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中国的风险投资行业到底怎么了?)
当前的中国风投与Cross point所处的时点何其相似,然而,中国却没有一家机构有Cross point的勇气,在利益及光环面前,没有人敢于捅破这层窗户纸。
近期GPLP君无意中浏览到一篇关于《一支顶级VC自杀》的文章,关于Cross Point终止这个基金是否正确呢?GPLP君也与大家一起探讨一下。
事情追溯到2000年底,一支回报率曾高达 33.7倍的“神话”VC—— Cross point Venture Partners,决定取消一项10亿美元的基金,尽管其款项均来自一流的机构投资者,如哈佛大学和洛克菲勒基金会。
那么,这到底是否明智呢?
了解这个对与错,红与黑的话题,就必须了解风险投资是怎么一回事,然后我们才能做出一个准确回答。
那么,风投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以James的故事为例。
James想成立一只风投基金。然后很顺利的他找到了合伙人及LP,然后从自己积蓄中出资100-500万一同入股。
然后,基金开始运营了——他们每年按照总金额的2%-2.5%收取基金管理费,用于支付工资、办公费用、差旅费用等,比如投资人所住的五星级酒店的费用,就是从这个管理费提取的。
如果这十年基金业绩运营良好,那么GP还将获得退出收益的20%,也就是所谓的二八分成。
我们按照硅谷的规则来说James的运营方式,他的整个基金运营周期是10年,通常在前五年或六年属于投入期,俗称承诺期,用于投资新项目。
然后在第五年或第六年他们的投资行为将被限制在跟投所投资过的企业。当然,如果在第三年或者第四年创投没有找到足够多的好项目,那么他们可能就会非常焦虑。
那么这些基金的业绩如何?
据20世纪90年代后期的老派创投的实际运营经验显示,在硅谷,在他们投资组合当中,大概有1/3的投资项目会失败。换句话说,假如他们有1亿美元的基金,他们首先会损失3000万美元。
而另外1/3的投资,大概属于普通项目的范围,项目不会死,但是也不会给投资人提供成百上千倍回报,这个数字,通常而言,据这家老派创投的统计,大概会给他们提供1倍的现金回报,也就是6000万美元的现金,但是前提是他们的合伙人道德规范,大家认真投资,且付出了一定时间和努力才能拿到这笔钱。
最后那1/3的投资,则是整个投资当中最亮眼的那些项目,也就是所谓的独角兽的项目。这个项目保守估计会给投资人赚回9000万美元或者更高的收益,相当于给投资人带来40%的回报。
总体而言,按照美元基金的规则,经过8+1+1的时间周期,也就十年投资,投资人的1亿美元获得了1.5亿美元的收益,算是非常不错的情况。
当然这是十分理想的情况,而且他们踩对了投资的时间点。但是即便1亿美元收回了2亿美元的现金,然后分给LP1亿美元或者1.06亿美元,然后双方在清算收益分成,创投开心拿到退出收益的20%,也就是剩余9400万美元的20%,计算为1880万美元。
听起来非常诱人,然而,我们还有计算一下获得1880万美元所需要付出的代价
1、必须耐心等待十年不能退出;
2、他们每年赚了180万美元+250万美元的管理费——LP他们需要为GP支付在旧金山湾区、纽约及伦敦的房租及其他运营成本。假如该基金有三四位合伙人共同需要分享这些收益分成和费用,那么每人可以分到626万美元,10年平均的话,每年的费用为62.6万美元,看起来非常可观。
然而,这是投资圈5%—10%基金的业绩,90%-95%的基金的业绩达不到这个标准。
那么,GP该怎么办呢?有经验的GP并不傻,他们通常每年或者每三年都会募集一只基金,然后累计管理费,如果他们募集多只基金且交叉管理存在的话,管理费一年就可以达到1000多万美元。
