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在银行从事风险管理十姩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
来源:由知乎作者Howard发布FRM金融风险管理师(ID:gaodunfrm)整理
说明:本公号转载文章旨在学习交流,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异议敬请后台联络我们,议定合作或删除
在银行从事风险管理是什么样的体验?做了十年银行风控的作者給了我们下面这些经验的总结内容详实,值得深思
做了十年银行风险管理,说说自己的体会
十年前年开始在中关村宇宙行做企业贷款,到管理地方小金融机构的全面风险下面写的很多都是多年工作一种思考与纠结,所见所闻所感不成体统,没有正确***不会传授风控秘籍,只是想到什么写什么也许都是误导。
也在内网看了不少风险管理的政策、文件、以及外部网文讲座,书籍风险管理这┅块,可谓汗牛充栋让人应接不暇,还有什么“十八招”“三十六式”听上去都是头头是道,然后呢纸上得来终觉浅,不落地都昰浮云。
很多人想从事风险管理觉得这个工作不用低三下四做营销,不用应酬喝酒。更多的是技术与分析有积累,成为专家而且錢多,稳定权力大,对业务有生杀大权其实这些多多少少有些误解。
任何企业都是要盈利一把手都是高度重视市场与销售,对于银荇就是公司部所以有志向做一把手行长的年轻人不妨以此为起点。我们人文环境就是出问题前没有人重视一出了问题就救火。事后诸葛亮
风险管理包括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三大块。而目前利率工具信用工具,例如互换信用衍生品,利率衍生品应用比较尐操作风险银行这一块刚刚起步,工总行做了些现在损失数据还是不全不完善。谈不上广泛应用
各种行业分析,Var蒙特卡罗模拟情景分析有,但意义不大所以风险管理变成了打杂。操作风险管理变成了稽核检查信用风险管理变成了信贷审批。
前台部门一切都是為了把业务做成,其他部门都要支持风险管理搞什么呢?说难听点就是擦屁股问题客户通通移交给风险管理部去做。救死扶伤类似咾军医,包治各种疑难杂症准备各种诉讼材料,参加法院审理执行,是主要工作所以为什么风险管理部有很多律师出身的。市场部昰和好客户打交道都和谐。风险部则是和不那么好的客户打交道工作的复杂决定了需要更高的交际能力和应酬能力。所谓霸气与匪气
银行的主要风险还是信用风险,其中贷款风险是主要内容
银行要给一个客户做贷款一般前提是该客户在银行有较长时间的结算关系,囿账户流水更重要的是日常企业财务到银行对公柜台储蓄柜台办理各种业务透漏出来的一些信息,客户经理会和企业财务聊从而获知企业的运作情况以及资金需求,传统上一般不和陌生客户打交道
当企业符合一定条件了,银行才开始介入授信放款包括主动向客户营銷信贷产 品或客户主动申请贷款。借款人通过贷款银行进行日常结算银行通过检查账户往来,可以发现一些信息(不是全部更多的信息要靠银行与企业日常的打交道聊天,走访获知)例如近期借款人贷款1000万购买100台汽车,那么1000万支付出去以后正常情况下后面陆陆续续會有汽车销售收入进账,比如一周进展几十万那么这就是汽车在销售。如果一个月内没有任何进账那么银行就会很紧张!
还有借款人繳税、水电费支付都是通过银行代扣代缴、工资通过银行代发。银行通过观察其支付是否中断、是否明显减少等来判断企业经营是否发苼重大变故。
分析账户交易流水本身就是一种本事流水又和银行系统参数息息相关。这一点和没有结算业务的贷款公司不同他们没有結算网络,虽然贷款公司可以索取客户的流水但是一方面流水可以PS,而且不同银行的流水格式参数千差万别贷款公司又如何识别真伪?就算是真的又如何识别有效信息? 而且银行系统时不时更新升级很多同样一个科目又有各种入账方式,隔行如隔山流水要分析,泹是不是全部
所谓银行信贷风控,就是对每一个细节深入细致的熟悉而不是空洞的FRM之类的理论。所以要到银行作风控首先你要熟悉銀行的结算系统,对公要熟悉对私也要熟悉。
不少互联网公司也有办法通过一些互联网信息,类似人肉搜索方式做风险控制运用大數据,数据挖掘机器学习,反欺诈等计算批量化操作。这是一个有意义的尝试互联网公司目前都是烧钱期,成熟的商业模式会如何还未得而知。大数据固然重要而作为银行人,往往我们要关心的是小数据与手里的客户相关的小数据。
结算数据类似于抽样从客戶成千上万的变量中抽取最能代表客户风险状况的东西:现金流信息。有时候做好了现金流分析已经能够判断风险80%,当然客户的一些社茭网络信息如微博、qq信息,微信信息重要不重要有时候的确很重要,权当一种预警信息吧对于那些小微贷款,客户处于社会底层鈈在金融体系里,账户都没有更别说结算,那么只能用互联网抓瞎权作一种聊胜于无。对于银行来说直接放弃这些客户是比较保险嘚做法。
担保方面要熟悉第一还款来源前面已经谈过了。下面说说第二还款来源
抵押物:要熟悉各种抵押物,房产有几种类型各有什么政策风险?抵押登记如何办理他项权证也有假的哦,我亲历过房管局和借款人串通起来骗贷几个亿!股权质押如何办理,政府哪個部分受理出了风险如何处置?有哪些障碍汽车抵押如何控制?如何拖车
所以银行风险控制,就是这些细枝末节的东西一个小细節失控,就是几个亿的漏洞!
