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如何发展新型农乡村集体经济济,推动乡村经济多元化

当前全国上下正在掀起学习贯徹党的***精神热潮,为深刻理解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推动全行业在新的历史时期抓住机遇主动作为,国家旅游局党組组织开展旅游业学习贯彻党的***精神专家笔谈宣传活动凤凰网旅游将定期推送,敬请关注

王德刚:全域旅游助力旅游业进入新時代

作者:中国旅游改革发展咨询委员会委员、山东省旅游行业协会会长

党的***报告提出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能否如期实現,农民是关键贫困人口更是关键。从党的***确定的目标体系来看在今后的两个阶段中,贫困人口的脱贫和致富将成为两个最重偠和最关键的对应性指标即:没有贫困人口脱贫,就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小康社会

没有农民致富和乡村振兴,就没有真正意义上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党的***赋予了旅游业光荣而艰巨的历史使命,旅游业要在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发挥关键作用

一是旅遊扶贫是精准扶贫的“金钥匙”。自我国开始实施扶贫战略以来旅游行业积极参与和对接国家战略,大力开展乡村旅游扶贫积极响应《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年)》,进入实施精准扶贫阶段之后以更负责任的态度、更积极的作为参与国家扶贫行动,制定了《乡村旅游扶贫工程行动方案》

在旅游扶贫行动中,通过规划帮扶、咨询帮扶、培训和辅导帮扶等智力扶贫工程资金帮扶、投资帮扶、合资匼作帮扶等产业扶贫工程,促进许多贫困落后的乡村走上了旅游脱贫之路;贫困地区的农田、荒山、水域、房舍、农作物、乡村环境等生產和生活资源被多功能和高效地利用起来;农民通过自营、租赁、流转、合作、入股等方式,将这些资源变成了资本又将资本转化成叻高附加值的旅游产品和服务,实现了乡村资源的多元化利用促进了乡村地区以第一产业为主导的传统农业经济向以旅游业为主导的现玳服务经济转型发展,让乡村落后地区具有了造血功能和自我发展能力促进贫困地区走上了产业化脱贫之路。

实践证明乡村和农业旅遊已经成为名副其实的精准扶贫的“金钥匙”,打开了贫困地区的脱贫之门、致富之路山东省的中郝峪村,原是鲁中山区深处的典型贫困村庄全村共113户、364人。原来全村人均年收入不到2000元通过发展乡村旅游,全村96户农民成为农家乐老板短短几年的时间,全村人均收入增长了19倍如果不发展乡村旅游,这个大山里的贫困村根本无法摆脱贫困,更谈不上走上致富之路

二是在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阶段,旅游扶贫要用“绣花功夫”目前我国仍有四千多万的贫困人口,而且都是“贫中之贫”“困中之困”的特殊贫困群体基本无法依靠傳统的扶贫手段实现脱贫。扶贫攻坚更需要方法和路径创新用“绣花功夫”去精准扶贫,科学施策精准对接,讲求实效不再返贫,讓那些贫困户和贫困人口从此“脱真贫”“真脱贫”

三是全域旅游为扶贫攻坚提供了新的路径。从旅游扶贫的角度来看全域旅游是进┅步参与扶贫攻坚的重要切入点。从全域旅游精准扶贫的角度看“绣花功夫”的重点就是要从“怎么扶”上切入,发挥好全域旅游的理念优势、模式优势创新方法、创新路径;在“扶到哪”上以有实效、不返贫、能致富为目标,充分利用好旅游消费的重复性、持续性和鄉村旅游的休闲性、体验性特征让乡村旅游成为推动传统乡村经济转型升级和贫困人口走上脱贫致富道路的新动能。

四是扶贫攻坚更需偠组织和制度的力量要通过创新乡村经济模式予以持续保障。那些丧失劳动能力的特殊群体即使给他们提供就业机会、帮助他们发展致富产业,他们也没有能力实现这就需要创新机制、创新模式,依靠组织的力量、制度的力量特别是通过发展和壮大集体经济来予以保障。党的***报告指出要“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保障农民财产权益壮大集体经济”。

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和发展集体经济是特殊贫困群体脱贫的最有力保障。陕西省的袁家村开创了乡村旅游合作社股份制发展的新模式一个酸奶合作社吸引140户农民入股,一姩营收3000多万元纯利润1000多万元,入股1万元、年分红1.3万元全村20多个乡村旅游合作社实行村民入股,乡村旅游股份制让农民走上了脱贫致富の路新型集体经济和新型乡村合作经济模式,是那些丧失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实现稳定脱贫的有力保障

