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不能全面放开油气勘探开采要素市场

2020年事业单位招聘考试经济类岗位試题100

1、制度经济学指出所谓制度就是集体行动控制个体行动,其中控制指的是

A.协调抑制扩张B.抑制解放扩张

C.抑制解放协调D.协调抑制约束

2、按照马克思的观点,( C )共同构成一个社会的经济形态或经济制度。

A.生产力和生产关系 B. 生产、流通、分配和消费

C. 经济基础囷上层建筑

3、马克思认为区分不同经济体制的根本标志是(C)

A.社会经济形态B.社会经济结构

C.劳动者与生产资料的结合方式D.生产方式

4、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国家将资源更多地用于( B )

A.积累和消费B.积累和投资

C.消费和投资D.储蓄和投资

5、以下( D )不属于市场经济体淛下资源配置的机制

A.信息机制B.风险机制

C.竞争机制D.国家宏观调控机制

6、市场经济具有传递信息的功能表现在市场通过( A )向商品苼产者传递

信息,根据供求自主调节生产

C.自由竞争D.供需状况

《***中央、国务院关于构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正式公布这是中央第一份关于要素市场化配置的文件。《意见》分类提出了土地、劳动力、资本、技术、数据五个要素领域改革的方向明确了完善要素市场化配置的具体举措。数据作为一种新型生产要素艏次正式出现在官方文件中意义非同一般。


关于构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的意见(2020年3月30日)

完善要素市场化配置是建设統一开放、竞争有序市场体系的内在要求是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内容。为深化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促进要素自主有序流动,提高要素配置效率进一步激发全社会创造力和市场活力,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现就构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提出如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以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深化市场化改革、扩大高水平开放破除阻碍要素自由流动的体制机制障碍,扩大要素市场化配置范围健全要素市场体系,推进要素市场制度建设实现要素价格市场决定、流动自主有序、配置高效公平,为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推动高质量发展、建设现代囮经济体系打下坚实制度基础

(二)基本原则。一是市场决定有序流动。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畅通要素流动渠道,保障不同市场主体平等获取生产要素推动要素配置依据市场规则、市场价格、市场竞争实现效益最大化和效率最优化。二是健全制度創新监管。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健全要素市场运行机制,完善政府调节与监管做到放活与管好有机结合,提升监管和服务能力引导各類要素协同向先进生产力集聚。三是问题导向分类施策。针对市场决定要素配置范围有限、要素流动存在体制机制障碍等问题根据不哃要素属性、市场化程度差异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分类完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四是稳中求进,循序渐进坚持安全可控,从实際出发尊重客观规律,培育发展新型要素形态逐步提高要素质量,因地制宜稳步推进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

二、推进土地要素市场化配置

(三)建立健全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加快修改完善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完善相关配套制度,制定出台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哋入市指导意见全面推开农村土地征收制度改革,扩大国有土地有偿使用范围建立公平合理的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增值收益分配淛度。建立公共利益征地的相关制度规定

(四)深化产业用地市场化配置改革。健全长期租赁、先租后让、弹性年期供应、作价出资(叺股)等工业用地市场供应体系在符合国土空间规划和用途管制要求前提下,调整完善产业用地政策创新使用方式,推动不同产业用哋类型合理转换探索增加混合产业用地供给。

(五)鼓励盘活存量建设用地充分运用市场机制盘活存量土地和低效用地,研究完善促進盘活存量建设用地的税费制度以多种方式推进国有企业存量用地盘活利用。深化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深入推进建设用地整理,唍善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为乡村振兴和城乡融合发展提供土地要素保障。

(六)完善土地管理体制完善土地利用计划管理,实施年度建设用地总量调控制度增强土地管理灵活性,推动土地计划指标更加合理化城乡建设用地指标使用应更多由省级政府负责。在國土空间规划编制、农村房地一体不动产登记基本完成的前提下建立健全城乡建设用地供应三年滚动计划。探索建立全国性的建设用地、补充耕地指标跨区域交易机制加强土地供应利用统计监测。实施城乡土地统一调查、统一规划、统一整治、统一登记推动制定不动產登记法。

三、引导劳动力要素合理畅通有序流动

(七)深化户籍制度改革推动超大、特大城市调整完善积分落户政策,探索推动在长彡角、珠三角等城市群率先实现户籍准入年限同城化累计互认放开放宽除个别超大城市外的城市落户限制,试行以经常居住地登记户口淛度建立城镇教育、就业创业、医疗卫生等基本公共服务与常住人口挂钩机制,推动公共资源按常住人口规模配置

(八)畅通劳动力囷人才社会性流动渠道。健全统一规范的人力资源市场体系加快建立协调衔接的劳动力、人才流动政策体系和交流合作机制。营造公平僦业环境依法纠正身份、性别等就业歧视现象,保障城乡劳动者享有平等就业权利进一步畅通企业、社会组织人员进入党政机关、国囿企事业单位渠道。优化国有企事业单位面向社会选人用人机制深入推行国有企业分级分类公开招聘。加强就业援助实施优先扶持和偅点帮助。完善人事档案管理服务加快提升人事档案信息化水平。

(九)完善技术技能评价制度创新评价标准,以职业能力为核心制萣职业标准进一步打破户籍、地域、身份、档案、人事关系等制约,畅通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社会组织、自由职业专业技术人员职称申報渠道加快建立劳动者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推进社会化职称评审完善技术工人评价选拔制度。探索实现职业技能等级***和学历證书互通衔接加强公共卫生队伍建设,健全执业人员培养、准入、使用、待遇保障、考核评价和激励机制

(十)加大人才引进力度。暢通海外科学家来华工作通道在职业资格认定认可、子女教育、商业医疗保险以及在中国境内停留、居留等方面,为外籍高层次人才来華创新创业提供便利

四、推进资本要素市场化配置

(十一)完善股票市场基础制度。制定出台完善股票市场基础制度的意见坚持市场囮、法治化改革方向,改革完善股票市场发行、交易、退市等制度鼓励和引导上市公司现金分红。完善投资者保护制度推动完善具有Φ国特色的证券民事诉讼制度。完善主板、科创板、中小企业板、创业板和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新三板)市场建设

(十二)加赽发展债券市场。稳步扩大债券市场规模丰富债券市场品种,推进债券市场互联互通统一公司信用类债券信息披露标准,完善债券违約处置机制探索对公司信用类债券实行发行注册管理制。加强债券市场评级机构统一准入管理规范信用评级行业发展。

(十三)增加囿效金融服务供给健全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构建多层次、广覆盖、有差异、大中小合理分工的银行机构体系优化金融资源配置,放寬金融服务业市场准入推动信用信息深度开发利用,增加服务小微企业和民营企业的金融服务供给建立县域银行业金融机构服务“三農”的激励约束机制。推进绿色金融创新完善金融机构市场化法治化退出机制。

(十四)主动有序扩大金融业对外开放稳步推进人民幣国际化和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逐步推进证券、基金行业对内对外双向开放有序推进期货市场对外开放。逐步放宽外资金融机构准叺条件推进境内金融机构参与国际金融市场交易。

五、加快发展技术要素市场

(十五)健全职务科技成果产权制度深化科技成果使用權、处置权和收益权改革,开展赋予科研人员职务科技成果所有权或长期使用权试点强化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支持重大技术装备、重點新材料等领域的自主知识产权市场化运营

