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纳电影国际这样的名字去申请天涯社区能够成功吗?

   现在更想知道:)

楼主发言:1次 发图:0张 | 更多 |

  太和是华纳的国内子公司,麦田最早是宋柯的公司,因为华纳看上宋柯,就把麦田一并收购,合并成太和麦田

  新公司第一年不交税的,所以拆开来经营可能是为了省钱!

    新公司第一年不交税的,所以拆开来经营可能是为了省钱!

  貌似李同志签约太合麦田还不能满足某些玉米筒子的YY需要,又开始扯上出身论了,天涯八友们,让偶们异口同声的说一句“太合麦田就是华纳的私生子”吧,要不然她们不会罢休的。


  作者: 来源:京华时报
  遥想早几年,海外大唱片公司刚刚进军中国,其势头之凶猛令本土唱片公司一片风声鹤唳。索尼是五大唱片里最早进入的,签过众多大牌艺人,比如刘欢、韩磊、满文军、陈明、王子鸣、李春波、满江、金海心、陆毅等,也是遭受非议最多的,因为最终的结果大多不欢而散。其他几家还只是试探性地进入,所以表现也都平平,华纳算是其中稍好一点的,但是随着麦田的出走而大伤元气。
  在普通人的印象中,海外大唱片公司拥有的优势是:雄厚的资金、先进的机制、畅通的国际渠道。但是他们对中国内地市场不甚了解,却试图扮演空降兵救世主的角色,也就是满文军说的无知。
  时代不同了,随着刀郎、网络歌手的走红,彩铃、MP3下载的火暴,大家明显感觉到了歌坛格局的变化,一方面是以市场为主导的低端产品突破重围,赢得了意外的胜利,低成本、平民化、手工作坊式的概念令海外大公司的优势荡然无存;另一方面是强势资本(以高科技为代表)的进入为内地唱片业注入了发展的动力,进一步拉近了和海外大公司的差距。
  于是,宋柯带着麦田离开了华纳,战国音乐脱离滚石自立门户,最近,原华纳唱片的许晓峰也成立了自己的创盟音乐公司———一家玩资本运作的投资管理公司,连一向低调的老牌公司正大国际最近也高调出击,连续推出了几张新唱片。种种迹象表明,本土唱片业终于摆脱了“唱片大鳄”们的阴影,实现了完美的反击。
  =================
  许晓峰“创盟音乐” 中国唱片业进入资本时代
  ??2005年06月18日13时54分??来源:TOM音乐??戴方
  昨天,年初从华纳唱片辞职的许晓峰,在数十位艺人、唱片公司老总及投资伙伴的簇拥之下,以集体干了一大碗酒的江湖结盟方式,宣布“创盟音乐”公司的成立。事实上,这家公司的成立再一次预示了中国内地唱片业进入了资本时代。
  许晓峰的“创盟音乐”取义于原创音乐联盟,是在没有一位艺人加盟情况下融资而成。这家公司也将以吸纳业内投资和风险投资,以投资、加盟、管理输出等一系列以前唱片业所少有的理念,意欲成为最有实力的音乐投资管理商和内容制造商,实际目标是建立10个以上的原创音乐品牌,20位优秀艺人及数百首精良作品。这是一个典型的资本运作的公司。
  从2000年起,内地唱片业格局经历了大致四次冲击:
  第一轮是国际五大唱片公司的进入,使大量内地优秀歌手纳入这几家国际唱片公司手中。这使得原有唱片制作公司受到冲击。之后,五大唱片公司(现为四大)开始自办发行,这又使传统发行公司受到冲击。
  第二轮是广东新发行公司的崛起。近年来广东出现了多家强势民营发行公司,他们先是高价购买版权,之后又投资唱片制作。他们对旧有的发行格局造成冲击。同时,也带动了像刀郎音乐、网络音乐等平民音乐流行热。
  第三轮冲击是新娱乐集团的出现。这其中以太合麦田和华谊兄弟两大公司最具代表性。太合传媒以收购麦田音乐、华谊兄弟以收购战国音乐的方式进军歌坛。同时,像华纳背景的宋柯、索尼背景的赵青都以国际唱片业经验与活跃的民营娱乐公司经营相结合,以国际意识与本土优势,多方出击,对国际公司及内地公司均造成影响。此外,保利、中信等文化集团公司也涉足内地音乐领域。
  第四轮冲击是当下最有影响力的SP及其背后的风险投资公司。许晓峰的“创盟音乐”就是由A8音乐及IDG这样的风险投资创立。由于网络音乐下载、铃声下载的SP公司拥有大量融资,他们从购买唱片公司版权开始向收购唱片制作公司,或建立自己的唱片公司转移。目前,有多家SP公司及其他风险投资公司都在寻找收购目标。而一些民营公司的融资则备受关注,往往能轻松圈到数以百万计的美元。就在“创盟音乐”高调亮相的同时,内地一家具有10年历史的老牌唱片公司也刚刚完成购并重组,而其背后也是由国际最知名的一家投资公司操盘。不久之后,一家巨型公司也将进军歌坛,并在很大程度上改变旧有的歌坛生态。
  在2005年,唱片业的重新洗牌使原有的低水准、手工作坊式的低迷唱片业急剧向高资本、大型化的、令人炫目的、活跃的唱片业转变。尽管这种资本热流具有一定的投机性,但它们确给一直处于“在贫瘠的土地上,收获着微薄的希望”的内地唱片业提供了一次难得的机会。

