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桥网消息,还在缄默的各地金融办、呼吁各方理智看待并处理危机的互金协会、无奈发声阐明股权关系的“前”上市公司股东、鼓励投资人起诉自家跑路老板的个人网贷平台(P2P)员工、以直播方式告诉投资人自己仍在正常办公的P2P高管、倍感无辜有苦说不出的资金存管银行……在P2P“批量”爆雷后,各种奇异又焦灼的景象正在轮番上演。
上市公司珈伟股份,深陷投之家诈骗案。7月16日晚间,该公司再度公开回应其股东灏轩投资与投之家的关系。公告称,灏轩投资对被变更为投之家股东的工商登记事宜毫不知情,并澄清四个“从未”——从未与投之家签署任何投资协议、从未支付任何投资款、从未参与投之家的任何经营管理、从未派任何人员进驻投之家。
在群情激奋的投资人面前,这份声明能为该公司化解多少困顿还未知,真相只能待警方查明。但这次事件几乎给所有上市公司一个警示——那个借投资P2P平台来提高二级市场估值的时代,已经彻底远去了。上市公司还是应当专注自身主营业务,不要再试图跨界染指民间金融。
这或许是此轮网贷危机出清后,留给行业的第一个后遗症。
银行也很无奈,因为其承担了声誉风险。已产生兑付危机的P2P平台钱爸爸,一度在其官网宣传由某股份行提供资金存管,以至于在其爆雷后的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媒体都将矛头对准该股份行,认为其存管不力。有银行网金部人士告诉记者,银行存管在网贷标的穿透合规方面,作用有限。因为银行是账户开立与资金存管机构,权责有限——仅仅是在接收到平台下达的调配指令后,实行资金划付。银行可以保障账户资金的安全,却根本没有办法追究借款人或投资人的资金投向。如果P2P平台虚假发标,但只要投资人没有办法证伪,平台仍旧做出将钱投入该笔标的的决策,那么银行只能遵循指令,把相应资金划入该标的的款账户。
原本银行承接P2P存管业务就很审慎,在本轮非法P2P出清后,也不会变宽松。这是爆雷潮后行业的第二个后遗症。
银行有错吗?记者认为没有。这并不是在为存管银行开脱,因为在任何一个金融投资行为里,每个参与主体各有分工,然后各司其职。
那么除了跑路的平台主,谁还负有责任?恕记者直言,协会或许难逃其咎。包括国家互联网金融安全技术专家委员会、国家互联网金融科技委员会等形形***的协会。
这些协会在收取了会员单位如此之多的会费之后,为什么会沦落成一个只懂得宣传会员正面形象的联谊组织?协会的自律性体现在哪里?一直反反复复说已搭建的风控数据预警体系,为什么并没有起到预警作用?协会针对借款人建立了黑名单,那针对平台眼花缭乱的股权变更与神出鬼没的资金掮客,有没有建立异常信息数据库?
这并不是对个别协会的苛责。既然监管层和投资人都对协会予以重望,手握大量会员数据的协会,就应该在事前预警方面做得更多;而不是在行业风险集中爆发后,再呼吁投资人保持冷静或平台有序退出。
中金公司研报预测,整个行业最终只有不到200家的P2P平台会存活下来,但很多资深行业人士的看法更为悲观——或许仅有百家以内得以留存。
既然还有真正合规的平台能坚持到最后,那么,希望这百舸能逆流而上,回归普惠金融的本质。
8月11日,美国当地时间周五,车贷平台微贷网向美国sec提交上市申请文件。该文件显示微贷网计划在纽交所上市,股票代码为“wei”,计划募集资金1亿美元。
在招股说明书里,微贷网将自己定义为一家新兴成长公司。2011年7月成立于杭州,从事以汽车抵押借贷为主的P2P业务,也是中国首家创新汽车抵押模式的公司。在P2P众多业务种类中,车贷业务的地位一直不容小觑,而按照2015—2017年每年的贷款量计算,微贷网是目前中国市场上最大的汽车支持融资解决方案提供商。
微贷网显然“有备而来”
其官网显示,微贷网于2011年7月8日上线运营。作为国内“互联网+汽车金融”的先行者,微贷网打造了车贷垂直市场的标准化发展模式,为中小微企业与个人用户提供一站式金融服务。截止2018年6月30日,微贷网的贷款余额达170.61亿元。
