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沈阳市邮编社保和沈阳市社保有什么不同

您对这篇文章中涉及的股票有任何问题,您对手中持有的股票有任何担心,
??????您对大盘走势有任何疑惑,您还关心哪些股票的趋势,随时可以免费致电--
金融界服务中心:010—66210650(30部中继***)
??????????????周一~周五:上午8:30~下午5:30,公休日:上午9:30~下午5:30
财经 在中国国企改革的辞典上,“社会保障”从来就与“下岗”、“再就业”等词汇联系在一起。国企的低效、冗员以及战略性退出,使下岗与失业在所难免。而在大量的失业面前,国家必须提供有效的社会保障。这是政府应尽的责任与义务,也是保障改革继续前行之必须。(
) 当前的国企改革,应对下岗失业的保障网设计一般有三层:第一层是“再就业服务中心”,下岗工人进入本企业的“中心”,每月领取基本生活费;第二层是失业保险,下岗职工若三年后仍未实现再就业,企业就要与其解除劳动合同,按规定支付经济补偿,职工依法享受失业保险;第三层是最低生活保障,符合低保条件的人享受最低生活保障。最终当其进入退休年龄,则领取退休养老金。 无论如何,建立社会保障网是国企改革之必须,又直接影响改革的进程。2000年末,在全国社会保障工作会议上,国务院出台了《关于完善城镇社会保障体系的试点方案》。计划经济时代的重工业基地辽宁成为全面“建网”的试点省。试点从2001年7月1日启动。(
) 这是一场极为艰难的实验。近十余年来,辽宁赖为支柱的国有传统大工业一直在破产的边缘苦苦挣扎,与之相伴的是被困在下岗、失业漩涡中的百万产业工人。截至2001底,辽宁国有企业共有在岗职工218万、离岗职工119万、离退休人员271万,这三个数字都是“全国第一”。不仅如此,辽宁省还提前进入了老龄化社会。到2001年底,全省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企业职工和个体工商户人数为666.7万人(含国企、集体企业和其他类型企业),离退休人数为271.5万人。参保者和退休者之比是2.5∶1,大大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在试点艰难推进一年之后,2002年7月22日至24日,国务院总理朱?基踏访辽宁,考察试点改革。随同朱考察的阵容相当强大,囊括了计划、经贸、财政、民政、劳动、金融、工会、专题办等各领域的重要官员,足以窥见此项改革不同寻常的重要与特殊。 辽宁试点究竟进展如何?操作者遇到了哪些主要困难和挑战?整个社会保障网的编织如何进行战略选择?如何进行利益平衡?——《财经》8月以来前往辽宁进行大量现场采访,并前后与分管试点改革的副省长刘克崮进行了两次长谈。 本文以记 ...辽宁省沈阳市在社区设置社会保险监督员配合养老保险扩面工作
为配合养老保险扩面工作的开展,沈阳市决定在全市16个区、县(市)招聘社区社会保险监督员1,209名,以配合社区社保工作人员监督、监查驻区单位和驻区人员参加养老保险和劳动合同签订情况。
  此次开发岗位既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体现党和政府对下岗失业人员关怀,促进社会稳定的民心工程,又是安置
就业困难对象再就业,落实再就业扶持政策,帮助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的重要举措。为保证此次招聘工作公开、公正、公平,沈阳市下发了《关于社会保险监督员公益性岗位工作招聘有关事宜的通知》,明确了岗位性质及设置,岗位职责,招聘对象及待遇,招聘条件及标准,操作程序及时间安排,要求各区、县(市)、开发区劳动保障部门成立招聘工作领导小组,落实责任人,招聘人员还要经过辅导、考试、岗前培训等程序方可持证上岗。
  社会保险监督员于6月初上岗工作,将对推动沈阳市养老保险扩面工作迅速开展,争创“三百”社区起到积极促进作用。社会事业投入 全省财政部门切实把解决好人民群众切身利益问题放在首位,多方筹措资金,着力改善民生,促进和谐社会建设。一是积极促进就业再就业。全年全省财政筹集资金34亿元,重点用于为大龄就业困难对象提供岗位工资和社会保险补贴、4050灵活就业人员养老和医疗保险补贴、城镇下岗失业人员和进城务工农民提供免费培训、经济困难家庭高校毕业生就业和创业援助等。二是积极支持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全省筹措资金472.2亿元,确保了381万企业离退休人员养老金、140.9万城市低保对象和86.5万农村低保对象低保金、16.7万优抚对象抚恤金按时足额发放。全省财政筹集资金8.8亿元,进一步完善了包括城乡困难群众医疗救助等在内的多层次、广覆盖的社会救助体系。