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二本民办本科二本研究生985电子商务女,想考985院校,排除自身努力外,想求助各位,哪个大学歧视小考上几率大?

本科双非二本,2016年复习一整年考的西财802,最后232多分,考完后就知道肯定没上,想想自己刻苦复习一年才200多分虽然不甘心但被吓到了还没缓过神来也不太敢想2战的事,于是就准备开始找工作,但大部分企业校招都已经结束,只有***可以考,所以也没找企业直接等4月份去考自己家的***(选择考公有2个原因:一是企业校招都结束了,二是我认为有***工作保底的话二战心理压力也会少掉许多)。

在考公的过程中我也仍然还没从失败中缓过神来,时不时的反思自己为什么会输得这么掺并总结教训,我知道第一年是我学习方法和人品出了很大问题(3月份开始复习数三最后才47分),在这过程中又萌生了考上***后再战一次的想法,我特地报我家竞争特别小(才20个人报名)的乡镇***然后顺利上岸(岗位无所谓,考研已经把我吓破了胆,只希望尽快上岸未来压力小点)。

5-7月份都在学校玩等毕业。7月在家玩游戏+学车+找院校专业(回想这两年,2年经验告诉我会考不如会报,选择比努力更重要,如果今年还是刚西财802一样会失败),感觉数三对我而言太难了,于是我就考396联考,最后选择了湖南大学的一个经济类专硕然后开始收集资料信息。

8月份开始正式二战复习(之所以选在8月,是因为我不想像第一年战线拉太长后期太累无力再战,只投入4个月二战,承受痛苦的时间要少很多,不管上与不上我觉得不吃亏),因为有了去年一整年的惨痛失败教训,我十分明确各个阶段要做什么,不该做什么。8月到10月中旬在家复习,10月15号去单位上班,然后就是边上班边复习(利用晚上和周末时间复习),边上班边考研只有经历过的人才知道这其中的酸爽(反正这辈子我是不会再干这事第二次了)。以***身份去准备二战我想说两点,一是因为有***保底对考研失败的惧怕心理小了非常多,二是作为一个年轻员工单位分配给我很多事,每天工作与学习的压力同时压在身上很痛苦,因为压力太大中途想放弃过N多次,但都是硬咬牙坚持下来(这时战线短的优势也就发挥出来,痛苦也就是痛苦2个月就好,如果要是痛苦3个月我可能中途就放弃了)。

讲道理,我因为时间不太够,英语和政治只投入了15%的复习时间,政治12月多才开始复习(但对二战的我而言,我知道这时间绝对是恰到好处),只看了肖秀荣的时事视频和选择题高频考点,然后背了四套卷的选择题和简答题就上考场,英语二的真题从8月份到考试陆陆续续的只做了4年的,单词背了5天觉得没卵用就不背了,我的目标是英语和政治过线给我60-65就够了。总结去年的教训,取胜的关键还在于396和专业课,这二者也是我复习的重头戏,投入超过85%的时间。

英语和政治本来就是抱着过线的目标来考所以发挥一般般,但今年396和专业课真的难,同时我严重发挥失常(396的2篇作文加起来才写到800字,专业课因为一个极小极小的简单失误导致多丢了20分,考完回宾馆的路上人都快晕过去了),考完后我认为今年肯定跪了,心里虽有些许不甘,但想一想自己还有一份不错的工作同时又只投入了4个月的时间来复习也不亏,所以心里也没太在意反而都再考虑工作上的事,考完后我默认今年又失败了,也就安心工作几乎忘了考研这件事,直到出成绩那天我还在加班根本不关心成绩,还是我爸帮我查然后告诉我。结局是英语二71,政治67,联考105,专业课112,虽然不高,但已经达到我最初设定的目标就够了,然后就开始边上班边准备复试,现在已经录取了,准备9月份辞职去读研。

没有介绍我具体是如何复习的,只介绍了我二战的经历过程,应该也有很多人是类似我这样过程的吧!

考研,经历过的人恐怕都会感叹一句:“苦啊!”

