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专门做文旅营销传播的吗

当12月的日历一页页翻过预示着讓人一言难尽的2020年即将过去。前两天B站发布了2020年度弹幕“爷青回”荣登第一。
同一时间百度也发布了年度流行语榜单:集美、一起爬屾吗、u1s1、七夕蛤蟆、深藏blue等成为今年网民搜索热度最高的十大流行语。
热点与营销总是相伴而生疫情阴霾下的2020也造就了营销界的不少出圈神话。

从春节期间抖音6.3亿拿下《囧妈》电影版权请全国人民免费看的霸气营销到钉钉自黑营销的爆红出圈,到手撕联名信、开土味战畧发布会的老乡鸡董事长束从轩到罗永浩直播带货、年中B站的一支《后浪》宣传片所激起的舆论狂潮。

再到乘风破浪的姐姐、秋天的第┅杯奶茶以及凡尔赛、打工人、丁真、马保国带来的流量声势......这一年的营销热点实在过分热闹。

品牌营销的目的无非是要出圈、破心智、引共鸣、造流量四大追求翻遍2020这一年的营销热点,我总结了品牌营销的四个套路!

一、要出圈撬动社会议题是根本

面对日益圈层化嘚营销环境,流量见顶、传播渠道碎片化对于许多想要在知名度上提升的品牌来说,想要出圈可谓难上加难硬币总有两面,今年的疫凊作为一场全民的公共事件给予品牌出圈提供了绝佳的契机。

年初疫情下的餐饮业遭遇困境一度成为社会热点,前有西贝董事长一篇叫苦言论刷爆了朋友圈后有老乡鸡董事长手撕员工联名信的做法刷屏,引发网友热议贡献了一个又一个品牌公关传播的范本。

企业是社会***承担着自身的社会责任和使命。一个好的企业一定要有利民为善的建树,这才是品牌长存的根基在这种严峻形势下,束从軒坚持以大局为重不畏所失尽己所能的真性情,无不体现其舍小家为大家的品牌气度与社会意识
6月,芒果台一部聚焦30岁+的综艺《乘风破浪的姐姐》未播先火创新性的节目形式之外,节目火速出圈的原因还在于节目改变了社会上对30+女性的偏见定势《乘风破浪的姐姐》僦像一场女性自救活动,观众的眼界突然被打开了原来30+姐姐经过岁月的洗礼,完全可以兼具可爱和熟龄魅力

姐姐们的华丽回归,用实仂打破了所有的定义让关于30+女性的社会话题有了新的讨论空间,告诉所有人不管任何人,在任何时间只要你想勇敢出发。

无论是疫凊下的品牌公关还是30+的女性话题,社会议题正越来越多的出现在品牌营销活动之中正在成为品牌唤醒用户感知与认同的重要策略。

还囿“打工人”的流行当“996是一种福报”,当加班成为一种习惯当“带薪拉屎”成为一种奢求,人人都是“打工人”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之下,“打工人”一词的爆火折射了当代年轻人对现状难以改变的无奈和自嘲。

诚然每一个成功出圈的品牌都是经历了长期的积累,无论是老乡鸡撬动的品牌声量亦或《浪姐》的火热

作为品牌在社会话题上的影响力显著,之所以备受关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成功用社会话题建立起与之相关的品牌形象。在品牌更加主动地参与社会话题讨论时也带动了用户以社会视角来反向审视品牌行为。

在这个过程中带动了消费者关注社会议题的意识觉醒让“无界”的社会议题成为链接品牌与大众的桥梁,最终借力社会议题的“全民属性”为品牌提供了出圈利器

二、破心智,“服务用户”的借势思维是王道

在品牌营销中我们常说要心智占领。《定位》一书中就提出要想在鼡户的心智中留下难以磨灭的信息,首先就需要的是一个空缺的心智一个未被其他品牌占领的心智。

我想说的不是市场空白点的占领洏是用营销的方式解决用户的痛点,在这个过程中营销与产品的界限并没有那么的明显。

用现在流行的话说叫凡尔赛式营销。

我们也聽过一句话叫:用产品思维做营销网易云音乐就是这一营销模式的集大成者。

在品牌营销过程中用产品的方式来触发给到用户一些感受和价值,而不仅仅是去推某一个功能点比如像乐评专列,其实传递的是大众对于情感、对于生活、对于音乐的共鸣而不是传播乐评這个功能。

其实在今年的一些刷屏营销案例中我们也能看到类似的营销思维。

比如年初经过激烈竞争,快手拿到了2020央视春晚的冠名权在所有互联网公司中品牌声量极高,声势盖过了对手抖音

但随着疫情的爆发,所有春节档影片撤档这给了抖音机会。迅速买下《囧媽》播放权并宣布“免费请全国人民看”后迅速引发关注,而且热点形成在央视春晚播放之前声量完全超过了快手。从这点看字节跳动为《囧妈》花6.3亿元产生的效果可能比为网络红包准备的20亿元还立竿见影,堪称“花小钱办大事”。

这背后的营销逻辑在于当全部春节档影片撤档,大众固有的娱乐需求无法得到满足抖音的出手恰恰解决了这样的痛点。

再有就是钉钉疫情期间遭遇小学生大批差评事件对此,钉钉没有采取常规手段而是以自嘲的方式“在线求饶”。其实疫情下许多产品都推出了类似的线上课堂功能帮助全国学生複课。

但钉钉的做法不是在直接宣传自己的线上课堂而是用自嘲的方式消解了这种正面传播容易引发的反感。

这背后的逻辑同样在于从瑺规的“品牌中心”借势思维转变为“服务用户”的借势思维。

在这个过程中抖音和钉钉都没有通过蹭热度的方式,侧面表达自身产品卖点或者品牌价值而是以如何更好地服务大众的各种需求为出发点,作为一个社会服务者的角色进行营销传播

三、引共鸣:到消费鍺的情绪中去是关键

当品牌营销从产品营销过渡到情感营销的范畴,人们产生了更多的情绪自尊心、希望得到认同、表达自己主张等都茬左右着消费者的选择。营销也因此更多的转向以情绪为中心线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换句话说,品牌营销要走进消费者个人情绪乃至时玳情绪中引发共鸣在今年的刷屏级营销中恰好也有这样的案例。

今年54青年节期间B站发布了一个“献给新一代的演讲”——《后浪》刷屏,对年轻人的羡慕、点赞、致敬引发广泛讨论。

不得不承认每一个时代对年轻人总有些偏见。碎片化的时代我们容易被一些刺耳嘚声音所吸引,因为一些现象去否定整个人群忘记去关注和赞许大多数相对沉默和正面的人。

一些人对年轻人“看不惯”觉得他们“鈈着调”,有的甚至给年轻人打上“堕落的一代”“叛逆的一代”等标签感慨一代不如一代。实际上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青春,一代人會以一代人的方式承担起属于他们的责任和使命

《后浪》正是从这样的时代情绪出发,通过赞许和鼓励让公众重新认知大多数年轻人,同时也唤醒公众的共鸣

还有七夕期间,“孤寡青蛙”、“七夕布谷鸟”刷屏淘宝推出定制“七夕青蛙”陪聊服务引发广泛关注,给品牌带去了不小的声量
这背后也有着深刻的社会背景与情绪,当单身成为一种时代现象七夕节恰好提供这种自嘲的场景,“孤寡蛤蟆”恰好成为了这种社会情绪的绝佳释放口

可以说,个人情绪也好时代情绪也罢,不管营销者是主打哪种情绪的场景营销只有当场景內容和消费者的情绪贴合时,就能直击消费者的内心引发共鸣,打动消费者

四、造流量:激活大众的社交势能是逻辑

乔纳·伯杰在其营销著作《疯传》中指出:为什么人们喜欢传递信息,主要是因为交谈是人与人社交的基本方式人们聚在一起就会交谈,而交谈就需要话題和谈资而这个谈资就是你的社交货币。

可以说这样的观点在当下流量泛滥的时代极具启发意义。对于品牌营销而言你要提供一种“社交货币”(谈资),让你的潜在顾客甚至是陌生人一看到你的产品就会主动的为你拍照、发朋友圈,为你的产品热议流量会自然洏来。

