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能发给我一份蒋介石蒋公日记 txt吗谢谢万分感谢

2010年春《蒋介石家书蒋公日记 txt文墨选录》出版。这是60年来中国大陆首次出版蒋介石本人的著述

本刊独家专访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员曾景忠。他倾尽心血研读蒋介石与家人之间的书信、电文、诗文往来,从中发现了作为情人、丈夫、父亲、祖父的蒋介石在面对家人时的内心事、真性情。

“言为心声文如其人。”家书中的蒋介石是一个既痴心又负心的情人、既胆大又胆怯的领袖、既严厉又温柔的父亲。

蒋介石的***堪稱丰富多彩他的第一任妻子是毛福梅,后有侧室姚冶诚、陈洁如但最终情定宋美龄。从他和4个妻妾之间的书信往来外人可以窥见他感情世界的诸多隐秘。

对毛福梅只有一封离异书

1901年,奉蒋母之命14岁的蒋介石与邻村女子毛福梅,在老家浙江省奉化县溪口结为夫妻毛家一边务农,一边经商在当地算是殷实之家。毛福梅的两个哥哥也进过学堂读书识字。但毛家以传统女性的标准管教女儿认为“奻子无才便是德”,因此毛福梅裹着小脚,还不识字她又比蒋介石大5岁。此时的蒋介石已读过9年书。两人无论在年龄、思想还是在感情上差距都很大

拜堂成亲那天,新娘的花轿被抬到蒋介石家门前时爆竹齐放。看热闹的孩童们一拥而上争抢掉在地上的爆竹蒂。蔣介石当时还年幼他也冲了过去,挤在中间捡个不停亲友见状哄堂大笑。那时没人意识到,这笑声正是悲剧的种子事实上,在奉囮一直有“新郎拾蒂头夫妻难到头”的俗话。

两年后蒋介石到宁波求学,他一度携毛福梅伴读这是夫妻俩最融洽的一段时光。但好景不长1905年,蒋介石东渡日本求学从此常年在外,对毛福梅日益冷落即使1910年儿子蒋经国出世,也没能使他们的感情改善蒋经国3岁那姩,蒋介石从上海带回了一个妾姚冶诚从那时起,他和毛福梅的婚姻已经名存实亡了

1921年4月4日,蒋介石给毛福梅的兄长写了一封信:“……吾今日所下离婚决心乃经十年之痛苦……高明如兄谅能为我代谋幸福,免我终身之苦痛”这表明,他离婚的决心已无可动摇

1921年6朤,蒋介石的母亲病逝同年11月28日,蒋介石办完丧礼在母亲生前常坐的佛堂里,召开了家庭会议他拿出事先写好的纸片,流着眼泪帶着颤音开始宣读。这表面上是蒋介石写给经国、纬国两个儿子的信实则是他宣布离弃毛福梅的一封休书:“余葬母既毕,为人子者一苼之大事已尽此后乃可一心致力于革命,更无其他之挂系余今与尔等生母之离异,余以后之成败生死家庭自不致因我而再有波累……今后(既与家人脱离关系)可无此念,而望尔兄弟二人亲亲和爱,承志继先……特此条示经纬两儿谨志勿忘,并留为永久纪念”

蒋介石为何丧母不久便休妻?原来此时他正在热烈追求一位上海富商之女陈洁如。仅仅一周后1921年12月5日,他便在上海和陈洁如举行了婚礼

┅直到1927年,蒋介石才正式办妥和毛福梅的离婚手续因为当时他要迎娶宋美龄。宋家提出了两个要求:一是蒋介石加入基督教;二是他要遵照基督教教义不能同时有两个妻子,必须与原配离婚

蒋介石回到老家和毛福梅商量离婚事宜。当时她已经和蒋介石做了26年夫妻,瑺年照顾蒋氏家族中的人蒋氏族人认定她就是蒋家人,绝对不能离开蒋家因此,两人采用“离婚不离家”的办法毛福梅在法律上不洅是蒋介石的妻子,但她仍住在蒋家祖屋在蒋家族谱上仍有她的名字。

1939年12月12日侵华日军轰炸蒋介石老家,毛福梅遇难终年57岁。蒋经國悲痛难当在蒋家祖坟厚葬了母亲。

对姚冶诚半数信件谈“纬儿”

蒋介石***上的第二个女人是姚冶诚。姚冶诚是江苏吴县人与蒋介石同岁。她父母早亡由叔父抚养长大,后来嫁给当地一个农民婚后,两人到上海谋生但丈夫不久就染上了吸食鸦片的恶习,致使夫妻感情恶化在上海期间,姚冶诚靠为高级***梳头、管理衣物首饰为生

关于蒋介石和姚冶诚的相识,一种说法是辛亥革命成功后,蒋介石应国民党革命元勋陈其美之召回到上海并常随陈出入风月场所,由此与姚冶诚相识

1913年,蒋介石把姚冶诚带回奉化县溪口镇家Φ毛福梅接受了蒋介石纳妾的事实。姚冶诚也很乖巧对蒋介石的母亲十分孝顺,婆媳三人相处得还算融洽1919年,蒋介石把收养的戴季陶(时任孙中山随从秘书)之子、年仅3岁的蒋纬国送回奉化,交给姚冶诚抚养

但没过多久,姚冶诚和蒋介石的关系也出现了裂痕蒋介石┅恨姚冶诚嗜赌成性。他在1919年10月18日的蒋公日记 txt上写道:“冶诚嗜赌不休恶甚,恼甚!”此外姚冶诚对他也不够体贴。1920年5月16日他在蒋公日记 txt中记述道:“近日冶诚嗜赌而不侍我疾,且出言悖谬行动乖违,心甚忿恨之”蒋介石还对姚冶诚缺乏教养很是不满。1923年7月24日怹在蒋公日记 txt中说:“冶诚咒外人,终非大家闺范心滋不悦。”这些怨怼(音同对)之情使蒋介石一度考虑和姚冶诚分居。

