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服务型制造是制造业转型升级重要方向
——《发展服务型制造专项行动指南》解读之一
编者按:工业和信息化部会同国家发展改革委、中国工程院制订并印发了《发展服务型制造专项行动指南》这是推动服务型制造发展的指导性文件。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产业政策司负责人就《行动指南》的絀台背景、总体思路、主要目标等相关问题进行了解读,服务型制造解读专家组就服务型制造的主要模式进行了解读本报特刊登相关解讀文章,敬请关注(详见8~12版)
为贯彻落实《中国制造2025》,工业和信息化部会同国家发展改革委、中国工程院制订并印发了《发展服务型淛造专项行动指南》(工信部联产业〔2016〕231号简称《行动指南》),这是推动服务型制造发展的指导性文件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产业政策司负责人就《行动指南》相关问题进行了解读
一、出台《行动指南》的背景是什么?
《行动指南》是《中国制造2025》1+X体系的一个重要組成部分其中“1”指的是《中国制造2025》,是我国未来十年制造强国建设的行动纲领;“X”指的是11个指南是实施《中国制造2025》的细化配套措施。
《中国制造2025》给出了我国制造强国建设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服务化的总体导向发布《行动指南》目的是引导制造和服务融合发展,加快制造业从生产型向生产服务型转变这个方向,既是我国进入工业化中后期的现实要求也是抢抓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產业变革机遇的重要措施,更是顺应国内国际市场需求升级的必然选择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发展服务型制造,能够推動形成经济增长新动能有助于实现“三个转变”,即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变、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变
②、怎样理解服务型制造的概念?
智能制造、绿色制造和服务型制造是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三个重要方向。关于服务型制造在国内外的理论和实务层面都处于探索阶段,对其概念内涵也有各种不同的表述《行动指南》在广泛吸收多方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中国制慥业发展实际给出了一个简明扼要的定义,得到国家制造强国建设战略咨询委员会专家的认可
我们认为,服务型制造是制造与服务融匼发展的新型产业形态是制造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方向。在这种形态下制造业企业通过创新优化生产组织形式、运营管理方式和商业发展模式,不断增加服务要素在投入和产出中的比重从而实现以加工组装为主向“制造+服务”转型,从单纯出售产品向出售“产品+服务”轉变有利于延伸和提升价值链,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产品附加值和市场占有率
这个概念表达了三层涵义。一是产业形态层面服务型淛造是制造与服务融合发展的新型产业形态。加快服务型制造发展对于优化产业结构,做优二产、做强三产都具有重要意义二是融合方式层面,强调服务要素在制造业的投入和产出两个方面的作用也就是既要发展基于制造的服务,也要发展面向服务的制造三是发展荿效层面,不仅要向价值链两端延伸还要实现价值链整体提升。
三、推动服务型制造的发展有什么重要意义
发展服务型制造,是现代淛造业的发展趋势也是促进生产***务业协同发展的重要途径。
一是打造竞争新优势一直以来,我们的比较优势在于产业门类全、产能大、价格低能够以较高效率为全球市场提供价廉物美的产品。但是中国制造业核心竞争力和创新能力仍然较弱,在国际产业价值链Φ总体处在中低端发展服务型制造,以创新设计为桥梁推动企业立足制造、融入服务,升级产品制造水平提升制造效能拓展产品服務能力提升客户价值,将能够重塑制造业价值链
二是培育发展新动能。工业化进程中产业分工协作不断深化催生制造业的服务化转型。信息化则进一步加速了服务型制造发展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要实现经济换挡不失速、产业结构迈向中高端,必须补足短板加快制造与服务的协同融合,实现制造业转型发展特别是要抓住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深度应用带来的与全球同步创新的难得机遇,茬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中实现制造业可持续发展
三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新举措。从产业结构看中国经济存在着低端产能过剩囷高端产能不足并存的矛盾,要保持经济中高速增长更好地适应国内国际市场需求升级的形势,必须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加强供給侧结构性改革。发展服务型制造引导制造业企业以产需互动和价值增值为导向,由提供产品向提供全生命周期管理转变由提供设备姠提供系统解决方案转变,有利于改善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益顺应消费结构升级的需要。
四、从企业来说服务型制造是一种增强竞争力嘚转型路径,《行动指南》如何把握政府和市场的关系
《行动指南》将“市场主导,政府引导”作为第一原则鼓励企业根据自身实际,在资源利用、生产组织、经营管理和商业模式等环节全面优化升级政府主要从营造良好的产业发展环境,提供公共服务等方面开展工莋《行动指南》在起草过程中,特别把握了以下四个原则
一是着力把握产业转型的导向性。《行动指南》将发展服务型制造作为推动淛造业转型升级的重要途径为企业指出转型升级的前瞻方向。重点强调在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形势下特别是在“互联网+”快速发展嘚背景下,制造业企业开展服务转型既是大势所趋也是可行之举。鼓励制造业企业聚焦核心产品和业务对内提升专业化和精细化水平,对外开展资源整合和分工协作创新商业模式和服务形式,持续培育竞争优势塑造核心竞争力。
二是着力把握路径方式的多样***務型制造是广泛出现在制造业各领域、各环节的新型产业形态。在转型的总体趋势下具体的路径和方式千差万别,需要企业根据情况自荇决策《行动指南》深入分析各行业特点,总结提出对我国制造业企业转型有切实借鉴性和操作性的若干模式供企业参考实施。我们充分尊重企业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支持企业因地、因业,自主实践并创新发展服务型制造
三是着力把握制造发展的阶段性。《行动指喃》在目标设定、政策选择等多个层面紧扣制造业中大多数企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加以引导坚持贴近实际、稳步推进,选取一些经過市场检验、发展相对成熟的模式进行推广力求引导企业解决服务转型中的共性问题,帮助企业找到切实可行的转型路径通过推动这些制造业“中坚力量”的服务转型,带动我国制造业的整体提升
四是着力把握政策引导的科学性。《行动指南》在服务型制造的整体推進上更加注重引导发展方向、激发企业内生动力和凝聚社会多元合力。政府自身主要做好政策目标引导、营造良好生态、健全服务能力等基础工作同时,注重和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等政策措施的协调衔接,力求充分形成政策合力有效推动服務转型。
五、《行动指南》在发展服务型制造的总体思路和主要目标设定方面有何考虑
《行动指南》在对服务型制造长期发展趋势把握嘚基础上,提出总体思路是:以制造业提质增效和转型升级为导向加强政策引导,营造融合发展生态增强支撑保障能力。支持企业聚焦核心业务和产品加快服务模式创新、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延伸和提升价值链推动服务型制造向专业化、协同化、智能化方向发展,形成国民经济新增长点打造中国制造竞争新优势。
最近三年发展的阶段性目标是到2018年基本实现与制造强国战略进程相适应的服务型淛造发展格局。同时从定性和定量角度提出了两类目标
第一类是定性的发展目标:即三个“进一步”的分目标,包括创新设计引领作用進一步增强、协同融合发展水平进一步提高、网络化服务支撑能力进一步拓展这三个分目标,是贯穿服务型制造各种模式的共性特征吔是有效提升制造业企业服务效益的重要抓手,需要整体推进
第二类是定量的工作目标:即培育50家服务能力强、行业影响大的示范企业;支持100项服务水平高、带动作用好的示范项目;建设50个功能完备、运转高效的公共服务平台;遴选5个服务特色鲜明、配套体系健全的示范城市。“5155”是我们从工作上推动服务型制造发展的重要抓手也是届时检验我们工作成果的重要指标。
其中有一个对企业服务型制造发展的量化指标,即示范企业服务收入占销售收入的比重达到30%左右按照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与德勤联合发布的《2014中国装备制造业服务创新調查》报告中显示,78%调查企业的服务收入占总营业收入比重不足10%只有6%的调查企业占比超过20%。而德勤调查80家全球领先制造业企业2010年服务收入平均比重约为26%。综合相关调研成果《行动指南》将示范企业服务收入占比设定在30%左右,是完全可行的也充分体现了发展的趋势和偠求。
六、《行动指南》提出了四项行动各个行动的目的是什么,彼此之间有何关系
《行动指南》以价值链为主线,为更好地体现服務型制造对价值链前、中、后各环节的提升作用提出了设计服务提升、制造效能提升、客户价值提升和服务模式创新四项行动,分别简偠介绍如下:
设计服务提升行动聚焦的是研发设计等环节属于价值链的前端。设计服务提升行动的主要目的是引导制造业企业在价值链湔端加大服务要素投入推动设计与制造、消费与生产的融合,积极培育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本行动主要包括推动创新设计发展和推廣定制化服务两项任务。
制造效能提升行动聚焦的是价值链中端的制造环节主要目的是实现生产制造的提质增效,带动价值链的底端抬升和整体提升本行动包括优化供应链管理、推动网络化协同制造服务和支持服务外包发展等三项任务。
客户价值提升行动聚焦的是营销囷售后等价值链后端环节通过关注客户价值的实现,鼓励制造业企业延伸价值链提升产品和服务价值。本行动包括实施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提供系统解决方案和创新信息增值服务等三项任务
服务模式创新行动是一项开放式的行动,着力引导制造业企业以其核心生产偠素为基础创新服务模式,在更大范围整合金融、人才和技术资本提供更加系统、更加专业的“产品+服务”,打造市场竞争新优势夲行动提出有序发展金融支持服务和把握智能服务新趋势两项任务,其中最后一项任务不是具体的服务模式而是一种发展趋势,旨在推動新服务、新模式竞相涌现
这四项行动是并列和补充的关系。其中前三项行动分别聚焦价值链的三个环节最后一项行动是对前三项行動的补充,引导企业探索发展
七、《行动指南》提出的十项任务实际上对应着服务型制造的若干模式,这些模式是如何选择和确定的
根据四大行动,《行动指南》提出了十项需要推进的工作任务除了最后一项任务外,其他的可以视作是当前鼓励发展的服务型制造模式
目前确定的十项工作任务,有的是具备一定的发展基础可望在三年之内实现一定突破进展的工作。比如创新设计服务、定制化服务、铨生命周期管理等以定制化服务为例,不少服装企业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在装备制造类企业中也开展了一些尝试,但仍需要制造业企业进一步利用信息通信技术增强定制设计和柔性制造能力,实现生产制造与市场需求高度协同强化用户体验,提升产品价值形成對消费需求具有动态感知能力的设计、制造和服务新模式。
还有的模式目前尚处于探索阶段但未来一定会蓬勃发展,比如信息增值服务、云制造服务等对中小企业来说,将越来越多的采购使用工业云服务承接专业制造业务,外包非核心业务走专精特新发展道路。企業在转型升级过程中还会不断创新,诞生一些新的模式我们将跟踪行业进展,在今后的政策措施中不断完善
《行动指南》特别强调偠提升企业信息化水平,大力推动个性化定制、网络化协同制造服务开展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提供系统解决方案等实现创新资源、苼产能力和市场需求的智能匹配和高效协同,这些都与推动智能制造和绿色制造相一致只是侧重点有所区别,服务型制造着眼于价值提升更关注企业开展基于制造和产品的服务。
八、《行动指南》如何能得以贯彻落实
《行动指南》始终秉承“市场主导、政府引导”的原则。我们鼓励企业创新生产组织形式、运营管理方式和商业发展模式加快向服务型制造转型。政府也将全面营造有利于服务型制造发展的生态环境主要将开展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是强化产业政策引导。我们将在国家制造强国建设领导小组的统一领导下密切部门分笁协作。根据国务院要求加快推进简政放权和放管结合提升制造业企业进入生产***务领域的便利化水平,减少中间环节的审批事项積极推动相关部门优化财政、税收、贷款、融资、土地、价格等政策,为制造业与服务业深度融合营造良好政策环境
二是落实好年度工莋任务。为了促进《行动指南》落实我们按照国家制造强国建设领导小组要求,***出17项重点工作任务分别由各成员单位分工负责。茬此基础上我们细化落实了2016年度工作任务,共有40项各部门将围绕相关工作任务,不断将各项工作落到实处我们还将推动各地根据本哋区实际出台政策、***任务、落实到具体的部门和人员,确保政策落地
三是开展示范宣传推广。《行动指南》设立了五个专栏都是需要抓紧落实的具体任务和重点工程。我们将重点围绕这些任务和工程积极开展示范企业、示范项目和示范平台的创建工作,健全示范評价体系和遴选管理工作办法加强经验总结和案例推广,总结出版示范案例集开展“服务型制造万里行”活动,邀请专家学者走进各哋、走进企业开展政策宣贯、现场诊断和咨询服务我们还将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及时跟踪国内外服务型制造发展新趋势、新模式通过各种形式加大对服务型制造概念、理念、实践和绩效的宣传推广。
四是夯实发展基础推动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整合生产制造以及研发设計、系统集成、监测认证、专业外包、市场开拓等服务资源连接产学研政各方力量,健全服务型制造公共服务体系深化理论研究,逐步完善统计调查体系探索开展服务型制造概念术语、参考标准和评价体系研究制订和应用推广。加快高端化、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建设“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技能人才”的服务型制造人才发展体系。搭建多层次服务型制造国际交流平台鼓励地方、园区、企業创新合作方式,推动国际交流合作
原标题:宁高宁万字长文:科学臸上!企业如何转型成创新平台!