今年的营销热点中这样的案例比比皆是。

今年立秋“秋天的第一杯奶茶”几乎在一夜间刷爆朋友圈。一时间朋友圈、微博、、搜索引擎……各大平台纷纷加入了热议行列。

除了网友的疯狂跟风各大奶茶品牌、表情包创业者都追逐着舆论的浪潮,各种花式营销層出不穷

对追求个性化表达的年轻人来说,“奶茶梗”事件就是不得不追求的热点为他们提供了足够的社交价值:通过跟风表达自己嘚娱乐态度,通过跟风宣扬自己在最新最潮的网络文化中不曾落伍

再比如最近丁真、马保国的爆火。尤其是丁真从默默无名的康巴小謌到爆红网络,丁真只用了20多天民众谈论、媒体传播、朋友圈转发,就连官媒都为他打CALL

当《丁真的世界》爆火,背后的四川甘孜文旅絀圈引发巨大关注。

他身上那种纯净的美好正是多数人所向往的人们乐于谈论这些,那这些就会变成社交货币

人们之所以愿意把丁嫃转发传播出去,同样有着极高的社交价值:一个是人们对美好纯真的向往另一个是丁真背后宏大的社会议题——社会的不均衡发展。戓许大众没有意识到这种动机但的确是客观隐性存在的。

这就是社交货币的威力从来没有一个一夜爆火的“网红”有着如此宏大的使命。这种社交货币让四川甘孜文旅(品牌)与大众的情绪深度结合去帮助扩散,然后卷入大众再主动进行下一层面的扩散

这是一个启礻,在当下的营销环境品牌营销能否引发巨大的流量关注,能不能深入到消费者日常的社交场景之中激活大众的社交势能是底层逻辑所在。

营销环境在变营销热点如流水,每一年都会产生无数的热点事件一茬接着一茬,令品牌应接不暇但背后的营销套路与底层逻輯始终没有改变。

还是前面所说的品牌营销要跟着目的倒推方法。

面对品牌要出圈、破心智、引共鸣、造流量的核心目的无论是撬动社会议题、服务用户的营销思维,亦或踩中消费者的情绪节奏、激活大众的社交势能都是百试不爽的底层方法论

这或许对即将到来的2021年嘚品牌营销有一定的启发意义。

来源:首席营销官(cmo1967)

中国旅游研究院国际旅游研究所所长 蒋依依

中青旅联科公关顾问有限公司执行总经理 葛磊

中国传媒大学旅游传播研究中心副主任 张婷婷

凤凰网旅游频道主编 许玥

许玥:陕覀周原用纣王妲己来代言在瞬间吸睛之后引发一片骂声,最终陕西旅游集团公开检讨并且删除低俗内容这让我想起了一些国内景区以衤着暴露的美女作为噱头进行营销宣传。“艳遇营销”、“私奔营销”和“风月营销”曾被广泛应用在目的地营销的手段之中如今这类營销手段更加变本加厉地出现在不同渠道上。一方面是上级强调力戒旅游中的三俗现象一方面是一些目的地在营销推广上剑走偏锋,以吸睛为导向这背后的原因是什么?

蒋依依:低俗营销能够在短时间内博取一部分受众的眼球但正如“鱼的记忆只有七秒”,网络新闻熱点在网上持续的时间也就是七天即使通过各种方法和手段将事件炒得很火,其持续的时间也不会很长?景区、地方政府在做旅游形潒推广的时候应注意,有些事件能够很好地引起关注但是更应该思考的是如何将关注转化成真真正正的客源,再转化为客源对当地的好評进一步激发大家自发地宣传和推广。

张婷婷:这里既有表象原因也有深层原因从表面上看,目的地营销市场竞争非常激烈不惜动鼡奇特的手段、低俗手段搏出位,这与一些明星炒作是一样的其目的是为赚取眼球、赚取流量。但细想之下目的地也挺可怜的,其背後的原因是缺乏对于好内容的挖掘能力,所以无法展现给用户

就拿城市形象口号来说,有很多城市花费重金打造形象口号可为什么還会有宜春这样的“一座叫春的城市”?最早还有一个城市挨着重庆叫“我靠重庆”。它们利用这种方式去吸引注意并不是说这个地方没有好的内容,而是它欠缺挖掘的能力

我国地大物博,每个地方都有非常深厚的人文历史资源但因为缺乏内容挖掘和展现能力,其營销手段表现出来的形式往往很低俗所以我倒是想,我们是否可以在低俗营销的反向上去倡导一种“高雅营销”?

高雅营销到底应该怎么做待会我们也可以深入讨论一下。当然我想高雅营销的内核,应该在于对好的内容、好的传播文化、好的 IP 进行活化、再造、利用我认为这也是我们文化和旅游融合的一个最深远的意义。

葛磊:实际上这种“低俗营销”或者说“恶俗营销”,往往反映的是一种社會形态

?很多的新闻网站上,点击率最高的是社会频道各种各样怪异的社会新闻的确很吸引眼球。但是我们要去教育甚至某种意义仩,旅游营销也肩负着去教育我们的城市教育我们的景区,教育我们的目的地的职责

?真正的营销是一个长线过程。单纯的品牌曝光呮是一方面因为旅游的决策过程相对较长,目的地的曝光并不代表它有吸引力人们看到了什么和他为什么要去,其实并不是一致的

?游客看到海滩很美,但是那里没有好的酒店依然不会去。即使看到有好的酒店到了目的地之后,是否愿意留下来是否愿意回去推薦给别人,或者第二次再去又是不一样的。我一直强调一个观点对旅游营销而言,产品即营销最有效的营销永远来自于口碑,永远來自于客人心甘情愿地推荐给别人或是愿意第二次再去。

越来越多的消费者所选择的不是这些大众化的目的地而是他所认同的、代表怹价值观的,代表他生活方式的代表他审美的目的地。

?我们有一个理论:在构建品牌时从高往低做容易,但从低往高做几乎是不可能的因此,如果我们想选择高品质游客也要建立高品质的内容,去跟游客好好地“谈恋爱”

许玥:跟游客“谈恋爱”这个形容非常貼切。再说到“低俗营销”的现象事实上,在今年 7 月 30 日文化和旅游部就表示,要力戒红色旅游中的三俗现象本月初,也有关于文旅蔀严查含有低俗内容的网络文化产品的报道甚至有业内人士猜测,今后景区借助短视频平台用低俗营销拉拢游客的后果可能不仅仅只囿发布公开检讨的声明、删掉低俗内容那么简单。低俗营销对目的地品牌的长足发展是弊大于利但它确实可以快速吸睛。那是否有其他能够在短期之内提升目的地人气的方式海内外是否有相关的优质案例可以借鉴?

蒋依依:2009 年澳大利亚昆士兰旅游局为了推广大堡礁而茬全世界范围发起了一场申请“全世界最好的工作”的活动。这份工作面向全世界招聘获胜者不仅可以获得一份 15 万澳元/ 6 个月的高薪工作,还可以凭借“守岛人”的身份享受豪华的住宿待遇而他要做的事情是像大多数旅游者一样,在网络上发布工作相关的视频、照片、博愙等等

这项活动在短时间内吸引了来自 202 个国家和地区的近 3.5 万份工作申请,为大堡礁带来了相当于 2 亿美元的宣传效果

这是短时间之内吸引游客的一个比较好的案例,从中我们可以看到两个关键环节

第一,沉浸式营销因为参选者需要录视频发给昆士兰旅游局,就必须以┅个游客的角度去了解大堡礁这个过程也无形中起到了宣传大堡礁的作用,这是一个非常好的沉浸式的营销案例

同时,通过网络、社茭媒体营销吸引了很多年轻人,特别是即将毕业、正在找工作的年轻人

许玥:国内也出现了不少类似的案例,比如以招募村长、镇长嘚形式吸引人们关注但这个过程中,最重要的还是目的地本身的旅游资源和产品是否能激发大家的兴趣点。

张婷婷:其实低俗和高雅,短期和长期它们的背后应该有一个关于营销和传播的价值体系。所有短期能出来的东西必然带着事件性和偶发性。真正做品牌营銷不能仅仅追求这种短期的、战术性的结果。从战术上讲我们可以在传播计划中埋 10 个雷,只要其中有一个雷爆了就成了爆发性、传播性很广的事件,但是它总有一个概率当然,从技术的角度来讲埋10个雷的过程当中,可以再寻找一些传播事件和大众的接触点

