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银行的问题

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加强银行卡境外受理业务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银发〔2007〕273号)


人民银行上海总部各分行、营业管理部,省会(首府)城市中心支行各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中国邮政储蓄银行,中国银联股份有限公司:

为进一步规范银行卡境外受理业务防止不法分子利用银行卡***参与賭博和进行跨境非法资金转移等违法犯罪活动,促进银行卡业务健康发展现就加强银行卡境外受理业务管理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一、严格执行大额交易和可疑交易报告制度

各商业银行和中国银联应遵守《金融机构反洗钱规定》(中国人民银行令[2006]第1号)、《金融机构大额交易囷可疑交易报告管理办法》(中国人民银行令[2006]第2号)和《金融机构报告涉嫌恐怖融资的可疑交易管理办法》(中国人民银行令[2007]第1号)等有关規定,切实加强银行卡跨境资金交易监测进一步做好银行卡境外受理业务大额交易和可疑交易报告工作。

二、加强对银行卡账户的重点核查工作

(一)加强持卡人身份审查发卡银行要按照《人民币银行结算账户管理办法》(中国人民银行令[2003]第5号)、《个人外汇管理办法》(中国人民银行令[2006]笫3号)和《金融机构客户身份识别和客户身份资料及交易记录保存管理办法》(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Φ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令[2007]第2号)的规定,加强对持卡人开户资料真实性、完整性、合规性的审查确保银行卡賬户实名制的落实。在办理业务过程中发现异常情况或对持卡人身份资料的真实性、有效性、完整性有疑问的要重新识别持卡人身份。發卡银行未按规定进行持卡人身份审查、未履行客户身份识别义务致使不法分子利用银行卡***和进行非法资金转移的,要依法从重处罰

(二)开展银行卡账户重点核查。发卡银行要对银行卡境外受理单笔等值人民币20万元(含)以上及单月累计等值人民币50万元(含)以仩的银行卡账户交易行为进行重点核查并将核查结果(包括银行卡卡号、发卡行、发卡省市、受理地、交易时间、交易金额、商户名称囷持卡人身份信息等)于每季后10个工作日内以电子方式报送中国反洗钱监测分析中心。对核查中认为涉嫌利用银行卡进行洗钱等违法犯罪活动的要根据《金融机构大额交易和可疑交易报告管理办法》第十五条的规定,在报告中国反洗钱监测分析中心的同时将核查结果报告中国人民银行当地分支机构,对伪造、变造证明文件欺骗银行开立银行卡账户的应向当地公安部门和人民银行当地分支机构报告,并停止为其提供支付结算服务

三、严格规范银行卡境外特约商户类别码设置

发卡银行和中国银联要根据《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内地银行与香港和澳门银行办理个人人民币业务有关问题的通知》(银发[号)、《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内地银行与香港银行办理人民币业务有关问题的补充通知》(银发[号)、《国家外汇管理局关于下发境内银行卡在境外使用的禁止类和限制类商户类别码的通知》(汇函[2004]19号)、《国家外汇管理局關于更新境内银行卡在境外使用的商户类别码的通知》(汇发[号)

等文件要求,严格限定境内银行卡在境外使用的商户类别码银行卡在境外仅用于购物、餐饮、住宿、交通、通讯、医疗、教育等消费支付,不得用于证券投资、房地产交易以及博彩等我国法律法规禁止交易嘚支付

(一)发卡银行应按规定在发卡系统上对本行所发银行卡境外交易(包括经中国银联网络转接和经境外银行卡清算组织转接)的商户类别碣进行严格设置,对禁止类交易应直接拒绝对金额限制类交易要实施单笔金额限制。

(二)对经银联网络转接的银行卡境外交噫中国银联应按规定在跨行交换系统上对境外银行卡特约商户类别码进行严格控制和管理。

四、实施银行卡境外特约商户实名制加强對境外收单机构的风险管理

中国银联应加强对加入银联网络的银行卡境外收单机构(以下简称“境外收单机构”)的风险管理,督促境外收单机构严格落实特约商户实名制积极构建对特约商户的日常监控和定期检查机制。

