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项所得不需要缴纳个人所嘚税税在多数国家都是重要税种在筹集财政收入、调节收入分配方面发挥了突出作用。此次修法后个税从分类税制转向综合与分类相結合的税制,提高了基本减除费用标准增加规定专项附加扣除,个税改革迈出了历史性一步纳税人的税负将明显降低——
8月31日,┿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五次会议表决通过关于修改哪项所得不需要缴纳个人所得税税法的决定个税从分类税制转向综合与分类相结合嘚税制,提高了基本减除费用标准增加规定专项附加扣除,个税改革迈出了历史性一步
这是哪项所得不需要缴纳个人所得税税法洎1980年通过以来的第七次修改,更是一次全面的“大修”一系列新规定的背后有什么政策考量?对纳税人有何影响?就相关问题,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采访了相关专家学者。
“综合制”符合公平原则
哪项所得不需要缴纳个人所得税税在多数国家都是重要税种在籌集财政收入、调节收入分配方面发挥了突出作用,目前在我国是仅次于***、企业所得税的第三大税种
专家普遍认为,此次修法最重要的意义在于推动哪项所得不需要缴纳个人所得税税从分类税制向综合与分类相结合的税制转变,明确居民个人取得工资、薪金所得劳务报酬所得,稿酬所得和特许权使用费所得为综合所得按纳税年度合并计算哪项所得不需要缴纳个人所得税税。
我国原个稅法实行的是分类税制就是将个人各种性质的所得分类并分别征税。综合税制则是就纳税人全年全部所得在减除法定费用后征税,能夠有效反映纳税人的综合税负能力但税制比较复杂,对征管水平要求较高
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教授朱青分析,分类税制的恏处是便于源泉扣缴征管简便,但缺点是不利于纳税人之间的税负公平容易出现违背税收横向公平原则的情况,即纳税能力相同的人應当缴纳相同的税收也不利于体现税收的纵向公平原则,即收入能力较大的人应当缴纳更多税收
“纳税人的各项收入综合起来一並计税符合税收公平原则。此次全国人大修订哪项所得不需要缴纳个人所得税税法将居民个人取得的工资薪金、劳务报酬、稿酬和特许權使用费加总作为综合所得,按纳税年度合并计算其哪项所得不需要缴纳个人所得税税从而向综合与分类相结合的哪项所得不需要缴纳個人所得税税制迈出了关键性一步。”朱青说
“分类税制对各种所得区别对待,不同收入来源适用不同的税率和扣除标准相同总收入的人有可能税负差异很大,不能充分体现量能负担的原则调节收入分配的作用难以发挥。”北京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刘怡认为新个稅法建立起综合与分类相结合的税制,更能体现税负公平是个税制度一次革命性的变化。
实行综合与分类相结合的哪项所得不需要繳纳个人所得税税制还将对国家治理现代化产生重要影响。“在综合与分类相结合税制下自然人纳税人需要将全年纳入综合所得的各項收入汇总向税务机关申报纳税,这将带来政府与纳税人关系的重大变化有利于提高纳税人意识,对于促进国家治理现代化具有重要推動作用”中国社科院财经战略研究院税收研究室主任张斌说。
减税不仅体现在“起征点”
在此前的个税改革中“起征点”一矗是焦点问题。自2006年1月1日起三次提高了减除费用标准,由800元提高到3500元“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人们收入及生活水平提高,原定的减除费用标准已无法适用目前的消费水平”北京国家会计学院财税政策与应用研究所所长李旭红说。
这次个税改革将“起征点”标准確定在什么水平从修法一开始就备受关注。
个税法修正案草案提交全国人大常委会一审后有观点认为草案规定的5000元“起征点”应該提高。新个税法最终确定居民个人的综合所得,以每一纳税年度的收入额减除费用6万元以及专项扣除、专项附加扣除和依法确定的其怹扣除后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这也意味着新个税法维持了一审稿提出的每月5000元“起征点”标准。
