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证券网讯 15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大幅下跌204点,报6.8495。
市场人士认为,自8月以来的中国宏观数据显示,经济企稳态势基本定调,使得“稳增长”方面的压力减弱,能够在汇率层面容忍更大波动。这为央行在人民币汇率层面提供了更大的空间,不必担心由于汇率的波动,并通过资产价格传导后,会对中国实体经济造成过大的负面冲击。
与此同时,市场人士认为,应避免过分关注美元走强等市场因素形成的短期扰动,而应当更为关注经济发展的中长期趋势。长期来看,央行应该继续加快汇改步伐,让人民币汇率尽早实现自由浮动,从根源上消除贬值预期。
中国人民银行授权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公布,2016年11月15日银行间外汇市场人民币汇率中间价为:1美元对人民币6.8495元,1欧元对人民币7.3676元,100日元对人民币6.3424元,1港元对人民币0.88297元,1英镑对人民币8.5811元,1澳大利亚元对人民币5.1887元,1新西兰元对人民币4.8910元,1新加坡元对人民币4.8492元,1瑞士法郎对人民币6.8810元,1加拿大元对人民币5.0662元,人民币1元对0.62955林吉特,人民币1元对9.6314俄罗斯卢布,人民币1元对2.1000南非兰特,人民币1元对170.45韩元,人民币1元对0.53548迪拉姆,人民币1元对0.54681里亚尔。
本周一,在美元指数时隔近一年之后重新升破100点整数大关的背景下,当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出现较大幅度走软。尽管部分市场参与者对于人民币贬值的预期再度抬头,但业内人士表示,不能夸大这种市场情绪。近期人民币在继续市场化脱离“美元锚”的同时,整体币值水平并未脱离大体稳健的基调。
市场人士认为,自8月以来的中国宏观数据显示,经济企稳态势基本定调,使得“稳增长”方面的压力减弱,能够在汇率层面容忍更大波动。这为央行在人民币汇率层面提供了更大的空间,不必担心由于汇率的波动,并通过资产价格传导后,会对中国实体经济造成过大的负面冲击。
“目前而言,金融市场关注点已经从美国总统大选转向美联储12月加息预期升温,造成美元指数持续上涨,无形间加重了人民币贬值压力。”一位香港银行外汇交易员分析说。
近期土耳其里拉大跌逐渐发酵为新兴市场汇率危机,也给人民币汇率带来新的下跌压力。投资者对新兴市场货币的恐慌情绪迅速升温,纷纷涌向避险货币,瑞郎和日元均兑欧元走高。8月15日,中国外汇交易中心的数据显示,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6.8856元,较前一日下跌161个基点。人民币汇率能否守住“7”关口再度成为外汇市场关注的一大焦点。
土耳其里拉下跌是否危及中国?
金诚集团金融咨询局认为,土耳其里拉本轮大幅下跌的主要原因是宏观经济失衡以及政治风险的不确定性导致。投资者避险情绪会使得新兴市场货币下跌,即便风险进一步扩散,欧洲银行作为土耳其外债的主要持有主体,欧洲地区受到冲击的可能性更大。中国和其他新兴市场经济国家相比,面临货币危机的可能性较小,原因在于中国的汇率制度有特殊性,资本无法完全自由流动;其次,中国外汇储备充足,主要是美国国债;与其他新兴市场相比,中国的经济政策具有持续性,不会出现政局变动的情况。
美元强势走高的原因有哪些?
金诚集团金融咨询局认为,美元升值的原因有以下几点:一是美国与其他国家利率差增大。“美强欧弱”的格局持续,美债与其他国家债券收益率间的利差仍持续扩大,美元资产受到追捧。二是美联储和其他主要央行之间的货币政策差异。目前欧日经济情况并不乐观,而今年美国经济增长强劲,税改吸引资金回流。三是新兴国家资本流出。近期新兴国家为刺激经济采取的宽松货币政策加速本国资金流出,美元作为避险货币回流。四是贸易关税政策收窄贸易逆差,拉动了美元走强。
近期人民币汇率贬值原因有哪些?
金诚集团金融咨询局认为近日人民币汇率大幅度下跌的主要原因有一下几方面:一是美联储已基本确定会在9月加息并持续缩表。目前美国国债的利率已经高于中国,中美两国国债利率已呈现倒挂局面,导致人民币汇率严重承压;二是中国经济增速放缓。最新数据显示中国的消费、投资和出口增速均低于预期,经济下行压力增大。在中美基本面和货币政策出现背离的背景下,人民币贬值压力增大;三是中美贸易冲突的加剧也对人民币汇率形成压力;四是土耳其和美国的贸易摩擦加剧,使得其他新兴市场货币也遭到打压,新兴市场经济体资本外流。即便人民币外汇储备充足也难以独善其身,本轮人民币又一次下跌主要是市场避险情绪导致。
人民币汇率未来是否会跌破“7”关口?
