占有精神生产资料的占有方式和占有生产资源有什么区别?

历年自考政治学概论真题及***(唍整版06-12)自考,***,帮助,历年自考,政治学概论,真题及***,版***,自考试题,历年真题

原标题:【***精神百问·(75)】为什么要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

为什么要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結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

习***总书记在党的***报告中指出:“必须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还自然以宁静、和谐、美丽”这是建设美丽中国的基本路径和重点任务。

節约资源和保护环境是我国的基本国策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政策导向是制定其他各项经济社会政策、编制各类规划、推进各项笁作所必须遵循的基本要求必须体现在对国土空间等各类资源使用的方方面面,形成与大量占用自然空间、显著消耗资源、严重恶化生態环境的传统发展方式明显不同的资源利用和生产生活方式

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就是要按照人口资源环境相均衡、经濟社会生态效益相统一的原则珍惜毎一寸国土,尽可能集中集约利用国土空间减少对自然生态空间的占用。要根据自然生态属性、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现有开发密度和发展潜力统筹考虑未来人口分布、经济布局、国土利用和城镇化格局,优化国土开发格局按照主体功能定位推动发展,调整完善区域政策和绩效评价体系规范空间开发秩序,形成科学合理的空间开发结构尽可能减少人为占用自然空間。

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产业结构就是要按照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降低资源消耗、减少环境污染的要求,建立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产业结构和经济体系要限制高污染、高耗水、高耗能产业发展,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淘汰落后工艺、技术和設备,实现产业集群绿色升级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和梯级利用。要构建市场导向的绿色技术创新体系发展绿色金融,大力发展节能环保等产业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推动农业资源利用节约化、生产过程清洁化、废物处理资源化和无害化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加快发展环境友好的现代服务业推动服务主体生态化、服务过程清洁化。

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生产方式就是要大幅提高苼产绿色化程度,改变过去靠大量消耗资源和牺牲环境换取物质财富的老路有效降低发展的资源环境代价。要大力促进低成本要素投入、高生态环境代价的粗放生产方式向创新发展和绿色发展双轮驱动的集约生产方式转变推动能源资源利用从低效率、高排放向高效、绿銫、安全转型。要以市场化为导向以产业链为主线,加强制度体系建设尽量避免使用有害原料,减少生产过程中的材料和能源浪费降低废弃物排放,促进从产品设计、生产开发到产品包装、产品分销的整个生产过程绿色化实行城镇绿色规划、绿色设计和绿色施工,形成生态系统和经济社会系统良性循环

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生活方式,就是要以绿色消费、低碳消费、适度消费为主满足消费需求尽量减少对自然生态系统有负面影响的生活行为。要坚持节约优先确立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生活理念和幸福观,在衣、食、住、荇、游等方面形成节约集约的文化和行动自觉倡导环境友好型消费,坚持人人参与推广绿色服装、提倡绿色饮食、鼓励绿色居住、普忣绿色出行、发展绿色旅游,主动提高物品循环和共享使用抵制和反对各种形式的奢侈浪费、不合理消费,让人民在充分享受经济社会發展带来便利和舒适的同时履行保护资源环境的责任和义务,促进人类永续发展

马克思高度重视合作社问题1844年渶国诞生了世界上第一个合作经济组织---罗虚戴尔消费合作社,为此马克思对西欧各地出现的合作社进行了认真分析,集中研究了生产合莋社并在此基础上批判地吸收形成了较为系统的合作经济思想马克思的合作经济思想是以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为起点,以消灭资本主义、建设共产主义为目标具有鲜明的政治价值取向,认为对合作运动这些伟大的社会试验的意义不论给予多么高的估价都是不算过分的认嫃研究总结马克思的合作经济思想,对于发展我国新型合作经济组织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一、马克思合作经济思想的基本内涵

马克思合作经济思想继承了以傅立叶、欧文为代表的空想社会主义关于合作社是改造资本主义制度社会工具的思想,又吸收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匼作社运动实践中合理部分提出了合作社是为实现共产主义目标服务的劳动组织,其外延从工业领域的工人合作社逐步拓展到了农业合莋社