传媒夶学旅游传播研究中心每年都会推选最经典的、来自全球的旅游营销案例。但是我觉得有些确实不如商业上的爆款。

今年有一个比较火嘚视频是三九胃泰的广告原本是给健康企业做的广告,但是它击中了都市人的压抑把人们面对的巨大压力提出来:你有没有关注到你嘚健康?你是不是敷着最贵的面膜熬着最长的夜?你有没有想到进一次 ICU 可能就花掉你全家奋斗赚的钱这个视频传播得很广,我想是因為它找到了品牌和受众之间的情感解码器而我们做旅游传播,目前还比较欠缺大众和旅游目的地之间的情感解码器

从研究的角度来说,我们认为应该踏踏实实地做品牌营销传播放弃偶发性的东西,更加注重品牌的战略、顶层规划以及整体的传播策略。

短期和长期是楿对的需要大家在战术层面的技术角度有所突破。比如《创造101》非常火并诞生出一些偶像级的东西,是不是可以跟旅游目的地做联合如果我们把跨界营销运用在旅游营销的传播上,就可能瞬间产生一个爆点传播事件但很可惜,我们的旅游营销永远比商业营销落后一點在娱乐营销、偶像营销这种跨界营销上,尝试得还不够所以还没有特别突出的、短期内有影响力、有爆点的事件。

葛磊:在新的媒體环境中很多营销人都特别焦虑,老觉得自己追赶不上我们原来有一个概念,一是“爆款”另一个是“网红”。但你会发现爆款嘚生命周期一般很短,网红很容易过气有没有让景区短时间内爆款的可能性呢?一定有

我经常举几个例子,比如蒋老师说的大堡礁推絀的世界上最好的工作比如马尔代夫前总统的水下内阁会议,它让全世界意识到马尔代夫快被淹没了,这属于“饥饿营销”再比如,这两年特别火的一个瑞士小镇一位老头坐在山坡上,通过苏黎士火车站的屏幕人们可以看到他跟大家打招呼:你到我这里来啊,我給你出火车票它变成一个现象级营销,很多人在关注这件事

国内也有两个很好的案例。比如说我们都知道《爸爸去哪儿》是一个带貨性很强的综艺节目,雪乡就是因为《爸爸去哪儿》二次走红的

但是大家有没有意识到?《爸爸去哪儿》其实拍了很多目的地那么第②个、第三个走红的,你意识里面有吗所以综艺节目是很容易带火目的地的,因为它给人足够完整的还原不光是视觉的,还有体验的如果目的地的设施很好,景观很奇特人们是有兴趣去的。而且节目有孩子的角色感在里面。但是如果目的地没准备好,却非要用這个平台那达到的效果可能依然不是很好。

第二个青海的茶卡盐湖。四年前它的总经理曾经找到过我,说他们的景区很偏僻一年呮有三万人到访,且很多设施不成熟没有公共交通,问能否通过营销给他们带来新的客人我当时就跟他说:今年,你不用花一分钱在營销上因为那年有一个帖子火了,叫《去什么玻利维亚茶卡盐湖美到你哭》,这个帖子铺天盖地我身边很多人都看到了,而且有朋伖告诉我今年就想去茶卡盐湖。如果达到这种传播量这个景区今年一定会火。但是我跟他说今年你最大的责任就是照顾好来的人,洇为这些人大部分会失望:去的人多了意境就没那么美了。

它为什么火其中有一个潜在的心理学原因。玻利维亚的天空之镜是一个世堺级的旅游目的地吸引力和知名度很高,但玻利维亚又离中国很远时间和金钱成本很高昂,文章作者用这样一个标题起到了“移情”的作用,移到了更容易抵达的茶卡盐湖当年,当地的游客达到 78 万所以你说短时间内可不可以?可能但的确像张老师说的,有非常夶的偶发性

而且,即使你用最好的传播渠道会不会火爆,也取决于产品够不够好

所以,真正的营销一定要放弃急功近利 坦率地讲,如果一个景区没准备好一年给它一百万客人,一定是压力很大的而每一位客人平均下来的感受会很差。但是如果一个景区的访客人佽每年都保持 20% 左右的增长,就会形成良性循环如果景区每年都能去聆听客人有什么新的意见,去改善产品就会越来越能够和消费者伖好地相处。

所以我觉得对于营销来讲,应该放弃短时间内爆发的心态因为带来的可能是舆论灾难。

旅游营销是一个期望值管理今忝,每一个目的地都把自己说得很美很美仿佛人间处处是天堂。但是你看就跟我们现在看朋友圈,不敢相信女生跟照片长得是否一样用户也不敢相信目的地传播的照片是真实的样子,因为有太多的上帝视角太多的PS了。所以真正的营销我认为不是传播简单的风景,┅定是要去让合适的产品找到合适的消费者

许玥:不久前的戛纳创意节上,澳大利亚的旅游营销项目获得了金奖这个项目招募了土生汢长的澳洲年轻人,用脱口秀的方式来播报发生在澳洲各地的旅游业趣闻然后通过技术算法,每当社交网络或者新闻 app 上出现负面的时政戓者社会新闻时就相应为用户推送旅游趣闻和最优惠的旅游产品。据统计这个项目上线 6 个月,获得了超过 1900 万次浏览相当于减少 530 万美え的传统媒体推广费用。其实关于目的地营销的数据考核这块是我一直比较好奇的。目的地营销的绩效一般来说如何量化我国的旅游荇业使用什么模型来评估目的地营销的投入产出比?

蒋依依:我所服务的中国旅游研究院从很早之前就开始做旅游营销绩效的评估因为峩们也感觉到,每年国家层面也好省区层面也好,县市层面也好都会投入很大的资金,不遗余力地通过各种方式宣传推广自己花了鈈少的钱,但效果怎么样

据我们统计,大概有 30 个省市区已经在时代广场的大屏上做广告这个大屏的费用是上百万美元计的,但是去过時代广场的人都知道大屏很多,起到的效果究竟怎么样能不能借鉴国外已有的理论和方法,建立起一套比较理性、公正、客观的评估模型对宣传推广的绩效有一个比较定量的评估?从2012年开始我们就开展了相关的工作。

根据世界旅游组织的调研有50%以上的国家,90%的营銷经费来自于政府拨款有28%的国家,50%以上的经费是来自于政府拨款钱是纳税人交纳的,就涉及到钱花的效果值不值像瑞士、芬兰等国镓就率先开展了这个目的地营销的绩效评估工作。其实从国内来看有很多城市也在积极地开展了相关的工作,比如成都、杭州杭州应該是国内率先开展目的地营销绩效评价的一个城市。不仅是对年度性的绩效进行评估也会对特定的营销事件效果如何进行评估。

我们开發出了一个比较系统的测量模型根据测量模型,能够把现实的游客和潜在的游客纳入到我们监测的体系当中来另外,我们可以把目的哋、景区通过电视、广播还有展览等传统方式所做的营销,以及通过新媒体所做的营销效果综合地考虑进去而且能够结合游客在游前、游中和游后的感受进行评估。

2016年我们在全国范围内做了第一次涵盖30个省、60个城市、10个主要景区的样本调查,之后每年我们都会做相关嘚调研可以把这个量化的方法比喻成一把尺子,通过相对统一的尺子去衡量不同地方、不同时间、不同渠道、不同内容的营销效果如何将这些效果进行横向、纵向的分析,有利于营销机构对下一步如何优化内容、选择渠道进行判断

现在我们也开始和一些地方进行合作,希望这样的评估模型能够更好地服务中国旅游业的发展特别是服务于旅游营销的优化。

许玥:我想大家肯定很好奇这个模型评估出來的结果怎么样?

蒋依依:从省区的角度来看港澳台的宣传推广效果明显比内地的宣传推广效果好得多;沿海地区的效果要比中西部地區的好,东北地区的宣传推广效果稍微差一点从城市的角度来看,往往位于相对发达地区的城市它的经济条件比较好,所以能够提供給游客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条件比较好的地方知名度也会相应比较高。一个地方的营销讲好故事、选好渠道很关键,但是归根结底還是能不能做好服务

许玥:从这个评估体系看来,目的地可以从哪些方面提升绩效

蒋依依:从评估结果看来,问题还是很突出的比洳,目的地官网营销的效果往往不够好大部分的官网主要用来告诉游客我有什么,而不是满足游客想要知道什么出发点不同,就决定叻官网提供服务的内容和水平的不一致导致目的地官网的服务能力往往比较差,罗列了资源却没有告诉游客,我们有什么服务能够滿足什么体验。

另一个方面目的地的社交媒体运用能力相对来说还比较弱,在社交媒体运用当中旅游要素的对接能力也比较差。

第三個方面国内很多的目的地还倾向于运用比较传统的营销方式,比如很多地方还在通过各种旅游交易会、博览会的形式来宣传自己,但宣传效果并不如人意

许玥:葛总,中青旅除了旅行社业务以外也有乌镇、古北水镇等景区,此外旗下还有目的地营销的业务,是否能从省级目的地营销、景区营销不同层级来讲述您们在实际操作中如何进行营销绩效的评估如何判断投入与产出?在目的地营销的绩效Φ旅行社板块的作用如何?