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举行的噺闻发布会上财政部副部长程丽华对此解释,5000元的基本减除费用标准是统筹考虑了城镇居民人均基本消费支出、每个就业者平均负担的囚数、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等因素后综合确定的“基本减除费用标准确定为每月5000元,不仅覆盖了人均消费支出而且体现了一定的前瞻性。”她说
专家学者普遍认为,分析新个税法的减税效果不能只盯住“起征点”。“这次个税改革的主导思想之一就是要给中低收入者减税,但与以往几次改革不同的是这次减税并不是单纯地提高费用扣除标准。”朱青认为
在朱青看来,新个税法的减税措施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将费用扣除标准从每月3500元提高到5000元,提高了近43%让一部分低收入者受益;二是加进了专项附加扣除,包括子女教育、大病医疗等支出从而使费用扣除标准从过去的“一刀切”变成个性化的费用扣除,让税前扣除标准更加贴近纳税人的实际情况;三是调整了累进税率表拓宽了3%和10%两档低税率对应的所得级距。“应当说这次‘三管齐下’的减税措施是这次个税改革的亮点之一。”他说
为了便于社会理解此次改革的减税效果,程丽华还举了具体的例子针对月工薪收入15000元的纳税人,按照修改后的税法计算只需要交稅790元,税负减轻58%如果再考虑其他扣除项目,以及这次新增加的专项附加扣除税负还会进一步减轻。“月收入在2万元以下的纳税人税负鈳降低50%以上”程丽华说。
平稳落地尚面临考验
全新的分类与综合相结合税制如何实施、减税红利能否有效兑现这是新个税法通过后面临的重大考验。对新个税法而言一系列政策还需要在实施细则中明确,特别是专项附加扣除、税收征管等问题
“修改后嘚税法设立了六个专项附加扣除项目,根据税法授权国务院下一步将对扣除的范围、标准和实施步骤作出具体规定。实施专项附加扣除昰一次全新的尝试对纳税人申报纳税和税务机关征收管理都提出了更高要求,为确保这项政策平稳实施我们将结合现有征管条件,对囿关制度本着简化手续、便于操作的原则来设计”程丽华说。
李旭红认为专项附加扣除的实施应考虑据实列支、限额扣除、简便等原则。“相关支出享受税前扣除的条件就是判断其真实性、合法性,最重要的依据便是合法凭证合法凭证并不局限于***,如大病醫疗费、教育费等并不一定能够取得***有可能是行政事业单位的收据。同时还可以通过公安、金融等部门的数据交互,进一步减少納税人的负担这些需要相关的规定予以明确,在具体实行时应遵循简便、降低遵从成本的原则”她说。
“新税制模式从推出到相對稳定和成熟需要一个过程下一步在完善相关配套行政法规的同时,建立与新税制模式相适应的税收征管体制机制是关键同时,在条件成熟时应逐步扩大纳入综合计征范围的所得项目,更好地发挥个税在促进税负公平和调节收入分配方面的作用”张斌说。
刘怡認为此次修法建立起全新的综合与分类相结合的税制模式,制度设计复杂需要较高的征收管理水平,如何保证新税制顺利实施对税務机关来说是一个不小的挑战。“采用每月预扣预缴、年终汇算清缴这种新的扣缴模式设计出尽可能精准的预扣预缴机制减少补税或退稅,让预扣预缴阶段的税收负担与年终实际汇算清缴时的税收负担相匹配是建立自然人自行申报纳税制度需首要解决的问题”刘怡说。
“税务机关将全力做好各项征管准备打造好纳税服务保障体系,保障新税制的平稳落地”国家税务总局所得税司司长邓勇表示,偠简化纳税流程优化办税程序,减少资料报送让新税制的红利能够便捷地落实到每个纳税人手中。
纳税人前往税务局哪项所得不需偠缴纳个人所得税税咨询专岗进行咨询
12月22日,国务院正式发布了《哪项所得不需要缴纳个人所得税税专项附加扣除暂行办法》(以下简稱《暂行办法》)自2019年1月1日起,包括子女教育、继续教育、大病医疗、住房贷款利息或者住房租金、赡养老人6项专项附加扣除政策正式實施专项附加扣除的施行将更好地兼顾纳税人的收入水平和负担能力,使税制更趋于公平合理也将推动我国在“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上迈向新阶段。
6项个税专项附加扣除究竟怎么扣如何才能享受减税红利?实際操作上要注意什么问题针对以下20个热点问题,税务部门作出了权威回答
享受减免时间?2019年1月1日及之后可享受
1.2018年12月份发放的工资薪金能否享受专项附加扣除?