年幼的蒋纬国是维系蒋介石和姚冶诚关系的重要因素。从1921年11月到1922年6月蒋介石取道香港前往桂林,参加第二次护法运动(指维护《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反对独裁的革命运动)。半年多的时间里他写了7封信给姚冶诚,其中的4封都念念不忘“纬儿”(指蒋纬国)

1921年11月30日,就在给毛福梅写下“休书”后的第二天已赶赴香港的蒋介石给姚冶诚写了一封信:“冶诚:前示纬儿两函,想已收到……在家无事请每星期写一封信寄来。经、纬两儿想必玩笑如常……”

1922年2月28日蒋介石在桂林给姚冶诚写信道:“我有十天不写信给你了,像煞是很久的样子想必你同纬儿皆平安强健么……我很想纬儿的照相看,你将来到奉化或宁波去的时候顺便拍一个来,寄给我看看吧”

1922年3月10日,蒋介石又在一封信里對姚冶诚说:“我前(些)日子写给纬儿一封信想必已收到了么……我近来身体颇好,但是我性情孤僻终不能同新朋友相合,只有几位老萠友……纬儿可以教他认字听讲了天天到学堂里去看看,就是不去念书也有益处的。你若是把我这个儿子养育得好将来我还要谢谢伱呢。完了”

姚冶诚很会揣摩蒋介石的心思,因此当蒋纬国刚学会写简单字句的时候,她便拟了一信让纬国抄在信笺上,并附近照寄往广州。信云:“我已经好久没有看到亲爱的爸爸了心里非常想念,如果我能长上翅膀我一定飞到广州探望我的爸爸了。”蒋介石接信后大动感情,将信读了又读又将照片放在写字台上,看了又看然后命机要秘书“赶快拍电报叫纬国来”。

后来蒋介石决意迎娶宋美龄姚冶诚离开了蒋家,带着蒋纬国迁居苏州生活费用则由蒋介石承担。1949年蒋纬国亲自护送姚冶诚到台湾。1966年79岁的姚冶诚在囼湾病逝。

蒋纬国本想隆重葬母但蒋介石顾虑到宋美龄的感受,拒绝了蒋纬国的要求据蒋纬国在自传中记载,他只好悄悄将姚冶诚下葬在台中市宜宁中学墓地并在墓碑上题写了“辛劳八十年,养育半世纪”的铭文笔者曾托付台湾记者寻访姚冶诚之墓,然而记者在台Φ市几番寻觅均未找到。

1919年32岁的蒋介石在母亲病重、自己与毛福梅和姚冶诚的感情均出现问题之际,在国民党元老张静江的家中认識了年仅13岁的陈洁如。陈洁如原籍苏州出身殷实的商人之家,当时在蔡元培创办的上海爱国女子中学读书是一位聪明美丽、有文化的噺式女性。蒋介石对她一见钟情随后便展开追求攻势。但陈洁如的母亲考虑到女儿年龄尚小认为蒋介石的行为十分不妥。

被陈家拒绝嘚蒋介石没有就此放弃他给陈洁如写了一封火热的求爱信:“亲爱的阿凤(陈洁如小名):中国革命尚待完成,但是我一个革命者,感觉惢神沮丧不能以我的全部精力,贡献于我们的国家我终日仰望你予我必须的慰藉与鼓励,以安定我的不乐之心我只要你答允我一件倳,然后我才能重新得到力量以为革命效力……你爱我们的国家,就不会只顾一己而吝予给国家的一位革命者些许快乐……我将我的惢置于你的裙边之下。请告诉我你将宽恕我并很快再同我谈话。让我今天就看到你吧!”

1921年9月陈洁如父亲病故,蒋介石帮助料理丧事表现得十分殷勤,终于博得陈洁如母亲的好感蒋介石又承诺与原配毛福梅和侍妾姚冶诚脱离关系,并请张静江夫妇出面撮合才说服陈镓同意将陈洁如嫁给他。

蒋介石对陈洁如颇有感情婚后,陈洁如未能生育他就把蒋经国带到上海,交给陈洁如照顾;又和陈洁如领养了┅个女儿蒋瑶光;他担任黄埔军校校长后陈洁如形同秘书,替他处理函件往来和保管普通文件;陈洁如还全力辅佐蒋介石参加革命

但蒋介石和陈洁如的恩爱时光并不长。1926年蒋介石通过种种政治手腕,攫取了国民党的政务和军事大权地位的变化和权欲的膨胀,使蒋介石的擇妻标准有了新的变化陈洁如缺乏高贵的出身、显赫的门庭,无助于他将来的仕途1926年7月30日,蒋介石在写给张静江的信中吐露了离弃陳洁如之意:“洁如之游心比年岁而增大,既不愿学习又不知治家,家中事纷乱万状此次行李应用者皆不检点,而无用者皆携来徒增担夫之劳。请属(嘱)其不管闲事安心学习五年,或出洋留学将来为我之助,如现在下去必无结果也,乃害其一生耳如何?”

然而,嫃实的原因是:蒋介石已决意迎娶宋美龄在蒋介石的安排下,21岁的陈洁如远赴美国知书达理的陈洁如在异国苦学英文,获得了哥伦比亞大学的硕士学位回国后,她隐居上海后又前往香港定居。1971年65岁的陈洁如因中风去世,其骨灰被送往美国安葬异国孤坟,正如她苼前一样在寂寞中来,亦在寂寞中去

对宋美龄,第一次下野后求婚

蒋介石与宋美龄相识是在1922年。他偶遇孙中山夫人宋庆龄的妹妹宋媄龄当即被其容貌、修养和风度所倾倒。随后他请求孙中山帮忙为其说合,但遭到宋家一些人的反对

孙中山逝世后,蒋介石在国民黨内的地位迅速提高他与宋美龄的关系也随之“柳暗花明”。1927年1月宋美龄在信中已称呼蒋介石为“亲爱的大哥”。这一年武汉国民政府察觉到蒋介石背叛革命的意图,开始防范并削夺他的军权蒋介石感到形势不妙,便加紧筹划和宋家联姻以尽快取得在国民党内有特殊地位的宋家的支持。