2018考研季已落下帷幕,江苏省常州大学白云校区南区15号宿舍楼上,有人挂出了一条横幅:热烈庆祝储运 142 班 302 室全体考研成功 。

这间男生宿舍的八个人,四位留在本校读研,三位考取了中国石油大学研究生,还有一人被西南石油大学录取。

一时间他们成了全校热议的风云人物,302室也成了传说中的“学霸宿舍”。

▲常州大学“学霸宿舍”合影

谈起备考这一年,他们说:没有报学习班,每天雷打不动六点起床,八个人互相鼓励、监督。现在终于有了成果,大家都很欣喜。

然而,某些“热心”网友们却展开了嘲讽:

“本科双非野鸡学校,考上985的研究生也没用。”

“可惜求职给不给笔试机会还是看你本科学校。”

“凭什么普通本科考研就要被嘲?每个人都有努力的权利。”

“有的人原地踏步,还不忘踩上后来的人一脚。”

“自己的路自己走,谁也没有资格去贬低别人的选择。”

中国教育在线发布的《2014年全国研究生招生数据调查报告》显示,73%的研究生考生来自非985、211高校。

当求学四年的母校无法为自己增加就业竞争力,他们只能寄希望于考研来“刷新”自己。

跟名校比,拼不过学历,跟技校比,拼不过专业技能,处于这样一种尴尬境地中的二三本院校学生,考研成了“说出来会被嘲笑的梦想”。

高校鄙视链历来等级森严 ,“一考定终身”的说法也一直存在。

一本、二本之间的差距被妖魔化成无法跨越的鸿沟,一本里也细化多个派别——TOP2,C9联盟,985,211,再到现在的双一流。

在这样的大环境下,许多人在被问及本科出身时,都多少有些自卑。

再优秀的学生,也可能因为学历迈不进好公司的门槛。

网站曾制作过一份“中国百强企业最爱的大学排行榜”。结果显示,有超过九成的公司会选择到国家985、211工程大学进行校园招聘,非重点(二本及以下)的高校只有不足10家百强企业会进驻。

名校和名企之间总是有一个“门当户对”的对接,非名校“出身”的学生找到好工作总是更难。

▲武汉大学举行深圳市南山区2015“名企名校行”现代服务业专场校园招聘会

要在成千上万份简历中找到一两份最好的,与其花更多时间去“大浪淘沙”,不如去重点大学挑更好的学生,这样的“潜规则”,很多毕业生都心知肚明。

对于用人单位来说,这样简单粗暴的筛选方式,某种程度上来说的确可以让他们更大限度地节约时间和成本。

可是,英雄不问出处,学校本身并不能为人生下限托底,更不能定义人生的上限。

即便面对嘲讽,也仍然有很多人顶着压力不放弃。

郑州街头,一名跑腿小哥送完单停在路边拿出了考研书籍,过路人非常惊讶:“你还考研?”

小哥的反应却很淡定:“做什么事都要有个好心态,大不了再来一年。”

参加2018年研究生招生考试的李芳选择报考一所化学研究领域突出的名校,她说班上一起考研的同学占了近80%,大家都有名校情结,想继续深造,好让自己的知识体系更加完善。

据北京教育考试研招办统计数据,北京的165个招生单位中,有超过三分之一的考生集中报考包括北大、清华等在内的12所名校。

每个人都有努力变好变强大的资格,别给自己的人生设限。

任何时候努力都不算迟,就像网友们评论的那样:

名校毕业是自带光环加身,也的确有很多人待在普通的学校里,资源少、机会少,浪费了很多时间。

可是,非名校逆袭的人还是一抓一大把。

没有像样的老师、没有好的学习氛围……这些都只是不愿努力的人自我安慰的借口。

环境会影响人,但不会决定人,双非的录取通知书不是名校梦的死亡判决书,常州大学的学霸寝室也并非个例。

西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704宿舍的六个女孩,三个人被保送到了北京大学、复旦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另外三位则成功考取了南京师范大学、上海大学和本校。