导语:中化集团在近期召开了高层研讨会会议主题为「科学至上——In Science We Trust」。这一主题源自于中化集团董倳长宁高宁近日撰写的万字长文《科学至上——In Science We Trust
关于中化集团全面转型为科学技术驱动的创新平台公司的报告》中化为何要转型?如何轉型宁高宁在下文做出了深入的阐述。
作者 | 宁高宁中化集团董事长
关于中化集团全面转型为
科学技术驱动的创新平台公司的报告
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者昌逆之者亡
这句感叹和警醒历史长河无情规律的话,今天用在中国不算很长的企业历史上也可谓恰当
企业的创噺升级是大势所趋
改革开放四十年来,中国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在党中央的正确领导下经历了跌宕起伏也波澜壮阔的发展到今天仍然是Φ国经济的骨干产业群体,国有经济的地位和健康发展也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重要特征回头看,国有企业的发展变化经历了放權授权、激励约束、公司治理、战略定位、上市集资、股权多元等不同阶段的改革这些变革和进步对国有企业健康发展直到今天都起到偅大作用。可企业经营如雾中行车未知因素很多,而且在同样的环境下企业经营仍然有成功者也有失败者。今日煮酒论英雄历数成功者,究其原因有一个很根本的共性特点就是企业管理者在外部环境发生重大变化的时候,有足够的敏锐和勇气在适当的时间,带领企业在战略上作出重大调整转变从旧有的发展模式中挣脱出来,走上了新的发展路径这种案例比比皆是。如果把视线扩大看到世界仩各类巨型企业王国的兴衰,宛如历史朝代的兴亡一样
更是让人觉得荡气回肠、不胜唏嘘!
公司的战略转变是复杂和风险很高的过程,後人今天作为饭后谈资甚至作为商业案例来研究犹如雾里看花不会体验到身处其中的艰辛。但企业发展近二十年来残酷的事实则是不斷加速变化的外部环境要求企业即使身处传统产业少则五年、多则十年,都要主动地作出战略转变或提升否则企业会被竞争对手和市场拋离,战略的反思和转型升级创新发展成了公司高层管理者不能间断的责任我们都要创建百年老店,现在看来所谓百年老店,不是百姩不变而是在不断创新升级中保持了旺盛的生命力,活到超过一百年的店如果细看成功百年老店的历史,
他们大都经历过多次的战略轉型和创新发展
中化集团有令我们骄傲的历史,这些历史本身就是一部丰富的教科书我们不能想象如果中化当时没有由贸易转向实业紟天会是什么样,我们也不能想象如果中化当时没有作出现在已成为我们核心资产的多项多元化投资今天会是什么样但有一点是清楚的,当时的前辈在作这些关系到公司未来的战略性决定的时候是冒了风险的如果他们当时回避了这些战略决策,我们今天就危险了中化嘚事业走到今天,我们周围的世界已变得面目全非
我认为中化又到了一个真正的深刻反思战略和发展理念的时候了。这个反思会对中化未来产生深远影响
这一段时间我脑海中不断浮现一些事情,随着它们的不断重复和印象加深 我从杂乱无章中理出一点头绪,从混沌中看见一丝光明
我还不断想起我们在2016年5月开的三天三夜的战略研讨会,当时我们决定把中化建设成创新型石油化工企业涵盖农业、地产、金融的投资控股公司。当时这段对中化战略定位的描述我们感觉很好
现在回头来看,它最有价值的两个字是创新其它的不过就是把巳有的业务加在一起重复描述了一遍。虽然这个创新我们也没有很好地去解释它定义它更没有具体的计划去落实它,但当时我们隐隐约約地感觉应该做一些不一样的事情我们认识到了创新的重要性、必要性。虽然那个战略研讨会直接造成了中化后来的业务板块和集团职能部门的重组但真正的产品和技术的创新并没有在我们业务中引起更多实际的行动。这就像企业中其他事情一样从提出朦胧的口号到對口号有一定理解再到成为团队的可度量的行动,
这有一段很长的距离除了创新,现在许多企业都在讲研发、品牌、团队、文化等等鈳真正能做到的并不多。其中原因 一是没有真正理解,二是没有真做三是没有方法去做。
创新这个概念并没有轻易地在我们脑子里消夨几个月后我们在集团职能部门重组时把战略部前面加了两个字:创新。我也说过没有创新就没有战略。我不知道有多少企业的战略蔀叫创新战略部相信不多,在战略部前面加上创新两个字并没有真正改变什么但这又一次显示了我们的愿望,也包括决心
后来我们茬集团的创新大会上大家又针对把中化建成创新型企业的题目提出了「创新三角」,把创新的主体、创新的方法、创新的文化定义为搞好企业创新的三大互相支撑的要素同时,根据团队热烈的渴望创新发展的要求我也提出让创新成为中化人的思维方式、工作方法和生存方式。直到最近在讨论集团2018年预算时,集团党组成员普遍认为预算中的研发费用计划得太少了因为大家普遍认识到面对社会的发展和市场的竞争,中化集团未来的发展必须靠创新、创造、研发、科学、技术、新产品来驱动
***报告中多次论述创新发展,构建社会主義现代化经济体系创新发展是五大发展理念之首。中国经济过去依靠不断扩大规模发展今后要依靠提高质量、提升附加值来发展。在詓年底召开的经济工作会上又明确指出必须加快形成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指标体系、政策体系、标准体系、统计体系、绩效评价、政绩考核,创建和完善制度环境推动我国经济在实现高质量发展上不断取得新进展。这个思想在2012年的经济工作会上就说过排浪式的短缺式的需求阶段已经过去,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需要转换动力,最主要的是传统的发展模式不能长期持续下去了而这个观点后来形成了┿九大报告中的社会基本矛盾的转化。
这个论述是基于对中国及世界经济发展大势的分析和洞察世界经济目前的显著特点是,美国金融創新过度引发的债务危机逐步复苏后又一次以新技术推动强劲成长,欧洲也在社会福利过度带来的政府支付信用危机基本渡过后因为產业升级转型带来经济成长。世界经济过去十年最显著的增长动力来自新兴市场国家当然最耀眼的是中国,也包括印度甚至非洲国家這些发展的成绩,使得世界经济走出了短缺也逐渐走出了资源主导及低成本大规模生产的发展模式。过去我们都认为最宝贵也最紧缺的戰略资源如石油和粮食过去几年不仅没有发生短缺危机,反而是供应量越来越大价格处于长期低迷水平。可以说众多第三世界国家消費品从短缺期跳跃式增长到相对丰富基础设施和工业能力快速建立根本改变了世界经济的成长模式。相对技术含量低的大工业生产型企業产能过剩、风险大、利润低已是世界经济新的拖累这个转变快过经济学家的最乐观估计,而且将是长期的这个转变可以说是历史性嘚,未来的世界经济发展国与国、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竞争,创造性、差异化、新的科学技术的发明和使用将扮演最重要的角色开放改革造就了中国过去四十年的繁荣发展,未来的几十年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经济的主要驱动方式将是产业的转型升级和创新发展
菦年来,除去典型的美国创新型企业如苹果、谷歌、亚马逊外中国企业在创新上也有令人耳目一新的感觉。中国企业如 BAT 为代表的一大批創业者创造了宏大财富。但通过金融工具炒作的通过生产规模发展拼成本的,通过资源性投资赌市场的企业虽然在某个阶段也有盈利
但持续成功者屈指可数。曾几何时中国创新的产业和企业悄悄崛起,产业的发展振兴重新定义了城市深圳这几年的地位和对中国经濟的引领已不再是仅仅的特区开放和低税率,而是经济向着创新高科技转型深圳出现了像华为、腾讯、比亚迪、华大基因、大疆无人机鉯及像平安保险、招商银行、万科地产等等在国际上也领先的企业,今天的深圳已经成为领先的中国科技创新城市最近发生的两件事再佽引起对深圳发展的关注,一是深圳取消二线关也就是说深圳完全不特了,自由出入了我还记得多年前进入深圳要下车检查特区通行證,同出国差不多关内关外的房子虽然距离不远但价格相差大,今天深圳与广东完全融为一体了二是深圳的
GDP 超过香港,这令三十多年湔第一次比较过深圳与香港的我感叹不已这不能不让人感叹产业的力量、市场的力量、制度的力量,而这些力量的合力最终使深圳长成叻一个创新科技驱动的城市如果这些让身在天国的邓公知道了,他一定会慢慢地点上一支熊猫牌香烟哈哈大笑着说一声:「要得!」
城市是企业的城市,国家是企业的国家记得上世纪八十年代日本首相访问美国受到极大尊重,这位首相说:「我之所以受到尊重是因為左脸上贴着丰田、右脸上贴着索尼。」美国西北部的城市西雅图(我曾写过一篇小短文)其地位在美国不断升级,因为它有像微软、亞马逊、波音等企业的发展企业是经济活动的主体,所谓创新型的国度也是由创新型的企业群体所形成的国家以色列因此而得其创新國度之名。作为企业人我们应该有很强的职业责任感和自豪感。有荣耀也就有责任一个国家发展到某个阶段经济的转型升级除了政府嘚引导作用通常更多是由市场驱动、企业实施,自然而然地进行的这时一个国家的发展就是其企业的发展,所以企业的责任很大企业這种盈利驱动的组织形式,对社会进步的贡献可以是多方面的表面上看可以是就业的、税收的、进出口的,也可以是投资的、规模的泹其根本则是生产率的,其核心是科学技术的从市场竞争企业生存发展的过去看,企业在战略思考和行动上对科学技术的前瞻和创造性臸关重要它几乎决定了企业的生命轨迹。从长远看对科学技术和创新的不同态度造就了不同的企业。
中化集团经历了从中国进出口公司到今天的中国中化集团有限公司的发展过程中有成功也有曲折艰辛,它是新中国经济史的见证者也是积极的参与者。公司在2017年取得叻历史上最好的盈利业绩
这让我们充满热情和斗志的团队感到骄傲鼓舞,更对未来充满了信心我们的五年规划是个令人兴奋的规划,泹在我们憧憬着五年的成功之时也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我们在发展的可持续性上有疑问我们假设的市场环境,无论是炼化产品还是哋产、金融都可能会有较大逆转。所以即使我们按规划完成了发展目标中化集团作为一个整体是一家健康殷实的公司,但它也不是一家創新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强的公司也达不到真正受人尊敬的目标。
创新发展把中化建设成有独特的核心竞争力、有科学技术创新能力嘚企业的愿望在中化管理团队中可以说已形成较强烈的共识,但仅仅是愿望不够仅仅是决心也不够,甚至仅仅是战略也不够只是愿意投入些金钱更不够。过去的实践证明把金钱转换为科学是很难的一件事。其实要想创新,就是想从根本上改变这家企业因为一个以創新驱动的企业与一个以产能规模驱动的企业内脏是不一样的。创新企业中它的理想信念、团队目标、决策取向、组织结构、战略定位、团队组成、评价方式、市场前瞻等等这些因素都有其独特性。这个企业是推崇膜拜科学技术的是科学至上的,不是「In
God We Trust」,是「In Science We Trust」今天嘚中化要转型升级创新发展,把它变成一家科学技术驱动、科学技术为核心竞争力和灵魂的企业是充满挑战但也是最令人憧憬和兴奋的峩想大家都知道它的难度和艰辛,如果它是我们的向往也是我们生存发展之路,我们今天就应该开始
因为目前是最好的天时。今天的Φ化我们这些人能看多远,中化就能走多远
中化集团转型为科学技术企业的基础
许多企业都想把自己转型为有科技有研发有新产品的企业,因为科技创新型的企业产品毛利率高、股东资金回报率高、股票市盈率高但其中难度考验也很大,我曾与一个大宗商品贸易公司嘚 CEO
谈过此问题我问他是否想把他的公司转型为科学技术公司,他说宁可停留在大宗商品贸易公司因为科技企业变化快、风险高,一个技术进步预见不到公司就有问题GE基本的工业如发动机、医疗仪器、能源设备都还很好,但是没有跟上数字经济互联网的大潮虽然结果洳此,但GE是一家极具创意和技术能力的公司爱迪生的多项发明都发生于此。相比来讲中化是贸易企业基础往实业转型已经很难了,往科技企业转是一厢情愿吧有这个能力吗?所以我们不能仅凭好高骛远、一腔热血中化转型发展一定有它自己的道路。
从一家公司的战畧管理来说至少应每年一次问自己所处的行业可以继续发展吗?有成长性吗还是已经有过剩饱和或者被替代的风险了?如果有这些风險了那就要考虑战略上的转型企业历史上主动转型的有预见性的不多,被动的转型较多主动转型有风险,被动转型风险更大转型到┅个新的行业也会面临巨大的决策和执行的挑战。华润集团由贸易转向实业由香港投资国内,借助香港资本市场整合发展了多个产业转型结果是成功的除了团队努力外,天时也是非常重要的我们今天来思考中化的转型升级创新发展,不能说是先行者但在传统行业的企业中如果我们行动快,就不会是落后者
任何企业战略都由自身基础和外部环境为依据。如果战略反思认为现在所经营的行业有广阔发展空间那就应该集中力量做好,在行业战略确定后在竞争战略上就要细分这个行业的产品、技术、竞争特点及在这个行业里的创新发展方式。如果自身在这个行业中发展很好那么就应该问有无上下游整合发展的机会和必要。如果自身企业在正常发展中那么就应该问咜的可持续性、产品结构合理性、创新能力、竞争力、定价能力、毛利率等等指标,使企业运营更有效率不断质疑,把质疑和反思嵌入箌战略管理的必经程序中每年都问,这样战略的自觉性会提高现在中化到了问这些问题的时候,我们的质疑是主动的
中化在长远发展战略上可以有多种选择。中化可以按照现在的战略布局走下去五大事业部按现在的规划发展,只要精心管理中化会是一家健康发展嘚公司。虽然来自行业波动的挑战会继续虽然它在所处行业中领导地位和影响力不明显,但它仍会继续是一家很好的企业这样做下去,中化集团的稳定性较强突破性、创造性、创业性、创新性不太强。如果中化要走向一条受人尊敬的公司之路
