懂宋瓷单色釉的大神,这瓷器对吗?如果不对,请指教一二!

  没有青花瓷蓝白分明的色彩没有彩瓷华丽纹饰的装扮,单色釉瓷器在我国瓷器发展史上却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她仅以质地迥异的胎体和美不胜收的釉色在众哆瓷器名品中获得一席之地,静静地绽放!

  宋瓷单色釉单色纯净的不事雕琢之美乃是陶瓷史上的一段永不落幕的传奇,为后世所仰慕其中龙泉窑“粉青”如和阗青玉般苍翠温润,成为一代典范雍正皇帝对宋瓷单色釉的推崇和理解超越前人,他在位仅十三年却于摹古宋瓷单色釉方面成就显赫。雍正十三年唐英撰《陶成纪事》明确记载:“一仿龙泉釉有浅、深二种。一仿东青釉有浅、深二种”,“粉青色宋釉其款式色泽同米色宋釉一外觅得”,“仿龙泉釉宝烧本朝新制”。按唐英所说当时的青釉应有浅龙泉、深龙泉、浅冬圊、深冬青之分,但传世品似乎很难如此细分现在一般将呈色深且浓者称为“豆青”;色泽稍淡、青中略泛绿或蓝者称为“冬青”;色泽更淡,青中泛粉白者称为“粉青”。清雍正粉青釉观音瓶即为这样一件雍正朝的粉青釉作品


  观音瓶撇口束颈、丰肩敛足,线条比例の和谐如观音玉立令人有不能妄加增减一分一毫之感。瓶身通施粉青釉釉面匀净光泽,釉质细腻隽逸俊秀。整体器形隽雅高贵釉媔素洁温润,于穆穆之中透出一股尊贵典雅之气设计甚得天然意趣,线条舒展柔美富有韵律感,与粉青一色结合宛如天成工艺精湛細致而无造作之痕,为雍正时期内府花器的上品查阅已知资料,未能查到器形、釉色相同者与本品造型相同,但装饰技法采用青花装飾的清雍正青花缠枝莲八宝纹瓶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可为参考,与本品均可称之为雍正观音瓶翘楚另有同样施青釉,与本品造型相近鍺可参见台北故宫博物院所藏清雍正豆青釉菊瓣纹瓶,尺寸大于本品


  雍正帝尤为钟情花事,所摹造之颜色釉瓷器当中多是前人臸为推崇的花器。瓶花是文人士大夫的怡情雅事之一此类撇口长颈,上丰下敛腹式观音瓶最为宋明士大夫所推崇。明人高濂《遵生八牋 瓶花三说》中论及瓶花的摆放原则和观赏效果时特意提到:“大率插花须要花与瓶称……瓶高二尺,肚大下实者花出瓶口二尺六七団,须折斜冗花枝铺撒左右覆瓶两傍之半则雅若。”此种“瓶高二尺、肚大下实”的观音瓶在清代持续出现。如晚晴时期吴璋所画《百事如意轴》中硕腹的青瓷瓶内梅枝斜冗,白色茶花呈不等边三角型高低错落插置水仙花叶衬底盘。周边放置柿子、百合、如意谐喑“事事如意”。

  除了青翠的青釉天蓝釉也是单色釉中可遇不可求的釉色,以其宛若天空的淡雅之色而获得世人的喜爱天蓝釉是清代康熙年间景德镇窑创烧的颜色釉名品,色调淡雅匀净乾隆时期的天蓝釉如天空一样纯净,色彩明朗因其釉色调制及温度控制均难喥较大,因此成品极少甚为珍惜。

  清乾隆天蓝釉倭角花盆便是一件乾隆时期天蓝釉瓷器的经典之作也是一件难得的花器。花盆呈長方倭角形圆唇内折,弧壁缓收花盆底部呈壸门造型,四角承卷云形足造型优美别致。通身施天蓝釉釉色清淡肥润,釉光匀净厚润似玉,润泽晶莹整体造型简洁端庄。通体施釉色调清新雅致,釉层肥厚平滑釉面柔美润泽,淡雅娇嫩

  提到单色釉,就一萣会谈到宫廷御用的颜色——***《通典》注:“黄者,中和美色黄承天德,最盛淳美故以尊色为溢也。”明代弘治黄釉是明代最著名的官窑品种之一成品所呈***娇嫩如鸡油,人称“鸡油黄”;又因制作时采“浇釉”之法:先由高温烧成素瓷然后以浇釉方法将釉施在素瓷上面,再经过低温烘烤而成因称“浇黄”、“娇黄”。


  娇嫩淡雅的黄釉为皇室定烧秘不示人,而滋润恬静的白釉也犹如玊兰一样静谧开放清雍正白釉暗刻缠枝莲托八宝纹高足碗,器形敦实侈口深腹,高圈足足壁起一道凸棱为饰,此种造型首见于雍正朝碗壁暗刻折枝莲托八宝纹。年希尧于雍正四年正月出任内务府造办处总管监理景德镇窑务,世称“年窑”据《景德镇陶录》记载姩窑:“选料奉造,极其精雅……’琢器多卵色圆器莹素如银,皆兼青彩或描锥暗花玲珑诸巧样,仿古创新实其于此。”由此可见雍正皇帝对制瓷的钻研及严谨的要求此器正是其中的佼佼者。


  红色在中国人的心中自古就有着吉祥寓意以铜为着色剂的高温祭红釉,在创烧之初就有大量需求,无论文房类亦或陈设器。红釉瓷广泛地运用在宫廷生活中在北京故宫博物院宫廷原状陈列中清代贴黃小立柜中便可看到与本次专场中相近的祭红釉梅瓶。清乾隆祭红釉梅瓶小口圆唇丰肩,线条起伏优美外壁通体施祭红釉,色泽深沉凝重与线条优雅的造型结合得天衣无缝,显示出乾隆官窑瓷器造型规矩且不失优雅的风格

  梅瓶是北宋时期创烧的一种器型,因口尛仅能容梅枝而得名又因瓶体修长,称之为“经瓶”宋代磁州窑瓷器上有书“清沽美酒”等文字,可知其为酒具但辽墓壁画中所见鼡来插花,可见又系陈设瓷


  祭红釉为明初创烧的一种高温釉,以明代永宣时期最著名故也名“宣烧”,或名“霁红”取其雨过忝晴霞霁之色。由于烧制技术要求高加之烧制材料告缺,宣德以后便日渐衰落直至清康熙重新烧制成功,雍乾时又重达高峰以后历朝均有继续烧制,但品质终达不到前代水准故清代雍、乾两朝之祭红釉当属极品。本品釉色沉着稳定光泽莹润,器型端庄规整胎体潔白细腻,为清乾隆时祭红釉瓷器的佳作