  节选:歌手Vs唱片公司:谁比谁牛?
  《上海星期三》 12:14:20 作者:王晔菁
  对于大部分歌手而言,唱片公司还是朝南坐的大老板,歌手只是公司里面的一个雇员,公司随时可以在合同允许的范围内与歌手解除合约,或者安排歌手出唱片的时间、顺序以及唱片的造型风格,当然不给你出唱片也可以,不安排你作宣传也是它的自由,对于唱片公司而言,浪费的是艺人的美好青春,唱片公司倒也省了人力物力。一旦被“雪藏”,在这个新人辈出,旧人努力的时代,会渐渐被人遗忘。对歌手而言,是毁灭性的打击。前途良好的女歌手郑融,最近因为行为不检而被经纪公司打入冷宫,前途堪忧。
  唱片公司尤其是大型唱片公司,签艺人的最主要目的是为公司赚钱,这个道理明眼人都清楚。当然间或可以有些别的理由,但是这些机构庞大历史悠久的大唱片公司大都设置一个专门的成本收益分析部门,衡量每一个艺人每一个事件的收益成本。歌手如果想要得到自己应有的权利,就不得不按照唱片公司一套严格的程序来办事。Twins刚出道的时候,曾经被规定,不许谈恋爱。(这也几乎成为每个唱片公司对艺人特别是刚出道艺人的要求。)近年来新崛起的私人唱片公司老板往往拥有其他实业,兜里有板板,可以因自己的好恶来挑选歌手。这种情况下,老板更牛,他的操作流程完全没有固定的章法可循,歌手往往需要更配合老板。怎么敢说一个“不”字?
  唱片公司与一个歌手签约,有很多种方式,比如全约(包括唱片约、演艺约、广告代言约、演出约等),也有就签唱片约,而其他的合约权利义务在歌手的经纪公司处。区别在于合约中包括什么权利,唱片公司就对歌手有什么权力,权利越大,权力越大。