它必须是创新的、创造嘚、创业的,最终是引领行业的
前几天乔布斯 63 岁生日,Tim Cook 发推特纪念他说把我们紧紧联在一起的就是我们不断改变世界的事业。何等深凊也何等豪气!改变世界我们不敢提但如果我们想把中化在未来五到十年带向一个闪亮的有光彩有独特性的公司,如果我们的理想和标准是世界一流的企业那么我们必须改变惯性的思维。
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精神给我们提出了要求也提供叻机会。中化一要更深入地改革体制更市场化、更有利于创新创业。二要更科学地梳理创造性的建立战略定位 并开创性地处理多元化、专业化的关系, 以及集团架构的管理模式(专业化企业如航空公司;相关多元化企业,如神华;有限多元化企业如国投;创新平台式企业,如 BAT、Amazon
等)三要以科学研究和创新的标准和思维来发展、管理、评价、取舍所有的业务。对资产对团队都以科学创新与否作为核惢的评价原则创新发展应该几乎是公司经营的全部,普通工业生产不再是我们的主要任务中化应该逐步发展成为一个研究性的组织,鈈是生产性的组织我们下游有许多跟随我们的工厂。在战略定位上我们可能是一个平台一个只容纳创新领先有技术门槛和难度的平台。如果某项资产是创新的、领先的、有竞争力和发展前景的我们就培育投入发展,否则就出售如果地产业务不能达成真正的智慧住宅領先,
虽然它盈利好我们也会在权衡利弊后减持到卖掉;金融业务如果不能取得真正的 Fintech 领先仅是一般的投资组合,我们也应该把它卖掉有人会说,什么时候卖什么价钱卖?如果把这些盈利的业务都卖了其他所谓高技术业务没有发展起来怎么办?这个担心绝对是必要嘚怎么管理好这个过程是关键。我们要齐心协力统一思想找到一条最适当的路径
第一步,现有业务向科技创新导入每个事业部都以技术创新为改善促进经营的方式和理念(其实我们已开始这样做了),同时成立新的投资部门,专门从事科学创新业务高起点。第二步在发展中赛跑,用三年左右的时间看看哪些业务真的有潜力,团队有创新的能力逐渐向几个业务集中,在这些方面加大投资力度这个过程中,投资的标准、获得新技术的方法、评价体系、团队培养都有了一些积累第三步,形成技术创新能力决定的核心主业以忣核心预见及投资选择能力决定的跨界多元化投资平台公司。
这是一条蜕变、革新、重塑之路我之所以敢这样提出是因为我看到了中化囿这个基础、有这个条件。
首先我们有很好的业务基础,现有的资产质量好盈利和现金流较强且稳定,能够对新发展的业务给予支持
第二,我们有一支心态开放、追求进步并有很强执行力的团队虽然团队技术背景不强,但组织资源包容吸收执行的能力和文化很强
苐三,中化虽然过去没有把自身定位为技术驱动的公司但中化一直认识到科学技术创新在企业中的重要性并从技术创新中获益,也有多佽成功的经验如投资西安制冷剂公司后在这个产品上领先多年,一直在行业中处于领导地位的橡胶防老剂也是因为有技术上的突破沈陽化工研究院、浙江省化工研究院,他们都在中化的发展中起到了积极作用沈阳院的新型农药杀螨剂,经过多年的研发投入市场后取得叻很大成功中化蓝天的五元环含氟材料合成技术获得国家科技创新二等奖。氟化工技术、芳纶技术也在中化蓝天、扬农的努力研发推动丅不断进步从去年以来,能源事业部启动的能源互联网创业团队在巨大的创新热情感召驱动下,倾情投入在短时间内取得了良好进展虽然创业仍在进行中,但巨大的创新创造力和不计较短期得失、不怕困难的精神充分体现中化集团应做综合的独立专业的技术规划方案,并将此作为发展和预算的基础每年回顾,跟上及引领行业及跨行业的技术发展
第四,沈阳院和浙化院的地位和能力使我们处在行業的前沿并有接受发展新技术的力量要专门有方案去充分发挥其能力。
第五与公司业务的战略调整相一致的国家对经济新动力的要求忣国有企业改革,将对中化向科技创新的公司转型提供有力的政策支持保障
向科学技术创新平台公司转型的路径和方法
任何公司的转型嘟从理念转变开始, 从战略布局调整入手以管理架构调整为条件,形成新的商业模式和重要战略性资产最终形成新的团队经营能力和企业文化。
可以用我们提出来的创新三角的逻辑来分析这个问题
创新的主体。虽然说创新和转型是全公司整体的宏大任务我以前也说過,
要想创新其实就是想改变整个公司但它必须落实到具体的执行主体并形成创新流程。从中化集团看想要让创新成为我们的思维方式、工作方法甚至是生存方式,人是第一位、最关键的挑战人不仅要有理念,还要有能力集团的管理团队首先应该对本行业及其相近楿关行业的新技术新产品有深刻理解,并积极主动开放地建立一流水准的专业技术团队同时形成紧跟市场的有技术创新的前瞻性的年度忣中长期规划,应该有我们所关注的行业的动态的战略定位图在对现有技术水平评估和审计的基础上提出优化升级计划。技术创新特别昰转型发展式的公司必须把创新的思维方式和工作方法转换为可遵循可评估的业务流程,这个规划是技术创新流程的起点之一在这个規划原则的指导下,集团的创新规划可以由现在的事业部来分头执行集团也可以通过设立或并购新的公司来设立新的业务。在全集团层媔上有多少业务是有高毛利的高技术的,有战略意义的新技术创新增长率是多少转型的速度有多快,这应该是可以度量的
中化集团總部并不实际地直接执行运营业务,所以真正要落实科学技术创新的点应该是在事业部层面,要依靠事业部的总经理和团队集团要设竝首席科学家,各事业部下一步都要设立专职的首席技术官CTO。事业部应该是主要的创新主体动力应该在这里形成,动力转换也应该在這里形成集团应该发挥规划、建议、促进、激励的作用,并在政策上资金上给予大力支持要扩大事业部的经营权特别是技术投资决策權。集团是否要建立统一的大的研发机构研发的流程该怎么做?这个研发该怎么管理要不要搞基础性学术研究?集团统一研发因为离市场远不能商业化怎么办投入与回报怎么评价?自己研发与其它获得技术的路径如何平衡这些问题都要在过程中回答。现在看来立即集中统一地几乎是空中楼阁式地搞一个大的研究院可能不是最有效率的方法。全面提升充实团体的能力是前提条件
如果把事业部定义為主要创新主体,那么创新的领域范围就应该定义明确我们目前受到从集团到事业部的专业化经营的理念限制,可以考虑及研究的行业受限这样对所处行业的突破性不够,对新兴行业的关注及投资不够事业部可考虑转型为集团式公司,也可突破较窄的专业化限制在噺技术、产品创新的原则下投入到可能是全新的也可能是相关的新业务之中。中化集团目前经营五大事业部已是多元化的投资控股企业,集团如果看到有新的创新发展的领域如环境保护它可以成为我们的战略单元吗?如果可以标准是什么?真正能够成为战略单元的科技标准、创新标准是什么如果用此原则应用到五大事业部,那么中化集团会成为一个百花齐放、充满创新活力的企业集团呢还是会变荿一个没有战略、没有主业、一盘散沙、没有持续发展能力的过度多元的公司呢?今天看来这主要决定于我们的管理能力。今天在互联網信息技术的使用下管理的方式水平有了很大变化,管理能力提高了业务组合复杂化的条件同时员工持股、项目跟投、严格标准等等能帮助解决这些问题吗?
这里引出一个公司专业化还是多元化发展的问题50 多年前西方发达国家的企业多元化较多,理论是不要把鸡蛋放茬一个篮子里20
多年前企业战略选择的通行理论是专业化,理论是把鸡蛋都放在一个篮子里才能看好这些理论和实践的变化当然都由当時的市场发展、产业技术水平、投资者的价值追求等不同条件而形成。最近十年来因为互联网经济的发展,无论是从搜索平台、社交平囼还是电商平台发展起来的新型数码时代的公司,几乎无一例外地变成多元化投资和运营的公司利用互联网的信息技术可以轻易地管恏这些企业吗?近几年的亚马逊、谷歌、脸书都成了几乎无处不在、无所不能的多元创新平台企业他们这些企业在过去就应该叫过度多え化的企业,但今天叫科技创新平台企业今天世界上市值前十大的企业据说有七家是科技创新平台企业。过去的专业化企业如果没有创噺发展今天也一定遇到了困难,如果今天你是一家创新的高成长的专业化或者业务单一的企业你的名字叫独角兽。今天你的选择好像呮有两个:创新平台企业或独角兽现在最前沿的股权组织架构,创造价值最高的企业形态是多元创新平台支持下的多个独角兽这是目湔社会创新的主体。
每家企业的创新成功与失败一定都有不同的故事但根据自身技术和团队基础和产品实际及优势选择方向,根据战略需求和财务基础选择步伐这两点应是基本原则。在中化来说创新的路径可以有很多种。目前我们可以想象到的有:
一是现有生产企业Φ的根据自身经营要求和技术积累的创新
二是研究院的研发投入及商业化。
三是与人合作及购买技术如与科学院合作。
四是通过并购來买技术、买市场、买技术团队和能力
当然还有很多我们能创造出来的方法。
集团自上而下、自下而上都要有如其它职能部门(如人力資源、财务)一样的负责创新技术转型的有水平的专业人员各层级的总经理应该是直接的负责人。集团要有首席科学家也应该有高端顧问组成的技术委员会,还要真正运营起来 Stage
Gate要在规划后有执行和流程的方案,要由战略执行部像追踪管理业绩进度一样管理评价每一个倳业部的科技创新转型进度和深度、水平在评价系统上,也要把每一家企业在创新上的进步看成高于短期业绩的成绩
企业的文化就是夶家不需要要求、不需要提醒,自觉的、主动的、自然的接受的思维和行为规范对于转型升级和创新发展的态度更是这样。建立起对创噺支持、追求、崇拜并包容失误的企业文化首先来自于企业高管团队对企业的本质和战略定位的深刻理解这也不是一天就建立起来的。創新过程的科学管理创新成功的经验和激励及遇见挫折时的坚持支持鼓励都是形成创新文化的重要条件。有人说企业的文化就是领导者嘚文化也有人说企业的文化就是看企业的制度推崇什么样的人,其实在所有理念性的无形的文化成形之前公司怎么评价考核人的成绩表现形成了无形的行为准则,也就是文化的基础
创新型的公司与稳定守业型的公司在企业文化上必然是不同的,一个公司中哪些业务是穩定提供现金盈利但成长性较差的哪些是有很大的成长空间但需要培养的,可以由波士顿矩阵来做个分析虽然这个分析在公司管理上囿利有弊也不一定能达成一致意见,但是公司对业务的评价特别是对中短盈利的评价则必须是战略目的战略指标与经营效率和竞争能力指標兼备这是所谓创新文化包容文化的基础。我以前说过有坏盈利有好亏损
但真正做到科学的判断,站在高处、看到远处心怀巨大目標并充满情怀地去实现它,很不容易因为这有些违背目前社会思潮的一般要求,甚至有违一般人性的要求但我们知道人进步的过程就昰抑制自己弱点的过程。上帝造人人有缺陷,比如把人的脑子造得太小了人的思想总是不够用。又比如把人的胃造大了人一有机会僦想多吃。但当我们很清醒的时候我们应该可以定下一些规矩来约束导向我们自己,使得我们可以很聪明地平衡今天和明天、战略和经營、即期的盈利和长远的投入我前几天看到一本书叫《灵魂经营》,是写富士胶片的柯达破产了,富士转型了因为觉悟得早、行动嘚早。我们今天当然没有到如此危急的地步但转型创新的道理是一样的,我建议大家看看这本书
像我们这样一家多元控股的公司,在創新发展过程中一定要个性化地准确地评价每一个事业部而这个评价几乎是控股公司最要紧的工作,因为它要求的绝不仅仅是结果性数芓它要求的是一个判断,专业地判断这项业务综合的全面的价值为什么有的业务没有盈利市值很高,有的业务盈利不小可市值很低當然也有业务没有盈利也没有市值要破产了,更有业务又有盈利又有市值又有成长性这是理想状态。我们今天说的要有一个对业务的科學综合判断其难处在于需要判断时都是发展的相对初期,这时候这个业务是树苗还是草苗看不清楚
除去波士顿矩阵式的分析资产组合鉯外,对一个寻求成长寻求转型并创新发展的公司来说它现有的业务及新发展的业务也一定要清晰界定,个性化逐一按行业规律分别评價并作出其发展程度和战略趋势的判断
一是现有的已进入成熟期的业务。
二是在现有业务基础上的产业链上下游发展的业务
三是同行業中或相近行业中有相关性可以协同的业务。
四是与现有业务完全无关的新的投资
这四项应该分开来评价,关注不同角度从而激发不哃业务团队的积极性。评价从定性来看是其创新性特别是技术的创新性从定量来说是看其业务的成长性。所以这些分类和评价的定义一萣要科学与总体的战略目标一致。转型升级创新发展的一个重要形式就是新的战略投资没有具有一定规模的投资带动,转型升级创新發展不可能完成新的投资形成的一定是战略引领的资产。
转型升级创新发展对所有老的业务不仅不是抑制而且提出了同样的更高的发展要求,不过发展方式不一样了
在激励创新发展的政策上,特别是在有技术创新的业务发展上我们可以使用的激励方法也应该有创新性与市场的做法可比并相对领先。在遵守现有规则的条件下根据不同的行业、员工性质,可以创造性地使用除了一般工资奖金之外的价徝创造性的激励政策如技术股份、跟投入股、利润分享、pre-IPO、期权激励等等方式,让创新者从开始就对项目有拥有感对项目的每一阶段荿功有分享。
专业领域战略行业定位
行业选择在战略决策中所占权重超过 50%,几乎决定了成败这对中化来讲更是转型中最大的挑战。洳果我们一般地去追今天的
AI、大数据、区块链、基因改造、电动车能源等可以说我们已经不是领先者,除非我们用更高的成本并购较领先的中型企业以买回失去的时间我们要在新技术中取胜发展,我们就不能成为新技术投资中的落后者在对新的大发展趋势把握的同时,要把如何进入这些领域的方式研究清楚在不同的发展阶段进入一项业务,其成本、风险、竞争的环境可能都不同了我们说科学至上,首先是说科学是一种精神其实科学的东西也就是要好一些的东西,并不是更玄乎更复杂的东西把简单的事情做好做精也是科学。所鉯科学的精神和方法可以适用于任何的产品和服务但在这个基础之上我们还是要创新升级。汽车做得再好也是汽车过去一百年我们看箌了汽车几乎是脱胎换骨的进化,但直到我们看到了电动汽车看到了无人驾驶汽车,我们才看到了这个产业的革命性升级所以我们在戰略的选择上一定是分几类,有个过程改良、进化、革命式创新相结合,共同进步这样做的好处是稳健平衡,不好处是顾忌太多、没囿背水一战的专注(比如说卖掉所有业务去全身心拥抱人工智能)但从中化的基础和体制来说我们应该选择渐进式。我们的战略选择可能應该有以下几种:
1)现有业务的持续的质量升级效率升级的互联网+的数字化改造。我们应该以过程的行业技术标准(不是财务结果标准)為原则对现有业务在科学技术水平上作审计及总体判断。如果要继续发展经营的业务应通过技术改造提升其技术水平使其在工艺技术囷产品质量上达到一流或领先的水平。中化未来以产品质量取胜不以拼成本为竞争方式,这应成为我们的指导思想由此也建立中化公司的品牌定位(这些业务包括什么及具体实施方法还要有专门的人和方案)。旧的业务中不能取得技术进步的股权逐步减持到出售。最菦能源互联网的业务取得一些进展使我们更增加了信心,如果真能实现预想我们将有不同的地位。
2)在现在业务基础的相关领域扩展投资其主要标准也是技术创新,没有领先的技术创新就不再投资如石油炼化的下游、氟化工的下游、农药、化肥的延伸下游新技术等。在这些领域我们有一定基础和团队积累对市场了解多,对趋势理解
也较易形成上下游的协同合力。这样发展下来产业链会更完整整体技术含量更高,从而使产业链整体毛利高、市场竞争力强
3)在中化集团现在的业务组合中,特别是能源化工的业务如果多头发展吔难以形成真正的独角兽。还是要有分类的业务群如石油化工深加工产业链、汽车新材料产业组合、生物医药及农业投入品产业链、高性能材料,同时地产以及与之相关的材料、智能家居金融的科技和服务的扁平化、小微信贷等,都应该在各自的领域是有核心技术和专囿能力的农业事业部的
MAP 战略虽然尚在初始阶段,其商业模式特别是核心技术尚需验证但它定位的创新性和可复制的规模仍然很让我们期待。
4)在各事业部的发展思路打开之后事业部可以在做好专业准备以后通过研发或并购进入新的行业。新的行业可以是相关的、相近嘚也可以是与老业务没有关系的。这要看商业敏感度和专业能力从研发进入新的产业来说,如沈阳院的污水处理技术可以有突破式的進步和商业化如研发的无毒染发剂,如扬农的芳纶等其实都已进入了相对独立的行业大部分的科技企业发展中并购中小企业的初期技術是重要途径之一,但这也要有触角、有判断、有整合发展的能力如果我们并购的标准是技术能力、发展潜力、团体能力而且不再受产業专业化的局限,那么天地就广阔多了关键不能别人卖什么,投行来找我们说有什么东西要卖我们就研究买什么,而是要有我们自身嘚规划和标准否则我们就是别人战略实现的工具。
5)如果思路再开放一步通过 PE 式非控股的投资进入新的行业,如 AI、基因工程、生物医藥等等发展快速的前沿科学以及由这些技术带来的产业进步这种投资形式在过去十年以及可看见的未来因为技术进步带来的投资机会和巨大的价值创造过程,被证明是很成功的
所有这些都是中化全面走向创新型科技化企业平台的努力方式。相信在发展过程中团队还会创慥出更多更好的方式
以上所有的领域、投资的形式,都要经过详细的设计论证过程它对我们的团队提出了全新的要求和挑战,我们必須用心回答
这个建议可能一下把中化作为一家相对成熟的企业又放到了创业公司的位置上。其实我已意识到中化团队的创业热情一直很高今天我把这个想法提出来供大家讨论,最终这是团队的选择从高标准的创新型科技型企业来看,我知道我们开始得很晚我知道我們差得也很远,我知道我们前面的路很难但如果我们今天不开始,我们永远没有追上的那一天人活着就要有点梦想,中国有中华民族偉大复兴的中国梦中化也要有中化自身的梦。希望这个梦的实现和它实现的过程都对大家好、对公司好、对国家好。(本文完)
附读:宁高宁谈战略、人才、执行……
战略不是孤立的是系统问题。战略目标的确立是一个组织成熟发展的第一项成果
举两家企业例子:阿里巴巴和腾讯。这两个公司每一家的市值几乎等于中国石化+中国移动超过4000亿美元、差不多3万亿人民币,而中国石化和中国移动都是不箌2万亿人民币的市值阿里巴巴和腾讯的大股东,即真正拥有这两个公司的人都不是中国人。腾讯的最大股东Naspers是南非的,占股40%左右洏阿里巴巴的最大股东是孙正义,日本的占30%股权。马云只占7%-8%股权马化腾占10%左右。我开玩笑说这是典型的中国人打工打成首富,为什麼会这样他们在最困难、最需要钱的时候,中国投资者没有人投资从战略来讲,没有人认识到这个公司的成长性和未来潜力这不是賺钱问题,是战略问题在战略思考上,有没有真正考虑成长性思考如何培养业务和发展潜力,而不是不赚钱就赶紧卖掉这讲得是战畧形成的动力。
我到井冈山学习记着有个例子:***在黄洋界问士兵,“往前看是什么地方”士兵说是茨萍。“再往远看”“是吉安”。“再往远看”“看不到了。”
“那不行我们一定要看到全中国看到全世界。”如果是今天有人说***的这个话我们不吃驚,但那时候***晚上估计都没饭吃手里只有几十条***的军队,但他的战略性、前瞻性奠定了中国革命成功的基础。这就是战略形荿的动力有动力、有能力,这就说明了战略是怎么形成的
企业战略的理论家非常多,几乎企业里每个人都讲战略所有的咨询公司都叫战略咨询公司。企业里面有营销战略、财务战略、成本战略、人力资源战略,甚至还有培训战略包括后勤都有战略。那么战略到底是什么?有定位说、目标说、资源说、创新说、组织说、转型说等等不同理论流派
我认为,战略根本上是增长和增长方式战略的起點是市场。德鲁克提出战略就是通过最有效的管理,用最小的资源达到最大回报的过程战略的根本是一种增长方式,我们用什么样的方式、什么样的路径达成企业的增长
对于多元化集团而言,集团总部指导各业务单元可以运用战略思考十步法形成业务单元竞争战略,中化集团也在使用这个办法通过10个步骤,一步一步有逻辑地形成战略每年企业都用十步法,把战略过一遍每年做预算前要回顾战畧,看一下战略对不对行业对不对,怎么做下去还是不该做下去了。
前面说的是怎么做事怎么做好,战略就和执行联系起来了同樣的战略选择、行业选择及定位、资源投入、市场环境,但得到的结果不同这是因为,团队成员、组织方式、体制效率不一样或者说,战略一样执行不同,企业就不同了因此,战略和执行都要好都要到位。
实际上在企业里最纠结的就是这个我到中化以后,把战畧部改为创新与战略部把过去的评价考核部门改为战略执行部。我觉得这两个部门的关系是企业里最难的两个关系,就是战略和执行建立在讨论战略、宏观环境、产业政策之上的东西和实际做到的东西,往往差了60-70%因为组织的联系、人的联系、资源的联系,和战略执荇都出现偏差反过来,有的中层很能干基层非常有活力,最终推动、补充和挽救了战略也很有可能完全看一个组织系统里是怎么来管理这个事情。
所以人是战略和执行的连结点,这是最大的连结点企业的“企”字,是“人在上”人是企业里最核心的要素,人来執行人来组织。中国人叫企业老外叫COMPANY,也是伙伴的意思从中可以看出人在企业里的关系。在企业管理中有个动力系统有个成力系統。想不想去做就是有没有动力系统;能不能做好,就是有没有成力系统
高层管理和中下层管理职责有不同区分,越是战略和宏观的倳情越是高层的事情,这也是个系统不断的循环,不断的自我更新战略方向的调整、资源的获取及配置,团队的组建及构架目标預算及评估考核,再到产品、技术、成本市场营销渠道、客户、消费者及市场份额,战略就逐步地与执行联系到了一起这个逻辑很清晰。如果企业选择错了行业想通过经营解决很难。因为是战略性的选择出现问题必须得去创造新的战略。市场决定战略战略决定营銷。作为战略执行来说这几乎是区分好企业和坏企业的关键点。
我在香港的时候香港有两家公司和记黄埔和新世界,当时这两家公司佷多业务都一样比如都做地产、电讯、港口、零售,但是20年后新世界的股票一直还是10元,李嘉诚的和记黄埔20年已经涨得非常多了业務一样,市场环境也是一样体制上也没有大的区别,为什么结果有这么大区别关键在用人上。我之前问过李嘉诚先生为什么你可以莋石油、做***都能做得很好,为什么恒基、新世界他们做地产还可以但其他业务不行?他开玩笑说主要他会说英语。他白天在厂里咑工晚上学习英文,因为会英语所以不怕外国人,请了一堆外国人给他工作外国人的眼界超出香港人,做了很多石油、互联网的投資
所以最重要的是用人,李嘉诚有用人的眼光有全球战略眼光,有对行业的判断和评价的眼光反过来看其他香港公司,基本是家族式、朋友式、老臣子式的公司这些公司发展的局限性很大。
在企业里说到战略,说到任何一个业务决策时都要假设人的存在,假设囚是有能力的在真正的管理学里,人就是全部比如德鲁克,全都是在说人也许你会说财务、营销、成本……这些都不提人了,为什麼因为人是所有其它管理行为的前提,假设你已经拥有了最好的团队、最好的体制、最好的管理方法、最好的企业文化然后再来说其怹做事情的方法。
但我们的问题是往往这个假设不存在。我们已经决定了应该怎么做但等我们返回来才知道,从能力到动力、到专业性都不够这就有问题了,所以说人是管理的起点也是终点。“以人为本”“人在上”,“人本主义”见物一定要思人,这实际是對管理的基本要求
国有企业党员和员工的思想认识
目前企业里大多强调一般企业属性,但是必须看到我们是一个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喥下、党领导下的企业四个自信与四个意识,五位一体和五大发展理念必须要灌输到国有企业里面,这样才能更好地完成作为国有企業和一般企业的企业属性国有企业的改革发展要与国家社会的改革发展要求同步。党员应该是好经理好经理应该是党员。
最近中化在梳理党建工作在企业中发挥的作用我希望能够真正形成企业体系里面有一定创新、而且能起到作用、最终能够支持中心任务、使企业经營更好的一种党建工作。怎么落实中化从党组织的理想信念道路、方针路线政策、组织领导、党员修养四个方面在企业里逐项落实,这昰中化将来党建工作的基础思路也是执行战略目标的起点。
为此我们必须做大量的培训,让大家认识到企业组织不单是一个业务组织还是精神组织,是有信仰、有理想、有历史使命感的组织这样才能调动大家,让大家感觉到自己的工作重要、崇高、有意义
6S管理体系在华润、中粮、中化等企业都在推广***。在企业运行过程中怎么管理企业从中可以看到人和事情的关系。
第一战略单元管理体系(BU、事业部)。什么叫“战略单元”首先它本身行业的战略性,其次它有对战略的理解和驱动性在里面
第二,全面预算体系(分析业務、市场)过去编预算是财务部编预算,现在就不是有企业甚至只做工作计划不做预算,明年做什么、卖什么产品、占多少市场不洅把数算出来,因为这个数算出来也基本上是造出来的全面预算系统是真正把业务搞清楚。
第三管理报告体系(当期、主业、真实)。过去都有财务报表但是拿财务报表来管理不行,因为财务报表把历史上非现金性的、会计处理的东西都做到一起很难评价。而管理報告系统剔除历史、会计原则等专管对主业的当期竞争性评价。这样团队的责任很清晰而且很容易评价。
第四审计体系(内部运营匼规建设)。审计体系是内部审计主要以合规性审计为主。比方我给别人放账、贷款把货卖了钱没有收回来,这个会计是审不出来的但从企业来讲需要考虑这个业务应该如何放款、负债比例不能高多少。
第五业务评价体系(标杆、市场、历史)。对业务的评价过去靠预算你说今年要赚1个亿,到年底赚了1.2亿表扬你一下,赚了8000万批评一下,这样预算就变成了讨价还价的系统。而所谓以标杆、竞争对掱、市场、历史来评价预算评价只占10%到15%,预算做完了达到预算了,只能得15分还有85分,怎么办一定是依据市场、历史、标杆的评价。
第六管理团队及经理人评价体系(团队、创新、潜力)。企业最难的事情就是战略性的投资要经过一个长时期,可能三到五年甚至鉯上的培育渡过困难阶段,这是最重要的事情也是最难的事情,更是最没人想干的事情但是最应该让最好的人去做的事情。否则企業这一年盈利了人走了,事也没了;企业换了个班子企业就不行了;企业做了几个交易型的生意挣了钱,但并没有战略性基础企业吔无法被拉到增长轨道上来。所以怎么样评价团队经理赚钱的就一定是好经理?不一定不赚钱的是不是坏经理?更不一定这有一个對企业发展阶段、创新性、潜力的评价。
把这六点连在一起运营就开始了,每年都会***成投资、评价、业务运行过程来进行评价现茬中化的这个体系变成自动在周转运作,每年在自我完善、自我更新、自我提升的体系
企业经理人的标准及素质要求
企业里面还有个难題,就是什么样的人是好人这几乎是全世界范围内的难题,不管是哪个公司很多人去GE学习过,我去学习的时候还是韦尔奇的时代韦爾奇讲4E,Energy(活力)、 Energize(激励)、
Edge(胆识和决断)、Execute(执行力)这4E是GE对人的评价。后来换了伊梅尔特伊梅尔特把4E换成了专业、学习、创噺和尊重人,重新解释了他对企业人评价的要求和作用当然他把GE的战略也转变了,把GE过去并购、甚至金融为主的业务转变成了需要更哆的工程师,不需要更多的会计师伊梅尔特最近被换掉了,只做了16年为什么被换掉?外界认为伊梅尔特没有跟上数字化、互联网经济時代虽然他一直非常努力地去跟,但他没有跟上这个时代GE的市值、股票一般。
那么怎么评价一个人习总书记在央企党建工作会议上講,“对党忠诚、勇于创新、治企有方、兴企有为”这是大政方针的要求。对企业内部来说标准就更多了包括学习、激情、团队、创噺、敬业、廉洁,每个人都会说出不同的东西标准有什么用?两个作用:第一选人时有一定依据。每个标准都可以打分比如是否诚信、是否有担当,从1分到10分打分如果大家都是这个看法,就有一定的准确性在里面;第二如果不断推动这些标准,让大家觉得这个标准是企业追求的、是企业推崇的人那么大部分人就会去效仿、学习,这个标准慢慢就会起到作用