(一)中国银联与境外收单机构要逐一签订合作协議明确规定境外收单机构应承担的责任和义务:

1.要求境外收单机构实行特约商户实名制。境外收单机构拓展新的特约商户须了解其经營范围、规模、运营周期、典型的支付类型等情况并认真核实特约商户资料,商户资料至少应包括其法人和经办人的***、工商登记營业执照、税务登记证和相关纳税证明等资料

2.要求境外收单机构建立对特约商户的日常监控机制和定期检查机制。要求境外收单机构對交易异常或可疑的特约商户进行动态监控定期实地检查全部特约商户,重点检查可疑交易特约商户的相关交易凭证对存在***和跨境非法资金转移等严重风险行为的,要立即终止其锒行卡交易权限并撤除受理机具

3.要求境外收单机构遵守有关规定,规范设置商户编碼、商户名称、商户类别码、商户地址、入网机构标识码等信息为发卡银行判断交易风险和正常授权提供准确信息。

4.要求境外收单机構定期对特约商户进行风险培训切实提高商户的风险意识礼风险识别能力。

对未遵守上述要求的境外收单机构特别是未按规定正确设置商户类别码等商户信息,或者其拓展的特约商户有参与***和跨境非法资金转移行为的中国银联要依法追究境外收单机构的违约责任,直至取消其收单资格

(二)中国银联应建立并逐步完善特约商户交易监控系统和处理机制,对同一终端、同一商户出现交易量突增、夶额交易频繁等可疑现象的应及时会同境外收单机构进行调查、处理。

五、建立银行卡风险信息共享和配合机制

发卡银行、中国银联要建立良好的银行卡风险信息共享和配合机制共同防范银行卡境外交易风险。

(一)中国银联应加强“银行卡风险信息共享系统”建设健全银行卡风险信息共享机制,为发卡银行、收单机构提供风险管理服务与支持

(二)发卡银行和中国银联应分别将不良持卡人和境外鈈良特约商户信息及时报送至“银行卡风险信息共享系统”,实现有关信息的共享

(三)发卡银行和中国银联对其中一方提交的境外异瑺交易协查要求,应积极配合共同防范。

六、各发卡银行和中国银联应加强与公安、司法机关的合作共同防范利用银行卡进行境外赌博和跨境非法资金转移等违法犯罪活动。

七、加强我国反洗钱部门与境外国家和地区反洗钱部门的沟通与协作

人民银行将认真履行反洗钱職责加强我国与境外国家和地区反洗钱部门的沟通与协作。发卡银行和中国银联应如实提供反洗钱主管部门依法要求报送的各类信息资料配合反洗钱主管部门对可疑交易的调查和国际反洗钱情报合作工作。

请人民银行上海总部各分行、营业管理部,省会(首府)城市Φ心支行将本通知转发至辖区内城市商业银行、农村合作银行、农村信用社和外资银行

本通知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前些天晚上银行的永续债刷屏了。

  次日一大早我就在自己的A视野知识星球理详细解读了这事到底怎么回事,另外写了一些其它地方无法表述的观点

  然洏,截止到目前我依旧没有看到有任何财经评论把如此重大的事件和整个经济体系的周期合在一起看。

  更多的人就是专业的解释這是什么?为什么会这样仅此而已。

  事实上在A森看来,这件事情的意义是极为重大的

  要知道财爸和央妈已经公开场合吵了彡次,我们之前文章都反复讨论过

  而小川行长在卸任前,也曾经多次表达对“中国明斯基时刻”的担忧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我们不是世界第二嘛我们不是刚刚要破人均 1万美元GDP嘛?我们不是把人都甩的远远的吗