金诚集团金融咨询局认为,即便7月经济数据略低于预期,人民币汇率短期内也不会破7。8月初当人民币汇率即将跌破7时,我国央行将外汇风险的准备金由0上调至20%,外汇风险准备金回归一定程度上修复了人民币相对美元的升贬弹性。同时也告诉了市场,人民币汇率在一定区域内波动是比较合理的,这是央行的底线。在贸易摩擦加剧的背景下,一定程度的贬值则有利于出口。总体来说,目前我国经济状况总体平稳,风险可控,外汇储备充足,人民币大幅贬值的可能性较小,但随着国际形势的变化与贸易冲突升级的共振下,不排除中国央行会采取新的干预措施以稳定汇率,因此未来人民币汇率会在合理水平区间内双向波动。
新民网出于传递企业资讯的目的刊登此文,不代表本网观点
谭雅玲分析道:“美国有一个最简单的道理,就是货币升值会削弱竞争力,反之会增强竞争力。美元一直寻求贬值,美国经济再好,美元也不升值,所以美国的施压政策实际上是为了美国的经济利益,而对中国的经济造成了更大的不利。”
图:美元—人民币汇率月K线
连续升值不发声 一见波动就跳脚
人民币许涨不许跌是强盗逻辑(市场观察)
人民币兑美元(6.3, 0.07%)汇率自2月以来一改升值态势,出现了贬值行情。美国对此强烈关注,先有官员对贬值发出警告。其后,在半年度汇率报告中,认为人民币升值幅度不够。专家指出,经过多年升值后,逐渐市场化的人民币汇率不可能再延续单向升值态势。美国为维护自身利益,无视市场正常波动,一再要求人民币只涨不跌,完全是强盗逻辑。未来人民币汇率涨跌互现双向波动将成为常态。
今年以来,人民币对美元累计贬值约3.1%,已蒸发掉去年3%的升幅。对此,国家外汇管理局国际收支司司长管涛认为,人民币汇率有涨有跌属于正常现象,且具备宏观和微观基础,市场无须过度解读。
统计显示,此轮贬值与长期升值相比幅度并不大。从汇改到2013年底,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中间价累计升值36%。到现在为止,一季度人民币无论是双边的还是多边的汇率到目前为止回调了1%左右。
国内外经济发展变化都影响着人民币汇率走势。“今年以来国内经济增长稳中趋缓,外贸进出口比较低迷,还有一些信用违约事件开始暴露,外部主要的问题就是美联储QE加速退出,这些都是分化汇率预期、推动资本流动波动的触发因素。特别是当人民币汇率波动加大以后,对前期看涨人民币单边升值的套利交易形成挤出效应,并释放出平仓购汇的需求,反过来进一步推动汇率的波动和资金流出的压力所以变动是可以解释的。”管涛称。
据央行[微博]公布的数据,2月份金融机构新增外汇占款大大低于1月份,跌至近5个月新低,说明2月中旬以来汇率走弱与外汇市场供求造成有很大关系。
人民币兑美元多年来持续升值,即使在2008年其他国家货币对美元大幅贬值、美元为避险维持强势时,人民币依然升值。在多年单边升值中,中国经济承受了诸多损失,包括外贸企业出口竞争力受挫,大量套利热钱涌入等。而美国则获益良多:中国对美国出口减少,降低美国企业的外部压力;中国对美国商品进口增多。
今天,虽然人民币兑美元出现贬值,但与主要储备货币和新兴经济体货币相比,人民币汇率波动很小。即使这样,美国仍不满意。
每年4月,美国例行发布针对主要贸易对象的半年度汇率报告。今年,该报告称,在这一时期内没有发现包括中国在内的美国主要贸易伙伴有操纵本国汇率以获取不公平贸易优势的行为,因此对其不予列为“汇率操纵国”。不过,报告指出,人民币升值幅度依然不够,而且今年2月份以来,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下跌超过2%。美财政部将继续密切关注人民币汇率走势,并将向中国政府呼吁进一步的政策调整。
“美国有一个最简单的道理,就是货币升值会削弱竞争力,反之会增强竞争力。美元一直寻求贬值,美国经济再好,美元也不升值,所以美国的施压政策实际上是为了美国的经济利益,而对中国的经济造成了更大的不利。”中国外汇投资研究院院长谭雅玲[微博]认为。
美国老调重弹,继续指责人民币升值幅度仍不够,然而其“干预”作用似乎越来越有限。专家指出,未来汇率走势将更多由市场决定。
“不要看短期波动,而应更多关注人民币汇率中长期走势,应与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结合起来看”,管涛认为,人民币汇率双向波动已具备宏观和微观的条件。宏观上,人民币汇率正趋向均衡合理水平。微观上,在实体经济活动带来的顺差减少的同时,结售汇顺差继续增加,说明企业做多人民币、做空外币的顺周期财务运作加大了套利资金流入压力。
管涛指出,市场供求已成为影响人民币汇率走势的一个重要因素,但不是唯一因素。人民币汇率走势越来越像股票和债券等资产价格变化,心理预期、价格重估等非流量、非交易因素都可能对汇率水平产生影响。
业内人士预计,未来人民币汇率弹性将进一步增强,双向波动将成常态。短期内人民币仍有一定贬值空间,但年内整体走势有上升基础。民生证券研究院副院长、首席宏观研究员管清友[微博]预计,随着二季度出口和顺差的恢复,人民币汇率会在双向波动中略微升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