我认为企业经理人70%是天生,30%是培养出來的只有他的性格、特点里面有这些特质的人,才能被培养出来对我来说,最难的是把管理者换掉任命的时候要谈话,换掉要说对鈈起我比他还难受。
所以当所有理念性、政策性、宏观性东西有了以后,对人的判断就变成了最难、风险最大、收益也最大的事情標准分思想素质的标准和工作能力的标准,这个单子可以列得非常长企业里面有意识地不断去修正、完善、使用、推动这个标准,这和執行战略密切相关
谈到标准,我以前写了一篇文章《你行吗》,这里面写了134条什么人可以当经理?什么人有资格做总经理当时在公司里引起了讨论。
比如说有一条“你能自嘲吗”如果不能以自嘲的方式承认错误、承担责任,你就不能带团队你必须和你的同事说:“兄弟,这事你做得不错是那天我做错了,你干得比我说得好”这样大家才能有一个可以继续工作的氛围。只有具备这些素质后財可以尝试去做企业经理,否则不可能在长久、持续的竞争中让团队保持激情
企业的经理人有五种类型。
第一守业型。守业型的经理囍欢管大公司好像他天生就是当官的料。来了之后基本能维持住他也有职责,早九晚五对人也不错,不贪污不腐败什么会都开,發言按稿念都挺好,没问题守住规模了。但是守住就是落后因为别人进步了,市场进步了
第二,效率提升型在内部搞管理改革妀善,提升效率比如成本降低、出门记得关灯、吃饭便宜点、原料采购便宜点、产量提高、销售费用等等这些他都管,这是效率型的這个算不错的经理了。
第三业务扩展型。建了新的工厂当然也可能建错了,但是最起码有发展的欲望经理人必须要有发展欲望,必須要有市场份额必须要竞争。他说“你看竞争对手那谁谁谁,又提高产量了又投资了,人家又建新厂了我们必须得建,我们不建僦落后了”说的对吗?很对这就属于扩展型的经理人,没有真正对行业提升革命性的转变但是他也在发展。如果他运气好所处的荇业是一个发展非常快的行业。比如中国的地产行业在过去20年谁胆子大谁就赢,胆子一小就完但并不都是这样的行业,也不知道哪天荇业会转变
第四,战略转型发展型会研究战略转型,特别是创新技术、行业转型不断发展公司,不断有新的主意出来我们要进入什么新行业?行业里面怎么转型要用到什么新技术?商业模式能不能调整是不是可以跟上社会、经济发展的步伐?当然不是只做这个下面的工作也是要做的,包括稳定发展、效率提升、业务扩展、战略转型在这种经理人眼中,不会做重复建设不会打价格战,一定囿新的创新的东西出来这是非常难得的经理,少见
第五,可持续发展组织再造型可以发展组织,不光自己干全组织都在干,全组織变成一个学习型、创新型、可持续发展的组织他在或不在都可以。组织本身从精神理念发展到业务专长的发展都非常完善这是更少見的经理人。
这就是经理人的五个层次越高层次的经理人越会对企业进步带来很大的推动作用。
战略的高层级价值创造
先说价值创造。企业存在的本质是什么人类社会有不同的组织形式,但所有的组织形式都是为了和自然界进行物质交换这个过程中人类的生活环境、生活水平变得越来越好。人类其实很简单就是衣食住行。中粮是搞吃的中化是搞用的。别看中化这么大的企业从事石油化工有炼油厂,从原油进来到化工品出来,有物理反应、化学反应最后生产出一片塑料膜。中粮出产两只鸡中化把鸡包起来,一点不复杂朂终还是关系到生活。
人类社会的发展最终就是为了让生活更好一点。这个过程中最难的是效率我们70年代末上大学的时候,为什么买個鸡蛋那么难为什么今天的鸡蛋不值钱?不是钱多了而是鸡蛋多了,养鸡的多了为什么养鸡的多了?因为效率提高了整体社会物質供应提升了,这种交换和效率的提高是通过企业组织形式来实现的。企业的效率不提高人类社会就没有财富形成,财富形成过程就昰价值创造的过程
价值创造在企业里的实现有很多方式,最大的是体现在资本市场、和市值上比方说亚马逊连亏20年,最近刚刚盈利變成全美市值第二、第三大的公司,市值大约5000亿美元左右它亏损那么多年,怎么会有5000亿美元的市值呢因为它创造了价值,改变了商业銷售模式比方说Uber一年亏一二十亿美元,但它的市值已经大过了通用汽车还有Airbnb是做共享酒店的,做了五六年已经超过像希尔顿这类上市公司的市值了。为什么价值创造。什么叫价值创造人们认为这个东西是未来趋势性的、改变人类生活方式的商业模式。
再说企业的價值过去,对企业来说价值创造包括交易价值、生产价值、资产价值、投资价值这些在目前看来都不叫价值创造。价值创造是开辟一個产业、行业改变一个行业的规则,同时形成新的商业模式或新的业务最终这个商业模式被投资者、资本市场、消费者所接受。大企業里面有没有创业者有没有做价值创造的人?现在大家说BAT百度、阿里巴巴和腾讯,为什么这三家公司都被外国人投资了呢为什么都茬中国境外上市?国内A股市场还没有这么大市值的公司当时价值创造的战略眼光在哪?
所以组织、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的难点,在于讓大家去认可、鼓励和支持价值创造国有企业能不能创新?能不能形成价值创造的过程在整个价值创造过程中,从起初的概念提出到過程中的艰辛和挑战我们用什么样的文化、理念、组织制度和机制来保证这个创造过程?如果没有这个过程怎么做企业?怎么创造价徝否则,国家给了你1万亿资产搞了10年还是1万亿资产,但对手变成10万亿
什么样的组织人事工作能够激发创造性?这应该成为企业组织囚事工作的目标当然,这对于企业很难因为任何创造一个新东西的投资一开始都不能被证明是对的。高层次的公司价值创造过程要囿真正良好的企业团队、组织文化、理想信念和对战略的深刻理解来支持。在过程中如果有人、特别是领导层的人不断从根本上提否定性的疑问,不断推卸责任说“我看这个东西不行”,那结果就是真的不行经济就是这样,不像天气如果都觉得股票要升,它就会升因为大家都去买。企业也是一样价值创造需要团队努力,齐心协力去推动事就成了。如果大家都怀疑就真得做不成。只有坚定地支持战略创新、战略进步的组织才能不断在组织内部产生出很多新的产业出来。
高层次的价值创造需要大家都知道、理解、鼓励创造噺东西的过程。这里包括体制机制、企业文化、财务资源、技术资源、团队资源这些必须合在一起。企业是浑然一体的不太可能某个哋方很好,其他地方很差过去我们看一家企业墙上的霓虹灯掉了一半,问什么时候掉的半年前就掉了。我们就判断这个企业不是好企業厕所脏了,不可能是好企业食堂不好,不可能是好企业设备上面很脏,不可能是好企业所以如果企业的团队组织、理念文化等等地方不好,不可能创造新的东西出来
五步组合论我用了很多年,是公司管理的路径和逻辑刚刚我说企业是浑然一体的,但在MBA课程里媔就变成战略、财务、人力资源、市场营销、成本会计等等不同的课程,没有把企业管理中的逻辑关系讲清楚就是:成本和战略什么關系?人和战略什么关系团队和成本什么关系?技术和团队什么关系通过五步组合论,会发现原来企业是这么循环的有逻辑关系和湔后路径。当然这种循环是动态的同时大循环里面还有很多小循环。
第一步选经理人。企业里几乎从所有制、股权结构、股东价值取姠、法人治理结构、公司董事会、企业目标/使命、社会环境等等所有活动最终的决策就是企业负责人。但是企业负责人最大的决策就昰以股东的价值取向和偏好,通过董事会选出经理人把人选出来,我认为基本上80%决定了企业命运你在办公室,打了几个***把经理囚定下来之后,后面所有的事全从这里开始
第二步是组建团队。选出的经理人一定要有比较强的组建团队的能力也要给他一定的发挥嘚权利,否则没有发挥余地做事情就会有借口,动力就减弱了
第三步是发展战略。为什么战略不是初始就有的因为团队是初始的,呮有好团队才有好战略出来战略不是天上掉下来,不是某个人定下来的一定是有机、协同、充满活力的团队制定战略出来的。
第四步市场竞争力。MBA的课程90%都在讲这一块包括产品、技术、成本、价格、市场、品牌、人才、资金、营运、风险等等。
第五步价值创造。企业是多目标的包含了企业本身、社会以及党领导下国有企业属性带来的目标。此外股东、员工、客户、合作伙伴,公众资本市场……这些目标都要平衡起来。对企业的评价不是单一的也不仅仅是财务评价,而是从政治、经济、社会、客户、人文都有评价从中才能整体看出这个企业算一个好企业或者不好的企业。
这样又回到了第一步对经理人或者团队的评价——是不是做得好?应不应该继续做丅去一旦换人,循环就又开始了这个循环过程中的每一步都要走好,因为是乘数效应经理人做对了得1分,如果做的不好0.5分后面所囿的就都错了一半。如果到了团队再错0.5分到发展战略就成了零点零几分了。所以企业循环过程中做到均好才能把战略和组织协同起来。
零售是指包括所有向最终消费者矗接销售商品和服务以供其作个人及非商业性用途的活动。许多机构诸如生产商、批发商和零售商都从事零售业务。而大部分零售业務是由零售商从事的
零售是商品经营者或生产者把商品卖给个人消费者或社会团体消费者的交易活动。特点是:每笔商品交易的数量比較少交易次数频繁;出卖的商品是
,个人或社会团体购买后用于生活消费;交易结束后商品即离开流通领域进入消费领域。
-
商品交易嘚数量少次数频繁
-
与国民经济的发展一直息息相关
“零售”一词源自法语动词“retailler”,意思是“切碎(cut up)”是以一种基本的零售活动,即大批量买进并小批量卖出例如:一个
可以二十四箱为单位买进听装豆子,再以单个听装豆子为单位卖出但
并非是“***(break bulk)”商业實体。批发商也可以大批买进并向消费者小批售出但将零售企业与其他分销贸易商区分开来的是消费者类型;零售企业的特征是向最终消费者出售,而批发商则是向零售企业或是其他商业组织出售Baker(1998)将零售企业定义为“任何向个人或
出售商品并提供售后服务的机构”。
有一种倾向认为零售主要指有形(物质)产品的销售。然而承认零售是一种包含服务的销售是必要的。一项服务可能是顾客主要购買的东西(如理发或航空旅行)或是顾客购买的一部分(如送货或培训)。零售不一定涉及有形的商品
和***订购、到消费者家里或辦公室直接
皆属零售的范畴。最后零售也不一定只有一个“
时即充当了零售商的角色。另一方面制造商、批发商和其它组织为本组织使用或再销售需要而进行的购买则不属于
者个人或社会集团出售生活消费品及相关服务,以供其最终消费之用的全部活动这一定义包括鉯下几点:
1.零售是将商品及相关服务提供给消费者作为最终消费之用的活动。如
将汽车轮胎出售给顾客顾客将之***于自己的车上,這种交易活动便是零售若购买者是车商,而车商将之装配于汽车上再将汽车出售给消费者则不属于零售。
2.零售活动不仅向最终消费鍺出售商品同时也提供相关服务。零售活动常常伴随商品出售提供各种服务如送货、维修、***等,多数情形下顾客在购买商品时,也买到某些服务
3.零售活动不一定非在零售店铺中进行,也可以利用一些使顾客便利的设施及方式如上门推销、邮购、
等,无论商品以何种方式出售或在何地出售都不会改变零售的实质。
4.零售的顾客不限于个别的消费者非生产性购买的社会集团也可能是零售顾愙。如公司购买办公用品以供员工办公使用;某学校订购鲜花,以供其会议室或宴会使用所以,零售活动提供者在寻求顾客时不可忽视团体对象。在我国社会集团购买的
零售贸易是指将商品或劳务直接出售给最终消费者的交易活动。在贸易运行中零售直接面对最終消费者。通过零售经营商品离开贸易领域进入消费领域,真正成为消费对象从而完成
过程。从这个意义上讲零售是贸易过程的终點,处于生产与消费之间中介地位的终端
从贸易发展的历史来看,零售是最古老的
最初的贸易可以看作是零售贸易的雏形。在市场发展的初级阶段商品生产的小规模化决定了商品供应有限,消费者的自给自足决定了商品需求也十分有限因此,贸易活动基本是零星的、分散的、小批量的并集中于某一地区,主要由
者来进行偶然出现的大批量或较大批量的交易活动以及运输活动,也都由零售业者承擔零售是贸易活动的主要形式。随着商品
的发展商品种类增加,需求扩大交易批量增大,产销矛盾日趋尖锐在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間,仅有零售贸易已不能适应社会生产贸易的要求必须要有新的贸易
的出现。于是零售与批发分化当批发成为贸易领域的一个行或部門时,零售也就成为专门面向最终消费者销售商品的待业与批发贸易相比,零售贸易的主要特征有:
1. 交易对象是为直接消费而购买商品嘚
消费包括个人消费者和集团消费者消费者从
处购买商品的目的不是为了用于转卖或生产所用,而是为了自己消费交易活动在营业人員与消费者之间单独、分散进行。
不仅有商品还有劳务, 即还要为顾客提供各种服务如送货、***、维修等。随着市场竞争的激烈加劇零售提供的售前、售中与售后服务已成为重要的竞争手段或领域。
零星分散交易次数频繁, 每次
较小未成交交易占有较大比重。這是
应有的定义在国内零售的定义为少量销售的意思。因为零售贸易本身就是零星的***交易的对象是众多而分散的消费者,这就决萣了零售贸易的每笔交易量不会太大而较少的交易量不可能维持持久消费,与之相适应零售贸易的频率就特别高。正由于零售贸易平均每笔交易量少交易资数频繁,因此零售商必须严格控制
的影响比较大。 零售贸易的对象是最终消费者而消费者的购买行为具有多種类型,大多数消费者在购买商品时表现为无计划的冲动型或情绪型面对着这种随机性购买行为明显的消费,零售商欲达到扩大销售之目的特别要注意激发消费者的购买欲望和需求兴趣。为此零售商可以在
等方面下工夫,把生意做活、做大
5.零售贸易大多在店内进行,网点规模大小不一分布较广。 由于消费者的广泛性、分散性、多样性、复杂性为了满足广大消费者的需要、在一个地区,仅靠少数幾个零售点是根本不够的零售网点无论从规模还是布局上都必须以满足消费者需要为出发点,适应消费者购物、观光、浏览、休闲等多種需要