三是大力支持教育事业发展。全省财政投入5.5亿元,为260万农村中小学生免除学杂费和免费提供教课书;投入4.6亿元,足额保障了农村中小学校公用经费;筹集资金7亿元,新建100所农村九年一贯制学校。省财政投入5.4亿元,提高了省属高等院校生均经费水平,促进了高等教育提高办学质量,支持了职业院校实训基地和高职示范学校建设;筹集资金4.2亿元,建立健全覆盖高等和职业教育的扶困助学体系,资助近43万名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完成学业。四是重点支持公共卫生和医疗保障体系建设。省财政筹集资金7.3亿元,用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补助、农村疾病预防、妇幼保健体系以及城市社区公共卫生服务机构建设,倾力解决群众看病难和看病贵问题。五是积极落实国家价格补贴政策。全省财政投入3.5亿元,妥善解决了城市低保户、低保边缘户、大中专在校贫困学生等因副食品价格上涨带来的生活困难问题;投入2.8亿元,用于生猪生产、防疫和猪肉储备补助;投入9.1亿元,对七个行业15.1万个对象给予了国家石油价格综合改革补助。六是不断改善城乡困难群众生产生活条件。省财政投入4.5亿元,确保完成了5万平方米以下棚户区改造任务,7.8万户、23万人迁入新居;安排专项资金,集中解决了61万户城市低保和14.8万户低保边缘户冬季取暖问题;投入2.4亿元,用于全省458个贫困村开发式扶贫、3200户移民扶贫和172户扶贫龙头企业贷款贴息,扶持农村贫困户增收致富;投入2.6亿元,帮助受风暴潮、夏旱等自然灾害影响的农户恢复生产和生活;投入3.6亿元,支持以辽西北为重点的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133万人取水远、饮水难问题得到有效解决。七是着力支持文化广播和体育等社会事业发展。全省财政筹集资金4亿元,全面启动了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 ...社保改革试点扩大到八省份,但个人账户做实的比例同时降至3%,其潜台词之一是对试点扩大带来的财政压力的忧虑。中国社保改革路径在现实和未来的财政负担之间难以选择
  辽宁省劳动与社会保障厅坐落在沈阳市闹市区18层高的农行大厦内,透过办公室的玻璃窗,可以俯瞰大半个沈阳鳞次栉比的楼群和忙碌不息的人流。日前,一项规模庞大的测算正由这个机构牵头,在辽宁省各地紧张进行着。
  测算数据涵盖了辽宁全省以2006年1月1日为界限、前后五年的工人工资水平、工龄、养老待遇等内容。测算结果将关系到辽宁省未来若干年内近百万退休者养老金的多寡,因而受到高度关注。
  这项测算源自2005年底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发布的一个重要文件,业内称之为2005年38号文。其中最令人瞩目的规定,即“做小做实”养老金个人账户。文件要求,自2006年1月1日起,全国企业职工养老金个人账户记账规模,将统一由本人缴费工资的11%调整为8%;试点范畴继续扩大,试点省个人账户全部由个人缴费形成,单位缴费不再划入个人账户,中央财政给予相应补贴。
  这显然是扩展至全国范围的利益调整。早在2001年,辽宁成为我国首个“做小做实”个人账户养老保险体制改革的试点省份。2004年,试点扩大到黑龙江、吉林二省。继之,38号文件宣布,将“做小做实”个人账户的试点扩大到上海、天津、山西、山东、河南、湖北、湖南和新疆八个省、区、市。
  但据《财经》了解,在试点扩大的同时,个人账户并非一步到位做实8%;也不像当初辽宁试点那样,先做实5%,而是从3%起步,逐步做实。这意味着个人账户做实规模更加缩水。相应的是,此举会降低扩大试点对财政补贴的需求,其背后的潜台词甚多,既有对采取“个人账户”制的犹豫,更包含了试点扩大后财政压力的忧虑。
  目前,扩大试点省份的改革方案即将上报,大幅度的方案调整提上日程。但从改革的技术环节看,无论是“做小做实”账户的比例、财政提供支持的途径,还是计发养老待遇的办法,目前存在“辽宁模式”和“黑吉模式”两种选择。
  辽宁的社保改革已经进行了很多年。假如未来试点确定以“黑吉模式”为主,对辽宁的财政支持能否持续增加?扩大的养老金支付缺口如何面对?辽宁省的方案是否需要调整?一切均暂无定数。作为养老保障改革的起步省份,辽宁走在一个十字路口徘徊不定。
  所谓“做小做实”个人账户,是指把以前个人账户的缴费工资比例降低,所缴费用与统筹账户缴费基金分账管理,全部形成真实积累;统筹账户 ...

参考资料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