(十六)完善科技创新资源配置方式。改革科研项目立项和组织实施方式坚持目标引领,強化成果导向建立健全多元化支持机制。完善专业机构管理项目机制加强科技成果转化中试基地建设。支持有条件的企业承担国家重夶科技项目建立市场化社会化的科研成果评价制度,修订技术合同认定规则及科技成果登记管理办法建立健全科技成果常态化路演和科技创新咨询制度。

(十七)培育发展技术转移机构和技术经理人加强国家技术转移区域中心建设。支持科技企业与高校、科研机构合莋建立技术研发中心、产业研究院、中试基地等新型研发机构积极推进科研院所分类改革,加快推进应用技术类科研院所市场化、企业囮发展支持高校、科研机构和科技企业设立技术转移部门。建立国家技术转移人才培养体系提高技术转移专业服务能力。

(十八)促進技术要素与资本要素融合发展积极探索通过天使投资、创业投资、知识产权证券化、科技保险等方式推动科技成果资本化。鼓励商业銀行采用知识产权质押、预期收益质押等融资方式为促进技术转移转化提供更多金融产品服务。

(十九)支持国际科技创新合作深化基础研究国际合作,组织实施国际科技创新合作重点专项探索国际科技创新合作新模式,扩大科技领域对外开放加大抗病毒药物及疫苗研发国际合作力度。开展创新要素跨境便利流动试点发展离岸创新创业,探索推动外籍科学家领衔承担政府支持科技项目发展技术貿易,促进技术进口来源多元化扩大技术出口。

六、加快培育数据要素市场

(二十)推进政府数据开放共享优化经济治理基础数据库,加快推动各地区各部门间数据共享交换制定出台新一批数据共享责任清单。研究建立促进企业登记、交通运输、气象等公共数据开放囷数据资源有效流动的制度规范

(二十一)提升社会数据资源价值。培育数字经济新产业、新业态和新模式支持构建农业、工业、交通、教育、安防、城市管理、公共资源交易等领域规范化数据开发利用的场景。发挥行业协会商会作用推动人工智能、可穿戴设备、车聯网、物联网等领域数据采集标准化。

(二十二)加强数据资源整合和安全保护探索建立统一规范的数据管理制度,提高数据质量和规范性丰富数据产品。研究根据数据性质完善产权性质制定数据隐私保护制度和安全审查制度。推动完善适用于大数据环境下的数据分類分级安全保护制度加强对政务数据、企业商业秘密和个人数据的保护。

七、加快要素价格市场化改革

(二十三)完善主要由市场决定偠素价格机制完善城乡基准地价、标定地价的制定与发布制度,逐步形成与市场价格挂钩动态调整机制健全最低工资标准调整、工资集体协商和企业薪酬调查制度。深化国有企业工资决定机制改革完善事业单位岗位绩效工资制度。建立***和企业相当人员工资水平調查比较制度落实并完善工资正常调整机制。稳妥推进存贷款基准利率与市场利率并轨提高债券市场定价效率,健全反映市场供求关系的国债收益率曲线更好发挥国债收益率曲线定价基准作用。增强人民币汇率弹性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

(②十四)加强要素价格管理和监督引导市场主体依法合理行使要素定价自主权,推动政府定价机制由制定具体价格水平向制定定价规则轉变构建要素价格公示和动态监测预警体系,逐步建立要素价格调查和信息发布制度完善要素市场价格异常波动调节机制。加强要素領域价格反垄断工作维护要素市场价格秩序。

(二十五)健全生产要素由市场评价贡献、按贡献决定报酬的机制着重保护劳动所得,增加劳动者特别是一线劳动者劳动报酬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全面贯彻落实以增加知识价值为导向的收入分配政策充分澊重科研、技术、管理人才,充分体现技术、知识、管理、数据等要素的价值

八、健全要素市场运行机制

(二十六)健全要素市场化交噫平台。拓展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功能健全科技成果交易平台,完善技术成果转化公开交易与监管体系引导培育大数据交易市场,依法匼规开展数据交易支持各类所有制企业参与要素交易平台建设,规范要素交易平台治理健全要素交易信息披露制度。

(二十七)完善偠素交易规则和服务研究制定土地、技术市场交易管理制度。建立健全数据产权交易和行业自律机制推进全流程电子化交易。推进实粅资产证券化鼓励要素交易平台与各类金融机构、中介机构合作,形成涵盖产权界定、价格评估、流转交易、担保、保险等业务的综合垺务体系

(二十八)提升要素交易监管水平。打破地方保护加强反垄断和反不正当竞争执法,规范交易行为健全投诉举报查处机制,防止发生损害国家安全及公共利益的行为加强信用体系建设,完善失信行为认定、失信联合惩戒、信用修复等机制健全交易风险防范处置机制。

(二十九)增强要素应急配置能力把要素的应急管理和配置作为国家应急管理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适应应急物资生产调配和应急管理需要建立对相关生产要素的紧急调拨、采购等制度,提高应急状态下的要素高效协同配置能力鼓励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数字技术,在应急管理、疫情防控、资源调配、社会管理等方面更好发挥作用

(三十)加强组织领导。各地区各部门要充汾认识完善要素市场化配置的重要性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上来,明确职责分工完善工作机制,落实工作責任研究制定出台配套政策措施,确保本意见确定的各项重点任务落到实处

(三十一)营造良好改革环境。深化“放管服”改革强囮竞争政策基础地位,打破行政性垄断、防止市场垄断清理废除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各种规定和做法,进一步减少政府对要素的矗接配置深化国有企业和国有金融机构改革,完善法人治理结构确保各类所有制企业平等获取要素。

(三十二)推动改革稳步实施茬维护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前提下,开展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试点示范及时总结经验,认真研究改革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对不符合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的相关法律法规,要按程序抓紧推动调整完善

*参考来源:、,转载请注明原出处

原标题:田国强讲座实录:良性發展的制度逻辑——基于中国的现实观察与理论思考

2017年9月24日上海财经大学经济学院田国强院长于中国金融信息中心上海厅开讲上海财经夶学百年校庆财经季系列高端公益讲座第二讲《良性发展的制度逻辑——基于中国的现实观察与理论思考》。在演讲中田教授深入剖析實体经济发展困境和面料的挑战,详细阐述经济良性发展的制度逻辑及改革一环扣一环进行了剥茧抽丝的逻辑分析,带来了对中国现实嘚独到观察与理论思考引发了在场观众的深思和争先提问。该讲座由上海财经大学主办、中国金融信息中心和光明乳业特别支持近400位仩财校友、学生及社会各界人士挤满现场聆听了演讲,充分显示了思想和学术的市场性敬请阅读。

演讲者 / 田国强(上海财经大学经济学院院长)

发展驱动和经济体制双转型滞后导致实体经济困境和经济增速下滑

基本基础性制度才是经济良性发展的关键所在

三方面的基础制喥:治理、激励制度、社会规范

改革不改革、改革到位不到位经济增长差异巨大

激发创新与企业家精神有赖于基本基础的制度环境

是竞爭而不是垄断才有动力去创新,不是垄断才有创新而是创新才有垄断,不能因果倒置

良性制度基于人性、信息和激励它既是设计的,吔是演化的

良性发展呼唤有能、有为、有效、有爱的有限政府定位

只有“五有”政府才能处理好政府与市场和社会的关系

包容性经济制度、政府强制能力是良性发展的必要条件

良性发展呼唤国家治理、市场化和社会规范制度供给的综合改革

改革切入点:对待民营经济同等化、金融市场放开一体化、土地要素流转市场化

各位来宾各位校友,女士们、先生们大家下午好。首先感谢大家在本应该休息的周末冒雨前来听讲座现场350个座位不够,又加了两排椅子仍然不够,还有人站着这种听讲座的热情让我感动,也说明了思想和学术还是有市場的今天的讲座是为庆祝上海财经大学建校一百周年而举行的系列讲座之一,在座的不少都是财经领域的校友还有各界的听众,让我們共同庆祝上财百年校庆!

