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篇报告提出的一些不同的观点值得关注。
作者:杨鑫、刘钢贤;原文标题《习***看望“快递小哥”》;文中观点不代表本账号立场仅供参考
快递与最低端消费相關,不会骤然失速;且拼多多等电商在 2018 年已经刺激了三四线城市消费此趋势也不会在一年就结束;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增速、快递量增速也基本平稳,快递增速放缓更多因为基数每年增量 100 亿件;国家邮政局预计2019 行业件量/收入增速分别为20%/19%,增量也是100 亿件仍为高增长行业。
市场分歧较大考虑以下几点,我们认为竞争形势将保持平稳,2020 年后有望进入全行业利润率提升的下半场
第一,龙头公司的35%增速不難获得不需在一线之间左右互搏。
第二单日1000万票以上规模经济效应递减, 龙头公司若大幅降价导致件量增速明显高于35-45%区间会损害其網络和质量,得不偿失
第三,行业座次基本确定尤其中通的第一名位臵更为稳固(第一第二市场份额差距为近些年最大),有利于行業格局稳定主要龙头公司将共存。
与低端消费相关受经济影响小,依然具有高成长性
2018 年下半年以来,国家统计局公布的社零总额增速放缓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累计增速也出现放缓,引发市场担忧快递作为网购的下游的需求尤其是根据累计数据倒推出单月数据增速 11 朤出现明显下降,但 12 月又出现大幅回升值得注意的是,统计局公布的累计数据经过口径调整直接倒推出的单月数据存在不可比性。
我們将商品零售(即不含餐饮)数据拆分来看(由于只有规模以上商品零售数据才有细分数据我们以规模以上商品零售作为代替),导致商品零售增速下滑的最主要原因为汽车销售额(占规模以上零售总额的 29%)同比减少 8.5%、增速比 2017 年下降 11 个百分点另外再扣除掉石油及制品(占商品零售的 14%,与网购几乎无关)其他商品零售 2018 年增速为 8.4%,仅比 2017 年的 9.3%略微放缓(根据 12 月的累计零售额和累计增速倒推上一年的金额)
往前看,我们认为目前网上零售占社零总额的比例仅为18%,仍有提升空间网购与低端、高性价比的消费相关,即使受到宏观经济的影响其程度也有限。并且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和以拼多多为代表的新型电商平台的用户下沉,培养了上网和网购的习惯 刺激出三四五线城市的消费,这一趋势不会在 2018 年一年就结束中西部和农村地区的网购及快递仍有大的发展空间。
从 2018 年的数据我们已经看到中西部地区嘚业务量增速较 2017 年出现较为明显的回升,而渗透率较高的东部地区依然保持着稳健的增长动能(25%)
市场份额继续向一线龙头集中
上市公司快于行业的增速能够持续
1)市场份额继续向一线龙头集中。
国家邮政局公布的集中度 CR8 指数经过多年的下滑后从2017 年初开始上升,但到 2018 年丅半年上升趋势放缓甚至到四季度逆转引起市场担心集中度提升的趋势不再延续。
值得注意的是国家邮政局公布的 CR8 指数为快递品牌(收入)集中度指数,统计的是快递品牌末端从消费者手中收取的快递费用的集中度 与业务量的集中度可能存在差异。
我们根据 A 股 4 家上市公司的月度数据(中通不公布月度数据)看到4 家 A 股上市公司即使包括增速较慢的顺丰,合计业务量增速也超出行业8-10个百分点不包括顺豐则超出更多,并且排名第一的中通四季度业务量增速(34%)也快于行业(26%)8 个百分点因此 CR6 是继续提升的。
2)龙头公司的35%增速不难获得鈈需在一线之间左右互搏。
我们分析2018年的数据认为2018年整体快快递业务实现26%的增长(异地件增速达到 27.5%),则其中与网购相关的电商快递增速更高根据国家邮政局此前的分析1,2017 四季度网络购物所产生的快递量占快递业务总量的近七成比三季度提高近10个百分点。如果我们假設2018年网购快递占总量的比例继续提高至75%则网购快递的增速达到33%,而通达系加百世的合计业务增速为38%(百世为估算值假设四季度增速与彡季度持平),只要除通达系加百世之外的其他小品牌业务量增速为个位数增长就能做到
2018 年通达系公司加总业务量(百世尚未公布,为估算值假设四季度增速与三季度持平)占总业务量的 64%,占比仍有提升空间仍有许多中小快递品牌存在与市场上,参考国家邮政局的申訴率公告其中主要包括:如风达、宅急送、优速、安能、速尔、天天、品骏、国通等。考虑到小公司在品牌、服务质量、成本、盈利能仂等方面均没有优势一线龙头公司有望继续争夺他们的市场份额, 二线快递退出概率继续增大足以支持一线公司增速。
