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选根拌和站次拌和量计算出每盘拌和物各材料用量再根据砂石骨料含水量和超逊径进行校正计算施工配合比啦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过程一般分为四个阶段,即初步配合比计算、基准配合比的确定,实验配合比确定和施工配合比的确定。通过一系列工作选择混凝土各成分的最佳配合比例。那么c30混凝土配合比是多少呢?c30混凝土配...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过程一般分为四个阶段,即初步配合比计算、基准配合比的确定,实验配合比确定和施工配合比的确定。通过一系列工作选择混凝土各成分的最佳配合比例。那么c30混凝土配合比是多少呢?c30混凝土配合比计算设计过程是怎样的呢?
混凝土配合比最佳,才能保证混凝土的结构具有良好耐久性。此外,还需优化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并对混凝土使用的原材料进行优选。那么对于c30混凝土,它的配合比是多少呢?如何对c30混凝土配合比进行计算设计呢?下面我们一起来了解。 c30混凝土配合比是多少 设计混凝土配合比的基本要求是满足混凝土设计的强度等级、满足施工要求的混凝土和易性、满足混凝土使用要求的耐久性,满足上述条件下做到节约
和降低混凝土成本。那么c30混凝土配合比应该为: 水:175kg 水泥:461kg 砂:512kg 石子:1252kg 配合比:0.38:1:1.11:2.72c30混凝土配合比计算设计 1、设计依据及参考文献 《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JGJ55-0) 《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J041-2000 《国内公路招标文件范本》之第二卷技术规范(1) aa为0.46,ab为0.07,fce为1.13*32.5=36.7MPa 由此,W/C=0.43。 3-2、坍落度的选择 根据该C30配合比使用部位,查表,坍落度选为55~70mm。 3-3、砂率的选择 根据坍落度查表,砂率选为30%。 3-4、用水量选择(mwo): 根据坍落度数值及所用碎石最大粒径为40mm,用水量mwo选用185kg。 :185:536:1250 1 :0.43 :1.25 :2.91 4、调整水灰比: 调整水灰比为0.40,用水量为185kg,水泥用量为Mco=185/0.40=463kg,按重量法计算砂、石用量分别为:Mso==526kg,Mgo=1226kg。 5、混凝土配合比的试配、调整与确定: 试用配合比1和2,分别进行试拌: 配合比1:水泥:水:砂:碎石= 拌和后,坍落度仅35mm,达不到设计要求,故保持水灰比不变,增加水泥用量600g,增加拌和用水240g,再拌和后,坍落度达到65mm,符合设计要求。此时,实际各材料用量为:水泥:水:砂:碎石= 11.2:4.48:12.04:28.09kg。 6、经强度检测(数据见试表),第1、2组配合比强度均达到试配强度要求,综合经济效益因素,确定配合比为第1组,即: 水泥:水 :砂 :碎石 10
以上,应采取相应的措施对温差进行控制。
为确保C30P12F100抗冻大体积泵送混凝土的工程质量,采取了如下严格的质量控制措施。
质量要稳定,批量足够大,一次性进货储存,保证水泥的安定性合格,应用试验室统计1d~28d快速试验推算强度曲线推算28天强度不低于统计值,否则及时调整混凝土的配合比。
控制细度模数2.4~2.8,含泥量≤1%,泥块含量≤0.5%,其中通过0. 315筛孔的颗粒含量不于15%。其他性能指标符合《普通混凝土用砂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JGJ52-92的规定。
选用连续级配的5-31.5mm花岗岩碎石,针片状含量≤10%,含泥量≤1%,泥块含量≤0.5%,其他性能指标符合《普通混凝土用碎石或卵石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JGJ53-92的规定。
控制45μm筛余≤18%,需水量比≤105%,其他指标不得大于规范Ⅱ级粉煤灰的技术要求,实际生产上全部选用珠海电厂的粉煤灰,并且逐车检验,以确保性能满足要求。
生产前按供应量一次性备好材料,再抽样做适应性试验,检测外加剂减水率、比重及含气量,与原试验比较,如有显著差异,应立即查找原因,及时排除。
生产前对电子称进行自校,确保计量准确,生产中控制砂、石称量误差±2%以内,粉料及外加剂、水控制称量误差在±1%以内。实际生产中,搅拌设备使用丹麦产的SKAKO 2m3立轴行星逆流强制式搅拌机,称量系统采用珠海志美的CB2800自动控制系统,将原材料一次性储存于生产线的各储仓中,搅拌时间控制在45s。
对每车混凝土出厂前进行坍落度检查,首车出厂的混凝土必须检测含气量,后出厂的混凝土按抽检频率对含气量进行检测,合格后才能出厂,并作为现场检测含气量的参考值。混凝土装料前要注意滚筒不能积水,保持中速(5~8转/min)装料,运输过程中慢速转动(1~4转/min),至现场卸料前快速转动(9~12转/min)不少于60s,方才卸料,以免混凝土离析。
混凝土到达现场后,由搅拌站派驻现场的技术员对混凝土进行抽检,最主要的项目为含气量,必须确保含气量在5%~7%范围,并对坍落度小的混凝土,掺加适量的外加剂(一般每m3混凝土不超过0.5kg),快速转动搅拌均匀后才卸料,泵送过程中,保证连续性,但控制泵送的速度不能太快,泵机保持低压,若混凝土供应不及时,要保持混凝土泵每隔3~5min来回反复泵送2~3次,防止管内混凝土离析堵管。
1施工时,为保证混凝土的入模温度尽量低,所有的砂、石在施工前均用自来水淋湿降温,选择傍晚至次日拂晓这段时间为浇筑混凝土。
5.5.1施工时,为保证混凝土的入模温度尽量低,所有的砂、石在施工前均用自来水淋湿降温,选择傍晚至次日拂晓这段时间为浇筑混凝土。
5.5.2采用两台车泵,同时泵送混凝土,保证下层混凝土初凝前,被上层新料混凝土覆盖。
5.5.3分四层浇筑,每层的浇筑高度约80~100cm,但浇筑的速度不能太快,控制在1.5~2.5h左右一层,让已浇筑混凝土内部骨料的沉降大致稳定。同时,注意振捣的深度和间距,防止过振和漏振。
5.5.4在结构中预埋测温管,终凝后,每4h测量混凝土内部最高温度和表面温度,根据温差及时调整养护措施,将内外最高温差控制在25℃以内。
混凝土浇筑完毕后,在初凝后、终凝前加强二次、三次抹面,以消除表面龟裂缝,并注意覆盖湿麻布,保湿养护,同时在混凝土上表面四周砌15cm高的砖池。24h后拆除侧模,并在混凝土的侧面基坑及顶面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