  节选:赤潮:黄昏已至,黎明何在
  华纳唱片在四大中算是在硬环境应对方面做得比较成功的公司。他们是四大中唯一用内地团队来经营管理的唱片公司,这一从高层开始的本土化战略使华纳在品牌的经营上获得了更高的认可度。而EMI立足于上海,做得最多的是利用现有资源进行版权交易,旗下除了胡彦斌外,其他艺人影响力欠佳。当然后来EMI成功地把青少年流行乐队“花儿”策反签下,并且“收编”了因为随艺风过档而来的许巍,开始将重心往北京移,开始在内地唱片市场更深地进入。
  关于四大唱片公司在内地发展不顺利,一直还有一个大家知道而并不多愿意放到台面上的原因,就是四大唱片的亚洲区总部与内地的团队之间的矛盾。这矛盾反映在两个方面。
  一是四大唱片的商业追求与内地市场的差距。Cello Kan一直很强调的一点是,四大唱片公司主要是追求商业,而不是其他。方无行则说:“四大是不管你的什么音乐类型的,只管年终报表。”沈黎晖干脆说“四大没有长远考虑,要的是快回报,所以他们去签那些大牌艺人、影视红星歌手等。他们在内地的运营也还需要时间,没有时间去培育市场,他们要的是看得见的业绩。他们在商业上的追求导致了他们有投机的成分。”这种最直接要求商业结果的行动如果是在一个有着成熟市场的国家或地区来说是可能的,但在不成熟的中国唱片市场,这却是很值得谨慎为之的举动。追求商业没有错,但总想着去摘现成的果实,结果又因为盗版、宣传力度、制作粗糙(前不久陆毅号召歌迷不要购买他的所谓精装版唱片即为一例)、乐迷口味和媒体风向的转变等原因导致唱片销量遭遇滑铁卢,就很容易适得其反,甚至有损自己的名声。环球唱片签下了刀郎,结果又如何呢?这就又更加使得四大唱片的亚洲区总部对内地团队的干涉,加剧矛盾。因此,四大在内地这种带有短期投资并期待快速收效的目的,必然很难得到成功。
  这里就引出了第二个方面,就是四大唱片在内地团队的设置上的问题。四大唱片里,只有华纳中国是从高层到艺人基本全部重心都在内地。所以宋柯在谈到从前的时候说:“华纳中国与其他几大唱片公司的最大不同是,它完全用内地的团队来操盘,这是它成功的地方,不是简单的港台或者欧美艺人的代理,比较着重内地艺人的培养。”当然这也使得华纳中国在内地唱片行业里至少口碑上相对更好。宋柯还谈到因为这个原因,他们有权力去决定华纳在内地的步伐如何走。这也即意味着华纳中国能够根据内地的实际情况来进行它的营销策略、艺人选择和宣传等各方面。但是其他三大唱片呢?宋柯提到,以前索尼的赵青、百代的徐毅,都曾经踌躇满志签下韩磊、毛宁、郑钧(百代)等一线实力唱将,但最后也不了了之,因为他们没有权力决定这些艺人的走向,没有权力决定与谁合作。这也就意味着除了华纳,其他三大唱片公司的内地团队权力有限,没有权力自然就放不开手脚去把事情做到最好。而且这里面还涉及一个任期问题,一般四大的内地总裁任期三到五年,你把一个歌手培养好了,你的任期也到了,等于是在为下任种树别人好乘凉。又有哪个胸有大志的唱片行业高手甘心呢?黄小茂则委婉地把这个问题做了一些说明,他说内地四大唱片也是四大唱片在全球策略的一部分,自然需要配合海外的步调,所以与四大的内地分部的具体动作就会有问题。宋柯也谈到了这个问题,他说因为四大唱片在大中华区(内地、港、台)都有分部,所以从策略上需要一个彼此间的平衡,但总部认为港台的艺人更重要。对此,宋柯大胆地认为,既然四大唱片又这么重视内地这个市场,就应该由内地的人来担任大中华区的总裁。似乎这样,港台成熟的市场可以不用多去操心,有分部的总裁操持就可以了,大中华区总裁就可以集中精力权力来搞好内地市场,也不会受什么钳制。