往前看如果 2019、20年电商件占比每年提升2-3 个百分点,而通达系公司占电商件的比例每年也提升3-4个百分点能够支撑通达系公司合计业务量增速快于行业整體业务量增速8-10个百分点以上。
产能瓶颈决定以降价换取量是有节制的
2018年从国家邮政局公布的快递末端价格来看,上半年呈现降幅收窄趋勢但到下半年单价的同比降幅出现扩大的迹象,尤其是四季度
我们分析了同城、异地、国际件的单价后发现,四季度单价的下降主要原因是同城和国际件导致异地件的单价同比一直下降,但并未出现降幅扩大的趋势以整年为区间,2018 年异地件平均单价同比下降 3.1%(或 0.26 元)依然好于去年的下跌 7.1%(或 0.64 元)。
我们的确观察到部分网购件量大的区域(例如义乌)单票价格出现较大幅度的下跌,但这与其件量夶而集中的特点有一定的关系揽件环节能够产生明显的规模效应从而节省成本;与此同时,我们也看到部分省市(北京、上海)由于成夲上涨的传导而出现明显的提价
从上市公司的数据来看,除申通受收购转运中心影响外其余通达系公司单票收入均为同比下降,但其Φ重要原因为单票重量下降(总部按照重量收取中转费):上半年韵达平均重量下降 13.7%;三季度中通的单价同比下降 0.17 元其中是 0.05 元是由于单票重量下降导致(另有 0.03 元是对于使用电子面单的激励)。
上半年淡季期间价格出现较为明显的同比下降但逐渐进入旺季之后降幅收窄,並且 11 月旺季期间单价环比出现明显回升同比降幅显著收窄,体现了旺季提价的效果我们认为,这反映了上市公司整体竞争格局并未出現恶化在旺季业务量峰值期间公司会因为产能的限制而通过提价来优化快件的结构(例如通过提高续重派费来限制重货、增加小件比例鉯提高中转、派送效率)。
现阶段快递行业依然维持较高增速快递公司的产能扩张需要时间,尤其是对于购买自有土地、建设分拨中心、培训熟练员工、购臵自动化设备等均存在一定的时间周期。
在这一基础上快递公司的产能是存在阶段性瓶颈的,规模效应也是递减嘚如果短时间内业务量突然大增,增速超过 35%-45%的合理区间任何一个薄弱环节的限制,都可能导致整个网络效率的降低和服务质量的恶化
因此我们认为,通达系快递公司没有动力和能力通过大幅降价获取大量市场份额从而将对手挤出市场。
1)市场份额差距拉大梯队更加明显。
市场通常诟病通达系快递公司之间同质化竞争严重但我们认为,他们之间虽然没有形成实质性的差异但行业座次是比两年前哽清楚的。
市场份额第一位与第二位的差距进一步拉大(3%)虽然份额的差距仅增大了0.1%,但考虑到整体量的增长事实上第一位与第二位業务量的差异从 2017 年的 11.55 亿元扩大到 2018 年的 15.35 亿件,中通的第一名地位更为稳固
中通作为市场份额第一的领先者,自有车队最多(4000 辆)、干线自營比例最高(66.5%)、 成本优势最明显(单票净利润高于其他各家)、资金实力最雄厚(在手现金超过 180 亿元)理论上最有能力进行大力扩张,但中通速来重视权衡市场份额、服务质量和盈利能力者三大指标明确表示其目标为利润增速不低于行业收入增速,也为龙头公司利润增长定下基调
2)中国市场容量巨大,主要龙头公司将共存
市场始终认为,参考美国和日本中国最终应该只有三家公司,而非现在的 6 镓龙头但是,中国快递市场区分电商件和商务件电商件市场盈利的龙头公司只有四家,而中国快递件量已经为美国的3倍且到2020年将有朢达到700亿件,如果只剩下三家公司平均每家公司将承担超过200亿件的业务量,有可能已经超出其规模经济和管理能力的边界因此,我们認为未来一段时间内通达系四家公司将并存有望共同享受件量30-40%,利润20-30%的增速
中通、韵达持续稳健增长,德邦弹性大
首先目前快递板塊整体估值具有吸引力:不含顺丰和百世,快递板块整体估值为18倍动态市盈率处于上市以来的相对低点,且位于均值以下 1 倍一倍标准差位臵因为我们看好整体快递板块的投资机会。
对于选股我们认为圆通和申通看预期差(估值低,业务量增速从低点回升基本面改善涳间大),长期看好中通、韵达稳健增长(业务量规模领先且持续保持高增长成本管控具有优势,精细化管理带来优质服务)德邦作為大件快递龙头,为快递板块盈利弹性最大的公司
■ 中通:4Q18 业务量超预期;股票回购彰显信心
1)2018年四季度快递业务量超过公司指引。
中通发布的数据显示2018年公司完成快递业务量85.2亿件,同比增长37%(对比26.6%的行业平均增速);公司市场份额扩大1.3 个百分点至16.8%在中国市场继续保歭第一。四季度公司完成快递业务量27.09亿件同比增长34%(对比26%的行业平均增速),超过公司此前指引区间的高端(32%)
2)公司2019年1月2日下午快遞业务量增速目标为超过行业平均水平15个百分点。
国家邮政局预计2019年1月2日下午快递业务量完成600亿件同比增长20%;业务收入完成 7,150亿元,同比增长19%中通管理层认为,即使中国宏观经济出现放缓中国快递行业仍有望保持快速增长。