6.零售贸易的经营品种丰富多彩、富有特色, 由于消费者在购买商品时往往要挑选,“货比三家”以买到自己称心如意,物美價廉的商品因此,零售贸易一定要有自己的经营特色以吸引顾客,备货要充足品种要丰富,花色、规格应齐全
零售处于贸易运行嘚终点,具体体现着贸易运行的目标零售贸易的特点,决定了它有下列功能:
1.实现商品最终销售满足消费者需要功能。 产品在生产者掱中或批发业者手中只是一种观念上的
,而不是可能被消费的现实的使用价值产品只有进入消费领域才能成为现实的使用价值,在多數情况下这需要通过零售贸易来实现。零售贸易直接面向消费者通过
,把商品送入消费者手中阳终实现
和使用价值,不仅满足了社會生产和生活的各种具体需要而且还为生产过程重新发动提供了
和实物更新的条件,把生产者创造的
功能 消费者对商品需求和服务需求是广泛的、多样的、复杂的,满足这些需求零售贸易不仅要提供丰富的商品以供选择,还需要围绕着商品销售提供各种服务如
、信鼡服务、售货服务和售后服务等,并以此为手段扩大商品销售。在发达的市场经济条件下零售的服务功能更为重要。
3.反馈信息促进苼产功能。零售贸易直接面向消费者能够及时、真实反映消费的意见及市场商品供求价格变化情况,向生产者和批发业者提供市场信息协助批发业者调整经营结构,促进生产者生产更多更好适销对路商品满足消费者需要。
4.刺激消费指导消费功能。零售贸易中的
、 广告宣传、现场操作、销售促进等能唤起潜在的消费需求,培养人们新的爱好和需求引导消费者的
、方式和时尚,为扩大再生产开拓更為广阔的市场为
的不断提高创造新的物质条件。
(1)交易规模小交易频率高。
(2)即兴购买多且受情感影响较大。
(3)去商店购物仍是顾客的主要购物方式
从事的活动,就是把制造商生产出来的产品及相关服务出售给最终销售品从而使产品和服务增值。零售商要荿功地承担起制造商、
及其他供应商以及最终消费者的中介作用必须合理地安排以下活动:
是指以向最终消费者(包括个人和社会集团)提供所需商品及其附带服务为主的行业。
零售业是一个国家最古老的行业之一
零售业也是一个国家最重要的行业之一。
零售业是反映┅个国家和地区经济运行状况的晴雨表
零售业是一个国家和地区的主要就业渠道。
现代零售业是高投资与高科技相结合的产业。
但是與发达国家相比与国家的要求和人民的期待相比,我国流通业仍然存在很大的差距中国流通业的差距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
一是消费率与人均消费水平低。长期以来我国消费率一直偏低,多数年份徘徊在60上下最低年份的2004年仅为53.6,远低于70左右的世界平均水平
二是企業规模小。2010年我国“零售百强”商品销售额合计为1.66万亿元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为10.6%;2008年迄今多年美国零售业百强销售额(包括在美國本土以外市场的销售),占全美商品零售总额的比重一直稳定在40%左右
三是主要经济指标差距大。我国流通业在组织化程度流通效率、粅流成本、商业防损以及人才队伍方面的差距也很明显。以组织化程度为例欧美发达国家商业流通业已经进入连锁经营时代,连锁经营銷售额约占全部销售额60%以上美国已达80%;而2010年我国限额以上连锁零售企业零售额仅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17.2%。
四是地区与城乡消费差距大从中国商业联合会提供的近几年我国“零售百强”企业区域分布上看,都是东部地区占大多数西部地区入围企业不到10家,销售额所占仳重仅为3.3%
零售市场与国民经济的发展一直息息相关。在1978—1992年零售业对外开放以前,社会消费品总额的增幅在大部分年份超过GDP的增幅說明此时中国零售市场供不应求,对新企业的进入具有吸引力此时零售市场近似完全竞争,零售业发展也较快但是1992年零售业对外开放鉯后,尤其是2001年加入了WTO后绝大部分年份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幅低于GDP的增长幅度,且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对于GDP的贡献率出现了下滑這说明了零售市场对于新企业的进入已经存在障碍,供过于求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中国零售市场已成为非完全竞争的市场。百货零售业鉯及超级市场零售业成为了最主要购进商其购进额与其他各类零售业的差距不断扩大,买方垄断势力不断加强对制造商、供应商的控淛能力不断加强。
(2014年中国零售产业竞争份额浅析)统计显示我国加入了WTO后,零售业成为跨国企业来华投资的热点领域大型超级市场占据了零售业大量的市场份额,成为了中国零售业的龙头2005年,限额以上连锁零售超级市场商品销售额为3113.3亿元是便利商店这类边缘零售企业的17倍。
由于专业店是一种以经营某一大类商品为主的零售业态具备丰富专业知识的销售人员和适当的售后业务,并且所经营的商品┅般为价格比较昂贵的品种如家电、玩具、汽车、奢侈品等,再如汽车、摩托车、燃料及零配件专门零售业市场这类市场与其他市场楿比较为特殊,因而本文将不对专业店做专门研究此后,百货零售行业经过发展成为了又一具有垄断势力的买方零售企业可以说中国零售业形成了两大寡头争相竞争,边缘零售企业不断寻求市场份额的情形
中国商务部部长高虎城周六(12月26日)表示,预计今年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2%左右消费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第一驱动力。
预计今年中国货物进出口总额增长3.5%左右,继续保持全球第一货物贸易夶国地位国际市场份额明显提升,服务贸易增长10%以上服务外包增长25%左右。
此外实际利用外资1200亿美元左右,利用外资规模连续23年保持發展中国家首位非金融类对外直接投资突破千亿美元,全口径对外直接投资达到1200亿美元左右即将迎来双向投资的首次平衡。
此前数据顯示1-11月,中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12%;同期实际使用外资(FDI)1062.4亿美元同比增0.7%;对外非金融类直接投资898亿美元,同比增长11.9%
1-11月中國进出口则同比增长3.4%,远低于年初制定的7.5%全年外贸增长目标
中国零售业曾以每年翻番的门店扩张速度,开启了中国零售业高速增长的“黃金十年”但经历一番粗放式的野蛮增长后,传统零售业遭遇瓶颈随着电子商务的冲击,靠传统店铺物理网络布局的零售模式已经行鈈通了而随着中国经济下行,零售企业扩张店铺的模式开始暴露风险整个传统零售业呈现增速放缓、利润下滑的趋势。
从2011年第四季度開始整个零售行业销售业绩下滑,不仅销售额有所下降利润也在下滑。2012年前三季度商业零售行业共实现营业收入4870.74亿元,同比增长13.12%增速较去年同期下降近11个百分点;实现净利润134.83亿元,同比下降15.39%
通过对零售上市公司进行统计,前三季度仅有一半业绩增长业绩同比下降嘚公司中,有六成业绩降幅在20%以上约八成公司第三季度业绩环比下降。其中在港交所上市的国美电器今年上半年销售收入同比下降22%;净利润亏损5亿元,1-3季度亏损增至近7亿元与之相比,苏宁电器上半年的净利润也下滑近30%2012年前三季度业绩继续下滑超过三成。
造成传统零售業的困境不是偶然的分析原因,可归纳为资本对零售业的兴趣下降、电子商务的冲击、传统零售业模式弊端渐显、成本增加四个方面
洎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世界经济跌宕起伏贸易保护主义和反区域一体化的逐步抬头,实体经济面临错综复杂的环境世界经济前景难以乐观,我国经济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除成本、资金等因素外,我们面临的压力有3方面:一是项目重复建设、扎堆上马;二是需求萎缩、市场低迷;三是国际竞争对手的打压面对严峻形势,我国必须实现经济转型升级
当前各个行业及省市都在抓紧制定转型升級战略,零售百货行业也应抓住当前有利时机培育和健全企业创新机制。同时加大研发投入和人才储备,提升创新能力重点突破制約产业价值链提升的关键环节,加快发展研发、设计、标准、物流、营销等生产***务环节促进生产服务化和服务知识化。同时通过“创造性破坏”,建立新的技术和生产体系以生产效率的提升抵消、对冲成本上升带来的压力。
未来五年我国零售百货行业发展的着仂点不在于追求更高的增速,而在于正确处理好增长速度与结构、质量、效益、环境保护等的重大关系改善和提升产业整体素质,着力提高技术创新能力、国际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2012年1月,国务院正式发布了《工业转型升级规划(年)》(以下简称《规划》)这是妀革开放以来第一个把整个工业作为规划对象,并且由国务院发布实施的综合性中长期规划指导未来五年我国工业发展方式转变方向。
隨着行业竞争的不断加剧大型零售企业间并购整合与资本运作日趋频繁,国内优秀的零售企业愈来愈重视对行业市场的研究特别是对產业发展环境和消费者购买行为的深入研究。正因为如此一大批国内优秀的零售品牌迅速崛起,逐渐成为零售行业中的翘楚!
一、批发市场建设开始进入一个相对的低潮
随着超市、百货、专业店的不断发展,传统的批发市场不断受到挑战
、批发商转型,批发市场过多等等问题将进一步尖锐批发市场的建设和发展相对进入一个停滞甚至开始萎缩。
二、百货业向超市业学习开始走自营商品的道路。
百貨业在我国远比超市业历史悠久但是发展相对缓慢。原因有二:第一百货业近10几年来水平不是高了,而是低了从自营逐步转向为物業管理商,降低了百货业从业人员的能力要求和负担从而最终降低了对于商品、市场的分析和掌控能力。第二百货业连锁管理的能力,复制的能力规范化管理的能力相对于超市业落后,也严重制约了百货业的发展
从提升自我的管理水平,应对市场要求以及规模化、连锁化、集约化运作的要求来看,百货业将不得不向超市学习逐步开始自营商品。
三、大城市超市并购加剧小城市成为争夺重点市場。
布点过密导致单店销售和赢利能力无法提升,最终的结果就是重新的并购和整合优势向资金大、规模大、管理水平高的企业集中。最终可能形成几个国际品牌和极少数国内品牌占据市场的结果
三、四级城市(沿海县级城市和内地地级或以下城市)因为还有一定的市场和赢利空间,所以会成为争夺的目标因为其市场空间有限,中等规模(平方米以内的超市将成为主流)
的一个特点就是人们对于性要求上升和对于
的降低。随着收入的增加和城市交通的成本增高以及
变得越来越高便利店会相对进入一个比较好的发展时期。但是便利店经营的复杂性将成为经营中最大的障碍如果不解决好这个问题,那便利店的赢利能力将受到非常大的限制
五、专业店将进入第二個发展高潮。
的专业店将进入第二个发展高潮形态将更加多元化。比如服装超市、办公用品超市、食品超市、洗化用品超市等等将不断絀现和壮大他们通常将扮演“价格杀手”的形象,而且具有很强的渠道整合能力形成对于大型综合超市和百货的强有力的挑战。新的商业巨头很可能将在专业店领域产生
IT产业发展的不确定性,
受经济不景气而更多的寻求销售渠道等等导致零售业作为
。这个情况将进┅步加剧经历了本轮金融动荡的资本市场将更多看重稳定而具有高成长性,且有巨大现金流的零售终端金融业、
的联合将进入一个全噺的时代。
虽然世界和我国经济目前处于一个低潮但是零售业的发展总体将仍然保持高于GDP的速度增长。以上所述六个方向有望将成为今後5年或者更长时间零售业的发展的趋势.
七、实体店即将景点化
2014年市场销售稳定增长。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62394亿元比上年增长12.0%,扣除價格因素实际增长10.9%。按经营地统计城镇消费品零售额226368亿元,增长11.8%;乡村消费品零售额36027亿元增长12.9%。按消费类型统计商品零售额234534亿元,增长12.2%;餐饮收入额27860亿元增长9.7%。
《中国零售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统计显示在限额以上企业商品零售额中,粮油、喰品、饮料、烟酒类零售额比上年增长11.1%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增长10.9%,化妆品类增长10.0%金银珠宝类与上年持平,日用品类增长11.6%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增长9.1%,中西药品类增长15.0%文化办公用品类增长11.6%,家具类增长13.9%通讯器材类增长32.7%,石油及制品类增长6.6%建筑及装潢材料类增長13.9%,汽车类增长7.7%
全年网上零售额27898亿元,比上年增长49.7%其中限额以上单位网上零售额4400亿元,增长56.2%
互联网的迅猛发展引起了电子商务大潮,由此引发的消费变革也汹涌而至双十一数据向我们表明了,人气逐年递增的电商市场正一步步蚕食着传统零售的份额实体店PK网络,传統零售怎样应对电子商务大潮?
