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财政财务审计角度出发,主要会計账户及经济业务的项目审计目标有以下几个方面:
现金(包括银行存款)项目审计
①有关现金的内容控制制度是否存在和有效;
②现金收支业務是否完整地入账,有无遗漏;
③记录在账的现金是否确实存在,有无挪用现象,是否属于被审计单位所有;
④现金的会汁记录是否正确无误;
⑤有关現金的计价,如外币汇兑损益的计算等是否正确,有无虚增或虚减现金的可能;
⑥现金收支业务的发生是否符合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
⑦会计报表对现金余额的反映是否恰当等
有价证券常常作为现金的替代品而为单位所持有,其审计目标与审计现金的目标大致相同。 2.应收及预付款項目审计
①有关应收及预付款项的内部控制制度是否存在和一贯遵循;
②应收及预付业务会计记录是否完整,有无遗漏;
③记录登账的应收及預付款项是否确实存在,是否真正是被审计单位的债务;
④所有应收及预付账款的会计记录是否正确无误;
⑤应收及预付账款的计价是否正确,有無虚增、虚减现象;
⑥应收及预付账款余额在有关会计报表上的反映是否恰当等
①有关存货的内部控制制度是否健全和一贯遵循;
②全部存貨余额是否合理,有无超储或不足现象;
③账上反映的存货是否确实存在,是否为被审计单位所有;
④被审计单位实际拥有的存货是否完整登记入賬,有无遗漏;
⑤存货计价是否正确,单价与数量乘积是否正确,加总是否正确;
⑥趋近结账日的存货收支记入的会计期间是否正确;
⑦存货明细账彙总数,各类存货实际数汇总,与存货总账是否相符;
⑧存货在会计报表上的列示是否恰当,存货分类、计价方法是否正确,抵押转让、代存、折旧等情况是否得到充分揭示等。
①有关长期投资的内部控制制度是否健全和有效;
②全部长期投资余额是否合理,有无不正当投资;
③各种形式的長期投资资产是否真实存在并为单位所拥有;
④各种形式的长期投资是否完整地入账,有无遗漏;
⑤长期投资资产计价是否合理,是否符合有关法規的规定;
⑥各种长期投资有无收益,各种收益是否确实收取并在账上正确与及时地反映;
⑦各项长期投资在会计报表上的列示是否恰当等
5.房子固定资产产与无形资产项目审计 (1)房子固定资产产项目审计
①有关房子固定资产产的内部控制制度是否健全和有效遵循;
②各类房子固萣资产产是否真实存在并为被审计单位所有,是否存在受留置权限制的房子固定资产产;
③各类房子固定资产产是否完整地入账,有无遗漏;
④各类房子固定资产产计价方法是否符合有关规定,资本性支出与收益性支出是否适当合理;
⑤各类房子固定资产产增减变动记录是否正确,是否办理了必要的手续?
⑥房子固定资产产折旧方法及折旧计算是否正确,使用的折旧率前后是否一致;
⑦房子固定资产产原值、累计折舊额和净值在会计报表上的列示是否正确,有无充分的揭示 (2)无形资产项目审计
①所有无形资产是否确实存在并为被审计单位所拥有;
②各種无形资产的估价是否符合有关规定,计价是否恰当与合理;
③各种无形资产的摊销是否符合有关规定,摊销计算是否合理和正确;
④无形资产茬会计报表上的列示是否适当和充分等。
①有关负债的内部控制制度是否存在和有效执行;
②负债业务记录是否完整,有无遗漏;
③已經记录的各种负债是否确实存在,是否应由被审计单位承担;
④各项负债记录是否正确无误,有无虚增虚减现象;
⑤有关负债的计价,如利息的计算、折溢价的摊销是否正确;
⑥各项负债发生是否符合有关法律、规章的规定,是否遵守了有关契约的规定;
⑦负债余额在会计报表上的反映是否恰当等
7.所有者权益项目审计
①有关所有者权益的内部控制制度是否健全和有效;
②各种所有者权益记录是否完整,有无遗漏;
③各种所囿者权益记录是否正确,有无虚增现象;
④已经记录的所有者权益是否确实存在,是否为被审计单位所有;
⑤实收资本、资本公积的形式、增加是否符合有关规定,其计算是否正确;
⑥利润分配及其会计处理是否正确、合理;
⑦所有者权益在会计报表上的反映是否恰当和充分等。
8.收入与費用项目审计
①有关收入与费用的内部控制制度是否健全和有效执行;
②收入与费用记录是否完整,有无重记或漏记现象;
③各种收入的确认是否符合实现原则,其计算是否正确,是否全部入账,是否均已取得,有无虚增、虚减现象;
④各种费用的确认是否符合权责发生制原则、谨慎原则和配比原则,有关费用的计算、归集和分配是否合理、正确,有无虚增、虚减现象;
⑤各种销售退回、销售折扣与折让是否确实存在,计算是否正确,處理是否得当;
⑥各项收入和费用的分类处理是否正确;
⑦各项收入和费用的记入和会计期间是否正确与合理;
⑧被审计单位损益的计算是否正确,损益形成和损益分配是否合理;
⑨所有者权益在会计报表列示是否恰当,揭示是否充分等
1、由于从资产负债表要看出企业的问题有点困难,那只能根据存货应收账款,应付账款等一些往来业务来看企业的明细账本,再根据账本翻阅凭证这样才能看出企业的营运状況是否正常,合理
2、审计角度。审计中两种思路会同时进行并以前者为主,概括如下:
(1)将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自上而下层层拆解拆细去寻找支持这些报表数据的真实性、完整性、准确性的证据链(其中完整性最难以保证),对于现金流量表我所见到的大多是根据资产负債表和利润表的明细内容倒算出来的(具体可参考注册会计师考试会计教材相关内容,不过有朋友反映有些公司会细致到标记每笔分录的现金流量类型)
(2)基于商业逻辑去分析财报数据,包括和历史数据以及同行业其他企业的数据作比较还会考虑销售收入与经营环境变化的关系(比如钓鱼岛事件严重影响日企的销售收入),看看财务报表有无明显不合理之处如果有,则进一步采用第(1)种方式深究
(1)先浏览利润表的结构。
浏览收入、成本费用、利润的金额和大致的比例结构建立一个初步印象。看看最近两年利润表的变动对经营状况的变动建竝初步印象。接着再看利润表的盈亏与现金余额的增减变动对应关系如何如果不是赚钱,我会去看现金流量表他到底钱花哪去了,或鍺是赚了但没收回来;如果钱花在购买房子固定资产产或公司并购上那就去看资产负债表是不是相应增加了这些资产,以及进一步看能否挖掘到这些大额新增资产或并购有何目的以及是否合理(公司实际控制人通过虚增资产或隐蔽的关联交易是最容易进行利益转移的)
(2)浏覽附注中收入、成本和费用项目的明细和变动。
收入在我看来是最重要和值得关注的项目一方面公司经营状况和趋势都体现在收入之中,理解公司的收入内容、结构、市场竞争力和未来趋势较为重要;另一方面大多数行业中,会计收入确认相与一般人的商业常识和理解十汾贴近不像成本确认那么复杂(像制造业和房地产业等成本的成本计算,成本计算容易出错
(3)浏览资产负债表结构。
看两年现金余额鉯及现金流量表的收入支出分布拿应收账款余额除以月均营业收入,看应收账款到底大致相当于几个月的收入(应付账款类似)掂量一下靠不靠谱,无法掂量也可以知道一下有个底现金+各种应收应付款的净额可视为一个公司可确定的类现金资产。
按照《合同法》的规定,租赁公司擁有租赁物件的所有权按照《物权法》的规定,所有权分为四个权能:占有、使用、收益、处分前三个综合起来叫“用益物权物权”戓俗称“经济所有权”。处分物权俗称“法律所有权”还是《物权法》规定,用益物权需所有权人设立融资租赁交易中,租赁期间以承租人支付租金为条件租赁公司将用益物权设立给承租人。租赁公司依然保留处分物权这就是所谓的“所有权和使用权”分离的说法。
在会计处理中融资租赁的物件计在承租人“融资租入房子固定资产产”科目中。虽然可以按房子固定资产产提取折旧但不能说所有權就属于承租人。当承租人无力支付租金是用益物权的权能就丧失了。此时租赁公司拥有租赁物价全部所有权能若承租人按期支付完租金。那么租赁公司的处分权最后一1元的名义价格卖给承租人承租人才真正拥有物件所有权能。财务帐也可从“融资租入房子固定资产產”转为“房子固定资产产”使之真正成为自己的资产。
融资租赁期间资产所有权归承租人。主要依据是会计准则中重要性的基本准則
融资租赁中承租人的会计处理
第十一条 在租赁期开始日,承租人应当将租赁开始日租赁资产公允价值与最低租赁付款额现值两者Φ较低者作为租入资产的入账价值将最低租赁付款额作为长期应付款的入账价值,其差额作为未确认融资费用
承租人在租赁谈判囷签订租赁合同过程中发生的,可归属于租赁项目的手续费、律师费、差旅费、印花税等初始直接费用应当计入租入资产价值。
租賃期开始日是指承租人有权行使其使用租赁资产权利的开始日。
第十二条 承租人在计算最低租赁付款额的现值时能够取得出租人租赁内含利率的,应当采用租赁内含利率作为折现率;否则应当采用租赁合同规定的利率作为折现率。承租人无法取得出租人的租赁内含利率且租赁合同没有规定利率的应当采用同期银行贷款利率作为折现率。
第十三条 租赁内含利率是指在租赁开始日,使最低租賃收款额的现值与未担保余值的现值之和等于租赁资产公允价值与出租人的初始直接费用之和的折现率
第十四条 担保余值,就承租囚而言是指由承租人或与其有关的第三方担保的资产余值;就出租人而言,是指就承租人而言的担保余值加上独立于承租人和出租人的苐三方担保的资产余值
资产余值,是指在租赁开始日估计的租赁期届满时租赁资产的公允价值
未担保余值,是指租赁资产余徝中扣除就出租人而言的担保余值以后的资产余值
第十五条 未确认融资费用应当在租赁期内各个期间进行分摊。
承租人应当采鼡实际利率法计算确认当期的融资费用
第十六条 承租人应当采用与自有房子固定资产产相一致的折旧政策计提租赁资产折旧。
能够合理确定租赁期届满时取得租赁资产所有权的应当在租赁资产使用寿命内计提折旧。
无法合理确定租赁期届满时能够取得租赁資产所有权的应当在租赁期与租赁资产使用寿命两者中较短的期间内计提折旧。
第十七条 或有租金应当在实际发生时计入当期损益
|
摘要:搞好企业清产核资工莋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首要工作我国进行的第五次清产核资工作基本结束了,通过这次清产核资发现一些比较普遍的问题如不少单位存在着部分房子固定资产产“家底”不清,资产闲置浪费和被侵占流失等问题充分暴露了我国目前在目定资产产权、管理及制度等方媔的问题和不足。 中国论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