中通目标是2019年1月2日下午实现快递业务量增速超過行业平均水平15个百分点按照国家邮政局对于行业平均增速的预测,这意味着中通2019年1月2日下午业务量增速有望达到35%随着市场份额的扩夶,中通也将致力于提高服务质量和客户满意度
■ 韵达:4 季度有望实现份额与盈利能力之间更好的平衡
1)长期而言继续看好韵达的规模囮优势和精细化管理。
韵达继续保持了远高于行业的业务量增速份额持续扩张,并且通过执行小件化策略(上半年单票重量同比下降 13.66%)优化快件结构、形成产品分层(小件往往时效要求更高,公司的盈利能力更强)以此提高中转、运输等环节的效率,单位成本受益于規模经济、自动化和精细化管理而下降(上半年单票成本同比下降 12.74%)
2)四季度有望实现份额与盈利能力之间更好的平衡。
今年3-8月韵达業务量增速超过行业达17到31个百分点,但单价同比下降幅度达13%至18%快递服务收入增速从40%下降至低点的仅21.4%,导致三季度扣非净利润同比上涨14%其中包含处于快速扩展期的快运业务的亏损0.25亿元,若扣除该影响扣非归母净利润为5.04亿元,同比增长19.5% 比1Q(35%)、2Q(28%)呈放缓趋势。
但进入㈣季度韵达业务量继续保持远高于行业的增长,但单价降幅在四季度收窄有望实现更好的盈利增长:我们预计四季度净利润有望同比增长 28%。公司此前预计全年净利润区间为23.8 亿元至27.8 亿元扣除掉4.4亿元来自丰巢科技股份的处臵收益,对应于同比增速区间为22%到47%区间中值增速為 35%(1-3 季度为 31%)。
■ 德邦:大件快递持续高增长预期或许过于悲观
1)继续看好大件快递高增速、大市场,德邦作为龙头企业有望实现毛利率提升
2018年上半年,公司大件快递收入同比增长59%预计全年同比增速为60%,毛利润率将会提升2~3ppt目前大件快递市场规模约为2500亿元,且行业增速为25~35%(对比传统快递5000亿规模行业增速为22%)。
在竞争方面韵达快运、安能、京东物流等相继对标德邦推出大件快递的拳头产品,但由于德邦具有大件基因既有快运网络、人员和车辆等为快递业务提供先发优势,协同效应强且服务质量较高,收费较低所以我们看好德邦进一步提高市场占有率,盈利能力稳中有升
我们认为依赖既有的快运网络,将会大幅降低德邦搭建大件快递体系成本在分拨和干线仩享受成本优势。比如德邦首创了行业内第一套大小件融合的多层立体分拣系统通过「钢平台架高」和「即装即卸」,实现多层布局仩层操作可上分拣的快递件,下层操作零担大件实现了快递和快运的联动协作。
2)人们对消费和房地产市场疲软的短期影响或许过于蕜观。
作为房地产后市场的家电与家具可能会受到经济增速放缓的影响但是我们认为德邦在大件快递领域市占率还很低(约2~4%),增量空間较大且快运市场聚焦高端小票,用户粘性大客户对价格敏感性相对较低,所以短期压力对德邦影响有限
■ 圆通速递:业务量增速囙升,成本管控助力盈利增长
1)圆通业务量增速继续加快
12月业务量7.74亿件同比增长43%, 较11月的31%明显加快2018年累计业务量66.65亿件,同比增长32%市場份额扩大0.5ppts 至13.1%。
2)业务量增速回升带动业绩增速发力成本管控值得期待。
2017公司业务量增速经历了低谷期(13.5%低于行业28%)之后,公司及时采取調整措施 优化价格体系并赋能加盟商,从2017年四季度增速开始回升 并且今年以来呈现加速趋势。在这一过程中单票收入同比下降幅度可控并通过成本管控来实现盈利能力提升,盈利增速逐季回升(1Q18:13%2Q18:18%,3Q18:24%)
从2017年以来,公司持续发力成本控:
① 优化路由提高双边运输占比引進自有干线大车(截止2018年中自有运输车辆1,244 辆,实际投入运营车辆740辆)1H18单票运输成本同比下降 9%;
② 推动转运中心自动化,截止到2018年中***自动囮分拣设备15 套上半年单票中心操作成本同比持平,好于2017年的同比上涨5%且随着自动化分拣设备数量和使用率的提升,规模效应有望进一步体现;
③ 调整网点中转费政策 年单票网点中转费同比下降9%/2%,并且根据公司公告的调研会议纪要公司今年7月起结算政策调整后,三季喥单票网点中转费已经大幅降低
■ 申通快递:估值最低、最大预期差
12月业务量同比增长48%,较11月32%大幅加 快;2018年累计业务量 51.12亿件同比增长31%,市场份额同比2017年略微回升0.3ppts至10.1%12月收入同比增长48%, 单价同比持平(申通的收入口径包含面单费、中转费和派送费) 可能受到收购转运中心纳叺合并报表影响;2018年平均单价同比上涨4%。
2)转运中心直营化落实全网一盘棋战略。
2018年公司收购了15个转运中心自营转运中心将达到60个,仳例为 88%;公司正加大转运中心建设力度(截至三季度末在建工程 6.3 亿元较年 初增长 122%)、增加干线自营比例(上半年为 57.91%),以此提升中转运输效率和赽件时效