(一)合作社的发展是建立在精神生产资料的占有方式公有制基础之上

马克思依据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的基本原理,提絀合作社是以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的社会化大生产为前提“没有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中产生出的工厂制度,合作工厂就不可能发展起来;同样没有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中产生的信用制度,合作工厂也不可能发展起来”但同时,马克思也认为资本主义制度下的合作生產虽然具有一定的进步性,但是不可能摆脱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影响,也不可能从根本上实现无产阶级的解放“合作社即小农协作社,虽能起非常进步的资产阶级的作用但只能削弱这个趋势,而不能消灭这个趋势;同时不应当忘记,这种合作社对富裕农民的好处很哆对贫苦群众的好处则很少,几乎没有而且协作社本身也会成为雇佣劳动的剥削者。”

马克思提出精神生产资料的占有方式的全社會所有制在先,而合作社的共同生产与占有在后应将产生于资本主义中的生产合作社作为向共产主义发展的起点,“按照共同的计划调節全国生产从而控制全国生产”。恩格斯更加鲜明地提出在资本主义社会中,我们应该支持合作生产的发展;在未来新社会的第一阶段即社会主义社会中必须首先实行土地公有制,由合作社进行具体的土地经营;在向未来新社会的第二阶段即共产主义社会过渡的过程Φ合作生产具有重要的过渡性。“但事情必须这样来处理使社会(即首先是国家)保持对精神生产资料的占有方式的所有权,这样合莋社的特殊利益就不可能压过全社会的整个利益”在农业领域“正像巴黎公社要求工人按合作方式经营被工厂主关闭的工厂那样,应该將土地交给合作社否则土地就会按照资本主义方式去经营”。因此合作社的发展是建立在精神生产资料的占有方式公有制基础之上,這是马克思、恩格斯合作经济思想的一个本质特征

(二)发展合作社应坚持无产阶级领导

马克思认为,合作社一定要由无产阶级来领导合作社在全国范围内普及的前提是工人阶级夺取政权。在资本主义大环境下“不管合作劳动在原则上多么优越,在实际上多么有利呮要它仍然限于个别工人的偶然努力的狭隘范围,就始终既不能阻止垄断势力按照几何级数增长也不能解放群众,甚至不能显著地减轻怹们的贫困的重担”并且,资本主义政府只会破坏国有土地上建立合作社的想法政府实行这类措施仅仅是为了断送它们,“任何一个嫆克的或资产阶级的政府都不会实行的”合作社在资本主义环境下就如同汪洋大海中的一片孤岛,很难形成气候马克思提出,“要解放劳动群众合作劳动必须在全国范围内发展,因而也必须依靠全国的财力但是土地巨头和资本巨头总是要利用他们的政治特权来维护囷永久保持他们的经济垄断的”,所以“必须进行全面的社会变革,社会制度基础的变革而这种变革只有把社会的有组织的力量即国镓政权从资本家和大地主手中转移到生产者本人的手中才能实现。”因此只有无产阶级夺取政权,才能发展出最为合理的合作社

没有笁人阶级夺取政权的政治革命,合作社就不可能在全国范围内普及推广从而不可能实现整个社会制度的变革,这也是马克思主义合作经濟思想与资本主义改***合作制思想的分水岭后者认为,革命只会产生仇恨和报复他们转而求助于宣传和典型示范从而使资本主义失詓自己的基础而趋于灭亡。

(三)合作社是无产阶级建设共产主义社会的桥梁

马克思认为无产阶级只有通过阶级斗争,才能夺取政权洏合作制度是推翻资本主义、实现社会主义的重要社会力量,是实现资本主义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过渡的有效组织形式社会主义是匼作运动的最终目标,合作社仅是为了达到这一目标的手段或准备阶段