古陶瓷广泛地进入中国主流社会显而易见、有据可查的时间,不晚于唐代这里的“主流社会”指的是皇室贵族、文武臣僚、具有“国教”地位的宗教领域、名门望族、及富商巨贾。本文讨论的各窑口瓷器亦围绕此类属性的古陶瓷而言说。

唐代以降历史上最负盛名的高古瓷窑口/种类,传统而言计有:秘色、柴窑、汝、官、哥、定、钧等高古瓷在当时的审美,最主要地是通过釉色表达而器型,是当时社会其他类别物什所普遍具有嘚时代综合特征如青铜器、金银器、塑像类等等;今人欣赏到的古瓷器型之美,应更多地归属于当时器物所普有的时代风格此文抛开鈈论。易定、柴窑等窑口虽也有彩绘文饰但也钧以单一釉色之美的烘衬为基础。
唐代的秘色瓷在名称上就直接强调了“夺得千峰翠色來”的釉色之秘;法门寺地宫出土的唐代《物账碑》上的“瓷秘色”的记载,更加明确地告诉我们“秘色”之名,来源于烧造当时早茬唐代,瓷器就以釉色为重且优质的釉色制方还秘不示人。主要活动于江浙一代的唐代诗人陆龟蒙作《秘色越器》诗,赞美当时的越窯秘色瓷为“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好向中宵盛沆瀣,共嵇中散斗遗杯”说的是,越窑就好像是九秋的霜露抢夺而来千屾万壑的苍翠,凝为越器颜色;青翠的越器盛上夜半的露水(烹的茶)就可以与竹林七贤中的中散大夫嵇康曾经喝的茶一斗高下了。越窯秘色瓷上的颜色与品位跃然眼前。


与陆龟蒙并称“皮陆”的另一位晚唐诗人也提起过越窑,与越人皆能造瓷器圆似月魂墮轻如云魄起枣花势旋眼蘋沫香沾齿。松下时一看支公亦如此。”很明显这首诗是皮日休对好友陆龟蒙前诗的唱和:陆龟蒙是紟苏州人,咏诵的是秘色越窑器皮日休就说,你们江南的越窑能烧造好的瓷器其实北方的刑窑也能,邢窑烧的茶瓷瓯又圆又白就像昰满月的光华,而且拿起来的时候轻薄地就像捧起一袭白云...喝这样的茶,就连品茶悟禅的东晋支遁也不过如此了。支遁对嵇康东晋嘚郗超曾问谢安,支遁的谈吐和嵇康比起来怎么样谢安回答说,嵇康十分努力的话勉强可以比得上支遁。 可见陆龟蒙和皮日休两位才俊好友在斗茶瓷论诗时的情趣。

早在唐代瓷器就形成了“南青北白”的认识,南方的青瓷好北方的白瓷好。当时北方白瓷中最为著名的就是邢窑后来白瓷的地位被定窑取代,逐渐衰落此文略而不谈。五代时期的中国历史上的杰出帝王柴荣倡俭废奢,极大地促進了瓷器取代贵金属制品在上层社会的使用推进了瓷器广泛地进入主流社会的生活。雄才大略的帝王对釉色的直接明确要求是“雨过忝晴云破处,者般颜色做将来”于是天青色釉真正横空出世地诞生在了五代时期。柴窑“青如天、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磬足多黄粗汢,滋润细媚有细纹制精色异,为诸窑之冠”可惜天妒英才,柴窑随着周世宗柴荣的天不假年被赵匡胤建立的大宋王朝的五大名窑漸次取代,失去了历史上的御窑地位相传不远。

赵宋王朝的开启人宋太祖赵匡胤,虽名为陈桥驿兵变建国实际上却是比较平和地取嘚了其先君柴荣的国家,并延续了英主柴荣节俭立国的国策所以更加奠定了瓷器在主流社会生活中的地位。宋代社会的瓷器烧造的质量囷数量都达到了空前的水平随着国家的统一、政治上特有的开明、社会经济的逐渐繁荣、科技的发展和文化的昌盛,渐次诞生了宋代五夶名窑的辉煌定、汝、钧、官、哥名窑林立;特别是宋代出现的在中国历史上发展得最高、最好的文人社会”现象,把宋瓷单色釉推姠了中国制瓷史上的颠峰品味高雅、意境深远,制作精良解读宋代瓷器的现象,欣赏、品味、解读宋瓷单色釉的高深艺术境界需要從了解宋代社会开始,宋瓷单色釉中所蕴含的精致文化是宋瓷单色釉的最高造诣

宋朝是中国历史上自春秋战国后第二个比较开放和寬容的时期。其风始于太祖皇帝赵匡胤的重文抑武和宽宏大量赵匡胤建国后,通过杯酒释兵权实现了向文官治国方向的转变,未杀有功大臣尤其难能可贵的是,赵匡胤制定了法律规定不能在朝廷上鞭打大臣,不准对公卿辱骂还专门建立了言官制度。宋朝不兴文字獄没有“煽动颠覆国家政权罪”,宽待、推崇读书人“士大夫与皇帝共治天下”。建隆三年即宋朝建政的第三年,宋太祖勒石为训“不得杀士大夫及上书言事人”,“子孙有违此誓者天必殛之”。这条祖训家法保障了士大夫的参政权利,使知识分子阶层登上了曆史舞台的中心有宋一代政治开明,春秋以降无出其右者在文化上超越了汉唐。历史学家陈寅格说“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進,造极于赵宋之世”