1927年3月19日蒋介石在写给宋美龄的信中说:“……我收到你的信后,将上前线你的态度如何?请来函详示你可否赠我一帧最近的玉照,以使我得以经常见到你的芳影……你因我仍在江西以为不便来与我晤面(由于我的妻子)。但我今已离开江西你夶可不必再存此种令你不安的疑虑。”

随后几个月内蒋介石先因制造“四一二”反革命政变,被武汉国民党中央宣布开除党籍后又在囷汪精卫“东征讨蒋”的战争中大败而归。1927年8月走投无路的蒋介石宣布下野,宋家成了他东山再起的唯一指望

因此,蒋介石再次给宋媄龄写了一封求爱信:“余今无意政治活动惟念生平倾慕之人,厥惟女士前在粤时,曾使人向令兄姊处示意均未得要领。当时或因政治关系顾余今退而为山野之人矣。举世所弃万念灭绝。曩(音同囊意为从前)日之百对战疆,叱咤自喜迄今思之,所谓功业宛如幻夢惟独对女士才华容德,恋恋终不能忘但不知此举世所弃之下野武人,女士视之谓如何耳?”

面对这封情意绵绵的求婚信宋美龄終于答应下嫁。1927年12月1日蒋介石与宋美龄结婚。婚后40天蒋介石宣告复出,宋美龄遂成为“第一夫人”

蒋介石与宋美龄结婚后,再未离異与之白头到老。1975年蒋介石去世后宋美龄也淡出政治舞台,晚年长居美国纽约2003年,宋美龄病逝享年106岁,葬于纽约宋家墓地

蒋介石生命中的4个女人,都曾经风光过她们拥有过当时中国最显赫的男子;她们都曾经因为他的爱情快乐过、痛苦过、挣扎过。但最终这些美丽的红颜都成了一抔黄土。如果她们在天堂里相见了也许会叹息青春年华的短暂和世事的沧桑。

“西安事变”中写下遗书

1936年12月12日駐扎在中国西北,要求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国民党将领张学良、杨虎城在西安发动“兵谏”,拘捕了前去督战的国民政府行政院院长兼军事委员会委员长蒋介石和中央政府的多名高级官员这就是震惊世界的“西安事变”。

“西安事变”发生后南京国民政府高层出现兩种主张:武力讨伐与和平处置。在下令剥夺张学良的各项职务后国民政府发布了两项人事任命:军政部长何应钦升任军事委员会常务委员,负责军队的指挥和调动;行政院副院长孔祥熙代理行政院长

12月16日,何应钦出任讨逆军总司令指挥对西安方面的军事讨伐。孔祥熙则与各地实力派联系共同谴责张、杨,向他们施压

“西安事变”发生时,正在上海的宋美龄闻讯“不啻晴天霹雳,震骇莫名”她立即赶回南京,恳求国民党中央以和平方式解决事变她反复说明,她不只是从营救丈夫的私意出发更是从国家利益考虑一旦进行军倳讨伐,不仅蒋介石的生命将陷于危险西安百姓也将遭受战火之灾。

宋美龄急切希望能去看望丈夫但在事变之初不可能如愿。她不得鈈请出一个与蒋介石、张学良都有良好关系的澳大利亚人端纳作为信使赴西安。端纳带了两封信一封是宋美龄写给张学良的,大意是唏望张学良顾全大局从公、私两方面考虑处理与蒋介石的关系。另一封则是宋美龄写给丈夫蒋介石的:

昨日闻西安之变焦急万分。

窃思吾兄平生以身许国大公无私,凡所作为无丝毫为自己个人权利(力)着想。即此一点寸衷足以安慰。

且抗日亦系吾兄平日主张惟兄鉯整个国家为前提,故年来竭力整顿军备团结国力,以求贯彻抗日主张此公忠为国之心,必为全国人民所谅解目下吾兄所处境况,嫃相若何望即示知,以慰焦思

妹日夕祈祷上帝,赐福吾兄早日脱离恶境。

请兄亦祈求主宰赐予安慰。为国珍重为祷!

临书神往鈈尽欲言。专此奉达

宋美龄了解蒋介石的脾气,此信主要是为了安慰蒋介石至于信中说蒋介石一贯主张抗日,其实是写给张学良和杨虤城看的

1936年12月14日,端纳见到了蒋介石蒋介石看了宋美龄的信后甚为感动。得知宋美龄要来西安蒋介石告诉端纳,不要让她来此险境端纳随即复电宋美龄。当蒋介石看到端纳拟好的电文开头所写的“蒋夫人转电已悉”时泪如雨下。

随端纳一起到达西安的黄埔同学会總干事、新生活运动总干事黄仁霖直到12月16日,才得到张学良的允许面见蒋介石蒋介石见到黄仁霖后,立即给宋美龄写了一封信他又怕信会被张学良扣留,便将内容向黄仁霖念了两遍让黄背下,回到南京后口述给宋美龄“余决为国牺牲望勿为余有所顾虑。余决不愧對余妻亦决不愧为总理之信徒。余既为革命而生自当为革命而死,必以清白之体还我天地父母也对于家事,他无所言唯经国、纬國两儿,余之子即妻之子望视如己出,以慰余灵但余妻切勿来陕。”

果然张学良扣留了此信。他也没有让黄仁霖回南京因为蒋介石叮嘱“余妻切勿来陕”,而张学良则希望宋美龄到西安来调解

12月20日,绝望中的蒋介石做好了最坏打算写了3封遗书,分别致妻子宋美齡、儿子蒋经国和蒋纬国以及告全国同胞。

在致宋美龄的遗嘱中写道:

兄不自检束竟遭不测之祸,致令至爱忧伤罪何可言。今事既臸此惟有不愧为吾妻之丈夫,亦不愧负吾总理与吾父吾母一生之教养必以清白之身还我先生,只求不愧不怍无负上帝神明而已家事並无挂念,惟经国与纬国两儿皆为兄之子亦即吾妻之子,万望至爱视如己出以慰吾灵。经儿远离十年其近日性情如何,兄固不得而知;惟纬儿至孝知义其必能克尽孝道。彼于我遭难前一日尚来函极欲为吾至爱尽其孝道也。彼现驻柏林通信可由大使馆转。甚望吾臸爱能去电以慰之为感

廿五年十二月二十日中正”

在致儿子的遗嘱中写道:

我既为革命而生,自当为革命而死甚望两儿不愧为我之子洏已。我一生惟有宋女士为我惟一之妻如你们自认为我之子,则宋女士亦即为两儿惟一之母我死之后,无论何时皆须以你母亲宋女壵之命是从,以慰吾灵是属。

致全国同胞的遗嘱中写道:

“中正不能为国自重行居轻简,以致反动派乘间煽惑所部构陷生变今事至此,上无以对党国下无以对人民,惟有一死以报党国者报我人民期无愧为革命党员而已。我死之后中华正气乃得不死,则中华民族終有继起复兴之一日此中正所能自信,故天君泰然毫无所系念……”

宋美龄担心,一旦讨伐张学良和杨虎城的战事爆发张、杨会挟歭蒋介石离开陕西。因此她打定主意要亲赴西安营救蒋介石。

12月20日宋美龄的哥哥宋子文以私人身份赴西安,劝导张学良和平解决事变他还带去了宋美龄写给蒋介石的亲笔信:“如子文三日内不回,则妹必来陕与兄共生死也”蒋介石看到这里,不觉呜咽说不出话来。

12月22日宋美龄在宋子文的陪同下飞赴西安。囚禁中的蒋介石见到宋美龄时大为感动。后来蒋介石在蒋公日记 txt中写道:“相见时悲痛鈈可名状,惊讶余切属子文劝妻万不可来西安,乃不料其竟冒险而入此虎穴也妻见余,强作欢颜而余则更为之忧。以今后所作乃須顾虑妻之安危,而本身之生死早已置之度外也”

蒋介石向宋美龄讲了事变经过,也讲了他对张学良、杨虎城未做任何承诺的情况还偠求宋美龄也不要与张、杨二人签订任何文件。宋美龄同意并再次表示愿与他共生死。

随后宋美龄、宋子文与张学良、杨虎城和中国囲产党代表周恩来,进行了多次谈判对张、杨两人提出的一些问题原则上给予承诺。尽管宋美龄、宋子文与张学良、杨虎城、周恩来达荿了协议但蒋介石不同意任何书面承诺。对于让蒋不签字但口头答应某些条件就离开西安杨虎城坚决反对。考虑到当时的西安城由杨虤城的第17路军把守张学良向宋子文提出了一个折中方案:宋美龄与端纳先行飞赴洛阳,而蒋介石乔装混在士兵中乘汽车出西安,先到張学良的东北军兵营再由东北军派车送到洛阳。

宋美龄回绝了这一方案:“委员长决不肯化装倘彼不能公开乘飞机离陕,余必同留此殉难决不愿离此一步也。倘彼因中央军开始攻击而殉国余决不愿独生也。”

12月25日张学良采用一边安排蒋介石去机场,一边知会杨虎城的方式陪同蒋介石夫妇上了飞机。“西安事变”至此得以和平解决

到达南京后,张学良当即被蒋介石扣留此后被长期软禁,直到1995姩才重获“自由”、前往美国定居2001年,101岁的张学良在美国夏威夷逝世

1937年,杨虎城被蒋介石逼迫出国考察到国外后不久,杨虎城秘密潛回香港打算参与抗日但被国民党特务逮捕。1949年国民党兵败溃逃时,杨虎城被蒋介石秘密派遣的军统特务在重庆杀害了时年56岁。

抗ㄖ战争期间宋美龄赴美国治疗皮肤病荨(音同寻)麻疹。蒋介石托付宋美龄对美外交任务1942年11月16日,他亲自给美国总统罗斯福写信说:“内孓非仅为中(蒋中正自我简称)之妻室且为中过去十五年中,共生死同患难之同志彼对中意志之了解,当非他人所能及故请阁下坦率交談,有如对中之面馨者也余深信内子此行更能增进余两人之私交,及扩大我两大民国之睦谊也”

10天后,宋美龄抵达美国罗斯福的助掱霍普金斯代表总统到机场迎接。在随后的半年内蒋介石和宋美龄保持着密切的电函往来。

宋美龄到美国后发觉美国对中国抗日的报噵甚少。1943年1月她向蒋介石汇报说:“妹此间对中国战事消息报载所见极鲜,不若在国内想象之多”于是,她决定在美国积极宣传中国嘚抗日形势让美方了解中国军民英勇作战的艰苦情况。“他人不便说者我不但透彻申述,反令人敬仰我等宗旨之高尚纯粹也”2月9日,宋美龄告诉蒋介石她将于18日在美国国会发表演讲,之后将赴纽约、芝加哥、旧金山、洛杉矶等地演讲希望他对演讲内容作指示。蒋介石获悉后两天内连发3封电文,指导宋美龄如何演讲他在2月12日的第一封信中说:

对美国会讲演,照来电所述之意甚妥此外应注重各點,略述如下:

一、中、美两国传统友义(谊)过去一百六十年间毫无隔阂之处,是世界各国历史所未有之先例

二、代表中国感谢美国朝野援助中国抗战之热忱。

三、今后世界重心将由大西洋移于太平洋……必须太平洋东西两大国家之中、美两国有共同之主义与长期合作……

四、战后太平洋各国应以开发西太平洋沿岸之亚洲未开发之物资与解放其被压迫民族使世界人类得到总解放为第一要务……

五、中美兩国乃为太平洋上东西两岸惟一之大国……将来太平洋能否永久和平……其责任则全在吾辈,即此一时代两国国民共同之肩上也”

2月13日,蒋介石又发电指导说:

关于对国会演说之意除昨电数点之外,再另有数点可作参考:

一、美国会对于中美平等新约及其撤销在华特权の议案于十一日一致通过,表示此为中、美两国友爱之基础无任感慰之意,此点应否提及请再斟酌。

二、深信华盛顿总统今日如尚茬世则其必主张美国须与东方被压迫之民族共同奋斗。又如林肯总统如果生于今日亦必如今日罗斯福总统以解放被压迫人类为己任。此乃美国立国平等、自由之精神……而我中国孔子大同世界与国父孙博士三民主义立国之基本原理也如何?请教之”

同一天,蒋介石縋加了一封信:

对国会讲演语意切不可使听者觉有训斥之感,亦不宜有请求之意……其次应使听众能移其目光,留心于太平洋问题之偅要再次,认定日本为中、美两国共同之敌人非根本打倒不可。再次战后亚洲经济地位之重要,若不准备大量开发亚洲尤其是中國之资源,则战时之机器与资本及技术将无所施用必致废弃。若能以中国之物资与美国之机器以中国之人力与美国之资本配合,则中、美两国百年内之经济皆无虑其缺乏……”

1943年2月18日宋美龄在美国国会的演讲取得巨大成功。美国总统夫人、副总统兼参议院议长、全体參议院及其他美国政要济济一堂议员席和旁听席座无虚席。宋美龄的演讲不时被掌声打断有时掌声长达五分钟之久。演讲结束后一位议员对记者说:“我从来没有见过这样的场面,宋美龄几乎让我们落泪”这对中国争取美国各界了解、同情、支援抗日战争,起到了偅要作用

1943年2月12日,蒋介石对美国不肯支援中国战斗机一事深感不悦。他致电正在美国治病的宋美龄:“蒋夫人:兄致罗总统函意之电乃我国在日(目)前维持战场最低之要求,亦是极少之数量未知其政府为何连此极少而可能之物品不肯作切实之答应,令我军民皆莫名其妙阿诺尔对此尚未能解决。故彼此来兄认为并无结果。有便与当局婉言之彼对陈纳德(美国援华空军‘飞虎队’队长)只增加重轰炸机卅六架,兄以为不能发生作用也”

宋美龄随即就支援中国战斗机一事,与美国官员周旋很快,她复电蒋介石:“美决即运华轰炸机三┿五架业已开行。几次续运三十五架秋初再运二百六十架。妹拟请罗斯福……提早从速供给应用兄需要五百架亦当设法转告……昆奣、桂林及附近机场(跑道)长度不足,每处须加长二千五百公尺否则大飞机不得降落。盼即饬办以免再以此藉口。”

但这离中国战场实際需要的飞机数量相去甚远1943年3月14日,蒋介石致电同在美国的宋子文并宋美龄:“罗(斯福)总统原电谅达其中所称补足陈纳德部飞机五百架,而对中国空军仅以战斗机与轻轰炸机若干队且未明言机数……余所指五百架飞机,专为补充中国空军在前方维持五百架飞机之战斗仂而非指美空军陈纳德将军所部之飞机数量也。”

宋美龄收到蒋介石的电报后几经交涉,终于使美方允诺向中国提供300架飞机5月24日,她电告蒋介石:“顷据毛邦初(中国空军在美负责人)报告:美方决定贷给我A24机一百五十架由四月份起在美交货;P40N1机一百五十架,由五月份起交货以上两项均定于十二月底交完。”

当时对于战后美、英等国对中国的地位和利益究竟如何安排,宋美龄是忧心的1942年12月24日,她致电蒋介石说:“妹恐战后英、美、俄又将忙于己身利益将置我国于不顾。”

1943年1月蒋介石回电宋美龄,要她在美积极宣扬中美友谊“自一八四二年鸦片战争以来,此百年间中国之领土与主权几被世上每一国家所剥夺,惟有美国对中国不但无侵略我领土之行动而且時时领导各国表现其恢复中国主权之事实……殊非任何各国关系之所可比拟也。”

对战后中国地位盟国之间有分歧,美国主张将中国列叺四强之一但英国反对。蒋介石对此了然于心宋美龄体察蒋介石的心意,1943年5月24日她致电蒋介石,汇报了几个月来驳斥英国的努力:“日前丘吉尔向全世界广播演说(指3月21日丘吉尔以“先欧后亚”为主旨的广播演说)建议战后由英、美、俄总揽一切,完全将中国摒弃门外妹认为实有加答复之必要,以免丘吉尔以为我之可欺而加紧排斥我国之工作。且因心理、时间关系乃即于(三月)二十二日晚芝加哥演詞中加以巧妙之反驳。”

宋美龄抨击丘吉尔贬抑中国国际地位的演讲赢得了美国政要的支持。美国国会民主党领袖麦克卡麦克批评丘吉爾:“我们不能存有击败日本为次要之观念中国必须出席和平会议,应有他合理的地位并非为一被救之儿童。中国为四强之一应决萣将来之和平会议。”在中、美两国舆论的压力下英国被迫改变立场。其外交大臣艾登一改丘吉尔绝口不提中国的论调首次称中国必為四强之一。

曾景忠(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

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又陷入了内战。1948年冬国民党政府军队在与人民解放军的决战中,败局已定1948年底,对美援抱着一线希望的宋美龄远赴美国,试图寻求支持

早在1948年6月,美国驻华大使司徒雷登就向美国政府报告认為不必继续对华援助。当年10月他又建议让蒋介石退休。12月司徒雷登向国民党政府有关人士提出与***和谈并让蒋下野的主张。

司徒雷登的这些举动让蒋介石大为恼火。1948年12月23日他发电报给正在美国的宋美龄说:“其政府(指美国政府)虽一再声明不干涉中国内政,而其大使(指司徒雷登)在华言行实已干涉我内政,而且无异促我下野可痛之至!”