据了解,微贷网曾获得多轮融资:2014年6月完成宇佑集团和盛大资本1亿元A轮投资,同年12月份完成浙商创投A+轮融资;2015年9月获得汉鼎股份的1.5亿元B轮融资,并于同年10月获得了国盛金控、浙商创投的战略投资;于2016年10月获嘉御基金领投、中信建投跟投的10亿元C轮融资。据悉,2018年4月微贷曾完成4亿美元的Pre-IPO轮次融资,资方未透露。
靠的是较高复贷率与低逾期率
在网贷行业中,车贷业务一直以来因流动性高、小额分散、风险可控的优势受到市场关注。车贷指的是有资金需求的人,将自己所拥有的车辆通过网贷平台进行抵押或者质押,最终获取资金的业务。也就是说,贷款人主要是拿着车辆找有空闲资金的人进行借钱。
7年前,微贷网作为“互联网+汽车金融”试水者,率先打造车贷垂直市场的标准化发展路径,为中小微企业与个人用户提供一站式金融服务。起初,微贷网主要业务包括专业信贷和消费贷款。但从2017年第四季度起,微贷网表示将不再向新借款人提供某类消费贷款和汽车融资贷款。
与之相反的是,据国务院监测数据显示,6月以来P2P平台接连爆雷超70家,7月刚过半已有66家跑路、清盘、发布逾期,全国网贷40日内已爆133个,部分被爆因涉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被立案侦查。其中,网贷明星平台“投之家”7月13日爆雷。目前,深圳警方已立案侦查,投之家CEO黄诗樵已被收押,创始人徐红伟也已被采取强制措施。
因此,如今的P2P公司想赢得股民信任,需要面临更大的问题,对于微贷网来说,有四大棘手问题摆在面前。对此,中国资本观察记者采访了多位法律界专业人士为大家解读。
问题一:如何看待车贷平台微贷网在P2P暴雷潮之际上市?
对于此问题,北京盈科律师事务所律师方超强对中国资本观察表示,P2P企业赴境外上市已经不是首例,像宜人贷、拍拍贷等在美国都已经成功上市。而赴美IPO的好处也是显而易见的,仅从业务层面来看,IPO可以使平台信誉得到强化,以及由此带来的投资人信心的强化,进而促进平台业务的增长。
而在这个节骨眼上,微贷网在近期“雷潮”汹涌的P2P行业波动下宣布赴美IPO,一则是公司发展的自然选择,二则也是借此展示自身平台的实力,强化平台信誉和投资人信心。毕竟,在国内整改验收又一次延期的情况下,谁都没有得到(备案或者许可)合法的外衣,自身平台实力的增强无疑是一种有效的抗风险之路和宣传方式。其效果,正如P2P平台中泛滥的“国资背景”、“上市公司背景”一样。但P2P行业中,所谓的“国资背景”、“上市公司背景”等投资追捧的平台“爆雷”的也不在少数。
所以,针对P2P企业IPO,从投资人的角度而言,了解就好不宜过度解读,过于追捧,IPO也不是“免死金牌”;但从整个行业来看,P2P企业的IPO,也算是一种P2P行业合规化的有益的自主尝试。IPO对于这些平台今后顺利拿到备案或者许可,也是一份厚重的筹码。但归根究底,P2P企业要良性、持续发展,关键是要做有风控能力,专业性强,严守监管红线,立足存信息中介的良心平台。
问题二:微贷网代表P2P公司上市对投资者有何益处?
从法律角度而言,微贷网上市需要将其股权结构等相关信息都真实的披露出来,这对于投资者来说属于好事情,可以让投资者更清楚的了解平台的情况。虽然这些情况了解清楚了,但也不是必然保证该平台就是安全可靠的,一个平台的稳定,更多依靠的是平台开展的业务模式是否合规,资金去向是否清楚,平台逾期处置方式是否合理有效。这样才能更好的维护投资者的权益。
对此,中国资本观察记者***采访了上海汉盛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李旻。李旻认为,现在处于P2P行业的暴雷期,不仅是对平台的考验,更是对投资者的考验。投资者如何能够擦亮眼睛选择可靠的P2P平台显得尤为重要。许多平台都宣传自己具有国资背景,安全可靠,但在暴雷期,具有这样背景的平台出现问题的不在少数。现在微贷网宣布其在美国上市,究竟是真的安全可靠,还是为了吸引更多的投资者进行投资,这是值得大家认真思考的问题。
问题三:P2P平台暴雷会面临具体哪些刑事责任风险?