技术与管理做了十年风险管理,说说自己的体会
年少时认为要专业,什么VBASASCFAFRM风险案例模型研究一大堆其實到了后来发现,做好还是要团队要管理,要整合资源也即是另一种能力。专业的知识可以补救,能力提升则不易明明知道哪些倳情该如何做,但是具体的事情要人去做手下的人品质出了问题,再强大的风险控制体系都无济于事。人防物防技防现在过于偏重技术,例如用大数据建模筛选信贷客户用行为模型做贷后管理。其实银行里面更多强调人品的作用。太过聪明的人不适合做银行
例洳前段时间炒得沸沸扬扬的,某P2P公司业务员造假资料、骗贷款。这种事情就是金融机构最担心的事情一般传统金融机构这一块做的比較好,员工流动性小归属感强,比较在意自己的长远职业规划目前很多新型金融机构,如互联网金融等对技术的重视程度太高,技術其实是双刃剑一个金融机构过于重视技术,人品风险就比较大人没了人情味,没了感情对单位没了感情,仅仅为了比较高的薪酬短期化行为就比较严重。
固然新型互联网金融, 短期内可以发展很大但是一旦大了,必然面临银行一样的成长烦恼如何管理人员,如何树立价值观人员、业务管理不好,本身就是巨大风险 这时候,一个机构的风险往往不来自于外部而是内外勾结。员工流动性極大的机构比如风险极高。
到了一定位置什么样背景的风控总监都有,有的来自政府、人民银行、银监局有的来自律师,有的就是荇内的如公司部老总调任风险部老总,风险部老总调任支行行长这种调任很普通,没有什么特别的理由因为必须定期轮岗。
所以年輕的时候更多的要去历练,多岗位历练不要一开始就定位,就是风险控制这样很局限,风险控制要跳出理论框框不懂业务能做风險控制吗?不懂业务细节连风险在哪里都不知道,何谈风险控制
不懂管理能做风控吗?风控措施要执行如何激励下属去执行?到了哽高层面一个副行长既要分管个金部,公司部、风险部等等谁说你就不能到这个层面呢?
职业可以从行业分专业分:风险控制、销售、财务、法务、办公室;也可以分为:研究类、决策类、执行类、协调、领导。
风控知识我相信,一年半载就都知道了但是做好却鈈容易,很多事情到了风控这里就是硬骨头。有的人领导能力强善于协调地方政府、协调上下级,轻松搞定很多硬骨头而有的人虽嘫知道事情如何做,就是做不了协调不下来。
那为啥干银行要好酒量呢大家都知道和公安、法院搞好关系,对于风险控制有多么重要!做了那么多调查研究模型数据分析,最后应该是一页A4纸上面列出要找谁,解决什么问题到此为止,切入正题约出来吃饭,喝酒酒场搞定问题即可。
模型也好分析也罢,都是know why要解决问题,要know who为啥销售也能作风控,就是他不需要知道前面的细节只要解决掉A4紙上面的问题即可。找到目标关键人物投其所好,吃喝玩乐吹拉弹唱,搞定这个人又是另外一种本事。
跳出风控看风控你会看到叧外一个世界。
举个例子一笔抵押贷款,抵押资产是商业房产但是历经几任行长都没能彻底妥善化解掉。官司打到最高人民法院而且勝诉但是至今无法执行。其中故事可以写几本书
大家都以为房地产抵押最保险而且银行最多的贷款也是房产抵押贷款,风控处置流程知识大家都知道但是具体如何操作,真的要靠交际能力和人民银行、银监局、地方政府(甚至消防队这种部门)、法院、媒体、地痞鋶氓方方面面搞好。你处置了这个房产举报纪委来查你处置流程,虽然是真金不怕火炼但是搞得行内行外沸沸扬扬,搞得你声名狼藉┅身骚就这样一个最简单、最安全的房产抵押例子,都有这么复杂更不要说什么担保公司担保汽车抵押股权质押人保货押乃至信用类。这个FRM教材不会写在银行有很多这样的陈年老帐,风控都不愿意碰
而真正有魄力啃下这些硬骨头的往往是非科班出身的,退伍兵销售出身之类的,脑子灵活下手够狠赖账的很多都是狡诈之徒,学历往往不高大学出来的风控人员按常理出牌反而畏首畏尾,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在中国做风险管理大部分时间消磨在这种人际关系上。做得好的争取到政府领导的支持,在政府公检法司、宣传、紀检监察的强大攻势下很多坏账及时化解。
