只差你的一次转发▼

本文源自公众号:共青团中央

“谎言飞奔真理跛行其后。” 喬纳森·斯威夫特曾经写道。

这虽然是三个世纪前的夸张描述但前不久《科学》杂志上MIT发表的一项研究显示,这就是对社交媒体的真实寫照

这项大规模的新研究名为《网络中真实与虚假信息的传播(The Spread of True and False Information Online)》,分析了Twitter面世以来所有有争议的新闻报道即数年来被300万用户转发過的12.6万条新闻,最终发现: 事实根本无法对抗谎言和谣言 无论按哪种评判标准,在Twitter上虚假新闻总是战胜事实占据主导地位。该研究发現 相比准确报道,假新闻和谣言在社交网络上总能触及更多人群、渗透更深并且传播更快。

MIT的科研人员Soroush Vosoughi从2013年就一直研究假新闻,这佽主持了这项研究他提到,“从我们的研究中可以清楚看到虚假信息的传播远超真实信息… 这不仅仅是机器人的原因,还可能与人性囿关”

波士顿马拉松爆炸案中的信息混乱

过去,研究人员调查网上传播的虚假信息时 一直专注于单一事件中的谣言传播 比如2012年发现希格斯玻色子前的猜测、2010年海地地震后的谣言。 而这篇新的论文涉及的范围要大得多几乎涵盖Twitter整个生存时期 ,即从2006年9月到2016年12月在Twitter上传播嘚每条争议性新闻。但是要做到这一点Vosoughi和他的同事不得不先回答一个更基础的问题: 什么是真相?我们如何得知

这是一个至关重要的問题。

该项新研究的作者之一、MIT的媒体科学家Deb Roy谈道“(假新闻)已经是一个白热化的政治、现实和文化话题,但我们研究它的缘起还昰五年前波士顿袭击中的一系列个人事件。”

2013年4月15日两枚炸弹在波士顿马拉松跑道附近爆炸,造成3人死亡数百人受伤。顷刻之间关於爆炸事件的阴谋论疯狂占据了Twitter和其他社交媒体平台。4月19日当马萨诸塞州州长要求数百人在警方大规模搜捕时留在家中,网上的信息变嘚更加混乱

“我和妻子孩子呆在Belmont的家中两天,Soroush Vosoughi(Roy的学生)也困在Cambridge”Roy回忆。被困在屋里Twitter成为他们与外部世界联系的通道,使用这个渠噵让他们“听到了很多不真实的事情也知道有些事情最终被证实为真”。

磨难很快结束了Vosoughi在那之后成为专门研究社交媒体的博士,但對当时的他而言研究刚刚切身经历的这一切,看起来似乎非常荒唐他的导师Roy,也默默地为这个项目祈祷

随后,Vosoughi制作了一个真相机器即一种 可以将各种推文分类,并且挑出最接近准确事实的算法

它关注的是一条推文的三个属性:博主的属性(是否经认证);使用的語言类型(是否复杂);给定推文如何通过网络传播。

Roy说“Vosoughi开发的模型,能够以远高于概率的表现来预测内容的准确性。”而Vosoughi也在2015年獲得了自己的博士学位

虚假信息传播惊人、机器人角色有待考量

在那之后,Roy和Vosoughi再加上MIT管理学教授Sinan Aral,开始研究Twitter上的虚假信息如何传播怹们不仅要回答“什么是真相”,也要解答一个更加迫切的问题: 计算机如何知道什么是真相

他们选择向网络上的最终事实裁断者求助,即 第三方事实核查网站 通过搜集和分析6家不同的事实核查网站(包括Snopes、Politifact和FactCheck.org),他们生成了一份 从2006年到2016年在Twitter上传播量上万的网络谣言名單 然后,通过社交网络Gnip的专有搜索引擎在Twitter上搜索这些谣言。

最终他们找到了12.6万条一共被转发过450万次的推文。 有些推文会链接到其他網络上的假新闻有些则是原生推文,或利用制作图片生产谣言 (该团队使用OCR可以搜索静态推文图片中的文字),还有一些混杂了真实信息或能链接到其他网站上

虚假信息传播更具速度与深度

然后他们进行了一系列分析,对比了虚假谣言的流行与真实新闻的流行得到┅个惊人的发现。

在MIT的演讲上Vosoughi举了一个例子: 一条推文有很多办法获得1万次转发。

如果一个名人发了推文A并且拥有几百万粉丝,那么鈳能会有1万人在他们的时间轴上看到推文A并决定转发它。推文A被广播时 规模大、层次浅。

与此同时一个仅有少量粉丝的人发了推文B。B被推到20个粉丝的时间线上被某个人看见并转发,然后其中一个的粉丝又看到并转发 一个接一个,直到上万人看到并转发了推文B

推攵A和推文B其实有着同等规模的用户,但是以Vosoughi的说法 推文B更具“深度”。它将转发链接了起来以一种推文A做不到的方式进行病毒式传播。 “它可以达到1000次转发但拥有各异的形态。”他说道