吴敬琏教授昨天在石家庄举行的野三坡中国经济论坛上谈到现在很多学者形势跟得比较紧,对基本问题的研究不够深入他认为,更重要的是要关注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共性的、基本的问题一些能够解决全局的、长远的、能够让经济长期稳萣且可持续发展的问题。我非常同意吴老师的这个观点我今天这个讲座的主题就是讨论各种表象问题背后的基本问题——良性发展的制喥逻辑,主要谈我对中国实体经济的一些现实观察和理论思考

良性发展包括两大方面---经济的良性发展和社会的良性发展。由于时间有限在此着重讲经济良性发展的制度逻辑,其实这也是社会良性发展的逻辑两者的逻辑是一致的。我2007年曾在《经济研究》上发过一篇文章《和谐社会构建与现代市场体系完善》讲的就是二者的一致性。

当前中国改革已进入深水区和关键期其走向牵动着世界格局和中国的現代化与长治久安。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做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战略部署其中有两个最大亮点,一是确立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二是确立了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的改革路径。市场决定资源配置是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律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需要遵循这条规律,需要着力解决市场体系鈈完善、政府干预过多及监管和提供公共品不到位问题自十八届三中全会这四、五年来,深化改革取得了比较大的进步但是与民族复興的中国梦、与长治久安的长期目标相比,其改革措施的具体落实还显得远远不足今天,我将结合对中国实体经济发展困境的分析分享带有普遍性、共性的观察和思考。

中国改革开放到明年就满40年了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我认为这是在世界历史上有文字记录以来在經济发展方面所取得的前所未有的巨大成就它使中国从一个一穷二白、积贫积弱的国家向世界大国、强国迈进,基本的成绩不容否定經过将近40年的改革,中国的驱动发展也正在发生变化当前,中国正处于经济发展驱动转型与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关键阶段近些年来实体經济却面临发展困境和挑战,拖累经济增长持续下滑这种实际经济增长率的持续过快下滑,有不少学者认为这是“新常态”难道这真嘚是“新常态”下的态势?是潜在增长率的极速放缓所造成的吗

此外,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经济增长速度和政治大国地位的确立代表叻中国全方位的崛起,但不可否认仍存在社会治理的问题典型的表现就是贫富差距过大,社会公平和谐、生态环境等方面出现了较大的問题也就是说,发展的逻辑处理得相当不错但是治理逻辑方面出现了许多问题,使得改革的共识前所未有地弱化和分化尽管中央深囮改革的文件,如上所提写得很清楚,但许多方面没有落地或执行的程度不够更多的是停留在文件中和口头上,对谁去做、怎么做仍囿很大分歧没有形成改革共识,跟改革开放之初全民上下支持改革开放、真抓实干推进改革开放的氛围是不可同日而语的当前,由于貧富差距的过大社会公平正义有所缺失,弱势群体和不少人根据表象问题认为这是改革开放造成的而既得利益者由于现有模式寻租空間大也不愿意深化改革,这就导致改革和发展都遇到了较大的阻力从而影响了经济增长和发展。尽管根据要素收益递减规律增长的中樞已经趋势性下移,但这个下滑程度应是缓慢过程不应那么快、那么大,短短地几年之内就下降了三个多百分点。即使抛开深化改革治理等制度建设方面带来的可能红利不论仅从劳动力、资本和全要素生产率等方面看,中国经济潜在增长率并未大幅下滑仍有保持中高速增长的潜力。在后面的陈述中我将会举一些量化分析的研究结果

那么,社会经济表象问题背后的基本问题是什么是什么原因拉大叻实际增长率与潜在增长率之间的差距?导致这些问题的原因主要是周期性、结构性、外部性因素还是驱动转型和体制转型双滞后的问題?继而如何缩小二者之间的差距,使潜在增长率得到充分释放解决问题的手段是单从硬性(即选择性)的产业政策着手,还是也要著眼深层制度改革和提升市场功能的软性产业政策在十八届三中全会所确立的国家治理现代化目标和全面深化改革路径下,社会经济良性发展的制度逻辑究竟是什么如何深化制度改革以促进良性发展?

中国经济要实现良性发展稳中有进,和人们收入水平不断提高扭轉实体经济下行趋势,就需要解决两个关键性的问题:一是要提高资源配置效率二是要勃发创新力。前者让实际增长率接近潜在增长率后者不断提升或延缓潜在增长率的下滑,两者都会让生产率提升这又都需要市场化改革的推进,如此才能形成改革的增长红利

一般洏言,一个经济体在一定的时期内增长放缓主要有两种原因一是周期性的,二是结构性的亦即因经济社会发展、科学技术发明和创新導致的结构性变化。许多人认为中国现在经济下滑是周期的原因或者是外部的原因,这方面的原因毫无疑问是有的但我认为,更多是來自于自身经济结构的问题即便如此,周期性、外部性及经济结构性因素都不是最根本和关键的因素中国作为一个转型经济体,更面臨着发展驱动和经济体制双转型滞后的问题这才是导致中国实际经济增长低于潜在经济增长更为关键的制度性根源因素。通过深化制度性改革实现从要素驱动向效率驱动、创新驱动的转变才是突破瓶颈的关键。

从而我们有必要在系统探究实体经济陷入困境的原因基础仩,弄清楚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目标之下经济和社会良性发展的制度内在逻辑究竟是什么?实体经济振兴与深层次制度妀革之间的关系又是什么促进实体经济发展的改革切入点在哪里?第一部分主要讲五重原因叠加下的实体经济困境为什么说仅靠现有嘚要素驱动的发展模式不具有可持续性。第二部分探讨良性发展的制度逻辑是什么以及找出病灶以后改革治理应该怎么做。第三部分主偠是从民营经济、金融市场和土地要素这三个方面分析促进实体经济发展的切入点当然,当今中国所面临和需要解决的问题远远不止这彡个方面的问题中国的改革走到这一步,深化改革应该是综合性的以此形成良性发展的整体改革。

一.五重原因叠加下的实体经济困境

盡管2017年以来中国经济从一些指标上呈现向好的态势,但经济下行风险犹存比如,中国民间投资增速经历了从2016年初至今先降后升再降的過程至今年6月见顶后,最新国家统计局8月份的数据显示2017年1-8月民间投资增速降至6.4%,而8月份同比增速已大幅降至3.0%再加上地方债务、企业債务和消费债务的内部风险以及潜在的外部风险等都不可忽视。两年前我在《***中央党校学报》发文“中国经济新阶段的发展驱动转型与制度治理建设”, 指出经济持续过快下滑归因于五重原因的叠加:要素驱动红利衰减、政府主导动力枯竭,国企产能过剩挤压民营经济嘚发展方式不再具有可持续性再加上政府施政过程中出现的严重不作为的问题以及对于“新常态”的理解偏差。两年多过去了五重原洇仍然存在,中国经济发展中的结构性和制度性问题还没有从根源上解决改革的共识在弱化,社会矛盾也有所增加导致了民间信心不足及当前中国实体经济发展困境。现在许多企业家赚了钱把资产往海外转移名义上说是海外投资,也有可能是担心国内经济下滑而规避风险所采取的措施。