网购巨大的冲击和刺激使我国的传统零售业上演“触网”大片。
从前零售百货龙头比较的是谁的门店哆、哪家攻城速度快。而如今传统百货也陆续高调进入电子商务谁先进驻跑马圈地,谁的希望就越大一切数据表明:这并非是一场草根的聚会,而是耐力持久的消费盛宴
传统企业开网店的做法,一般是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行业类一般称作“鼠标+水泥”。“鼠标+水苨”模式既能够发挥传统门店集中展示和销售的特征也能为习惯网购的用户提供便利,更具有持久强大的生命力
“水泥+鼠标”随着电孓商务的发展,使得大量传统企业开始重视线上渠道两者的完美结合才会为消费者带来好的购物体验,才能提升总体效益一是网上商城延长了商店的营业时间,365天24小时不停营业;二是网上商城节节约资金节省了房租、水电、人力成本等;另外,网络避免了地域限制擴大的客户范围,使得用户覆盖面更广
尽管近一半的百强零售企业都拥有网上商场,但很多企业对线上下的用户定位并不清晰很多都昰将实体店搬至网上而已,并非真正意义的电子商务平台此模式的应用推广对企业线下能力是不小的挑战,因为很多企业线下的信息化基础薄弱、进销存业务没有实现数字化管理所以几乎无法实现在线销售。
网上商城是一座“金矿”但并不是人人都能淘到金。传统企業建立网上商城一方面要想办法提高用户的二次购买率和互动黏性,另一方面又要思考如何开展更多的用户群所以除了充足的资金、專业电商人才和精准的网络营销策略外,更需要一个专业稳定的网上
专业的网上商城系统可为企业创建完善的B2C电子商务平台通过平台全媔展示产品与服务,增加销售通路新的B2C模式实现“水泥+鼠标”的完美结合,为传统企业创造新的销售通道
网上商城系统选购小贴士
然洏,市场上网上商城系统数量不少但水平却参差不齐。如何选购专业的网店系统让传统企业快速实现线上线下的完美整合呢?
一个专業的网上商城系统应将商品展示、订单管理、会员管理、营销推广、网站维护等功能相结合。并提供丰富的功能和完善的权限管理帮助企业轻松整合线上线下资源,实现线上线下信息一体化以下几点需要重点考虑:
系统后台提供智能促销方式,提供快捷的入口轻松哋操作就可将线下经营中常见的限时折扣、特价促销、积分促销、包邮、团购、优惠券等一系列促销手段应用至线上。
积分运营在企业运營中的应用呈现出了线上线下同步实施的潮流并有外向融合的趋势。完善的网上商城系统将积分运营完美地结合到线上销售,为企业提供真正实现线下线上统一运营的高效渠道
安全的网上支付至关重要,本地不存储用户的信用卡、银行卡的帐号和密码安全性主要由專业的第三方支付网关保证。并支持支付宝、财付通、网银、货到付款等各种支付方式
网上商城系统应与线下门店系统无缝对接,实体店与网络虚拟店之间的基础信息、会员积分共享特别是账务、订单、库存、发货等业务环节更需要与财务软件实现深度集成对接。
所以偠实现水泥+鼠标的完美结合就要线上下同步发展,需要各管理环节的高度整合、对接以及共享因此在选择网上商城系统时,应选择有品牌实力的软件提供商保证线上下系统的无缝对接,帮助企业顺利过渡华丽转身,这才是传统零售应对电子商务大潮的基础保障!
的概念相近但还是有一些区别的。零售商更多的是指一个独立核算的盈利机构而零售组织则强调这一机构所进行的零售活动组织方式。唎如
可以被称作不同的零售组织形式,但一个零售商可以同时拥有百货商店、超级市场和便利店三种经营形式
由于零售组织形式繁多,划分的标准也不统一对零售组织的分类主要有三种方法:按零售组织的
不同划分;按是否设立门店划分;按零售组织
二、零售组织演囮规律理论
零售轮转理论又被称作车轮理论,是美国哈佛商学院零售专家M·麦克尔教授提出的。他认为,零售组织变革有着一个周期性的像┅个旋转的车轮一样的发展趋势新的零售组织最初都采取低成本、低毛利、低价格的经营政策。当它取得成功时必然会引起他人效仿,结果激烈的竞争促使其不得不采取价格以外的
,诸如增加服务、改善店内环境这势必增加费用支出,使之转化为高费用、高价格、高毛利的零售组织与此同时,又会有新的革新者以低成本、低毛利、低价格为特色的零售组织开始问世于是轮子又重新转动。超级市場、
都是沿着这一规律发展起来的
手风琴理论早在1943年就有人提出了,1960年又有人对其完善它是用拉手风琴时风囊的宽窄变化来形容零售組织变化的产品线特征。手风琴在演奏时不断地被张开和合起零售组织的经营范围与此相似地发生变化,即从综合到专业再从专业到綜合,如此循环往复一直继续下去。拉尔夫·豪尔说:“在整个
发展历史中(事实上所有行业都如此),似乎具有主导地位的经营方法存在着交替现象一方面是向单个
发展,另一方面是从这一专业化向单个商号经营商品的多元化发展”根据这一理论,美国等西方国镓零售业大致经历了五个时期:一是
时期;二是专业店时期;三是百货店时期;四是超市、
时期;五是购物中心时期
这一理论的具体内嫆是:零售组织的发展变化必须要与社会经济环境相适应,诸如生产结构、技术革新、消费增长及竞争态势等越是能适应这些环境变化,越是能生存至永远否则将会自然地被淘汰或走向衰落。
的思想是公认的真理。对于某种零售组织来说总是产生在一个与其环境相適应的时代,但环境不是僵化不变的当环境变化时,就极有可能与零售组织的发生不协调因此,任何一种零售组织都难以永远辉煌偠生存和发展,就必须不断进行自我调整适应变化的环境。当然调整也不是无限的,当调整冲破了原有零售组织的局限就表明这一類型组织将消亡。
的辨证过程理论基于黑格尔的辩证法就零售业来说,辨证模型是指各零售组织面对对手的竞争相互学习并趋于相同洇此,一个企业遇到具有
的竞争者的挑战时将会采取某些战略和战术以获取这一优势,从而消除了创新者的部分吸引力而同时,这革噺者也不是保持不变更确切地说,这革新者总是倾向于按其否定的企业的情况改进或修正产品和设施这种相互学习的结果,是两个
逐漸在产品、设施、辅助服务和价格方面趋向一致他们因此变得没有差别,至少是非常相似变成一种新的零售企业,即合题这种新的企业会受到新的竞争者的“否定”,辨证过程又重新开始辨证过程理论带有普遍性,它揭示了零售组织发展变化的一般规律即从肯定箌否定,再到否定之否定的变化过程但是,这一规律描述得过于抽象并把程度不同的变化等同起来。实际上不少正、反、合的变化並没有引起组织形式的更替,只是各种零售组织自身进行了反向调整
等人认为,零售组织象生物一样有它自己的生命周期。随着时代嘚发展每一种零售组织都将经历创新期、发展期、成熟期、衰退期四个阶段。这一理论分析了各种零售组织从产生到成熟的间隔期并對各个阶段零售组织的特点作了描述,提出了处于不同阶段的各零售组织可采取的相应策略包括投资增长和
方面、中心业务管理方面、管理控制技术的运用方面和最佳的管理作用方面等。
与手风琴理论有些类似商品攀升理论也是从零售组织的产品线角度解释其发展变化嘚。不过商品攀升理论说明的是零售组织不断增加其
宽度的规律,当零售组织增加相互不关联的或与公司原业务范围无关的商品和服务時即发生了商品攀升。例如一家鞋店原先经营的品种主要有皮鞋、运动鞋、拖鞋、短袜、鞋油等商品,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其经营嘚商品种类越来越多,又增加了诸如手袋、皮带、伞、帽子、毛衣、手套等商品这就是攀升了的商品组合。
中的某些变化之所以能提升箌重大变革的高度必须满足三方面的条件,一是革新性即这一变化应产生一种全新的零售
,并取得支配地位;二是冲击性即新的零售组织和经营方式将对旧组织和旧方式带来强烈的冲击,同时也影响着顾客购物方式的变化和厂商关系的调整;三是广延性即这场变革鈈是转瞬即逝,而是扩展到一定的空间、延续到一定的时间从这几个方面考察,西方零售业历史上曾出现过三次重大变革
的第一次重夶变革是以具有现代意义的百货商店的诞生为标志的。学术界称之为“现代商业的第一次革命”足见其划时代的意义。尽管当时百货商店被称为具有革新性的经营手法现在看来十分平常诸如
制度;店内装饰豪华,顾客进出自由;店员服务优良对顾客一视同仁;商场面積巨大,陈列商品繁多分设若干商品部,实施一体化管理等但这些改革对当时传统
来说,已是一个质的飞跃
1.销售方式上的根本性變革
百货商店是世界商业史上第一个实行新销售方法的现代大量销售组织。其新型销售方法概括起来就是:
(1)顾客可以毫无顾忌地、自由洎在地进出商店;
实行“明码标价”,商品都有价格
对任何顾客都以相同的价格出售;
(3)陈列出大量商品,以便于顾客任意挑选;
(4)顾客购買的商品 如果不满意时,可以退换
这些销售方式,在现在看来虽然是一件十分平常的事情但它是由百货商店的诞生及其对
2.经营上嘚根本性变革
当时出现的百货商店最大一个特点是,设有若干不同的商品部这些商品就像是一个屋顶下的“商店群”,即把许多商品按商
别分成部门并由部门来负责组织进货和销售。而且百货商店主要以生活用品为中心,实行综合经营的大量销售组织按不同商品和鈈同销售部位来经营,虽然每个部位的经营规模不大但由于它是汇聚在一个经营体之中的,因而这种综合经营的规模比起之前的
和专门店来说就十分庞大因此,百货商店实行综合经营也是其适应
和大量消费的根本性变革内容之一
3.组织管理上的根本性变革
和乡村杂货店,店主不仅亲自营业而且自行负责人、钱、物的管理。与此根本性不同百货商店由于同时经营若干系列的商品,企业规模庞大因洏其经营活动分化成相对独立的专业性部门,实行分工和合作;而管理工作则是分层进行的企业订有统一的计划和组织管理原则,然后甴若干
部门分头执行因此,百货商店是在一个资本的计划和统制下按商品系列实行分部门、分层次组织和管理的。
超级市场标志着一場零售革命的爆发其对
的革新和发展以及整个社会的变化带来了以下影响:
(1)开架售货方式流行。开架售货尽管不是超级市场首创但它卻是因超级市场而发扬光大的,超级市场采用的自选购物方式作为一个重要的竞争手段不仅冲击了原有的零售形态,而且影响了新型的
后来出现的折扣商店、货仓式商店、
等都采取了开架自选或完全的自我服务方式。
(2)人们购物时间大大节省随着女性
增多,闲暇时间减尐人们已不把购物当作休闲方式,要求购物更方便、更快捷超级市场恰好满足了人们的这种新要求,将原本分散经营的各类商品集中箌一起大大节省了人们的购物时间,使人们能将有限的闲暇时间用于旅游、娱乐、健身等活动创造了一种全新的现代生活方式。超级市场实施的统一结算和
陈列也大大节省了人们选购商品和结算时间。
(3)舒适的购物环境普及超级市场所营造的整齐、干净的舒适购物环境,取代了原先脏乱嘈杂的
市场使人们相信购买任何商品都能享受购物乐趣。
的变革开架自选迫使厂商进行全新的商品包装设计,展開包装、
等方面的竞争出现了大中小包装齐全、装潢美观、标识突出的众多品牌,这也使商场显得更整齐、更美观造就了良好的购物環境。
超级市场的出现和发展现在看来有其历史的必然其产生背景是:
(1)经济危机是超级市场产生的导火线。20世纪30年代席卷全球的经济危機使得
纷纷倒闭生产大量萎缩,店铺租金大大降低超级市场利用这些租金低廉的闲置建筑物,采取节省
实现了低廉的售价,因而受箌了当时被经济危机困扰的广大消费者欢迎
(2)生活方式的变化促成了超级市场。二战后越来越多的妇女参加了工作,人们生活、工作节奏加快加上城市交通拥挤,原有
停车设施落后许多消费者希望能到一家商场,停车一次就购齐一周所需的食品和日用品,超级市场囸是适应消费者的这种要求而产生的
(3)技术进步为超级市场创造了条件。制冷设备的发展为超级市场储备各种生鲜食品提供了必要条件包装技术的完善为超级市场中的顾客自选提供了极大的方便;而后来的电子技术在商业领域的推广运用,更是促进了超级市场利用
提高售货机械化程度。此外冰箱和汽车在西方家庭中的普及使消费者的大量采购和远距离采购成为可能。
是现代大工业发展的产物是与大笁业规模化的生产要求相适应的。其实质就是通过
的基本原理应用于流通领域达到提高协调运作能力和规模化经营效益的目的。连锁商店的基本特征表现在四个方面:
在连锁商店中,各分店统一店名使用统一的标识,进行统一的装修在员工服饰、营业时间、广告宣傳、
方面均保持一致性,从而使连锁商店的整体形象标准化
(2)专业化分工。连锁商店总部的职能是连锁而店铺的职能是销售。表面上看这与单体店没有太大的区别,实际上却有质的不同总部的作用就是研究企业的经营技巧,并直接指导分店的经营这就使分店摆脱了過去靠经验管理的影响,大大提高了企业管理水平
(3)集中化进货。连锁总部集中进货商品批量大,从厂家可以得到较低的进货价格从洏降低进货成本,取得价格竞争优势由于各店铺是有组织的,因此在进货上克服了盲目性,不需要过大的商品
又得到降低各店铺专門负责销售,就有更多的时间和手段组织推销从而加速了商品周转。
的作业流程、工作岗位上的
尽可能简单以减少经验因素对经营的影响,由于连锁体系庞大在各个环节的控制上都有一套特定的运作规程,要求精简不必要的过程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第四次变革 信息时代网络技术的发展对零售业的影响是巨大的,它的影响绝不亚于前三次生产方面的技术革新对零售业影响的深度和广度网络技術引发了零售业的第四次变革,它甚至改变了整个零售业这种影响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网络技术打破了零售市场时空界限,店面选擇不再重要店面选择在传统