怎么样,这样你就会理解为什么很多基金拼命的募集基金,而不是专注做好手头的基金的原因了吧,因为按照正常业绩投资方法,前三年的基金会亏损甚至他们会过苦日子,然而精明的GP不会让自己这样过日子的,他们可不会那么奉献爱心,过多年不拿奖金的苦行憎。
毫无疑问,Cross point算是有良心的基金,因为投资圈还有一句话,没有不好的项目,只是看你什么时间进入,换话话说,投资的时候踩点很重要。
事实证明,一段时间内,Cross point证明自己做对了——根据Venture Economics的统计,当时的美国风险投资行业正如火如荼,风险投资公司的数量一度从1980年的95家增至1989年的387家,到1999年已有620家之多。风险投资公司管理资本的数额,也从1980年的29亿美元增至1989年的295亿美元,到1999年底竟猛增至1345亿美元。VC火爆发展的背后却很少有公司意识到背后的泡沫。
直到2000年,泡沫破灭,指数跌去了一半,各家精英VC的投资组合在二级市场受到沉重打击。而此时Cross point的做法则显得异常明智,将新一期基金融资所得全部还给LP之后,并且无限期地暂停基金的募集,从此淡出市场,从而保全了自己。
让大家记住自己最美的时刻,Cross point做到了。
然而,他们为什么要怎么做?
Cross point有自己的考虑,当然,业界人士也在揣测其背后的原因:
1、从专业角度考虑,连续取得高回报很难。
对此,一些人士猜测Cross point此举的原因是,觉得自己无法获得令投资者满意的回报,作为顶级投资人的Cross point内心一直焦虑而傲慢,这就如同一次投资成功可能很容易,但是连续获得高回报非常难。
2、基金的运营模式有两种,到底是管理费还是回报?
Cross point让投资圈的业务模式别揭开了冰山一角,到底是靠管理费过好日子还是靠高质量的投资为LP创造回报过好日子,这取决于选择,更是考验GP的良心及道德。
3、投资行业到底怎么了?
从行业哗然的变现来看,Cross point的这种担心比取消基金本身更令风险投资界感到不安,因为这证明投资交易的质量和数量确实下降了。
显然经济形势的不确定性是Cross point作出此次决定的立足点。也许有人会说,风险投资公司不冒风险,那还叫风险投资吗?可是,冒风险的前提不是理性判断吗?资本狂热下须有一个冷静的头脑,看得清形势,理得清方向。
不管最终结局如何,他们的举动最终推动了整个行业的发展——此后,风险投资开始向制度化的迈进。
从1985年9月,中国第一家官方性的风险投资公司——“中国新技术创业投资公司”成立至今,中国的风险投资走过了32年的风雨。
由早期的艰难、骗子到如今遍地都是风投人,中国的风投行业经历了典型的十年之痒,“十年河东,十年河西。”
中国证券业基金协会统计数据显示,当前,中国的投资机构数量为2万家,可谓空前火热,而对各个行业的投资也汹涌而来的海啸,每个人都想捞金。
以互联网行业的投资为例:
年,伴随着“大众创业 万众创新”的热潮中国的VC投资互联网行业达到一个巅峰——大量的80后、90后创业者,只要有一个什么想法,就能有天使投资给多达数百万,到所谓A轮投资时,还会有出让5%股权得到1000万投资的故事。
2016年以后,在风投领域,出现了急躁化、加速争抢热点的趋势,其中以2016年下半年的共享单车为典型。我们可以从中看到风投行业的“晚期”特征,即诸轮融资的时间间隔急速缩短。每一轮融资之间的时间间隔甚至压缩到不到一个月。
综合起来,在非理性、追逐风险及盲目乐观方面,中国的风投过之而无不及。
“90%的司机都相信自己的车技要高于平均水平”,无论是VC的从业者还是创业各类人群,大家高度自信,然而,这个世界是残酷的,在规律面前,没有任何侥幸及如果。