  正在找这种文章呢,多谢了。

    狂笑的风啊,又惊线您的身影鸟。
    连这个ms跟春春没什么关系的帖子,您也要踩一把玉米和春春。呵呵。
    翻了一下您的回复集,
    真是华丽丽,金灿灿的一片玉米地啊,
    要是不看内容,打死我也不相信您不是铁杆玉米啊。
    要是不在仅有的几个非春春帖子里,看到您自称”我们家靓影“
    打死我也不相信您是凉粉啊。
    好好的8褂帖子啊。
  ----------------------
  楼主做凉黑更敬业呢。

  玉米发这个贴子真正的用意被偶揭穿鸟,看某些人继续跳,你们接着气急败坏啊,我喜欢。

  yeah,其实李宇春签的不是太合麦田,是华纳哦,小玉米筒子千万不要只知其一,不知其二。

  LYC签的太合麦田绝对不是中国的唱片公司,是五大巨头之一的华纳。哦耶

  LZ,宋柯以前是华纳中国的老总,他的麦田当时就算是华纳旗下的一个品牌,内地的华纳还有华纳普莱(名字忘了),汪锋在旗下,华纳中国和郑秀文、孙燕姿有什么关系,后来宋柯自己带着麦田音乐出来单干了,叫太和麦田

  如果和歌手签了约,是不是合约上要写多长时间出一张唱片
  如果公司要雪藏不给出,那这不是违约了吗?

  cc的事情就表扯了吧,她们都有好的发展不是很好吗?
  专心看高人八卦啦~

    太复杂了,谁给总结一下吧。整个简单点的。
  玻纹都讲得那么清楚了,你还不明白啊。FT
  华纳音乐进入中国以后,其老总是许晓峰。宋柯当时也在华纳音乐高层经营。他们关系一直不错。后来,宋柯离开华纳,带着手下一堆人另立门户,由太合集团为其注资,也就成了现在的太合麦田。
  后来王晓峰也不再华纳干了,自己另立门户,创立“创盟音乐”。
  但宋柯手下带走的歌手,有一些与华纳原先的唱片约还没有到期,所以还和华纳有一些瓜葛,比如朴树。等到以前的合约到期,除非另有合作,太麦的歌手就与华纳没关系了。
  (原来太合是与王中军的华亿兄弟合作影视的,后来两者理念不同,各其发展了。太合借王中军由房地产业进入娱乐产业,而王中军也借太合的钱有了大发展,他的华亿兄弟除了影视等,也以收购战国音乐的方式进军歌坛。)

    太复杂了,谁给总结一下吧。整个简单点的。
  ================
  1、宋柯在谈到·从前·的时候说:“·华纳中国·与其他几大唱片公司的最大不同是,它完全用内地的团队来操盘,这是它成功的地方,不是简单的港台或者欧美艺人的代理,比较着重内地艺人的培养。”当然这也使得华纳中国在内地唱片行业里至少口碑上相对更好。..宋柯也谈到了这个问题,他说因为四大唱片在大中华区(内地、港、台)都有分部...(《黄昏已至,黎明何在》)
  2、第三轮冲击是新娱乐集团的出现。这其中以·太合麦田·和华谊兄弟两大公司最具代表性。·太合传媒·以收购·麦田音乐·、华谊兄弟以收购战国音乐的方式进军歌坛。同时,像华纳背景的宋柯、索尼背景的赵青都以国际唱片业经验与活跃的民营娱乐公司经营相结合。(《中国唱片业进入资本时代》)
  3、华纳许宋跳槽震动业界。华纳唱片在2000年一改以往在内地的低调,把拥有朴树、叶蓓、老狼的麦田音乐收入囊中,随后又把那英、孙楠招致麾下,一时间成为在国内品牌影响力最大的国际唱片公司。由宋柯、许晓峰操盘的本土化高层也成为五大唱片中特立独行的一路人马,他们不但成功地把朴树做成了国内一线艺人,并且随后打造的周迅也成为了影视艺人跨足歌坛的经典案例。虽然随着许晓峰、宋柯的相继离开,华纳唱片暂时没有特别大的动作,但除了帮范冰冰打造专辑之外,华纳的新任总经理黄小茂的思路肯定也不会仅仅局限在为影视艺人制作唱片。(节选《五大唱片到四大唱片 为何都玩不转内地市场?》  18:08:35 新京报)
  俺对情况其实没有太多了解。根据这些文章,简单说,宋柯以前是华纳在内地分公司的高层,华纳在内地运作比较聪明的地方就是任用熟悉内地市场的当地人管理。黄小茂接手的也是内地部分。郑秀文应该不归他管。麦田音乐以前为华纳所收购,后来为太和传媒所收购,宋柯随着麦田音乐又到太和旗下,这个时候,他不但有内地唱片运作经验,也已经多了一份国际唱片业经验。总的来说,不管什么样的公司,大的未必就最强,外国的月亮未必最圆,合适才是最好的。

