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选中1个或多个下面的关键词,搜索相关资料。也可直接点“搜索资料”搜索整个问题。
每个人的能力有强有弱,现在90后餐饮创业者当店长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了。那么,90后的餐饮店长如何管理老员工呢?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这句话说明人要以谦虚为本。管理的路还很长,你还有很多要学习的地方。有些老员工看起来懒散,但未必就没有值得你学习的地方。所谓术业有专攻,也许他在自己的领域经验丰富。交流学习又是店长与员工之间联系与沟通的一条有效途径。年轻店长的你何乐而不为呢?
2、保持自信和坚定的态度
俗话说:新官上任三把火。所以年轻店长在面对老员工时,首先要树立自己的威严。特别是在对一些“爱摆架子”的老员工时。注意:这里树立威严并不是要你跟员工拉开距离,耍威风。是要你记住带领的是一个团队,要成为餐厅自信和坚定的领导者,并坚守奖惩制度,人人平等。
人只有尊重别人才能获得别人的尊重,切不可因为自己是领导而态度傲慢。而且一个店要保持正常的运营,你还要多多仰仗这些老员工。他们在自己领域知道的细节比你多,所以很多时候你还要听取他们的意见,集思广益。
把合适的人放在合适的岗位,这对年轻店长而言是个巨大的考验。当管理者,不仅要责任到人,更要知人善任。这样人才得以发展,每个人都可以发挥自己的长处,老员工才不会有怨言。想要知人善任,就一定要细心观察,留意每个人的长处和短处。
你应清楚,既然公司相信你的能力,而赋予了你治理下属的权力。工作上你就要大胆勇敢治理,与员工多沟通。那些不听命令的员工,你要搞清楚为什么不听命令,妥善解决好问题。
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跟老员工处理好关系,并不是要你讨好下属。而是要建立一种相互信任、真诚的友谊。人都是需要友谊的,相遇就是一种缘分。更何况良好的友谊关系还可以促进工作效率。
以身作则,身先士卒,做好表率才能散发出真正的魅力,让老员工打心眼底地佩服。没人会服从一个懵懵懂懂的领导,这就要你在业务上狠下功夫,成为行家里手。
本文由百家号作者上传并发布,百家号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未经作者许可,不得转载。
前段时间,领英发布了“第一份工作趋势洞察”中显示:
70后的第一份工作平均超过4年才换;80后则是3年半;
90后骤减为19个月;
对一言不合就离职、骂不得说不得的90后们,管理者们突然没辙了,不知道该怎么对待90后员工。
“你说现在的孩子怎么那么着急呢?”
“现在的90后一句批评都说不得”
“才工作几个月就要辞职”
“现在的年轻人太不靠谱了”
90后们到底在想什么?
为什么身边越来越多的90后频繁离职?
我们采访了10位90后,告诉你90后们到底在想什么。
“把加班当作理所当然,不走等着猝死”?
吴晓波曾说过自己公司里有一个90后,有一天突然向他提出辞职。
吴晓波就问他:“你为什么要离职?”
结果没想到那个90后很生气的说:“领导每天下班都要请大家喝啤酒吃小龙虾,上班陪着他,下班还得陪着他,我受不了了,所以要走!”
对于90后来说太正常了好吗!
90后是边界感特别强的一代,我们希望8小时内认真工作,8小时外也能不被打扰地休息。
90后不喜欢占用私人时间的团建,也不喜欢24小时Standby的敬业精神。
工作只是90后生活的一部分,工作之外,还有其他兴趣爱好忙着充实、一大堆兼职私活要做。
可能坐在电脑前打字的小文案,周末就会穿上cosplay的套装参加会展,在公司里默默无闻的小设计,假期就忙着接单给客人拍照......
龙应台曾说过:“当你的工作在你心目中有意义,你就有成就感。当你的工作给你时间,不剥夺你的生活,你就有尊严。成就感和尊严,给你快乐。”
90后不是不爱工作,只是希望工作的同时,也有享受生活的自由。
“领导画的饼太大,我吃不下”
90后是危机感和焦虑感特别强烈的一代。
作为互联网的原住民,90后见过最好的生活是什么样,所以不安于现状,想要变得更好,过上更精彩的人生。
每隔一段时间,朋友圈就会被《摩拜创始人***15亿,你的同龄人正在抛弃你》、《那些不过30岁,就登上福布斯的新媒体人》刷屏,这些鼓吹年轻人成功事迹的文章在90后的心中喧嚣,拔高了90后对生活、工作、成功的期望。
这种想要出人头地的愿望、怕被同龄人比下去的焦虑,可能比其他代的人来得更要强烈。
80、90年代的年轻人,毕业就包分配工作,根本不存在什么“毕业即失业”,那个时候,即便想要失业也很难。
那个年代,刚刚毕业的大学生住在几平米的单身宿舍,吃着馒头榨菜,口袋里没几个钱,心里却一点儿也不慌张。
因为他们知道,身边的同龄人都是这么过来的,未来是一条看得见的跑道,每个人都在各自的跑道上按部就班地前进,知道过了几年,就可以升到什么职位,再过几年就可以换进更大的房子......
