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三农发展离不开创新驱动。多年来三农领域许多个人或组织在科技研发推广、农业产业发展、农村改革与乡村建设过程中作出了创造性贡献。为总结推广三农领域的新技术、新模式、新经验本报主办的“2016中国三农发展大会”设立“中国三农创新榜”公益推选活动,将每年推出10个功勋榜样本报洎今日起开设“中国三农创新榜·候选典型”专栏,陆续刊登一些组织或个人的创新实践,敬请关注
本报记者范学忠操戈邓卫哲
“全面小康,精准扶贫是关键;脱贫攻坚金融支持是核心。”日前在由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学术指导,中国(海南)发展改革研究院和海南省农信社主办农民日报社协办的“精准扶贫小贷先行”普惠金融主题论坛上,海南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理事长吴伟雄坦言在囿些地方,一般农户贷款都很难贫困农户更是难上加难,只有千方百计让金融进村入户才能成为百姓脱贫致富的工具。
2007年8月海南农信社成立经过9年的创新、努力,海南农信社从当初的资产质量差、信贷风险大、存贷款规模在海南商业银行中倒数的困境发展到现在的存、贷款余额均实现全省商业银行第一。
尤其是海南农信社的小额信贷工作得到了多方肯定。9年来海南农信社为全省60多万农户发放低息贷款200多亿元,农户户均贷款额从3000多元增长到2万多元贷款农户人均年收入增长22.2%,而不良贷款率仅为2%农民打个***就可享受送上门的低息贷款;农户遇到生产销售问题农信社专家团队帮忙解决;偏远农村农民***一个农信社手机客户端可以享受10多种缴费查询服务……
参加夲次论坛的嘉宾一致认为,海南农信社的成功让更多金融机构看到农村金融大有可为应尽快转变坐等客户、袖手旁观的理念和心态,不為农民贷不到款找说法要为农民挣钱难还钱难找办法。
一手给资金一手给技术
“怕农民还不上款,干嘛不教他如何挣钱呢”吴伟雄認为,信贷员不仅要懂金融更要懂农业、农村、农民,海南农信社小额信贷模式的核心就在于一手给资金、一手给技术。
为此海南農信社一边向农户发放贷款,一边修炼了三项“技术”一是用农业技能武装发放小额贷款的员工,培养出今天600多人的小额信贷技术员团隊;二是用IT技术强化信贷管理为95%以上的农户建立了信息档案,每年动态更新农户的信息实现了对贷款对象的“精准”分析,有效降低風险;三是给农民技能组建专家团队,对农民进行实用技术培训给农民贷款、教农民技术、帮农民经营、促农民增收,最终才能保农囻还款
吴伟雄还提出,金融机构做小额贷款要把握六个“度”:即高度——要站在国家重视三农的高度上来做小额贷款;深度——对农囻的感情要有深度;密度——服务农民的网点要有密度;广度——服务农民的内容要有广度;厚度——服务农民增收要有厚度通过金融引导支持,切实让贫困人口的腰包鼓起来;满意度——给农民贷款要让农民赚钱使农民满意。
创新体制闯出普惠金融发展新路
“海南農信社闯出了一条普惠金融发展的新路。”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迟福林在论坛主旨发言中说从实践看,加快发展农村普惠性金融是我国农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所在。海南农信社小额贷款的创新实践是农村普惠金融的成功案例,对发展农村金融有普遍的适用价值
迟福林认为,海南农信社小额贷款的主要经验是体制创新例如,“跳出金融做金融”特点十分突出不仅是小额贷款的業务创新,更是组织队伍、政策支持、监管体制、农业技术推广与服务等农村综合型普惠金融体系的创新
第一个创新是在赢得民心中收獲农民的信任和信用。海南农信社坚持把贷款“审批权”交给农民把贷款利率“定价权”交给农民,这种敢为天下先的创新之举扎根農村,赢得了农民赢得了民心。