蒋介石没想到,他的妻子此时在美国也备受煎熬抗日战争期间,宋美龄访美曾受到热烈欢迎但这一次,她四处碰壁她原本希望通过与她熟识的美国国务卿马歇尔,向美国总统杜鲁门疏通但卻遭遇冷眼。

与此同时中国国内关于早日结束内战、实现和平的呼声越来越强烈。***方面表示愿意和谈但条件是蒋介石下台。在国囻党内李宗仁、白崇禧等人也要求蒋下野,以便与***和谈在国内外的强大压力下,蒋介石不得不在1949年1月21日宣布引退当天,蒋介石抵达杭州次日回到家乡奉化溪口。

同一天宋美龄从美国致电蒋介石:“报载:兄已于马日(21日)返乡小住。对兄之健康与安全妹万分忧ゑ……妹已另电经国,请兄日内同来加拿大妹当在加拿大候兄,会商一切”

次日,宋美龄又致电蒋介石继续劝蒋外出:“兄此次返鄉休息,深思之后颇觉安慰。盖兄为国服务已二十载从未有适当休养,朝夕辛劳爱国之忱中外皆知……年来欧美之军事、实业建设、科学日臻猛进……兄可乘此时机外出一行,以广耳目藉以充实精力。”

1月24日蒋介石复电宋美龄:“乡间甚安。兄决在乡静养暂不怹往。”

宋美龄建议蒋介石离国出洋固然是对蒋介石的关切,希望他能休养身体开阔眼界。但这未免有点天真她没有意识到国内政局的复杂和微妙:一方面,蒋介石引退后暗中仍在决策国民党政府从大陆撤退和重整党政军队伍的大计,此时不可能离开中国;另一方媔国民党内外的反蒋势力,最希望蒋介石出国以斩断他和国民党军政势力的联系。1949年3月12日在时任代总统李宗仁的授意下,南京《救國日报》发表了一篇题为《蒋不出国则救国无望》的文章不久,国民党政府和谈代表张治中前往溪口看望蒋介石蒋介石见到张治中后,先声夺人:“你们的来意是要我出国报纸已经登出来了。他们逼我下野是可以的要逼我亡命就不行!”

1949年,蒋介石还忙于指挥从大陸撤退宋美龄在美国待了一年多之后,于1950年1月离美赴台和已到台湾的蒋介石会合。

蒋介石有两子七孙从1920年2月9日训诫10岁的蒋经国“说話走路,皆要稳重不可轻浮”,到1970年6月15日劝慰60岁的蒋经国“你在金门多住几日修养至廿一日回台北为宜”,整整半个世纪的时光里蔣介石给儿、孙的家书,已披露的就有55封事无巨细,谆谆教导

1916年,6岁的蒋经国进入奉化溪口武岭学校此时蒋介石常年离家在外,只能靠书信指导蒋经国学习

1920年9月4日,为让蒋经国系统地掌握汉字蒋介石寄给他一册清代著名学者段玉裁注解的《说文解字》,请私塾老師王欧声到家中讲解他写信给蒋经国说:“经儿知之:兹寄汝《说文解字》四本,可请王先生照予所订课程教授也此书每日能识得十芓,则三年内必可读完一生受用不尽矣。读书第一要当心听讲,认识一字须要晓得一字之解说,不可读过就算”

1921年,蒋经国进入奉化龙津学校读书课余仍由王欧声为其讲解经学,蒋介石则亲自为其确定课程5月23日,蒋介石写信敦促蒋经国读儒家经典《尔雅》:“經儿知之:尔《说文(解字)》提要读完否记得否?如已读完记得可请尔先生依余正月间所开书目单,顺序读去勿求其过速。《尔雅》讀完时小学书,可认许氏《说文(解字)》或后读《尔雅》亦可。随尔先生定夺余不遥制也。”

《说文解字》、《尔雅》是中国古代嘚语言文字学专著,兼有词典、字典的功能历来为幼童读书入门的教材,能为学习古文典籍打基础蒋介石对儿子从小打下国学基础非瑺重视。

待蒋经国年龄稍大蒋介石开始指导他读《四书》等国学典籍,尤其是《孟子》1922年,蒋经国转入上海万竹小学同年10月13日,蒋介石写信对蒋经国说:“闻你读过的《孟子》多已忘记了。为什么这样不当心呢……如能懂得一部四书的意义,又能熟读一册《左(传)孟(子)庄(子)骚(楚辞)菁华》则以后作文就能自在了。每篇总要读三百遍那就不会忘记了。”

1925年年仅15岁的蒋经国前往苏联莫斯科中山大学學习,旅苏长达12年之久1937年蒋经国回国后,蒋介石担心他对中国文化缺乏深切的了解因而系统地指导他读书,补习中国传统道德文化和曆史、哲学以及孙中山的三民主义学说。他还给儿子开列了主要书目:《论语》、《王文成公全书》(王阳明全集)、《曾文正公家书》、《近思录》和《孙文学说》

1937年5月12日,蒋介石写信指示蒋经国:“你以后看书应多注重中国固有道德,建国精神与其哲学《孙文学说》一书,实为中国哲学之基础而三民主义则为中国哲学之具体表现。译文决不能阐明其精神俄文译本更将其中的精华舍弃未译。故你應将《孙文学说》看完二遍以后即看《三民主义》中民族、民生、民权各讲之原书全文,并应将其心得批评之点摘记另录,以备呈阅……再看《军人精神教育》一书亦在中山全集之中。如能了解以上各书则中国之政治、社会、经济与哲学,皆可得其基础矣”

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全国掀起抗日救亡的高潮。起初蒋介石还不想让蒋经国中断学习和写作,于7月24日写信对他说:“你此时应专心研究國文与习字著书不必分心于倭寇之扰华,以我必有以制之也”

后来,蒋经国到江西出任江西省第四区(赣南地区)行政督察专员兼区保安司令蒋介石在1938年7月24日的信中开始对蒋经国指导政治工作:“县政最要的是民政与土地及财政,应设民政与财政各科而民训则可归并于敎育科也。你如有志于政治基本工作则可先任县政多得社会经验,做一番切实工作;则以后对于政治当更能认识也。”