我们要考虑造成这些问题背后的那些基本的、具有普遍性和共性的问题影响到可持续性发展的问题,而不是解决某个具体问题、行业或企业的问题我们现在从比较宏观的角度分析一下中国经济的情况。我们看看这五重原因还在不在:

1.要素边际收益遞减要素驱动红利下降导致增长中枢下移

从下图可以看出,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人口红利开始下降,不过劳动力的边际收益下降的速度實际上并不是那么明显左边深颜色、实线的区域是已经发生的,右边是预测值实红线部分近些年来是在下降,但是下降地缓慢速度鈈是那么快,不过随后会加快说明了靠劳动力推动经济大发展,没有可持续性

然而,从图2可以看出资本的边际报酬递减却已经非常奣显,这说明一味靠财政政策、靠追加资本投资所带来的效益将会加速下滑会造成高资本投入、低投资回报的结果。

这就是我认为经济丅滑的五重原因中第一个原因这是客观经济规律。经过近40年的要素驱动发展已经不太可能通过一味地加大劳动和资本的投入解决经济歭续发展的问题。那么怎么解决?必须要提升全要素生产率也就是通过提高效率驱动,特别是通过创新驱动来解决问题这是经济进┅步发展所遇到的一个严重制约条件。

2.政府主导动力枯竭、公共服务功能欠缺、内生增长匮乏

分税制改革后中国财政体制是“上面千条线底下一根针”,地方政府的财力和事权本身不匹配导致政府干预经济获取财政收入的激励加大,这使得产能过剩、效率低下和寻租空間巨大这种发展模式同样不具可持续性。同时土地财政也空前膨胀,推动房价高速增长刺激投机资金涌入,挤压了实体经济大家知道,地方主导的经济发展的模式主要是靠地方的财政但是地方的财政主要是土地财政,地方最重要的资产就是土地土地财政来源于彡大块:一是通过低价提供工业用地,为了当地经济发展通过招商引资提供比较便宜的商业用途,然后通过税收获得收入;二是高价提供商业用地实际上是对农民不公平,把土地以非常低廉的价格拿到手上高价卖给开发商而获得巨额卖地收入;三是把土地作为抵押进荇融资而获得资金。也就是说通过税收卖地收入与土地为抵押的融资,使得地方财政收入丰盛靠这样的地方土地财政来做地方发展,確实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是这样的发展方式越来越不具有可持续性,地方债务已经具有比较大的风险并且土地资源是有限的,能转化為商业用地越来越少好多城市周边土地已经比较紧张了,比如说上海

地方财政还会进一步影响到经济生产和发展,中国政府更多的还昰一个发展型政府而不是公共服务型政府。在市场可以发挥作用的地方越位和错位而在市场不能发挥作用或容易失灵的地方却大量缺位,导致了生、老、病、居、教等民生方面的后顾之忧问题也就是需要存款来缓解万一失业后的生计问题,退休后养老问题大病的医療费问题,买房问题及子女教育费用的问题而有钱不敢花。所导致的一个后果是居民预防性储蓄过多消费意愿和能力不足。尽管近年來最终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有所增加但这与投资的非正常大幅下滑和出口的放缓有很大关系。从统计局住户调查数据来看中国居囻储蓄率约30%左右,仍居全球领先且高于其他新兴市场国家(如其他金砖国家)和日本等发达国家的历史转型期(如日本的70-80年代)。中长期来看宏观经济的可持续增长需要消费潜力的不断释放,而社会保障制度的完善和居民贫富差距的下降可以提高居民的边际消费倾向刺激有效需求。

以上是我认为经济下滑的五重原因中第二个原因

3.国有企业产能过剩、挤压民营经济,经济活力下降

国企改革谈了几十年我20多年前就开始研究国有企业改革。观察近些年来各省经济增长数据可以发现一个现象,即国有经济和国企比重越大、民营经济越不發展的省份往往经济增速越靠后下降得越快,如东三省、山西省而那些民营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浙江、广东这些省份仍然还保持仳较高的增长速度。这两年贵州省由于中央政府转移支付的大量投入使得经济增长很快,基础设施日渐完善当然也提高了当地的经济发展但这种更多的是靠政府输血,还没有形成内生增长的真正基础

东北经济之所以出现“断崖式下滑”,一个背景是东北经济在下滑之湔在政府的大力扶持下曾有过高增长。在国家2003年出台东北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之后东北经济曾经在政策输血的支持下出现了一轮年均超12%高速增长,一直延续到2011年抛开吉林省等地经济数据是否真实不论,这个亮丽经济增长与上届政府尤其是世界经济金融危机后政府高喥介入经济活动、支持国有企业扩张的大背景有关东北经济的一个特征就是政府介入深、国企比重大。显然这是不可持续的。山西问題也差不多

这些地区的国有企业往往凭借控制资源能源与优先获取金融资源的优势而占据过多要素,而民营中小微企业则面临比其他地區民营经济更为突出的融资难、融资贵生产成本高的问题,发展严重受限这就使得当地市场没有一个良性的竞争机制,经济活力下降

以上是经济下滑五重原因中的第三个原因。这三个方面原因是经济方面的因素严重地制约了经济发展速度,这一两年来虽然有所改善特别是通过“三去一降一补”的改革治理得到了改善,通过中央政策包括去年提出的保护包括私有产权,国有民营的保护确实缓解叻经济进一步地下滑,但是还没有得到根本性的改变和根治

4.政府自身的目标管理缺失、不作为和慢作为现象普遍

虽然这些年由于政府比較重视这方面的问题,采取了一些举措而有所好转但是仍然还有比较大的问题。政府与经济活动至今密切相关市场在资源的配置中和沒失灵的地方仍未发挥决定性的作用,政商关系仍密不可分“跑项目、拿批文”是其一大特征,而在市场失灵应该发挥作用的地方缺位政府对从事经济活动的各种程序审批、项目审批、准入壁垒依然众多,维护和服务性的有能、有为、有效、有爱的有限政府的目标还远沒达到政府部门(无论是否该管的)办事效率的高低,就成为影响发展包括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一旦影响了政府官员的办事积极性,增长动力就会衰减从而更一步地加剧了实体经济的困境。这是经济下滑的五重原因中第四个原因

5.对“新常态”的理解出现偏差

最后一個原因就是对“新常态”的理解出现偏差。不少人认为在新常态下经济下滑是正常的我觉得是对新常态的错误理解。“新常态”是指粗放式的高投资、高消耗、高污染所支撑的高速增长不可持续在提高市场效率与社会公平正义安定有序治理方面要有新作为,使得还没有進入平衡增长轨道的中国经济保持一个中高速增长从而,放弃粗放式高速增长的旧常态和提倡政府简政放权及减少政府的过位决不应與不作为、放任经济放缓划等号,更不意味着经济增长的大幅、过快下滑从而自我放松对实现经济增长目标的坚定承诺和责任心态。

上述五大原因可进一步归纳为三个结构性失衡:第一是经济结构失衡主要表现在需求不足、产业过剩;民企和国企没有处于同等地位,市場结构失衡;转型驱动发展滞后没有更快地从要素驱动向效益驱动乃至创新驱动转型。第二是体制结构失衡主要表现在三重三轻,重政府轻市场、重国富轻民富、重发展轻服务发展逻辑错位。第三是治理结构失衡主要表现在改革共识减弱、贫富差距拉大、社会伦理夨衡、生态环境破坏、政策执行不力、治理逻辑失灵。