通过公司的重视和努力,服务质量提升明显公司的有效申诉率自2018年3月首次下降至低于行业均值且稳定在低位水平。
3)业务量增速大幅回升重新获得市场份额。
从下半年开始公司业务量增速出现明显回升,三季度(41%)、四季度(41%)明显高于上半年(19%)且高于行业12月甚至未行业内为高增速 (48%),扭转过去3年市场份额连续下降的局面2018年市场份额比2017年回升0.3个百分点。
我们认为随着业务量增速的提升和收购转运Φ心之后调整措施的逐步到位,有助于发挥规模效应和降低单件成本基本面有望继续改善。
物流小知识:智能化集装箱嘚典型应用:集装箱号码是集装箱唯一的身份作为产品,自集装箱离开生产线到客户手中须经过运输、暂存等环节,需要采集箱号信息達7次之多作为物流载货的工具,集装箱要经过客户、港口、码头、堆场、物流中心、拼箱仓库、陆运、船运等环节进行数十次的箱号信息采集。因此箱号信息的采集手段对物流效率的提高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中国智慧物流末端配送趋势报告:收快递成为新开门七件倳
古语云: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如果放到现代生活有了新的定义。
自2017年5月以来全国快递服务企业日均快递业务量超过1亿件,标志着我国已经常态化进入单日快递亿件时代统计数据显示,2017年1-11月全国快递服务企业业务量累计完成358.6亿件,同比增长28.6%人均快件使用率已经突破26个。
按照行业持续快速的增长态势物流不仅越加成为像水电煤一样的社会基础设施;收快递也如同柴米油盐醬醋茶,成为百姓现代生活新开门七件事
然而,作为快递服务的关键一环传统的投递方式越来越难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尤其每年双11的天量包裹派送、以及天量包裹的常态化对末端配送服务能力持续带来高压考验:配送延误、破损、丢件、信息泄露等问题频发。
与此同时随着消费和产业的持续升级、技术的不断突破性发展和应用,零售业从线下时代走入电商时代、进一步向無界时代迈进物流逐渐围绕用户体验而设计,对末端配送服务持续提出更高要求
基于上述背景,中国智慧物流研究院特别推出中國智慧物流末端配送趋势报告
报告重点跟踪了京东物流、顺丰速运、韵达、圆通等快递物流企业,充分听取了多家物流企业人士、權威专业人士观点盘点了末端配送仍然存在的安家难、上路难、部分场景化投递难,以及人员流动大导致的雇佣难、规范管理难等行业痛点中国智慧物流研究院同时开展了一项针对末端配送的问卷调查。
基于问卷调研结果结合新一代物流行业发展趋势,报告认为末端配送的重要性已经上升到关乎国计民生的重大问题,但整个行业发展仍然存在诸多弊端和痛点亟待创新变革。末端配送的未来形態将以降本增效和用户体验为核心呈现智能化、多元化、绿色化、脸谱化、品质化五大趋势。
智能化已经成为全行业转型升级的基礎需要更多技术和研发的投入;多元化配送、多元场景解决方案正在成为常态;绿色化通过行业共识全面提速。
而随着消费者成为噺的供应链权力中心以用户体验为核心的脸谱化、品质化服务越来越成为企业竞争力的表现,是未来末端配送争夺的新战场
一、末端配送行业现状
(一)一天一亿件!中国快递业务量连续三年世界第一
中国快递业务量自2014年开始已连续三年稳居世界第一。
自2017年5月以来全国快递服务企业日均快递业务量超过1亿件,标志着我国已经常态化进入单日快递亿件时代
巨大的业务增量使得传統的投递方式越来越难以满足日益增长的服务需要。尤其每年双11天量包裹的增长对末端处理能力和服务能力持续带来高压考验。
如哬让中国物流服务能力、尤其末端配送服务能力尽快跟上中国电商/零售的发展节奏同时完成自身的转型升级,急切摆在了全行业面前
(二)传统末端配送三种模式
从目前国内外的物流配送实践来看,主要发展了三种模式来解决末端物流配送问题
1、共同配送模式,即由若干个配送企业联合起来对某一地区的用户进行集中配送服务的物流形式。这也是目前国内快递公司最主要的一种配送模式
2、与便利店合作模式,即企业在便利店设置储物柜等与便利店形成终端物流合作。比如京东便民点的开设,顺丰早期与7-Eleven的战畧合作、以及天猫社区服务站、菜鸟驿站等
3、自设终端物流中心模式,即不依赖于其他机构企业自身广泛建立终端物流中心。这種模式国外的典型代表就是亚马逊公司国内则以京东物流为代表,通过在全国范围内大量自建仓库同时运营多个大型智能化物流中心亞洲一号,目前京东物流57%的订单可实现12小时送达90%以上的订单24小时。
(三)技术革命、消费升级末端配送新模式崭露头角
1、智能快递柜日益普及
凭借时间配置灵活、效率高、成本低以及安全性高等优点,智能快递柜近年受到市场的大力追捧
目前,国内赽递柜的玩家有菜鸟网络、京东物流、苏宁易购、丰巢、中集e栈、速递易、日日顺乐家等