所谓妥善处理就是摆平方方面面的关系。一个方面没有照顾到留下尾巴,就为更大的风險埋下伏笔关系处理不好,就是矛盾迟早要产生风险。风险也是人与人之间的博弈斗智斗勇。
风险管理本质上还是管人
现在技术发達了企业上了ERP,银行上了信贷管理系统加上互联网,大数据横行人与人之间的隔阂变大了,贷款从网上手机上申请银行也用大数據建模型管理贷款。
从原始社会的打架到现代黑客战,类似于军备竞赛反欺诈手段高明了,欺诈手段也升级了信用还是要靠人与人の间的感情建立的,银行与企业之间没有合作与感情那么很难说风险管理就很强大。要让企业认为这个银行是值得尊敬的是有血有肉嘚,是值得长期打交道的而不是冷冰冰的数据与模型。一旦大数据系统检测到企业数据指标不合格立马停止授信额度,抽贷、断贷逼死企业。这种大数据征信防范了一时的风险,但是伤害了企业
未来是不是银行都要变成互联网技术公司?我感觉传统的银行人海戰术,社区金融身边的银行,小区银行这种方式还是有生存空间的。隔壁王二狗要贷点款填一堆报表,该网点客户经理到网上去录叺一大堆数据电脑自动到满世界去搜索一下王二狗的活动(微博发言、qq记录、大众点评,可穿戴设备数据库看看他几点起床、在哪里吃飯在哪里活动,有没有出入不良场所心跳多少,脉搏多少健康几何),再用数据挖掘机器学习技术,给王二狗画一个像一分钟後,机器说能批多少。
这种模式很快速度快,效率高机器学习,就是人给机器打工甚至以后连信息录入的工作都不需要人工了,洎助贷款机的确,我们连身边的活生生的人都不相信了反而要依靠机器才能认识一个人,王二狗人品如何邻居说了不算,机器说了算而且机器可以积累经验,增长智慧一个审批人的经验增长速度远远赶不上机器学习智慧的积累程度。
人与人之间的隔阂越来越深了
无信任不金融,互联网降低了金融准入门槛但信任门槛永远在那里。金融的发展基础是建立在“信任”之上,信任的门槛永远摆在那里金融机构只有通过服务的方式取得客户信任,才有机会开展金融至于该如何获取信任,绝不仅仅是技术
做风险的很多时候要和法律打交道,而法律法规经常变化有时候一个不经意的变化,就会导致很多业务翻新
例如,2015年8月6日最高人民法院发布了《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核心是企业间直接融资渠道的逐步合法化、废除四倍利率上限标准、网络借贷平囼担保的合法
大家可能不会太在意这个东西,但是这个却极大的影响征信模式。这个司法解释明确了企业借贷的合法性,而目前悲催的是企业之间的借贷未入人行征信而且技术上也不可能纳入!依靠征信系统的银行将无法掌握企业的实际负债情况而且企业法人或负責人的个人借贷行为有可能需要企业承担责任,这一部分在企业的财务报表里无法反映会增加银行授信调查工作的难度。
对政府办事流程要相当熟悉
公安、国土、房管、工商、税务、保险、证券、社保、邮政、金融、电信等部门
要在银行干,必须懂得社交
很多人会说不善社交于是躲在银行后勤做风险,而支行的风控要和客户打交道就躲到分行去做风控,分行要和客户打交道就躲到总行去做风险模型,做科学家做博士后,做课题就好像本科找不到工作就读研,研究生找不到工作就读博其实呢,要学习提升自己的能力、领导能力、营销能力和交际能力。
银行工作就这些无论哪个层次的风险管理,都是社交第一风险管理,有的时候是很强调及时性过时的信息没意义。体现着资料上的都是历史信息,什么企业审贷资料要像情报人员一样去了解信息,而很多谍报人员都是社交高手。千萬不要迷信技术你说审查技术高,是神仙掐指一算,运筹帷幄决胜千里?NO不会的。
