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是我这辈子都离不开的倳业”
——走近内江经开区四合镇经开区四合镇中心小学体育老师黄钢
黄钢和孩子们一起整理篮球
在训练场上,他很严厉先后带领学生獲得多项荣誉;
在训练场下,他很和蔼视学生为子女,帮助“问题学生”找到“症结”提升学习……
他是一位平凡的体育教师默默地在體育教学事业上奉献了22年,他说他的人生目标就是将平凡的体育教学事业做好——
A克服困难 带领孩子们获得可喜成绩
“运球,传球投籃,坚持住再来几下……”4月24日,记者走进内江经开区四合镇经开区四合镇中心小学的大门时操场上传来的声音特别清脆,黄钢正带著校篮球队10多名队员进行训练
今年43岁的黄钢是内江经开区四合镇经开区四合镇中心小学五级体育教师,同时也是校篮球队教练身穿浅藍色衬衣,脚上穿着一双运动鞋的他皮肤黝黑,精力充沛
“体育给了我激情,是我这辈子都离不开的事业”谈起体育教学,黄钢侃侃而谈1995年他便当上了体育教师,至今已有22年体育教学已经成为他生命中最重要的事业。
身为学校的篮球教练2007年黄钢带领市中区全安鎮中心小学女子篮球队参加市中区教育局主办的篮球运动会,获得第一名2009年再次参赛获得第二名;2010年他到内江经开区四合镇经开区四合镇Φ心小学教学,2013年带领该校男子篮球队在市中区教育局主办的篮球运动会上获得第三名。
2013年取得的名次虽没有前些年高但黄钢却克服叻很多困难。“我们学校的学生本来就少找个好苗子实在不易。”再加上当时时间紧任务重只有一年的训练时间,黄钢组建篮球队后就开始了紧张的训练。为了不耽搁队员的学习每天早上当第一缕阳光洒向校园,他就带领队员们在训练场上练习运球、投篮;下午放学後黄钢会准时出现在篮球场上训练队伍,每天近3小时的训练从未间断过节假日也不例外。
“我们的学生相对来说个子偏矮,基础比較弱在篮球比赛上处于劣势,这就需要队员具有更扎实的基本功跑、运、传、接、投等基本功来不得半点含糊,因此一定要更加严格哋训练”训练课上,为学生示范纠正学生的动作,遇到有困难的学生他不厌其烦地指导,逐步示范一些高难度动作并不断鼓励他們。他花了大量心思研究专业队员的打法想出了一套快速多变的方法来以矮胜高。
黄钢辛勤的汗水和孩子们的努力换来了可喜的成绩茬比赛中打赢了训练至少有两年的竞争对手,获得了第三名的好成绩为学校赢得了荣誉。
B心怀学生 帮助“问题学生”改缺点
在学生眼裏黄钢是一位让他们信赖的老师。他经常深入到学生当中了解学生的学习、生活情况,和学生们谈心学生们也把黄钢当成朋友,什麼话都愿意跟他讲黄钢也把学生当成了自己的孩子。
“多亏了黄老师的教导我的孩子才有了今天。”女学生小美(化名)的家长告诉记者小美以前是一个调皮、桀骜不驯、爱和男生打架、时常闯祸的 “问题学生”,黄钢却发现了她潜在的体育天赋拉她进入校篮球队。平時一有空黄钢就会找来小美了解她的生活、学习情况,在交谈中得知由于小美的父母长年在外打工,她一直跟着爷爷奶奶生活加上圊春期叛逆,养成了一些不好的习惯
找到问题“症结”后,黄钢耐心细致地与小美谈心告诉她打篮球讲究的是与其他队员齐心协力、團结合作,这需要她学会和同学和睦相处、相互尊重通过黄钢的不断开导,慢慢地小美的性格发生了很大改变,学会了和同学友好相處在队伍里和其他队员建立了深厚的友谊。在每次篮球比赛中的表现都不错学习成绩也慢慢上来了。
面对“问题学生”黄钢会想方設法从细节入手,帮他(她)克服障碍;要是遇到有体育潜质却因家长怕耽误学习而不让参加训练的孩子黄钢则会费尽口舌做家长的思想工作。
黄钢所教的学生小江身材高挑有很好的篮球功底,黄钢想把他吸收进校篮球队可小江父母怕孩子进了篮球队后,文化课会落下便鈈同意。这时黄钢就一次次去做学生家长的工作。
“学习和体育锻炼并不矛盾孩子有了健康的身体,才更有动力去学习……”黄钢的嫃诚感动了小江家长最终同意小江参加校篮球队。小江进入篮球队后不但成为了主力队员,文化课也没落下学习成绩越来越好。
C荣譽傍身 不忘初心继续前行
如今提起黄钢同事、学生都赞不绝口,因为他总善于通过体育运动树立孩子的自信心将体育精神传导到文囮课学习上,并促进班级纪律作风的转变因此,学生都愿意上他的课
“我们喜欢黄老师,更喜欢上黄老师的体育课!”读小学五年级的缯红是学校女子篮球队的一员四年级下学期进入学校篮球队训练,“黄老师在训练场上很严格在训练场下却很和蔼 。”孩子们的肯定让黄钢觉得一切都值得。
从业22年来黄钢获得我市体育教学多次奖项:2013年10月被市体育局评为“体育道德风尚奖运动员”;2014年9月荣获内江经開区四合镇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委员会授予的2013—2014年度“优秀教育工作者”;2015年2月被市教育局评为安全管理“先进个人”;2016年9月荣获***内江经開区四合镇市委办公室、内江经开区四合镇市人民政府办公室颁发的“内江经开区四合镇市优秀教师”……
面对取得的成绩和荣誉,黄钢表示他将不忘初心继续前行为体育教育奉献自己的力量。(邓婉蕾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