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实现“两基”是贯彻实施《义务教育法》、国务院《扫除文盲工作条例》等法律法规,全面普及九年义务教育,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重要举措,是促进全省经济社会协调,科学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国检是国家对我省“两基”攻坚水平和质量的一次检验,既是对我省“两基”工作的整体评估,也是一次推动“两基”工作,巩固提高的机遇和动力。
现结合我校实际,近年来在实施“两基”中所做的工作做简要汇报如下:
一、我校认真贯彻实施《义务教育法》,使xx完小适龄儿童入学率达到100%,认真落实好控辍保学的长效机制,使我校达到零辍学率。为响应政府的相对集中办学及就近入学的办学精神,我校撤并了所有教学点,并接收了部分白章村邻近我校的适龄儿童。
二、我校按编制部门核定编制数,配足配齐合格教师,并经常组织教师学习,使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和教学能力,认真抓好教师继续教育。我校教师平均年龄有所偏大。
三、进一步完善办学条件。我校根据学校实际,认真及时汇报学校实际情况,得到上级部门的关心和支持,现已排除了所有的D级危房,正规划建设之中。教学仪器设备及图书都按正规要求配足配齐。有一套完整的远程教育设备,并能充分为教育教学服务,从而提高我校教育教学质量。
四、我校认真落实好义务教育阶段孩子免费入学制,适龄儿童只需背着书包来上学,不用缴纳任何费用,免费享受教材和住宿。住宿学生还能享受寄宿制补助生活费,每生每学期提高到250元,并按时足额发放。
五、我校把实施素质教育作为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工作扎实推进,按照教学内容和课程设置开齐、开足课程,认真落实学生体质健康和体育锻炼标准,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并把民族风情教育溶入到我校校本教材中进行教学(如彝族打歌等)。从而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增强了学生的体质,提高了教育教学质量,使我校的教育教学质量有较大的提高。今年在县统测中我校教学综合成绩居全镇第一名。
六、学校安全管理方面,我校建立健全和落实各项校园安全规章制度,切实加强校舍和设施安全管理,加大学校周边环境治理力度,加强对师生的安全教育和安全演练,每星期升降旗时都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并有记录。每月进行一次安全演练(如防震、防火演练等)。建立健全预防地震、防洪、防火等应急预案。建立健全我校安全责任制和应急机制,定期开展校园安全排查及消除安全隐患。我校属半寄宿制学校,最小年龄到6岁的孩子都要寄宿。我校教师值班实行24小时值班制,并建立健全值 ...三庄小学“两基”迎国检汇报材料
我校在上级党委、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的正确领导下,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以“三生教育”为载体,坚持德育为首,安全为先,质量为本,努力改善办学条件,以建一流的学校,带一流的教师队伍,育一流的学生为目标,坚持以德治校,依法治校,积极创建平安学校,努力构建和谐校园。
三庄小学位于松桂镇以北九公里,大丽路以东
月我校撤并了松桂镇东坡、长头、文星、赤石四所小学五、六年级及新庄教学点,组建了三庄寄宿制完全小学。学校现有教师
人,均取得合格学历,其中小学一级教师
平方米,教学仪器配备良好,基本上满足了教育教学需求,学校共有图书
学校全面贯彻执行党的教育方针,严格按照国家课程计划开足开齐各学科课程,教育教学质量逐年上升,六年级毕业学生毕业考试合格率
,受到对口中学教师的普遍欢迎和学校的高度评价。学校教育经费总支出逐年增加,预算内教育拨款逐年增加。学校发展规划科学,各项规章制度完善,教育教学活动丰富多彩,教学质量不断提高,社会影响不断扩大。
几年来,学校高度重视安全工作,以和谐创新教育为主题,以优化教育过程为核心,以确立学生主体地位为目标,以校园文化建设为突破口,全面贯彻执行国家教育方针、政策,全面落实“普九”工作,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高,教师队伍不断优化,办学条件不断改善,学生入学率
、辍学率为零,社会及学生家长的满意度不断攀升。学校通过了县文明委的“文明学校”复查,学校正积极准备申报州级文明单位。
、以“两基”工作为重点,扎实推进学校各项工作。 2
、坚持德育为首,不断改进德育工作。 3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突出教学中心,全面提高教育质量。
、改善办学条件,优化育人环境。
⑴教学设施设备跟不上形势发展需求,实验仪器与现用教材不配套且破损情况严重,电脑配置太低,部分计算机已不能正常使用。
⑵松桂镇北片五大村外出务工人员较多,留守儿童增多,管理难度增大。
⑶寄宿学生年龄小,人数多,自理能力差,给学校管理难度加大。
⑷寄宿学生路途遥远,居住分散,往返途中存在较大安全隐患。
⑴积极争取政府和社会的大力支持,拓宽资金筹措渠道,加大教育资金投入,加强基础教育设施建设,不断改善办学条件;
⑵努力构建学校、社区、家庭三级教育网络,加强对留守儿童的教育管理,让全体学生快乐学习,健康成长。
⑶努力提高 ...您现在的位置: gt gt gt gt gt gt gt gt 正文
3.强化学校管理,抓好校务公开。把办好让人民满意的教育作为衡量校务公开及教育收费公示工作成效的标准,舆论先行、加强领导、强化监督,将学校收费、财务收支、领导班子廉洁自律及涉及教职工与学生切身利益的项目内容予以公开,自觉接受社会与家长的监督。采取设立永久性公开橱窗和公开栏、召开教职工代表大会、召开学生家长和社会各界人士座谈会、填写中小学收费监督卡、印发校务公开及教育收费公示工作有关文件、简报文字资料等多种形式推进校务公开及教育收费公示工作,推动教育系统的行风工作。? 4.提高办学水平,推进素质教育。一是大力开展校本教研特色学校创建活动。以校本教研为突破口,扎实开展基础…… 需要定制和发表服务请