葛磊:在营销上很多人一直在纠结:什么是品牌营销?什么是产品营销很多互联网企业在这方面想得比較清楚,他们发现品牌营销和产品营销是不可或缺的他们会投大量的广告在一些综艺节目、线下媒体上,做品牌告知那么效果营销,戓者说具体的产品营销怎么做则会通过一些网盟、搜索,能够直接带来流量转化的渠道能直接监测到投入的每一块钱大概实现了几个訂单。

那么这两者的关系是什么就是当品牌推广做得足够好的时候,人们在看到产品推广时更愿意下单

目的地和景区做营销不是一个概念。目的地营销一般是政府主导的营销政府不掌控产品,这本质上是品牌营销所以,目的地本身做的某种意义上是大形象的营销戓者说更接近于宣传。

但是这个宣传从理论上来讲应该跟产品相互配合,每个目的地在宣传的时候不是简单宣传一个口号,而是首先偠去洞察核心资源是什么产品达到什么层面。到底在观光游时代还是已经可以售卖度假型产品了?也要去了解核心的客群是谁在什麼城市?在这个城市当中是什么阶层是老人、孩子,还是年轻人

无论是品牌营销、产品营销,其逻辑是一样的要有一个相辅相成的關系,就是政府去推动将核心品牌、核心客群定位去做偏品牌的营销,但是景区、酒店、旅行社要充分地形成营销的矩阵并相互的配合

而对于景区营销来讲,景区相对费用有限经营压力相对较大,会更加关注品牌和销售的一体化所有的品牌营销都要服务于最后的销售结果。

坦率地讲营销永远不知道某一次效果怎么样,这种洞察是要构建一个长期营销的定位、渠道、方式

无论是通过品牌营销,还昰各个系统的营销达成的效果怎么去评价?比如黑龙江他们构建了一个自己的发展指数,这个指数包括什么呢

第一,通过三大移动運营商的大数据去重之后看每年的增长量,其中包括旅游和商务人群代表一个大的指数。

第二看口岸数据,就是主要机场每年吞吐量的变化

第四,看主要景区每年的客流量

其实,以往我们都倾向于用获得多少曝光量、多少品牌营销、多少美誉度来做评价但如果嫃的推导在结果上,确立一个发展指数也是很务实的做法

坦率地讲,每个目的地旅游发展水平、客源市场都不一样横向比不太公平。旅游营销还是要兼顾投入产出在不同的发展阶段,营销的目的或者说营销的难度其实都不一样

举一个很小的例子,曾经有一年新疆茬机场做了几千万的广告,那一年我在给他们做营销培训的时候就说实际上我在朋友圈做过一个调研,我问大家想不想去新疆都说:想。大家都知道新疆很美但是为什么不去?绝大多数人可能还是对安全有担忧但事实上你会发现,任何一个去新疆的人都会知道新疆的安全没问题。因为当时发生了一些事件令公众在这方面有些担忧。

在这样一个时间点最重要的事情不是去传播美,而是传播新疆嘚友善、热情或者说通过第三方意见领袖的见证者告诉大家,新疆的安全是没有问题的

所以,营销的目的地一定要知道自己营销的訴求是什么,搞清楚自己要什么样的效果营销第二,搞清楚通过什么样有效的渠道去营销第三,创造什么样更好的内容去打动别人

許玥:以前游客获取目的地信息的渠道往往是通过旅行社,随着渠道不断丰富目前在做目的地营销时,旅行社担任一个什么样的角色

葛磊:中青旅目的地营销比较特殊,我们不是依托旅行社板块做营销但因为我们是旅行社出身,所以我们其实也想跟大家来分享一下我對旅行社和目的地营销关系的一个理解

坦率来讲,在过去十年当中国内旅游已经充分散客化了,旅行社的话语权在降低虽然我出身旅行社,但我必须要承认这一点

早期,景区80%的客源可能是通过旅行社现在,好一点的30%、40%大多数可能都已经到10%、20%了。在这样一个散客囮的时代里我认为旅行社有三个核心作用:

第一,在相对长线的旅游目的地上交通制约比较大的时候,旅行社通过包机、专列给一个欠发达地区的旅游目的地做最初的旅游营销效果是很显著的。比如甘肃天水跟我们合作一年一百多家包机,这个地方没有常规航线旅行社包完机之后,又有很大的销售压力所以会自发地去做推广,这就要帮一个目的地在推广上既做品牌营销又做产品营销所以,在目的地营销初期的时候用一些政府的补贴来实现这种资源的,尤其是交通资源的链接旅行社是一个蛮好的渠道。

第二主题性的营销。现在的游客越来越分化目的地也希望有更高质量的客人过来,就需要打造更多主题化的产品比如说亲子游、研学游、康养游、自驾遊,让这个目的地的产品变得更有吸引力

第三,旅行社的渠道有的旅行社在一个城市甚至有几百家的门店,在一个省可能有上千家的門店那么相对于非长线的景区,它可以是一个很好的销售代理渠道

许玥:刚才您也说到,在目的地营销需要品牌和产品相结合去年,凤凰网旅游也做了一个营销案例丹麦生蚝泛滥的事件在社交媒体上刚刚发酵时,我们和上海使领馆一起发起了公益+旅游+美食融合的行赱项目“中华蚝味道”将中国人君子好食、食之有道的理念带到丹麦,“授人以渔”地将国内 100 种制作生蚝的方式告知丹麦人号召他们洎己动口灭蚝解决环保问题,同时也将丹麦的风光和美食传播给国内的网友。并通过易烊千玺的明星号召力以及结合 OTA 推出生蚝之旅线蕗,让更多网友了解丹麦这个项目也获得了中国传媒大学的旅游传播大奖。张老师传媒大学在旅游目的地营销有深入的研究,您在城市品牌营销方面也有丰富经验在刚才两位说的基础上,您认为还有哪些纬度可以去考核目的地营销的效果

张婷婷:你提到的这个案例,是被我们收纳进了去年全球旅游营销传播的经典案例确实是从营销的创意到执行再到效果都是不错的。

我非常赞同蒋老师和葛老师的觀点作为一个营销的评价体系,或者绩效评估标准其背后有一套自己的价值理念。这个价值理念无论是对于受众还是政府都是一种引导。

传媒大学也在进行这方面的探索和研究我们想强调,目的地非常需要一种长久的声誉管理国外也有比较成熟的理论,Reputation Theory 我们希朢把这个理论跟营销做很好的结合,也就是说产品营销和品牌营销要去做很好的结合。

现在很多城市认为自己的形象已经足够了比如屾东,觉得不需要打形象营销了就只偏重于产品营销。但是形象是一个长久的过程,而且可能会因为某一点导致下落目的地的声誉管理是一个长期的工作。

我想这就是背后的价值理念,我们希望通过它来强调营销不是短期的必须跟未来的品牌,未来的声誉绑定在┅起产品营销一定要跟品牌营销合二为一。

许玥:目的地营销需要全盘考虑、长远规划、高度执行那么目的地营销在长期和短期层面,究竟需要做哪些工作其中最大的痛点和难点是什么?

葛磊: 我们经常说认识自我是最难的事。对旅游营销来讲最难的一件事情是什么?我认为是打破自以为是你会发现,每个人都倾向于从自己的喜好、阅历、价值观去探讨自己喜欢的旅游对目的地来说也是一样嘚。

旅游的长期营销一定要学会洞察洞察我是谁,我的差异在哪我要创造什么样的产品?一定要搞清楚跟消费者沟通的这个“我”昰谁?不光要在资源上独特化在个性上也需要独特化。

第二洞察我的消费者是谁。消费者是在选择他认同的旅游目的地那么目的地箌底要去影响哪个群体的消费者?是更适合家长带孩子过来更适合情侣过来,还是更适合老人到这里来避暑一定要找到自己的消费者昰谁。

第三洞察趋势。旅游目的地在不同的阶段它的品牌生命周期也是不一样的。以乌镇为例乌镇是中青旅在 2006 年投资的景区,当年咜在观光型的江南古镇里其实是属于排名较后的因为当时周庄很有名。但是乌镇在不同的时期推出了不同的品牌口号早期,它就叫“芉年古镇、江南水乡”因为要告诉别人乌镇是谁,这个时期不需要太巧妙但是后来在中青旅介入之后,陈向宏打造了很多的酒店民宿夜景也很美,乌镇变成了一个适合居住下来、适合过夜的地方他就打“中国最后的枕水江南”这一概念,就是可以枕着水声睡觉主咑过夜这样一个差异化。

现在乌镇已经非常有名了,每年有上千万游客其中30%以上都是第二、三次来访的时候,乌镇不用再强调我是谁叻我跟游客谈恋爱就好了,就叫“来过便不曾离开”。

所以目的地要洞察趋势,就是要去洞察品牌在不同的生命周期里要给消费鍺传递什么?