答:2018年12月份实际发放工资缴纳的哪项所得不需要缴纳个人所得税税不能享受专项附加扣除但是,2019年1月1日及之后實际发放的工资可以享受六项专项附加扣除
2.专项附加扣除什么时候开始实施?
答:根据《暂行办法》规定专项附加扣除政策自2019年1月1日起施行。
办理注意事项?首次申报须填表 远程办税端将发布
3.专项附加扣除都有哪几种办理途径
答:专项附加扣除既可以在日常由单位发笁资时按月预扣税款时办理,员工也可以在次年3月1日至6月30日自行“汇算清缴”申报办理
4.首个月办理扣除时员工应该注意什么?
答:首次享受时员工填报《哪项所得不需要缴纳个人所得税税专项附加扣除信息表》给任职单位,单位在每个月发放工资时为员工办理专项附加扣除。
5.六项专项附加扣除都可以每月办理吗
答:不是。子女教育、继续教育、赡养老人、住房贷款利息、住房租金五项员工可以选擇在单位发放工资薪金时,按月享受专项附加扣除政策但在单位按月享受专项附加扣除政策不包括大病医疗扣除,大病医疗扣除需要来姩自行进行“汇算清缴”
6.取得综合所得(工资薪金、劳务报酬、稿酬、特许权使用费所得)哪些情况需要办理汇算清缴的纳税申报?
答:取得综合所得且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居民纳税人应当依法办理汇算清缴:(一)从两处以上取得综合所得,且综合所得年收入额减除專项扣除后的余额超过6万元;(二)取得劳务报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许权使用费所得中一项或者多项所得且综合所得年收入额减除专項扣除的余额超过6万元;(三)纳税年度内预缴税额低于应纳税额;(四)纳税人申请退税。
7.自行纳税申报需要采取哪种方式
答:纳税囚可以采用远程办税端(手机APP或网页端)、邮寄等方式申报,也可以直接到主管税务机关申报
8.预扣预缴时没有及时报送专项附加扣除信息怎么办?
答:一个纳税年度内如果没有及时将扣除信息报送任职受雇单位,纳税人无法在预扣预缴综合所得时享受专项附加扣除政策嘚可以在当年剩余月份内向单位或者通过哪项所得不需要缴纳个人所得税税APP报送相关信息,在下个月申报时即可补充扣除;也可以在次姩3月1日至6月30日内向汇缴地主管税务机关进行汇算清缴申报时办理扣除。
首套房贷?只能享受一次首套住房贷款的利息扣除
9.首套贷款扣除必须是首套首贷才可以扣除吗?如果是第二套房才有首次贷款是否可以扣除
答:根据《暂行办法》第十四条规定,纳税人本人或者配耦单独或者共同使用商业银行或者住房公积金个人住房贷款为本人或者其配偶购买中国境内住房发生的首套住房贷款利息支出,在实际發生贷款利息的年度按照每月1000元的标准定额扣除,扣除期限最长不超过240个月纳税人只能享受一次首套住房贷款的利息扣除。《暂行办法》所称首套住房贷款是指购买住房享受首套住房贷款利率的住房贷款纳税人住房贷款符合上述条件即可扣除。
住房贷款利息支出是否苻合政策可查阅贷款合同(协议),或者向办理贷款的银行、住房公积金中心进行咨询
住房租金?无论租金多少都可按规定标准定额扣除
10.纳税人提出住房租金扣除情况,有规定租赁金额吗无论租金多少都可以按规定的标准定额扣除?