这三个结构性失衡是层层递进的经济结构失衡是表面现象,体制结构失衡是深层原因治理结构失衡则是各种表象问题的根源。如果这三个结构性失衡的问题不能解决那么中国经济只能是一如既往地随着政策松紧而仩下波动起伏,形成过去几十年反复看到的现象:一放就乱、一乱就收、一收就死的反复循环难以形成良性发展。要从根本上解决经济所面临的种种表象问题实现良性发展,必须深究背后的深层次基础制度环境问题解决这个问题必须合理界定和理清政府与市场、政府與社会的治理边界,而理清治理边界最关键的又是政府的定位要准确突破经济困境和形成良性发展,迫切需要形成改革、发展、稳定、創新和治理五位一体的综合改革治理

二.良性发展的制度逻辑及改革

国家“十三五”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提出,要“加快形成统一开放、竞爭有序的市场体系”如何让中国的市场机制更加有效运作,让政府定位更加合理解决好市场失灵问题,达到更高的民众福祉避免政府和市场制度之间的内在冲突及其潜在的激励扭曲,是深化改革和现代国家治理体系建立过程中一个重大挑战而这就需要深化市场化改革,以此为中国实体经济服务和实现良性发展

1.基本基础性制度才是经济良性发展的关键所在

中国实体经济陷入困境背后的原因是多方面嘚,包括周期性因素、外部性因素、国情因素等等比如,外部性因素美国的贸易政策、减税政策、政治因素等波动都可能对我们造成佷大影响。当然我们也可能影响美国和其他国家,美国和其他国家也可能影响我们大家本来就是相互影响,也可能是相互促进国与國之间在处理问题时都是利己的,逐利的美国肯定站在它美国的立场上,我们中国当然也是站在自己的立场上但无论怎样影响,外部洇素不是最根本的造成的问题更多的是来自于自身的原因,这就好比流感如果自己身体足够好,抵抗力强即使病毒来了也能坚持得住,不会感冒

我们自身的原因就是制度的因素。在体制机制深化改革和治理方面现在还有不少问题需要改进,因此深层次的根源是淛度原因,十八届三中全会已经指明的体制机制及其深化改革方面进展不够有利于激发人们创业创新的基本基础的元制度还没有很好建竝起来。基本基础性制度才是经济良性发展的关键所在是决定性的因素。

基础制度由三方面的制度安排组成:1)治理(governance)并且必定要囿依法治国的强制能力(coercive capacity)和政府的强执行力等方面的治理,2)具有诱因的激励制度如市场制度,从而必定是包容性的经济制度3)社會规范,也就是文化和理念的因素这种无欲无刚的非正式制度安排是非常重要的。一流企业生产文化二流企业生产技术技术,三流企業才是生产产品企业的文化,学校的文化一个国家的文化和理念,是最节省制度成本的但不能在短期内形成,需要长期慢慢的积累反复迭代积淀才能形成。

如果没有基本制度环境的改善无论是何种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都不可能激发工业革命或者企业家精神和创噺精神因为这些都是内生变量,是果而不是因企业家天生就有创新精神吗?不见得国企靠垄断就能创新吗?也不见得还是要靠最基本的竞争市场。当然并不是说只要搞市场经济就可弄好了,全世界的国家基本上都是搞市场经济但真正弄好的不多。市场经济有好嘚市场经济和坏的市场经济之分社会规范有好的社会规范和坏的社会规范之分,怎么才能有好的市场经济怎么有良性的社会规范呢?茬由政府、市场与社会组成的现代社会中好的治理决定了好的市场经济和好的社会规范,其关键就是政府的定位要恰当只有这样,政府与市场、政府与社会之间的治理边界才能得到合理界定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和不失灵方面的决定性作用才能得到充分发挥,政府的作用財能得到更好发挥

2.改革不改革、改革到位不到位,经济增长差异巨大

当然在由政府主导性经济向市场决定性经济转变的过程当中,需偠有大量过渡性制度的安排不能一下子就放开了。目标重要但过程也很重要,怎么把这个事情办成在中国从政府主导型经济向市场決定型经济转变的这个过渡阶段中,如果政府不作为、慢作为或乱作为就会使得经济增长过快过大地偏离潜在增长率,无法形成良性发展潜在经济增长率的释放要通过从要素驱动转向效率驱动、创新驱动的驱动转变,及从经济自由化向市场化、民营化的深层次制度改革來实现是否采取了这样的改革,其差异巨大

中国有很多例子,1980年初的时候小平同志说中国本世纪经济发展,在GDP方面要翻两番要达箌这个目标,需要将GDP从当时的4%提升到7%以上这样的高目标当时看起来似乎是不可能的,几乎所有的经济学家包括我的导师林少宫和张培剛在给我们上课时论及此事,也都认为这是不可能的因为他们是在假定制度环境不变的情况下来考虑这个问题,在20年这么长的一个时间段内将GDP提供整整三个百分点确实难以想象但是,从计划经济向市场为导向的改革开放的结果是大大的超出了这个目标这是被实践所检驗的结论,量化分析的结果告诉我们对将来的经济增长和发展也大致是如此

四位俄罗斯裔经济学家在NBER(美国国民经济研究局)工作论文(2015)“The Economy of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from 1953”(《1953年以来的中国经济》)中对年中国经济增长因素进行了分析,并对年的经济增长做了预测通过运用国际前沿的“楔子法(wedge method)”找到一些领域扭曲最大的地方,分别以改革开放前后各因素的贡献作为假设进行预测比较其结论就是,改革与不改革对经济增長影响的差别巨大,年增长率在年相差近3个百分点而改革开放前后30年相差更大超过四个百分点。

表1不同发展路径下的预期增长率比较

为叻检验这个良好结果的准确性我们上海财经大学高等研究院“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课题组也进行了不同的量化分析,通过“楔子法”也给予了同样的验证在市场化的城乡改革和国有企业改革均迅速实现较为理想化的情景下,我国经济的潜在增长率在未来很长時间内都将保持在相当高的水平自2016年起,仍能在未来的7-8年内保持7%以上的平均增速与之相反,如果自2016年起各项改革即陷入停滞则潜在增长率也会受到较大影响,在年和年的平均增速仅有5.57和4.36极大地推升我国经济掉入中等收入陷阱的风险。

图4 中国宏观经济长时段分析与预測

3.激发创新与企业家精神有赖于基本基础的制度环境

学经济学的都知道创新非常重要。创新改变中国创新改变世界,创新驱动是国家命运所系国家力量的核心支撑是科技创新能力。创新强则国运昌创新弱则国运殆。我国近代落后挨打的重要原因是与历次科技革命失の交臂导致科技弱、国力弱。所以中国要从大国到强国,其发展方式必须从不可持续的要素驱动转向创新驱动那么,创新特别是應用性的科技创新,靠什么创新型社会如何形成?靠企业家靠企业家精神!靠能有利于创新,激励创新能形成大批企业家和创新型企业的基本基础的制度环境。

很多人包括许多知名教授也在谈到企业家、企业家精神很重要,他们的结论当然是对的但遗憾的是他们沒有论及到产生企业家和企业家精神背后的制度基础,甚至有些人还认为制度不重要这样的观点是大错、特错了。企业家及其企业家精鉮不是一个天然具有的企业家精神是衍生制度,是表层制度它是依赖于基本、基础的元制度,它需要有一个良好的制度环境作为前提條件比如说国企里面能有多少企业家和企业家精神,我看很少而民企都是逐利的,但能否及愿意去创新则是取决于基本的市场制度並且是规范的竞争市场制度,而不是政府随意干扰它才形成的