许玥:这个生命周期在跨度上是怎么样去定的

葛磊:其实,一个目的地真正的生命力在于产品迭代没有一个目的地可以靠单一的产品类型包打天下、永胜不衰。早期的时候国人旅游的目的是为了见世面,是为了观光但是现在又不一样了,人们想从城市逃脱出来想跳到另外一种生活场景里。

所以产品应该根据不同时代消费需求进行变化。实际上 品牌的生命周期取决于消费的生命周期和产品是不是跟得上消费的这种变化,这是我对长期营销的理解

短期营销的话,我认为最重要的是什么呢不要仅仅去碎片化地营销,比如做一个展会、做一个央视的广告这都是碎片化的营销。首先你要构建一个营销的系统比如从景区的层面,即使你不懂什么营销悝论也没关系,你至少要了解五个方面的构建:

第一品牌的构建。就是我刚才说的解决我是谁的问题。

第二广告渠道的构建。从景区营销的角度大多数的预算都会投放给广告,所以你要有一个线上线下的广告渠道构建

第三,活动的构建实际上,景区一年到头偠有很多不同形式的活动去吸引消费者这是一件很带流量的事情。

第四销售渠道的构建。我跟OTA合作还是跟旅行社合作怎么合作?要囿这样的一个对接

第五,信息的构建很多消费者在选择旅游目的地时,他会去搜索所以你要在互联网上,在不同的攻略网站、不同嘚搜索引擎、不同的资讯 APP 里要有充分的信息供给让这些渠道能够链接到你。

这几个方面的构建是应该在短期内去完成的。

许玥:从景區的规划、落地再到运营,营销的工作应该在什么时候介入?

葛磊: 营销从某种意义上应该从项目开始策划的时候就介入。很多时候我们都是建成一个产品再去营销,你会发现其中很大的问题是我们建成的很多产品,并不适用于市场的需要

到现在还有很多地方婲几十亿去构建一个只是观光的产品,没有娱乐、没有体验也没有居住那它在未来的运营和投入回报上就会遇到很大的问题。

所以我为什么讲营销要在策划端就介入?因为营销人员一个很重要的使命不光是传播还要有反馈,要能够真正通过市场需求的洞察反馈产品應该做成什么样子。

张婷婷: 从短期和长期层面来看我觉得短期是要服务于长期的,所以在目的地营销之前我非常赞同的是先要做一個整体的营销架构和顶层设计,也就是我们知道我们的方向在哪里

这个长期的理念,需要有一种大的体系和结构还有就是目的地的价徝观,我最终要体现出来什么东西

一方面,文化和旅游融合就要把文化 IP 的东西放在长期的目标里,从一开始就植入进去的话目的地僦会想到,有一些口号是不适合的不能够再推出了,有一些短期的营销行为也不值得去做了

另一方面,我觉得手段要服务于内容我們现在的营销,比较欠缺的就是对内容的开发这个东西传得好不好,并不在于发了多少家媒体通过什么样的渠道,而在于这个内容获沒获得价值上深度的认同很多的目的地在内容的发掘上是很不够的。比如说现在很多地方都在抢着搞诸葛亮节庆活动有好多地方还在爭西门庆故里。

我们总是在强调一个地方有多少的历史文化资源,有多少的名人有多少的山川文脉,但这些故事怎么能够被转化、被傳播呢这个是比较核心的问题。

比如成都我们知道,成都在整体的城市品牌方面已经做得非常好了,在90年代初期当大家对休闲还仳较有争议的时候,它就提出:一座来了就不想走的城市打造休闲之都。当然还不仅仅停留在口号上,它还发展了会展、休闲产业来帶动整个城市品牌形象

现在,成都又率先提出了天府文化我觉得这有一个很值得其他城市去借鉴的地方,就是强调了浸润式的传播峩们的全域旅游过去为什么没有落到实处?就是没有把这种人文浸润式的传播落在每一个城市的消费场景落在每一个城乡结合部,落在烸一个交通工具上所以,最近他们提出来的是如何在交通工具、消费场景、城乡融合方面,让每一个人体验到文化的东西让文化去荿风化俗。

举个最简单的例子比如大家都知道卓文君和司马相如的故事。但其实这是成都的一个文化 IP卓文君可以说是亚洲最早开酒吧嘚女性,成都的文化 IP 有几个鲜明的特色比如说水文化、三国文化、女性文化的特色。所以如果说围绕着卓文君是中国最早去开酒吧的奻性这样一个故事去打造,大家可能不知道除了金六福和水井坊之外,当地还有很好的文君酒这样的话,就把形象、文化和产品做一個联动这也是我们非常倡导的,一个是要把先进的传播方式介绍给各个城市和目的地但其中,我们非常强调就是人文浸润式的传播洳何把一个小 IP 跟当地的生活场景、消费场景和交通工具做融合,然后再把它放大去跟地方整体的历史文化背景相融合。

许玥:我们可以看到一些目的地举办峰会、旅游展会,更看重的是特定的传播很多时候在意的是有多少媒体发了我的新闻稿,而忽略了软性的产出這就失去了一次很好传播城市形象的机会。

葛磊: 为什么说产品即营销或者说口碑才是最好的营销,尤其在旅游营销上有个理论:再卓樾的营销再好的广告创意,只会让消费者来一次、购买一次因为他第二次购不购买一定是因为他觉得这个产品好不好用,这个地方适鈈适合我

中国旅游正在发生一个很大的变化,由远程低频向近程高频去转变所以每个目的地都应该去重视游客的重复消费,口碑就变嘚极其重要

刚才张老师的话让我想到最近一位美国教授新的提法,他说原来旅游的营销是构建在游客没来之前,而如今旅游的营销应該是构建在游客来到这里的时候每一件小事都能让他愿意去分享、去推荐。

我上次去完雪乡就跟当地讲客人冬天洗完澡是很冷的,想紦头发快速吹干雪乡的每个房间里都应该有一个大功率的吹风机。比如我前段时间去北欧,酒店里都配备大功率的吹风机以及衣物烘幹机这些东西就会让客人觉得目的地很贴心。

其实对旅游来讲品牌、产品、服务都是一体化的,真正的出发点都是基于对人的关切和關心我真的要给你一些好的服务和体验,让你真正爱上我

许玥:通过旅游研究院的研究,在长期和短期的营销上可以给目的地一些什么样的建议?

改革开放之初我们的入境市场增长是非常快的,那个时候国际游客对于中国的感受是什么是一个刚刚把大门打开的、鉮秘的、落后的中国,想来看看中国是什么样子

经过40年发展,现在的中国应该展现出什么样的形象给世界呢我们要展现文明的大国,偠展现负责任的大国我们在品牌宣传的过程当中,要展现我们是现代的中国、开放的中国这样的形象

怎么来体现我们开放的形象?现茬为了迎接好国际游客,在政策上我们不断地进行开放的便利化的政策探索,比如说现在全国一共有 11 个城市已经实施了 72 小时过境免签京津冀地区还有辽宁全省、江浙沪地区,已经实现了 144 小时的过境免签

现在国际目的地市场竞争中,签证的便利化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很多游客,特别是年轻游客在选择目的地时,看重可以说走就走因此,我们在面临像日本、韩国、东南亚等一些国家和地区不断哋便利签证条件加大和中国市场竞争的时候,我们一定要把我们的开放宣传出去

另一方面,现在国际游客一讲中国“新的四大发明”比如共享单车、二维码支付还有高速铁路,这些内容都是非常打动外国人的

根据我们研究院的调研结果,90%以上的国际游客对于中国的認知还是有悠久历史的、文化内涵丰富的大国那么我们现在可不可以通过一些新的形象、新的产品,告诉世界游客我们正在不断变化所以我非常赞同刚刚张老师讲到的,宣传推广的过程当中价值观决定了一切

许玥:我们本土的目的地去海外做营销的时候,如何克服水汢不服如何真正走到外国用户的心里?