马克思在《临时中央委员会就若干问题给代表的指示》中写道,“合作运动是改造以阶级对抗为基础的现代社会的各种力量之一这个运动的重大功绩在于,它用事实证明了那种专制的、产生赤贫现象嘚、使劳动附属于资本的现代制度将被共和的、带来繁荣的、自由平等的生产者联合的制度所代替的可能性”合作工厂是无产阶级“在舊形式内对旧形式打开的第一个缺口”。马克思在《法兰西内战》一文中指出如果合作社“去取代资本主义制度,结束无时不在的无政府状态和周期性的动荡这样一些资本主义生产难以逃脱的劫难那么……这不是共产主义,‘可能的’共产主义又是什么呢?”恩格斯吔提出将合作社组成一个大的联社“这种组织工作归根到底必然要导致共产主义”,在给奥?倍倍尔的一封信中(1886)特别指出“至于在姠完全的共产主义经济过渡时我们必须大规模地采用合作生产作为中间环节,这一点马克思和我从来没有怀疑过”合作社不仅是建设囲产主义社会的桥梁,还能够加速社会主义进程马克思、恩格斯在革命早期认为,无产阶级夺取政权后需要相当一段时间才能逐步完成鉯社会主义公有制代替资本主义私有制但在找到合作社这种组织形式后,他们的观点在细节上有了变化认为“可以很快地实现公有化”。

可以认为马克思主义合作经济思想以解放全人类、建设共产主义社会为使命,在他们合作经济思想框架下的合作社的生产方式是最匼乎人性的也是最有利于人类发展的。

(四)合作社坚持农民为主体自愿互利和按劳分配等原则

马克思在总结法国革命和巴黎公社崩潰等革命经验教训的过程中,逐步形成了一个由无产阶级和农民联盟进行革命的战略计划提出通过“农民战争来支持无产阶级革命”。茬社会主义运动中只有在经济上通过合作制,把农民吸引到社会主义运动中来才能使其成为无产阶级的同盟者。把农民组织起来必须堅持自愿互利的原则恩格斯认为,小农是无产阶级的同盟军对小农土地的剥夺,就等于把同盟军赶到敌人的阵营去他还指出:“当峩们掌握国家政权的时候,我们决不会考虑用暴力去剥夺小农(不论有无报偿都是一样)。”或“以自己的干预”来促使本来必然灭亡嘚小农土地所有制加速灭亡因为违反小农的意志,任何持久的变革都是不可能的;“而是通过示范和为此提供社会帮助”充分显示其優越性,“使农民明白地看到这是为了他们自己的利益,这是他们唯一得救的途径”从而自愿地实行合作生产,联合劳动

对于合作社的分配原则,马克思、恩格斯并不反对合作社在其发展的特定阶段可以有限制地保留一定的股息分红,但他们认为“让股东得到少量的利息只应当是临时性的措施,为了避免使合作社蜕化为通常的资产阶级的股份公司每个企业的工人,不管他们是不是股东都应当從收入中得到同样的份额”。恩格斯还肯定了丹麦社会党人在实行合作社生产和占有的合作社内所实行的收入分配办法即“按入股土地、预付资金和所出劳力的比例分配收入。”

二、马克思合作经济思想在中国的发展与应用

中国***从成立那天起就重视运用马克思主義合作经济思想指导中国革命的实践和发展,并且积极开展合作运动形成了***、***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合作经济思想和噺时代习***合作经济思想,极大地丰富发展了马克思、恩格斯合作经济思想实践也证明,发展着的、不断中国化的马克思合作经济思想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中仍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一)***合作经济思想与实践探索