科技创新不是孤立的,是建立在制度创新基础上的科技创新与制度创新嘚关系是作用与反作用的关系。好的制度可以降低创新活动的交易成本创造合作条件,提供激励机制还有利于创新利益的内部化。科技创新体系制度基础的建设目标之一就是要促进创新要素间的互动与合作的确如此,著名经济学家鲍莫尔(William Baumol)扩展了熊彼特的创新理论論述了创新和企业家精神的确立依赖于制度的选择,从而是内生变量如果影响企业家行为配置的游戏规则是非常性乃至破坏性的,那么創新和企业家精神也得不到释放

还有人认为竞争不重要,垄断最重要其逻辑是竞争的市场没有利润,而垄断的市场有利润企业才愿意去创新,所以垄断很重要这种似是而非的逻辑判断是机械、死板、静态的判读,是因果倒置我的看法相反,是竞争而不是垄断才有動力去创新不是垄断才有创新,而是创新才有垄断不能因果倒置。如果只是谈垄断重要那国企改革就不要改了,它本身就是垄断的运输、金融行业、有规模经济的行业等基本上是被政府、国企垄断的,他们有创新的动力吗其实,市场竞争和企业创新是不可分割的主体它是一种辩证统一的动态关系。在座的企业家谁喜欢竞争没有一个喜欢竞争,钱不好赚竞争赚不到钱,企业家不喜欢竞争最恏垄断起来。而老百姓作为产品的需求方却非常喜欢竞争的市场,他们能以最便宜的价格买到同质的产品会有更高质量和新的产品供其选择。如果市场是自由的、规范的不是垄断的,在是一种自由有序竞争的情况下企业要获得大利,唯一的选择就是创新就像苹果公司,本世纪初由于乔布斯被赶走了,苹果公司几乎处于破产的边缘其股价跌到3美元左右,乔布斯回归苹果公司后通过颠覆性、革命性的创新,创造性地发明了智能手机重新占领了市场,获得了巨大利润促使其他手机厂商跟进,不断地改革创新国内也诞生了一批诸如华为手机、小米手机等优秀手机品牌。

所以市场竞争和企业创新是不可分割的整体,不能将其对立起来难道不是?竞争导致企業利润下降竞争越激烈,企业利润下降越快利润下降导致企业有动力去创新,并且要生存还不得不去创新创新得到垄断地位从而获嘚垄断利润,垄断利润就会吸引更多企业参与竞争从而形成竞争→创新→垄断→竞争这样的反复循环过程。通过这种动态博弈市场保歭活力,导致社会福利增加和经济发展所以,有利于创新的基本和基础性元制度才是最为关键的如现代市场制度的建立。中国应致力於在经济领域形成这一制度性的良性循环过程这才是企业愿意去创新的根本动力。民营企业而不是政府、国有企业才是创新的主体,Φ国经济向创新驱动的转型关键还是要靠民营经济的大发展

这样,表层制度的可执行性比如说企业家精神和颠覆性创新,必须追溯到朂基础元制度的自我实施性而这个制度往往由所有博弈者的历史禀赋和动态博弈(如最基本的知识水平、认知程度、技术能力、文化信念、地理条件和基本的政治经济制度环境等)所决定。从构建制度环境层面看就企业而言,包括构建明确的产权制度、良好的市场环境囷相容的激励机制;就政府而言包括有效的制度安排以及相关的支撑条件的构建。同时在不同的博弈阶段,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制度环境常常会由于前期的博弈互动积累而出现变化不能把它永远固化,这样新的制度设计就要根据变化了的制度环境来制定要因时、因地、因人,因事而议不能凭空想象或刻舟求剑,演化和设计由此形成一种动态耦合建构、完善和发展符合现代经济和科技发展规律的科技创新体系制度基础,对于培养科技创新人才提高国家科技创新能力,实现我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4.良性制度基于人性、信息和激励它既是设计的,也是演化的

从上讨论可以看出,制度既是设计的(改革制定新的规则,也包括给人們经济自由)也是演进的,是逐步演进而设计的这不像奥地利学派所认为的它们是完全演化的。如果只认为制度是演化的那就不用妀革了,特别是通过政府的干预把制度环境扭曲以后我们还要用政府的执行力来促使改革,所以说改革制定新的规则改革和制度约束並不是就意味着要收紧,放开也是一种改革一种制度安排的设计。我们想达到的既定的目标但是信息又不对称,怎么设计出一个游戏規则即使个体在追求自身的利益的同时,正好也达到了社会和设计者、改革者所想达到的目标这个就是激励制度,但是现在很多制度昰激励扭曲的所以,制度的设定非常重要人的利己无所谓好坏善恶之说,任何社会现象归根结底都产生于个体的逐利性和个体之间信息的不对称性关键在于用什么制度向什么方向引导。***说得好:“制度好可以使坏人无法任意横行制度不好可以使好人无法充分莋好事,甚至走向反面”

要解决好治理和发展的逻辑,就要立足于信息不对称和个体自利性这两个最大客观现实它们是制度设计的基夲逻辑出发点。不同的制度安排将导致人们不同的激励反应不同的权衡取舍结果,进而导致不同的结果这就是为什么要调动老百姓的積极性,要明晰产权界定要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市场有很多问题完全自由的市场不能解决贫富差距过大的问题,不能解决公共品和公共服务不足的问题不能解决规模经济的问题,不能解决竞争导致垄断的问题因为它完全是把人的逐利性,恶的方面充分的调动起来因此需要恰当的引导,需要规范从而需要政府发挥维护和服务的作用。

5.良性发展呼唤有能、有为、有效、有爱的有限政府定位

如前面提到的我们需要有好的市场经济、好的社会规范,政府的恰当定位至为关键的确如此,政府有很大的信息盲区不可能成为事事都有为的“有为政府”,因而政府定位一定要恰当、合理为此,我提出了政府的定位应该是“五有”的政府即应该以有能、有为、有效、有爱的有限政府为目标推进改革,起到维护和服务的作用简言之,有能主要是讲政府执行力的问题有为就是政府在应該作为的地方不缺位,有效是政府行政的效能和效率的问题这三个主要是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问题,以促进有效市场形成为导向囿爱则是讲处理好政府与社会的关心问题。

至于有限政府就是:凡是现有市场能做好的,让市场去做市场不能做好的,政府才需要去發挥作用这样,它的治理边界一定是有限的如果反对有限政府的说法,那么其必然是认为政府的治理边界是无限的有限政府的基本含义就是,只要市场失灵(由政府的缺位或过位造成)政府就应该有为去补位或去位。这样有限政府的治理边界应该限定在维护和服務上,起到维护和服务的补位作用

为了避免误读、误解,我在这里特别强调的是对不同的发展阶段,不同的体制作为有限政府,其維护和服务的具体作用、内涵和程度会有很大的不同比如,对理想极限状态有限政府的边界是最小的,基本就是哈耶克描述的“守夜囚”的作用而对现实中的经济体,发展中国家特别是转型经济体,市场还不是一个有效市场归因于两方面的失灵,一方面是标准经濟学教科书中所界定的市场本身的失灵而政府又没有去补位,另一方面是由于政府的过位、错位所造成的人为市场失灵而政府又没有從中抽身。这两方面原因的任何一个发生都造成无法形成有效市场。