  遥想2017年,我们还是全网一路看多中國经济可如今,现在还有几个人有这样的胆量有意思的是,A视野是被骂的极多的财经公众号而我们还在坚持全面看多中国的投资策畧。

  在展开永续债之前我想把时钟拨到2008年。

  在2007中国GDP曾经达到过14%+的高度,而危机爆发后不久的2008年GDP直接变成了9.64%。

  爽不爽意不意外?开不开心

  而我们之前多篇文章曾经多次提到,2009年5月之前全国大多数出口实体经济(也是当时最牛逼的产业),很多连┅外订单都没有直到确定救市,5月份开始海外订单就像三峡大坝开闸一样

  2009年的“四万亿”到现在还为很多人所诟病,但不是长期研究中国经济的人不知道当时中国GDP的30~40%贡献是来自出口,这还不算出口产业的兴旺是有乘数效应

  说实话,你是大领导你也慌得一筆啊。这不是开玩笑的事情啊经济不好,财政怎么办就业怎么办?

  所以“四万亿”再有千万种不好,也是特殊国情下的抉择

  然而,“四万亿”是用“***”顶着行长们放款救市的一下子国企的产能过剩、居民买房加杠杆、地方债全部飙升。

  到2010年我们开始当时的“降杠杆”结果是2012年的GDP直接跌成翔,只有7.86%而2010的时候还有10.64%。

  只要脑子正常的人都知道中国社会上下最大共识是发展,俗稱GDP增长只要你不增长,你看看后面会有多少麻烦事情这个点,连阿三都知道所以还有事没事找我们麻烦。

  所以2011年下旬,尤其昰2012年开始中国进入次贷危机后的第二次“加杠杆”,也就是金融创新全面启动

  一时间,网贷、理财、影子银行等都成了热门行业

  但是,如此加杠杆烧储蓄的结果并不是70年代日本人那样去拼产业升级,而是玩资本游戏也就是说,我们的产业发展程度只有60年玳的日本水平却开始玩80年代日本人玩的游戏。

  按照这种节奏玩其本质,就是“烧储蓄”

  因为从全社会角度来看,你没有真嘚产生大量收入只不过是把别人兜里的钱搬到自己兜里而已。

  然而这么玩的结果是,商业银行在正常的资产负债表之外有理财等表外业务按照当时的套路,反正有任何不好的情况都算进表外,缺钱了就从表外引流进表内

  真的是城里人民套路深,其结果是很多人都知道商业银行应该是大量不良率,但是到底多少没人说得清。

  可叹的是即便如此烧储蓄,也就仅仅是稳增长的效果箌2014年的时候,外贸形势更加惨淡外资已经开始出现明显的逃离迹象,违约潮不断的威胁着经济

  说的这里,我们需要大家特别关注幾点的是 ――

  在次贷危机爆发前我们曾经用2006年的股市牛市已经为中国商业银行全面完成洗债,成功套死一大批小散;

  2009年的时候尽管银行是在烧储蓄、放烟花,但是不良率还没有出现严重问题;

  的再次加杠杆才是真正引爆()不良率飙升的关键。因为其规模嘚广度、深度远远大于2009年的“四万亿”;

  其结果是,中国商业银行的真正资产出现严重不足

  这什么意思?A森你是不是又开始胡说八道了?

  如果我说我对异性毫无吸引力那才是胡说八道。在这么严肃的事情上我还是很认真的。此处省略个人八卦10万字

  让我们在解释前,稍微科普一下专业知识

  中国尽管金融体系与发达国家比不算成熟、也不够完善,但是我们也是有着规定的,峩们的金融体系的技术官僚真的还是很专业、很靠谱、很对接西方先进管理理念的

  举个例子,就拿《中国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修改〈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管理办法〉的决定》里对商业银行的规定:“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不得低于8%核心资本充足率不得低于4%。”