看到这样的新闻,也常常有人感慨:“我和北大只差一个学霸舍友”,但事实上,差的是一颗“想成为学霸的心”。

山东理工大学考研教室里,一位30岁的妈妈一边带着5岁儿子一边复习考研,她说,本科毕业六年了,她现在只想重返校园。

四川一家律师事务所的耿留栓,52岁自学考上了四川师范大学法学专业,57岁时开始挑战国家司法考试,64岁第六次参加司考时终于通过。

当了5年律师,71岁的他还准备“明年再去考个研究生”。

比起众多年纪轻轻就高喊着“读书无用论”,甚至嘲笑别人努力考研的人,这些特殊的考研人令多少人汗颜。

人生路很长,逆袭未必只有考研一条路,但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的。

《非诚勿扰》的主持人孟非早年有过高考落榜的经历。

他说自己年轻的时候,是一个“每月挣300块钱的、身上散发着煤油、汽油味道的蓝领工人”。

如今的家喻户晓,全得益于自己不断学习。

山东青岛35岁的民工张淑宝原本只有初中学历,他边打工边自学,用八年时间拿到了本科学历、人力资源资格***。

刚参加完2018年研究生考试,他又计划着去考教师资格证。

谁都向往功成名就,但是向上的路一定荆棘重重。

有时候,阻止自己前进的正是别人的恶意中伤。

尼采说:幸灾乐祸为大众提供了一种阴暗的快乐,一种不需要通过竞争就能得到的满足感。

没什么对不起,也没有什么配不配,时间不会辜负每个努力的人,他们值得更好的人生。

原标题:二本的学生想考研到985、211现实吗?考上的:“这是我应得的!”

昨天发的文有一篇《2017考研最热门的十个专业!60%的考生都选择这个专业!》,其中统计过选择考研的考生中本科就读院校的性质。考研大军中77%的考生来自非985/211的院校。

复习有困惑直接咨询学姐微信,还有更多考研资讯,高质复习资料,希望学弟学妹都能考上自己喜欢的学校。

小编来自一个二本院校,大学期间的生活慢慢抹去了我对大学梦幻生活的期待,各种原因让我不得不认清自己,认清自己的脚下的路。渐渐许多企业把求职门槛设定为985/211,或者硕士生,本科学历往往失去竞争力,尤其是双非或者二本院校的学生,好像在公众视线中越来越淡。在求职群里,双非二本的学生默默潜水,看拥有重点院校学历的学生讨论选择哪个大公司的offer,谈论自己辉煌的经历。听过一个同学的说:“二本学生就不是人吗!”当时他眼睛瞪的很大,生气得一直颤抖。

我不了解985的学生如何在我们都在玩的时候挑灯夜读,但了解二本学校那些追逐梦想却被一次次打击的同学的“平凡”。没有人的成功是白来的,成功是在激烈的竞争中淘汰多数人,那就意味着希望渺茫是成功的一部分,失败是成功人生的常态。学校拿着以前那些成功考上985/211学校的学长学姐的例子甩在你面前,你轻易以为你也能行,就像我们从不照搬别人成功的经验,只是考究他们的经验找到适合自己的,他们经历的痛苦与悲伤我们不知道,但我们选择在这段考研路历经荆棘。

考研,考上一所好学校,能改变自己人生的机遇的那种,很难考。考上自己轻易就能够着的学校,那以后你就要将就它的档次,不然呢?

我希望你们能成为一个这样的人:你们不因为先例很少而退缩,也不无凭无据地认为自己能复制或成为先例。你们能心平气和地认识自己的现状并通过持续耕耘不断完善自己,不断让自己看到自己的进步,让自己看到自己身上不断在积累着实打实的可以赖于制胜的凭依。

这样,当有人问你们「你觉得你凭什么能成功」时,你们有东西可以展示,而不是说「因为我有一个学姐」,也不是说「因为我觉得成功特别好啊」;当你真的成功的时候,你觉得你实至名归了,你是当之无愧的,而不是因为侥幸;而当你没有成功,你依然欣喜于你在这个过程里的进步,你知道努力过后的你起码比没努力过的话要强,你不觉得付出是无谓的,也不憎恨那个没有接纳你的高校,而是觉得,它正是因为这么需要追赶,才配得上成为你那段岁月里的梦想吧。

希望走完这段考研路时,你们都能如“奇葩说第四季”时,肖骁成为奇葩之王一边笑一边哭着说道:“这是我应得的!”考研不开心时,找个人聊聊:KBKC12

参考资料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