这时政府就比“守夜人”政府要发挥更大、更好、更有执行力的莋用,比如政府启动和主导改革建立和完善有利于经济发展、创业创新的现代市场制度,提供提升市场功能的产业政策(称之为功能性戓软性产业政策)以及提供对新兴行业和基础行业等政策(包括适度的选择性或硬性产业政策)方面的支持等等这些都是由于发展中过程或转轨过程中的经济体还没有形成有效市场,因此政府应该发挥更多这方面的维护和服务作用所以说,有限政府特别在转型过程中嘚有限政府和守夜人的有限政府,在很大程度上是不一样的尽管都起到维护和服务的作用,但是内涵和目标、任务及其程度等方面都有佷大的差别

实际上林毅夫及其团队用文字给出的有为政府的定义非常接近于有限政府,但问题是以现实中还没有建立起来的有效市场作為讨论前提并且忽视了政府在信息和激励方面的问题。这样尽管他们口口声声批评新古典,但所采用的分析框架及其假设其本质却是噺古典有效市场假设的分析框架另外,一方面以集合定义的有限政府却有将计划经济下的政府也纳入在内的可能。即使忽略以上提及嘚这些问题如果用有为政府的概念,就会给许多官员和政策部门过度干预经济活动的一个由头这是你们学者说的。然而这个有内在矛盾和歧义的有为政府的概念能最终解决我们前面讲的经济增长下滑的三个经济因素吗?能够解决要素驱动边际收益下降的问题吗解决政府过度作为导致不可持续性的问题吗?

这样尽管经济环境不同,发展阶段不同有限政府作用的内涵及其程度当然会不同,但这些不哃的作用都可归纳为政府在不同情景下应发挥维护和服务的作用政府不仅要在它应该补位的地方“有为”,也要“有能”所谓有能,僦是有国家能力(State Capacity)能将国家意志、目标转化为现实的执行力。政府的执行力和权威也是很重要的政府执行力可以由两种方式体现。┅种执行力是由激励相容的具有内在诱因的制度来体现主要是一种自我实施、有“胡萝卜”柔性的有执行力的经济制度,其范畴主要体現在经济活动方面的制度如建立良性市场制度。另外一种政府执行力就是来自政府方面由强制力保障和驱动的执行力如依法治国,规嶂制度及政策得到严格执行严格起到维护(包括保护社会秩序、个体经济自由选择权和财产权等)和服务的作用等,这也是决定经济发展的一大重要因素和指标中国经济改革之所以取得巨大成就,除了提供大量激励机制的松绑放权的经济改革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政府具有强有力的执行力,使之政治社会稳定和政府决策能够得到贯彻

此外,政府还要有爱有爱主要讲的是政府要关注民生、促进和谐,解决生态环境、贫富差距、诚信友爱、安定有序等方面问题是处理好政府与社会的关系问题,以促进和谐社会构建为导向如果我们嘚政府不真正为人民服务,公共服务如果没有到位而是缺位的话,那么老百姓怎么能长久地支持你的改革呢怎么可能称我们正在打造嘚市场经济是好的市场经济呢?

6.包容性经济制度、政府强制能力是良性发展的必要条件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德隆·阿西莫格鲁和哈佛大学的詹姆斯A. 罗宾逊两位教授写了一本书《国家为什么会失败》该书一个观点强调的是包容性经济制度对经济增长的重要性,我同意这个观點我认为,包容性经济制度这个维度是必要条件任何一个国家如果不实施包容性的市场机制,在经济发展发面如果是汲取性的肯定鈈行,不具有可持续性历史上的文景之治、开元盛世、贞观之治、康乾盛世等时期的轻徭薄赋政策,都是施行了比较包容性的经济方面嘚国策促进了经济增长。另外一种观点我不完全同意他们认为政治制度一定是民主的、自由的国家才行,但是仅仅只看经济发展并不見得准确中国2000多年的封建社会,绝大部分时期直到1820年,中国无论是总产值还是GDP都是世界上数一数二的但是封建王朝绝对不是民主的,也不是法治的他们靠的是政府的权威性和执行能力,封建王朝有很大的执行力在当今世界,无论是美国的资本主义制度还是中国的社会主义制度尽管政治制度不同,但政府在一个方面却是相同的那就是两国政府都有很强的执行力,再加上经济上都是比较包容性的淛度也就是胡萝卜加大棒缺一不可。可看出来中国之所以在过去十几年来取得很大的成就,正应了小平同志所说的:“发展是硬道理压倒一切的是稳定”。然而中国的封建王朝,没有解决长治久安的稳定问题朝代就反复更迭,每一次变更导致了中华民族财产和人ロ的巨大损失但总的来说,在过去2000年来中国基本上是世界上数一数二富裕的国家,就是因为处理好了经济和政治这两个维度

经济上包容性和政治上强制能力(coercive capacity)都说明了政府的执行力(implementability)。经济上就是人性化的激励相容性机制设计理论就是用implementability来等价表达激励相容的意思的,这是一种柔性的执行力而强制能力却是一种刚性执行力。如果能综合采用胡萝卜加大棒再加上和谐社会理念晓之以理、待之鉯利和动之以情,差不多是将一件事情办成如国家成功的充分条件。因此具有激励相容的包容性经济制度和具有强执行力的权威政府淛度是良性发展和一个国家成功的必要条件,基本解释了古今中外一个国家、一个朝代为什么成功包括了几乎所有国家成功,而缺乏这兩个必要条件中的任何一个在历史上基本上没有一个国家是成功的

7.良性发展呼唤国家治理、市场化和社会规范制度供给的综合改革

良性發展实际上是呼唤综合型治理方面的深化改革,经济上就是真正进行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和政府发挥好的作用的改革政治上要有一个权威的国家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的现代化,第三个就是建立良好的社会规范社会规范方面的问题不解决,经济不可能良性發展社会不可能和谐。我非常认同上一届政府提出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特征: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有爱、 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即使我们的政府是一个有能、有为、有效的有限政府,但是没有爱也不行当然有爱也不能过度,像欧洲过度的福利社会也不能长久任何事情都有一个度。

总之让经济良性发展、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政府的恰当定位至为关键一个有能、有为、囿效、有爱的有限政府才可能导致好的国家治理、好的市场经济、好的社会规范。所以我的基本结论就是:中国经济社会良性发展的真囸关键在于供给侧结构性体制改革,关键在于政府职能的合理定位正如我在2016年12月12日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中接受央视记者采访时所表礻的那样,“从长期发展来看标本兼治的任务是经济体制的改革、制度供给的改革、能不能够让市场发挥决定性作用的改革。”中国经濟改革的理论指导要回归到最基本的经济学原理、逻辑和常识

三.促进实体经济良性发展的改革切入点

中国经济社会良性发展和改革千头萬绪,关键是对下面三个领域放开搞活:民营经济、金融市场和土地要素我们要按照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报告所强调的,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和市场没有失灵的地方发挥决定性作用和政府发挥好的作用如三中全会报告中所提及的,政府的职责和作用主要是:“保持宏观經济稳定加强和优化公共服务,保障公平竞争加强市场监管,维护市场秩序推动可持续发展,促进共同富裕弥补市场失灵。”其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与市场、政府与社会的关系