目前,根据公开的网络消息,出现问题或已被刑事追责的平台中,可能涉嫌的罪名主要是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以及集资诈骗罪。根据《刑法》与《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非法集资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以下简称《解释》)规定,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认定的条件是:(一)未经有关部门依法批准或者借用合法经营的形式吸收资金;(二)通过媒体、推介会、传单、手机短信等途径向社会公开宣传;(三)承诺在一定期限内以货币、实物、股权等方式还本付息或者给付回报;(四)向社会公众即社会不特定对象吸收资金。目前,不少出现问题的P2P平台即符合该罪名规定的相关情节,涉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当然,也有部分平台涉嫌量刑更为严重的集资诈骗罪,在上述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认定条件的基础上,集资诈骗罪的认定增加了“非法占有的目的”的条件,关于如何认定“以非法占有为目的”,《解释》中也予以了阐明,主要包括:(一)集资后不用于生产经营活动或者用于生产经营活动与筹集资金规模明显不成比例,致使集资款不能返还的;(二)肆意挥霍集资款,致使集资款不能返还的;(三)携带集资款逃匿的……等情形。显然,P2P平台经营者及相关从业者需要合法合规经营,否则将面临极大的刑事责任风险。
上海市信本律师事务所主任高兴发律师对中国资本观察记者表示,今年以来,大量P2P平台中出现提现困难、逾期、跑路、清盘等问题,尤其在6、7月份,P2P平台集体爆雷状况频发,对金融秩序的稳定带来极大的挑战,在此情形下,相关问题的法律规制显得尤为重要。一方面,众多“爆雷”的P2P平台自身可能涉嫌刑事犯罪,另一方面,财产权益受到严重侵害的众多投资者,也需要通过法律途径维护自己合法权益。
问题四:投资者遭遇P2P平台信用等问题,应如何应对?
正常来说,当投资者遭遇问题平台时,应当及时通过法律手段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根据不同情况采取不同措施,当问题平台可能涉嫌刑事犯罪问题时应当及时向公安机关报案,在公安机关认为不构成犯罪,不予立案时,也应及时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以最大程度上减轻损失。
此外,亿达律师事务所董毅智律师对中国资本观察表示,P2P行业已成为危险的标签,然而越是危险的东西越是有人想要一试,新奇感、紧张感、侥幸心理俘获着每一次的飞蛾扑火。行业创新是必然,包括现在大火的“币圈”也成为了许多平台甚至传销组织进行非法违规行为的外壳,创新环境下对于投资对象的了解愈发重要,想要把风险降到最低就不能仅仅靠监管,用户自身也应做到对投资项目的充分了解,而不是盲目相信、盲目投机。
综上所述,投资者不能仅看平台是否是上市公司背景或国资背景,不要觉得利率高就是危险,利率低就肯定安全,应该将关注点放在平台的合规管理、资金流向等方面,谨慎投资。
而微贷网CEO姚宏在公开演讲中也称,“这轮行业变化恰恰让披着普惠金融和P2P外衣的问题平台加速退出市场。”
作为普惠金融领域的重要力量,P2P行业不会消亡。或许,市场的巨大压力,将真正激发出行业变革转型的决心。
本文来自独角兽小教室,创业家系授权发布,略经编辑修改,版权归作者所有,内容仅代表作者独立观点。
自端午节过后,这一波P2P 爆雷潮就像关不住的水龙头,一发不可收拾,淹了行业,呛了投资者。很多人认为不合规的平台暴雷从而引发了羊群效应,大量P2P平台出现了挤兑现象,最终导致平台资金链断裂。
但是今天我们想说的是,真正合规的P2P平台,根本不存在挤兑这个概念。
先说什么是P2P,P2P是英文person-to-person的缩写,意即个人对个人。又称点对点网络借款,是一种将小额资金聚集起来借贷给有资金需求人群的一种民间小额借贷模式。属于互联网金融(ITFIN)产品的一种。属于民间小额借贷,借助互联网、移动互联网技术的网络信贷平台及相关理财行为、金融服务。
P2P小额借贷是一种将非常小额度的资金聚集起来借贷给有资金需求人群的一种商业模型。它的社会价值主要体现在满足个人资金需求、发展个人信用体系和提高社会闲散资金利用率三个方面,由网络信贷公司(第三方公司、网站)作为中介平台,借助互联网、移动互联网技术提供信息发布和交易实现的网络平台,把借、贷双方对接起来实现各自的借贷需求。借款人在平台发放借款标,投资者进行竞标向借款人放贷,由借贷双方自由竞价,平台撮合成交,在借贷过程中,资料与资金、合同、手续等全部通过网络实现,它是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和民间借贷的兴起而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金融模式,这也是未来金融服务的发展趋势。
简单理解,P2P平台本身,只是一个中介的角色,平台一端是需要借款但是无法向银行等机构借到款,愿意支付更高利息的人;另一端是有闲钱,但是期望自己的理财收益可以更高的人。 在正常合规的P2P 业务中,P2P平台做的只是最简单的把需要钱的人,作为标的挂在平台上,然后提供给期望投资的人,本质上是出借人和借款人之间交易。 就像房产中介一样,只是在买方和卖方之间搭桥,钱是买方给卖方的,不是给中介的。 同时为了防范借款人出现风险(毕竟是银行不放款或者放款额度不足的客户),P2P平台需要做好贷前风险管理,有效评估借款人的资质和潜在的风险,不是什么阿猫阿狗都可以做成标的挂在平台上的。
整个过程中,正规P2P只是中间人的角色,钱都是给了借款人,债权是借款人和出借人之间的,没有P2P平台的事情,根本不存在挤兑的概念。
那为什么现在大量的P2P平台出现了挤兑,以及暴雷的现象呢?