  作者:说啥呢你 回复日期: 15:53:06 
  -----------------------
  对各个机构关系的简洁解释,强。
  想收集类似文章的铜子,只需输入上述文章标题查到上述文章网址,会有许多同类文章链接。

  谁顺便来八一八京文???
  期待阿~ 口水ing

  /05118-??2005年01月18日09时12分??来源:北京娱乐信报??郝晓楠
  昨天(1月17日)下午,记者接到了华纳唱片中国公司总裁许晓峰的离职公开信,也就是说继宋柯之后,许晓峰也选择了离开,而许晓峰的继任者是他的朋友和拍档黄小茂先生。
    许晓峰在公开信中表示,出于对个人前途选择的考虑,他决定在2005年离开华纳唱片,在离开后,他要做三件事情:一、闲云野鹤,天马行空,云游天下,广结善缘,谈古论今;二、在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所从事文化产业管理的研究、交流和讲学工作;三、与一群志同道合者创办一系列创意企业并继续与新老朋友共谋发展,其中包括以加盟、代理、投资等方式和华纳继续合作。
    但是,许晓峰并没有在他的公开信中明确说明他离开的具体原因,记者拨打他的手机,始终无法接通。随后,记者致电现在华纳唱片中国公司总裁黄小茂,他语气平静地表示,这种人事变动很正常,因为每一个人发展到一定的阶段都会寻求突破。“我也是元旦前几天才知道许晓峰离职的,听到他的这个决定,我并不很惊讶,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个人规划啊!”那么这样大的人事变动会不会给周迅、陈好、范冰冰等华纳的艺人带来不稳定感呢?黄小茂表示:“我不认为这样会给艺人带来什么影响,现在周迅等歌手的唱片都在按部就班地做着。至于在华纳发展新阶段的规划是什么,我不想说,因为我不想吹牛,大家只要拭目以待就好了。”但是黄小茂也承认,他现在压力很大。
    随后,记者也采访了华纳唱片的一些工作人员,他们都表示,许晓峰离职太意外了,他们都不怎么知道这件事情,前几天偶然听到,也还以为是开玩笑呢,没想到是真的。
  PS:上海小妞,公司之间关系好不好,商场上主要看有无互相利用的资源、有无合作的必要和可能,以及利益分配得好不好,当然也和过往的交情有一定关系。

