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佛文化与瓷器的结合--釉裏红地藏王菩萨像
釉里红瓷器釉下彩装饰手法之一,创烧于元代景德镇是将含有金属铜元素为呈色剂的彩料按所需图案纹样绘在瓷器胎坯的表面,再罩以一层无色透明釉然后入窑在1300℃左右的高温还原焰气氛中一次烧成。釉里红是以铜为呈色剂在还原气氛中烧成的。簡单说它是闷着火烧成的温度稍高点,或者稍低一点它立刻就会失败,温度如果一低颜色就会变黑,非常不好看温度如果一高,顏色就飞了没了。温度高低之间允许的差额大概在十度在古代,这一点温差是非常难控制的只有丰富工作经验的窑工,才能看出来 自从80年代中期至90年代以来,明代釉里红瓷品在国际拍卖市场上价位扶摇直上1986年,一件釉里红牡丹莲花纹大盘在香港以940万港元为日本人拍走据专家估计,此品当今若再上市拍卖价位当在2000万港元以上!1989年,一件釉里红牡丹菊花大碗更以2035万港元的创世界纪录价位在港拍卖荿交这一价位不仅是釉里红瓷品拍卖之最,也是中国文物艺术品在国际拍卖市场上所创高价位纪录之一至今,釉里红瓷品在国际拍卖市场的高价位一直保持稳定状态几乎每件釉里红瓷品,都能在拍卖市场上以不低于百万港元的价位成交!历史上只有三个时期充分烧造過:元代、永宣时期、康乾盛世其他时期非常罕见。
佛教文化艺术包括文学、美术、音乐、建筑等主要用于表现佛教信仰和宗教生活。古印度佛教文化随着教的发展取得了较高的艺术成就随着佛教的传播而传向世界各地,并与当地文化相结合成为它们民族文化。 包括佛教绘画、雕刻、塑像等犍陀罗佛教艺术汲取古希腊、罗马艺术精华,创造出释迦牟尼的各种形象颇具特色。埃罗拉阿旃陀石窟的藝术一直脍炙人口是印度引为骄傲的“艺术之宫”。以上这些佛教艺术对亚洲各国都发生过重要的影响。中国佛教艺术先是仿效印度后来逐渐发展成具有中国民族风格和特色。
釉里红瓷是传统陶瓷中的艺术珍品始创于元代中期景德镇,但元代釉里红瓷数量极少可謂凤毛麟角,而釉里红瓷结合佛文化造像更显难得此件地藏王菩萨粉青釉里红瓷像,半跏趺坐坐于台上宽额丰颐,面容庄严肃穆神態安逸,釉色温润鲜艳衣冠精致,线条优美造型端庄,比例匀称呈现出细腻之工艺技法。经专家鉴定这件佛教造像实乃传世精品,造型精美保存完好,作为宗教艺术品具有深厚的文化意蕴与艺术研究价值,是为收藏家们的珍藏首选近年来,佛造像在国际拍卖市场上大放异彩受到各路收藏家极力追捧,尤其是因其工艺精湛、造型传神在拍卖会场上屡创新高。咨询了解釉里红地藏王造像瓷400.182.1668媄国联邦送拍,零风险保卖交易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