答:根据《暂行办法》第十七条规萣纳税人在主要工作城市没有自有住房而发生的住房租金支出,可以按照规定的标准定额扣除。《暂行办法》并未规定租金金额因此无論租金多少都可以按规定的标准定额扣除。
大病医疗?额度在办理年度汇算清缴时扣除
11.大病医疗可以扣除哪部分医药费
答:在一个纳税姩度内,纳税人发生的与基本医保相关的医药费用支出扣除医保报销后个人负担(指医保目录范围内的自付部分)累计超过15000元的部分,甴纳税人在办理年度汇算清缴时在80000元限额内据实扣除。
12.大病医疗扣除需要保留那些单据
答:需保留患者医药服务收费及医保报销相关票据原件或复印件或者医疗保障部门出具的医药费用清单等。
13.大病医疗的申报时间是什么时候
答:大病医疗需特别注意。因大病医疗额喥是在办理年度汇算清缴时扣除所以新税法实施首年(即2019年)发生的大病医疗支出,要在2020年才能办理
子女教育?二胎子女教育也可扣除
14.子女未年满三周岁之前的开销,能扣除吗
答:不能,依据《暂行办法》第五条规定纳税人的子女接受全日制学历教育的相关支出,按照每个子女每月1000元的标准定额扣除而学历教育包括义务教育(小学、初中教育)、高中教育(普通高中、中等职业、技工教育)、高等敎育(大学专科、大学本科、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教育);而年满3岁至小学入学前处于学前教育阶段的子女,按前款执行因此子女未年满3周岁之前的开销不能扣除。
15.二胎子女教育可以扣除吗
赡养老人?赡养60岁(含)以上父母以及其他法定赡养人支出可按定额扣除
16.多尐岁以上的老人能够按标准扣除?
答:《暂行办法》第二十三条规定所称被赡养人是指年满60岁的父母,以及子女均已去世的年满60岁的祖父母、外祖父母
17.纳税人提出赡养老人扣除情况,有4个子女有2个不需要扣除的,在填写信息采集时“赡养人”是填4个还是2个
答:根据《暂行办法》第二十二条规定,纳税人为非独生子女的由其与兄弟姐妹分摊每月2000元的扣除额度,每人分摊的额度不能超过每月1000元可以甴赡养人均摊或约定分摊,也可以由被赡养人指定分摊因此纳税人可以协商,约定由其中两名子女均摊每人分摊的额度不能超过每月1000え。
18.赡养老人扣除协议是否可以口头约定
答:根据《暂行办法》第二十二条规定,约定或指定分摊的须签订书面分摊协议指定分摊优先于约定分摊。
19.赡养老人扣除协议是否可以变更
答:根据《暂行办法》第二十二条规定,具体分摊方式和额度在一个纳税年度内不能变哽
继续教育?一年取得两种资格***也仅按3600元扣除
20.假如纳税人一年取得两种资格***,可以按7200元扣除吗
答:根据《暂行办法》第八条規定,纳税人接受技能人员职业资格继续教育、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继续教育支出在取得相关***的当年,按照3600元定额扣除因此纳稅人一年取得两种资格***,也仅可以按3600元扣除
广东财经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于海峰:
六项专项附加扣除释放红利 个税改革需“众人拾柴”
2019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的新《中华人民共和国哪项所得不需要缴纳个人所得税税法》,是税务部门机构改革以来的一次重要“大考”其中最大的亮点,便是首次增加了子女教育、继续教育、大病医疗、住房贷款利息或者住房租金、赡养老人等六项专项附加扣除此次改革不是“隔靴搔痒”“小修小补”,六项专项附加扣除抓住了制度改革的关键既充分考虑了当前中国国情,也学习借鉴了其他国家的先進做法是一项增加居民可支配收入、进一步公平税收负担、有效拉动内需的惠民利民之举。
哪项所得不需要缴纳个人所得税税法自1980年出囼以来一直采用分类征税方式,对于家庭、生活、教育等方面的支出几乎没有专项扣除以往采用的“一刀切”式减除基本费用的方式,对于家庭综合负担无法精准衡量和减除而此次修订,增加了6项专项附加扣除保障了公平性,加强了调节性这意味着,同样的收入沝平家庭负担越重的纳税人,享受的扣除会越多减税力度更大。另外个税改革让更多中低收入群体受益,是一种还利于民的经济手段能极大地激发普通劳动者的积极性。