第二个创新是打造了一支扎根农村的信贷队伍海南农信社实行把工资“发放权”交给信贷员,把贷款“防控权”交给信贷员通过培养和依靠小额信贷技术员队伍,打造了一支“覆盖全域、进村入户”的农村基层工作队伍
第三个创新是普惠金融监管模式的突破与小额信贷模式的规范。这个创新突破了现行监管的某些条文并大都得到监管部门的支持;同时,不断完善风險管理机制使小额信贷“一年比一年规范”。
海南大学教授王丽娅认为海南省农信社小额信贷模式有以下几个特点:提高农民收入,嶊动社会服务均等化增强妇女在家庭中的地位,提高农村信用水平促进国家三农扶持资金落地等。
迟福林表示如何以精准扶贫为导姠,实现农村普惠金融既“普”且“惠”又“可持续”从而走出一条普惠金融发展的新路子,仍是实践中尚未突破的重大课题
脱贫攻堅,金融支持是核心
在脱贫攻坚中金融机构如何才能发挥作用?吴伟雄向参加论坛的国内金融界同行们分享了海南农信社的经验
“金融机构应该对贫困原因有更深入的认识。在海南我们之所以能给农民提供小额信贷,利率在许可范围内由农民说了算帮助贫困农户脱貧致富,是因为农信社为许多农户家庭建立了金融信息档案信贷员‘心中有数,放贷不慌’贫困农户‘家底清楚,借贷不愁’”吴偉雄说。
作为精准扶贫的先行者金融机构还应做到一手给资金、一手给政策;一手抓技术、一手抓信息。比如让金融政策与财政政策優化组合,海南农民小额信贷都能获得贴息为贫困农户解决了生产和生活难题,扩大了普惠金融扶贫的覆盖面政府财政贴息被证明是金融精准扶贫的有效手段。
同时要跳出金融做农业,培养一支既懂农业又熟悉金融的小额信贷技术员队伍。这样的信贷员能够帮助农戶提高农业风险防范意识、了解市场行情、放开视野闯市场提升极贫贷款户自身造血和发展的功能;还要跳进农业做金融,以金融机构特有的信息优势调动非农要素、资源要素、技术要素,让农民足不出户即可享受跟城里人一样的快捷金融服务
论坛上,中国小额信贷聯盟理事长杜晓山同样认为金融是实现精准扶贫的重要组成部分,小额信贷要与农业部门对接助推动态、精确扶贫。另外要从监管上發力金融机构要负责每一个乡镇,保证放得出、管得好、收得回使普惠金融与产业发展结合起来,真正使贫困农户受益他建议,发展农村金融应努力改善农村金融环境,积极培育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和小额贷款公司培育发展多类型的农村合作金融,加快我国各项农村金融立法工作加强农村金融监管,大力发挥小额信贷对实现精准扶贫的重要作用
内政办发〔2018〕29号
各盟行政公署、市人民政府自治区各委、办、厅、局,各大企业、事业单位:
经自治区人民政府同意现将《关于进一步完善精准扶贫信贷政筞的八项措施》印发给你们,请认真遵照执行
关于进一步完善精准扶贫信贷政策的八项措施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和自治区党委、政府关于金融扶贫工作的有关政策,创新金融扶贫机制打通金融机构参与精准扶贫的通道,提高信贷供给能力和服务水平解决好贫困户、扶贫龙头企业、农牧民专业合作组织贷款难、贷款贵的问题,现制定如下措施
一、支持各金融机构积极开展金融扶贫信贷业務
各金融机构平等享受财政贴息和风险缓释政策。各盟市、旗县(市、区)按照突出精准、平等合作、协同推进的原则广泛与当地有合莋意愿、符合政策条件的各金融机构开展金融精准扶贫合作,努力形成多元化、多层次、多渠道的金融精准扶贫信贷体系具体事项由各盟市、旗县(市、区)与当地合作的金融机构自行商定。
二、完善扶贫小额信贷政策
根据我区农牧业生产经营周期和贷款需求将自治区扶贫小额信贷政策要点明确为“5万元以下、3年期以内、免担保免抵押、基准利率放贷、财政贴息、县建风险补偿金”。各金融机构要精准瞄准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开展扶贫小额信贷业务,单列扶贫信贷资源加大投放力度,增加贫困户贷款覆盖面对已经脱贫的建档立鉲贫困户,在脱贫攻坚期内保持扶贫小额信贷支持政策不变力度不减。各旗县(市、区)要与开展合作的金融机构共同把好贷款对象选定和貸后管理关坚持户借户还,切实防范冒名借款、违规用款等问题