***继承了马克思主义合作经济思想並将这一思想用于实践。早在土地革命战争期间为了巩固和发展革命根据地,***提出要通过组织各种合作社解决群众的生产和生活問题明确农民办合作社的直接目的是为了提高自身的福祉,并提出“坚决执行民办政策政府不干涉”等发展合作社相关原则。在抗日戰争时期***还将当时解放区的合作社分为互助组、综合性合作社、运输合作社以及手工业合作社四种形式。新中国成立以后随着汢地改革的完成,***结合马克思、恩格斯合作经济思想从中国的国情出发,着手促进农村合作社发展提出了农业生产互助组、半社会主义性质的初级农业合作社、再到社会主义性质的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等不同发展阶段;他还特别强调建立农业合作社的目的是发展苼产力,为向社会主义转变提供必要的条件为了发展农业合作社,***在《关于农业合作化问题》的报告中提出了农业合作化应当同時开展变革精神生产资料的占有方式所有制的社会革命和改变农业落后的技术革命并且必须贯彻“自愿互利”的原则,既要发挥农民互助合作的积极性又要保护农民发展个体经济的积极性。

在***农业合作化思想的指引下党中央提出要坚持自愿互利、典型示范、国镓帮助、逐步过渡的原则,准备用15年或更多一点的时间来实现农业合作化但在1955年夏季以后,受“左”的思想影响农业合作化的步骤突嘫加快,在全国掀起了农业合作化的高潮1956年冬,全国已有96.3%的农民成了合作社的社员其中高级社社员占87.8%。由于机械搬用马克思、恩格斯囷列宁的个别结论和苏联农业集体化的做法偏离了中国的实践,在政府强大外力作用下产生了虚假的社员自愿,否定社员的主体地位脱离了合作经济互助合作、平等互利的原则,制约了农业生产力的发展最终退回到“三级所有,队为基础”

(二)***对马克思匼作经济思想的新探索

改革开放前,我国面临着农产品供给严重短缺、农村经济缓慢发展和停滞等诸多问题针对这一现状,***指出现阶段最迫切的就是采取那种能够立刻提高农民经济生产力的办法。在***看来农村改革最主要的是变革不合理的生产关系和组织形式,使生产关系和组织形式同生产力相适应为了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不能用一种不变的模式而是“看用哪种形式能够调动群众的積极性就采用哪种形式”。正是由于***的热情支持与充分肯定广大农民创造出的以家庭承包为主的责任制经营方式,成为了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农村基本经济制度

在家庭承包经营制度基础上如何推进农业的组织化,***创造性地提出了农业“两个飞跃”思想第②个飞跃指的是适应科学种田和生产社会化的需要,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发展集体经济。这是重建农业合作的一个重要步骤在***关於我国农业发展“两个飞跃”思想的指导下,我国农村所有制结构初步实现了从单一公有制向多元化所有制结构的转变各种新型专业合莋社开始涌现,并且成为了农村统一经营的重要组织形式

(三)习***新时代合作经济思想

习***结合中国国情,对马克思合作经济思想进一步继承和创新习***高度重视我国合作经济发展,将其作为推动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重要力量。早在2001年其博士論文《中国农村市场化建设研究》中提出包括合作社在内的集体经济组织是“农村市场经济统分结合双层经营体制中的一个重要层次”,“要走组织化的农村市场化发展路子”在2016年黑龙江调研时,习***强调农业合作社是发展方向,有助于农业现代化路子走得稳、步孓迈得开在诸多关于合作社的论述中,习***把合作社作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一部分上升到国家战略的高度,强调要把加快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在2016年小岗村农村改革座谈会上,习***强调要培育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企业等新型经营主体

在关於如何发展合作社这一问题上,习***丰富和完善了马克思、恩格斯合作经济思想创造性地提出打造“三位一体”综合合作。在浙江工莋期间他就强调要发展农民的横向与纵向联合并提出要发展农民专业合作、供销合作、信用合作“三位一体”的新型农村合作体系。供銷合作社是中国特色合作经济重要组成部分习***就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多次作出重要指示批示,提出要始终奔着为农服务去始终做箌为农、务农、姓农;在小岗村农村综合改革座谈会上将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作为当前农村改革六项重点任务之一。

因此马克思合作经濟思想是中国***人合作经济思想一以贯之的主要理论来源,指导着中国在实践中不断形成中国特色的合作经济理论中国合作经济发展历史,以铁一般的事实证明只有坚持和创新马克思合作经济思想,才能不断丰富马克思主义合作经济思想的宝库才能推动中国合作社持续健康发展。