:中国最大的权威的***门户网站 - ***之家创建历经7年多的发展与广大会员的积极参与,
)、文章最多、口碑最好的***日常网站。荣膺搜狐、新浪等门户网站与权威媒体推荐,荣登最具商业价值网站排行榜第六位,深受广大会员好评。| | | | | | | 您现在的位置: >> >> >> >> 正文
我乡“两基”、“普实”工作分别从1997年和2000年
把教育事业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多年来,
全乡各级干部、全体教育工作者和广学生家长的通力合作,我乡“两基”“普实”
永兴傣族乡位于永仁县北部,是楚雄州的北门,属于全省506个,全州42个扶贫攻坚乡,
,距永仁县城128千米,离攀枝花市50千米,东与四川省攀枝花市接壤,南与永仁县的维的乡接壤,西与永仁县中和镇相连,北与丽江地区华坪县隔江相望,省界线长达97千米,最高海拔2796米,最低海拔1010米,海拔落差,箐深坡陡,立体气候
撤乡并镇后,全乡辖12个村民委员会,120个村民
,总人口13663人,农村经济纯收入1867万元,农民人均收入1139元,全乡财政总收入276万元,
自收收入34.9万元,教育事业费支出241.1万元,比上年增长30.9万元。
我乡有初级中学一所,从附设初中班至今36年,为各条战线输送2734名初中生,今年有7个教学班,在校生294人,教职工30人,
专任教师25人,校舍等教学设施符合普九标准。小学设中心小学,下有1个中心完小,8所村完小,办有10个学生食堂,65个教学班,9个小学教学点,学生1033人(含学前班121人),
管理人员1人,后勤人员2人,专任教师76人。全乡从学前教育到***教育的体系
入学908人,入学率99.9%,适龄儿童少年中残疾儿童4人,
入学4人,入学率100%;辍学率:上学年初在校生750人(
学前班121人),辍学2人,入学率99.99%,辍学率0.48%;毕业率:全乡有15周岁人口177人,读完小学
的177人,毕业率100%,15周岁人口文盲率0。
入学率:本年度13-15周岁适龄儿童总数500人,初中阶段入学499人(含借出),入学率99.8%;辍学率:初一至初三年级上学年初在校学生348人,本学年在校学生294人,辍学2人,辍学率0.57%。完学率:17周岁人口238人,受完初等教育237人,初级中等
率98.6%。13——15周岁残疾儿童1人,未入学率0人,在初中1人,初中阶段残疾儿童入学率100%。
(1)、公用经费及预算外2003年8月至2006年8月总拨入32017元。
(2)、农村义务教育保障经费:2003年8月至2006年8月总拨入28396.80元。
补助经费:2003年8月至2006年8月总拨入102788.90元。
(1)、公用经费及预算外2003年8月至2006年8月总拨入128864元。
(2)、农村义务教育保障经费:2003年8月至2006年8月总拨入96023.26元。
(3)、小学生寄宿制经费:2003年8月至2006年8月总拨入280340元。
(4) ...乡2006年州级“两基”“普实”复查年审汇报材料
作者:佚名 来源:不详 发布时间:2009-5-9 3:24:56 发布人:lsy1chj2wdh3
提高认识 克难奋进 巩固发展 随着科学发展观的进一步树立和落实,我乡的“两基”工作在各级党委、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的领导下,从一九九七年验收以来,一直在巩固中发展。一年来,我们始终坚持以***理论、党的十六大精神为指导,按照《***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和《面向二十一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精神,严格执行《义务教育法》、《教师法》和《楚雄州民族教育条例》,沿着州县教育工作会议制定的改革方向和奋斗目标,“两基”工作连续九年在巩固验收的基础上,解放思想、创新思路、积极奋进,克服了重重困难,以认识“两基”带来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为起点,充分调动全乡人民的积极性,提高认识,发挥优势,团结实干,使我乡“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普及实验教学”这一成果又取得了巩固发展。现将我乡一年来,巩固“两基”、“普实”工作情况作如下总结汇报。 一、基本情况 永兴傣族乡位于永仁县北部,是楚雄州的北大门,属于全省506个,全州42个扶贫攻坚乡,也是全州四个民族乡之一,距永仁县城128千米,离攀枝花市50千米,东与四川省攀枝花市接壤,南与永仁县的维的乡接壤,西与永仁县中和镇相连,北与丽江地区华坪县隔江相望,省界线长达97千米,最高海拔2796米,最低海拔1010米,海拔落差大,箐深坡陡,立体气候明显,自然环境恶劣。2006年,全乡辖12个村民委员会,120个村民小组,总人口13663人,我乡是一个傣、彝、回、汉等多民族大杂居的民族乡,少数民族比例占百分之七十以上,农村经济收入1867万元,农民人均收入1139元,全乡财政总收入273.2万元,其中自收收入34.9万元,教育事业费支出99.4万元,比上年减少11.2万元。 全乡办有初级中学一所,从附设初中班至今36年,为[此篇
为大/秘/书/网作者呕心呖血之作(dam ishu.com)-未经过
之家站同意转载此文均为抄袭 后果自负]各条战线输送2734名初中生,今年有7个教学班,在校生294人,教职工30人,其中专任教师25人,校舍等教学设施符合普九标准,适合我乡初中适龄儿童就学的需要,我们将努力办好,使之成为我乡的幼儿教育、小学教育的牵引车。小学设中心小学,下有1个中心完小,8所村完小,两个村级小学和7个教学点,共计18个校点,办有10个学生食堂,65个教学班,学生1032人(含学前班121人),教职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