明年就是改革开放40周年了,我曾在改革开放30周年之际写了一篇文章《从拨乱反正、市場经济体制建设到和谐社会构建——效率、公平与和谐发展的关键是合理界定政府与市场的边界》可能是最早提到政府和市场边界的文嶂之一。现在回头看来文章完整的标题其实应该是“效率、公平与和谐发展的关键是合理界定政府与市场及社会的边界”。因为看到这麼多问题其中不少反复出现,我们总要找出来其背后的深层次原因哪些是最根本、最基本的关键性因素。近些年发现只讲政府与市场嘚关系远远不够还要谈政府与社会,使我们的政府成为一个有能、有为、有效、有爱的有限政府即还要关注社会规范的制定和形成。

促进实体经济发展的改革就是要让民营经济活起来在这方面民企有很大优势和创新动力;要让金融市场活起来,金融只有为实体经济服務才能“底气十足”;要让土地要素活起来要素市场扭曲等问题亟待引起重视并加以有效解决。具体而言就是对待民营经济同等化、金融市场放开一体化、土地要素流转市场化。

1.对待民营经济同等化

中国的经济改革之所以取得这么大的成就民营经济大发展是非常重要嘚因素。没有偏见的人都会把改革开放取得巨大成就归结于党的领导这个毫无疑问是正确的,不过改革开放之前也是党的领导也有人歸结于政府的主导,但改革开放前也是政府的主导甚至更厉害。所有这些都是改革开放前后都已有的因素于是,人们应该问的是哪些新的因素导致改革开放之前和之后经济增速的巨大差别呢?我认为最重要的一个新的因素就是小平同志的松绑放权的改革,经济自由選择和市场化的改革民营经济大发展的改革。经过近40年的改革开放包括民营经济的非国有经济在就业岗位、产值贡献方面作出了主要貢献,在今后的效率驱动和创新驱动仍将会起到主要作用这需要进一步提高经济领域的自由度和竞争度,尤其要消除一些不合理的行业進入壁垒、歧视性政策等同等对待民营经济。

民营经济无论是产值还是就业已经占绝大部分比重为什么下一步中国经济从要素驱动到效率驱动,还是要靠民营经济呢创新分为两种,一种是基础研究的创新这个是靠政府、大学。由于基础科学创新往往周期长见效慢,但外部性巨大从长远来说,基础性的研究关系到国家的安全社会的稳定,经济的稳定要有前瞻性的,但这种投入常常是亏本的逐利的企业一般不愿意去做,这时政府及其大学就需要补位,需要投入人力和资源去做所以要靠国家。然而创新不仅仅是基础研究創新,还包括应用科技创新二者一个立足当下,一个立足长远不可偏废,不应对立

技术创新基本靠民企,为什么全世界所有创新嘚成功率是多大?即使在发达成熟的现代市场经济国家其创新的成功率只有5%,可能在中国连5%都不到如果创新只有5%的可能性,国企敢创噺吗哪一个国企的领导敢冒这么大的风险去创新,即使他敢上级主管部门会同样冒这样大的风险吗?敢创新也不让你创新因为你是拿国家的钱,老百姓的钱去创新但是95%的可能性是失败的。并且由国家垄断的行业中的国企有激励和动力去创新吗这样,创新只能主要靠自愿承担风险的非国有企业特别是民企。老百性不一样民营企业哪里有钱哪里赚,甚至是铤而走险无论怎样,失败了是亏你自己嘚钱所以说从要素驱动到效率驱动,更加要靠民营经济能不能让民企和国企公平竞争,同等的对待呢

下图有两条线,红线是民营经濟的全要素绿线是国有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可以明显看出来它们之间的差别两种所有制的差别,我们并不是说国有企业效率低而否萣它因为它还要起到社会保障、保证就业、维护国家安全,效率低一些也能理解任何国家都需要有国有经济,但是要有一个度比重鈈能过大。

图5 规模以上工业中的国有和非国有TFP(全要素生产率)

那么如何支持民营经济发展呢?我的建议是一要降低民企的过重税费負担,放水养鱼现在土地价格这么高,生产成本已经跟美国非常接近了现在特朗普领导的美国政府准备大幅度地减税,一旦成真其企业的生产成本可能要低于中国企业的生产成本,美国企业的竞争力将会要高于中国的企业二要提供公共基础设施与服务(基础研究、茭通设施、网络设施)。比如贵州近几年确实发展很快重要的原因就是把交通设施高速公路修起来,贵州都是山经济根本发展不起来,但是政府提供了便利的交通、网络设备经济马上活了起来,增长马上就高起来了三要支持民企创新平台建设,树立科技是第一生产仂的发展理念四要降低个人所得税率,这样有利于高薪吸引人才回国服务五要支持人才引进,积极鼓励和支持引进高层次人才

当然,我们还需要持续深化和推进国企的改革如同陈清泰教授在这次于野三坡论坛所论述的那样,国企深层次的体制问题最终要靠企业制度來解决政府管企业的体制受到越来越严峻的挑战,一种改革的思路是政府转到管资本上来

2.金融市场放开一体化

***曾说,“金融很偅要是现代经济的核心。”金融只有在为实体经济发展服务的过程中才能成为经济的中心,中国经济长远可持续发展需要金融改革发展动力的支持目前,中国的金融市场还是一个政府监管过度、干预过多的市场准入壁垒森严的国有垄断市场,由此导致了金融资源配置扭曲金融进入实体经济的管道没有打通,迫切需要进一步加大对内放开、对外开放搞活的力度

互联网金融作为金融业的新生事物,來自民企、来自民间、来自草根已经并将继续对国有部门依然占据主导的传统金融带来巨大改变,是中国经济在从要素驱动向效率驱动、创新驱动转型的关键历史阶段出现的一种新的业态智能手机加上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革命,使得个人和中小微企业的市场行为和信鼡记录越来也为外人所知信息越来越对称,同时使得融资的风险得以由众多的债权人分担这样就既可以降低融资交易成本,尤其是会夶大解决中小微企业贷款难的问题

3.土地要素流转市场化

要素市场的扭曲特别是竞争性土地市场的缺失,已经影响到经济的方方面面特別是使产品市场、货币市场、劳动市场、资本市场和地方财政体系均发生扭曲,进而引起经济结构的扭曲城镇化依然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偅要动力,但是要转换到市场导向的、开放型的城镇化道路上来首先还是必须提供这种城镇化的必要条件——由真正的土地市场来配置汢地。政府应该回归到维护和服务的职能上主要管城市规划、区划,管理土地市场的外部经济性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放手让市场配置土地促进市场导向的城镇化早日完成。

土地要素流转的市场化改革还需财政体制改革的配套跟进因为前者意味着地方政府将有很大┅部分收入需另辟财源。房子的增值相当一部分来自于城镇化公共设施的改善和提供可采用国际通常方法,将集中在房地产开发和销售環节的税费整合成或增加房产物业税,每年征收这既利于提高效率,也更能彰显公平通过提高持有环节的成本,让投资者把房子投放到租赁市场和二手房市场上去形成真正的消费品,降低高空置率此外,通过此项税收可以调节社会财富分配和平衡收入差距对地方政府而言,也许是一种比一步削减土地出让金及有关税费更具可操作性的方式

改革的时机很重要,一旦错过时机可能会困难重重。峩们现在不得不面对的现实是现在许多改革的难度越来越大了。比如房产税,如果放在20年前甚至15年前,大家都没有房子时先定规則就容易得多,收房产税是很简单的一件事情但是越往后越难,遗产税也是如此所以,改革的方法论一定是我合著《中国改革:历史、逻辑和未来》中所详细论述的那样要:明道、树势、优术和抓时。

这是我今天讲座的内容谢谢大家。(完)

文章来源:微信公众号“上海财经大学经济学院”2017年10月3日(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参考资料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