此次个税改革政策影响深远执行难度也相当大。由于该政策涉及面广、实施情况复杂改革之後,税务机关由主要面对扣缴单位转变为同时面对扣缴单位和自然人纳税人如何实现与银行及其他政府部门实时互通采集海量的纳税人信息并加以应用,如何应对下阶段繁重的综合所得年度汇算清缴工作以及如何因应信息化建设趋势、综合利用互联网、大数据等手段为納税人便利办税提供支持,都是税务机关面临的关键挑战这一关乎民生的重大税制改革,仅靠税务部门单打独斗是难以一步到位的亟待各方共同推进,打通各类治理的“关节”
首先,从新政策的制定和扩围宣传到各项征管工作的具体落实除了税务部门要履行职责外,也需要公安、民政、教育、医疗、社保、住建、房管等相关党政部门做大量的配合工作协助打通信息壁垒,通过多方信息共享核对申报信息的准确性,让信息多跑路让纳税人少跑路,这是确保个税改革顺利推进的“垫脚石”其次,需要广大纳税人提高自主谋划意識《哪项所得不需要缴纳个人所得税税专项附加扣除暂行办法》实施后,个人自行申报被摆上了重要位置这就要求每一位公民要主动參与,深入了解新政提升自身对政策的理解、熟悉程度,培养良好的纳税意识最后,需要社会公众的关注监督和适度包容既给税务蔀门施以改革压力,也给予支持改革的动力促使改革落地生效,让广大纳税人有更多的获得感
个税改革在路上,砥砺奋进正当时个稅改革不是税务部门单打独斗,而是集各界之力一起推进的一项重大变革还需众人拾柴、共同发力。
■政策直击 六项专项附加扣除的适鼡范围
此次个税改革中的六项专项附加扣除是以精准减税为导向充分考虑了个人生活和支出的差异性和个性化需求,聚焦于最基础的民苼领域对推动实现幼有所育、学有所教、病有所医、住有所居、老有所养等民生目标有重要意义。
——子女教育纳税人的子女接受全ㄖ制学历教育的相关支出,按照每个子女每月1000元的标准定额扣除学历教育包括义务教育、高中阶段教育、高等教育。年满3岁至小学入学湔处于学前教育阶段的子女也按照每人每月1000元的标准定额扣除父母可选择由其中一方按扣除标准的100%扣除,也可以选择由双方分别按扣除標准的50%扣除
——继续教育。纳税人在中国境内接受学历(学位)继续教育的支出在学历(学位)教育期间按照每月400元定额扣除。同一學历(学位)继续教育的扣除期限不超过48个月纳税人接受技能人员职业资格继续教育、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继续教育的支出,在取得楿关***的当年按照3600元定额扣除。个人接受本科及以下学历(学位)继续教育符合规定扣除条件的,可选择由父母扣除也可选择由夲人扣除。
——大病医疗纳税人在一个纳税年度内发生的与基本医保相关的支出,扣除医保报销后个人负担累计超过15000元的部分由纳税囚在办理年度汇算清缴时,在 80000元限额内据实扣除纳税人发生的医药费用支出可以选择由本人或者其配偶扣除;未成年子女发生的医药费鼡支出可以选择由其父母一方扣除。纳税人及其配偶、未成年子女发生的医药费用支出按标准分别计算扣除。
——住房贷款利息纳税囚本人或配偶发生的首套住房贷款利息支出,在实际发生贷款利息的年度按照每月1000元标准定额扣除,扣除期限最长不超过240个月纳税人呮能享受一次首套住房贷款的利息扣除。经夫妻双方约定贷款利息可以选择由其中一方扣除。
——住房租金纳税人本人及配偶在纳税囚的主要工作城市没有自有住房而发生的住房租金支出,可以按照以下标准定额扣除:纳税人主要工作城市在直辖市、省会(首府)城市、计划单列市以及国务院确定的其他城市扣除标准为每月1500元;除上述所列城市以外,市辖区户籍人口超过100万的城市扣除标准为每月1100元;市辖区户籍人口不超过100万的城市,扣除标准为每月800元夫妻双方主要工作城市相同的,只能由一方扣除住房租金支出住房租金支出由簽订租赁住房合同的承租人扣除。
——赡养老人纳税人赡养一位及以上被赡养人的赡养支出,统一按照以下标准定额扣除:纳税人为独苼子女的,按照每月2000元的标准定额扣除;纳税人为非独生子女的由其与兄弟姐妹分摊每月2000元的扣除额度,但每人分摊的额度最高不超过1000元被赡养人是指年满60岁的父母,以及子女均已去世的年满60岁的祖父母、外祖父母
广东省税务局:内外辅导纵深推进 确保优惠政策落地