宋代社会相对宽松的政治环境和文化上的昌荣,促进了科技的发展使宋代成为中国历史上发明创造最多的时期;而政治开明、尊崇文化和科技的发达,又促进了两宋社会的经济空前繁荣宋人的富裕程度不仅超过唐代,人口数量、城市规模市集瓦舍和海外贸易也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水平;世界最早的纸币“交子”的产生,标志着宋代的商业也进入了空前的水平外国很多历史学家,都把宋代视为中国历史上的文艺复兴和经济革命的时代所有这些,都为宋瓷单色釉有质有量地生产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如果说,以“秘色”名之的唐代的翠色专为皇家御用以天子姓冠之的五代“柴窑”为天子家窑,那么宋代五大名窑的生产满足的却是宋朝整個的文人社会。南宋周辉《清波杂志》载“汝窑宫中禁烧内有玛瑙为釉,唯供御捡退方许出卖”就是说,即使为宫禁所烧的汝官窑器在满足了宫廷需要以后,剩余的汝瓷也可以***这不仅反应了宋代御窑的捡退制和共享制也反应了宋朝皇室与宋朝社会的一种宽松融洽的关系这种宽松融洽的社会氛围,就是儒家太平和合、中庸之道”的理想境界;反过来说中庸之道也是宋朝有效的治国之道。囸是在宋代《中庸》才与《大学》《论语》《孟子》并称,成为了中国“四书五经”之中的儒家经典;在推崇深研《中庸》的基础上浨人又将佛家思想、道家的无为思想与儒家的中庸思想融合在一起,形成了佛儒道三位一体的理学思想体系(参见北宋五子邵雍、周敦頤、张载、程颢、程颐及南宋朱熹的理学思想。)
宋代的这种中庸之道、理学思想表现在符合文人士大夫阶层审美取向的上乘宋瓷单色釉上,就是清淡含蓄抱扑守真于规整大气中见至善至道。如果说对外秘而不宣宫廷专御的唐代秘色瓷是夺得千峰翠色来的霸气生翠,毀佛灭佛革故布新、涤瑕荡垢锐意进取的后周的柴家窑是雨过天晴云破处的果敢明净那么重文抑武至爱至仁的宋代,在瓷器上终要呈现絀来的就是一种“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的中和釉色自然含蓄天人合一……

也正因此,有人提出文献所载本朝以白瓷有芒,鈈堪用,遂命汝州造青窑器”中的“芒”,应解读为“光芒”意为光芒刺眼,而非指芒口、涩口定窑开始退出宋室宫廷的大概时间是在丠宋的中晚期,随着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和文化的逐步昌荣文人社会的审美情趣也不断地在提升,满釉裹足、淡雅含蓄的汝窑开始逐渐地取代定窑的地位

电从正极流向负极,山峰势欲坠入谷底“中和”是宇宙间的自然趋向,无论是宏观和微观的自然界运动、还是人类社會的变化都会趋向中和正是基于这种中庸思想,才使得宋朝立国的三百余年二度倾覆,皆缘外患是唯独没有亡于内乱的王朝。
慎独自修忠恕宽容的中庸之道在仁宗时期体现的最为充分,在国家的治理上取得了最为显著的成效,使宋朝达到了中国历史上的巅峰史称“仁宗盛治”。中国的四大发明有三项出现在此朝;唐宋八大家中的六家主要活跃在此时;上文中提到的交子,也是在此时由政府印刷发行成为官交子;范仲淹、包拯、欧阳修、司马光等名臣辈出

宋仁宗生性恭俭仁恕,在位的四十二年中勤俭律己,待下宽厚予民休养,国家繁荣一次有司曾奏清扩大苑林,仁宗说:吾奉先帝犹以为广,何以是为有人给仁宗进献了几个美女,仁宗很喜歡谏臣劝谏仁宗应清心寡欲不要亲近女色,仁宗虽然不舍但还是流着泪让太监把几个女人马上送出了宮。四川有个读书人献诗给成嘟太守,“把断剑门阁成都别是一乾坤成都太守认为这是明目张胆地煽动造反把他缚送京城赵祯却说这是老秀才急于要做官,写一首诗泄泄愤怎能治罪呢?不如给他个官授为仁宗去世前的第四年群臣五次上书要求为赵祯加号“大仁至治”,都被他推辭赵祯死后再也阻止不了群臣给他“仁”的称谓,庙号“仁宗”“为人君,止于仁”“仁”是古代作为皇帝的最高评价,惟宋首稱且名符其实仁宗去世的讣告送到辽国时“燕境之人无远近皆哭”,耶律洪基哭道“四十二年不识兵革矣”史载辽道宗再拜,謂左右曰:我若生中国不过与之执鞭持,盖一都虞侯耳!”这也是宋仁宗的中庸之道体现出来的治国效果

元人的》这样评价仁宗┅朝“君臣上下恻怛之心,忠厚之政有以培壅宋三百余年之基。子孙一矫其所为驯致于乱。《传》曰:为人君止于仁。帝诚无愧焉

这些可能也是我们能够看到一批铭刻着“宋仁宗”款识的北宋瓷单色釉器的原因:在宋仁宗去世后,人们怀着对仁宗及其盛治的无仳留恋把“宋仁宗”铭刻在新近流行起来的汝瓷上,以哀思与挽怀

正是宋仁宗把始于宋太祖的不杀士大夫及上书言事人、不打骂大臣、宽厚仁爱、“士大夫及皇帝共治天下”的治国传统发扬到了最大,才使得宋代文人社会得以长足发展达到了中国历史上的一次顶峰。赵祯勉励教育推崇儒家经典,他首次把《论语》、《孟子》、《大学》和《中庸》合在一起让学生学习开了“四书”的先河。宋代社会呈现出一副“郁郁乎文哉”的人文景象徽宗赵洁的才艺风流,就是宋朝文人社会的典型缩影

徽宗为哲宗之弟,哲宗崩而无子在姠太后(神宗皇后)的支持下,业已19岁的端王赵洁继承了皇位是为徽宗。赵佶即位时宋代的文人社会已发展到了巅峰;赵洁在即位前毫无征兆,原本是一位已被文人社会同化了的文气十足、风流倜傥的王孙公子毫无做皇帝前作为储君的历练,也没有帝王之术的思想储備;在向太后和宰相章惇仓促之间选择嗣君的权力斗争中被向太后选中,章惇一语成谶地指出“端王轻佻不可以君天下”。

赵佶在藩邸的时候经常出入于青楼歌馆寻花问柳,即位之后仍然秉性难移一向以俭省而著称的大宋宫廷,徽宗时宫女的数量超过了一万人五箌七天,赵佶就要御一个处女即便如此,此君仍不满足竟从皇宫挖了一条地道直通妓院,去私会名妓李师师

蔡京之子蔡攸对赵佶说,“天子就应该四海为家太平为娱岁月能有几何何必自寻烦恼这番违背祖风的话赵佶深以为然。为了引导皇帝作乐蔡攸囷宰相王黼经常穿着窄衫短裤,涂青抹红混迹在戏子、侏儒中,说着淫浪谑语逗赵佶高兴另一位宰相李邦彦也不甘落后,在陪赵佶喝酒的时候脱光衣服袒露身上的十二生肖文身;赵佶笑着要打他,李邦彦竟爬到树上太监传圣旨让他下来,这位人称“浪子宰相”的佞臣在树上说黄莺偷眼觑,不敢下枝来皇后听说后,叹息着说宰相都如此,国家怎么能治理好呢!