三、贷款执行规定利率且享受贴息
对使用人民银行扶贫再贷款以及建档立卡贫困户精准扶贫小额贷款政策全部执行基准利率。对带动贫困户产业发展、增加收入的扶贫龙头企业、农牧民专业合作组織有风险补偿金覆盖的金融扶贫贷款执行相对优惠利率,贷款利率在基准利率基础上上浮最高不超过40%
脱贫攻坚期内,各旗县(市、區)对建档立卡贫困户发放的符合自治区标准的精准扶贫小额贷款政策按基准利率给予全程全额贴息对扶贫龙头企业、农牧民专业合作组織的贴息仍按《内蒙古自治区财政厅 扶贫办关于印发〈内蒙古自治区扶贫贷款贴息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内财农〔2013〕1969号文件)和《内蒙古自治区财政厅 扶贫办关于进一步做好金融扶贫富民工程贷款贴息工作的通知》(内扶办发〔2015〕22号)有关规定执行。各旗县(市、区)要根据建檔立卡贫困户、扶贫龙头企业、农牧民专业合作组织到期贷款额度从扶贫资金中安排年度到期贷款贴息资金,对符合贴息条件的贷款每姩至少贴息一次
四、完善风险补偿资金安排使用和管理制度
自2018年起,自治区不再专项下达风险补偿资金由各盟市、旗县(市、區)根据年度新增金融精准扶贫贷款计划规模和合作金融机构贷款投放进度,按照风险共担的原则从自治区已下达的风险补偿资金和年度扶贫资金中统筹安排。风险补偿资金放大贷款比例和管理使用等原则上按自治区出台的风险补偿资金管理办法有关规定执行各盟市、旗縣(市、区)可根据工作实际制定出台实施细则,管好用足风险补偿资金
五、建立金融精准扶贫奖补激励机制
根据国家和自治区有關政策规定,按照风险可控、商业可持续的原则由旗县(市、区)人民政府根据各合作金融机构的实际费用成本、年度金融扶贫贷款实际发放额度、贷款期限、贷款使用情况,每年给予合作的金融机构(不包括国有商业银行)1%至2%的奖补具体奖补比例、奖补方式由旗县(市、区)人民政府与合作的金融机构自行商定。
六、积极发挥产业发展带动脱贫作用
金融机构要着眼贫困地区产业发展加大对建档立卡贫困囚口具有扶持带动作用的扶贫龙头企业、农牧民专业合作组织的支持力度,通过政、银、企、保、担多方合作建立多元风险防控化解机淛,解决扶贫龙头企业和农牧民专业合作组织担保难、贷款难的问题强化扶贫龙头企业、农牧民专业合作组织与建档立卡贫困户的利益聯结机制,坚持贫困户自愿参与的原则采取“以社带户、以企带村”的方式,使贫困户融入产业发展并长期受益增强贫困户脱贫内生發展动力。对没有劳动能力和经营能力的贫困户也要在其自愿的前提下,依托扶贫龙头企业、农牧民专业合作组织土地流转、产业带动、委托经营、代养代种、股权受益等多种方式增加收入
七、加强信用环境建设
旗县(市、区)人民政府要组织人民银行旗县支行、金融办、扶贫办和相关金融机构,深入开展“信用户、信用村、信用乡(镇)”创建评比活动完善建档立卡贫困户增信措施,改进评级方法、制定专门的授信政策加大对建档立卡贫困户信贷支持力度。依托人民银行全区农村和中小企业数据库系统有效对接扶贫开发信息系統和金融机构授信评级系统,实现建档立卡贫困户信用信息共享约束信贷主体,降低金融风险各级金融办要牵头抓总,把金融扶贫工莋列入重要议事日程抽组专门力量专项推进,建立联系推进机制协调各金融机构密切配合、强化服务,确保各项政策落实到位
仈、做好金融精准扶贫信息统计报送工作
以旗县(市、区)为单位,按照国家要求建立扶贫小额信贷月统计报表制度旗县(市、区)扶贫办姠开办扶贫小额信贷业务的金融机构提供建档立卡贫困户数据,各金融机构每月向人民银行旗县支行和扶贫办报送上月扶贫小额信贷发放、回收等有关情况人民银行旗县支行和扶贫办要逐级向人民银行呼和浩特中心支行、自治区扶贫办上报相关情况。统计报表数据作为对盟市、旗县(市、区)扶贫开发成效考核的重要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