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移动支付时代银行危机四伏,招商等零售银行如何破局?
导读:“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现在的银行,早已告别了那个高枕无忧的年代,自马云喊出“银行不改变,我们就改变银行”的口号后,银行逐渐跌落“人间”。支付宝、微信对零售银行的挤压,已经到了不改变就会被淘汰的局面,时代的发展,技术的进步,也不允许零售银行的“原地踏步”。
招商银行作为零售金融业务的领先者,携手《零售银行》杂志于2017年11月15日-16日在深圳举行了以“新物种、新生态、新零售”为主题的招行高端金融科技论坛,笔者有幸参与,聆听了招商银行首席信息官陈昆德先生以及全球各大金融科技公司、咨询公司高管的关于零售银行金融科技发展方向的看法,感触颇多。
北美、欧洲地区的互联网银行已经开始从互联网银行1.0时代的直销银行逐渐向FinTech
2.0版本的移动银行进行发展。据BCG预测,未来的亚太地区将成为全球范围内以移动银行为代表的零售银行的最主要驱动力。下图所示为全球零售银行业收入增长情况,亚太地区年的复合年均增长率为8%,超过美洲与西欧,成为带动全球零售银行业务发展的新接力者。
中国作为亚太地区的主力军,国内零售银行的发展为亚太地区贡献重要力量。其实早在2016年上半年,招商银行便已经戴上“零售之王”的皇冠,其报告期内个人贷款规模突破1.35万亿,超过排名第二的中信银行0.55万亿,从下图中能看到,招商银行个人贷款规模一骑绝尘。2017年上半年,个人贷款规模涨至1.7万亿,同比增长25.93%,而2016年上半年排名第二的中信银行在2017年同期的规模为1.13万亿,二者规模上虽有所差距,但中信银行同比增长41.25%,高增长率给招商银行带来一定压迫。
中信银行增长虽极为快速,但从2016年上半年零售业务营收占比以及利润占比来看,招商银行技高一筹。下图所示,报告期内,招商银行零售业务营收占比为47.11%,利润占比高达60.26%,两项指标均远超其他零售银行,“零售之王”的头衔当之无愧。
银行与支付宝、微信企业解构
零售金融业务,服务的客户群体为个人,FinTech 2.0也需银行向移动银行端发展,那么,以智能手机为代表的联网终端将成为实现FinTech 2.0的绝佳载体,而智能手机中搭载的移动支付已成为了新的商业流量入口,支付于零售金融业务将是重要一环。但谈及移动支付,自然绕不开第三方支付界的两座大山——支付宝、微信。
目前我国的移动支付市场仍处于高速增长,如下图所示,网上支付交易规模占比虽大,但至2016年,规模增长率由于移动支付的影响已降至3.3%,而移动支付交易2016年增长率为45.6%,交易规模已达157.6万亿,随着移动支付出海及应用场景的拓展,短期内移动支付交易规模将保持高速增长。
市场规模虽仍将高速增长,但支付寡头已显现。根据iiMedia Research(艾媒咨询)数据显示,2017年上半年,支付宝与财付通两大巨头交易规模市场份额共占94.1%,市场高度集中,其中,支付宝占比53.8%,财付通占比40.3%,市场双寡格局初定。
支付宝、微信短时间内已取得了让银行足够重视的成绩,马云也兑现了那句大多数人看来不可能的豪言“银行不改变,我们就改变银行”。支付宝、微信也是此次论坛上谈论较多的话题,陈昆德先生也对银行、支付宝和微信进行了企业解构,主要从七大方面客群、场景、交易成本、产品、新技术应用、市场推广、迭代周期分别加以论述,银行基于架构及体质的问题,与支付宝、微信这类科技公司相比,确实有所差距,迭代速度慢,产品往往并不是以“用户体验”为主导,而是主管想法为导向。支付宝、微信的获客成本能做到传统银行获客成本的十分之一,零售银行不加以改变只会被淘汰。
错失移动支付先机的零售银行如何在FinTech 2.0时代打好翻身战?招商银行作为零售金融业务的先行者,此次论坛的举办为我国未来零售金融业务的发展梳理了一条清晰的脉络主线。首席信息官陈昆德先生在论坛表示,在FinTech