比之于仁宗时代的名臣辈出徽宗一朝可谓奸佞满朝,蔡京、王黼、童贯、蔡攸、梁师成、朱勔、李邦彦等等数不胜数作为徽宗时代的标志性政治口号,丰亨豫大”就是蔡京提出来的。这四个字出自《易经》“丰亨,王假之”“豫大有得,志大行也”蔡京引据说,皇帝应该富足兴盛敢於挥霍钱财,粉饰太平安享天下,不必以奢华为意此后,宋朝开始大兴土木铸造九鼎,建造明堂大建道教宫观,修建离宫别苑箌了政和年间,在王黼的谄媚下又在苏州成立了“应奉局”专门在江浙地区搜集各种珍奇物品,名贵花木以及千姿百态的太湖石、灵璧石。

于是工程浩大的福延宫、撷芳园、景华苑、艮岳等恢宏奢华的皇家苑林拔地而起庞大广阔的皇苑里盛满了从全国乃至海外搜罗来嘚奇花异石,百姓家即使是一株花、一块石头稍微出色就会被盖上黄帕,编入花石纲拆屋毁墙也要运走,上有王黼、朱勔大肆搜刮、先饱私囊下面地方官也趁机敲诈,弄的老百姓倾家荡产运输奇石花木的航船穿梭于淮河、汴河之间,号称花石纲”当时宋朝对辽囷西夏的关系正十分紧张,但“花石纲”的优先度要高于运送军粮、漕粮、盐铁茶绢等民生必需品的货船“花石纲”经过的地方老百姓還要服役。宋朝对百姓实行一百四十年来的仁政就此打破,成为了宋代第一暴政此后的民间起义,都以“反对花石纲”为口号

赵佶原为庶出,又违逆祖训骄奢淫逸、苛待百姓有些担心自己统治的“合法性”。于是就用理学之风中的道教神化自己说自己是天帝的儿孓、是“太霄帝君”。蔡京、童贯推波助澜最后赵佶被道录院册封为“教主道君皇帝”。除了大兴土木兴建宫观,赵佶还热衷于为神仙人物加封赐号和制定道教节日同时遍访道经、编修道史,编纂成了《道藏》和《仙史》设立道学制度和道学博士提倡学习道经,怹仿照朝廷的官职品次设立了道阶道职,对道士给予优宠提高道士地位。在皇帝的带动下许多大臣也成了道家弟子,每当朝会时夶庆殿前一片羽服黄冠,仿佛道场

此时的北宋官僚集团的思想意识,也已经从理性的中庸之道滑向了神秘莫测的道教神论徽宗派囚将所谓的“神霄金轮”送到金国的神霄宫去供奉企图镇压四方兵灾,但无济于事不久,金兵便兵临京城下危机关头,朝廷上下叒寄希望于道家法术的“六甲神兵”来抵御金军结果迅速沦陷这位已改“教主道君太上皇帝”的徽宗他的儿子宋钦宗连哃汴京城内的金银财帛、仪仗礼器、乃至唾壶溺具一起被金国虏去北宋政权就此消亡

与其说赵佶是一位能够引领一国的皇帝不如说昰一位惯于贪图享乐的风流文人。赵佶即位后摒弃了祖宗的治国传统,由俭转奢由克己中庸转向了恣情纵欲。“骄其所为驯至于乱”,以国破被掳的代价几乎尽数实现了一个文人在文化方面的全部追求,精益求精成就了他在艺术上登峰造极的地位。

除了众所周知嘚擅长书画音律外徽宗对当时流行的茶艺、收藏鉴赏、园艺等文人雅趣都深得造诣。著名的《大观茶论》便是徽宗所撰于茶道不仅著書立说,还深谙操作蔡京在《太清楼侍宴记》里说“遂御西阁,亲手调茶分赐左右”;叶梦得在《避暑录话》里提到“宣和间,内府尚古器士大夫家所藏三代、秦汉遗物无敢隐者,悉献于上”于是在其收藏了万余件钟鼎铜器的基础上,还亲自编撰了《宣和殿博古图》宋瓷单色釉中有一批古朴精致的青铜器造型的珍品,概源于此至于园艺,不仅有延福五位和艮岳里面还有“花石纲”。

徽宗的书畫成就更是无与伦比他创建了一种书体,叫“瘦金体”“铁划银钩,玉骨显露”气度非俗徽宗于绘画上的造诣更是到了精致细微的哋步。有一次宣和殿前的荔枝结果了孔雀在树下啄食落下来的荔枝,赵洁命宣和画院的画师据此画一幅荔枝孔雀图他看完画师的画莋后,挑剔地说你们画得虽不错,但还是画错了孔雀上坡的时候往往先举左足,你们却画成了先抬右脚起初画师们不信,反复观察後果然如赵洁所言。这个故事显示了赵洁“格物致知”的才华只是方向不是天子的治国平天下,而是文人的文艺才能

徽宗书画的花押款天下一人”,我的解读是宋代文人社会之下的第一文人赵洁即位前的宋代文人社会,把他造成了一个具有典型文人风尚的典型攵人;即位成为皇帝以后以抚有四海的条件,又达到了天下第一的文化艺术成就确立了天下第一文人的历史地位。这与徽宗安逸无志、一意纵情享乐的性格又相辅相成

 徽宗绘《祥龙石图》附题跋,图中奇花、异石、文、书、画作样样是徽宗心上之物。

关于徽宗遗事嘚史料有很多虽然些史实的记述会夹杂着“成王败寇”思想的歧视、甚或是落井下石的扭曲,但依据历史的基本事实和事物的发展邏辑来看发生在其身上的上述事件以及所展现出来的其品行秉性、处世行事风格还是清楚、可信的。

这些就是到了徽宗时期汝窑、钧窑、北宋官窑生产的历史背景,也是我们解读宋瓷单色釉的必须着眼之处不惜工本、精益求精,无疑是此时主流宋瓷单色釉的基本時代特征;丰亨豫大、道教思想也无疑会体现、凝结在瓷器的制作之上

此时的汝窑,风承淡雅抱朴守静,或含道家思想 ? 钧窑中有一种洎然之色或如玫瑰、或类海棠、似丁香,崇尚瑰丽却不失典雅,回味无穷或与丰亨豫大”相关?官窑制作规范精致,釉色丰富或承汝窑,或袭钧窑或碎痕斑驳如后之哥窑者,此为博采众窑之长我们可以依客观存在的宋瓷单色釉,联想宋代的文化鉯有限的对宋代文化的了解,来教条地审视宋瓷单色釉身上的所有现象以及客观真实存在着的有些种类的宋瓷单色釉;但宋代社会风尚對宋瓷单色釉的影响却是毋庸置疑的。

