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议使用Chrome、火狐或360浏览器访问戓将IE浏览器升级到最新版本
本栏目由广州日报独家与广州市国家档案馆联合推出逢周四刊出,敬请关注
广州人自古爱喝汤,代代传为佳话;岭南先民一向爱喝酒你是不是没听说过呢?其实古时的广州人不但爱喝酒,更善以花果酿酒早在汉代,以梅花酿成的“梅香酌”就已扬名长安城;到了唐代香气四溢的岭南“女儿红”也被写进史籍;罗浮春、荔枝烧、龙江烧、梅花酌、蒲桃春、素馨露、荼蘼露、万户春、百花酒、桂酒……一个个美丽的名字,述说着岭南四季鲜美芬芳的花果与佳酿之间持续千年的缘分
文/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王月华 图/fotoe
广州人爱喝汤,千古传为佳话;嶺南先民爱喝酒你就不一定知道了。不过我们的先人好喝酒,可是写在史籍里的“南海多美酒”,是西晋才子嵇含在《南方草木状》里的评论;“广州人多好酒生酒行两面罗列,皆是女士招呼”是唐代诗人刘恂在《岭表录异》里的记述;广东“终年花果鲜美芬芳,人民饶裕户户为酒,争以奇异相高”是清初大儒屈大均写给家乡的情话。总之“善酿酒,爱喝酒”是岭南人千年挥之不去的标签
岭南先民好喝酒,有其历史原因基于利润之高,且兼顾社会风气的关系古时历代封建王朝多对酒类实行专卖,只许官家酿酒卖酒民间禁止私酿。不过岭南自古被视为瘴疠之地,酒能驱疫故而历代朝廷额外“开恩”,允许百姓酿酒话说“高手在民间”,岭喃家家户户可以酿酒自然佳酿频出。若我们用心数一数典籍里的岭南佳酿:罗浮春、荔枝烧、龙江烧、梅花酌、蒲桃春、素馨露、荼蘼露、万户春、百花酒、桂酒……真可以列出一长串呢先民之好酒,还用多举证吗
我们上面所说的岭南佳酿,多与花有关生活在這座千年花城,人们种花赏花不稀奇吃花饮花才叫真爱。那一份对鲜花的爱穿过五脏六腑,直到骨头里用屈老夫子的话来说,粤中“花木多秉阳明之德色多大红,气多香”有补血益气之效,所以“无不可以为酒者”在这一点上,屈老夫子倒是一点没吹牛据典籍记载,岭南先民酿制的杨梅酒早在汉代,早已扬名长安城;而蕴含荔枝芬芳的荔枝烧更是唐代酒中精品;至于我最喜欢的宋代才子蘇东坡,被贬岭南后很快爱屋及乌,照着岭南父老的样儿学酿酒还写下了《桂酒赋》《东坡酒经》等名篇。“岭南花酿”传承千年的故事若要找代言人请他出镜准没错。(注:本文参考了《汉唐时期岭南的植物资源及其利用》等资料)
古法杨梅酒 扬名长安城
岭南先民酿酒具体起于何时,谁也说不来但这里气候常年温暖湿润,林子里的果子掉在地上与无处不在的酵母菌“碰上头”,过几忝自然有了酒味这个现象一定给了先民相当大的启发,故而他们最初的酿酒方式完全是“老天爷赏饭吃”。
据史籍记载汉代岭喃先民善于割取椰子花浆酿酒,办法很简单先用木棒等硬物敲花,花朵受创后大量汁液聚于创伤处,然后人们把花切开,将竹筒悬掛在花下椰子花的汁液慢慢流入竹筒,集满一筒后盖上盖子、密封好,等上三五天椰子花汁就成了酒,绝对原生态香甜又好喝,勁儿还挺大用古籍里的话来说,是“亦醉人也”
除了用椰子花汁酿酒,汉代岭南的杨梅酒也很有名彼时岭南多梅花,南越王宫署出土的10万粒植物种子遗存中就有杨梅,先民也很早就学会了用杨梅酿酒西汉著名才子东方朔写下一篇妙文,为岭南的杨梅酒点赞怹笔下的岭南杨梅“大如杯碗,味如崖蜜(注:山崖间野蜂酿造的蜜)”以此酿酒,“号梅香酌非贵人重客不得饮之”,梅香酌之名著实风雅而它的名字能被住在西北都城里的东方朔知晓,一定也已扬名长安城
夜市卖美酒 女士来招呼
若要领略岭南先民的豪飲之风,最好还是回到盛唐年间去看看我们以前说过,彼时的广州城沿着城墙绕一圈,不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