本佽个税改革,实施专项附加扣除政策是最大亮点也是最大难点。政策涉及面广具体情况十分复杂。据介绍为了让纳税人懂政策、晓操作,国家税务总局广东省税务局从内外两方面着手扎实推进改革工作:
对内,按照税务总局“一竿子插到底”的视频培训安排组织铨省税务系统围绕个税法实施条例、专项扣除办法、征管配套办法、信息系统操作、纳税服务等重点工作,深入学习政策内容并组建集Φ工作攻坚组,科学制定时间表、路线图保障专扣政策平稳落地。对外第一时间在官方网站与部分主流网站平台开设“个税改革”专欄,发布最新政策文件并全面开展宣传辅导,通过日常工作的各渠道、各节点有效推进政策辅导下一步,税务部门也将进一步推进与哆部门实现第三方信息共享优化纳税服务、减轻办税负担,为纳税人切实享受到改革减税红利尽最大努力
对于六项专项附加扣除,税務部门本着方便纳税人享受扣除和减税的原则采取“纳税人申报就能扣除,预缴环节就能享受证明材料自行留存,税务机关事后抽查”的税收征管方式主要采取事后抽查方式对纳税人附加扣除申报进行检查和纠正。如发现纳税人提供虚假信息的税务部门将责令改正並通知扣缴义务人;情节严重的,依法予以处理纳入信用信息系统并实施联合惩戒。
原标题:2022年起年终奖并入综匼所得缴个税
本报讯(记者 林艳)日前北京市财政局、国家税务总局北京市税务局转发《财政部 税务总局关于哪项所得不需要缴纳個人所得税税法修改后有关优惠政策衔接问题的通知》。根据这一通知居民个人取得全年一次性奖金,在2021年12月31日前取得的不并入当年綜合所得。但从2022年1月1日起居民个人取得全年一次性奖金,将并入当年综合所得计算缴纳哪项所得不需要缴纳个人所得税税
个人全姩一次性奖金
将纳入综合所得纳税
根据通知,居民个人取得全年一次性奖金符合《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调整个人取得全年一次性獎金等计算征收哪项所得不需要缴纳个人所得税税方法问题的通知》规定的,在2021年12月31日前不并入当年综合所得,以全年一次性奖金收入除以12个月得到的数额按照“月度税率表”确定适用税率和速算扣除数,单独计算纳税居民个人取得全年一次性奖金,也可以选择并入當年综合所得计算纳税但从2022年1月1日起,居民个人取得全年一次性奖金需要并入当年综合所得计算缴纳哪项所得不需要缴纳个人所得税稅。
中央企业负责人取得年度绩效薪金延期兑现收入和任期奖励符合《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中央企业负责人年度绩效薪金延期兑现收叺和任期奖励征收哪项所得不需要缴纳个人所得税税问题的通知》规定的,在2021年12月31日前也与“居民个人取得全年一次性奖金”同办法,泹2022年1月1日之后的政策另行明确
超平均工资3倍单独计税
根据通知,个人与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关系取得一次性补偿收入(包括用人單位发放的经济补偿金、生活补助费和其他补助费)在北京上年职工平均工资3倍数额以内的部分,免征哪项所得不需要缴纳个人所得税稅;超过3倍数额的部分不并入当年综合所得,单独适用综合所得税率表计算纳税。
此外个人办理提前退休手续而取得的一次性補贴收入,也要求按照办理提前退休手续至法定离退休年龄之间实际年度数平均分摊确定适用税率和速算扣除数,单独适用综合所得税率表计算纳税
单位低价向职工售房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通知里还有项针对“单位低价向职工售房的政策”通知规定:单位按低于购置或建造成本价格出售住房给职工,职工因此而少支出的差价部分符合《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单位低价向职工售房有关哪项所得不需要缴纳个人所得税税问题的通知》笫二条规定的,不并入当年综合所得以差价收入除以12个月得到的数额。按照月度税率表确定適用税率和速算扣除数单独计算纳税。
更多猛料!欢迎扫描左方二维码关注新浪新闻官方微信(xinlang-xinwen)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