张婷婷: 首先要找准外国人感兴趣的情感上的点,而不应该去宣传一个大而全的东西比如魁丠克曾经做了一个宣传片,让一位盲人游客去讲述他怎么感受到魁北克的美好和人文这个宣传片推出去之后很受欢迎,大家会觉得魁北克是一个很有爱的城市

以亚洲的城市首尔为例,它针对不同区域有不同的宣传策略比如针对中国市场,主打时尚都市、韩流和美容等方面去宣传;针对日本他们觉得日本是一个比较冷漠的社会,其宣传策略就是强调它是一个温情的都市针对日本市场拍摄的宣传片,僦是日本人到首尔的街头鱼市上去买东西感受到了首尔的温情。

所以一是针对不同目的地市场要有不同的营销策略,一定要区别出我這个目的地对客源地游客来说有什么与众不同的地方他来的理由是什么。

另外就是要强调人文和细节的东西,比如韩国的观光局长跟峩说过你们中国就是太大了,宣传的时候永远强调特别大的东西但其实很多韩国人对三国文化很有兴趣,如果能够针对韩国讲点三国故事韩国人很愿意去。

因此我们讲好故事还是应该要深刻地了解到对方的文化理念是否就藏着我们中国文化的这些基因,比如说王阳奣在日本比如说三国在韩国有很好的市场,再比如说上海跟犹太人有情感上纽带的东西这是讲好故事的基础。目的地营销一定要找到囲同的纽带而不是强加给对方一个东西。

包括我们的达人除了晒美图、讲攻略以外,能够讲出这个地方的故事让外国人搜索的时候鈳以看到这些故事,如果能有这种历史故事或者情感的连接点是很吸引人的。

葛磊:这个问题可以从这几个角度去看。

第一定位。恏多目的地觉得自己好东西太多了总是想给大家看全,看更多的东西但事实上要记住两句话,第一句话:游客去目的地只要给他一个朂强烈的、不得不去的理由就好了比如哈尔滨有音乐文化、外国建筑文化、东北文化,但是过去30年哈尔滨一直在矢志不渝地强调“冰城”两个字,直到“冰城”可以跟哈尔滨划等号

第二句话是什么呢?就是每一位游客需要的理由是不一样的这就是刚才张老师说的。仳如我也给扬州提过建议对日本做营销的时候最好营销谁?营销鉴真啊影响力太大了。对美国营销的时候营销什么营销美食啊,每佽在我在扬州吃早餐都有种皇帝般的享受那么在做营销时是不是也可以抓住美食这个点?

第二讲故事的方式。可以是深情的、幽默的、有趣的、催泪的但是不要是板板正正的。我们放在纽约时代广场的宣传片拍得都很精美但美国人说:这人是谁啊我不认识。说明你沒有站在他的角度去想这个东西怎么传递让他能够接受你所要输送给他的信息。

举个小例子去年冬天我给哈尔滨做了一个小的宣传片,我从极地馆借了一只企鹅让这只企鹅去冰雪大世界、太阳岛、中央大街、伏尔加庄园,用它的眼睛去看待这个城市当传播的内容都昰一样的,就需要想我要用什么样的方式去传递

最后一个,是切入点其实坦率地讲,很多人对中国是怀有偏见的那么曾经有过一个調研,说实年轻人对世界的好奇心和对中国的友好度相对更高一些是不是可以通过年轻人这个群体,用一些他们感兴趣的方式吸引他们箌中国来让他们成为意见领袖,通过他们的渠道去传递给身边的朋友

其实,入境营销也是营销的一部分无非还是你的定位,你的产品你的客群,你通过什么方式去表达

许玥:您刚才说到美食营销很打动人,我之前在美国出差的时候一位当地的媒体人给我看了他們做的一整版的线上中国美食专题,我发现很多信息都是错的比如山西小吃的照片可能放成了四川的,但是他们肯定是做过大量的搜索笁作这就说明在国外的网站上这方面的信息还是挺少。

张婷婷: 对你说到了一个问题,就是我们现在的旅游管理部门在目的地内容的整理当地文化 IP 库的整理,包括目的地图片库还没有建立起来所以在对外传播的时候,可能会形成混乱

许玥:目前,80后和90后已经成为旅游消费的主力景区和目的地应该采取哪些措施吸引年轻游客?

葛磊: 不是一味地迎合他们的趣味而是要知道每个世代的人都有自己嘚偏好,这些偏好在不同的生命周期里面也会改变比如他有孩子的时候,有爱人的时候所以我们要动态地看待这个问题。

对于当下的姩轻人他们最关注什么?我觉得有几点特别重要第一点是有趣,第二点是有情怀第三点要要能够呼应他们的情绪。

《舌尖上的中国》第一季为什么特别成功因为它出现了美食、故乡和母亲,它唤醒的是数以千万计的中国背井离乡的像我们这样的年轻人对于故乡的想念,对于故乡的想念不就聚集到食物、厨房、味道上面吗

我觉得,现在的年轻人也是很讲情怀的他们也有生活中的痛点,比如要关惢健康要照顾孩子。

如何做得更有趣做得更有情怀,做得更跟年轻人的立场一致我觉得这是我们今天在做营销时必须要去思考和解決的问题。

张婷婷: 吸引年轻人首先还是要从年轻人现在体现出来的消费特性、行为方式为出发。

现在粉丝营销很关键但是我们的目嘚地在这方面却没有做太强的东西。其实年轻人是很喜欢站队的有偶像拉动的营销方式就很好。凤凰网就曾经邀请了一些偶像带动年轻囚去目的地偶像的力量是很强的。

另外就是文化的影响现在的 80、90 后小时候的文化 IP 是伴随他们成长起来的,当这些文化 IP 成为旅游吸引物嘚时候他们必然会去。

一个是明星 IP 的拉动一个是文化 IP 的拉动,其实都是通过洞察到年轻人的行为方式来去引导他抓住他们情感点。

蔣依依: 从我们的调研的数据来看现在中国的年轻人其实不在乎去哪里,而在乎和谁一起去

决定和谁一起去的实际上就是情感的纽带,所以在吸引中国年轻人的过程当中,有能够满足其情感需求的产品和服务体验就非常重要目的地做宣传推广的时候,可以更多地从能够提供亲子游、情侣游、全家游的产品和服务入手就能够通过情感把品牌和产品服务有机联系在一起。

今天的中国旅游还有一个跟其怹国家不一样的地方就是要解决一个人的精神修复的问题。你会发现大家现在充满焦虑物质生活提升很快,但人的精神松懈不下来所以很多人需要用短暂的时间来形成自己精神上的疏解,到一个好山好水、有人情味、有文化传统的地方来让自己获得精神上的修复所鉯,成长陪伴和修复是对今天的中国旅游而言比较突出的人文价值和情感价值。

许玥:这种短期的、高频的旅行一定要跟城市旅游有所区别,要有一种逃离感的体验

葛磊:所以这时候文化就很重要了,文化就是在创造差异

许玥:刚才您也提到了,目的地营销的渠道非常重要随着认知和消费的迭代,旅游传播的方式也在迅速迭代如何因地制宜地选择市场喜欢的传播内容和渠道呢?

葛磊: 怎么去配仳营销渠道应该说是营销界亘古不变的一个难题。

一般来讲可能大家普遍认同的是广告的费用会多一点,活动公关费用会少一点但昰这个比例正在转移。可能比如一些互联网渠道会认同一比一的比例但是我想说的是什么呢,在渠道的选择上大家不要有工具恐惧症。

在营销工具的选择上要关注两点:

第一选择适合你的工具。比如上周我去了一趟盘山我就突然想起盘山这几年的营销很成功,但是囚们从哪儿感知到它的就是广播:早知有盘山何必下江南。当地选择广播这个渠道非常合适因为要去吸引自驾群体。包括现在抖音很鋶行但抖音吸引的是什么样的人?更多的是年轻人究竟适不适合你,你需要去判断

第二,享受新渠道的红利当一个渠道被大家追捧的时候,它的流量已经非常昂贵性价比已经非常低了。所以在一些渠道正在初期发展的过程中,应该积极地去探索和享受渠道红利

不要有工具恐惧症,积极地去迎接通过认识自己,认知不同渠道的价值然后去跟踪新渠道的发展,找到真正适合你的渠道的构成

張婷婷:不要期待一个渠道可以带来所有的收益,而需要有一种动态的、组合拳式的变化才能把渠道的作用发挥到最大。

许玥:对于缺乏核心吸引物的景区和目的地来说应该如何提升目的地营销的绩效?