  满文军未来何去何从 私人好友一一评说
  近日邂逅满文军。数月不见,小满消瘦了许多。寒暄几句后,话题不由的转到了今后的音乐生活上,自满文军对媒体透露与内地新索的合约将到期,而自己也不打算续约后,并没有对自己今后的音乐生活表明明确的方向和计划,作为多年的好友,我不免带着关切的心情“八卦”了一番。
  缘聚缘散,感谢新索
  自2000年签约内地新索公司以来,满文军先后在新索公司旗下发行了第三张专辑《爱无界》、第四张专辑《我需要你》和去年的《思念的季节》三张唱片,可以说每一张唱片都有一个新的体验,虽然第四张与第五张唱片间隔了26个月之久,但这一张多少略带实验性的唱片在业界即使有不少非议,小满自己对这张唱片还是表示出偏爱,同时也对在幕后工作的所有同事表示出感激之情,毕竟一张唱片的成功是需要各个环节的配合,在这一点上,小满对新索公司的付出表示出由衷的谢意。“即使今后会离开新索,但还是会留恋在一起工作的日子,四年的合作,每一首歌曲的录制都还是留有一幕值得回忆的片段”。
  音乐为伴,继续上路
  从98年在华语乐坛异军突起以来,满文军这一路走的也异常坎坷。谁也不想重提旧话,谁也不想老生常谈 ,但作为一个以音乐为伴的歌手,解约即意味着两条选择:放弃或重操旧业,用李小龙的段子来蛊惑就是:死或者生不如死!当然,这只是一句茶余饭后的笑话。满文军选择的就是继续上路,置死地而后生需要的不止是一种勇气,更多的是一种智慧!以小满在音乐上的造诣,另劈蹊径不是一件费心的事,关键在内地的唱片公司有谁对一位唱将具备重塑功能!
  “华纳唱片”:高层聚变频繁,公司内部尚需协调,一线艺人众多,发展目标不明朗;
  “京文唱片”:有操控一线艺人的能力,企划能力出位,但公司产品线单一,除却韩红外,如有同等级的男歌手加盟,势必会给公司低迷现状带来改观。属于参考范围之一;
  “天中唱片”:对签约“转会”艺人颇具心得,媒介关系密切,宣传能力属于强势,是不错的首选;
  “太合麦田”:新锐民营唱片机构,前身为麦田音乐,有较丰富的业界经验,但公司成立至今主要精力只投放在娱乐营销方面,市场上几乎没有看见其品牌下的唱片发行,与当年的麦田气质无法相提并论;
  “EMI唱片”:对于海外唱片的本土经营,我们并没有看到太大的惊喜,再选择同类公司的几率不大;
  按照如此一相情愿的浅显“分析”,个人认为小满还是适合去一些独立小厂牌较为合适,因为此类唱片公司基本属于定向培养艺人,资金投入纯粹直接,有明确的操作方向,比如:王珏,沙宝亮,满江,杨坤就是较为成功的案例。当然,也不排除小满自组公司的可能性。
  侃侃而谈只是一面之词,独凭一家之言浅薄的也许连参考的价值也没有几分,但小满一直在很认真的听我唠叨,我想,这个时候,朋友的些许建议对于小满都是温暖的。
  PS:最终,满文军还是去了“太合麦田”