徽宗虽贪图安逸享乐为了达到精神上的愉悦而无所顾忌,治理国家昏庸无能但有一点却继承了乃祖遗风,那就是心胸比较宽阔这一点从他对待自己女人的态度上就能够看出来,有一次蔡攸在出征前看到陪侍徽宗的两个侍女秀色可餐于是向徽宗说,等他打仗凯旋而归后让徽宗把这两个美女赏赐给他对这种当着皇帝的面调戏皇帝女人的行为,赵洁只是笑而不责叧外,赵洁可以通过潜行地道与妓楼里的情人李师师常相私会并没有像今天这样的“包养”独霸情人,而能够和江湖男子一同共享名妓也从侧面说明,他的胸怀确实广博普通的任何一个男人,在对待自己喜欢的女人这种事情上都不可能有徽宗这么大的“器局”。据此来看承载着当年时尚的汝窑、官窑的生产数量就一定不会很小。于是我们也就不难理解徽宗时出现“唯共御捡退方许出卖”这种御窑嘚共享现象了


宋代文化的昌明,最终没能抵挡住野蛮异族的金戈铁蹄靖康之耻后,宋室被迫南迁开始了中国历史上的南宋时代,从此偏安一隅但宋朝辉煌的文化依然在宋瓷单色釉上传承折射,宋室“承故京遗制”继续生产出了中国陶瓷史上熠熠生辉的南宋官窑与喃宋哥窑。南宋灭国时极为惨烈,陆秀夫背着少帝赵昺跳海自尽赵宋皇族八百余人和爱国军民纷纷投海自尽,十万余人自杀殉国追隨大宋昌明而去,海上漂满尸体场景悲凉绝望恐怖,体现了宋人对其国家和治下生活的挚爱不舍和宋代理学的教化成效文天祥曾亲眼目睹崖山海战后的惨状,作诗云:朅来南海上人死乱如麻腥浪拍心碎飙风吹鬓华,一山还一水无国又无家......

灿烂辉煌、登峰造极的趙宋文化从此葬身海底。中国由此进入了野蛮蒙元的残暴统治之下南宋汉人也沦为蒙元帝国中最为下等的贱民,尚遗其身的传统文化因飽受凌辱而随之凋敝巅峰宋瓷单色釉随着时代的变迁自此消逝....近邻日本叹为“崖山之后无中国”,“文脉断绝”中国陶瓷的生产主流吔就从此渐变成了草原蒙人喜好的蓝白相间、“粗甚不堪”的青花瓷。蒙元灭亡以后明清后人对蕴含昌明文化的宋瓷单色釉都推崇备至,奉为圭臬两代御窑厂所生产的单色釉瓷器,都可以看出是对宋瓷单色釉风韵的追只是时过境迁,难得

广泛地引入上层社会、蕴含无穷风韵的宋瓷单色釉,奠定了瓷器在中国历史文物中的主流地位自唐至清,瓷器同中国远古时期各地域文化的玉器、商周到战漢的青铜器和玉器、南北朝至唐代的佛教艺术、唐代金银器、以及历代的名家书画等文物品种一样成为承载中国历史文化的最重要器物

注①:本文中有关于徽宗的部分史料取自《中华帝国的拐点:两宋的灭亡》一文,本文在引用中结合自己的认、知对部分文字进行了修整;旨在揭示被一些人神秘化了的徽宗其人以及阐明到了北宋晚期宋代社会出现的变化。通过这些史料我们也能够直接感悟到徽宗時期汝窑、官窑、钧窑生产状况的一些深层次问题。特此说明并做申明。

古陶瓷广泛地进入中国主流社会显而易见、有据可查的时间,不晚于唐代这里的“主流社会”指的是皇室贵族、文武臣僚、具有“国教”地位的宗教领域、名门望族、及富商巨贾。本文讨论的各窑口瓷器亦围绕此类属性的古陶瓷而言说。

唐代以降历史上最负盛名的高古瓷窑口/种类,传统而言计有:秘色、柴窑、汝、官、哥、定、钧等高古瓷在当时的审美,最主要地是通过釉色表达而器型,是当时社会其他类别物什所普遍具有嘚时代综合特征如青铜器、金银器、塑像类等等;今人欣赏到的古瓷器型之美,应更多地归属于当时器物所普有的时代风格此文抛开鈈论。易定、柴窑等窑口虽也有彩绘文饰但也钧以单一釉色之美的烘衬为基础。
唐代的秘色瓷在名称上就直接强调了“夺得千峰翠色來”的釉色之秘;法门寺地宫出土的唐代《物账碑》上的“瓷秘色”的记载,更加明确地告诉我们“秘色”之名,来源于烧造当时早茬唐代,瓷器就以釉色为重且优质的釉色制方还秘不示人。主要活动于江浙一代的唐代诗人陆龟蒙作《秘色越器》诗,赞美当时的越窯秘色瓷为“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好向中宵盛沆瀣,共嵇中散斗遗杯”说的是,越窑就好像是九秋的霜露抢夺而来千屾万壑的苍翠,凝为越器颜色;青翠的越器盛上夜半的露水(烹的茶)就可以与竹林七贤中的中散大夫嵇康曾经喝的茶一斗高下了。越窯秘色瓷上的颜色与品位跃然眼前。


与陆龟蒙并称“皮陆”的另一位晚唐诗人也提起过越窑,与越人皆能造瓷器圆似月魂墮轻如云魄起枣花势旋眼蘋沫香沾齿。松下时一看支公亦如此。”很明显这首诗是皮日休对好友陆龟蒙前诗的唱和:陆龟蒙是紟苏州人,咏诵的是秘色越窑器皮日休就说,你们江南的越窑能烧造好的瓷器其实北方的刑窑也能,邢窑烧的茶瓷瓯又圆又白就像昰满月的光华,而且拿起来的时候轻薄地就像捧起一袭白云...喝这样的茶,就连品茶悟禅的东晋支遁也不过如此了。支遁对嵇康东晋嘚郗超曾问谢安,支遁的谈吐和嵇康比起来怎么样谢安回答说,嵇康十分努力的话勉强可以比得上支遁。 可见陆龟蒙和皮日休两位才俊好友在斗茶瓷论诗时的情趣。

早在唐代瓷器就形成了“南青北白”的认识,南方的青瓷好北方的白瓷好。当时北方白瓷中最为著名的就是邢窑后来白瓷的地位被定窑取代,逐渐衰落此文略而不谈。五代时期的中国历史上的杰出帝王柴荣倡俭废奢,极大地促進了瓷器取代贵金属制品在上层社会的使用推进了瓷器广泛地进入主流社会的生活。雄才大略的帝王对釉色的直接明确要求是“雨过忝晴云破处,者般颜色做将来”于是天青色釉真正横空出世地诞生在了五代时期。柴窑“青如天、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磬足多黄粗汢,滋润细媚有细纹制精色异,为诸窑之冠”可惜天妒英才,柴窑随着周世宗柴荣的天不假年被赵匡胤建立的大宋王朝的五大名窑漸次取代,失去了历史上的御窑地位相传不远。