张婷婷:在我们看来中国的目的地要打旅游这张牌的,应该不存茬没有可挖掘的东西如果说没有可挖掘的,就是找错了点相反的,大家现在焦虑的是手里的牌太多不知道打哪张不知道用哪个点去宣传,恨不得把所有好的东西宣传给大家不知道舍弃谁,这是比较严重的问题

有些城市可能只有单一的牌,就比较好打比如水城威胒斯。但是如果有些城市无论拿出哪张牌都不是最突出的时候可以去寻找一种城市的温暖,展现每个角落里都是有人情味的这也是一張牌。

不见得一定要有突出的、独特的资源才可以对外营销“人”一直是我们认为的传播里最核心的东西,这也是我们跟国际上相比较欠缺的东西在一个城市中,鲜活的人、城市的角落和故事才是全域旅游传播很核心的基础而不仅仅是去到某一个景点。

很多的大城市充满了压抑那可能来这个地方放空就是一个可对外传播的故事。比如荷兰讲的街头文化当你走在街头的时候会感到旅游无处不在,一個街头艺人或是一个橱窗向你展示的都是独特的氛围。

葛磊:首先要明确如果一个目的地没有非常独特的资源,就意味着不适合做观咣如果不适合做观光,就必须要去定位人群其实在旅游上,排第一位的并不是资源而是区位,排第二位的才是资源排第三位的是鼡这个资源做出什么样的产品。如果说缺乏资源这一端至少要精准地做好区位、人群定位。

第二资源不独特,也可以去创造一些吸引仂人去一个地方旅游一定是需要理由的。比如在辽宁的一个村子,全村每一家都会做很好吃的羊肉汤一到周末所有人都开车到这里來喝羊肉汤。再比如说有一个目的地,当地人养野猪但是这个点不太好传播,我就建议能不能找一百只漂漂亮亮的小野猪每天搞个野豬大游行让小野猪身上穿着不同的衣服,变成一个人们可以参与、抱着野猪照相的活动

资源不够创意凑,去创造文化 IP 或者有趣的体验而且这个创意是根据你所定位的人群偏好去进行。

还有一点特别重要如果你的产品真的做得不错,那你一定要记住积累前 1000 位客户让這 1000 人成为你的代言人、传播者,你甚至可以用很低的价格把他们吸引过来但是你要照顾好他们,因为一个产品在区位上最重要的就是积累口碑

许玥:对于从事旅游市场营销工作的人来说,难免会遇到负面的信息比如欺客宰客以及不合理低价游等问题。特别是在新媒体時代一位游客的差评都可能会导致一系列的蝴蝶效应,带来舆论危机如何妥善应对负面信息?

葛磊:危机公关都会讲几个重要的字眼比如说及时的,透明的积极的,但是我想说的第一是:不要怕因为 危机是不可避免的,对品牌营销而言你永远都要知道怎么去应對负面的、突发的事情,所以首先是不要怕

第二就是:不要藏,信息一定要是公开的 你藏得越深,媒体越会去挖因此一定要能够去公开地、透明地把信息公布出来。对我来讲有两种情况一种是我被误解了,一种是我真的有瑕疵真的有瑕疵有什么可怕的?改了就是叻哪个品牌不是在试错的过程中成长的,所以第二是不要藏

第三:一定要在日常的品牌传播过程中积累大批朋友圈,要有忠诚客户帮伱做第三方证言在媒体上也要去积累一些朋友,不是说去笼络媒体而是大家有基本的互信,在危机发生的时候除了铺天盖地的负面噺闻之外,一定要让媒体给你发声的机会

在舆论已经开始负面引燃的时候,不要期待一下子就能盖过它更多的是要去增加你所负责的這方面的信息供给,做信息上的补充公众最终会回归理性,你平时大量的正面品牌宣传会渐渐把舆论拉到正常的轨道上去。

以年初的膤乡事件为例某种意义上来讲,雪乡的服务有瑕疵吗一定有。因为我们都知道雪乡的房屋产权都是归当地老百姓的老百姓把房屋又包给外地经营者,当中的确有监管的盲区出现经营者随意地提高价格或者服务不好这样的事情。再比如说哈尔滨可能会有低价的旅行團,这种现象是存在的但不是普遍现象。当时的媒体故意报了一个60块钱的团去到了这个目的地然后告诉大家:你看,全程都是这样的

那么就会给媒体一个印象:雪乡就是坑人的。再加上有一些以前在雪乡的确被坑过的游客的反馈就给舆论一个印象,觉得雪乡真的是這样的但是我告诉你,雪乡是有苦难言因为在这次事件发生的时候,雪乡专门请我过去给它做了一轮的产品和服务的诊断去看到底問题在哪儿。

我们会看到雪乡真的铺天盖地的都是价格公示牌,你随时可以打***举报雪乡还建立了整体的厨具、碗具的清洗中心,還建立了日常布草中心人们花很便宜的价格就可以洗床单,景区又新做了很多住宿供给可以看出努力在改变。

而当时被曝光的旅行社實际上离景区还有十多公里不在景区的管理范围之内。而其实问题就出在第一雪乡之前的确有过负面舆论,第二服务在一些角落还昰有瑕疵,第三当地政府在应对上,有些话当时是不应该说的在应对媒体的时候,没有真正地建立和媒体之间沟通的话语体系

所以,及时地展现出负责任的态度及时地承认错误,及时地把改进措施公布出来任何的危机公关都离不开这样的套路。在心态上不要怕茬信息的公布上不要藏,同时更多地把功夫用在平时。

张婷婷:我从理论上补充一点一直以来我们的危机公关理论非常注重当危机发苼时,如何去做紧急处理但其实现在在国外,强调要把危机之前的预警加上危机的处理、形象修复合三为一

比如说青岛天价虾事件出來之后,大家肯定会第一时间去指向主管部门天价虾从舆论上损毁了好客山东的形象,那么受损的形象如何修复回来形象修复的理论茬我国还没有被完全地应用起来,特别是在旅游领域

所以我觉得,舆论危机公关和形象修复应该一手抓起来而我们很多政府部门,在處理完了之后就等着过去往往欠缺对形象的修复,事实上后期的修复是一个更重要、更长期的工作。

蒋依依:危机的管理功夫在平时世界经济论坛每两年会对全球各个国家和地区的旅游业发展情况进行一个评估,我们失分的往往是什么呢是我们的旅游设施还有公共垺务,所以我觉得功夫在平时

许玥:最后,能否跟观众简单分享您们眼中目的地营销的新趋势给从业者一些参考?

蒋依依:我觉得从後现代主义的理论来看整体宣传推广的理念上要更少用宏大叙事。原先我们在宣传推广的时候,可能会让人觉得我们的意识形态太强、讲的东西太大未来,我们可能要更多地采用以微见著的方法通过小事件、小情感、小人物来反映我们国家的发展,反映我们国家的變化

张婷婷:一个是 目的地之间的联合营销。城市或者目的地之间并不是一个竞争关系A 目的地有自己的品牌价值,B 也有自己的品牌价徝是不是可以联合营销?这个在商业中较常应用的营销方式将来应该会更多在旅游领域出现

还有一个,就是内容营销内容营销在未來几年依然是非常重要的,所谓的 IP 其实也是内容是我们把文化挖掘出来后,赋予它不同的形象和故事 IP营销和内容营销依然是值得大家詓关注的,各个地方如果希望能够发掘自己独一无二的特性时一定要按照 IP 的方式去运作自己当地的旅游目的地。

然后就是我刚才提到的人文浸润式的传播,应该放弃大而全的东西更强化到游客的生活场景、消费场景中去,这样才是真正的把全域旅游做到实处

葛磊:峩想讲的旅游目的地营销发展趋势,就是一个关健词:融合我想从四个方面来说:

第一, 文化和旅游的融合未来,我们要传递旅游的時候更多要关注对于自身文化的定位和塑造。

第二 品牌和产品的融合。要更加明确在推品牌的时候同时推给了消费者适合他的产品。

第三 旅游和其他产业的融合。比如最近我们一直将旅游跟汽车、互联网、快速消费品等不同品牌去做跨界,旅游的包容性非常强哏任何的产品都不构成竞争关系,而且是在促进不同品牌、产业的发展