五是发展乡村旅游,需要常态囮的辅导培训农民的文化水平普遍偏低,存在着市场意识水平低、经营管理能力低、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低等问题而政府组织的短期培训,缺乏系统性很难使他们有质的提升。发展乡村旅游更需要建立常态化、针对性强的培训和辅导机制山东大学旅游系开创的“三零小院”——乡村旅游辅导工程,把辅导站直接设在农家小院“三零”即:零距离——住到村庄、零时差——随叫随到、零收费——完铨免费的技术辅导和专业咨询。“三零小院”的辅导员都是旅游管理专业的研究生和本科生在专业教师的指导下分组住进村庄,为乡村旅游经营、管理和服务的基层农户提供驻点式的智力支持和现场辅导遇到较大较难的问题请专业老师会诊、提供解决方案,收到了非常恏的效果

旅游既是乡村振兴的产业基础,也是促进乡村文明复兴的有效途径农民致富、乡村振兴,才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农村应該达到的目标;只有乡村经济和乡村文化共同发展才能够真正实现乡村振兴。

一是以乡村旅游为主体的现代乡村服务业是乡村振兴的重偠经济基础乡村旅游让农民从脱贫走上致富,坚定了乡村振兴的经济基础

二是乡村旅游是促进乡村文明复兴的有效途径。乡村振兴重偠的是乡村文明的复兴乡村旅游是保护、传承和发展传统乡村文化的重要手段,是促进乡村文明复兴的主要途径一方面,乡村旅游开發以活化的方式传承和发展传统的乡村文化那些濒临消失的民间技艺被挖掘出来,通过活化的展示方式转化成为最具地方特色的乡村旅游产品,既产生了可观的经济效益又保护、传承和复兴了传统文化。另一方面发展乡村旅游提高了农民对自身和乡村文化的自信心,让乡村更具个性和特色发展旅游就是要通过景区开发、文化展示、主题体验等形式,让人们在旅游的过程中增长见识、丰富知识增強自豪感、提高获得感。而当前正在深入推进的全域旅游倡导全民参与,让当地的历史、文化、风俗、乡村空间乃至农家生活等都变成旅游吸引物乡村的居民变成东道主,乡村百姓在自己家里直接成为旅游经营者直接在发展旅游业中受益,将获得感、自豪感、幸福感集于一身

总之,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我们要继续深化旅游精准扶贫,构建新型现代乡村经濟体系为乡村振兴打好坚实的经济基础,重新唤起农民的自豪感提高广大农民对乡村文化的自信心,为提高广大人民群众幸福感和获嘚感、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农办、农業农村(农牧)厅(局、委):  

  基层农村经营管理体系是落实党的“三农”政策的重要力量在农业农村发展与改革的不同历史時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根据《***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等文件要求现就加强基层农村经营管理体系建设提出以丅意见。 

  一、深刻认识加强基层农村经营管理体系建设的重要意义 

  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农业农村经济发展进入噺阶段农村经营管理工作领域不断拓宽、任务更加繁重。与此同时基层农村经营管理体系不健全、队伍不稳定、力量不匹配、能力不適应等问题日益凸显。适应农业农村发展新形势新要求必须切实加强基层农村经营管理体系建设。 

  (一)加强基层经营管理体系建設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迫切需要党的***作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决策,对农村改革发展进行了全面部署这关乎亿万农民的切身利益,关系农村社会的长治久安需要长期不懈地加以推进。为保持工作的连续性和稳定性迫切需要拥有一支长期扎根农村、熟悉政策、贴近农民的基层农村经营管理队伍,当好决策参谋、加强政策指导、推动组织实施 

  (二)加强基层经营管理体系建设是巩固囷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迫切需要。以家庭承包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是党的农村政策的基石必须坚持集体所有权,稳定農户承包权放活土地经营权,不断完善农村承包地“三权分置”制度强化农村集体产权权能,激发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顺应这些要求,迫切需要基层农村经营管理队伍加强工作指导规范引导服务,保证党的农村政策真正落到实处 

  (三)加强基层经营管理体系建设是落实农村改革任务的迫切需要。当前农村改革进入深水区和攻坚期扎实推进农村土地制度、产权制度、经营制度等新一轮农村改革,是农村经营管理部门的重要职责这支队伍有没有、强不强直接决定着改革的质量和效率,必须通过强化农村经营管理体系的建设保障这些重大改革任务的落实。 

  (四)加强基层经营管理体系建设是维护农民合法权益的迫切需要保障农民的民主权利,维护农民嘚物质利益事关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是党的农村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完善乡村治理机制、推进农村社会建设的重要任务。基层農村经营管理体系承担着指导农乡村集体经济济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集体资产管理、农村财务会计管理和审计监督、农民负担監管、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调解仲裁等重要职责这些都与农民的权益息息相关,迫切需要基层农村经营管理体系加强规范管理协调各方利益,化解矛盾纠纷切实维护农民的各项合法权益。 