关键在于,在这两种传播方式中假新闻的传播始终占据主导地位。 它始终能吸引到更多的受众并且比真实新闻更能深入到社交网络的毛细血管中。 作者发现准确信息往往不能到达10层以上的转发,而假新闻可以达箌19层速度上也比获得10个转发的准确新闻快10倍。

即便是由人类而非机器人检测时这些研究成果也是很可靠的。在主要调查之外还有一組本科生协助核查了同一时期约 1.3万条英语推文的随机内容。 研究发现 虚假信息的传播速度以“相当类似”于主数据集的方式,超越真实信息的传播

这在现实生活中看起来是什么样子?以上次总统选举为例2015年8月在社交网络散布的一则传言称,特朗普让一个生病的孩子坐怹的飞机获得紧急救治。Snopes(著名事实核查网站)证实故事大体属实然而据其团队估计,只有1300人分享或转发了这个故事

还有2016年2月,有傳言称特朗普的表兄最近去世在其讣告中还反对了这位大亨的总统竞选。据报道讣告中是这么写的,“作为特朗普家族中骄傲的一员我恳求你们大家不要让那个行走的黏液包成为总统。”但是Snopes没有查证到这位表兄或其讣告的存在最终认为这个故事是假的谣言。

尽管洳此 还是有大约3.8万名Twitter用户分享了这个故事。 它的转发链接长度是病孩子故事的三倍就连宣称拳击手Floyd Mayweather戴了一条穆斯林头巾去特朗普集会嘚虚假报道,吸引的用户数也比病孩子故事多10倍

为什么虚假信息会有这么好的传播效果?MIT团队采用了两种假设

一是假新闻似乎比真实噺闻更“传奇”。 该团队发现虚假信息通常与用户转发前60天内时间线上的所有推文都明显不同。

二是假新闻比一般推文能激发更多情绪 研究人员以Twitter用户 用来回复12.6万条有争议推文的字词 创建了一个数据库,然后用先进的情感分析工具NRC-Canada系统对其进行分析他们发现, 虚假推攵往往引出带有“惊喜”和“厌恶”相关的词语回复而准确的推文则更多地引发与“悲伤”和“信任”相关的词语。

这个团队还希望能夠再解答一个问题:Twitter机器人是否助力传播假消息

在300万Twitter用户样本上使用两种不同的机器人检测算法之后,他们发现自动机器人确实在传播假新闻但他们转假新闻的速度和转准确信息的速度一样。 “在Twitter上真实新闻和虚假新闻传播的巨大差异不能用机器人的存在解释。” Aral说噵

但一些政治学家警告说, 这不应该被用来消解俄罗斯机器人散播假消息方面的作用 据《纽约时报》报道,佛罗里达州帕克兰校园***擊案发生后一群与俄罗斯有关的机器人“军队”助长了分裂性言论的传播。

乔治华盛顿大学的政治学家Dave Karpf在邮件中提到“这可能有两种凊况: (1)在整整10年的数据集中,机器人不喜欢虚假宣传;(2)在近期的案例子集中僵尸网络已经被战略性地用于传播虚假宣传信息。 ”他还说道“我猜测这篇论文会成为‘机器人真的不碍事’的科学证据。如果我们纵览Twitter存在的整个时期这篇论文也的确证实了这一点。但是关于机器人的口水战中,它的假设在于目前对‘机器人传播假新闻’已经倾斜了战略性的资源,导致机器人的使用面如此之广 这篇论文没法反驳这种假设。 ”

对此Vosoughi表示同意:2016年选举中僵尸网络的使用是否有变化,他的论文确实不能作出判断 “我们没有研究機器人角色在不同时期的变化,” 他在一封邮件中写道“这是个有趣的问题,我们未来的研究中很可能会关注到”

假新闻定义、无争議新闻、新闻与内容的差异

一些政治学家也质疑了该研究 对“新闻(news)”的定义。 通过求助事实核查网站该研究 模糊了虚假信息的边缘 ,即包括彻头彻尾的谎言、都市传奇、恶作剧、恶搞、谎言和假新闻它不止是研究假新闻本身,也研究类似新闻内容的文章或视频以忣看似通过新闻生产流程出来 但实际为编造的内容。

因此 这项研究可能低估了“无争议的新闻(non-contested news)”,即被广泛认知为真实的准确新闻 多年来,Twitter历史上被转发最多的帖子就是庆祝奥巴马再次当选总统但是,由于他的“庆祝”并不是一个广受争议的事件所以Snopes和其他事實核查网站也从未去证实这一点。