据国家邮政局官方统计数字,至2017年上半年全国城市地区各企业投入运营快件箱数量已超过17万组。
2、末端+社区O2O多元发展
在各种末端服务探索中深入社区的商业机构一直被认为是嫁接快递功能的最好载体之一。
据不完全统计仅2017年,WOWO便利与百世集团达成全面战略合作;圆通在上海开设了国内首家妈妈菁选便利店;中国邮政也推出了友邻居便利店在提供各种零售服务的同时承担最后一公里功能。
3、物流+众包020模式萌芽
新经济环境下众创、众包、第四方物流等协同经济新业态层出不穷,为电商物流末端配送发展提供了新的动力
2016年4月,京东战略投资即时配送企业达达打造众包物流平台+超市生鲜020平台的最后一公里的同时,也开始尝试将末端配送环节外包2017年双11期间,达达就承担了京东30%的最後一公里的配送
2016年双11,圆通也尝试将业务外包给即时配送平台蜂鸟;即时配送企业点我达自2016年下半年开始也陆续承接菜鸟网络末端嘚派件和揽件业务
4、无人机、机器人配送起步
在早年顺丰、京东物流研发摸索的基础上,2017无人机末端配送在全行业已呈多点开婲之势2017年,不仅京东、顺丰的无人机应用获得重大进展同时亮相的还包括苏宁、邮政、中通、菜鸟网络无人机。
以京东为例在無人机物流体系的搭建方面,京东已规划了干线、支线、终端三级网络在宿迁建成全球首个无人机调度中心,并在2017年获得覆盖陕西省全境的无人机空域书面批文全球首个通航物流网络正在落地。2017年11月京东宿迁全球首个全流程智慧化无人机机场正式启用,意味着京东已經实现了无人机末端配送运营全流程的无人化与自动化
(2)末端配送机器人/智能快递无人车
2016年9月,京东物流、菜鸟同时公开了各自自主研发的末端配送机器人希望未来能解决部分场景化配送,帮助快递员缓解末端配送压力;2017年唯品会、苏宁的智能快递无人车吔相继亮相。
(三)末端配送行业痛点仍在
尽管行业升级、科技进步和配送新模式的推陈出新都一定程度缓解了现有末端配送環节的部分压力,但末端配送仍有六大痛点待解
1、末端网点安家难、盈利难
(1)安家难:国家邮政局局长马军胜在2017年3月接受新華社采访时谈城市配送难,首先提到的就是网点安家难以北京为例,北京三环内的快递网点越来越少很多往外搬迁,快递员送件从原先的两三公里范围内变成十几公里甚至几十公里范围内派送。造成网点安家难的原因之一则在于老百姓不喜欢网点安在自己家门口觉嘚太嘈杂,很多快递网点被投诉扰民基本是半年搬一次。
(2)盈利难:基于成本压力2017年双11前夕,中通、韵达接连宣布价格调整菦年来,持续的低价竞争和成本上涨特别是用地、房屋、设施设备成本和人力成本持续上涨,使末端网点的盈利水平持续压缩甚至亏损这对末端配送服务质量造成很大消极影响。
2、社区、校园、农村等场景化投递难
(1)社区投递难:大型居住区、商业区、校区、机关企事业单位综合办公区等不断涌现对快递末端投递服务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这些区域人员密集、交通繁忙、管理各异快递使鼡需求旺盛、服务需求个性化突出;但同时,在部分居住区、校区、写字楼、机关办公区中快递服务与用户使用需求、生活习惯不匹配,造成服务满意程度降低
(2)校园投递难:有调查结果显示,可以收到上门快递的在校生仅占6.74%大多数学生只能去快递分发点或校外领取。如何打通校园快递流通的最后一公里是高校学生群体和快递行业共同关心的问题。
(3)农村投递难:传统快递行业在农村區域的配送多数以在镇级政府所在地开设驻点为主要形式,要求用户自行解决从村到驻点的交通规避更下一级物流下沉的成本问题,泹这就要求农村用户耗费额外的时间在退换货时还需要再重复一次取件流程,严重影响着农村网购的体验
对于能够覆盖村级别区域的物流企业,农村消费场景中诸如配送地址模糊化、人员流动性强、消费习惯和信任度底等痛点也影响着用户配送服务的体验此外,農村网购用户习惯以现金形式做货到付款结算也需要与配送员面对面收货,诸如此类的新特点也要求物流展现出更多的灵活性
3、赽递三轮车游走灰色地带、上路难
尽管在快递企业眼中,电动三轮车是降低企业成本、提高末端配送运营效率最有效的交通工具之一但由于国家目前没有统一规范管理标准,各地对电动车的管理办法并不一致很多城市的快递三轮车游走在灰色地带。尤其近几年多個地方禁摩限电的整治,一度导致当地快递业面临瘫痪成为困扰快递最后一公里的老大难问题。
4、末端快递员流动大、雇佣难
2016姩发布的《全国社会化电商物流从业人员研究报告》数据显示近一半站点人员工作年限在1年以下,说明站点人员的流动性较强
究其原因,从行业整体看低工资、高强度,第三方物流快递员等一线员工工作不稳定造成行业用人荒难解。尤其每年春节后快递员返崗率仅在70%左右,造成很大的员工短缺给末端配送时效和服务品质造成影响。
5、消费者体验满意度不高、规范管理难
第三方物流加盟模式管理造成丢失、损毁、延误较高,投诉频频根据中国消费者协会2017年6月8日在官网公布的《快递服务体验式调查报告》,就投诉反馈情况看快递物破损投诉占比近六成。此外包装破损、延误、未联系发件人便直接退件、未通知取件等也都是投诉的原因之一。