与此同时,读史而知今。
当前的中国风投与Cross point所处的时点何其相似,然而,中国却没有一家机构有Cross point的勇气,在利益及光环面前,没有人敢于捅破这层窗户纸。
理性投资,成熟创业,GPLP君再一次老生常谈。
更多精彩内容,关注钛媒体微信号(ID:taimeiti),或者下载钛媒体App
未来,旅游需求正趋向多元化和主题化,休闲度假、特定主题、品质旅行成为旅游主要需求。在线度假旅游企业的产品供给结构也正快速进行调整,以契合消费需求变化。线上线下深度结合才能走的更远。
数据统计,2016年中国游客在旅游上总计花费4.66万亿元,通过在线旅游预订的花费达6026亿元,同比增长34%。而全国旅行社的交易规模约在4000亿元左右,在线旅行社预订消费的规模,已远远超过传统旅行社门店消费。数千亿的市场规模催生的是更多的创业和竞争。
回顾去年,在线旅游行业也发生了很多大事:
1. 资本寒冬波及旅游行业,创业公司倒闭潮,近20家公司宣布破产或倒闭,还有很多公司陷入倒闭传闻;
2. 2016是中国旅游IP元年,上海迪士尼开张,阿里旅行更名飞猪主打旅游IP;
3. 去年旅游行业投资规模下降,但各类旅游产业基金扎堆设立总金额超过2000亿元;
4. 航司提直降代、体育旅游、旅游扶贫、旅游供给侧改革等关键词贯穿旅游业。
2016年在线旅游行业投融资交易概况
据投资潮数据库统计,2015年国内在线旅游的投资案例为188起,2016年这一数字下降为132起,投资总额约65亿元人民币。
按行业分析,跨境游是获得投资最多的细分行业,总计38比,占全部交易的29%。国家旅游局数据显示,2016年出境旅游人数1.22亿人次,同比增长4.3%。事实上,中国已连续4年成为世界第一大出境旅游消费国。预计未来5年,中国出境游客将超过6亿人次。这得益于众多国家对我国放宽签证条件、提供中文服务、开放便捷支付等利好,以及用户出境游消费成熟度的提升。数据预计2017春节出境旅游人次将超过600万。
其次,是旅游工具/社区行业,总计25笔,站全部交易的19%。交通住宿行业和主题特色游分别位居第三和第四。
按轮次分析,在线旅游行业投资以早期为主,成功进入中后期的项目寥寥无几。
2016年在线旅游风险投资top10:
从以上案例可以看出,除投资机构外,出现很多行业巨头,如携程、凯撒旅游、众信旅游等。表明旅游行业巨头整合、布局态势不断加速,业务越来越多元化,进一步促进整体行业发展。但对于创业者来说并不是好消息,留给初创公司的生存空间更少了。
2016年在线旅游行业新成立公司投融资概况
2016年在线旅游行业新成立的创业公司总计77家,按行业分析,旅游工具/社区类创业公司最多,总计32家,占总数的42%。工具社交类产品获取流量相对容易,信息聚合、攻略助手类、问答类产品都是很好的流量入口,适合没有太多旅游资源的创业团队切入。但由于旅游的低频特点决定其变现能力较难,最终都可能向交易平台转变,同时此类产品积累期较长。
其次是主题特色游,总计18家,占总数量的23%。随着旅游消费与日常生活融合加快,以亲子游、爸妈游为代表的家庭旅游成为旅游消费市场主力,旅游产品集中在主题公园、嘉年华、房车营地等。同时随着消费能力的提升,品质游、定制游等越来越多受游客青睐。另外邮轮、海岛等特色旅游产品也是未来的热点。
紧随其后的是跨境游,总计11家,占比14%。跨境游方面,除了一线城市外,二三线城市消费者跨境游需求增大,短途跨境游依然最受青睐。目前我国还处于“初级阶段”,但发展潜力和空间不容低估。
2016年新成立的77家创业公司中,总计有13家获得融资,详情如下:
2016在线旅企倒闭潮