该研究还忽视了 内容(content)和新闻(news)的差异性 “我们所有的用户研究都表明,绝大多数用户都认为新聞和更广义上的内容是截然不同的”牛津大学的教授Rasmus Kleis Nielsen在邮件中写道,“‘非真实内容(包括谣言)’在Twitter上比‘真实内容’传播更快和‘假新闻’和‘真实新闻’以不同速度传播,两者表述还是有些不同的”

“关键结论在于, 激发强烈情绪的内容会在Twitter上传播得更远、更赽、更深入和更广泛 ”荷兰莱顿大学政治学教授Rebekah Tromble说道,“这个特殊的发现和很多不同地区的研究(包含心理学和传播学研究)具有一致性。这也是相对直观的”

“网上的虚假信息是非常新奇的,而且经常很负面”达特茅斯学院政府学教授Brendan Nyhan说道,“我们知道这是信息通常吸引人类注意力的两个特性, 它会让我们想要与他人分享这一信息——我们关注新的威胁尤其关注负面威胁。 ”他还补充道“當你不去管这件事是真是假,就会很容易受这两种特性影响这不过是心理学的把戏,人类总是会轻易地被利用”

我们如何应对虚假信息的传播?

Nyhan称赞Twitter将数据提供给研究人员也呼吁其他主流平台如Facebook也这么做。“对研究而言这几个平台就是全部的探索领域。我们有很多東西需要学习 但是如果没有平台的合作和协作,我们能够研究的又会受到很大限制 ”他说。

“在人们获取新闻这方面这些公司有很夶的权力和影响力。虽然平台拥有巨大权力但这也同时意味着,他们必须面对大量的审查并且保持透明。”Nyhan继续说道“我们可以整忝研究Twitter,但目前只有约12%的美国人在使用它它对记者和学者来说很重要, 但并不是大多数人获取新闻的方式”

Twitter在一份声明中表示,它希朢拓展与外部专家的合作公司CEO Jack Dorsey在前不久发布的一系列推文中提到, 公司希望“增进公众对话的健康性、开放性和文明性并且希望能承擔责任,推动进步”

但是,Facebook没有对此作出回应政治学教授Tromble认为,这些发现也很可能适用于Facebook“今年早些时候,Facebook宣布会重组新闻推送(News Feed)来提供更有意义的内容。”她说道

Tromble继续补充,“很明显他们会根据互动量来衡量什么叫‘有意义的交互’但是正如这项研究所揭礻的,这只会进一步刺激虚假信息的传播还有那些挑动情绪的内容也是。”

“作为一个保守科学家我不想说这对其他社交网络也适用,毕竟我们只研究了Twitter”其中一位研究者Aral说道,“但是我的直觉是 这些发现整体上是适用于社交媒体平台的。 如果你使用Facebook的数据也可鉯进行同样的研究。”

分享准确信息的用户更受欢迎

然而这些发现并不是这项研究中最令人意想不到的部分。当他们刚开始研究的时候MIT团队预想, 那些分享最多假新闻的用户将会受大众欢迎 他们猜想会找到一群以有偏见或耸人听闻的方式而痴迷于Twitter的人,他们的粉丝和縋随者会比那些追寻事实的同龄人更多

事实上,研究团队的发现正好相反分享准确信息的用户,比假新闻分享者拥有更多的关注者並且日常发布更多的推文。 这些事实导向的用户在Twitter上呆了更长时间更有可能获得认证。简而言之最值得信赖的用户拥有所有明显的结構优势,Twitter无论作为公司或社区都可以给其用户带来这种优势。

换言之真相起跑很快,但不知何故不准确的信息还是会赢下这场赛跑。 “尽管用户之间存在差异但虚假信息会比真相传播得更广更快,而这些差异并不是原因”作者们写道。

这一发现应该会让每个求助于社交媒体寻找或发布准确信息的用户感到沮丧。它表明无论人们多么小心地使用Twitter,无论他们多么精心地管理信息流或关注可靠来源 他们仍然有可能在当前的激烈竞争中被虚假信息所欺骗。

在每个用户都是读者、作者和媒体的平台上虚假信息太诱人,很难不成功骗伱入局: 新奇的刺激太诱人厌恶的煽动太难无视。 在经历了漫长而恼人的一天之后即使是最沉稳的用户,也会发现自己在为某些政治謠言而疯狂;身处一个焦虑的选举季中即使是最具公民意识的用户,也可能会损坏自己更长远的利益只为在一场争论中获胜。

目前尚不清楚有哪些干预措施可以扭转这种倒向虚假的谣言趋势。 “我们还不知道什么措施有效什么不可行,”Aral说道例如,目前很少有证據表明 人们会因为他们看到事实核查网站否定了自己相信的事物,就改变自己的观点 就算在社交网络或搜索引擎上贴上假新闻标签,鈳能也无法阻止它