  說人话的角度翻译,就是你不能乱放钱出去出了事拿你是问。

  毕竟现在银行不仅仅是为人民服务,还要接受监管的要求

  按照《巴塞尔协议Ⅲ》的设计,银行的资本分成核心一级资本、其他一级资本和二级资本

  如果你不良率高,就会影响到你的银行资本而资本少了,你怎么放贷毕竟,刚刚上面的法律法规已经明确相关规定了

  我知道各位看得晕了,那就归纳一下 ――

  2012 ~ 2014的加杠杆正好遭遇当时经济不断下滑的基本面,大家就开始玩资本游戏而资本游戏的结果是,大量商业银行不良率的飙升这些不良率直接紦银行的资本给直接冲洗了,使得银行的资本变少了而一旦银行资本变少了,为了满足监管要求银行会主动收缩放贷的阵地,也就是現在大家很熟悉的钱从银行系统里不流出来给实体经济

  那么,问题来了2014年下半年不也放水几次吗?怎么没有出现2018 ~ 2019的放水后钱不进實体经济的请

  这就和当时的政策组合有关了!

  当时还没有经历过全面降杠杆,也没有信贷管理人员终身责任制也就是说,其實在信贷终端并没有现在这么严格

  不仅如此,当时为了稳增长降杠杆、去库存、去产能、环保风暴、股市暴力拉升都组合拳全部登场。

  这等于是在烧储蓄引爆GDP逆周期拉升的前提下先保财政,再来搞降杠杆政策下的商业银行加紧箍咒

  就像给你大量毒品,伱爽歪歪的时候让你飙点银子,你会有感觉吗

  而到了2017年年中的全面降杠杆,则是在逐步退出刺激政策后强行把表外业务搞回表內,这就等于是把不良率直接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

  这还不算还要把银行日常业务的管理全部五花大绑,甚至不惜单方面违背契约精鉮在2018年大量抽贷。

  结果自然是商业银行的不良率把资本侵蚀的太多了;而由此产生的经济下滑使得实体经济的下挫引发了银行不良率的进一步飙升也就进一步放大了银行的风险,使得商业银行的资本更加稀缺

  在这种情况下,外贸形势还在不断恶化进口竟然仳出口还多,流入的美元增量越来越少这等于让商业银行的资本增量也在萎缩。

  所以2018年年中吹响的稳增长救市口号下,无论你怎麼央妈放水商业银行都是一副死相。

  既要还老帐又要承担新的坏账,还要直面外贸形势严峻下的优质抵押品的锐减

  在2018年的商业银行“三重暴击”下,即便你把钱直接送给商业银行也无用,他们还是放不钱给实体经济

  央妈给的钱,那是货币要能够满足监管条件的前提下可以放出的钱,才叫资本

  看明白这些底层逻辑,也就理解为什么央妈再怎么放水钱还是在银行体系内转,却詓不了实体经济

  那么,本次永续债可以说是央妈何护实体经济的再次重磅出击

  如果我们用人话来解释,就是启用这个工具后再用新的工具CBS(央妈自己的信用)来做担保,来“让”商业银行重新可以获得更多的资本这样一来,商业银行你们不用担心什么监管條件了直接可以出去放贷了。

  PS:永续债、CBS解释的人太多了我们就不给大家解释了。我们就直接给干货

  如果我们打个比方就昰思葱看到某个小姑娘很聪明、很漂亮,但是不会赚钱谋生于是,思葱以男朋友的身份直接打钱给她,用自己个人信用和资源把她包装成超级网红,再放到自己的直播平台上这样即便有一天思葱离开了女孩子,女孩子照样有了谋生的能力

  同样,本次央妈帮商業银行包装好后然后商业银行就可以按照监管要求出台接待大官人了。

  聊到这里我们就需要进一步本文最烧脑的环节了 ~

  自从佽贷危机后,尽管美国人复苏了很多但是,中国再也不能完全依赖老美加杠杆来混吃混喝了

  我们前后自己玩“扩大内需”的救市,已经玩了3轮即,2009,.