2.0时代,招商银行将打造互联互通的数字世界。如下图所示,从越来越多的以智能手机为代表的联网设备为起始端,接入云计算,将大量的数据于网络中沉淀形成大数据,海量的数据再由人工智能处理后反馈到智能连接设备,形成一个完整的闭环系统,以此为客户打造全场景的数字化服务,其中,人工智能一环是未来决定成败的核心竞争力。
以上这一闭环系统的打造,将以“用户体验”为出发点,逐步转型去除传统银行的沉重僵硬,向灵活轻便努力改进,以一系列金融科技优化自身服务,在网点、支付、信贷、理财四个核心领域进行全面升级。
未来的网点,不像现在拘泥于固定位置,互联网边界在哪里,金融服务就在哪里,联网便能登录网点,方便快捷。
以指纹识别、静脉识别、虹膜识别、人脸识别等生物识别技术打造快捷移动支付,形成支付+大数据+场景+人工智能的链式新商业流量入口,不止于支付,更注重支付后的衍生。
信贷的处理以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为支撑,通过对一系列用户数据的分析,清晰辨别用户欺诈风险与信用风险,有效降低不良贷款率。据介绍,传统银行个人每天处理4笔贷款申请,但通过大数据,每天处理申请高达100多万笔,申请速度的爆炸式提升,让零售信贷迎来重大发展机遇。理财规模能大幅扩张,通过大数据分析处理有效降低风险。
下图为招商银行推出的智能服务机器人——小招,小招目前已能和客户形成良好沟通,对客户所需办理的业务提出建议和帮助,虽然与真人***相比仍有所差距,但这让我们看到了人工智能给银行创新发展带来的希望。
招商银行作为国内领先的零售银行,积极布局互联互通数字世界的闭环打造,若其运营架构能向灵活轻便转换,真正以“用户体验”为出发点,那么,招商银行将为用户提供全新体验和更优质的服务。
最近大家有没有发现,越来越多的商家支持并鼓励使用支付宝商家码支付了。而且在你结账的时候,老板还会一脸羞涩的掏出一张领取红包的二维码来告诉你,扫下二维码再支付,会优惠很多,很简单,扫个码就行了。
这一切的原因,都是因为本次支付宝的活动“支付宝-赚钱红包”。
笔者在研究活动的时候还挣了一些
别问我名字为啥这么low这么奇怪这么直白,他就是这么写的。说不定是减少中老年用户的认知压力。
让我们从头了解一下这场被笔者称为“教科书”的活动。
两家支付工具的定位和不同的破局之路
先来说说微信,我们每个人都使用的社交工具,一款克制的伟大产品,平均在线时间这种数据就不说了,反正大家知道,用完即走只不过人家说说而已就行了。每一项测试并推出的功能都在颠覆着互联网,甚至在营造着自己的互联网。
我们着重说微信支付,从春节的摇一摇红包,到各种节日的红包,每个人都认为在社交的过程中增加一些钱的交易更符合这个世界的规则。
还有后来的鼓励金,克制的减法和灵活的运营,零钱的灵活使用,和社交的紧密结合,使得微信支付越跑越快,甚至超过了自己的老大哥,行业的先行者支付宝。
是啊,聊天中掏出钱包,怎么看也比,先掏出钱包再聊天合理一些。
支付宝是一个支付工具,却一直想去社交。比如之前的校园圈子,白领圈子,被王思聪称之为支付鸨,甚至还有各种各样的昏招,各种各样不上道的打法,眼瞅着就往人的下半身钻,就是想让你打开钱包开始交朋友,结果变成了千夫所指,干啥都挨骂。
于是支付宝开始了一点一点的改变,首页的缩短,信息流的放弃,还在最下面加了一个“我是有底线的”。
这句文案可能表达了支付宝对自己之前犯错的告别,自黑式的嘲讽让人看到会心一笑,甚至还在社交平台引发一些人前来围观。
还有朋友tab下的减法,主要应用的提前,公益活动的增加,社交小游戏的增加,无一不在展露着支付宝破局的野心。
辗转腾挪,支付宝的新学期能不能顺利破局
从9月开始,似乎支付宝也进入了新学年,新学期新气象。首页的变化,slogan更换成了“天天支付有奖励,支付就用支付宝”,还有地铁刷屏的广告,支付就用支付宝。