2016年在线旅游行业受资本寒冬波及相对严重,比2015年的倒闭潮来的更为迅猛。去年倒闭的公司不乏明星企业,这些初创公司大多成立于2013年和2014年,而这两年正是在线旅游领域的创业热门期,出境自由行、吃喝玩乐攻略应用、周边游是这波创业热中的主要方向,而倒闭的恰恰是这些领域的企业,生命期只有短短两年,死亡原因大体相同,基本都是来自巨头的碾压以及VC依赖症导致的资金断裂以致陷入经营困境。
旅游B2B平台在去年也出现大量倒闭的情况,更为恶劣的是这些企业创始人大多选择欠款跑路,有的欠款高达数千万。旅游B2B平台倒闭的原因应归结于在盈利模式不甚明朗平台时选择“高额返点刺激交易”的运营模式,而“烧钱”终究不是长久之计。
在线旅游行业2017发展趋势
进入2017年,也有一些好消息传来。1月5日,专注于全球出境海岛旅游的趣旅于宣布,已经完成近4000万美元的B轮融资,凯泰资本领投,元钛长青基金及创世金融跟投;1月19日,提供境外中文包车游服务的皇包车宣布获得2.1亿元的B+轮融资,由经纬、广发信德领投,和谐资本及筱光资本跟投。
旅游产业创业投资也并没有降温,2016年,旅游产业基金扎堆成立,地方政府、旅游企业、投资机构等都有所涉及,去年5月,杭州市商旅集团等发起乡村旅游发展引导基金;11月巨如集团发起100亿景区发展产业基金;12月吉林市政府成立百亿冰雪产业基金。旅游巨头也纷纷出手,景域集团成立20亿旅游创新产业基金,并参与成立广西旅游产业基金;同程旅游发起100亿旅游产业发展母基金;黄山旅游设立10亿元旅游文化产业发展基金。这说明大家并不缺钱,很多机构看的多投的少,处于观望阶段,根源还是在于缺少足够的优质旅游项目。
未来,旅游需求正趋向多元化和主题化,休闲度假、特定主题、品质旅行成为旅游主要需求。在线度假旅游企业的产品供给结构也正快速进行调整,以契合消费需求变化。线上线下深度结合才能走的更远,未来有竞争力的在线旅游企业将逐步建立起从资源、产品到渠道的全产业链服务能力。企业要面向资源端寻求精细化运营,以服务升级吸引并留住消费者。
上海阿米巴佰晖创业投资合伙企业,阿米巴资本,主要方向为电商、O2O、新媒体等,专注于TMT行业早期及成长期公司的风险投资
阿米巴资本成立于2011年10月,专注于TMT行业早期及成长期公司的风险投资,专注于寻找具有强有力的生存能力、适应能力和坚决迅速的执行力的创业者。
阿米巴资本专注于早期及成长期TMT行业的风险投资,投资方向包括但不限于电商、O2O、新媒体、广告技术、数据、B2B、互联网金融等。
阿米巴原虫作为地球较早期的生命形式,所代表的就是简单及与生俱来的适应性和生命力。
基金的投资者均来自互联网行业及成功的创业家,管理团队拥有多年运营、管理和资本经验,能够为所投公司提供丰富资源和专业建议。阿米巴资本帮助和培育有梦想的创业企业起步、发展并壮大,有效诠释了其“行业内基金”的定位。
本站为注册用户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网页上的内容均是注册用户发布上传或搜索引擎技术自动搜录所得,不代表本站观点,更不表示本站支持购买和交易,对网页中内容之合法性、准确性、真实性、适用性、安全性等概不负责,也无法负责。本站不生产产品,不提供产品销售服务,不对任何人的任何交易承担任何责任。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虚假信息、错误信息或任何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或更正。
提示:未收到货物钱让您转账/汇款的通常为骗子,订单收到异常短信为诈骗,任何冒充本网站销售产品或交易的都是骗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