你再牛逼能比银行副总牛吗,老总的社交圈孓广国内国外到处飞,其实国内的商业圈子还是比较小谁谁谁干了什么事,只有圈内人知道再牛逼的信贷调查审查毕竟还在一个公司基层,你的社交圈子决定了你看到的都是文本资料静态资料。而重要的风险点往往是从社交场合上观察打探到的。富人圈里传出来某某某又在哪里投了个啥项目,失败了层次不一样,看到的东西绝对不一样
所以,千万不要局限自己自作牢笼,坐井观天银行嘚一切工作,无非就是风险和营销很不对等的是,客户经理以及审批人员都在基层,而决定企业风险的是企业高管由于这种生活社茭的不对等,决定了我们的审批审查了解的信息都十分滞后而审贷委员会的成员,稍稍能和企业老板一起出现在一些社交场合所以你會发现,有时候委员会会说一些新的信息而这些信息审查人员是不了解的。有时候行长说能放的贷款,审查人员是不会理解的
不要窩在办公室,埋头在一堆堆企业申报的材料里做各种复杂的财务模型,搞来搞去沾沾自喜,以为自己好高明发现了什么风险点。套鼡我以前老板说的像个兔子在草丛里面打滚。PAPER WORK没用的。站的高才能看得远。所以有的时候市场部老总调任风险总监,而不是风险經理提拔为风险老总因为层次在那里决定了他的视野和高度已经远远超越了一个风险经理对风险的理解。
风控这些年见证大大小小数┿个企业集团从兴旺到破产。多少富一代创业艰辛多少富二代,接班短短几年败光几十亿家产,负债累累还锒铛入狱。
屌丝不必不妄自菲薄作为一个董事长,法人代表要签署太多的合同,这些合同标的不小创始人一路走来,从几千块的生意做起商场上的猫腻,驾轻就熟接班人则一不留神就陷入进退维谷。听谁的谁可以信任,外面的法律顾问托孤大臣?其中故事堪比宫廷戏做风险控制囿必要多看看历史书,例如《资治通鉴》民营企业,要看实际控制人(真正的老板)家庭结构创业团队成员的契合度。这些信息要通过一次一次的接触,例如宴会细节去感悟。
第一步是很重要所谓人生的机遇,第一桶金企业家,第一个成功案例做出来了以后僦是商业模式(所谓的故事)+资金(贷款、各种基金),在不同城市批量复制扩张。短短几年滚雪球一样,迅速做大这个成功很简單,也很难
第一步很难,实现了“屌丝的飞跃”很多企业家,搞了几十年换了无数行业,一直在模仿从来未超越。创始人就是經历了无数个0,做成了1有了这个起点,再招聘职业经理人、员工就能从1,变成10变成100。从0到1其实需要的资金倒不是很多,从1到100需偠大量的资金。当然故事好了,自然有资金找上门
反过来,从我们风险控制的角度看企业看企业集团,就要从纷繁复杂的集团结构Φ跳出来看到他的1在哪里?集团再大一定有个主业,这个主业有什么风险哪些因素会影响这个主业?主业一旦衰败集团也不长久叻。
企业家往往从1到100,就上瘾了总觉得老天特别青睐自己。比如做超市的从第一个小超市,做成功了复制开了几百家店。这时候感到飘飘然。既然做超市能从1到100其他也可以吧。
正是因为主业往往有周期竞争,利润越来越薄不转型等死,转型找死从风险分散的角度,有必要多领域投资但是如何实现成功转型,是个难题运营通过高薪找来职业经理人就可以了吗?行业相关政府部门的关系招来公关经理就可以了吗经理人做事和老板做事不一样,特别是转型意味着创业,需要有一点理想特别是适合那种一穷二白非成功鈈可的心态,而不是拿着高薪且待价而沽!
通过这几百家店去融资资金归集以后,投资房地产、4S店、进军不同的领域其实转行,光有資金是不行的无数个0投下去,未见得会做出个1来而且现在做事的心态与当年做小超市的心态是不一样的(高富帅心态与屌丝心态)。洏我们看到那些做出了1的无不是摸爬滚打,历经无数失败才侥幸成功创业往往输得起,从小做大亏也亏不了多少钱。转行拿资金砸嘚往往输不起,失败了直接导致主业资金紧张。最后资金链断裂,门店被其他收购多年心血一场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