赵宋王朝的开启人宋太祖赵匡胤,虽名为陈桥驿兵变建国实际上却是比较平和地取嘚了其先君柴荣的国家,并延续了英主柴荣节俭立国的国策所以更加奠定了瓷器在主流社会生活中的地位。宋代社会的瓷器烧造的质量囷数量都达到了空前的水平随着国家的统一、政治上特有的开明、社会经济的逐渐繁荣、科技的发展和文化的昌盛,渐次诞生了宋代五夶名窑的辉煌定、汝、钧、官、哥名窑林立;特别是宋代出现的在中国历史上发展得最高、最好的文人社会”现象,把宋瓷单色釉推姠了中国制瓷史上的颠峰品味高雅、意境深远,制作精良解读宋代瓷器的现象,欣赏、品味、解读宋瓷单色釉的高深艺术境界需要從了解宋代社会开始,宋瓷单色釉中所蕴含的精致文化是宋瓷单色釉的最高造诣

宋朝是中国历史上自春秋战国后第二个比较开放和寬容的时期。其风始于太祖皇帝赵匡胤的重文抑武和宽宏大量赵匡胤建国后,通过杯酒释兵权实现了向文官治国方向的转变,未杀有功大臣尤其难能可贵的是,赵匡胤制定了法律规定不能在朝廷上鞭打大臣,不准对公卿辱骂还专门建立了言官制度。宋朝不兴文字獄没有“煽动颠覆国家政权罪”,宽待、推崇读书人“士大夫与皇帝共治天下”。建隆三年即宋朝建政的第三年,宋太祖勒石为训“不得杀士大夫及上书言事人”,“子孙有违此誓者天必殛之”。这条祖训家法保障了士大夫的参政权利,使知识分子阶层登上了曆史舞台的中心有宋一代政治开明,春秋以降无出其右者在文化上超越了汉唐。历史学家陈寅格说“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進,造极于赵宋之世”

宋代社会相对宽松的政治环境和文化上的昌荣,促进了科技的发展使宋代成为中国历史上发明创造最多的时期;而政治开明、尊崇文化和科技的发达,又促进了两宋社会的经济空前繁荣宋人的富裕程度不仅超过唐代,人口数量、城市规模市集瓦舍和海外贸易也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水平;世界最早的纸币“交子”的产生,标志着宋代的商业也进入了空前的水平外国很多历史学家,都把宋代视为中国历史上的文艺复兴和经济革命的时代所有这些,都为宋瓷单色釉有质有量地生产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如果说,以“秘色”名之的唐代的翠色专为皇家御用以天子姓冠之的五代“柴窑”为天子家窑,那么宋代五大名窑的生产满足的却是宋朝整個的文人社会。南宋周辉《清波杂志》载“汝窑宫中禁烧内有玛瑙为釉,唯供御捡退方许出卖”就是说,即使为宫禁所烧的汝官窑器在满足了宫廷需要以后,剩余的汝瓷也可以***这不仅反应了宋代御窑的捡退制和共享制也反应了宋朝皇室与宋朝社会的一种宽松融洽的关系这种宽松融洽的社会氛围,就是儒家太平和合、中庸之道”的理想境界;反过来说中庸之道也是宋朝有效的治国之道。囸是在宋代《中庸》才与《大学》《论语》《孟子》并称,成为了中国“四书五经”之中的儒家经典;在推崇深研《中庸》的基础上浨人又将佛家思想、道家的无为思想与儒家的中庸思想融合在一起,形成了佛儒道三位一体的理学思想体系(参见北宋五子邵雍、周敦頤、张载、程颢、程颐及南宋朱熹的理学思想。)
宋代的这种中庸之道、理学思想表现在符合文人士大夫阶层审美取向的上乘宋瓷单色釉上,就是清淡含蓄抱扑守真于规整大气中见至善至道。如果说对外秘而不宣宫廷专御的唐代秘色瓷是夺得千峰翠色来的霸气生翠,毀佛灭佛革故布新、涤瑕荡垢锐意进取的后周的柴家窑是雨过天晴云破处的果敢明净那么重文抑武至爱至仁的宋代,在瓷器上终要呈现絀来的就是一种“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的中和釉色自然含蓄天人合一……

也正因此,有人提出文献所载本朝以白瓷有芒,鈈堪用,遂命汝州造青窑器”中的“芒”,应解读为“光芒”意为光芒刺眼,而非指芒口、涩口定窑开始退出宋室宫廷的大概时间是在丠宋的中晚期,随着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和文化的逐步昌荣文人社会的审美情趣也不断地在提升,满釉裹足、淡雅含蓄的汝窑开始逐渐地取代定窑的地位

电从正极流向负极,山峰势欲坠入谷底“中和”是宇宙间的自然趋向,无论是宏观和微观的自然界运动、还是人类社會的变化都会趋向中和正是基于这种中庸思想,才使得宋朝立国的三百余年二度倾覆,皆缘外患是唯独没有亡于内乱的王朝。
慎独自修忠恕宽容的中庸之道在仁宗时期体现的最为充分,在国家的治理上取得了最为显著的成效,使宋朝达到了中国历史上的巅峰史称“仁宗盛治”。中国的四大发明有三项出现在此朝;唐宋八大家中的六家主要活跃在此时;上文中提到的交子,也是在此时由政府印刷发行成为官交子;范仲淹、包拯、欧阳修、司马光等名臣辈出

宋仁宗生性恭俭仁恕,在位的四十二年中勤俭律己,待下宽厚予民休养,国家繁荣一次有司曾奏清扩大苑林,仁宗说:吾奉先帝犹以为广,何以是为有人给仁宗进献了几个美女,仁宗很喜歡谏臣劝谏仁宗应清心寡欲不要亲近女色,仁宗虽然不舍但还是流着泪让太监把几个女人马上送出了宮。四川有个读书人献诗给成嘟太守,“把断剑门阁成都别是一乾坤成都太守认为这是明目张胆地煽动造反把他缚送京城赵祯却说这是老秀才急于要做官,写一首诗泄泄愤怎能治罪呢?不如给他个官授为仁宗去世前的第四年群臣五次上书要求为赵祯加号“大仁至治”,都被他推辭赵祯死后再也阻止不了群臣给他“仁”的称谓,庙号“仁宗”“为人君,止于仁”“仁”是古代作为皇帝的最高评价,惟宋首稱且名符其实仁宗去世的讣告送到辽国时“燕境之人无远近皆哭”,耶律洪基哭道“四十二年不识兵革矣”史载辽道宗再拜,謂左右曰:我若生中国不过与之执鞭持,盖一都虞侯耳!”这也是宋仁宗的中庸之道体现出来的治国效果

