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纳和李普西对关税同盟理论贡献的最大贡献是什么?

多项选择题范纳和李普西对关税同盟理论的最大贡献就是提出了()

二、粘性价格与汇率超调 代表人物:R·Dornbush(《预期与汇率动态》汇率超调)J·Frankel、W·Buiter、M·Miller 假定PPP长期有效,但在短期,资产市场调整快于商品市场调整出现汇率超调,是短期内汇率容易波动的原因,弥补了弹性价格货币模型缺乏短期分析的不足。 (二)图解 M (货币供给) P(商品价格) M0 M1 t0 P0 P’ t t t0 (a) r (利率) t0 r0 r1 (b) t (c) E (汇率) t0 E0 E’ E1 t (d) 本章小结 1国际收支是一国在开放经济条件下,在一定时期内与其它国家所有经济交易及交往的系统记录,它是一个以经济交易及交往为基础的流量概念。国际收支平衡表则是依据一国的国际收支科学编制出来的复式簿记平衡报表,其“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 本章小结 等” 的复式簿记原理及其“借记入,贷记出” 等一系列记帐惯例常常使得缺乏会计学知识的初学者感到困惑和难以把握,需要通过大量的实例分析才能真正理解和灵活应用。 2国际收支平衡表则是指以借贷记账法系统规范地记录一国居民在一定时期内所从事的全部国际经济交往或交易的统计表格。IMF制定的国际收支平衡表包括经常项目、资本与金融项目、错误和遗漏项目三大部分。 本章小结 3?所谓国际收支的平衡或失衡,人们在理论上是用自主***易的平衡与否来定义之,但由于这一定义在实际运用时有着许多技术上的困难,因而人们实际上一般是根据分析的具体需要而采用各种不同的线上项目收支的平衡与否来定义之,其中最常用的几个指标是综合收支差额和经常帐户收支差额。 4?国际收支失衡由于其不同的原因而会具有不同的性质,有短期性的,也有长期性的,需要给以科学的辨析。而长期性的国际收支失衡,无论是顺差还是逆差,都会对一国经济造成不良影响。 第十四章 汇率理论 本章主要内容: 购买力平价理论 利率平价理论 货币模型 资产组合模型* 第一节 铸币平价理论 一、铸币平价和黄金输送点 两国货币的含金量之比称为铸币平价,它是金币本位制下决定汇率的基础,这就是铸币平价理论。如在1929年大危机之前,1英镑金币的重量为123.27477格令,成色为22开金(24开为纯金),含纯金113.0016格令。美国1美元金币的重量是25.8格令,成色为90%,含纯金23.22格令。则英镑和美元之间的汇率为: 1英镑===4.8666?(美元) 金币本位制具有自由铸造、自由兑换、自由输出入的特点。 金块本位制下不再允许本币自由兑换黄金,只能用本币兑换金块;而金汇兑本位制则禁止用本币兑换黄金,黄金也不允许自由输出入 ,货币汇率也由纸币所代表的含金量之比——黄金平价来决定 金汇兑本位制既不能兑换黄金,也不能兑换金块,但可以用外汇兑换黄金。 二、金本位制度下汇率的决定 金铸币本位制度下,铸币平价是决定两国货币汇率的基础,而汇率波动的界限是黄金输送点。即汇率围绕铸币平价在黄金输送点范围内上下波动。 金币本位制下汇率的波动范围即黄金输送点是根据进行国际贸易的两国间运送黄金的各项费用(运费、保险费、包装费、期间利息)确定的,当时运送1英镑黄金的费用为3美分,那么外汇市场上英镑与美元的汇率将被限定在4.的范围内。 第二节 购买力平价理论 一、一价定律 在统一的商品市场上,一种商品只能有一个价格。 如果A国国内市场与B国国内市场是统一的,那么用A国货币(或B国货币)表示的某一商品在两个国家的价格应该 是相同的,即 P = E·P* 瑞典经济学家古斯塔夫·卡塞尔(Gustar Cassel),1922年发表了《1914年以后的货币与外汇理论》,提出了购买力平价理论(The Theory of Purchasing Power Parity),又简称“PPP理论” 绝对购买力平价(Absolute PPP) 相对购买力平价(Relative PPP) (一)绝对购买力平价 绝对购买力平价理论认为,汇率是两国货币在各自国家里所具有的购买力之比。 绝对购买力平价可用两国物价水平来表示: = 充分竞争市场上商品的“一价定律”是使绝对购买力平价得以实现或维持的经济机制。 几点重要的解释 首先,购买力平价是现实汇率水平运动的趋势,尤其在自由贸易情况下,这一假设更为有效; 其次,如果一国对进口和出口的管制程度基本相同,绝对购买力平价仍然适用; 第三,由于购买力平价是由两国货币的购买力决定的,因此,在计算货币的购买力时,应以反映所有产品和劳务的总体价格水平为基础。 (二)相对购买力平价 汇率同两国价格水平的变化保持一致,汇率的变化取决于两国通货膨胀的差异