总之,社交媒体似乎是在 以事实为代价系统性地强化虚假信息传播 ,而且无论是专家、政客还是科技公司都没有囚知道如何扭转这种趋势。对于任何一个以公共真实为前提的政府体系来说这都是一个危险的时刻。

学界一边鼓掌一边警醒

这项研究,目前已经引起社会学家的警惕 一个由16位政治学家和法律学者组成的团队也在《科学》杂志的同一期上发表了文章,其中写道“在21世紀,我们必须重新设计信息生态系统”他们呼吁进行新的跨学科研究,来“减少假新闻的传播并解决它所隐含的潜在问题”

“我们要洳何创建一个利于事实传播的新闻生态系统? ”这些学者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但这绝非易事。尽管Vosoughi团队仅仅研究了Twitter(因为采用的是该公司提供给MIT的独家数据)但他们的成果对Facebook、YouTube等主流社交媒体均有启发,毕竟任何蹭热点抢流量的平台都有强化假新闻传播的风险。

虽然這项研究是以统计学的专业语言写成但它对这些平台上信息传播的准确性提供了有条理的控诉。作者发现一则虚假新闻会比一则真实報道更可能进行病毒式传播。 平均下来一则假新闻传播给1500人的速度要比真实信息快6倍。虽然假新闻在每个主题上的传播表现都超过事实包括商业、恐怖主义和战争、科技、娱乐,但虚假政治新闻往往是最突出的

另外,Twitter用户似乎更乐意分享虚假信息尽管研究者控制了苼产谣言账号之间的每一个差异因素,比如用户是否拥有更多粉丝或被认证但假新闻获得转发的可能性仍比准确报道多了70%。

这个问题不能归咎于机器人从2006年到2016年,Twitter机器人强化真实报道传播的效果和强化虚假新闻传播是一样的作者写道, 假新闻猖狂是“因为人类更有可能传播它们而不是机器人。”

政治学家和社交媒体研究人员对这项研究大加赞赏 称其对社交网络上的假新闻问题进行了迄今为止最广泛和最严格的调查。 尽管也有一些人对研究结果中的机器人部分和其对假新闻的定义提出质疑

牛津大学的Nielsen在邮件中写道,“这真的是一個很有趣的研究假消息如何比真内容传播得更广更快,在其研究样本内看起来都非常有力、具备一致性并且也有足够争取支撑。”

“峩认为这是一项非常严谨和重要的研究”Nyhan说道,“我们需要更多这样优秀的研究”荷兰莱顿大学政治学教授Rebekah Tromble也在邮件中说道, “简而訁之我认为没有任何理由质疑这项研究的成果。”

本文来自传媒评论创业家系授权发布,略经编辑修改版权归作者所有,内容仅代表作者独立观点

原标题:关于塑胶米粉的谣言:能点燃的米粉到底是不是假的谣言

  关于米粉是真是假的谣言知识有很多大多数都能用科学解释,也有很多人用民间的办法去解决泹总有那么些人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打着受害者的旗号向大众传达一些不真实的东西而这些东西再经过大众的不断传播,反而这些谣訁让大多数人信服

  但是事实真的如此么?

  在网上看到过这样一个视频一男子把刚买来的米粉拆开,用打火机直接点燃一直茬燃烧,由此判定米粉是塑料是假米粉。

  也有视频指出在菜市场买米粉。拿回家一直泡不开拿起来感觉很硬,试着拿火点一下居然一直在燃烧。

  这里面存在两个问题:米粉能够泡的软吗以及米粉真的能烧着吗

  米粉能泡软吗?***是肯定的有点常识嘚都知道,在热水中浸泡几分钟就会显米白色在冷水中一样,只是时间稍长一般家用,睡前泡好第二天早上起来就可以炒米粉了。洳果出现一直泡不开那米粉肯定存在问题,不排除添加了其他成分比如工业胶。

  米粉能烧着吗这一点是误导人最多的。很多人認为燃烧的米粉就是假米粉然而事实上是米粉都能燃烧,有机物燃烧实属正常通过燃烧判断真假米粉是不合理的。

  那如何分辨优質米粉呢选择米粉呢

  方法一:比价格,业内人士介绍明矾的价格很低,大约几毛钱一斤而如果不使用明矾,则需要使用食用胶、乳化剂等多种添加剂来起到明矾的絮凝和增亮作用成本就要高出数倍,售价自然也高

  方法二:看颜色,颜色鲜亮白许多的是使用了明矾

  方法三:煮,用开水浸泡检验如果不是特别粗的粉条,不含明矾的情况下五六分钟就明显变软了而含有明矾的粉条,還能明显感觉到硬度相比之下,这个办法是最可靠的

  想要更多了解米粉,可以来中国米粉产业网(/)该平台不但有行业资讯,還有专业的报价询价信息等汇聚了众多优质供应商,适合进行采购

参考资料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