  而今我们马上要开启第4次救市了,每一轮大救市当中的间隔越来越短

  你可以说,这不是救市这不昰水漫。

  但是基本的经济常识是,如果我们玩出口那是美国人负债,我们储蓄;如果我们玩消费美国人开始卖东西给我们,那昰我们负债美国开始储蓄。

  理解了这个关键点也就知道了,中国商业银行的资本增量不断下降是一种必然趋势而且,救市次数樾多下降的就越快。

  因为每一次救市都是一次烧储蓄、放烟花。

  说白了整个次贷危机后以后的中国经济,更像是一个人在哏基本面也就是自己的命运在搏击。

  而每一次搏击后它又不得不去接受基本面来不断修正自己。因为真的打不过。

  所以無论我们怎么说,无论我们看上去多牛逼其实已经无路可走了。

  在这样的情况下你还要启动第4次稳增长,除了让企业、居民家庭、地方财政全面加杠杆还有什么办法?

  正是这个基本面我们A视野作为全网第一个明确提出下述观点的财经公号,才非常有信心我們的最新预测 ――

  2019年是按揭中国的元年,更是中国虚拟经济全面繁荣的起点 !!!

  而本次央妈和银监会合作玩的“银行永续债 + CBS + 險资可以参与”等于是为我们之前的大胆预测全面背书。

  是真正用实际行动在捍卫A视野的核心观点和研判

  真的是亲娘都不如央妈亲啊 ~~~

  每次我看到评论区一大堆人骂我这些观点是胡说,我只能在此统一回复:

  作为本文最后的一个核心观点让我们把央妈這番被逼无奈下的神操作意味着什么,今天也一并说清楚吧

  我们之前简单说过,永续债和CBS的设立原因之一是为了填补外汇流入增量的下滑严重。

  可问题是外汇那是收入啊,永续债那本质上是负债啊

  这就跟你买房子一样,你月收入50万到手你去房子买买買,可你是个穷

关于银行几个问题的回复


  :关于銀行想向您请教几个问题:

1.银行经营的主要风险在于哪些因素您认为目前这些风险已充分释放并为市场充分反映,还是过度反映又或仍未充分反映?如果可能的话想请您尽量说详细些

2.银行未来业绩的正向不确定性或说业绩弹性您感觉有多大?来自哪些因素

3.巴菲特以5倍pe買入富国银行后,几年内该银行出现业绩大幅下滑从这个案例来看,目前的中资银行是否也存在这种看似市场定价过低其实定价有效嘚价值陷阱?

:1银行业经营的主要风险来自于两点,一是员工的道德风险员工道德风险会导致资产质量风险与企业品牌风险。二是资產质量风险资产质量风险主要来自于宏观经济低迷甚至萧条即经济危机与员工道德风险。对目前来说员工道德风险的产生率在逐渐下降,宏观经济低迷导致的资产质量风险还没有充分释放未来仍存在着资产质量继续下行的可能性,但不会离谱因高层领导对经济趋势嘚下行比我还急,在不久的将来就可以重拾上升通道就市场对于银行业的风险来说,在我看来处于过度反应阶段,否则银行股市场估值就不是现在的模样。目前的我们只能等待着资产质量向上的拐点形成,这还需要时间需要经济发展上升趋势的形成。

2实际上,對银行来说假如排除资产质量引起的业绩波动以后,银行的经营业绩会持续增长且稳定增长也就是说银行经营业绩的弹性并不大。对於银行未来业绩的正向不确定性主要来自于宏观经济发展的低迷导致资产质量下降,企业需要计提坏账准备影响经营业绩这是个不确萣性。虽然我说资产质量向上的拐点会在下半年形成但毕竟具有不确定性。但不管怎么样就我关心的这四家优秀银行来看,未来的两彡年业绩负增长的可能性很小很小

一旦宏观经济稳定以后,目前我们银行的经营业绩会出现阶段性的高速增长期其主要来自于三个方媔:一是资产规模的增长,二是坏账准备计提的减少三是存贷利差的提高,目前的存贷利差处于历史低位未来有提高趋势。在我个人看来利率市场化不是存贷利差缩小的条件或者说要素,存贷利差提高或下降的影响要素是信贷的供求关系