第一章 导论 何谓国际贸易? 答:对外贸易或国际贸易是指世界各国之间货物、服务和生产要素交换的活动。国际贸易是各国之间分工的表现形式,反映了世界各国在经济上的相互依存。从国家角度可称为对外贸易,从国际角度可称为国际贸易。 对外贸易产生需要什么条件? 答:对外贸易产生需要的条件是:(1)有可供交换的剩余产品(2)出现了政治实体。它是社会生产发展的必然结果。 3国际贸易和对外贸易的区别:范围不同:产生时期不同;对外贸易是奴隶社会末期,国际贸易是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确立时期 4国际贸易如何分类? (1)按交易内容划分 ①货物贸易,指有形商品的国际交易。 ②服务贸易是指无形商品的交易, ③国际技术贸易是指技术跨越国界进行有偿转让的交易。主要包括:许可贸易,工业产权、非工业产权的转让,技术服务与技术咨询,合作生产与合作设计,工程承包,与设备***相结合的技术贸易。 (2)按商品移动方向划分 ①出口贸易,是指将本国生产和加工的货物因外销而运出国境,作为出口贸易或输出贸易。 ②进口贸易:是指将外国生产和加工的货物外购后,因内销而运进国境。 ③过境贸易,是指从甲国经过丙国国境向乙国运送的货物,而货物所有权不属于丙国居民,对丙国来说,是过境贸易。 ④复出口与复出口:复出口是指输入本国的外国货物未经加工而再输出。复进口是指输出国外的本国货物未经加工而再输入。 ⑤净出口与净进口:净出口是指一国在某种货物贸易上既有出口又有进口,如出口量和值大于进口量和值。一国在某种货物贸易上既有出口也有进口,如出口量和值小于进口量和值称为净进口。 (3)按交易对象划分 ①直接贸易,是指货物生产国与货物消费国直接卖、买货物的行为。对生产国而言,是直接出口贸易,对进口国而言是直接进口贸易。 ②间接贸易,是指货物生产国与货物消费国之间经由第三国商人进行贸易的行为。对生产国来说,是间接出口贸易;对消费国来说,是间接进口贸易。 ③转口贸易,是指货物生产国和消费国之间,或货物供给国与需求国之间,经由第三国贸易商分别签订进口合同和出口合同所进行的贸易。从第三国角度来看,即是转口贸易,又称中转贸易。。 5如何区分狭义和广义的对外贸易结构? ① 广义的对外贸易或国际贸易结构是指货物、服务在一国总进出口贸易或国际贸易中所占的比重。 ② 狭义的对外贸易或国际贸易结构是指货物或服务贸易本身的结构比较,可分对外货物贸易结构与对外服务贸易结构。对外货物贸易结构是指一定时期内一国或世界进出口货物贸易中以百分比表示的各类货物的构成。对外服务贸易结构是指一定时间内一国或世界进出口服务贸易中以百分比表示的各类项目的构成。 ③ 广义和狭义的对外贸易或国际贸易结构可以反映出一国或世界的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的变化和服务业的发展水平等。 6影响一国对外贸易依存度的因素有哪些? 对外贸易依存度或国际贸易依存度指一国对外贸易额或国际贸易额占国民生产总值(GDP)的比重。 (2)影响对外贸易依存度的因素有:国内和世界市场的发展程度;加工贸易的层次;汇率的变化和地区特点等。 7.国际贸易发展的动因? 生产方式的要求;经济发展阶段的差异;各国经济资源禀赋不同;各国之间生产要素缺乏流动性;经济全球化与规模经济;需求偏好差异。 8国际贸易和国内贸易的异同? 答:相同点:都是商品、服务和要素的交换;经营目的都是取得利润或经济效益。 不同点:(1)文化环境不同:语言不同;社会制度、宗教、风俗习惯不同。(2)贸易环境不同:贸易政策和措施不尽相同;各国的货币与度量衡差别很大;海关制度及其他贸易法规不同;国际汇兑复杂;贸易环节众多(3)对外贸易风险大:存在信用风险、商业风险、汇兑风险、运输风险、价格风险、政治风险。 第三章 国际分工 1、什么是国际分工? 答:国际分工是指世界各国之间的劳动分工。它是社会分工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国民经济内部分工超越国家界限而形成的国家之间的分工,表现形式是各国货物、服务和生产要素的交换。 2、国际分工与国际贸易的关系如何? (1)国际分工是国际贸易的基础,国际分工与国际贸易相辅相成,互为因果。 (2)国际分工促进国内分工的发展。国际分工是发达国家国内社会分工发展的结果。 (3)国际分工推动世界市场的扩大。国际分工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结果,世界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加深了国际分工的深度和广度,从而扩大了世界市场。 (4)国际分工影响国际贸易格局。在国际分工的基础上形成了不同国家国民经济参与国际分工的形式和格局的差异,这种差异决定了各类国家在国际贸易中的主次地位和贸易利益获得的多寡,形成了国际贸易中的秩序和矛盾。 3、当代国际分工有何特点? (1)国际分工基础在深化。 世界性产业结构升级与调整;经济全球化快速发展;市场经济体制被普遍接受;国际分工的参与度扩大 (2)国际分工形式多样化 ①垂直型国际分工②水平型国

参考资料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