洗脑式的定位论广告语,重新定位的属性,发展自己长处的决心都在大声宣扬着:我变了,你们要喜欢使用临幸我。
然而,大家表示:使用你?不存在的。
这句slogan是9月更换的,同时在9月4日就开始了“赚钱红包”的活动,支付宝在慢慢按着自己定好的路在前进。先来支付有奖励,再来用支付宝。这个活动可谓是这句slogan最好的诠释。
到了11月末,这个活动终于爆发了。那么支付宝的运营团队到底做对了什么呢,让我们来看一下。
支付宝的活动规则比较复杂
一句话来解释一下,就是可以用支付宝给好友发红包,好友使用红包抵扣交易费用后,红包发起者会再得一个≥红包数额的红包(封顶99元我是不相信的,而且我一开始时记得是7元啊)。
活动刚开始的时候是红包发起者获得一个消费红包,但是红包参与者很少,于是支付宝把红包发起者的奖励由“消费红包”变为了“直接存入余额”,于是,活动开始爆炸了。
谢谢支付宝还让我挣了一顿饭钱
第一阶段,存在首页入口,红包发起者获得消费红包。
第二阶段,存在首页入口,红包发起者获得余额。这时候的用户泾渭分明的分成了用户买家和商家。
第三阶段,发现有人薅羊毛之后,默许普通用户使用商家码进行薅羊毛活动。于是这个时候,在严格意义上,已经没有了商家了。因为个人也是可以拥有商家码的。所以用户A也就变成了伪商家。
于是一波羊毛党的兴起使的活动又推上了高潮。
第三阶段,已经不需要商家就可以完成流程
第四阶段,首页入口开始A/B测试,已经不好找了。同时给商家派送商家码+红包码,同时增加了惊喜红包的活动规则。将红包领取者的权益进一步增大。
新的惊喜红包我在上线第一天就领到了
但是经过测试和一些群的反馈,好多个人用户的收款码都已经无法使用红包抵扣了。所以这个阶段应该还上线了风控,这样鼓励正常的交易,打击违规交易。
健康安全的红包交易,灵活的活动运营。这无疑是一套有里有面的组合拳。
这时候,我还猜测了一下支付宝的红包获得的算法。以下是来自一个运营的黑盒测试。手工狗头。
(一)红包的领取函数是一个横轴为支付宝使用活跃度,纵轴为可以领取红包的面值的μ = 0的标准正态分布的右半轴。
大致是这样,当然可能还要往左,往上移动一些
(二)用户的支付宝活跃度是一个横轴为次数/天数,纵轴为活跃度的一个一次函数。
而经过我的测试,大约是一个不活跃的用户,在领取5天大额面值红包后,领取面值就会缩水。所以此处的天数应该是5。
依然大致是这样,PS画的还不错
(三)新用户有独特的计算方式。
以上,就是我最近只能领3毛红包的原因。微笑.jpg
首先我们要明确,这次的支付宝的活动,只是针对了小型个体户商家,甚至连中型商家都没有涉及。
那么下一步的计划可能呼之欲出了,就是大中型商家。那么大中型商家又会有什么机会在等着呢?
圈子不敢搞了,生活号没有大动作,信息流放弃了。那么剩下的还有一个顶级入口的“口碑”,还有出了却一直不痛不痒的小程序。这两个就是下一次支付宝的目标了。
当然他如果推广小额贷款和理财不在本文讨论范围内。
突然之间,特别期待支付宝的下一次活动。毕竟“天天支付有奖励,支付就用支付宝”这个定位真的很棒。当然微信支付会不会应战,又会如何应战,又给这个互联网的战场增添了一些未知的诱惑。
在这个下半场的时间节点里,支付宝的这个学期再不破局,谣言和坏消息可能就要先来了。
留给支付宝的时间不多了。
1.补贴大战一时半会真的还结束不了,用户习惯真的还是要补贴。如果你的老板有疑问,请用这篇文章给老板讲讲,这个年头的获客成本真的太高了。
2.定位定位定位,重要的事情说3遍。虽然我不是定位论的忠实拥趸,但是定位论真的有时候不用则已,一用惊人。
3.再好的团队也要针对活动进行不停的优化,还有针对搅局者羊毛们的措施,这个是谁都无法避免的。同时,每一个改变,也都可能会是一个爆炸的机会。
4.相信自己,最好的活动就是下一次,你看支付宝都过来了。
分享朋友圈 也是另一种赞赏
欢迎加入数据君高效数据分析社区
目前100000+人已关注加入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