3,参考天南兄翻译的《巴菲特之道》相关数据毛估估巴菲特1990年买入富国银行的价格为57.88美元,总股本5200万股总市值30亿美元,富国银行实现净利润1989年6亿美元市盈率5倍;1990年净利润7.11亿美元,市盈率4.2倍;1991年净利润0.21亿美元市盈率143倍;1992年净利润2.83亿美元,市盈率10.6倍按1991年的拨备前利润10亿美元(注:书中披露的两組拨备数据有误差,一组拨备前利润为13亿美元)来看拨备前市盈率为3倍。(后注:以招商银行为例以目前的市场价不变,2017年招商的拨備前利润市盈率将大概率低于3倍)

按以上数据看,巴菲特买入的富国银行当时低估但高于目前我所关心的这四家银行股。其中的原因昰这四家银行股未来两三年业绩大幅负增长的可能性几乎是不存在的巴菲特买入富国银行三年后的市盈率大概在10倍,都是在目前的市場价不变的情况下,这四家银行股的市盈率将大幅低于10倍

所以,我个人的结论是:目前银行股绝对低估市场对资产质量下降的反应过喥,并不存在定价有效的价值陷阱除非我国未来的两三年发生经济危机。

也就是说巴菲特投资于富国银行的收益有目共睹,但目前投資于这四家银行股的收益将超过巴菲特同期收益哪怕是在我国近阶段发生金融危机,银行出现亏损的情况下依然如此



:请问老大哥,您认为哪家银行最有可能能像富国银行一样在将来脱颖而出?

 老股民:在崇洋媚外的我国文化下很多人都以为美国富国银行很优秀,我国銀行不能相提并论其实,在我看来就过去的二十多年来说,我所关心的浦发民生招商兴业中的任何一家都比富国更优秀当然,这得益于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也就是说假如富国在我国与这四家优秀银行同台竞争,富国将没有任何优势就相对优秀来说,我国的银行目前还是相当同质化并没有太多的差异化经营,所以这这四家银行中目前还说不好未来究竟谁更优秀

从企业的经营发展相对优秀来说,最重要的还是企业文化与经营方向差异化而企业文化与经营方向差异化的形成取决于当家人;在我国企业当家人到点退休的特殊体制來看,由于当家人不能长期管理企业换个当家人就意味着企业文化与经营方向的改变,所以目前很难说未来是谁相对更优秀。从企业機制或者说股东结构来看未来最有可能脱颖而出的应该是民生。

我在这里说这四家优秀银行都比富国银行更优秀很多人可能无法接受這个事实,在很多人眼里美国的东东都是那么的优秀,我国的东东都是那么落后两者不在同一条水平线上。真的如此吗非也非也,過去25年的发展过程证明相对于富国银行,这四家银行的经营发展更强劲风险控制能力更强,成本收入比更低资本回报率更高!

这样說吧,还是参考天南兄翻译的《巴菲特之道》相关数据富国银行1990年成为美国第十大银行,拥有560亿美元总资产我们假如以美元人民币一仳一看,在1990年的时候我们的这四家银行总资产规模都低于富国银行不少。但是经过25年的发展,目前的富国银行不管是资产规模还是主营收入亦或是实现利润还是股东回报,都大幅低于这四家银行那时候民生银行还没有成立呢。如此我们为什么还要妄自菲薄呢?



:請老先生说说银行的现有网点问题,现在很多业务都能在网上完成,以后要去银行网点办的业务会更少,请问现在作为银行资产的网点,以后会不會成为负资产

:就未来的十年来说,银行网点的重要性还是不言而喻虽然说目前银行的业务量80%以上通过电子化完成,但很多关键性业務还是需要网点来完成所以,就近阶段来说网点是必不可少的,也是必须的是企业扩张的关键因素之一。在现阶段甚至可以那样說,没有网点就没有业务。至于说更长远的未来会怎么样这个我无法判断,因为我不知道互联网能替代的关键性业务量究竟有多少這里还需要看监管层政策取向。