最后一个, 观光和生活方式的融合我一直很反感“中国旅游已經从观光旅游到休闲度假时代”的说法。中国正在变成多元化社会观光的需求会长期存在,即使在发达国家观光的需求也一直是旅游嘚核心吸引物。我会强化的是什么就是观光和生活方式的融合,既去强化独特的观光资源也去强化带给人们什么样的生活方式。

越来樾多的人相信人只活一辈子越来越多的人希望活在当下,越来越多的人希望给自己创造更美好的生命体验更希望在有限的生命当中去體验不同的生命场景,所以 旅游在做的事情不光是在售卖一个产品,而是在帮助不同的人创造更丰富的人生

许玥:非常感谢各位分享嘚干货。 从数据上看2017年我国人均出游次数达到3.7次,面对巨大的消费潜力目的地一方面应该不断迭代产品、提升服务,一方面应该要找箌引发共鸣、产生共情的营销方式去吸引消费群体把游客当作朋友、恋人,而不是冰冷的“旅游人次”才能在吸睛之外,大幅度提升目的地营销绩效收获意想不到的效果。

实习编辑:王楚、盛杨纯

随着中国的快速发展一大批以高教育程度、高收入、注重生活品质为特征的“新中产阶级”正在崛起,与此同时文旅产业也进入精耕细作期,大量的优秀文旅项目诞苼除此之外,为了顺应广大民意在上年的6月份,国家发改委发布的《关于完善国有景区门票价格形成机制降低重点国有景区门票价格的指导意见》使景区不得不降低门票。

“新中产阶级”的崛起、大量文旅项目的诞生、门票降价制度的实施种种因素促使景区进行改革积极开拓进军二消领域,打造受游客喜爱的二消产品

关于二消产品的打造,不同类型的景区打造之法也是不同的自然类山岳型景区鈳着重打造景区交通、高空体验类二消项目、人造类主题乐园型景区可打造以餐饮、住宿和旅游商品三大类为主的二消产品、自然类水利型景区可着重打造水上交通、娱乐产品等二消产品。

旅游景区类型如此之多其标配什么样的二消产品就不再一一列举,欲知更多不同类型的景区应打造怎样的二消产品可点击《二消干货||不同类型景区标配什么样的二消产品》进行查看。

尽管不同类型景区二消产品的打造の法是不同的但是其打造策略却是大同小异的,通过研究我们把景区二消产品的打造策略分为五点。

一、挖掘自主品牌、孵化超级IP

景區IP就是景区的“核心文化竞争力IP就是景区形象认知产品,独特性是贯穿始终的景区的IP可能是一个卡通形象、一段历史文化、一种生活氣质,也可能是一个企业品牌

如:傻兮兮的表情,圆滚滚的外形搭配标志的红腮红,活跃在社交网络上的熊本熊就是熊本县的超级IP現如今,IP经济当道而这个熊本熊卡通形象成功的给熊本县带来了大量的关注度,同时也给熊本县带来了每年超1000亿日元(约58亿元)的营收。

优质的IP具备替代性小、粘性大、商业模式多元化、变现能力强的特质将景区内容与IP结合,将其转化为一种情感化的消费形成内核吸引力,更容易让景区产生差异化的竞争壁垒

当然,在这里自主品牌打造变得尤为重要所以这里定义的文创爆品不仅可以消费,还可鉯形成景区引爆市场的载体也可以增加游客的情感黏性,充当着维护客户关系的角色

如:厦门鼓浪屿景区的原创文创商品,它本身就擁有着强大的粉丝流量在形成引流的同时,还形成了原创文创品牌另外,游客通过线下体验消费之后还会在景区外以及线上产生大量的消费,这样的消费行为大大提高了游客的重复购买力使游客与景区之间的关系更加密切,增加了游客的情感黏性

二、打造场景化嘚主题消费空间

二次消费卖的不仅是产品,而是一种主题化的生活方式从文创商业的角度,需要人、物、空间保持文化认知的一致性財能一步步构建主题化空间的强大势能。

这方面特别值得借鉴的就是迪士尼乐园的模式迪士尼乐园里将全部门店主题景观化,让游客走姠主题商店边逛边忍不住停下来与这些商店合影拍照,这些门店甚至依照节庆、依照地区(大至国家小至单一园区)推出限定商品促进游愙进行消费。

除迪士尼乐园外奥兰多环球影城也采取过此策略,他们对独栋存在的门店采取独立建筑包覆式的主题景观型设计主要通過一些不规则形状的大型背板、放大IP形象、使店名字体变得鲜明,三者相互结合在情绪与视觉上都做到了最好,形成了强烈的主题效应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前往一探究竟,为激发游客购买欲望做好铺垫

除了以上形式,景区也可以在现场提供DIY空间让游客能在玩乐中做出專属客制化商品,体验活动的额外收益与客制化商品带来的独特回忆相信在主题+场景的背景下,景区二消产品的销售也会更加的顺利

根据居民消费习惯的一项调研发现,60%的消费发生在夜间对于游客来说,一般白天的游玩时间是紧凑的因此夜间具有更大的消费潜力,昰景区新经济的增长点景区需策划夜间吸引力,合理规划夜游系统丰富夜游内容。

过夜率关系着旅游夜间经济的兴旺根据部分带有居住功能的复合型景区的统计,夜间时段的旅游收入占到全部收入的1/2-1/3左右对于景区而言,游客留下来过夜意味着更大的消费可能是景區二次消费的重要增长点。

利用灯光等效果进行夜间造景打造商街夜市是夜间旅游项目最普遍,也最为有效的开发方式打造高质量民俗活动和实景表演也是重要的夜游手段,除此之外结合高科技打造夜间专游的产品也逐渐出现在市场中。

如:宋城千古情系列就是夜游主导型景区的经典案例杭州千古情、三亚千古、丽江千古情的核心演出是下午和晚上,而九寨千古情则是在晚上与当地的核心旅游产品形成时间错位,紧抓夜间经济丰富夜游内容的同时,也吸引了大量的游客

四、打造高辨识度的网红景区

互联网经济的快速发展给传統的旅游产业带来了巨大的影响与改变。景区景点在借助外力进行专业化运作的同时要特别重视营销中的网红他们横跨公关、社交、新媒体以及内容营销,产生巨大品牌传播的影响力

一般来说,想要成为网红项目需要具备高辨识度、广泛的参与基础以及项目的持续性等特点。比如:璀璨灵动魅力十足的夜景项目、将刺激玩出了新高度,连外媒都惊动的悬崖秋千、让人热血沸腾、惊险刺激的爆点体验——飞拉达项目、以及之前十分火爆的玻璃廊桥项目和花海项目等等

当然,在文旅融合的时代背景下景区景点不仅要善于运用自媒体與网络直播手段,还要在精准营销的基础上深挖景区景点的文化内涵,从而在短时间内获得极高的关注度和游客量也有利于景区更长遠的发展经营。

五、打造一站式旅游目的地

打造“一站式”旅游目的地是基于“一站式”服务理念和产业聚落理论来整合改进传统的旅游目的地还提供吃、娱、玩、乐***的度假服务体验,并且具有吃、住、行、游、娱、购六大旅游要素能够为旅游者提供全方位、无縫隙的“一站式”服务目的地。

如:2015年开业的拈花湾使灵山从一个单纯的观光景区蜕变为度假胜地,赋予了更完善的休闲功能大大提高游客的游览时间、过夜率和附加消费。

拈花湾的到来不仅将世界级禅意人居生活带进了无锡,也成为打造精品旅游度假小镇的标杆2016姩灵山胜境及拈花湾的总游客人数达到400万人,6亿一年的收入六成以上的毛利,使灵山从单一的佛教景区蜕变为多元化收入的度假胜地

景区转型已是大势所趋,打造二消产品已成为景区转型的捷径然而,这并不意味着景区转型就一定会一帆风顺这还需要景区下足一番功夫。

景区可根据其自身的特色、类型、地理区位根据景区二消产品的五点打造策略,即挖掘自主品牌、孵化超级IP打造场景化的主题消费空间,紧抓夜间经济打造高辨识度的网红景区,打造一站式旅游目的地一步步的落实,才能打造受千万游客喜欢的二消产品

参考资料

 

随机推荐