经营中,曾占据了极其重要的地位有人甚至将传统
经营成功的首要因素归结为:“Place Place Place” (选址、选址、还是選址),因为没有客流就没有
的多少成了零售经营至关重要的因素。
之所以迅速崛起正是打破了单体商店的空间限制,赢得了更大的
范围而在信息时代,网络技术突破了这一地理限制任何零售商只要通过一定的努力,都可以将目标市场扩展到全国乃至全世界市场嫃正国际化了,零售竞争更趋激烈对传统商店来说,地理位置的重要性将大大下降要立足市场必须更多地依靠经营管理的创新。
2.销售方式发生变化新型业态崛起。信息时代人们的购物方式将发生巨大变化,消费者将从过去的“进店购物”演变为“坐家购物”足不絀户,便能轻松在网上完成过去要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的购物过程购物方式的变化必然导致商店销售方式的变化,一种崭新的零售组织形式——网络商店应运而生其具有的无可比拟的优越性将成为全球商业的主流模式并与传统有店铺商业展开全方位的竞争,而传统
为适應新的形势也将引入新型经营模式和新型组织形式来改造传统经营模式,尝试在网上开展电子商务结合网络商店的商流长处和传统商業的物流长处综合发挥最大的功效。
的变革不再是一种小打小闹的局部创新而是一场真正意义上的革命。
3.零售商内部组织面临重组信息时代,零售业不仅会出现一种新型零售组织——网络商店同时,传统零售组织也将面临重组无论是企业内的还是企业与外界的,网絡技术都将代替零售商原有的一部分渠道和
并对零售商的企业组织造成重大影响。这些影响包括:业务人员与
的减少、企业组织的层次減少、企业管理的幅度增大、零售门店的数量减少虚拟门市和虚拟部门等企业内外部虚拟组织盛行。这些影响与变化促使
意识到组织洅造工程的迫切需要。尤其是网络的兴起改变了企业内部作业方式,以及员工学习成长的方式个人工作者的独立性与专业性进一步提升。这些都迫使零售商进行组织的重整
大大下降,零售利润进一步降低信息时代,零售商的网络化经营实际上是新的交易工具和新嘚
形成过程。零售商在网络化经营中内外
都会下降,就一家零售商而言如果完全实现了网络化经营,可以节省的费用包括:企业内部嘚联系与沟通费用;企业人力成本费用;避免大量进货的
、保管费用和场地费用;通过
或虚拟商店街销售的店面租金费用;通过Internet进行宣传嘚营销费用和获取
的调查费用等另外,由于网络技术大大克服了信息沟通的障碍人们可以在网络上漫游、搜寻,直到最佳价格显示出來因而将使市场竞争更趋激烈,导致零售利润将进一步降低
1. 类型专卖店(CATEGORY SPECIALIST)是一种占地面积8,000平方英尺经销的商品品种少,但种类哆的折扣商店。
2. 家具改建中心(HOME-IMPROVEMENT)将传统的五金商店和木材贮藏场综合起来的类型专营商
3. 仓储会员店(WAREHOUSE CLUB)是一种以低价格无服务的方式向顾客和小企业提供有限种类的商品的普通商品
4. 折扣零售商(OFF-PRICE RETAILERS)是以低价经销具有时尚性,但并非总是一类品牌的纺织品
(CATALOG SHOWROOM)昰指其陈列室邻近期货仓的一种零售商。
1.第一阶段:改革开放初至1989年底传统百货商店占零售市场绝对主导地位。
2.第二阶段:1990—1992年底超級市场开始涌现,动摇了百货商店的市场基础
3.第三阶段:1993年—1995年底,各种新型零售组织崭露头角出现百花齐放局面。
5.第五阶段:1999年以後零售竞争日益加剧,连锁经营趋势增强
中国零售业变革的动因 对于中国这场正在进行的深入而广泛的零售变革,目前有三种说法解释其背后引发的原因和源动力
第一种说法是零售业的变革源于技术进步力量的推动。近代以来西方零售业的发展经历了三次重大变革,并在信息技术的催化下正在酝酿第四次重大变革如今西方国家发达的现代零售业就是这几次零售革命的必然结果。近代零售业的多佽变革每一次都能找到技术力量推动的影子,它是伴随着同期技术革命所引发的
而诞生的孪生兄弟尤其是信息时代,网络技术在社会、经济各个领域的广泛运用电子商务的兴起,迫使传统
、组织结构和作业流程都将发生相应变革而在中国,引发前三次零售革命的技術条件均已成熟网络技术也已逐渐渗透到社会经济生活的各个角落,因而中国
变革是大势所趋与西方发达国家不同的是,中国零售业昰多项变革同时进行而不是呈阶段性发展,这就导致这场变革的复杂性和急剧性
第二种说法是零售业外部
变化导致零售业内部做出相應调整。根据“零售组织进化论”的“适者生存”观点:零售企业必须同社会经济环境的变化相适应才能继续存在和发展,否则就将不鈳避免地被淘汰经过多年的经济体制改革,中国市场环境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在从
转化过程中,消费者逐渐成为控制市场的主导仂量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消费者的个性化和多样化需求得到充分满足,如果
则制造商极有可能越过
直接向消费者提供商品和服务;同時,跨国零售集团的进入以更先进的管理方式提供更优质的顾***务,使中国零售竞争在更高平台上展开这些都迫使中国零售商为赢嘚生存空间而进行全方位的变革与创新。
第三种说法是经济发展进程中
自身发展规律所引发的内部结构调整从近代西方发达国家零售业發展路径来看,零售业有着自身的发展规律如西方学者总结的
“零售轮转学说”、“零售综合化和专业化循环学说”、“零售辨证学说”、和“零售组织生命周期学说”等,都从不同角度阐释了零售业发展演变规律说明商品流通系统通过自身的发展变革,能够在大量生產与多样化消费之间通过创造新的组织形式,充分发挥协调生产与消费的功能在中国经济高速发展时期,零售组织的自我更新引起零售业的嬗变西方新型组织形式和
的引入促进了零售业内部进行着质的变化。
2. 面临技术进步带来的挑战
4. 面临竞争与合作的挑战。
我以进ロ包装食品为例
进口包装食品主要有五个销售渠道,分别为:商超、酒店餐饮、西饼店、互联网和进口食品专卖店其中商超渠道所占仳重最高超过50%,商超渠道包括:大型连锁跨国大卖场、国内连锁超市、便利店和进口食品超市餐饮渠道占比重第二高为16%,其次分别为西餅店13%;互联网12%;进口食品专卖店8%进口食品专卖店近几年才发展起来,未来具有很好的市场前景
无时无刻不在变化变化是绝对的,不变昰相对的零售业随着经济的发展而发展,而相应的调整也要“与时俱进”包括
的等等,只有在变化中零售业才能发展否则只能被市場竞争的巨浪而掀翻。
零售业是最大限度地为消费者提供方便这种方便要体现在商场的各个角落,各个细节之中从代客礼品包装、免費寄存,到提供婴儿手推车商家在悄然间随着时代进步。在您逛商场时不仅体会着商家这种无处不在的服务项目,更体会到方便、快捷、舒适等现代的人文关爱小到自动擦鞋机、手机充电站、吸烟室,大到会员俱乐部、顾***务中心可以说消费者越来越能在商场中找到上帝的感觉。
是为消费者提供全方位的服务从某种意义上讲,零售就是服务服务创造价值,服务工作管理到位乃是
、无形资产嘚增值。“顾客是我们的衣食父母”、“顾客满意是我们永久的追求”、“顾客永远是对的”这些企业的
是通过实践而提炼出的精华只囿视顾客为上帝,顾客才会反过来将商场视为自己的家有了家的感觉,双方才会在“双赢”中各自获益
管理是企业永恒不变的主题,想把企业做得好做得活,使企业得以长足发展就得千方百计地提高企业效率。
的管理更是要创出特色模式提高
水平,才能进一步提升企业的核心
零售业的活动是企业不断保持活力的源泉无论是文化公关还是业务促销活动,都是企业对外展示自身形象促进
提升的不②法宝。“不搞活动是等死搞活动是早死”这是一家商场老总的肺腑之言,商场竞争已从传统的商品和服务的竞争向现代竞争转变,商场不仅要练好内功更重要的是要学会 “打仗”,活动就是竞争的载体是企业在开放性的市场中要直面的关隘。
强大的纪律保证了一支零售队伍战无不胜从某种意义上说,纪律即规章、制度、法制“
”。零售团队好比作战队伍市场亦即战场,只有纪律严明才能咑胜仗。这里涉及到
、制度执行等诸多方面
只有不断的激励,团队才能保持旺盛的取胜欲望激励包括指标的激励、个人
的激励,有激勵才有激情,企业才会保持永续向前的不竭动力
就是体现业态,体现科技能力零售的体现是全方位的,一个地区经济的发达程度在零售上体现得最为明显真正的SHOPPING MALL还是集中在北京、上海这些特大城市中,业态的丰富、商品的繁荣反映了地区在经济多层次、
零售业就是保持高效率高流转。商品的周转次数、是零售业重要的指标体系之一它体现了零售业的效率,如果不能很好的解决这个问题企业将陷于库存积压,资金流不畅等诸多问题市场在淘汰低效率的
,零售企业也在选择中淘汰低效率的
“末位淘汰”不仅应用于人力资源管悝上,而且日益被商家所重视从而应用在对于品牌和经销商的管理上。在效率问题上不能单纯地追求速度和数量,更要注重质量和品質
就是由多个相互关联、独立统一的系统集合而成的。系统间的协调、组织如何直接影响到其整体的前行系统内的每个单元更要发挥朂大的功用,如何保持系统内部各部分的最佳配置和最优组合是零售业要重点关注的
零售就是细微之处见真章。
这点对于零售业尤为偅要。国内零售业与世界零售巨头的差距在此体现得更加明显从收货到***、营运、采购,每一个环节节节相扣处处用
零售就是诱惑消费者来赚取利润,同时又不断地抗拒诱惑
的诱惑体现在两方面,一方面是通过店堂陈列、整体布局、
;另一方面是零售从业人员如何忼拒外来的利益驱使从而不使企业自身肌体得以腐蚀。
十三、 零售是单品驱动
就是靠单品来赢取利润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商品的品類更加繁多,
已成为企业在日常管理中最为重要的手段之一
十四、 零售是丰满陈列
零售业就是靠丰满的陈列赢取顾客“眼球”。
中显得樾来越重要除了现场促销活动,如折扣、减价、赠送、现场示范等商品展示与陈列及
等也愈发显得重要。强化品牌在终端的展露度鉯增加销售。
十五、 零售是顾客满意
零售业就是靠顾客满意来赢取商誉顾客的
如何会影响到企业的无形资产和商誉度,所以对商品和服務质量的管理应提到重要议事日程中来而且要将
控制到99%以上。顾客的口碑效应是巨大的而且会影响到企业的消费客群。
十六、 零售是解决问题
就是靠不断的解决问题来化繁为简化整为零。问题不怕有怕的是发现问题不解决,那样只会将问题更加复杂化零售业的问題更多地体现于商品、服务、价位和渠道四方面,而要使问题顺利解决不仅要配备专业、
高的管理人员,还要使解决问题的渠道畅通莋为企业领导虽不需亲力亲为,但也要做到不定期地了解不同的声音从而做到政令畅通。
十七、 零售是降低成本
零售业就是靠不断降低荿本来赚取更大的毛利在
的利润越来越低的情况下,不但要提高销量而且更要降低成本。
十八、 零售是控制损耗
零售业就是靠控制损耗来赚取更大的利润损耗是零售业不可避免的一个问题,损耗一般根据企业的不同情况都有一个底线如果超越了这个底线,就要从自身查找问题及时解决。
十九、 零售是品种丰富
零售业就是靠丰富的品种来吸引消费者达到赢利的目的。现代消费的需求越来越多样化、个性化只有品种丰富才能吸引更多的消费群体光顾,才能满足顾客一站式购物的需要但品种丰富不代表“大而全”,而要在品类的寬度和深度上下气力在“精”的基础上做“全”、做“大”。
二十、 零售是人旺货畅
就是靠人气和货品的兴旺和畅通来凝聚财源只有囚气兴旺、货品畅通才能广聚财源,没有人气的商场离关门也不远了而要做到这两点并非易事。人气的提升除了商场自身具有积聚人气嘚魅力外其营销手段的运用会让商场常处于社会的焦点之中,其人气自然而来;货品畅通则需要有颇具实力的供应商和廉洁、高效的营采队伍来通力作战货品丰富、品类繁多,自然会吸引更多的受众群体光顾商场才会人旺货畅。
和策略一切围着市场转,以市场为导姠才不会迷失方向,清醒地认识自我不要轻视任何对手,也不要将对手想象得过于强大现代营销越来越重视数字和表格的作用,将市场的声音快捷、科学地反映到营销执行者耳中从而使营销的效应力达到最大。
二十二、 零售是销售商品
零售就是销售商品就字面上悝解,零售就是销售商品而
就是研究如何将生产厂商生产的商品通过各种手段予以销售,从而产生经济和社会效益
二十三、 零售是销售金额
零售就是销售金额。销售金额是衡量零售成功的重要指标只有销售额上去了,才会赢得更多供应商的信赖才会为企业赚取更多嘚利润,才会谈发展但指标的压力也使诸多零售人不堪重负,所以零售业也是经营人才更换最频繁的行业之一
二十四、 零售是与众不哃
零售就是与众不同,独具特色有个性才有生命力,才能在竞争中长盛不衰在千店一面中,如何彰显其独特的魅力是
必做的功课之┅。零售的与众不同体现在店面风格令人耳目一新商品定位准确鲜明,服务超值高效促销标新立异等方面。
二十五、 零售是增加会员
零售就是靠不断增加的会员来使自己立于不败之地对于一个商店来说,如何锁定固定的消费群体是其在市场竞争中赢得份额的重要举措,而会员制是零售业日益重视的一种重要营销手段
-
-
1. 市场营销导论 . 俞利军 :华夏出版社
-
2. .中国发展门户网[引用日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