  其实看一个艺人是不是唱片公司的宝,很方便的一个方法是看看他(她)还是不是原来的样子。“被逼无奈”在演唱会上跳舞的某男歌手、被迫走性感走光路线的曾经第一美女,都因为自己不够强了,为了能够继续工作而委曲求全。
  ~~~~~~~~~~~~~~~~~~~~~~~~~~~~~~
  看到这段,背心都在发凉.

   成龙把儿子放在太合,是因为李宗盛的原因吧,他和李合作过,应该很信任他,太合厉害的地方其实还不在于和华纳的关系,主要在于他旗下有一批内地一流的创作人,这个在目前的中国绝对是稀缺资源。做唱片的内容终归还是重要的,不能完全靠炒作。
麦田做校园音乐起家,以前气质比较小资,现在尝试多元化,但是他们挑选艺人的眼光还是比别家独到,他们是兼顾文艺气质和商业性,加上一些时尚因素,所以他家包装的艺人比别家看来更有个性,更突出一些,但是小朋友不一定喜欢,主要顾客人群应该还是在25-35之间的白领和大学生。当然这是以前,多元化以后这个人群肯定还会扩大。宋柯年轻时也玩过音乐,有留学经历,所以专业眼光还是很不俗的,做唱片公司的和医院院长一样,专业出身的才能服众。
   签那个公司其实不重要,重要的是谁来做,小公司钱少,但是精力集中,灵活性大,什么四大就是名头大,其实在内地的经营都不成功,而且他们和内地创作团队的关系搞得也不好,主要是因为以前内地四大的高层大部分都是港台人士,文化背景不同,有点沟通问题。
   内地歌手就算签了四大,其实也是亚洲分部,大部分情况下是内地分部,多数还是内地团队来做,投多少钱,内地总裁不一定作的了主,港台这两年创作和市场也不景气,好多歌手和创作人还来内地混呢,你能指望他们?或者做梦想象人家美国总部的制作人来打造你?
   成龙在内地娱乐圈很有人脉,所以他的儿子有很多露脸机会,连姜文的新片都用房祖名,不过我不看好成公子,长得恁困难了一点。

   忘了一点,宋柯做麦田的时候是老板,现在其实只是太合的经理,算是打工的,不过他可能有股份,和王鹏在天娱是一样的角色,后台这个真正的大老板是谁?我比较感兴趣。
   麦田以前是做唱片为主,现在做营销,其实这是适应市场变化的聪明之举,现在内地歌手没有一个可以完全靠卖唱片生存的,多数还是靠唱片打名气,然后走穴演出赚钱,所有大牌莫不如此。麦田的一哥朴树四年才出一张唱片,要是纯靠唱片麦田早破产了。现在连港台的唱片公司也是这样,一般都争取经济约和唱片约签在一家,不然很难保证正常运转。
   太合签宇春,虽然只有唱片约,演出收入也是有分成的,不然天娱就真是是做无本生意了。目前的市场对创作歌手真是很不利,因为大部分创作歌手其实并不擅长现场演出,而且到处演出也很耗费创作精力。宇春真是生逢其时,虽然我是玉米,也不能不承认她的才华和很多创作女歌手比还是有很大差距的,但是她就是适合现在市场的需要,想不红都难。

  作者:上海小妞1981 回复日期: 08:52:36 
      其实看一个艺人是不是唱片公司的宝,很方便的一个方法是看看他(她)还是不是原来的样子。“被逼无奈”在演唱会上跳舞的某男歌手、被迫走性感走光路线的曾经第一美女,都因为自己不够强了,为了能够继续工作而委曲求全。
    ——————————————————————

  作者:芝加哥的猫 回复日期: 09:53:07 
     太合签宇春,虽然只有唱片约,演出收入也是有分成的,不然天娱就真是是做无本生意了。目前的市场对创作歌手真是很不利,因为大部分创作歌手其实并不擅长现场演出,而且到处演出也很耗费创作精力。宇春真是生逢其时,虽然我是玉米,也不能不承认她的才华和很多创作女歌手比还是有很大差距的,但是她就是适合现在市场的需要,想不红都难。
  朴树的歌多是听感觉,现场演出叫好一般是台风好的,或者音域广的,可卡拉的。
  舞台型的现在确实当道。

  作者:上海小妞1981 回复日期: 08:52:36 
        其实看一个艺人是不是唱片公司的宝,很方便的一个方法是看看他(她)还是不是原来的样子。“被逼无奈”在演唱会上跳舞的某男歌手、被迫走性感走光路线的曾经第一美女,都因为自己不够强了,为了能够继续工作而委曲求全。
      ——————————————————————
      这两个是谁啊
  没什么拉,香港的演唱会要求就是这样