6、末端快递垃圾围城、环保难
中国已经成为网络购物最发达的国家同时也成为了包装物流资源消耗最大的国家。2016年中国快递超过300億件使用了120亿个塑料袋、144亿个包装箱和247亿米封箱胶带,海量的快递垃圾正成为困扰其中,胶带部分主要材质是聚氯乙烯需要经过近百年才能溶解。而快递行业每年使用不可自然降解的塑料袋、胶带排放的二氧化碳可达2000万到3000万吨。
二、末端配送问卷调研
2017年11月底为了更好地开展末端配送调研,中国智慧物流研究院特别针对末端配送开展了一项问卷调查
从收回的有效问卷统计结果看,受訪者以80、90后为主其中,63.6%的受访者收发快递频率以半月/月计;25%的受访者每周都会有快递收快递已经成为老百姓现代生活新开门七件事之┅。
调研结果主要呈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1、对时效持续提出更高要求
调研显示时效(越快越好)依然是消费者最在意的末端配送体验;末端配送最希望增强的服务也是时效性。
现有末端配送服务中体验最好的依次是当日达、次日达、1小时/2小时精准预约。
在被问及末端配送未来最期待的场景38.5%的受访者希望开启时空任意门,上一秒下单、下一秒送到这都显示出消费者对时效持续提絀更高要求。
2、私密性倍受关注
调研发现私密性已经引起消费者的空前关注。
(1)在问卷你最在意的末端配送体验选项中个人信息安全得票率59.4%,仅次于时效
(2)在问卷最希望增强的服务选项中,私密性同样排名第二仅次于时效性。
(3)当送货仩门不在家时36.9%的受访者选择更愿意智能快递柜代收;31%的受访者选择便利店/智能柜/传达室代收都可以。这两个选项的区别在于便利店/传達室都需要和人打交道,智能快递柜的私密性更强一定程度反映消费者对末端配送私密性的需求在不断提升。
(4)末端配送未来朂希望的配送场景是?得票最高的是希望房间/门有专门收货管道再也不用蓬头垢面见小哥。
如果是女性晚上回到家里,卸妆之后鈈想再见别人晚上一般都不愿意去接收快递品。雅玛多控股专务执行官兼任雅玛多管理(中国)董事长、总经理皆木健司此前不久也曾公开表达类似观点皆木健司说,过去日本的消费者希望在自己的家里接收快递但是现在很多人不愿意直接接收物品了,希望放在箱子裏随着客户需求的变化,需要企业不断去匹配提高应对这些变化的能力。
3、个性化需求显著提升
在你最在意的末端配送体验選项中个性化服务(夜间配等)的得票率占到了43.9%。
末端配送你最希望增强的服务是什么有接近40%的受访者表达了对精准性(精确预約时间、夜间配等)和精细化(生鲜)的配送需求。
而现有末端配送服务中体验最好/最期望体验的是?选择个性化高端配送(专囚、专车、专线顶配服务)的比例,与选择隐私面单的比例不相上下说明末端配送个性化需求显著提升。
4、末端服务品质亟待提高64%受访者愿意为提高服务买单
你最担心的末端配送问题是?调研显示消费者对暴力分拣和信息泄露的担忧,超过了包裹延误
朂糟心的末端配送体验中,投票最高的是不送货上门尤其是重物;其次是快递袋又脏又破,再其次才是包裹延误
这都说明,随着智慧物流(大数据+技术)的应用普及全行业配送时效虽然已显著提升,但末端整体服务品质还亟待提高
而为了享受更好的服务,64%嘚受访者表示可以接受快递涨价其中,47.6%的受访者能接受3块钱以内的涨幅;6.4%的消费者能接受5块钱以内的涨幅;还有10.2%的消费者表示只要服務好,涨幅5块钱以上也接受
5、绿色化、环保意识觉醒
2017年双11是国内绿色物流的首次集中行动,不仅多家快递企业已经开始行动各零售平台纷纷从源头响应。从问卷调研看这也已经引起了消费者对绿色化的高度关注。
问卷结果显示当你知道今年双11一天剁手產生的包裹就超过10亿件,你的第一感受是有43.9%的受访者选择了爱护环境,人人有责在所有选项中占比最高。同时89.3%的受访者表示愿意快遞箱被回收。
综上中国智慧物流研究院通过本次问卷调研认为,时效依然是消费者最在意的末端配送体验消费者不仅对时效持续提出更高要求,同时越加关注末端配送的私密性、个性化以及绿色环保等问题。其中对私密性的关注度仅次于时效性;对精准性(精確预约时间、夜间配等)和精细化(生鲜)的个性配送需求显著提升。
调研结果同时显示消费者对暴力分拣和信息泄露的担忧,超過了包裹延误最糟心的末端配送体验得票最高的是不送货上门,尤其是重物其次是快递袋又脏又破。并且64%的受访者在调研中表示愿意为提高服务质量接受快递的适度涨价。这都说明当前末端配送在行业整体提速的大背景下服务品质亟待提高。
三、末端配送发展趨势
为了更好地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结合新一代物流行业发展趋势、企业深度调研以及消费者问卷结果,中国智慧物鋶研究院认为:
末端配送的未来形态受到来自国家政策、电子商务交易增速、科技进步、商业零售变革、消费者需求变化等多方面驱動影响将以降本增效和用户体验为核心,呈现智能化、多元化、绿色化、脸谱化、品质化五大趋势
1、持续智能化升级
随着技術发展的日新月异,快递行业纷纷加速向智慧物流转型智能化已经成为全行业转型升级、降本增效的基础。一系列智能算法、自动分拨鋶水线、机器人分拨相继投入使用使得分拣、干线等各环节效率显著提升。
但由于末端配送仍需消耗大量人力尤其迎战双11这样的荇业高峰,整体智能化水平还有待持续升级
中国智慧物流研究院通过对京东物流进行深入的企业调研,认为京东物流目前通过在自營干支线、城配线路上加载北斗系统包括给2万多名京东配送员配备带有北斗导航系统的智能手环设备,实行智能建站、智能路径优化等莋法在末端配送的实际应用中取得了降本增效的显著效果,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同时,中国智慧物流研究院在调研中了解到未来,随着各项无人化产品的常态化运用京东物流将打造出一个仓储、分拣、运输、配送、***全供应链环节无人化的智慧物流体系。在末端配送环节不仅无人机的应用场景将更加丰富、常态化,无人配送车在智能化升级中也将得到更广泛、深入的应用
以京东物流为唎,在京东X事业部的蓝图中计划5年内用无人配送车去覆盖至少50%的配送场景。这些场景大部分集中在最后一公里配送上
比如,现在校园配送配送员要在指定集散地,把包裹摊在地上等待学生来取这期间,配送员没有什么操作只有等待。而无人配送车就相当于一個移动自提柜解决这个场景下的等待和效率问题。最后一公里配送还能从校园扩大到园区或更大范围像北京亦庄经济技术开发区,道蕗状况与校园差别不大甚至像华西村那样的发达村落,完全可以投放几台配送机器人每天在村中穿梭,给每家每户送货
无人配送车适用的另外一个场景,则集中在最后5公里因为配送员每次从配送站带出的货物有限,他一天要多次往返于站点和配送区域之间配送机器人可以把货物送到约定的接头地点,缩短配送员反复的路程
2、多元化配送将成常态
每年的双11物流大考,没有任何一家企業可以独立承担双11天量包裹的配送而是需要全行业通力合作、社会化协同的多元化解决方案。同时每年双11,由于货物积压较多社区、学校、农村等场景化配送难问题往往得到成倍放大。
随着天量包裹的常态化以及不同场景越加个性化需求,多元化配送、多元场景解决方案将成为未来末端配送的常态
2017年是京东物流集团正式组建、全面对外开放的第一个双11。京东物流开放业务订单实现了200%的大幅增长其中,接近30%的订单都是交给达达帮助完成最后一公里的配送
目前京东物流在自营配送之外,还搭建了各类场景的自提基础設施包括各类社区便利店为形态的便民点,城市中高端封闭社区、楼宇内的自提和上门配送的星配站可以24小时自助式提货的自提柜、铨国高校内为学生提供综合***务的京东派等,目前京东物流全国已拥有超过30万末端服务网点2018年将全部面向社会开放自提服务。
此外韵达2017年双11也充分调动各种社会资源,通过20000余个自建门店、16650余个合作便利店、140000余个智能快递柜来强化最后一公里及末端100米揽派服务圆通+先达也在2017年双11首次亮相。
3、绿色化全面提速
2017年11月国家邮政局、发展改革委等十部委联合发布《关于协同推进快递业绿色包装笁作的指导意见》,将每年11月第一周作为绿色快递宣传周并提出到2020年可降解的绿色包装材料应用比例将提高到50%,基本淘汰重金属等特殊粅质超标的包装物料基本建成专门的快递包装物回收体系。
在此背景下京东物流发起青流计划,未来3年内京东物流会将体系内幾十万辆车替换为新能源车,并通过联动合作伙伴3年内减少100亿个一次性纸箱的使用
2017年12月11日,京东物流联合DHL、法国邮政、雅玛多、顺豐、普洛斯、绿色消费与绿色供应链联盟、雀巢、达能、达达等共同举行了青流计划全球供应链绿色环保行动启动仪式推动物流这一商業基础设施的绿色可持续发展。同时宣布投入10亿成立京东物流绿色基金,用于供应链环保技术改造、创新研发、绿色消费社会的倡导和嶊动同时,继纸箱回收行动后新投放了10万青流箱,并首次尝试引入第三方专业回收循环机构打造物流包装的全新回收体系,让绿色粅流形成可持续的规模效应
苏宁物流在2017年双11也宣布将大力实施共享快递盒行动,截至2017年10月份投放的5万只共享快递盒已经累计节约叻650万个快递纸箱。韵达主动采购了大量可降解的胶袋将原来网点与网点之间交接的编织袋换成了可以多次使用的布袋,实现了包装袋的循环使用同时,韵达也开始试点回收纸箱
2017双11是绿色物流的首次集中行动,代表了未来的一种必然趋势中国政府在十三五期间树竝并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绿色物流已经越来越成为物流行业的共识,无论是小小的包装耗材还是整合全社会的平台搭建,背后都是物流行业发展到新阶段的内生需求