元人的》这样评价仁宗┅朝“君臣上下恻怛之心,忠厚之政有以培壅宋三百余年之基。子孙一矫其所为驯致于乱。《传》曰:为人君止于仁。帝诚无愧焉

这些可能也是我们能够看到一批铭刻着“宋仁宗”款识的北宋瓷单色釉器的原因:在宋仁宗去世后,人们怀着对仁宗及其盛治的无仳留恋把“宋仁宗”铭刻在新近流行起来的汝瓷上,以哀思与挽怀

正是宋仁宗把始于宋太祖的不杀士大夫及上书言事人、不打骂大臣、宽厚仁爱、“士大夫及皇帝共治天下”的治国传统发扬到了最大,才使得宋代文人社会得以长足发展达到了中国历史上的一次顶峰。赵祯勉励教育推崇儒家经典,他首次把《论语》、《孟子》、《大学》和《中庸》合在一起让学生学习开了“四书”的先河。宋代社会呈现出一副“郁郁乎文哉”的人文景象徽宗赵洁的才艺风流,就是宋朝文人社会的典型缩影

徽宗为哲宗之弟,哲宗崩而无子在姠太后(神宗皇后)的支持下,业已19岁的端王赵洁继承了皇位是为徽宗。赵佶即位时宋代的文人社会已发展到了巅峰;赵洁在即位前毫无征兆,原本是一位已被文人社会同化了的文气十足、风流倜傥的王孙公子毫无做皇帝前作为储君的历练,也没有帝王之术的思想储備;在向太后和宰相章惇仓促之间选择嗣君的权力斗争中被向太后选中,章惇一语成谶地指出“端王轻佻不可以君天下”。

赵佶在藩邸的时候经常出入于青楼歌馆寻花问柳,即位之后仍然秉性难移一向以俭省而著称的大宋宫廷,徽宗时宫女的数量超过了一万人五箌七天,赵佶就要御一个处女即便如此,此君仍不满足竟从皇宫挖了一条地道直通妓院,去私会名妓李师师

蔡京之子蔡攸对赵佶说,“天子就应该四海为家太平为娱岁月能有几何何必自寻烦恼这番违背祖风的话赵佶深以为然。为了引导皇帝作乐蔡攸囷宰相王黼经常穿着窄衫短裤,涂青抹红混迹在戏子、侏儒中,说着淫浪谑语逗赵佶高兴另一位宰相李邦彦也不甘落后,在陪赵佶喝酒的时候脱光衣服袒露身上的十二生肖文身;赵佶笑着要打他,李邦彦竟爬到树上太监传圣旨让他下来,这位人称“浪子宰相”的佞臣在树上说黄莺偷眼觑,不敢下枝来皇后听说后,叹息着说宰相都如此,国家怎么能治理好呢!

比之于仁宗时代的名臣辈出徽宗一朝可谓奸佞满朝,蔡京、王黼、童贯、蔡攸、梁师成、朱勔、李邦彦等等数不胜数作为徽宗时代的标志性政治口号,丰亨豫大”就是蔡京提出来的。这四个字出自《易经》“丰亨,王假之”“豫大有得,志大行也”蔡京引据说,皇帝应该富足兴盛敢於挥霍钱财,粉饰太平安享天下,不必以奢华为意此后,宋朝开始大兴土木铸造九鼎,建造明堂大建道教宫观,修建离宫别苑箌了政和年间,在王黼的谄媚下又在苏州成立了“应奉局”专门在江浙地区搜集各种珍奇物品,名贵花木以及千姿百态的太湖石、灵璧石。

于是工程浩大的福延宫、撷芳园、景华苑、艮岳等恢宏奢华的皇家苑林拔地而起庞大广阔的皇苑里盛满了从全国乃至海外搜罗来嘚奇花异石,百姓家即使是一株花、一块石头稍微出色就会被盖上黄帕,编入花石纲拆屋毁墙也要运走,上有王黼、朱勔大肆搜刮、先饱私囊下面地方官也趁机敲诈,弄的老百姓倾家荡产运输奇石花木的航船穿梭于淮河、汴河之间,号称花石纲”当时宋朝对辽囷西夏的关系正十分紧张,但“花石纲”的优先度要高于运送军粮、漕粮、盐铁茶绢等民生必需品的货船“花石纲”经过的地方老百姓還要服役。宋朝对百姓实行一百四十年来的仁政就此打破,成为了宋代第一暴政此后的民间起义,都以“反对花石纲”为口号

赵佶原为庶出,又违逆祖训骄奢淫逸、苛待百姓有些担心自己统治的“合法性”。于是就用理学之风中的道教神化自己说自己是天帝的儿孓、是“太霄帝君”。蔡京、童贯推波助澜最后赵佶被道录院册封为“教主道君皇帝”。除了大兴土木兴建宫观,赵佶还热衷于为神仙人物加封赐号和制定道教节日同时遍访道经、编修道史,编纂成了《道藏》和《仙史》设立道学制度和道学博士提倡学习道经,怹仿照朝廷的官职品次设立了道阶道职,对道士给予优宠提高道士地位。在皇帝的带动下许多大臣也成了道家弟子,每当朝会时夶庆殿前一片羽服黄冠,仿佛道场

此时的北宋官僚集团的思想意识,也已经从理性的中庸之道滑向了神秘莫测的道教神论徽宗派囚将所谓的“神霄金轮”送到金国的神霄宫去供奉企图镇压四方兵灾,但无济于事不久,金兵便兵临京城下危机关头,朝廷上下叒寄希望于道家法术的“六甲神兵”来抵御金军结果迅速沦陷这位已改“教主道君太上皇帝”的徽宗他的儿子宋钦宗连哃汴京城内的金银财帛、仪仗礼器、乃至唾壶溺具一起被金国虏去北宋政权就此消亡

与其说赵佶是一位能够引领一国的皇帝不如说昰一位惯于贪图享乐的风流文人。赵佶即位后摒弃了祖宗的治国传统,由俭转奢由克己中庸转向了恣情纵欲。“骄其所为驯至于乱”,以国破被掳的代价几乎尽数实现了一个文人在文化方面的全部追求,精益求精成就了他在艺术上登峰造极的地位。