  连王菲演唱会也要弄怪异的服装,虽说她穿什么都觉得好看

   超女三强其实都是舞台型的,只不过侧重风格不同而已,都算不上才女,其实麦姐也是这个类型的,所以偶像型也未必不能常青,还是看怎么经营了。

艺人的魅力有很多类型的,其实我还是比较偏爱内敛一点的,有原创才华的,宇春是个例外,她是我喜欢的第一个大众明星,以前我都是喜欢小众一点的。为什么,嗯,可能是因为她身上有很多矛盾的东西,并且矛盾的比较华丽,她的个性其实很复杂的,并不象很多玉米说的那样简单,不是说她心计多,是性格复杂,我喜欢这样的人,让人很有探究的欲望。她身上有很多互相冲突的东西,我相信那是她内心冲突的外化,尽管她自己未必意识到这一点。
   唱片公司和经纪公司的规模和收益不一定成正比的,文化产品和普通产品有很多不同,一个大明星往往比很多小明星加起来的受益还要多,规模效应在这里不起作用,这就是为什么人人都想红,但是只有极少数的人能够出头。唱片和影视要作的好一定要本土化,太麦作的不错,希望他们能够坚持下去。

  作者:遠走高飛 回复日期: 13:26:27 
    太和是华纳的国内子公司,麦田最早是宋柯的公司,因为华纳看上宋柯,就把麦田一并收购,合并成太和麦田

  作粉丝做成半个唱片业的专业拉

  作者:芝加哥的猫 回复日期: 11:52:49 
艺人的魅力有很多类型的,其实我还是比较偏爱内敛一点的,有原创才华的,宇春是个例外,她是我喜欢的第一个大众明星,以前我都是喜欢小众一点的。为什么,嗯,可能是因为她身上有很多矛盾的东西,并且矛盾的比较华丽,她的个性其实很复杂的,并不象很多玉米说的那样简单,不是说她心计多,是性格复杂,我喜欢这样的人,让人很有探究的欲望。她身上有很多互相冲突的东西,我相信那是她内心冲突的外化,尽管她自己未必意识到这一点。
  说到我心里面去了啊!喜欢她的纯真,同时,也喜欢她无意间流露的那种冲突感!
  继续支持小孩,看她高飞!

  作者:上海小妞1981 回复日期: 08:52:36 
          其实看一个艺人是不是唱片公司的宝,很方便的一个方法是看看他(她)还是不是原来的样子。“被逼无奈”在演唱会上跳舞的某男歌手、被迫走性感走光路线的曾经第一美女,都因为自己不够强了,为了能够继续工作而委曲求全。
        ——————————————————————
        这两个是谁啊
  联想到许多人,比如苏菲.玛索,比如陈冲,在走红地毯时走光事件,她们那么老到的经验,难道一件衣服也穿不好。无非制造事端来吸引眼球。可怜。

   其实看一个艺人是不是唱片公司的宝,很方便的一个方法是看看他(她)还是不是原来的样子。“被逼无奈”在演唱会上跳舞的某男歌手、被迫走性感走光路线的曾经第一美女,都因为自己不够强了,为了能够继续工作而委曲求全。
  ==================
  ms很多人在问,是许志安和萧蔷么

  娱乐圈里的事儿,都比较复杂,那些唱片公司啦、影视公司啦内部的股份结构都很少会只由一家独占,要解释清楚关系真的不容易,因为有很多经营业务本来和娱乐产业完全不搭界的大公司,都会参股到这些唱片公司、影视公司里面,方便在娱乐圈里洗钱………………

  我几乎可以肯定华纳和太合麦田互相之间持有对方公司的股份,而且两家公司内部肯定有着不为外界所知的其他控股股东,那么怎么可能清楚解释它们的关系呢…………

  再比如华谊兄弟公司吧,它属下的唱片公司和做IT产业的华友世纪公司(和娱乐圈完全不搭界吧)共同签约张靓颖,决定投资一千万为靓颖出唱片,
  而从香港、台湾目前的情况来看,一张唱片的制作费达到200万人民币规模的话,那这张唱片绝对是最顶级的大制作了,相当于电影界里《指环王》这个级别的了,那还有800万用来干什么呢?
  目前流行的做法是,这800万被华谊兄弟公司和华友世纪公司计入了成本,合法地避税了,

以前玩过一个控制歪心狼用各种道具在那个肥嘟嘟的牧羊犬中偷羊的游戏,有谁知道那个游戏叫什么吗?

  • 我以前也玩过,很好玩,但貌似现在都找不到了

  • 我以前也玩过,很好玩,但貌似现在都找不到了

参考资料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