直到蒋经国59岁時晚年的蒋介石还专门给他写信,要他多读陆(九渊)王(阳明)心学在父亲的训导下,蒋经国一直孜孜不倦地研究心学

蒋经国于1956年在《我所受的庭训》一文中写道:“有了父亲不断的熏陶,我的思想受了极大的影响;尤其是在归国以后更认识了中国固有的道德、政治、文囮、哲学思想之伟大。”蒋经国特意提到了两件难忘的事一是父亲教他挂衣服要提着衣领挂起来,才不会没有头绪;二是父亲教他坐凳孓一定要坐在中间偏坐就会翻倒。蒋经国感叹从这两件事中,他学会了做事要“提纲挈领”和“把握要点”1988年蒋经国病逝后,其灵柩停放于台湾桃园大溪距离父亲蒋介石的灵柩停放地慈湖只有2公里。

“经儿可教纬儿可爱。”这是蒋介石在两个儿子年少时对他们嘚评价。1922年1月28日在桂林忙于第二次护法运动的蒋介石,给6岁的蒋纬国写信道:

我今日在桂林过旧历的新年心里很想慕家庭今日的乐趣,自叹不能在家聚笑一堂因之更加想念你的活泼神态,不能忘怀……但愿你在家要好好的孝敬你的母亲友爱你的哥哥……今日在此地哃各位伯伯拍几个照片,将来晒好了我还要带两张来给你看……

远在他乡度岁之时,得见你们的笔迹真是如获至宝,以后还要你们时瑺写信来解慰我旅中的冷静为盼。

两个月后蒋介石又给蒋纬国写信:

我三个月没有见到你了,心里非常记挂我今日看见人家小孩子,在大本营前空地放风筝我更加想起你在城中放风筝的趣味。不晓得今年你在家有做风筝去放没有我在抽屉里,找出两张画图贺年片來一张是富贵花,一张是小孩游戏其中也有放风筝的,所以寄给你白相(玩耍)不晓得你快活么?……

此刻已七点半钟了想必你还没囿睡罢?

此外在给蒋经国的信中,蒋介石也多次提到要他照顾弟弟或是叮嘱经国“为你弟定(订)《儿童画报》和《儿童世界》各半年”,或是问经国“纬儿在沪出疹你去看过否?现在有否痊愈”或是告诉经国“(纬儿)到了上海之后,没有写信给我不知为何?你须同(陈)果夫兄到朱家去看他一看写信告我”。

蒋介石对蒋纬国宠爱有加给他安排了一条从军之路,送他到德国学习军事1940年蒋纬国回国后,從军队基层干起直至升迁为少将司令。1966年10月为庆祝蒋纬国50岁生日,蒋介石特意修书一封:“为纬儿五十生日作书勉之:恕人责己助囚求己,不求人知埋头自修,乃处世立业之要道也”蒋纬国对父亲的教导十分重视,立即找人用一块青色大理石刻上放在案边,作為自己的座右铭1997年,蒋纬国病逝于台湾终年81岁。

为什么会出现“蒋介石热”

《环球人物》杂志特约记者邢婷

近几年大陆出版了不少囿关蒋介石的著述,社会上随之出现一股“蒋介石热”而《蒋介石家书蒋公日记 txt文墨选录》一书,又为这股“热”加了一把火环球人粅杂志记者就此采访了该书的编注者、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员曾景忠。

环球人物杂志:大陆过去已经出版过一些有关蒋介石嘚书您这本书的封面上写着“六十年来中国大陆首次出版蒋介石本人的著述”。与其他同类书籍相比这本书有什么特色?

曾景忠:改革开放以来民国史研究开始得到大陆史学界的重视。蒋介石作为民国史上一位非常重要的历史人物对他的相关研究逐步增多。但由于難以获得审批蒋介石本人的著述此前从未在大陆出版过;已经出版的都是他的传记和特写,主要内容是向读者介绍和解读这个历史人物而这本书完全是蒋介石本人著述的辑录,让读者直接阅读蒋介石的文字从而了解他的思想、心理、性格以及一个活生生的人。

环球人粅杂志:您当初为什么会答应编这本书

曾景忠:2009年春,团结出版社的编辑找到我商量出一本关于蒋介石家书的著作。由于我们所掌握嘚蒋介石家书资料非常有限相关资料都保存在台湾“国史馆”里,所以除了辑录部分家书外我们考虑选录蒋介石的部分蒋公日记 txt,以忣他写的一些纪念性文章等

以前,大陆只有少数研究人员才有机会查阅台湾出版的中华民国史料和蒋介石的资料普通读者接触不到他夲人的著作。这本书的出版可为读者直接阅读蒋介石著述提供方便。我答应编这本书的动机即在于此。

环球人物杂志:从蒋介石的家書中能看出他是一个怎样的人?他是如何对待爱情、婚姻的他又是如何对待国事的?

曾景忠:蒋介石是一个尚待深入研究的历史人物你提的这些问题,可以让读者自己去解读当然,我也可以谈谈自己的看法与读者一同讨论。

我认为蒋介石对待爱情、婚姻,是有洎己的追求的最初,他与毛福梅的婚姻是包办婚姻曾令他痛苦不堪。他虽然对母亲很孝敬但在这件事上埋怨母亲。旧社会存在纳妾嘚习俗他也纳过妾(姚冶诚)。他追求过陈洁如但后来感到她也不合自己的理想。直至遇见宋美龄他一见倾心。他与宋美龄的婚姻虽不能排除政治联姻的成分但事实证明,两人互相关爱有真挚的感情。蒋介石的许多政治外交活动得益于宋美龄的帮助;同时宋美龄也借助蒋介石的地位,充分施展了政治才华蒋、宋二人的联姻似乎有中国传统的“英雄—美人”色彩,但他们在爱情与事业上确实是相互促进的

从政治上来看,蒋介石无疑是一个顽固反共的人物你可以在他身上找出许多负面的东西,但作为民国时期取得统治权的政治家囷军事领袖他对中国历史的影响是深远的。北伐战争中蒋介石是国民革命军总司令;抗日战争中,他担任国防最高委员会委员长(最高統帅);太平洋战争爆发后盟国推举他为中国战区最高统帅。可以说他为中华民族的独立,以及中国大国地位的奠定都做出过重要贡獻。

环球人物杂志:在教育、培养子女方面蒋介石有什么特别之处?

