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为什么很多农村孩子初中毕业就选择上班?建议家长
现在很多的农村小孩初中毕业后放弃读书选择外出打工,我个人认为主要有以下两点原因。第一,现在农村孩子考上一所好的大学比较困难。农村孩子父母对孩子上学不重视(与农村孩子父母文化水平低,平时劳动强度大没精力等有关),直接导致了农村小孩考上一所好的大学越来越困难。
我看过一篇新闻报道:有记者在广西凤山、东兰、乐业三个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进行采访了解到,2017年三个贫困县高考三线本科、专科总上线率较高,但也存在类似“梯形”结构,即一本上线人数明显偏少。有的县只有2人成绩超过一本线,而去年更为零,差距之大可想而知了。
第二,大学毕业后工作越来越难找,薪资待遇低。近年来,随着大学的不断扩招,每年毕业的大学生越来越多,就业形势严峻。2016年高校毕业生是765万人,比去年增加16万人,中职毕业生和初高中毕业以后不再继续升学的学生大约也是这个数量。青年的就业群体加在一起大约有1500万左右。而我国经济增速放缓,企业用工不足,导致大学生毕业后找工作困难。而大学生平均薪资为4765元/月,低的可能还不足3000元/月,可能还不如初中毕业后在去工厂打工赚的多,但是多读了7年书,还有一笔不菲的花费。于是出现了读书无用论,影响了很多的家长和孩子。
我也是初中毕业就到工地打工了。谈谈个人的观念,希望大家不要喷啊。至于上学与否跟观念有直接关系,农村苦是不争的事实,累死累活的守着一亩三分地挣不到什么钱更是现实。父母看到别人从外面打工回来带回来的钱,(那时打工能够从外面带回千儿八百的就很了不起了,感觉财富就跟比尔盖茨一样的)买东西建房子什么的,就认为读书费钱,不如打工挣钱实在。
这是观念上的误区。自身原因,上学放学还要挑猪草割羊草,下农田什么的,农村学校师资力量也有限,(老师放学下课后也要到农田去干活的),再加上大人们喧染和耳闻目睹,恰巧那时名噪一时的张铁生交白卷,学生们之间有一句流传很广的话:“不学数理化,只要有个好爸爸”、那时英语课程刚进入校园,又有一种极其消极的话:“我是中国人,何必学外文?”
农村环境造就的读书无用论,情移默化的影响青春懵懂的少年。说明环境确实会造就人!那时小学学费才几毛钱,初中也就几块钱,问题是家里穷,兄弟姐妹又多,天天靠鸡屁股银行,家里确实也拿不出钱来上学,即使想上,又能拿什么去上?至于为什么要选择打工?
农村的小孩,大多数父母都外出打工了,他们留在老家都是由爷爷奶奶或者外公外婆来带,而老一辈人呢,很多又不识字,对孩子的学习成绩又帮不上忙,只能任其发展。
对于一些调皮的小孩子来说,在学校里不想学,回到家又没人管,成绩肯定是垫底的,上学对于他们来说就是地狱,好不容易熬到了初中毕业,有些家庭条件好些的,就把孩子送到技校去读,家庭条件不好的,那就直接带出去打工了。
现在的小孩子,如果你没有接受足够的教育,日后想在社会上出人投地,比登天还难,现在大街上随便扔十个石子,都能砸中九个本科生,外加一个硕士研究生,你想想他们每天都在挤破头的想出人头地,对于你这初中毕业的人来说,与他们竞争你有几层胜算?
.农村固然比较穷,但大多数的家长还是希望子女好好读书,考个好点的大学,即使打工也比文化水评低的人轻闲很多,只是不随人所愿,有的是孩子读着读着就不读,这是什么原因呢?学校的问题,只抓成绩不关心学生心理健康,一点点错误就说回家去别读了,然后通知大人把孩子领回家,大人又要花钱请老师吃饭送烟啦什么的,孩子又只能进学校。
沒钱的家庭呢只能用哀求的姿态去求老师,一次可以勉强答应,二次三次人家还理你,校风太差,有钱人的孩子在校大多成了霸王,无钱人的孩子大多成了出气桶,事事要小心,稍不慎就会被揍,孩孑们压力一大想想爹妈这么辛苦,想想在学校的一切压力,再想想外面快节奏的世界,于是思想慢慢扭曲,出现了越来越多的人不想读书,而选择了外出打工。
因为很多人发现,哪怕再读书也会浪费钱,反观初中毕业就打工挣钱的,则开始赚钱。两者一比较,就有很大差距。 但是太注重眼前利益的话,也许你的孩子初中毕业这十年收入是高,流水线上没日没夜辛勤劳动,但是十年后和那些继续选择读书的人比差距就会慢慢显现!希望家长能在家庭条件允许的前提下,尽量让孩子受到更好的教育!
我村上就有很多,那些父母都不重视教育,一些孩子初中都没毕业就出去打工,搞得这个孩子看到那个孩子没读书去打工挣钱了,那个也不读,跟着去打工,其实这样子做父母的比较轻松舒服,最起码孩子不读书去打工不用问父母要钱花,甚至有些顾家的孩子到过年回家还会给父母留下一些,过个几年做父母的就开始给孩子物色对象,然后过年回家相个亲成家,这样子父母就彻底轻松了,一点压力也没有,感觉挺好的!
学历还是挺重要的,此外大家瞧一下上面图片右下方吧,那个地方有英语角,会有外国人教大家英语,课外利用它学习非常赞!小编等你来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