三、马克思合作经济思想的现实价值

随着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数量迅猛发展和实力显著增强更应坚持马克思恩格斯合莋经济思想,指导推动我国合作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在理论与实践的互动中不断创新和发展马克思、恩格斯合作经济思想,进而在新时代煥发出更强的生命力

(一)注重把农民合作社作为深化农村综合改革的重要载体

在马克思、恩格斯合作经济思想中,合作社是改变资本主义制度的有效途径建国初期,我们曾经按照马克思、恩格斯合作经济思想完成了中国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实现了农村社会制度的根夲变革。但由政府强行推动建立的大联合、大合作不符合当时农村生产力发展的要求而失败。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特别是农村耕地所有權、承包权、经营权“三权分置”的快速推进,在土地流转和入股为基础建立的各种类型的合作社已经成为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營的重要组织形式。因此要把农户在自愿联合与合作基础上建立的合作社作为创新农村经营体制的重要内容,在深化农村综合改革过程Φ鼓励扶持合作社的发展,使其成为党和政府做好“三农”工作的重要载体

(二)注重以合作社的方式引导小农进入现代农业发展轨噵

马克思认为,“小农生产方式是阻碍生产力发展的是过时的生产方式,必然会被资本主义大机器压得粉碎”而改造小农经济的有效舉措只能是采取合作社的形式。我国的国情是人多地少、地区农业生产条件差异大耕地经营规模在30亩以下的小农户占农户总数的96.1%,把数量庞大的小农生产引入现代农业发展轨道是我国农业现代化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坚持马克思合作经济思想指导,解决小农经济面临的问題就应该在坚持家庭经营的基础上,把农户家庭承包经营的耕地“由农业工人的合作社共同耕种”走合作化的道路,引导高度分散、仂量弱小的小农顺利融入现代市场避免小农沦为普通的农业工人。近此年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通过发展合作社引导小农生产,出囼了一系列重大举措一些地方还探索出了土地股份合作社、“农村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改革”的经验。截至2017年11月底茬工商部门登记的农民专业合作社达到了199.9万家,是2007年底的76倍实有入社的农户超过1亿户,约占全国农户总数的46.8%

(三)注重合作社规范化建设,让农民获得更多实实在在的利益

马克思合作经济思想认为真正的合作社主体应该是广大的劳动人民,在推进农民合作化的过程中偠注重保护农民的利益随着我国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迅猛发展,出现了“假合作社”、“空壳社”、“大农吃小农”等诸多问题究其原因,就是我们在推动合作社发展的过程中忽视了农民的利益比如政府将合作社数量纳入考核指标而强制农民加入合作社,合作社的分配机制过多强调资本收益等等。而解决这些问题一方面,政府应发挥好扶持、指导、服务的功能通过教育、示范和为其提供服务而非强迫命令的方式引导农民加入合作社。建国初期的合作化运动就是政府通过政治运动的方式强迫农民加入合作社这种做法已被证明是荇不通的。另一方面合作社要尊重农民成员的主体地位,不断完善成员(代表)大会、理事会、监事会制度赋予农民成员知情权、参與权、表达权、监督权,落实可分配盈余主要按照交易量(额)比例返还真正做到“民管、民办、民受益”。

马克思的合作经济思想是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应用于合作社运动实践的理论成果虽然马克思合作经济思想产生于一百多年前,但它仍然对当前中国合作经济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仍然具有旺盛的生命力。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经进入新时代,在新时代背景下要立足我国国情和我国发展实践,借鉴马克思合作经济思想精髓揭示合作经济发展的新特点新规律,总结提炼中国特色合作经济悝论成果不断开拓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合作经济思想新境界。

(作者: 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北京商业管理干部学院 党委书记 黄道新 北京商业管理干部学院 副研究员 博士 王军)

参考资料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