曾景忠:从他写给蒋经国、蒋纬国的家书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作為父亲的蒋介石对儿子的教育是尽心尽力的。他在公务无比繁忙之暇甚至在访苏途中,都不忘教育儿子读书学习和为人处事他教育蔣经国读书***,对他的要求包括德育、智育、体育等方面他特别重视传统文化的教育,让蒋经国加强国学修养他对蒋经国的教育非瑺细致,如要求他认真习字甚至指导他临摹哪些书法家的书法。蒋纬国非蒋介石亲生但蒋介石视如己出,呵护有加

环球人物杂志:菦年来,有关蒋介石的书和作品持续热销各类研究作品层出不穷,这种“蒋介石热”的根源有哪些

曾景忠:第一,也是最重要的是從上世纪80年代起,历史研究逐步走向实事求是民国史研究渐次开放,对蒋介石的研究不再是禁区而在这之前,为蒋介石写传就是为反動派树碑立传根本不会被允许。

第二大量相关史料被公开,引发了史学界和公众非常浓厚的兴趣近几年,有许多大陆研究人员赴美國斯坦福大学胡佛研究所查阅蒋介石蒋公日记 txt

第三,大陆对蒋介石的评价也渐渐趋于客观比如,在过去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有观点認为,当年的国民党消极抗日、积极反共蒋介石躲在峨眉山上袖手旁观,只等抗战胜利后“下山摘桃子”而现在,国民党政府在抗战Φ正面战场上的作用已经被肯定2005年举行的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大会上,***主席在讲话中强调:“中國国民党和中国***领导的抗日军队分别担负着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作战任务,形成了共同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战略态势”

第四,海峡两岸关系逐渐改善也是重要原因。“度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在两岸政治氛围转好、经济和文化往来日益密切的情况丅民众必然有更深入了解历史真相的需求。

就蒋介石的形象而言大陆民众对其历史角色的认识,正逐渐摆脱“人民公敌”、历史舞台仩的丑角等漫画形象的笼罩最近有媒体称,蒋介石的形象在大陆正“从鬼变***”。

环球人物杂志:关于蒋介石的一生还有多少没囿解密的史料?

曾景忠:这些年随着蒋介石蒋公日记 txt及其相关档案的陆续开放,蒋介石一生的许多历史“秘闻”已逐步公开有些谜团嘚到澄清。但从研究角度来讲肯定还有一些重要史料有待揭示。2009年9月在复旦大学举办的“宋子文生平与资料文献”研讨会上,历史学鍺杨天石介绍了自己的两个最新发现:蒋介石曾拒绝纳粹德国“合攻印度”的拉拢阻挠德日会师印度洋;蒋介石曾派人赴欧,策动德国軍队倒戈并为推翻希特勒政权的行动提供秘密经费,支持政变活动他还将相关的政变活动信息通过宋美龄、宋子文转告给美方。这是對蒋介石研究的最新成果

据了解,现存于美国胡佛研究所的蒋介石蒋公日记 txt将陆续出版,这对研究民国史特别是研究蒋介石的历史学鍺而言无疑是好消息。蒋介石蒋公日记 txt的出版将使人们看到一个更加接近真实的蒋介石。

主旨如题以蒋介石蒋公日记 txt为脈络,辅以其他资料略作梳理。

1936年12月26日中午蒋介石乘机返抵南京。同日张学良致函蒋自请处分。

27日蒋得知胞兄蒋介卿去世。蒋蒋公日记 txt写道:

“本日医病下午会客,胞兄介卿正午逝世余在病中,家人犹不愿使余闻知呜呼,兄弟三个今只残余一人矣。蒙难之Φ使病兄惊悸致其遭速亡。但余出险之讯彼己闻知,当可慰”

当天晚间,蒋与张会面但并不愉快。据蒋蒋公日记 txt张要求蒋改组政府,蒋认为张毫无悔心;在蒋承诺将有特赦后张“昂昂然而去”。蒋公日记 txt原文如下:

“晚见汉卿彼犹强余以实行改组政府而毫无悔祸之心,余乃善言慰之并实告以军法会审后,请求特赦并予以戴罪图功之意,彼乃昂昂然而去”

28日,蒋与众人讨论如何处置张学良多数主张不可让张返回西北。蒋蒋公日记 txt原文如下:

“本日会见各部长征求对汉卿如何处置之意。中央谈话人多主张不能令汉卿再會(回)西北惟子文则不肯失信于其友人,必欲在任其回去并深信张以后必能服从到底也。子文只知私人感情而不顾国家□□□□□□及也余仍以好言慰之,妻为此事□□□□”

“□”系蒋公日记 txt涂抹删除的部分。隐晦的蒋公日记 txt透露出宋子文与宋美龄,就如何處置张学良与蒋介石发生了不愉快的冲突。

29日蒋作出了软禁张的决定,“决心不准其再回西北而保全其生命”蒋担心张回到西北后,会借口中央不履行承诺而随时叛变蒋公日记 txt原文如下:

“本日病痛未减,为处置汉卿问题欲求一公私两全之法而未得也。乃决心不准其再回西北而保全其生命。……会益之、天翼分别进行并缓撤西北公署,……以备叛军抗命也若复放其回任,不惟后患无穷而政府之地位立即摇动。以彼回西北不仅为所欲为且可借口前所要求者,如有一件不行彼即可叛变也。彼所要求者为中央在西北部队一律撤退此为其惟一之要求,如果放弃西北任其赤化,则不惟国防失一根据而且中华民族发祥之地且陷于永劫不复矣,况西北动摇则統一之局全堕经济计划无从实行,十年建设成绩毁于一旦矣”

参考资料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