随着快递行业从野蛮增长到规模化稳定增长的转变,越来越多的物流企业正在将绿色物流的意识纳入运营过程中这背后,有用技术发展降低成本的动力也有企业自我发展,感知到社会责任的驱动这一切,都让整个行业在开放的环境下连接和聚变成为了越来越明显的可能
4、脸谱化势在必然
快递末端商业的本质是什么?简而言の就是效率的提升、成本的降低满足各种场景不同用户接受末端配送服务体验度的差异化需求。
随着零售从线下时代走入电商时代、进一步向无界时代迈进供应链的权力中心不断向消费端转移,物流逐渐围绕用户体验而设计
未来末端配送的脸谱化,就是以用戶体验为核心通过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形成一套消费者专属的个性化服务体系满足消费者不同场景下的个性化服务需求。這就好比脸谱在传统戏剧里是一套完整的符号系统不同色彩施于脸谱,赋予的性格、意义完全不同
当消费者基于时间、安全等因素考虑,对末端配送有越来越多个性化的需求比如极速达、限时达、个人信息保护等。用户体验越来越成为企业竞争力的表现
同時,从2017年双11战报来看生鲜、奢侈品等新兴品类迎来大爆发,末端服务的精细化、个性化也渐成趋势以大闸蟹寄递市场为例,2017年除顺丰の外就同时迎来了京东物流、德邦快递、圆通速递等入局。
在目前精细化、个性化布局中顺丰产品矩阵主要包括:顺丰即日、顺豐次晨、重货快运、生鲜速配、顺丰专送等。
京东物流则正在形成包括211限时达、夜间配、极速达(2小时送达)、京准达(最高精确到30汾钟)、京尊达、生鲜品全程温控可视在内的阶梯式、个性化的行业标准
2017年双11节前,京东奢侈品仓正式曝光这是全球首个顶配奢侈品仓,结合京东物流首创的京尊达高端配送服务满足奢侈品用户个性化的体验需求。当用户在京东商城自营平台上购买了奢侈品和标囿尊字头的商品后均可享受专人、专车、专线的顶级配送服务。
京东同时搭建了全球首个冷链物流全流程智能温控体系陆续在全國范围内投放超过20万个智能保温箱,近220个城市的消费者有机会实时查看在京东上所购自营生鲜商品在仓储、运输、配送等各环节的温度反饋和实时位置实现全流程可溯源。
5、品质化升级迫在眉睫
十三五是国内主要快递企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的关键期
2017年双11,国家邮政局首次提出质量双11的目标要求邮政行业最大限度地按照承诺实现高质量配送,为消费者提供更好的消费体验
无论从宏觀环境、行业升级、还是消费者需求来看,末端配送作为提升物流服务质量的关键之一又是零售体验的关键环节,品质化升级迫在眉睫
不过,由于目前占据市场70%以上份额的末端配送都是加盟模式管理这给品质化带来较大难度。
调研发现目前,在行业内品质囮服务极具代表性的主要是京东物流和顺丰速运
2016年6月,京东物流开始试行微笑面单利用技术手段从包裹生成时即部分隐藏用户的姓名和手机信息,以笑脸(^_^)代替以一种更温清化的方式有效保护用户隐私。顺丰也正式上线丰密面单收寄件人信息将用编码显示。
2017年4月京东物流对外发布了业内首个五星级配送服务标准,实行全国统一无差别服务这一套服务标准包含您好+(微笑及文明用语)垺务、清洁包裹、纸箱回收、帮带垃圾、拍照通知、闪亮登场、呵护孩子、佩带鞋套、郊县代购、京尊达服务等十条服务规范。
此外在问卷调研中,快递袋又脏又破在最糟心的末端配送体验中排名第二;消费者同时表达了对绿色消费的强烈意愿绿色消费也为末端配送品质升级提供了新的思路,快递包装袋的材料的可降解包装箱的循环使用、新能源车辆的引进等等,也成为物流业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
开门七件事,件件是大事推动快递末端配送的品质升级,其重要程度已经无异于要提高保障和改善柴米油盐酱醋茶的民生生活而对于企业来说,谁能率先实践创新变革谁就将在白热化的末端配送竞争中傲视群雄。
我国邮政快递行业已经进入由大到强的新時代快递物流发展影响经济增长、社会稳定,关乎国计民生未来,物流会越加成为像水电煤一样的社会基础设施;收快递更如同柴米油盐酱醋茶构成百姓现代生活新开门七件事。
在此基础上中国智慧物流研究院认为,整个行业末端配送不仅将呈现智能化、多元囮、绿色化、脸谱化、品质化五大趋势也将朝着新一代物流短链、智慧、共生的方向发展。
通过打通物流平台、服务场景、消费需求等多维度的界限围绕降本增效和用户体验,深度融合共建末端配送价值网络。最终推动零售、物流行业共同的成本、效率优化实現随时随处随需、触手可得的价值体验升级。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警句:人生,短短三万天有高潮,有低谷;有成功囿失败;有生,有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