因为违规了,因为他们做的根本不是P2P的生意。
首先我要普及一个概念,叫做资金池。
把资金汇集到一起,形成一个像蓄水池一样的储存资金的空间,通常用在集资投资,房地产,或是保险领域。
保险公司有一个庞大的资金池,赔付的资金流出和新保单的资金使之保持平衡。
银行也有一个庞大的资金池,贷款和存款的,流入流出,使这个资金池基本保持稳定。
基金也是一个资金池,申购和赎回的,资金流入流出使基金可以用于投资的资金处于一个相对稳定的状态。
但是P2P,是严禁搭建资金池的。
这是由于,P2P本质上只是一个中介,不是一个操作资金的机构,所以不能经手资金,说白了就是,这个钱,不是投资人给你P2P的,而是投资人给借款人的,你无权动用。
还是拿房产中介举例,买房人的购房款,没有直接打给卖房人,而是存在了房产中介的账户里,房产中介自己把钱留着,不给卖房人。
这显而易见是违法的,也远远超过了中介的职业范围。
这些发生挤兑的P2P,一大半都是资金池。
资金池的特点是,流入和流出都是动态的,所以一旦流入方开始不流入了,或者反向取款,整个池子就成了左边流出,右边也流出,自然就干涸了,然后就兑付困难的。
正规P2P,根本就没有资金池,没有流入流出动态平衡的概念,所有投资人的钱,都是实实在在打款到了借款人的账户,双方有约定期限,到期赎回,不到期投资人也无权赎回的,所以没有挤兑的概念。 还有一半发生挤兑的P2P,是因为【标】出了问题。 按照标准P2P的流程,每一笔投资人的资金,都要投给指定的,经过风控筛选的借款人,也就是投资标的。 但是对于很多P2P平台而言,一是没有能力找到那么多符合要求的投资标的,二是没有足够的风控能力来甄别投资标的的优劣(别说他们,就连银行,都经常被骗贷),但是眼瞅着很多人眼巴巴的把钱投来了,没有不拿的道理。
于是他们就走上了虚构投资标的,也就是发假标的不归路。
没有优质借款人?简单,我虚构一个!
没有优质企业?更简单,我虚构一批!
之前暴雷的牛板金,整个公司都在帮老板做假标准备资料,40亿的盘子里32亿是假标。 假标的危害很简单,就是因为没有真实的借款人,所以就没有人会支付这笔钱的利息,只能是平台自己支付利息给投资人,这就形成了资金差,平台为了弥补资金差,只能再不停地发新标,不惜一切代价来找到新的资金归还前一批的投资人,就变成了借新还旧的经典旁氏骗局。
然后迟早有一天,新筹筹集的资金不足,就资金流断裂,就会跑路。
所以一切暴雷的平台,有一家算一家,全都是违规搭建资金池的平台或者借新还旧发假标的平台。
为什么之前不暴雷,现在才暴?
起因某几家大的旁氏骗局平台,由于玩儿的太大,资金跟不上了,出现了雷,然后投资人发生了恐慌,对P2P整个行业都不信任,然后所有的P2P都发现,大家到期后不投了,活期也都取出来了,新进资金都不足了。
这时候,这些靠着资金池和借新还旧发假标的不合规企业,就会一家接一家的暴,然后进一步造成投资人对P2P全行业的恐慌。 真正合规的P2P,由于不存在资金池和假标,所以根本没有挤兑的概念,很多时候用户对于资金流动性有需求,都是走债权转让,就是内部把标转给其他有资金需求的人,类似于票据贴现业务,不是平台拿资金垫付。 所以P2P整个行业当前面临的问题,本质上讲就是大量不合规平台的庞氏游戏玩儿不下去了,真正合规的P2P平台,不会出现问题,这就对每一家平台的资金,风控,和透明度,有很强的要求。
最后对小白而言,P2P还是一个不错的理财渠道,投资门槛低(银行动辄几万起买),收益相对可期,选择的关键点在于,要选择正规平台,而不是动辄给个十几个点的平台,这样才能保护自己的钱,不被拿来借新还旧。
如果目前持有,可以从平台背景,收益率,标的透明程度等维度来评价自己的平台,不用过度恐慌,合规平台是没有挤兑这件事情的。如果持有的标的还未到期,不放心的话就把债券转让掉,如果平台没开通这个功能,就保留好相关交易记录和转账凭证即可,恐慌不能解决任何问题,只能添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