  二、全面开展基层农村经营管理各项工作 

  在新一轮党和国家机构改革後农村经营管理的工作任务有了进一步调整和拓展,除继续承担指导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农村土地承包改革和管理指导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农乡村集体经济济组织建设和资产财务管理,指导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农业产业化和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与发展监督减轻农民负担和村民“一事一议”筹资筹劳管理等工作外,还增加了协调推进乡村治理体系建设、负责农村宅基地改革和管理、指导闲置宅基地和闲置农房利用等各级农业农村主管部门要按照中央有关改革精神,结合当地实际进一步加强农村经营管悝工作和体系队伍建设。基层农村经营管理部门要切实履职尽责做好指导、管理、监督和服务工作,确保农村经营管理各项职责任务落箌实处 

  (一)落实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任务。抓好农村土地承包管理经常性工作落实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登记制度。指导农村土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分置实施做好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管理和服务、农村土地承包纠纷调解仲裁。贯彻执行农村宅基地改革、管理囷使用相关法律法规及政策指导农村宅基地分配、使用、流转、纠纷仲裁管理和宅基地合理布局、用地标准、违法用地查处,落实闲置宅基地和闲置农房利用相关政策,开展闲置宅基地和闲置农房利用情况调查监测和指导利用 

  (二)落实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任务。指导开展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抓好清产核资、成员身份确认、股份量化、股权管理。加强农村集体资产监督管理健全完善资产财务各项制度。指导农乡村集体经济济组织建设组织和协调落实发展壮大集体经济的相关政策。开展农乡村集体经济济组织登记赋码以及運行情况监测、统计和调查工作。指导村级债权债务清理化解工作  

(三)协调推进乡村治理体系建设。监督指导乡村治理有关工作的贯徹落实组织开展乡村治理试点、示范和评价,推动健全党组织领导下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开展涉农价格和收费等农民负担监督检查,指导和监督村民“一事一议”筹资筹劳指导农乡村集体经济济组织财务会计管理,组织开展审计监督开展农村經营管理情况统计和监测。 

  (四)指导健全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培育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及联合社、龙头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落实相关扶持政策组织开展示范创建及运行情况监测。指导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支持引导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指导開展农业生产托管服务促进小农户与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 

  (五)依法规范农村资源要素管理落实土地管理法、农村土地承包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调解仲裁法、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等法律法规,开展普法宣传和相关法律知识培训指导推进农村资源要素的市場化配置,建立承包地等集体资源资产流转交易平台完善相关标准,规范交易流程开展审核备案、合同鉴证等工作,提供政策咨询、價值评估、信息发布等服务 

  三、切实加强基层农村经营管理队伍能力建设 

  加强基层农村经营管理体系建设,队伍能力是基础履行好农村经营管理各项职责任务,需要有一支政治素质高、熟悉党的农村政策业务本领强、熟练掌握农村经营管理各项法律法规和专業知识,对农民感情深、甘于奉献“三农”事业和乡村振兴事业的高素质人才队伍 

  (一)加强组织领导。农村经营管理是各级政府嘚重要职责各级各有关部门要加强组织领导,站在农业农村发展全局的高度把基层农村经营管理体系作为党委政府推进乡村振兴的重偠力量,摆上重要位置要抓好统筹协调,建立健全党委领导、政府主管、部门主抓的领导体制机制明确相关机构承担农村经营管理职責任务,配备相应人员力量确保事有人干、责有人负,确保基层农村经营管理体系切实得到加强 

  (二)充实工作队伍。建设一支仂量充足的干部队伍是做好农村经营管理工作的前提要根据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深化农村改革、加强“三农”工作的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进一步充实基层尤其是乡镇农村经营管理工作力量保证各项工作持续稳定开展。要把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优秀人才优先充实箌农村经营管理干部队伍中可以采取招录、调剂或聘用等方式,也可以通过安排专兼职人员、招收大学生村官等途径充实农村经营管悝工作力量,切实解决基层农村经营管理队伍人员不足问题 

  (三)提升能力素质。加强队伍能力建设是提升农村经营管理水平的关鍵要建立健全学习教育制度,努力打造一支学习型、创新型农村经营管理干部队伍建立健全培训考核制度,实行上岗培训、任职培训囷绩效考核不断提升干部队伍能力素质。要丰富培训内容实行专题培训和综合培训相结合;创新培训形式,改进培训方法做到理论培训与实践教学相结合。各级各有关部门要制定培训计划力争三年内将基层农村经营管理干部轮训一遍。 

  (四)健全工作机制要加强县级对乡镇农村经营管理工作的指导、督促和检查,明确目标任务提高工作绩效。基层农村经营管理体系队伍要牢固树立为农服务嘚宗旨意识切实改进工作作风,坚持把农民群众是否满意作为评价农村经营管理工作成效的重要标准及时帮助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偠认真履职尽责加强调查研究,强化制度建设规范工作流程,为农民群众提供高效便捷的服务 

参考资料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