但90后不是这样的,他们看到过更好的生活,知道同龄人的精彩人生和成功事迹。
这种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巨大落差加深了内心的焦虑和不平衡。
他们等不及慢慢成长,渴望快速飞跃。
从这一点来看,其实90后更“功利”,要么你给足够的钱,要么你赋予挣钱的能力和发展空间,才能让90后心甘情愿投入工作。
如果真的说90后没有前辈们那么肯吃苦,那可能仅仅是因为他们没以前那么好骗了。
“没房没车没贷款,90后们身轻如燕”
窦文涛曾在节目中提到一个趣事,在他们那个年代,有个人想要辞职下海做生意,于是翻看员工手册,看到员工手册上写着15天缺勤就会被辞退的规定,于是他连着20天没去上班,结果还没被辞退......
在当年,年轻人是想跳槽而不得,而现在,则是想稳定也不行。
中国的互联网企业平均寿命为3-5年,中国互联网企业每年死亡率达20%-30%。
一辈子从事一份工作的时代已经过去了。
90后没有那么多枷锁,但同时也意味着,没有了羁绊。
如今,一线城市大部分公司不负责员工落户的事情,年轻人们买不起房,买不起车,尚未成家立业,不必背负贷款,所以对于年轻人来说,在哪儿工作无所谓。
不过是从一个窝挪到了另一个窝。
经济学上有个词叫做沉没成本,是指以往发生的,但与当前决策无关的费用。
人们在决定是否去做一件事情的时候,不仅是看这件事对自己有没有好处,而且也看过去是不是已经在这件事情上有过投入。
也就是说你投入得越多,放弃就越困难。
但对于刚毕业不久的90后来说,走到哪可能都是从事比较基础的岗位,所以沉没成本也很低。
没房没车没贷款的90后,没有枷锁,所以身轻如燕。
“不知道自己想做什么,
但知道自己不想做什么”
《圆桌派》中六爷讲过自己曾面试过一些跳槽频繁的年轻人,他往往会问对方:“你先别考虑能不能应聘上,我们先聊聊天。如果抛开现实的一切可能性,让你自由选择,哪怕是做乔布斯都可以,你想干什么?”
其中,一半的人都很茫然,不知道自己想干什么。
所以他们只能先解决眼前问题,解决自己的房租和温饱。
所以频繁跳槽的原因背后,其实是对职业的迷茫。
不管是刚刚毕业的人,还是工作2、3年的人,大多数都不知道自己喜欢什么、适合什么。
岳云鹏曾发过一个微博:
那时候的他青涩懵懂,“那会只有梦想,那会不懂什么是相声,不懂什么是爱情,那会以为自己会打一辈子光棍”。
可见,每个时代的年轻人,不管是70后、80后还是90后,都有过迷茫的时刻,站在人生的十字路口,徘徊迷茫不知所措。
40岁过后的高晓松,一次在《鲁豫有约》的采访中这样说道:
“年轻的时候每件事你都想明白,每个人你都想仔细想把他看透。每个事情你想明白它到底是怎么回事儿,甚至这个社会,这个时代,你都特别想去明白。但是你其实明白不了,你连你自己最爱的人坐对面你可能都不能全明白。
可是年轻的时候就太想明白,因为老觉得有一些事情不明白就是生活的慌张,后来等老了才发现,那慌张就是青春,你不慌张了青春就没了。”
每个时代的年轻人都有属于那个时代的烙印和迷茫,他们初入职场都夹带着些许莽撞,管理者们也需要耐心点,等待90后找到自己的节奏和方向。
可选中1个或多个下面的关键词,搜索相关资料。也可直接点“搜索资料”搜索整个问题。
树立一个榜样,会让大家有模仿的对象,在工作上会起积极作用。再者,多搞些活动互动,增加凝聚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