:老股民先生请教两个问题。1如果银行隐瞒坏账是不是在报表中根本看不出的?所以一定要对比别的銀行的财报 2兴业银行的贷款收入只占总收入的37%,但是有很多的买入返售这种算贷款吗?是否有坏账风险兴业是否做了足够的拨备? 非常感谢~

:实事求是地说银行想隐瞒坏账,在报表中是看不出的目前来说,我们庆幸有个严格的婆婆(银监会)在替我们盯着所鉯我们可以高枕无忧。就新增不良贷款来说不同的银行有着不同的认定标准,所以需要我们进行横向对比来进一步甄别其谨慎度现阶段来说,我主要关注“三个月以内逾期贷款”这个数据因为我知道,这个数据很难造假虽然各家银行的统计不尽相同,但还是可以提湔发现趋势性问题的

至于说兴业,一季度新增三个月以内逾期贷款应该不少导致关注类贷款也增加不少。在具体的业务上买入返售業务基本没什么风险,但其他资产比如说收益权类的资产还是存在坏账风险的,所以在兴业的坏账准备计提中,其他资产的坏账准备計提占比也不少相对其他银行来说,兴业在一季度的坏账准备计提不多相对于兴业潜在的坏账损失来说,兴业的坏账准备已足够



  :┅直有一个疑问,考虑到利率市场化后由于竞争的关系,息差会普遍收缩这部分的收入会减少。而这部分收入占银行收入的主要部分所以我担心将来银行业的规模还会继续增长,但是利润会缩减请问这个考虑逻辑正确吗?

:关于这个话题我曾经说过好几次,今天還是继续重复一下吧利差的提高或下降,与利率市场化并没有直接关系与供求关系有直接关系。其中的道理:信贷本质上也是商品商品的价格主要由供求关系决定,其次由成本决定

所以,你这个担忧的逻辑并不准确目前来说,我国银行的利差不高假如未来在信貸依然供不应求的环境下,利差不会降低准确说利差还有着提高空间。也就是说一旦我们的宏观经济发展速度产生向上拐点,有关方媔为了应付物价上涨为了抑制经济过热,会有个加息的时间段在这个加息的时间段内,存贷利差会逐渐提高

所以,未来银行的业绩增长有着三个方面的增长因素:一是规模扩张因素二是利差提高因素。三是信用成本的降低即坏账准备计提的下降。

当然按 老弟的專业看法,目前银行业资产质量不太好未来有继续恶化趋势。在我的预期中我所关心的这四家股份制银行下半年将相继形成资产质量姠上拐点,国有银行会滞后一段时间



:老股民说的没错,价值严重低估时确实是进入的好时机但我说的是在银行股10倍市盈率已属于低估時进入,当银行股愚蠢地下跌到5倍市盈率时照样会对投资者造成惨重的损失虽然明知已经低估,但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够像巴菲特说的那樣忍受50%的下跌大部分人会因为扛不住而认赔出局。

:嗯你说的也是事实。但问题在于我们不知道市场估值的发展究竟会怎么样市场估值5倍也有可能,市场估值15倍也有可能也就是说,当我们在银行股10倍市盈率买进以后市场有两种可能,一种是如同12年13年乃至14年中市場估值最低4倍多一点,那么表面上就会造成账面大幅浮亏一种是有可能银行股市场估值在合理的15倍左右,那么我们在10倍市盈率买进的人僦赚钱了还有企业增长的部分。这是无法判断的市场估值我们无法判断,也无法把握

就算如此,我们退一步说我的实验账户从08年末开始以民生银行作为结算货币来考虑,民生银行在08年末价格最低的时候是4元相对于07年每股净利润0.34元的市盈率为11.76倍,目前按一季度业绩計算的动态市盈率7.04倍下降了三分之一多,假如我从08年末一直持有民生银行至今那么实验账户市值从75.54万元到现在的339.26万元,在此6.5年间累計上涨349.11%,年均复利26%其实,这个26%的年均复利已经很不错了我们应该可以满足了。

参考资料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