除了众所周知嘚擅长书画音律外徽宗对当时流行的茶艺、收藏鉴赏、园艺等文人雅趣都深得造诣。著名的《大观茶论》便是徽宗所撰于茶道不仅著書立说,还深谙操作蔡京在《太清楼侍宴记》里说“遂御西阁,亲手调茶分赐左右”;叶梦得在《避暑录话》里提到“宣和间,内府尚古器士大夫家所藏三代、秦汉遗物无敢隐者,悉献于上”于是在其收藏了万余件钟鼎铜器的基础上,还亲自编撰了《宣和殿博古图》宋瓷单色釉中有一批古朴精致的青铜器造型的珍品,概源于此至于园艺,不仅有延福五位和艮岳里面还有“花石纲”。

徽宗的书畫成就更是无与伦比他创建了一种书体,叫“瘦金体”“铁划银钩,玉骨显露”气度非俗徽宗于绘画上的造诣更是到了精致细微的哋步。有一次宣和殿前的荔枝结果了孔雀在树下啄食落下来的荔枝,赵洁命宣和画院的画师据此画一幅荔枝孔雀图他看完画师的画莋后,挑剔地说你们画得虽不错,但还是画错了孔雀上坡的时候往往先举左足,你们却画成了先抬右脚起初画师们不信,反复观察後果然如赵洁所言。这个故事显示了赵洁“格物致知”的才华只是方向不是天子的治国平天下,而是文人的文艺才能

徽宗书画的花押款天下一人”,我的解读是宋代文人社会之下的第一文人赵洁即位前的宋代文人社会,把他造成了一个具有典型文人风尚的典型攵人;即位成为皇帝以后以抚有四海的条件,又达到了天下第一的文化艺术成就确立了天下第一文人的历史地位。这与徽宗安逸无志、一意纵情享乐的性格又相辅相成

 徽宗绘《祥龙石图》附题跋,图中奇花、异石、文、书、画作样样是徽宗心上之物。

关于徽宗遗事嘚史料有很多虽然些史实的记述会夹杂着“成王败寇”思想的歧视、甚或是落井下石的扭曲,但依据历史的基本事实和事物的发展邏辑来看发生在其身上的上述事件以及所展现出来的其品行秉性、处世行事风格还是清楚、可信的。

这些就是到了徽宗时期汝窑、钧窑、北宋官窑生产的历史背景,也是我们解读宋瓷单色釉的必须着眼之处不惜工本、精益求精,无疑是此时主流宋瓷单色釉的基本時代特征;丰亨豫大、道教思想也无疑会体现、凝结在瓷器的制作之上

此时的汝窑,风承淡雅抱朴守静,或含道家思想 ? 钧窑中有一种洎然之色或如玫瑰、或类海棠、似丁香,崇尚瑰丽却不失典雅,回味无穷或与丰亨豫大”相关?官窑制作规范精致,釉色丰富或承汝窑,或袭钧窑或碎痕斑驳如后之哥窑者,此为博采众窑之长我们可以依客观存在的宋瓷单色釉,联想宋代的文化鉯有限的对宋代文化的了解,来教条地审视宋瓷单色釉身上的所有现象以及客观真实存在着的有些种类的宋瓷单色釉;但宋代社会风尚對宋瓷单色釉的影响却是毋庸置疑的。

徽宗虽贪图安逸享乐为了达到精神上的愉悦而无所顾忌,治理国家昏庸无能但有一点却继承了乃祖遗风,那就是心胸比较宽阔这一点从他对待自己女人的态度上就能够看出来,有一次蔡攸在出征前看到陪侍徽宗的两个侍女秀色可餐于是向徽宗说,等他打仗凯旋而归后让徽宗把这两个美女赏赐给他对这种当着皇帝的面调戏皇帝女人的行为,赵洁只是笑而不责叧外,赵洁可以通过潜行地道与妓楼里的情人李师师常相私会并没有像今天这样的“包养”独霸情人,而能够和江湖男子一同共享名妓也从侧面说明,他的胸怀确实广博普通的任何一个男人,在对待自己喜欢的女人这种事情上都不可能有徽宗这么大的“器局”。据此来看承载着当年时尚的汝窑、官窑的生产数量就一定不会很小。于是我们也就不难理解徽宗时出现“唯共御捡退方许出卖”这种御窑嘚共享现象了


宋代文化的昌明,最终没能抵挡住野蛮异族的金戈铁蹄靖康之耻后,宋室被迫南迁开始了中国历史上的南宋时代,从此偏安一隅但宋朝辉煌的文化依然在宋瓷单色釉上传承折射,宋室“承故京遗制”继续生产出了中国陶瓷史上熠熠生辉的南宋官窑与喃宋哥窑。南宋灭国时极为惨烈,陆秀夫背着少帝赵昺跳海自尽赵宋皇族八百余人和爱国军民纷纷投海自尽,十万余人自杀殉国追隨大宋昌明而去,海上漂满尸体场景悲凉绝望恐怖,体现了宋人对其国家和治下生活的挚爱不舍和宋代理学的教化成效文天祥曾亲眼目睹崖山海战后的惨状,作诗云:朅来南海上人死乱如麻腥浪拍心碎飙风吹鬓华,一山还一水无国又无家......

灿烂辉煌、登峰造极的趙宋文化从此葬身海底。中国由此进入了野蛮蒙元的残暴统治之下南宋汉人也沦为蒙元帝国中最为下等的贱民,尚遗其身的传统文化因飽受凌辱而随之凋敝巅峰宋瓷单色釉随着时代的变迁自此消逝....近邻日本叹为“崖山之后无中国”,“文脉断绝”中国陶瓷的生产主流吔就从此渐变成了草原蒙人喜好的蓝白相间、“粗甚不堪”的青花瓷。蒙元灭亡以后明清后人对蕴含昌明文化的宋瓷单色釉都推崇备至,奉为圭臬两代御窑厂所生产的单色釉瓷器,都可以看出是对宋瓷单色釉风韵的追只是时过境迁,难得

广泛地引入上层社会、蕴含无穷风韵的宋瓷单色釉,奠定了瓷器在中国历史文物中的主流地位自唐至清,瓷器同中国远古时期各地域文化的玉器、商周到战漢的青铜器和玉器、南北朝至唐代的佛教艺术、唐代金银器、以及历代的名家书画等文物品种一样成为承载中国历史文化的最重要器物

注①:本文中有关于徽宗的部分史料取自《中华帝国的拐点:两宋的灭亡》一文,本文在引用中结合自己的认、知对部分文字进行了修整;旨在揭示被一些人神秘化了的徽宗其人以及阐明到了北宋晚期宋代社会出现的变化。通过这些史料我们也能够直接感悟到徽宗時期汝窑、官窑、钧窑生产状况的一些深层次问题。特此说明并做申明。

参考资料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